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5课《巩乃斯的马》教案

第5课《巩乃斯的马》教案

第5课《巩乃斯的马》教案
第5课《巩乃斯的马》教案

第5课《巩乃斯的马》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背诵课文第14自然段。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理顺行文脉络,培养学生读懂篇幅较长的散文的能力。

体会文中“龙马精神”的内涵,分析作者偏爱巩乃斯马的原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积累精彩段落,体会“龙马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特殊情感。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曾以牛来自比,任弼时也曾自喻为骆驼,你能猜猜鲁迅以牛自比、任弼时以骆驼自喻的用意吗?激励自己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做事;要有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奉献精神。我们一定都感慨于这样伟大的精神,可是当代作家周涛却有点替他们惋惜,并说他们一定是没有见过真正的马。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观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他的散文《巩乃斯的马》,找寻其中的答案。

二、作家作品介绍。

交流查找到的关于周涛的资料。重点落在周涛散文的风格上。

三、阅读课文。

默读课文,理清行文脉络。

四、指定学生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部分,以牛、骆驼、驴等动物引出马及巩乃斯的马,表明作者对马的偏爱。

第二部分,回忆“文革”期间自己与马的接触和与马的深厚情谊。

第三部分,升华主旨,解释“龙马精神”的可贵。

五、分析课文部分。

本文写的是巩乃斯的马,开篇为什么写到牛、骆驼和驴?这是什么写法?

作者开篇说自己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并列举了牛、骆驼、驴等动物,意在表明这些动物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与马的人类朋友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衬托出马的美好形象,以及作者对马的喜爱之情。

第3自然段中写“卧在盐车之下哀哀嘶鸣的骏马”和

“诗人臧克家笔下的‘老马’”,你是否查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处是《战国策》中的“骥伏盐车”;第二处是指臧克家的诗《老马》。

作者说受人欺凌的马也是可悲的,但它们的可悲不同于其他动物,“那可悲里含有一种不公”,矮种马“样子有些滑稽”。品味这样的句子,有何言外之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不公”言外之意是这是人类强加于马的,不是马本身的过错,错在人类;“滑稽”言外之意是马就应该长得高大。这些句子都表现了作者对马具有明显的偏爱。

读第3自然段,你认为文中哪一个词高度体现了作者对马的偏爱?

“尤物”,即特别出众的人或物。作者认为马是天地之间特别出众的生灵,是对它的偏爱。

六、布置作业。

“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浏览课文第二部分,说说其中哪个场景最能令你感受到马的魅力。就相应内容仔细阅读,将读书所想写在书边空白处。

整理字词。

一、验收作业。

听考字词并检查书边笔记。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课文第二部分中哪个场景最能令你感受到马的魅力?将这部分内容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为这部分起一个小标题。小标题不必求统一答案,言简意赅即可。如:纵马狂奔、马的社会结构、雨中马群等。

齐读纵马狂奔部分。教师可有针对性地点评,如“奔驰、起伏、跳跃和喘息”一句应读出四个词语表达的意思,“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一句读出每个词饱含的情感。

思考:雪夜纵马狂奔的景象为什么令作者记忆犹新?

作者曾表达自己对骑马的感受:“骑在奔跑的马背上是一件极其快意的事,随着别的生物运动,需要配合。蹄声越来越急促,马的背部越来越有力,耸动、收缩、颠弹,它像一股发动起来的狂风,因你而发动,但并不完全由你操纵,因为它也是活的,有些时候由它的判断而忽然决定行动。你在这股狂风之上,既快乐又担着一点风险,所以骑马有一种刺激。”文中提到:“文革”中接受“再教育”期间,精神上的压抑可能摧毁作者的信念。参看课下注释不难了解到,1970年的周涛仅有二十几岁,正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候,却被“文革”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压得不能忍受。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纵马感受自由的亲切,当然令作者难以忘怀。

除了这一份“自由”,马还让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还感受到了马的丰富的情感,它们有着“温柔的眼

睛”,传递心中的“怜悯”“抱怨”和“诧异”,这种精神与情感的交流是当时人与人互相警惕的时代所体会不到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所严重缺失的东西却从马那里得到了。

“觉得好像不是走在冬夜的雪原上。”

第7自然段结尾说:

像是走在什么地方呢?

