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精)

最新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精)

最新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精)
最新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精)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陈某,男,63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三年前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个人问题

(1)年龄方面:案主63岁,刚进入老年。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2、家庭问题

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儿女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和儿女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儿女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2、社会问题

(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二、介入和干预

(一)约定阶段

1、案主的基本资料

案主:陈某

年龄:63岁

性别:男

家庭背景:儿女不在身边,与老伴生活在一起。

案主来源:案主求助

案主类型:自愿案主

出现的问题:情绪低落、食量减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2.评估途径:

通过案主老伴、儿女、朋友、邻居、社区及案主自身了解情况。

3.初步评估的结果:

案主所出现的问题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范畴,应以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方式进行介入和干预。

4.约定阶段注意的事项:

虽然案主是主动求助于机构,但是考虑到社会工作在我国本土发展情况,许多人对它的了解还不是很深,社会工作者应在初期阶段适当地对案主和案主的儿女等人对社会工作做一下具体介绍,阐明社会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专业的手段和技巧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群体的科学。而社会工作者本身是会遵循保密、平等、尊重和接纳等原则去帮助案主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社工与案主确立专业关系,并有助于社工得到案主、案主家人以及案主所在社区等的配合与协助,使得更有效地帮助案主。

(二)评估问题

1.收集资料:

(1)与案主谈话,了解他的情况和想法,尽量了解案主个性,并向案主介绍社会工作的性质和宗旨,介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务和目标,尽量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

(2)与案主的老伴及儿女交谈,了解案主的家庭情况,家庭生活状况。

(3)与案主的邻居和朋友谈话,收集案主个人性格,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料。

附注:需了解的情况:

(1)案主以前的生活习惯和现在的生活习惯

(2)案主平时的活动和交际

(3)案主对儿女离家的看法,对自身情况的想法

2.理论分析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以具有特定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而社会角色的失调会对人们造成打击和压力,使行为人无所适从。

案例中,案主原本有着自己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周围人的认同。案主觉得这份工作是对他价值的肯定。退休后在这较急剧的变化中,案主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生活亦似乎失去了意义。因而我们社工应该注意给予案主这方面的帮助,解决社会失调问题。

(2.从理论上认为一个人适应的良好与不好,是常以个体与环境中是否能取得和谐的关系而定,同时也与自我评价密切相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主要动机有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当这些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挫败感等不良情绪。

在案例中,案主子女不在身边,长期缺乏子女的生理及心理的关怀,与老伴相依为命。尤其是退休后,突然一下子闲下来,他的这种感觉更为明显,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身体也因此每况愈下。社工应帮助案主把身体调理好,增加其与儿女的接触交流,使老人精神愉快,心理上获得安慰,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

(3).伯吉斯、哈维格斯特等人的活动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对每一个人都有同等价值。个人的

角色建立在工作、婚姻和与社会联系及社团参与的基础上。如果老年人失去工作和社交活动,又不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替代角色或建立新角色,就会成为“没有角色的角色”。这种情况无论是自愿还是所迫,最终将导致其放弃身份,社会价值及自我形象也会变得模糊。因此,老年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与社会保持接触,有活跃的社交生活,积极开辟新的生活形式,才能获得和维持开朗的心境,获得快乐与健康。

在本案例中,案主随着退休,社会参与变少,从而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消极。因而社工注意让案主多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拓展兴趣爱好,把案主闲逸的生活时间安排的饶有乐趣,丰富多彩。

(4).归因理论认为,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表现特征来推测其内在的意图和动机,对其心理活动状态做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归因理论对于科学地认识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改进个体的行为有很好的作用。归因的类型可以外归因和内归因。

在本案例中,外归因是案主退休,儿女常年不在身边,自己身体也不如以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主的行为。而内归因则是案主主观心理因素的作用,案主缺乏积极的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亦造就了案主消极的行为。

(5).ABC理论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就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的看法解析评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析造成的。在ABC理论中,A 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析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在案例中,A是指案主退休,儿女不在身边,身体状况下降。B是指案主在这些情况下,感到自己的价值已经失去,在家庭里的地位下降。C是指案主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消极、悲观。正是由于案主在A事件的客观世界和B事件的主观世界的相互作用影响,因而案主的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为异常消极、悲观。借鉴于此,我们社会工作者对其情绪行为进行调理,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活动,上门心理陪聊,帮助案主转变为正确的生活价值观。(6,).社会网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个整体结构,两个互动主体之间的关系或社会联系构成社会网的纽带。社会纽带既可以形成社会结构也可以破坏社会结构。个人社会网的结构特征决定了二人关系的作用,而个人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二人关系发挥作用的环境。当一种关系建立以后,它就为其成员提供了直接接近其他人或其他资源的机会。

在案例中,案主案主与自己单位的同事,儿女,邻居等建立的社会纽带。退休,儿女的离开,都相继断裂或变弱,案主得不到社会网络支持,会影响到案主身心健康和其对生活的热忱和信心。社工应该帮助案主改善其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鼓励案主多与外界接触,重建案主的社会网。

(7)危机理论。危机指一个人在正常生活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时间,带来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可能导致个人身心混乱的一种状态。每一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危机。危机主要由一些事变所导致的问题或一系列困难所引发。有些事变是可以预料的,个人无法解决事变所导致的问题或困难时,危机就会出现。成长危机是人在成长阶段过程中所遇到的。

