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

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

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

是否是否

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

研究方向?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

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

生态学

研究

研究方法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

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

结论。

率=k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100量(个体数之和)

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

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罹患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k 同期观察人口数病新旧病例数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

?

时点患病率 按观察时间 期间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

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区别和联系:

①两者分母可能一样,但分子不同

②发病率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调查,患病率常

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调查

③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

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续发率:家庭二代发病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

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

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续发率=%100家庭中易感接触者总数二代病例数家庭中易感接触者中的

?

死亡指标

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

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k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死亡专率: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或

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

粗死亡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过

调整的死亡率。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

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100同期患某病的人数

人数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

疾病的流行强度

散发: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

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

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内的发病率显著

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有时某病的流行在短期内可越过省界波

及全国甚至超出国界、洲界,形成大流行。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

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疾病的分布

一、地区分布

地方病:指疾病经常局限于某些特定区内某一特

定人群中发生,不需自外地输入。 地方性 自然地方性:自然环境

统计地方性:生活习惯、卫生条件或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的不同

自然疫源性:病原体在野生动物间传播输入性或外来性

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

并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均低,甚至不发病;

3.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可能发

病,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

4.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

状减轻或呈自愈倾向;

5.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疾病。

二、时间分布

季节性: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频率升高的现象。

1.严格的季节性:节肢动物媒介传播的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

2.季节性升高: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

3.无季节性:如艾滋病

周期性: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

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通常每隔1、2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改变疾病的周期性规律

长期趋势:又称长期变异,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三、人群分布

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方法————最易影响

1.横断面分析:常用于描述传染病等急性病的年龄分布特征。但该法不适用于恶性肿瘤、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慢性病年龄分布的研究。

2.出生队列分析:致病因子和年龄之间的关系

四、疾病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居民和原居住地人群间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关系。是一种综合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方法。

移民流行病学研究的原则

1.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接近于移居地

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可能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近,而不同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可能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病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精神心理以及遗传等。流行病学一般将病因称为危险因素。

必要病因:指引起某种疾病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旦该因素缺乏,疾病就不会发生。

促成病因:指某因素存在时可能导致某病发生的概率增加,但该病发生时并非一定具有该因素。除了必要病因外,其他任何能引起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都可以认为是促成病因。

充分病因: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

病因模型

三角模型:疾病的发生是宿主、环境、动因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轮状模型:强调宿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病因网模型

病因链:指不同的致病因素与疾病间构成不同的连接方式。

环境社会环境理化环境

遗传内核宿主

宿主动因生物环境

流行病学三角疾病发生的轮状模型

病因可分为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病因研究的方法:描述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假设演绎法的整个推论过程为:从假设演绎地推出具体的证据,然后用观察或实验检验这个证据,如果证据成立,则假设亦成立。推理形式为:①因为假设H,所以推出证据E(演绎推理)。

②因为获得证据E,所以反推假设H(归纳推理)。

Mill准则 Mill准则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和排除法。

求同法:指在不同事件中寻求其共同点

求异法:指在相似的事件之间寻求不同点

共变法:该因素很可能是该病的病因,二者间往往呈剂量—反应关系

类推法:指所研究的某种疾病的病因和分布特征与另一种病因已知的疾病分布特征相

似,那么可以推测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可

能相同

排除法:指通过对假设的排除而建立假设的方法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

1.关联的强度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强关联如果为混杂因素所致,该混杂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将更强。弱的关联强度更可能是未识别的偏倚所致。

常以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表示。

2.关联的时间顺序先因后果

3.关联的特异性一般只适用于传染病

4.关联的可重复性指关联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研究者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均可获得相同的研究成果。

5.剂量—反应关系

6.因素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暴露因素与疾病有相似的“三联分布”,提示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7.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

8.实验证据

第四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的特征,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既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也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个例调查:又称个案调查或病家调查,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个例调查的目的:

①调查患者发病的“来龙去脉”,从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的发生。

②总结疾病分布特征

③核实诊断并进行护理指导

④掌握当地疫情,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

病例报告:是临床上对某种罕见病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研究的主要形式。新出现的或不常见的疾病或疾病不常见的临床表现,常为医学界所重视,从而可能形成某种新的假设。它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的连接点。

病例分析:临床医生最为熟悉的临床研究方法,是对一组相同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属于回顾性研究范畴。病例分析目的和用途

1.分析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征

2.评价某种治疗、预防措施的效果

3.促使临床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病因假设和探索方向

现况调查:指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

描述当时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有关的因素。故又称之为横断面研究。以个体为单位

现况调查特点

1.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现况研究在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