像是走在温暖的春日,也像是走在梦境之中。骑马的经历确实令作者暂时忘却了现实的残酷,得到了短暂的精神解脱。

作者为什么喜欢看在夏牧场上游移的一群马?

因为它们散乱而有秩序。它们有相对自由的空间,又不乏科学组织结构和优秀的领袖。

这群马的出现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思考?

作者由此想到社会结构,以及一切生物都应遵守自然法则,应将整体的生存作为意识。也许人类社会,还有很多时候是为了确保个体的生存而行事,这是违背自然法则的。“文革”即是如此,少数人为了自己获益而毁了一代人,毁了我们的国家。

课文第14自然段中哪个句子写得最为精彩,试着加以赏析。引导学生围绕修辞的使用、四字短句的使用、体现出的马的勇猛、不屈服、团结协作的精神、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作者说雨中马群的景象所给予自己的将使他终身受用

不尽。这幅画面给予了作者什么?是马群身上不屈服、迎难而上、团结协作等一系列宝贵的精神。

0.自由朗读第14自然段,指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班齐读。在朗读中反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默读第三部分。说说这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联系文学作品及历史上的马的形象,升华的主题,赞颂我们民族的“龙马精神”。

文中引用李贺的这首《马诗》写出马的什么特点?铁骨铮铮。

结合你对的理解,小组合作诠释“龙马精神”的内涵。奔放有力、优美柔顺、进取崇高、力与美的结合等等。

四、课堂小结。

“文革”,给中国的一代人留下了共同的忧郁。有人说,周涛的这篇散文难逃回忆“文革”时满腔不满与悲愤要加以宣泄的嫌疑,但是对于“忧郁”,周涛有着自己的理解:“不许表达忧郁只能使人间充斥虚假的浮躁的‘昂扬’精神。”在这篇中,我们读到了作者发自心底的忧郁,毕竟,“文革”是一段太过特殊的历史,“那时我没见到不是木偶的人。活着而没有生气,活着而没有自由,那是一个多么荒唐的木偶年代啊!”而与这样的忧郁同样真实的,是作者心中不灭的对生气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正是这样的内容使这篇被人们

誉为写马的中最优秀的一篇。我们也应该从中领悟到面对困境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14自然段。

阅读周涛的散文《阳光容器》和《二十四片犁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猫》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 ——《猫》教学设计 诸城市明德学校崇燕燕 【学习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猫》;主题学习丛书5:150页《赠猫》、122页《巩乃斯的马》、113页《鸟儿中的理想主义》。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对比手法阅读文章。 2.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关注弱者,爱及生灵。 【双线目标分析】 本单元围绕“生命之趣”选编了一组写动物的文章。七年级的学生充满了喜爱动物的天性,却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与欣赏。因此,本节整合课的人文目标设计就是让学生从“永不养猫”的负罪感的背后去认识生命,关注弱小,尊重欣赏生命,感悟生命的精神和品质,维护生命价值的可贵,爱及生灵。《猫》这一课中的写作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和伏笔,因此本节课的素养目标就把对比作为知识训练点进行课本和丛书文章的切入。针对七年级学生的阅读基础,本节课依旧训练学生充分阅读,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提取文本相关信息的能力,学会摘录和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起对猫的喜爱,古往今来从贩夫走卒到九五之尊的皇帝都难以抵挡它的魅力。因此可爱的猫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被戏谑地

师:前两只猫那么可爱,亡失后我及家人很难过。第三只猫那么不讨人喜欢,为什么死后我却更难过?最让我难过的第三只猫的冤死让我对这些小生灵的悲剧命运有了怎样的反省? 生:我打了它导致了它的死亡。 生: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生:我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有事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因为我的判断失误和暴行让我的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生:爱护弱小动物,关爱卑微生命 生:不能光凭个人好恶、私人的偏见、外貌的美丑去对待(动物)。判断未明,勿轻结论;否则,既伤人,又害己。尊重一切生命,维护生命价值的可贵! 师:作者以前两只猫的描写做铺垫,通过整体对比,突出表现了第三只猫被冤打致死的悲剧启示性。这种表现手法,就是对比。 知识点拨: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两个或多个对立的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师:在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三只猫的不同命运。通过对比突出,第三只猫就像是一架天平,称量着强者面对弱者时的人性。生命都是平等

