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前庭性偏头痛病历书写模板

前庭性偏头痛病历书写模板

前庭性偏头痛

入院记录:

现病史:患者于昨晚低头时突然出现眩晕,呈天旋地转感,持续时间较长,严重时伴

恶心、呕吐,无耳鸣及听力下降,自述眩晕多于头动时加重,静卧后改善,无耳内流脓,无发热畏寒,无意识丧失,无肢体麻木,无构音障碍及饮水呛咳,平素偏头痛明显,伴有畏光、畏声及对气味敏感,轻微运动不耐受,头晕、头痛症状持续,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患者为求系统治疗,遂来我院就诊,门诊行检查后以“前庭性偏头痛”收入院治疗。患者自发病来神志清,精神一般,无明显耳鸣及听力下降,无头痛,无视物不清,无胸闷心悸,无明显消瘦,饮食可,睡眠稍差,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史。否认肝炎、

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个人史、月经史、及婚育史、家族史:生于原籍,现居本地,

居住及工作条件可,否认外地久居史及疫区接触史,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冶游史。否认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月经规律,无痛经,15 3-5/25-30 2019-11-05,适龄婚育,家属及子女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神经系统查体:

颅神经:

I嗅觉检查未见异常。

II、III、IV、VI视力检查未见异常,视野检查未见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睑无下垂,眼裂等宽,眼球无突出及震颤,自主活动良好。 V、面部痛温触觉存在,双侧颞肌、咀嚼肌检查未见异常。 VII、双额纹、鼻唇沟对称,眼睑闭合可,鼓腮无漏气,舌前2/3味觉检查无异常。

VIII听力检查未见异常。

IX、X、双侧咽腭弓居中,双侧咽反射正常,吞咽检查未见异常。

XI、双侧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均无萎缩,转头、耸肩等检查未见异常。

XII、舌肌无萎缩,伸舌动作无异常,无明显偏斜。

感觉:双侧肢体痛温觉及轻触觉正常;两点辨别觉、图形觉、位置觉及音叉震动觉未见异常。

运动:四肢肌容积正常,无肌萎缩、无肌束震颤,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系扣、书写可完成。

共济运动:双手轮替试验检查、指鼻试验未见异常、双侧跟膝胫试验检查未见异常,闭目直立阴性。

反射:

项目内容左右

深反射:肱二头肌腱反射 ++ ++

肱三头肌腱反射 ++ ++

桡骨骨膜反射 ++ ++

膝腱反射 ++ ++

跟腱反射 ++ ++

髌阵挛 ++ ++

踝阵挛 ++ ++

浅反射:腹壁反射上 ++ ++

中 ++ ++

下 ++ ++

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 - -

查多克征 - -

戈登征 - -

欧本海姆征 - -

霍夫曼征 - -

专科情况:双耳廓无畸形,牵拉耳廓无疼痛,乳突区无压痛。双侧外耳道不充血,无脓液及耵聍,双侧鼓膜完整,标识清楚,略内陷,活动可,未见穿孔及积液,音叉试验(C256):RT(+)双WT居中,闭目直立及行走试验、Romberg(-),HIT(-),自发眼震(-),凝视眼震(-)。鼻内粘膜慢性充血,双侧下鼻甲、中鼻甲正常,中鼻道少量分泌物,鼻腔通气可,鼻咽部未见明显新生物。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悬雍垂居中。

辅助检查:变位试验:Rolltest左(-)右(-),Dix-Hallpike左(顺时针+)右(-)。

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中年女性,突发眩晕1天。

2.患者1天前躺卧睡眠时突发眩晕,严重时自觉明显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持续时间较短,静卧休息后可较快好转,躺卧翻身及坐起时明显,眩晕症状反复出现,多于体位变化时出现及加重。患者为求系统治疗,遂来我院就诊。

3.体检:T 36.6℃,P 76次/分,R 19次/分,BP 136/80mmHg,双耳廓无畸形,牵拉耳廓无疼痛,乳突区无压痛。双侧外耳道不充血,无脓液及耵聍,双侧鼓膜完整,标识清楚,略内陷,活动可,未见穿孔及积液,音叉试验(C256):RT(+)双 WT居中,瘘管试验(-),自发眼震(-),凝视眼震(-),平滑跟踪及扫视试验(-),HIT(-),Romberg试验(-),Mann试验(-),原地踏步试验(-),quix试验(-),指鼻试验(-),偏指试验(-),轮替运动(-)。

4.神清语明,面色红润,形体适中,走路平衡可,气息平稳,未闻及异常气味及异常声音,舌质红,苔薄黄,舌体适中,脉弦。

诊断依据:患者突发眩晕1天。本病主要部位主要在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足少阳

胆经入耳中,肝火循经上扰耳窍,则耳鸣耳聋;情志抑郁或恼怒则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阳气上亢,故使耳鸣耳聋加重;肝阳上亢,则面红目赤、头痛或眩晕、血压升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主肝病。

中医鉴别诊断:

(1)耳胀耳闭: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耳疾病,可伴有耳鸣,多呈低调轰鸣音,多有感冒病史。早期可见鼓膜轻微充血、内陷,若中耳有积液,则可在鼓膜上见到液平面,或见鼓膜外凸。若反复发作,可见鼓膜增厚凹陷,或见灰白色斑块,或萎缩、疤痕粘连。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反复发作者可呈混合性聋。鼓室压图呈B型或C型。

(2)痰火郁结之眩晕:耳鸣耳聋,耳中胀闷,头重头昏,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鉴别诊断:

(1)突发性耳聋: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伴眩晕,但听力下降以单侧为主,程度多较重,缓解后听力较难恢复,听阈多为高频区或全频区听力下降,该患者为反复发作眩晕及耳鸣,且听力曲线与该病不符。

(2)梅尼埃病:亦可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但多伴明显耳鸣及听力下降,缓解期听力部分恢复,与该患者症状不符。

诊疗计划:

1.耳鼻喉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留陪人,进入中医眩晕临床路径。

2.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改善内耳循环,止晕治疗,培他司汀静脉滴注改善眩晕症状,异丙嗪肌注镇静缓解止晕。

3.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改善内耳供血止晕治疗;平眩胶囊口服平肝潜阳止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改善头晕、昏沉不适症状;加用丙戊酸钠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改善患者急性期头痛症状。

4.耳穴压豆(内耳、心、肾、枕、胃、神门、皮质下)、穴位贴敷(神阙、曲池、足三里、大椎、脾俞、胃俞)平肝潜阳止晕,脐灸、热敏灸(百会)调整脏腑阴阳,改善症状。给予拔罐、耳背割治,耳尖放血清热泻火,减轻患者急性期头痛症状。

5.建议加用中药治以清肝泻热、定眩止晕为则,方剂如下:

菊花15g枳壳12g柴胡9g川芎15g

丹参12g葛根12g甘草6g栀子12g

钩藤18g夜交藤18g石菖蒲9g红花9g

甘草6g路路通12g

头煎加水250ml,浸泡后水煎取汁150ml,二煎加水150ml,煎取汁100ml,头、二煎混合,分早晚两次服。

6.积极前庭康复训练,配合眩晕变位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