在案例中,案主就遭遇了成长危机。他的退休是他在成年后期这一阶段必定遭遇到的。社工人员应该帮助案主了解问题,对危机性做出迅速判断,先稳定案主情绪,获得案主信任,在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8)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随家庭生命周期动态变化的。家庭生命周期可分为六个历程:形成期、发展期、扩展完成期、收缩期、完成收缩期、家庭解体期。在完成收缩期阶段,子女离巢,夫妻俩面对空巢,要重新建立二人世界。面对年老、健康恶化

及退休的生活。在子女家中,学习做附属角色。家庭在不同的历程会遭受不同的挑战、危机和困难。社工应及时介入,维持家庭的正常运作。

在案例中,案主家庭处在了完成收缩期。案主退休,子女离巢,案主的家庭地位下降。社工应帮助案主正确认识这一阶段,帮着案主接受这一现实,并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变化。(三)计划及合约

1.制定目标

(1)短期目标:

帮助案主把身体调理好,增加案主与家人、邻居及朋友的接触交流,使案主精神愉快,心理上获得安慰,走出心理问题的困境。

(2)长期目标:

使案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认识到老年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通过对人生和自我价值的合理认定提高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健康快乐地活下去。

2.具体行动方案:

(1)个案会谈。与案主进行个案会谈,时间约为每个星两次,以便了解和掌握案主各个方面的适应情况,并帮助案主及时解决他所面对的困难与问题。个案会谈中注意运用归因理论,ABC理论,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原理等理论引导案主思考自己现在出现的行为想法的原因,和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去克服这些心理问题。

个案会谈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有:案主与子女关系是否和谐,与邻里、朋友是否常有交流,平时有什么业余爱好,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案主的情绪变化。

个案会谈需要讨论到的话题:

1.对退休的看法

2.对于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看法

3.对于子女成家立业后,自己独立生活的看法

4.对于老年的看法

(2)社区访谈。根据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原理,社区的生活与案主的行为有一定的关联。在社区访谈中要了解案主在社区的活跃指数和资料,分别向案主的邻居,社区中心以及案主的好朋友进行访问,从不同角度了解案主在社区生活的情况,协助有关人员了解案主目前的问题,求得他们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得到各种的资源支持。

社区访谈中需要了解的基本情况有:案主的经济状况,在社区中的活动情况如何,与邻里的关系,案主以前的生活,待人接物的态度,与老伴、子女们的关系,及之前的身体状况,生活爱好等等。

(3)家庭访谈。(进行电话访谈)家庭生活与案主个人的行为心理有着重要的关联。在此过程,通过案主的子女了解他们简要的工作情况,案主与他们的关系,以及他们对案主的看法评价,从而协助他们了解案主的困难,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协助案主走出心理障碍,健康快乐地生活。

家庭访谈中需要了解的情况有:了解子女们简要的工作情况,他们与案主的关系好不好,以及他们的想法和态度。与案主的沟通频率,是否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

(4)组织案主与子女进行一次交心的会谈,让子女明白父亲的处境,面临的困难。增进子女与案主之间的关系。(期间要注意场面的控制,以防出现情绪激动,场面失控)让子女更清楚了解案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同时建议子女平时多打电话给案主,增多案主与子女的交流,减少案主的孤独感,为融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提供条件,继而用家庭的温暖来感化案主,逐步改变案主消极的生存观。

(5)在社区开展老年人活动项目,增进案主与社区同龄人的交流,广交朋友。建议案主多走出家门,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养鸟、养鱼、种花等等来填补生活上的空白,增添生活的情趣,使自己精神有所寄托。

(6)中期评估。通过案主本人对社工的评价,以及案主的老伴,子女,朋友,社区的有关人员对案主的评价来做一个综合性的小结,撰写评估报告,根据实际情况来反思以及调整方案。

附表:具体行动方案时间表:

问题1:案主的家人不参与个案工作中。

解决方法:社工给案主家人谈案主所遇到的问题的严重性,向他们提供关于这种案例的资料。极力劝导他们参与。

问题2:案主的儿女在会谈中可能会与案主出现冲突

解决方法:尽量帮助他们调解,缓和他们的矛盾,建议他们多从案主方面考虑,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案主。

问题3:案主儿女可能在过程中与社工发生冲突。

解决方法:尽量调解双方关系,如果不行,转由本机构内的其他社会工作者为案主提供帮助。(四)工作介入

作为老年社会工作者,在此过程中应要坚信: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人具有自我实现的义务,自我决定的权利,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案主的意愿。同时社工要以一种客观,体谅的心态去接受案主的实际情况,与案主一起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讨论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社工与案主应建立平等,接纳,尊重的价值观。接纳不是鄙视或排斥,而是理解。接纳同时还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是在正视现状的前提下,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质,因而有责任鼓励及协助个人在顾及他人权益的情况下实现自我,寻找改变现状的方法并促使案主调动自己的潜能,积极改变现状,真正做到从案主的利益出发。与此同时,社工应给案主真诚的鼓励和支持,并监督其完成各项计划,必要时进行情绪疏导,更正观念,减少疑虑,提供必要的有利信息,改善环境,肯定自我,增强自信心,调整和谐社会关系等等。在实施过程中社工还要对原工作计划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查补缺漏,及时与案主共同商讨更正,从而使工作的介入达到更好的效果,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五)评估总结及结案反思