3.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

4.一般不用于病程比较短的疾病

现况调查目的

描述特定时间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

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联系以便形成病因假设

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现况调查研究类型

1.普查:指为了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的患病率,或制定某生物学检验标准,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

普查的优缺点优点:①能早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早发现、早诊断疾病;②全面地描述普查地区人群总体的情况以及分布与特征;③比较容易为公众所介绍缺点:①工作量大;②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和现场诊断技术比较复杂的

疾病;③由于普查对象多,调查时间短,难免重复和遗漏,无应答比例较高。

2.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特定时间、特定范围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随机化原则:指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均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到并组成样本。

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重要原则: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均为n/N)。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

2.系统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个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

3.整群抽样

4.分层抽样:现根据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5.多级抽样

现况调查的方法:面访、信访、电话访问、自填式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现况调查的设计与实施: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类型和方法、估计样本含量、确定研究变量和设计调查表、资料整理、分析及结果解释。

现况调查存在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

生态学研究:是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

与现况调查不同,生态学研究在收集疾病以及某因素的资料时,不是在个体水平上进行,而是以群体为单位,无法得知个体的暴露与效应间的关系,但可以反应群体的平均水平,这是生态学研究的最基本特征。

优点与局限性

(一)优点

1.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可以很快的得到结果。

2.对病因未明的疾病可提供病因线索供深入研究。

3.对于个体暴露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

4.适合于对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

(二)局限性

1.生态学谬误:由于生态学研究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造成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的不符,从而产生。

2.混杂因素往往难以控制。

3.当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时,

生态学研究很难得出正确结论

第五章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定该因素与该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也称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

暴露: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的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某种状态。

队列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

队列研究的特点:

1.时间上是前瞻性的

2.属于观察性研究

3.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

4.是从“因”到“果”的研究,符合时间顺序队列研究用途

一、检验病因假设:由因及果,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二、评价预防效果:有些暴露有预防某结局发生的效应

三、研究疾病自然史:可以观察人群中不同个体

暴露于某因素后,疾病逐渐发生、发展,直至结局的全过程

四、评价医学干预效果

队列研究类型

一、前瞻性队列研究:优点:研究者可以直接获取关于暴露与结局的第一手资料,能获得发病率,因而资料的偏倚较小,结果可信。缺点:随访观察的时间往往很长,所需观察的人群样本很大,花费较大,因而影响其可行性。

二、历史性队列研究:优点:1.本资料搜集及分析可在较短时期内完成;2.性质仍属前瞻性、从因到果的研究;3.具有省时、省力、出结果快的特点缺点: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内容上未必符合要求。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将直接影响这种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三、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研究因素

二、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变量也叫结果变量,指随访观察中预期出现的结果。结局是队列研究观察的自然终点。但观

察终点与整个队列研究观察期的终止不是一个概念。

三、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

研究现场:有足够数量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发病率较高,有代表性;当地的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和支持,医疗卫生条件好,交通较便利。

研究人群:

1.暴露人群的选择:①职业人群:要研究某种可以的职业暴露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必须选择想过职业人群作为暴露人群;②特殊暴露人群:研究某些罕见暴露的唯一选择;③一般人群:所研究因素都是一般人群中常见的;④有组织的人群团体:利用他们的组织系统,便于有效地收集随访资料。

2对照人群的选择:①内对照:选定的一群研究对象内部既包含暴露组,又包含对照组。

②外对照:当选择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作为暴露组时,不能从现有研究人群中选出对照,常需在该人群之外寻找对照组。③总人口对照: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现有的发病或死亡统计资料,即以全人口率为对照。④多重对照/多种对照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李立明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定义 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任务的三个阶段和三个范畴(揭示现象-描述性,找出原因-分析性,提供措施-实验性),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 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流行病学观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其特点是在观察时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也不改变体内外环境的任何条件。 2.流行病学实验又称现场流行病学实验,主要是在人群中进行。可分为人群现场实验、临床实验和社区实验三种。其特征是需要人为地控制某些处理因素,故又称为干预性研究。 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用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公式,显示疾病流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研究。 四、流行病学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对比的特征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医学特征 5.预防为主的特征 6.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为阐明病因以及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机理提供线索;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发病指标 1.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罹患率疾病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也是人群新发病例数的指标。 3.患病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4.续发率在该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感染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6.病残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 (二)死亡指标 1.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2.病死率在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3.生存率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二、疾病流行强度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人卫版第七版重点