信号与系统教案(第5次课)

§2.3 卷积积分 一、信号的时域分解与卷积积分 ? 信号的时域分解与卷积积分 ? 卷积的图解法 1.信号的时域分解 任意信号分解 2 .任意信号作用下的零状态响应 卷积积分 3 .卷积积分的定义 已知定义在区间( – ∞,∞)上的两个函数f 1(t)和f 2(t),则定义积分 为f 1(t)与f 2(t)的卷积积分,简称卷积;记为 f (t)= f 1(t)*f 2(t) 注意:积分是在虚设的变量τ下进行的,τ为积分变量,t 为参变量。结果仍为t 的函数。 二、卷积的图解法 卷积过程可分解为四步: (1)换元: t 换为τ→得 f 1(τ), f 2(τ) (2)反转平移:由f 2(τ)反转→ f 2(–τ)右移t → f 2(t-τ) (3)乘积: f 1(τ) f 2(t-τ) (4)积分: τ从 –∞到∞对乘积项积分。 注意:t 为参变量。 求某一时刻卷积值 图解法一般比较繁琐,确定积分的上下限是关键。但若只求某一时刻卷积值时还是比较方便的。 0?()()()()d lim f t f t f t τδττ ∞-∞?→==-?τττd )()()(?∞-∞-=t h f t y zs ?∞ ∞--=τττd t f f t f )()()(21) (*)(d )()()(t h t f t h f t y zs =-=?∞ -∞τττ

§2.4 卷积积分的性质 卷积积分是一种数学运算,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或运算规则),灵活地运用它们能简化卷积运算。 ? 卷积代数运算 ? 与冲激函数或阶跃函数的卷积 ? 微分积分性质 ? 卷积的时移特性 ? 相关函数 一、卷积代数运算 1.交换律 2.分配律 系统并联运算 3.结合律 系统级联运算 二、与冲激函数或阶跃函数的卷积 1. f(t)*δ(t)=δ(t)*f(t) = f(t) 2. f(t)*δ’(t) = f’(t) 3. f(t)*ε(t) 三、卷积的微积分性质 1. 2. 3. 在f 1(– ∞) = 0或f 2(–1)(∞) = 0的前提下, f 1(t )* f 2(t ) = f 1’(t)* f 2(–1)(t ) )()()()(1221 t f t f t f t f *=*)()()()()]()([)(3121321t f t f t f t f t f t f t f *+*=+*[])] ()([)()()()(2121t f t f t f t f t f t f **=**()()d ()d t f t f τεττττ∞-∞-∞=-=??[]121221d ()d ()d ()*()*()()*d d d n n n n n n f t f t f t f t f t f t t t t ==121212[()*()]d [()d ]*()()*[()d ]t t t f f f f t f t f τττττττ-∞-∞-∞==???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巩乃斯的马》教案 语文版必修2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将作者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的赞美和对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从而得到自然的流露,借助于特定的物来表现特定的情感,让读者在对物的感知过程中,自觉地理解文章主题,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马》和两篇有关写马的古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课文写了什么?(抓内容)学生速读课文,明确:夏天雨中群马奔腾。 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从那些词句中读懂的? 本段的最后一举起到什么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指导朗读:读出暴雨来诗的猛烈急促。 2、默读2、3段 思考:[1]画出这两段中的比喻句,从这些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边读边栽树的旁边做批注,可以使自己的感想,可以使自己的疑惑等. [2]这两段描写的什么?(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3、学生朗读比喻句,交流自己的批注,随时注意学生间的回答,补充自己批注,参与到他人的讨论中来。 4、出示句子: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