当案主基本上完成了以上的工作计划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案主已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和家人和睦相处,正确看待自己退休的事实,能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很好地与社会上的人交流,融入周围的环境,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此时,社工就开始与案主商讨结案。结束工作关系,总结案主的进步与不足,安抚好案主结案的情绪波动。社工通过和案主,案主的家人的深度访谈,与案主共同总结评估个案,评估报告由社工撰写。同时,社工在结案阶段也要对这一个案例进行反思,总结个案计划和行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社工自己在实施行动中有没有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伦理守则,有没有很好地运用社会工作的技巧。

(六)回访

在结案后一定时期内拜访案主及家人,帮助案主回顾工作过程,根据案主的需要和问题的解决情况跟进服务。在这个阶段要注重与案主的分享,强调案主已经取得成绩,鼓励案主,增强案主自信心,帮助案主巩固已有的改变,增强案主结案后处理问题的能力。

XX社区残疾人工作实施方案

XX社区残疾人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民政部、中国残联等14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为加快推进我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开展,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订社区残疾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新会区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服务”的要求,建立以社区居委会为核心,社区残疾人组织为纽带,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社区残疾人工作机制,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明。 二、建立社区残疾人组织,为残疾人提供各项有效的服务,使残疾人康复得到保障、文体生活不断丰富,并把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无障碍环境逐步改善,使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三、工作内容 1、建立社区残疾人组织 建立“社区残疾人协会”组织,设有专职委员,做到有社区残疾人协会牌子、有办公地方、有活动场所、有协会章程和各项制度;做到组织机构健全、职责分工明确,社区残疾人基本信息状况实现建档立卡,管理完善。 社区残疾人协会主席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副主席由优秀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属担任。设委员3名,其中残联干部1名,残疾人2名。 2、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 社区救助系统等公共服务网络要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实现有康复场所,有康复器材,并有专人管理,在社区居委会和上级康复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社区残协把社区残疾人康复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及时了解、掌握社区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及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建档立卡;社区协会和社区医疗卫生站配合康复站承担残疾人康复服务和训练任务。 3、为残疾人提供切实的服务 (1)落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残疾人的衣、食、住、行康复、文化、教育、就业、娱乐等提供服务,及时解决残疾人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2)依法安置残疾人就业,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社区便民网点优先安排条件适应的残疾人; (3)关心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子女的教育,对入学困难的提供支持和帮助,保证

个案工作老年人访谈

老年人访谈分析 访谈时间:访谈地点:南通市通州区金霞社区 访谈对象:曹老太 访谈方法:非结构性访谈,个人访谈,问题本位访谈 (一)案例描述 1.基本情况 曹某,女,63岁,退休前曾是通州区某服装厂职工,工作主动认真,经常加班,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现在丧偶,并且现在由于职业病,右手无法正常行动,做事常常借助左手才能完成,为此,她渐渐觉得自己没有自理能力,常常一个人孤单得听戏曲,也不与儿孙说话。她的儿子和儿媳妇都非常着急,询问过她再找老伴,她拒绝了。也问过她是否愿意去居住养老院,那里环境好,有人专门服务,她也拒绝。她常常一个人回忆往事,觉得自己从前在厂里上班,由于勤奋,被老板赏识,提拔为组长,颇感欣慰;但又由于自己没有文化,没有上升到更高的职位,心中充满遗憾。对于她的老伴,她常常抹眼泪,怪老伴离去太早,现在留下她一个人。 2.访谈对话 (1)我:您好,曹奶奶,我是来自南通大学社会工作系的学生,我叫蒋叶青,我会提问您一些问题,希望您能回答我,好吗 曹老太:恩,好的,小姑娘你问吧,我都尽量回答你。 (2)我:谢谢曹奶奶。请问您现在是居住在儿子和儿媳妇的房子里还是居住在自己以前购买的房子里 曹老太:目前我在和儿子一起居住,我自己的房子现在租出去了。 (3)我:您现在居住的房子多少平方您自己以前的房子是自己购买的吗现在租出去一个月多少钱呢平时可以靠房租生活吗 曹老太:现在住的地方是老家拆迁分的房子,120平方,连孙子四个人住也够了。我以前的房子是厂里分配的,不大,50多平方,现在租出去,一个月租金2000块,对于我这个老太婆来说平时用用也够了,我平时不太出门买东西,会给孙子买点零食和玩具。 (4)我:您退休金大概多少呢平时政府和社区会有补助给你吗 曹老太:我退休金800多块钱,政府也有补贴,一个月60元,太少了。不过社区经常给我们老人来送生活必需品,毛巾,洗衣液,洗发露,香皂都会给的,对生活帮助挺大的。(5)我:社区居委会对老人们还是很好的,那您平时和儿子儿媳妇相处得怎么样 曹老太:我儿子和儿媳妇还都挺孝顺的,会经常给我买养生的东西,但是他们平时工作忙,孙子都是由我的带的,但是我现在身体不太方便,孙子有时候太顽皮了,我管不住他,也挺操心的,但是儿子和儿媳妇又没时间管,为这个事我有点烦。我们还吵过架,我希望他们能腾出时间,不说管管孩子吧,也陪陪我这个老人,我老伴不在我一个人太孤单了。现在我也快去见老伴了,唉,人老得真快啊。 (6)我:奶奶,你不要难过,你可以和你儿子儿媳妇沟通一下找到解决的办法。另外,您也应该更积极得面对生活,发现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让自己和让亲戚朋友都开心。 曹老太:谢谢你的提醒,我也会积极主动跟儿子和儿媳妇商量这些事情。 问题分析与评估:

社区养老服务站工作总结

社区养老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一:创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创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总结 []为顺应老龄化发展趋势需要,更好地为辖区老年人办、办实事,XX 年在渭阳西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整合辖区资源,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社区自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至今,我们从摸底、健全体系、健全制度、建立台帐、成立队伍、开展、特色服务开始,使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就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工作开展做一:一、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服务对象 为了了解辖区内养老对象的基本情况,社区开展了老年人状况和需求的摸底调查工作,社区从状况、现居住状况、养老意愿、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方面着手展开调查,并收集装订成册。据统计,辖区内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为536人,其中60-69周岁的307人,70-79周岁的153人,80-89周岁的50人,90-100岁有8人,100岁以上的有2人。孤寡老人30名,特困老人18名,病残老人5名。现享受低保的老人有23人,空巢老人24人,对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持赞成态度的有750人,占老年人总数比例的71%。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第一,成立小组。社区成立了专门的居家养老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

副主任任副组长,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名,兼职工作人员3名,负责调查养老需求、受理、签订、派工服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者作用。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平时通过网络、上班,系统养老护理员的、老年心理学、营养与、常见老年病、老年人护理知识等。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了服务人员的水平,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有很大提升。 第二,建立服务网络。为使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化,社区成立了以居委会为中心,四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7家餐饮服务店面、三家超市,两家足疗,四家美发在内的以及娱乐活动中心等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并且与这些服务机构签订协议,采取就近原则,为辖区的老年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务。 第三,建立七大台账。为了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有一个统一的,建立七大台帐。一是老年人基本信息台账,对老年人按照年龄、身体状况和状况分类下设三个子信息库。二是志愿者信息台账。包含、生、医疗、法律、文体五大类志愿者信息库。三是助老机构信息台账。包含助老人员信息,服务单位信息等。四是邻里互助信息台账。包含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两大类。五是心台账。六是贴台账。七是谈心小组台账。 三、搭建服务平台 为了更好地为辖区的广大居民服务,社区成立了五支服务队。 一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者,牢记党的宗旨,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使

案例:社区老年人个案服务(精)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陈某,男,63岁,曾任行政领导多年,工作上勤勤恳恳,具有极好的口碑。三年前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来几次。退休后他每天就是帮着老伴买菜做家务,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个人问题 (1)年龄方面:案主63岁,刚进入老年。这一阶段,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往往固步自封,还按照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口口声声“老人家”、“老前辈”,使案主极易产生迟暮之感,从而生活态度越来越消极。 (2)身体方面:案主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近来食量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很少进行身体锻炼。 (3)精神方面:案主退休后生活变得很清闲,无所事事,感觉比较空虚。时间长了便会意志衰退,情绪消沉,从而加速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功能的降低。 2、家庭问题 案主与老伴住一起,儿女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和儿女的情感交流少了,隔阂加深,由于缺少儿女的照顾和关怀,老人感到被儿女冷落,两位老人经常会产生寂寞感。尤其是案主觉得自己退休后,没了权力,在家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孩子还经常打电话回来,遇到什么事情了,还向他征询意见,可是现在不会这么做了。 2、社会问题 (1)社会环境对案主造成一定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落后于他人,而且社会没有充分提供老年人社会化的机会和服务,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更注重青年一代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往往不够。 (2)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可是随着中国的社会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还有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生活方式等问题,都造成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体弱多病,更加加重了老年人生理、心理上的状况的恶化。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有关注到空巢老人,没能很好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因而案主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的活动。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二、介入和干预 (一)约定阶段 1、案主的基本资料 案主:陈某 年龄:63岁 性别:男 家庭背景:儿女不在身边,与老伴生活在一起。 案主来源:案主求助

妇女个案工作案例

妇女个案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资料 宋女士,35岁。 服务对象于2002年新婚,在2003年生育了一个女孩子,无业。08年户口从安徽迁入社区,婆婆和他们住一起。2010年2 月,案主主动向社区求助,呈现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她婆婆要求她再生育一个孩子;二是,婆媳关系不好导致了夫妻关系也不和睦;三是,现在没有工作,请求帮助就业。由于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案主表示“适应不了,压力很大,有点焦虑”。由于是新迁入的居民,身边没有亲人朋友,所以向社工主动求助。 二、问题分析 案主是在迁户口的时候,受到了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因是外省迁入的,手续较多,在此过程中和工作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案主是在第一次服务的基础上求助于社工,因有了上一次关系的建立与了解,社工和案主经过面谈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关系。通过交流面谈及评估问题后,服务双方共同决定,此次的服务着重于帮助案主解决由于自身、客观等原因造成家庭矛盾的目标功能。 (一)情绪困扰问题 由于案主年纪较轻,常年在家,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又是新入住的新居了,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倍感孤独,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因此常常产生焦虑的情绪。社工需要运用同感、鼓励和支持等专业技巧对其进行情绪疏导。此外,工作人员要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理清思路,并鼓励服务对象积极主动地和工作人员一起去完成这些目标,以达到问题的解决。 (二)任务中心模式的运用 此次求助时,案主明确提出了希望社工帮助解决的三个问题:生育问题,家庭关系的改善,就业问题。社工应力求提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案主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制定详细的服务计划。 (三)优先排序理念在问题解决中的运用 案主一个人同时面对多个事件引起的困难而不知道如何解决时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必须按照轻重缓急对这些问题进行先后排序,较为紧急重要的、可行性高的优先解决,而其他相对较为次要的可以排在后面解决。首先要解决婆媳关系,电后再解决就业问题。 (四)支持系统的增强 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而强化个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由于案主身边没有亲人,支持系统薄弱,因此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可