医学免疫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亦称为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Lymphocyte homing 2.Lymphocyte homing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 3.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有利于传递免疫信息,动员各种免疫细胞迁移至病灶。 第三章~ 第八章 1.Antigen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 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一般具有免疫原形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 2.Epitope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又称为抗原决定 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3.Cross-reaction 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 应,称为~。 4.Superantigen(SAg) 超抗原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化学性质主要为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等。 5.Adjuvant 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 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称为~。如卡介苗。 6.Mitogen 丝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 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一类淋巴细胞全部克隆,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广泛应用于体外集体免疫功能检测。 7.Antibody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 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8.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攻膜复合物由C5b6789n组成的复合物,可插入细胞 膜,通过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漏斑”,或形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 9.Interferon(IFN) 干扰素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的功能。可分 为Ⅰ型(包括INF-α,INF-β等)和Ⅱ型(INF-γ)。 10.CD分子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 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11.cell adhension molecules(CAM) 细胞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黏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发生黏附,参与细胞识别,细胞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可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和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 12.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进而激活T淋巴细胞, 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结构十分复杂,显示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传统上分为Ⅰ、Ⅱ、Ⅲ类。Ⅰ、Ⅱ类主要参与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Ⅲ类主要参与调控固有免疫应答。 13.linkage disequilibrium 连锁不平衡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

传染病学复习重点(人卫版)

总论 概述: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传染病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病学特征 (1)散发性发病:某传染病在某地区近几年来发病的一般水平。 (2)流行: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3)大流行:若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4)暴发流行: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 4.有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临床特点: 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1)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2)前驱期:从起病至临床症状明显开始的时期,通常是非特异性的。 (3)症状明显期:在此期间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都通常获得充分表现。 (4)恢复期:当机体的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的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在此期间体内可能还有残余的病理改变或生化改变。 ①再燃: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②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③后遗症:指某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多见于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2.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发热:(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五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减息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性传染病。 皮疹分为外疹和内疹即粘膜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和先后次序:水痘风疹第1天,猩红麻疹次第连(2、3日),斑疹伤寒第5日,伤寒再接第6天)。形态包括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荨麻疹 (3)毒血症状: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充血、增生,肝脾淋巴结肿大 3.临床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型、轻型、典型(中型、普通型)、重型、暴发型

临床流行病学总复习(人卫第3版)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临床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一、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在临床医学的领域内,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等有关理论,创新了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 二、研究核心:应用其理论知识与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指导临床医学研究和循证医学实践,目的在于提高临床医学水平。 三、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1.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2.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3.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临床流行病学的任务:1.研究危害人民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2.培训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3.促进循证医学发展,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第三节流行病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 一、临床流行病学与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第四节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一、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第五节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学 第六节临床流行病学对临床医学的作用与价值 第二章疾病负担与临床研究重点的确定 第一节疾病负担的概念 一、疾病负担:指疾病(或伤害)、早死对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所造成对健康和(或)经济、资源方面的损失程度。 第二节疾病负担测量的指标与意义 一、发病指标 (一)发病率 1.定义: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计算: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3.应用: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发生的比率,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提出病因假设。 (二)患病率 1.定义: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2.计算:(1)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 (2)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口数))×k (3)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 3.应用:(1)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2)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的床位调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提供科学依据。(3)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4)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 二、死亡指标 (一)死亡率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第8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一) 主要任务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 ◆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 (二)地位桥梁学科 (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

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 ★概念要清楚 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 ◆动物的自发性疾病 2、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第二章疾病概论 ◆病因学 ◆发病学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 1、生物性因素: 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毒力(toxicity):是指致病因素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的能力。 生物性因素作用于机体具有的特点: (1)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2)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致病 (3)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各自都可能发生改变。

复习重点、试题-人卫第七版-流行病学期末复习重点(超全)_2

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现代定义及其认识: ①三个层次:疾病、伤残、健康 ②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③三个范畴:描述、分析、实验 ④三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应用 3.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基本);②比较的观点(核心);③概率论的观点(特点)。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2>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4>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的疾病的病因。<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4.疾病的三间分布:以疾病频率为测量指标,来描述与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的分布现象(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简称“三间分布” 第二、三章疾病的分布和描述性研究 1、发病指标 ⑴发病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1000‰……

⑵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 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或1000‰ 罹患率:一般多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观察的时间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⑶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 的比例。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2、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而发病率的分子则为一定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对例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 升高降低 病程延长 患者寿命延长 新病例增加(发病率增高) 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出 诊断水平提高 报告率提高病程缩短 病死率增高 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 病例迁出 健康者迁入 治愈率提高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3、死亡指标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总结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 是否 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 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 是否是否 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 研究方向?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 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 %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生某病的新病例数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罹患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k 同期观察人口数 病新旧病例数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 时点患病率 按观察时间 期间患病率