最新《巩乃斯的马》教案

1 《巩乃斯的马》教案 2 顺德国华纪念中学贾桂宏 3 教学目的要求: 4 1、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5 2、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6 重点: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7 难点:“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8 一、导入新课: 9 欣赏徐悲鸿笔下的马,让大家谈喜欢的原因。 10 二、研读课文: 11 1、课文写了什么?(抓内容) 12 学生速读课文,明确: 13 课文先通过对比写出自己爱马,再写马之所以可爱,最后写自己的联想14 和思考,照应开头。作者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不理解不爱马的人,从反面表明自15 己爱马;第二段用牛、骆驼、毛驴和马对比,再一次表明马才是可爱的;第三16 段说自己见了巩乃斯的马后更加爱马,至此点题。接着作者用大力气描写了两17 个典型的场面:冬日雪夜骑马狂奔和夏天雨中群马奔腾。在描写骏马奔腾的场18 景的前后,作者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句子,来表现自己对马的理解和对生活19 的思考。在这两幅画面之间还写了一幅马的家族图,同样,作者也表达了自己20 对社会的担忧和思索。18、19两段则写的是有关马的联想与思考。

21 (学生找出“雪夜骑马狂奔”和“夏日群马奔腾”两个场面描写,思考其22 前后抒情议论的语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下面做出标志) 23 2、A、怎样写的?(明结构) 24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25 一、①--③通过对比写出自己爱马点明题意。 26 ④--⑧冬日雪夜纵马狂奔对自由的向往追求。 27 ⑨--⑿马的家族图对生存竞争的肯定、赞许 28 二、全部魅力⒀--⒄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 29 赏 30 三⒅⒇由马引出的联想和思考 31 四、(21)照应开头 32 B、深入理解: 33 1.课文第六自然段一连写了四个“笑”字,这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4 久在塞北,长期苦闷压抑而得到释放后的痛快舒畅。 35 2.在雪夜纵马狂奔后,马的“眼睛里仿佛充满了怜悯和抱怨,还有一36 点诧异……”“怜悯”什么?“抱怨”什么?“诧异”什么? 37 怜悯“我们”只能如此释放自己压抑的忧郁, 38 “抱怨”我们不能像马那样直面现实,积极进取。 39 “诧异”我们人类竟不如马!

第5次课《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掌握议论文文体特征。 技能目标:1、学会分析议论文的“三要素”。 2、理解马克思是如何论述“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素养目标:通过学习,思考作为青年学生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 教学重点:1、作者缜密的思考和睿智的思想。 2、规划人生,设计未来,思考自己的追求。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和思想,谈谈如何规划未来。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法、分组讨论法 复习 教师活动:提问。同学们,上次课我们讲了记叙文的写作,我给同学们讲的一个方法叫做“片断写作”,那么我想请一位同学位来说说,什么是片断写作? 点评:片断写作,实质就是细节写作。就是抓住事件、人物、景色、物品的一个细节或者时间上的一个片断进行叙述。这个片断、细节是我们脑海中最最深刻的印记,只需要把它从脑中取出来写到纸上就可以。文章可以通过几个片断来体现人物、事件或者其他内容,最后加上修辞与连接,把片断连成文章就完成写作。所以,片断写作是一个比较实用、简单的方法,同学们多试验。 学生活动:回忆与回答问题。

教学意图:复习巩固,再次理解。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解说。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就了解到了:在座的同学们,大都是十六七岁的年纪,处于一个美好的生命阶段,正好可以编织自己的梦想,播撒生活的希望种子。我们在这个年龄,可以享受青春,也会在学习与生活中来体悟人生,感悟很多的事情。同时,我们现在进入了职业学校学习,就应尝试着规划人生、设计未来人生的方向。可能同学们对这个话题感到迷茫、困惑,或者心不在焉。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他在自己17岁的时候是怎么对未来做出思考的,他是怎样对自己的职业做出考虑的。 今天的两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马克思在这个年龄的自白,以及他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思考。 学生活动:听讲、思考职业选择的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点醒学生们已经到了职业设计的年龄与学校,引入学习马克思关于这个问题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教师活动:讲解。 作者简介: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

巩乃斯的马教案

巩乃斯的马 学习目标: 1、会认字10个,会写字11个,理解“迅疾、覆盖、恐吓、 汇集、临危不惧、撒欢、悲怆、奔腾、苍劲、惊心动魄、 罕见”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掌握三个多音字“吓、劲、 撒”。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3、学习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并仿写。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感受夏日草原上马群在暴雨 中奔跑的壮观场面和作者对马的赞美。 学习重点: 欣赏文中的比喻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夏日草原上马群在暴雨中奔跑的壮观场面和作者对马的赞美。。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并仿写。 导学(一) 学习目标: 1、会认字10个,会写字11个,理解“迅疾、覆盖、恐吓、汇 集、临危不惧、撒欢、悲怆、奔腾、苍劲、惊心动魄、罕见”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掌握三个多音字“吓、劲、撒”。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亲爱的孩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你对“五读”的步骤及要求有