社区关爱残疾人活动总结 篇一

社区关爱残疾人活动总结篇一 保平社区残疾人工作在社区两委的领导下,在街道残联的指导下,认真开展残疾人的各项工作,现将xx年残疾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社区的残疾人工作我们首先完善了机构,健全了制度,落实了人员,使残疾人的各项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并着力构建残疾人康复网络。 二、认真开展残疾人工作 社区认真开展残疾工作,通过照料行动、办理<残疾人证>、特困残疾人专项补助申请、自强助学金申请、办理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供药申请、托养行动和社区积极开展的白内障康复,送轮椅、托养服务等残疾人康复工作,为残疾人的康复提供了帮助。 三、加大残疾人工作的宣传力度。 社区通过抓契机促宣传,以“爱眼日”“助残日”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向社区居民宣传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意义,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知识宣传到每个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文明、进步、高尚的事业,残疾人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在圆满完成“十五”工作计划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关爱残疾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不断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的良好局面。

为了深入贯彻党“xxxx”的思想宗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弱势群体的关心扶持。我社区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残疾人的工作作风,发挥残疾人的组织桥梁作用,把残疾人工作落到实处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积极地开展工作,尽力为社区残疾人办好事、做实事;基本完成了xx上半年度的工作任务。以下是xx年上半年度我社区残协所做的几项具体工作; 一、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残疾人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群体,很大一部分人还存有一种自卑心理,所以他们同社会的交往与健全人有很大的差别,再加上社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为使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三月六日在残联活动室,由残联和各社区举办的迎三八联欢活动就让很多残疾人收获了快乐,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增强残疾人的自信,自立,自强,自尊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五月十六日,我开发区站前和创业社区共同举办的残疾人作品展示活动就充分展示了残疾人的风采。五月十七日的助残日活动也是丰富多彩,我社区在残联活动室门前挂标语,设咨询台,为市民发放宣传单,以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为主题呼吁全社会支持,关爱,理解残疾人。同时也鼓励广大残疾朋友也通过参与活动,激发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克服身体的障碍,做生命的强者,生活的强者…… 二、以解决残疾人就业难为突破口,促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主创业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 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 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题要点: 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

关于老年人社区服务的问题和建议探析

关于老年人社区服务的问题和建议探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庞大。进入21 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老年人口总人数迅速攀升。据预测,到2025 年,我国老年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将达20% ,2050 年将达到25.5%①。那时, 中国会碰到前所未有的银色挑战。中国现在已处于老龄时代,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人。而长期以来我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寿命的增长共同导致的4- 2 -1甚至8- 4- 2 -1的家庭结构已极大地削减了家庭的养老力②,老年人服务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社区的肩上。本文总结了老年人服务体系的现状,主要对目前的老年人社区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以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老年人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在本文中界定为在政府的倡导下、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主要面向社区中的弱势群体成员及其家庭,一般为无偿或低偿提供。“老年人社区服务”就是指专门面向老年人群体,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社区服务。 二、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的现状 笔者目前在南京市玄武区的百子亭社区做一些有关老人服务方面的实习。作为其中的一名实习社工,在社区中我们所看到的社区目前所形成的老年人服务体系以及其中的问题我们深有体会。 1、服务体系形式化严重 百子亭社区针对老年人群体建立了许多老年人设施,并在社区某个地方空出一个地方作为老年人的活动中心,而且挂上一块像“老年人社区娱乐中心”的牌子,可是由于设施过于简单,服务内容过于单一,致使许多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流于形式。因此,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针对性的老年人服务体系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 2、老年设施、产品与服务短缺 “银发浪潮”的到来给当前社会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银发群体” ①殷磊老年护理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②张善余我国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J],人口学刊,2004(5)

“燕归巢”空巢老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燕归巢”空巢老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项目申报信息 项目概要 该项目主要旨在满足龙荫、汤家、康居西城第三社区的空巢老人在社区参与、情感慰藉、居家安全和自我价值感提升的需求。通过兴趣吧、健身操、志愿服务满足空巢老人社区参与的需求,通过个案咨询服务、情绪辅导服务来满足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需要,居家环境安全系列活动、养生保养课堂、舌尖上的安全来满足空巢老人安全的需要,生命的意义系列小组活动、赛事活动、互助式志愿服务来满足空巢老人自我价值感提升的需要。本机构曾承包过7个相似项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机构内部有18名长期从事老年社会工作的专职社工,实务经验丰富。与其他同类社会服务项目相比较,在服务内容方面,机构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并建立服务热线;在服务宣传方面,建立专门的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增强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同时也让空巢老人的子女随时了解父母在社区生活的基本状况。 项目背景 重庆市沙坪坝区龙荫社区、康居西城第三社区、汤家社区于大学城东北部。社区辖区面积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4万平方米,常住人口近30000余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调查,社区65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4013人,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3%。老年人和高龄老人不断增加,是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这些老人当中,空巢老人606 人,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149人。全国已有多起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知晓的案例,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在于子女和父母分开居住,平时联络较少,老人病了也没有人知道。 针对空巢老人,可以成立“老年互助组”,引导社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在社区创建日间老人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娱乐、互助、健身、学习的设备设施场所。将社区和空巢老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社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李某,男,60岁,老党员,任行政机关领导多年。今年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退休后他每天就是看看电视,种种花草,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社会因素 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生波动和变化。 (一)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 老李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 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二)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 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2家庭因素 离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退居到家庭之中,家庭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否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许多年轻人成家后自立门户,不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家庭日趋小型化是现代家庭的共同特点。家庭的分化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女与老人的分居不仅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子女时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对于老年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有较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期望的是热闹的家庭氛围,这种分居难免使老年人不时感到寂寞孤独。 二、处理原则 应该遵循: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耐心、积极地倾听老年人的谈话等原则。 三、问题解决 1.收集资料