流行病学-人卫第七版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学科。 发病率incidenc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attack rate: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发病专率: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分别计算发病率,称。。。 患病率prevalence: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分时点和期间两类。死亡率mortality rate: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死亡专率:按不同特征分别计算死亡率(如年龄、性别、职业等)。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潜在减寿年数PYLL: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数。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残疾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 散发sporadic: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爆发outbreak: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流行epidemic: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3~10倍)。 大流行pandemic: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 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 analysis:主要分析同一年代(断面)或不同年代(断面)的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的不同或变化。 年龄期间队列分析age period cohort analysis:是分析年龄、所处时代及队列暴露经历三者对疾病频率变化所起作用及其大小的方法。 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s:又称时点流行,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含义与暴发相近,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s:指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周期性cyclic change: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地方性疾病endemic diseases: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移民流行病学: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现况研究: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 普查census: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行啊的调查。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单纯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系统抽样:即机械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分层抽样: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整群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多阶段抽样: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各种抽样方

人卫第七版病理生理习题及答案整理完整Word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 人卫第8版 第一章 绪论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 是 否 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随机分配? 设立比较组? 是 否 是 否 随机对照试验 非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研究方向?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 暴露→结局 暴露←结局 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现场试验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 k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卫生化学(人卫第七版)

卫生化学 第一章绪论 1、卫生化学(sanitary chemistry):应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预防医学领 域中与健康相关化学物质的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样品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1、样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样品的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成分分析、分析数据的处 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2、` 3、样品采集的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3、样品预处理应达到的目的:1将样品中的被测物转变为适合于测定的形式;2除去干扰物质3浓缩富集 4、试样分析溶液的制备方法: (1)溶解法(溶剂浸出法):水溶法、酸性、碱性、有机溶剂 (2)分解法:高温灰化、低温灰化、湿消化法、微波溶样法 (2)水解法 5、常用的分离与富集的方法:溶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蒸馏、膜分离法 6、溶剂萃取法 / (1)基本原理: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溶解度)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一种操作。 (2)相关概念: ①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达到平衡时, A在有机相与水相中的浓度比值为常数,用表示。 ②分配比(distribution ratio):在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两项中达到平衡时,A在有机相(o)中各种形式 浓度与在水相中(w)的各种形式总浓度之比,即D=Co/Cw。 ③萃取效率(extraction efficiency):指物质被萃取到有机相的百分率,即被萃取物质在有机相中的量与{ 被萃取的总物质总量之比,即E%= 第三章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质量保证 1、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主观误差 2、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某些确定性、经常性的因素引起的误差,主要来源有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误差及主观误差三方面。 特点:误差的方向在实验中有一致性,可重复出现;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 消除方法: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尽量消除它,当不能消除时,就通过校正系数加以校正。 (2)随机误差(random error):由于一些偶然的、非确定因素引起的误差。 特点:a.不恒定 b.难以校正 c.服从正态分布(统计规律) 3、准确度:描述被测组分的测量值(X)与其真实值(μ)之间的符合程度,可以用绝对误差(E)和相 对误差(RE)表示。E=X-μER=E/μ*100% 3、精密度: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行测定时,其分析结果的一致成度。 4、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选择): 联系:都是分析结果的衡量指标。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 8 版(精校修订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生理学第 8 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一) 主要任务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 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 (二)地位桥梁学科(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又称典型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 1 - 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 概念要清楚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 1 / 3

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的自发性疾病 2、临床观察: 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二章疾病概论◆ 病因学◆ 发病学第一节健康与疾病健康(health)的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 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 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 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 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 1、生物性因素: 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力(invasiveness):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 版(精心整理)《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 版(精心整理) 普通高等 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b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A. 临床观察B. 动物实验C. 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 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E. 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病理生理学第8 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c) A.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B.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C.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D. 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E.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a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1.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 什么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的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 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答】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的形态上和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 1 / 20

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和思维相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人类的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就是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的反应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和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医学借鉴和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选择题1 .疾病的概念是指( c) A .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 .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1 C .在病因作用下, 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 .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E .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2 .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e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 .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 .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3 .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 .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 .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 各种体内外因素D .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E .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4 .死亡的概念是指( d) A .心跳停止B.呼吸停止C .各种反射消失D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E .体内所有细胞解体