了大致的了解,并已经开始学习使用它,这就是进步。要持之以恒按照“五读”的提示认真学习哦,相信你会做得更好。 一读: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确每一个字音。对于不认识的字,记得查字典,把拼音标注在书上,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朗读课文,发现文章中的多音字,把它们在书上整理出来。拼音和组词一定要写正确。 三读:大声朗读课文,圈出文章中的词语,尤其是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当然包括成语和四字词语哦。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别忘记请教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找近、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别忘了把你不理解的词语意思写在词语旁边。 四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小节的主要意思,并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读:默读并质疑,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在书上标注出来,提出来的问题要有价值哦! 我觉得自己五步读书完成得____,下面就是我展示身手的时候了,我会仔细看题,把每个字写正确,写漂亮! 知识链接: 老师告诉你:巩乃斯主要指巩乃斯河系贯通的河谷、山地、草原。巩乃斯草原地域辽阔,沟谷众多,是新疆著名的草原。《巩乃斯的马》节选自周涛的同名散文。周涛,著名诗人、散文家,是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粤教版必修三巩乃斯的马说课稿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 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巩乃斯的马 >>说■稿 福安六中李清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福安六中的语文老师李清,我的内容选自语文版高中第二册课本中的 第三单元的参阅课文《巩乃斯的马》。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作者将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非常具有震撼 力。观照出马的精神与灵魂,寻找到人生存应具有的自由勃发、酣畅淋漓的生命状态,是人与自然互相激发领悟,融合的最好见证。因此借助于这特定的物来表现这特定的情感,如蜻蜓点水般地处理为课外自读,很是遗憾。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力图从独特角度切入,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成一课时的讲读课,调动学生品读课文的积极性,进入另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另外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散文,在这之前已针对文体特征已训练过三篇文章的解读方法,因此分析语言三美及文辞内涵成了本课最为重要的目标了。 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两班,学生阅读主动性很差,感性认识尤为苍白。对于动物是有一番形体认识,至于动物所投射的精神世界,他们是毫无深入认知的兴趣。因此得多费 时在品析美文,感受语言三美上,将学生引入这天地的大美之中。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教法学法: 1、采用启发引导式、循序渐进式教学原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采用引导、讨论、交流、归纳知识的方法。 3、采用关键词突破法、分解语段探究法, 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 4、培养学生用直观的情境分析问题的意识。 5、指导学生用类比、对比等解读方法,使未知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生字, 读准课文 2, 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 3,增强美文美言的审美能力,文辞内涵的理解力 情感目标: 4,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进一步体会作者作者感悟自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课外阅读《我的童年》(答案)

阅读季羡林《我的童年》的选段,完成练习(答案)。 我的童年(节选) 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都到假(jiājià)山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shìsì)的大看起来。常常忘了时间,忘了吃饭。有时候看到天黑,才摸黑回家。我对小说中的绿(lùlǜ)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都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数(shǔshù)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也想当那样的英雄。鼻子一哼,冒出一道白光,白光里带着宝剑,射杀坏蛋,然后再一哼,白光和剑便(biàn pián)回到自己的鼻子里。 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戳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就可以练成铁砂掌,五指一戳,连树木也能戳断。我信以为真,也想练成铁砂掌,便猛戳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xuěxuè)直流,疼痛难忍,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才停止了练习。 1.“戳”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C;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戈部,再查13画。 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1)把假的当做真的。(信以为真) (2)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如数家珍) (3)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狼吞虎咽) 3.请用“\”划去下面句子中用得不正确的一个词语。 “闲书”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疼苦快乐幻想趣味)。 4.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最喜欢看闲书请用自己的话把它们概括出来。 (1)一放学就躲着看“闲书”;(2)把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倒背如流;(3)自己也想当小说中的人物;(4)练习铁砂掌,把指头戳得鲜血直流。 5.相信大家都喜欢看闲书,你能把你最喜欢的闲书推荐给大家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我给大家推荐的闲书是《西游记》,推荐理由是:这本书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途中历尽艰辛、斩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经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有趣,十分吸引人。 6.请用“fáng”的读音组词并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7.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8.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吞吞吐吐(滚瓜烂熟)陌生(熟悉)细嚼慢咽(狼吞虎咽)