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

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 李金红 2012-7-25 15:28:03 来源:社会学视野网 摘要:关爱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一些发达国家残疾人服务已经进入到高水平的社区服务阶段时,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仍处在以福利救济为主的初级阶段向专业划分阶段过渡的时期。与这一时期相应,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能力较弱与服务体制不畅的问题。由此,培养残疾人社区服务意识、提高残疾人社区服务能力和创新残疾人社区管理体制也就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残疾人社区服务政府社会 1998年,当时党的总书记江泽民为介绍残疾人自强模范先进事迹一书《自强之歌》作序时写道:“自从有了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人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正确对待残疾人,做好残疾人工作,是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宗旨的体现”。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大陆残疾人总数为8 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1]对于大多数残疾人来说,其行动一般都不是很方便,这就需要其生活所在的社区给予特别的扶持和帮助,为其提供特别的服务。 一、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的提出 关爱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残疾人服务主要是一种民间的慈善行为,或者是残疾人自己的帮会组织来承担。现代意义上的残

疾人服务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十分关心和重视残疾人工作,并建立了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组织。最早的残疾人服务组织是1953年成立的盲人福利会和1956年成立的聋哑人福利会,后来合并为盲人聋哑人协会。与此同时,民政部门还兴办了各种福利工厂,把残疾人吸收到工厂里来。当时,残疾人服务主要是由其工作的单位和盲人聋哑人协会来提供。可惜好景不长,在“文化大革命”中,残疾人组织和一些福利工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由温饱逐渐向小康过渡,国家对残疾人问题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恢复了盲人聋哑人协会的工作,成立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组建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了《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通过了《残疾人保障法》。 从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残疾人服务的层面主要集中在民政部门和残疾人所在的单位。我国真正开始实行残疾人服务社区化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开展残疾人社区服务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几乎是同步进行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改革。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为残疾人提供福利服务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一是要帮助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从事适合他们的工作,尽量使他们自食其力;二是要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的社区生活环境,并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三是要帮助符合婚姻条件的未婚残疾青年建立幸福的家庭,等等。此外,还要通过发展社区卫生、社区文化,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精神生活服务。进入21世纪后,残疾人社区服务又有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03年,北京市委组织部编办和残联共同发布2003年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的意见》,受其影响,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普遍建立了残疾人协会,居委会主任任会长;二是2004年召开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会议,重申了2002年提出的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受其影响,全国普遍开展了培育残疾人社区康复

A社区老年人服务社区工作方案设计

A社区老年人服务社区工作方案设计 一、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化现象已成为中国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诚然,中国已开始对老龄化加以关注,并作出相应的措施。然而,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仅处于初级阶段,各个社区、地方对其落实不到位,存在许多的不足生,不仅未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此外,身体功能退化、身边无子女或子女无法全身心的照顾老人的现象也愈来愈突出,这就导致了空巢现象普遍存在并不断恶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客观必然现象。A社区的老人对该社区而言是一个规模相当的群体,对养老、心灵关怀、居住、保险、医疗有着较大的需求,对该社区产生一定的压力。社区需要解决老年人的基本问题以确保老年人安享晚年。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所享受的服务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发现现有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挖掘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及其要求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服务内容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逐渐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改善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增强其服务的质量,从而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服务,使其幸福、健康、愉悦地度晚年,以达到减少社会、社区与家庭负担 三、调查对象:A社区1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四、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 (一)、针对被调查者及其家庭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及环境、经济情况、身体自理及健康程度、文化程度、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参与社区文化娱乐等方面进行基本情况的了解; (二)、在此基础上对被调查者所享受的居家养老服务状况进行调查,主要从被调查者享受过哪些养老服务、对居家养老的意见和建议、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及其评价与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了解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缺点及其原因,从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五、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问卷调查:在A社区发放份居家养老需求服务状况的问卷; 2、访谈调查:对第一期进行的问卷进行筛选后,将问题严重、存在疑惑的对象 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 六、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及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国家对老年人权益与老年社区建设未进行重视与立法并未对其进行广泛的宣传且未对此发展做出长期规划与对社区此方面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这些都由于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与自我定位不正确导致。 (二)、社区居家观念落后,服务意识相对薄弱,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城市养老职能已经由家庭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社会为主;更没有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未富先老国情的需要。此外,全民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认识不够。除此之外,社区缺乏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大力宣传,未全面的倡导社区养老志愿者服务的积极参与。

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问卷

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问卷 您好: 我们是_______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配合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的开展,中心进行此次问卷调查,填写问卷约需时15分钟。 对于在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为你保密并且保证这些信息只应用于数据统计之用途。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说明:请在每一题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打√,或直接在中填写。 若无特殊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01您的出生年月(岁) 02文化程度: 1、不识字 2、识字 3、小学 4、初中 5、高中、中专 6、大专 7、大学及以上 03婚姻状况:1、已婚 2、丧偶 3、离异 4、独身 04 您的经济收入情况(单位:元/月) 1、200以下 2、200—500 3、500—1000 4、1000—2000 5、2000以上 05 您的经济来源(多选) 1、退休金 2、社会养老保险 3、子女赡养费用 4、他人捐助 5、自己劳动收入 06您的居住情况: 1、独居 2、和家人一同居住 3、和保姆一同居住 07您的残疾等级: 1、一级 2、二级 3、三级 4、四级