完整word版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人卫第七版

1、同质:是指观察单位或观察指标受共同因素制约的部分 2、观察单位:亦称个体,是统计研究中最基本的单位 3、变异:在同质的基础上个体间的差距 4、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既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项观察值的集合 5、有限总体:总体若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控制,其观察单位数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理论上其观察单位数是无法穷尽的 6、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某项指标实测值的集合 7、抽样: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的过程称为抽样 8、抽样必须遵循随机化原则,即总体中每一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到 9、抽样研究的方法,利用样本的信息推论总体的特征来达到研究目的 10、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量 11、统计量:根据样本个体值计算得到的描述样本特征的量 12、总体参数是常数,而样本统计量可随样本不同而不同 13、随机误差:指一类不恒定、随机变化的误差,有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 14、抽样误差:指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15、系统误差:在实际观测过程中,由于仪器未校正、观测者感官的某种倾向、研究者掌握的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使观察值不是随机分散在真值两侧,而是具有方向性、系统性或周期性的偏离真值,这类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16、过失误差:指各种失误所导致的误差 17、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现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18、概率:反映某一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用符号P表示 19、小概率事件:统计学上一般把P≤0.0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20、变量:观察单位的某个特征 21、变量值:变量的观察结果或测定值 22、按变量值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可将变量分为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 23、数值变量又称定量变量,其变量值是用定量方法测得的,所的资料是计量资料 24、分类变量又称定性变量,其变量值是用定性方法测得的 25、分类变量根据类别是否有程度上的差别,可分为无序分类变量(构成的资料为计数资料)和有序分类变量(所得资料为等级资料) 25、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一、设计;二、收集资料;三、整理资料;四、分析资料 26、统计表和统计图是描述统计资料的重要工具 27、统计表的结构: ①标题位于统计表的上中方 ②标目用来说明表内各纵横数字的含义,注意标明指标的单位。根据其位置与作用分为横标目、纵标目、总标目。 ③线条仅使用横线,不使用竖线和斜线。常用三条基本线表示,即顶线、底线和纵标目线,如有合计用横线隔开。 ④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⑤备注 28、统计表的种类:简单表和组合表 29、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事项: ①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一般只包含一个中心内容 ②主谓分明,层次清楚。即横纵标目的安排要得当,标目排列秩序符合逻辑和习惯 、统计图有:条图、百分条图、圆图、线图、半对数线图、散点图、直方图等30. 31、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 ①按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用适当的图形

诊断学第七版人卫

诊断学第七版人卫 1.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某些中毒等。 2.肺上界即肺尖的上界,正常人肺尖区叩诊有一 :清音带,其平均宽度为4- 6cm肺气肿时,肺上界:变宽。肺尖结核时,肺上界:变窄 4.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6-8cm 5.在正常胸部不同的部位可听: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 6. 支气管呼吸音的特点是:声音颇似抬舌后经口腔呼气时发出的“ha”音,且吸气相较呼气相短;肺泡呼吸音的特点是:声音为一种叹息样或柔和吹风样的“fu”音,且吸气相较呼气相长 7.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又称:管样呼吸音。常由:肺组织实变,压迫性肺不张,肺内大空腔等因素引起。 8.湿啰音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分泌物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或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9.临床上由心力衰竭所致的肺淤血和支气管肺炎时,湿性啰音多分布于:两肺底部 ;而急性肺水肿和严重支气管肺炎时,湿性啰音则:双肺野满布 10.胸膜摩擦音最常听到的部位“前下侧胸壁。发生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尿毒症 11.胸腔积液时,气管移向健侧,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共振消失

the needs of future rehabilitation centre. facilitates future expansion of the hospital-wide voice communications, reducing costs due to expan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cial nature of public hospital, from a security point of view, the internal network of centre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roject system and Internet construction independently. to protect data within medical rehabilitation center from influence of external network, ensure safe and reliable medical information. Intranet for the hospital's internal network and not the hospital external link external network and an external network and data Association, two independent sets of network equipment. Medical network to four-room for 2 large Gigabit switches at the core, double-machine 12.肺气肿患者气管位置移向右,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患者,气管位置居中。 13.大叶性肺炎患者患侧语音震颤:增强并可闻及湿啰音,语音共振增强以及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14. 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有: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且无规律, 脉搏短绌 16.第一心音的强度与心肌收缩力、心室充盈度,瓣膜的弹性及位置等因素有关。 17.第二心音分裂由:主,肺动脉关闭明显不同步所致,在:肺动脉瓣较明显。 19.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超过 100次/分为窦 性心动过速。 20.S1增强除可见于二尖瓣狭窄外,还可见于甲亢,高热,?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 是

否 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 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 是否是否 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 研究方向?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 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 生态学

研究 研究方法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的观点; 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