第5课 我的童年课后习题答案

第5课我的童年 一、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本题的设题意图有二:第一,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中包含的情感;第二,这句话颇可玩味却容易被忽视,提醒学生对它多加关注。 “灰黄”是季羡林对童年最为深刻的“色彩记忆”,他曾写有《“灰黄”漫忆》一文,具体诠释这一色彩。这一色彩给人的感觉是荒凉、没有生机,带着几饥饿和病痛。季羡林的童年生活中充满了饥饿、凄凉、绝望、痛苦……即使几十年后回忆往事,当年的感受仍然刻苦铭心。他以“灰黄”作为自己童年的色彩象征,是非常精当的。这样的表达方式既高度概括,又具体可感,且耐人寻味,可以说是有简洁明快之长,而无一览无余之弊。 在这一句中,作者以两个坚决的否定,突出一个确凿的坑定。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带有“极而言之”的色彩。就事实而言,作者的家乡官庄和后来生活的济南当然不可能无红无绿,只有灰黄;但就心理感受和留存的记忆而言,这样的写法又是合情合理的。 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抒写自己对童年的总体感受,含蓄地表现了自己童年的辛酸与苦痛,为全文奠定下灰色的感情基调。 二、品味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巩乃斯的马教案 (2)

巩乃斯的马 教学目标: 1.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2.学习本文写动物的取材谋篇方法;学习抓典型场面描写突出主体的方法。 3.学习体会本文表达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及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领会这种壮观的景象给予人们的力量。 教具准备: 幻灯片(万马奔腾的场面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今天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看看在这位生活在新疆的作家笔下的马与其它马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交流预习情况 1.齐读课题两遍,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作者在篇名中强调了“巩乃斯”,这样一个音译而来的地名本身就让人心生遥想,与“香格里拉”

等地名一样,它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牵引着读者的思绪离开日常的、熟悉的、平庸的、重复的、单调的空间,到达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作品的开篇,作者着意渲染的就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地域色彩。 2.作者简介:学生交流(脱稿) 教师补充(幻灯片):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时随父迁徙新疆。1969 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至今已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者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是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很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3.预习中你遇到并解决了哪些值得大家注意的字词?(学生交流) 重点词语强调: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临危不惧:在危险面前毫不害怕。 4.指名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围绕巩乃斯的马,作者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是对马的直接描写? 5.再读课文,然后理清层次。 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后评议,文章应该怎样划分段落,段意是什么? 三、细读理解

苏版初一上册第16课《猫》教学设计

苏版初一上册第16课《猫》教学设计——?猫?教学设计 诸城市明德学校崇燕燕 【学习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猫?;主题学习丛书5:150页?赠猫?、122页?巩乃斯的马?、113页?鸟儿中的理想主义?。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对比手法阅读文章。 2.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关注弱者,爱及生灵。 【双线目标分析】 本单元围绕〝生命之趣〞选编了一组写动物的文章。七年级的学生充满了喜爱动物的天性,却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与欣赏。因此,本节整合课的人文目标设计就是让学生从〝永不养猫〞的负罪感的背后去认识生命,关注弱小,尊重欣赏生命,感悟生命的精神和品质,维护生命价值的可贵,爱及生灵。?猫?这一课中的写作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和伏笔,因此本节课的素养目标就把对比作为知识训练点进行课本和丛书文章的切入。针对七年级学生的阅读基础,本节课依旧训练学生充分阅读,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提取文本相关信息的能力,学会摘录和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生命之悲 回顾课文,归纳比较出三只小猫的命运共同点。