08您的残疾类别: 1、精神 2、聋哑 3、上肢体 4、下肢体 5、智力 6、视力 7、偏瘫 09 您的生活自理程度 1、完全能够自理 2、部分需要他人的帮助 3、完全依赖他人的帮助 09 您觉得自己需要复康方面的帮助吗? 1、需要 2、不需要 3、无所谓 10 您需要哪方面的康复治疗(训练)? 1、上肢运动能力训练 2、下肢运动能力训练 3、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4、社交能力训练 5、认知能力训练 6、感知能力训练 7、听觉语言能力训练 8、推拿按摩 11 您是否愿意到专门的康复中心由专人指导接受康复训练? 1、非常愿意 2、愿意 3、不愿意(填写12) 4、无所谓 12您不愿到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的原因是 1、行动不便,凭自己很难去到 2、觉得没有用处 3、自己能够进行康复训练 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 .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篇一:老年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模式案例 一家老年福利院新入住了一位75岁的王大爷,他自入院以后每天只是独自静坐,不思饮食。院方为了王大爷的健康,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他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甚至很多服务人员也从家里带来许多小吃,想诱发王大爷吃饭的欲望。但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眼看着王大爷迅速消瘦,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院方请来了王大爷的儿子进行说服。王大爷的儿子在听完院方的说明后情绪非常激动,在训斥了老人后竟然强行给王大爷喂饭,被院方阻止。万般无奈之下,院方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院方对王大爷的情况介绍后,联系了王大爷的儿子并了解相关的信息。据介绍,王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原来是以为非常自信的人,而且性格开朗,通情达理。但离休后,性格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两年前老伴去世后,情绪比较低沉,而且还被医院诊断为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经常发病。由于子女每天忙于工作,特别是白天无人在家照顾王大爷,怕疾病突发时家中无人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在考虑再三后,将王大爷送到了福利院。介绍完后,王大爷的儿子对那一天由于情绪激动而训斥父亲并强行喂饭的行为极为后悔,并表示出要给父亲认错。 工作者在了解王大爷的相关个人信息与家庭信息后,在充分注意社会工作的尊重、接纳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与王大爷进行了第一次面谈,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在工作者表示出想听听王大爷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时,老人表示出了离休后原单位对自己的不关心;老伴也走了;家里的子女不征求意见而送自己到福利院,是把自己当累赘,不要自己了;活在世上已经没有意思,还不如自生自灭一死了之等消极悲观的想法。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经过分析,认为王大爷问题的核心在于:由于退休使老人的职业角色丧失,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和社会地位的下降;老伴的去世,又进一步造成了王大爷家庭角色的部分丧失,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冲击。加之由于生理的老化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困扰,家中子女未经商量就将老人送到福利院,而王大爷又对福利院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人的活动,造成了王大爷巨大的情绪反应,出现了悲观失望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工作者根据自己的分析,制定了介入计划: 首先要通过支持性技巧的运用,介绍现在福利院以及入住的其他老人的情况,来改变王大爷对福利院的传统的错误认知。也可以运用间接治疗方式作配合,组织其他老人为王大爷介绍情况,其他老人的情况介绍或许会比工作者或院方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选择适当的时候,让王大爷的儿子来到福利院与父亲进行沟通,使其一方面对上次发生的事情和在没有商议的情况下将父亲送至福利院一事表示歉意,另一方面说明自己的想法,并解释将父亲送到福利院的原因,表示出作为子女对父亲的关心。 工作者运用反映性技巧,与王大爷一起探讨对退休、家庭、福利院,以及自己健康的认识,帮助王大爷表达出他的感受,并提供机会使其宣泄内心的愤懑,以减轻他才心理压力。 运用怀旧的治疗技巧,与王大爷一起探讨过去工作中的快乐及其他成功的事件,协助老人寻找失落的尊严与荣耀,使其重新认识自我。同时,以王大爷的能力评估为基础,与其进一步探讨社会参与的可能性,引导王大爷自我努力,自我实现。 与福利院商议积极创造老年人参与机会的可能性。

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掌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康复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指导等需求,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2)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及基层卫生机构的职能、条件,为有关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社区康复服务。 ——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做好训练记录,进行效果评估。 ——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采取家庭治疗、定期门诊等方式并依托社区内工疗、农疗和娱疗站等机构,对康复期的精神病人进行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服药,监护随访病人,规范填写表卡,预防病情复发,对重度急性期和复发的病人及时转诊。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康复活动。 ——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早期发现低视力者,开具转介证明,转介到相应的眼科专科诊

疗单位,及时随诊,掌握诊疗情况,指导患者到康复服务专门机构就医;将白内障患者转介到条件具备的医疗单位,接受相关咨询、治疗。 ——对聋儿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监测聋儿病情发展、变化,指导聋儿使用助听器,协助康复服务专门机构指导聋儿及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并接受相关咨询。 ——做好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发现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进行智力和生长发育测评,指导家长开展训练,做好记录,进行评估。 (3)将残疾预防与康复知识的普及纳入居民健康教育,举办培训班、发放普及读物、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 (4)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适配、家庭租赁、使用指导以及简易康复训练器具制作等服务。 (5)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进行新生儿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加强计划免疫和慢性病监测,减少疾病致残;对新婚夫妇、孕妇、哺乳期妇女和0~2岁婴幼儿实行科学补碘;合理用药,减少药物致残。