生:第二只猫亡失了 生:第三只猫被冤打后死在了邻家的屋脊上。 生:命运的共同点是悲惨。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三只小猫鲜活的生命结局竟是如此悲惨呢,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三】生命之省 跳读课文,找出〝我〞三次失猫〝难过〞的词句。 师:前两只猫那么可爱,亡失后我及家人很难过。第三只猫那么不讨人喜欢,为什么死后我却更难过?最让我难过的第三只猫的冤死让我对这些小生灵的悲剧命运有了怎样的反省? 生:我打了它导致了它的死亡。 生: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生:我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有事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因为我的判断失误和暴行让我的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生:爱护弱小动物,关爱卑微生命 生:不能光凭个人好恶、私人的偏见、外貌的美丑去对待〔动物〕。判断未明,勿轻结论;否那么,既伤人,又害己。尊重一切生命,维护生命价值的可贵! 师:作者以前两只猫的描写做铺垫,通过整体对比,突出表现了第三只猫被冤打致死的悲剧启示性。这种表现手法,就是对比。 知识点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我的童年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童年》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孤苦伶仃()发酵()溺爱()琐事()万象更新()私塾()教谕()谷穗() 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涎生孤苦伶仃琐事收割 B.腌咸菜龙干凤髓溺爱发酵 C. 椽子万象更新琐事滋味 D. 私熟光大门楣骄傲激励 3.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作家。终身教授。散文集有《》《》《》《》等,其著作汇编成《》共24卷。 4.将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然后体会原句的表达效果。 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 5.修改病句。 (1)虽然没有私塾,所以小伙伴是有的。 (2)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过度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我的童年 季羡林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刚刚推翻了清代的统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乱,一片黑暗。我最早的关于政治的回忆,就是“朝廷”二字。当时的乡下人管当皇帝叫坐朝廷,于是“朝廷”二字就成了皇帝的别名。我总以为朝廷这种东西似乎不是人,而是有极大权力的玩意儿。乡下人一提到它,好像都肃然起敬。我当然更是如此。总之,当时皇威犹在,旧习未除,是大清帝国的继续,毫无万象更新之象。 我就是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于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南方富而山东(也包括北方其他的省份)穷。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穷。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父辈们 我们家据说并不是一向如此。在我诞生前似乎也曾有过比较好的日子。可是我降生时祖父、祖母都已去世。我父亲的亲兄弟共有三人,最小的一个(大排行是第十一,我们把他叫一叔)送给了别人,改了姓。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他们的堂伯父是一个举人,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物,做官做到一个什么县的教谕,也算是最大的官。他曾养育过我父亲和叔父,据说待他们很不错。可是家庭大,人多是非多。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还是被迫弃家(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 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苦力。叔父最终站住了脚。于是兄弟俩一商量,让我父亲回老家,叔父一个人留在济南挣钱,寄钱回家,供我的父亲过日子。 每天最高的享受 我出生以后,家境仍然是异常艰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举人的太太,我管她叫奶奶,她很喜欢我。我三四岁的时候,每天一睁眼,抬脚就往村里跑(我们家在村外),跑到奶奶跟前,只见她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递给我。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胆凤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这白面馒头是她的两个儿子(每家有几十亩地)特别孝敬她的。她喜欢我这个孙子,每天总省下半个,留给我吃。在长达几年的时

语文版语文高一3.10巩乃斯的马教案1语文版必修2

3.10《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其独特的写作风格。 能力目标:根据特定情景,把握词句的深刻含义和语言的感情色彩。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马的形象中所倾注的强烈的情感底蕴和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在小学,在初中,在其他的地方我们见到过描写马的诗文吗?谁能说说?(有韩愈的《马说》、臧克家的《老马》,还有关羽的赤兔马、项羽的乌骓马、秦琼的黄骠马,有天马行空、马踏飞燕、龙马精神等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看看在这位生活在新疆的作家笔下的马有什么不同与其它马之处. 二、作者简介: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 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三、词语: ◎生词: 丑陋畸(jī)形龇(zī)牙大鸣滑稽驮(tuó)着唿(hū)哨颠簸歉疚(jiù)鬃毛牝(pìn)马马驹(jū)儿穹(qióng)庐毡(zhān)房倏(shū)忽悲怆(chuàng)后裔(yì)兵马俑(yǒng) ◎词解: 安贫知命:安于贫穷的生活,知晓自己的命运。 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当之无愧:能承受各种荣誉或称号,名副其实,一点也不惭愧。