社工服务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设计方案

拟***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设计方案 ***社工服务中心 一、项目背景 ***有大约***多残疾人士,正式落成的残疾人工疗站只有***工疗站,而***社区较为偏远,平常主要是***社区辖区内的残疾人大约**位逢一三五的时间去工疗站做手工。其他符合就业条件或者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士要么呆在家里不外出,要么在镇内闲逛。建立一个靠近残疾人口集中,接纳残疾人康复,娱乐,就业创业,交际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对于这样的残疾人士集中的小镇是很必要的。 二、项目简介 由***社会事务局出资购买,***社工服务中心承接运营,吸纳***内的有康复价值的残疾人士及其家属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就业创业,娱乐,康复,交际,以满足残疾人家庭的需求,给予残疾人士人性的服务,使残疾人家庭感受到***政府关爱,促进***残疾人事业的长足进步。 三、项目实施时间:2017年2月——2020年1月 四、项目实施地点:待定 五、项目实施内容 1、以残疾人士技能培养、残疾人士就业创业为重点,涉及残疾人娱乐、交际、心理健康,以促进残疾人士融入社会为目的,让残疾人士也可以像正常人那样工作,娱乐。 2、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多个残疾人不可能每个残疾人都有条件到服务中心,那么更重要的是让残疾人士在家里,在社区里也能得到康复的机会和资源,所以入户探访,入户做康复按摩,送康复器械,把娱乐活动送到残疾人士家中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3、与***各个社区建立合作机制。社区残疾人专干或者民政系统工作人员等发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需求,可以转介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跟进。同样,社工发现的残疾人及其家庭的问题,也可以跟残疾人所在的社区及时沟通,所有这些沟通都需要做记录,每个季度整理公布,以查缺补漏,整合社区,社工,政府,民间等资源。 4、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宣传工作。由于新成立的中心,残疾人及其家属,还有普通民众不一定知道中心的位置,服务,联系方式,所以通过本地的电视台,报纸,微信公众号,QQ,微电影等方式进行传播很有必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社工每天的入户扫楼去宣讲,去通知。 5、其他配合政府的工作。残疾人工作属于残疾人联合会管辖,所以***残联或者其他部门如果有残疾人相关的工作任务,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要积极配合,促使大家在合作总理解社工,支持社工。 六、规划建议 场地规划: 1、大堂活动室:1个,面积50平。 2、大堂值班卡位:1个。 3、社工办公室:1个,面积10平。 4、残疾人娱疗室:1个,面积20平。 5、残疾人工疗室:1个,面积20平。 6、残疾人农疗天台:1个,面积不限。 7、残疾人家务训练室:1个,面积20平。 8、心理咨询室:1个,面积6平。 9、残疾人机械康复室:1个,60平。

2017年11月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总结范文

2017年11月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总结范文江湾辖区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人。为了让残疾人充分沐浴和谐社会的阳光,近年来江湾镇街道以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为抓手,以“残疾人满意、残疾人家属满意、社区群众满意”为追求,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有力、服务网络覆盖、社会广泛参与的助残康复工作格局,在全区率先创建成“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 一、构建三大康复网络为了夯实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基础,街道着力构建广覆盖的助残康复网络。 1、康复管理网络融入和谐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制定了《江湾镇街道“创建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街道”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任务融入和谐社区发展,工作任务分解到街道相关科室及社区卫生中心、派出所、社区中小学校等相关单位。建立了“定岗、定员、定时”的管理模式。定岗,根据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根据各科室、各单位工作重点,制定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定员,明确社区康复措施的岗位责任人,逐一落实管理服务队伍;定时,根据社区康复工作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定期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康复主题活动。形成了街道主导、社区单位协同、齐抓共管促进残疾人康复的工作局面。 2、康复服务网络形成服务平台。街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构筑融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助残康复平台。为改善残疾人活动康复条件,今年专门辟出1100平方的场地,建立集社区阳光之家、残疾人活动室、残疾人治疗护理为一体的的残疾

人之家。目前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工作已完工,近期将启用,至此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服务平台在江湾镇街道全面建成。 3、康复指导网络深入助残工作各个领域。成立由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牵头,卫生中心、康复、教育等有关机构专业人员参加的社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依托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对卫生中心6名社区医生和30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康复服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心理沟通、言语训练、上门调查”等康复知识的培训,带动了一批社区康复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结合“送康复服务上门”,组织社区康复需求调查专题培训;结合养护工作,进行了养护调查数据库管理培训;结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开展了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培训,使培训工作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助残康复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实施四项康复工作近年来,江湾镇街道持之以恒地实施四项康复行动计划,把助残康复工作做到残疾人心坎上。 1、举办“阳光行动”――温暖智障人士。从**年开始,街道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在新市南路建立了100平方米的“阳光之家”。目前68名16-35岁的智障人士在这里参加培训,街道为他们成立了智障人士腰鼓队、舞蹈队、图画小组、编织小组、英语小组和兴趣小组,丰富智障人士文化生活。在去年世界夏季特奥会社区接待期间,“阳光之家”学员与特奥代表团成员们共同开展了文艺联欢、体能训练等活动,充分诠释了特奥运动的深刻涵义。 2、“照料行动”――关怀精神病残疾人。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在康复期有良好的康复环境,街道创建了“温馨护理站”,承担帮助患者定时服药、开展精神护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职能。护理站制定作息制度、康复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开展卡拉ok、户外文体等活动。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