小学五年级语文《巩乃斯的马》优质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巩乃斯的马》优质 教材教案三篇 本课的语言较有特色。在作者的笔下,马群之中无论大小,个个皆为勇者,虽然暴风雨不期而至,它们却都能勇敢地共同应对。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巩乃斯的马》优质教材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巩乃斯的马》优质教材教案一 ※教学目的: 1.学习*写动物的取材谋篇方法; 2.学习体会*表达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感情,及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体现的思想精神。 2.难点:*年代人们的处境。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介: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二、词语: ◎生词: 丑陋畸(jī)形龇(zī)牙大鸣滑稽驮(tu)着唿(hū)哨颠簸歉疚(ji) 鬃毛牝(pn)马马驹(jū)儿穹(qing)庐毡(zhān)房倏(shū)忽悲怆(chung)后裔(y)兵马俑(yǒng) ◎词解: 安贫知命:安于贫穷的生活,知晓自己的命运。 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当之无愧:能承受各种荣誉或称号,名副其实,一点也不惭愧。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淋漓尽致:形容*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 马踏飞燕:东汉青铜奔马。 ◎名句: 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 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马诗》) 三、课文解读: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表情地朗读描写马奔的两个场面。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马的见解。 (二)内容探讨: 1、课文是怎样揭示巩乃斯的马的性格的?

第5课《我的童年》习题AB卷(含答案)

第5课《我的童年》习题AB卷(含答案) 5 我的童年 01 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 A.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shū),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苦力。 B.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suǒ),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nì)子女?也颇不以为然。 D.后听说哑巴小当了山大王,练就了一身蹿房越脊的惊人本领,能用手指抓住大庙的椽子(yuán),浑身悬空,围绕大殿走一周。 (解析:D项“椽”应读“huán”。) 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零仃,相依为命。 B.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震作。 .据说他从不到宫庄作案,“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是

绿林英雄的义气。 D.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竞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 (解析:A项“零”应为“伶”;B项“震”应为“振”;D项“竞”应为“竟”。)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春天到了,一元复始,大地万象更新,草地上芳草如茵。 B.她第一次看到水牛,惊喜万分,大家都笑她是习以为常的城市佬。 .我们如何评价一个的生命,如果这个人告诉我们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你留恋? D.荷米恩跺着脚走上楼梯,不以为然地看了看哈利手中的包裹。 (解析:B项中“习以为常”是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此处应为“少见多怪”。) 4.(黔西南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sbs 1上第5次课教案

Lesson Plan Date July 15th Day Thursday Course SBS 1 Unit 4 Lesson Aims Primary:1 To teach them to put possessive adjectives in sentence. I am washing my hair. Secondary: Make students familiar with possessive adje and their and so on. Materials Book,Activity Book,Markers,CDs Anticipated Problems 1. Forget to use possessive adjectives when making Possible Solutions 1. Omit the possessive adjectives and ask them to speak out the whole sentence. Personal Aims 1.Interesting class 2.More S-T-T, less T-T-T. Homework Listen Book P27-29Write Memorize The new words Record Feedback on Lesson Plan

STAGE OF LESSON TEACHER PARTICIPATION PARTICIPAT Time Organization Teacher Activities/Language Activities L/S/R/W Review Dictation Scrambled words 15mins 5mins 10mins 1 Make students look at page 24 and remember as many words as possible. 2 put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act. The other students will guess what he or she is doing. 1Dictate the students. 1 Check the answers of the activity book with them. 2 Ask students to stand up and read the anwers. 1 Write words on the L/S/W L/ W L/S/W

巩乃斯的马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巩乃斯的马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其独特的写作风格。 2、能力目标:根据特定情景,把握词句的深刻含义和语言的感情色彩。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马的形象中所倾注的强烈的情感底蕴和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教学重点:①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其独特的写作风格。 ②根据特定情景,把握词句的深刻含义和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马的形象中所倾注的强烈的情感底蕴和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教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1 / 1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想: 读中感悟。读文百遍,其意自现。这样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一定要抓“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感染,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群马奔腾的壮阔气势。为使学生能很好地进入语境,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应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课教学重点是抓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教时: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徐迟写作的《黄山记》,对祖国大好河山有了新的认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在 1 / 1

小学,在初中,在其他的地方我们见到过描写马的诗文吗?谁能说说? 明确:有韩愈的《马说》、臧克家的《老马》,还有关羽的赤兔马、项羽的乌骓马、秦琼的黄骠马,有天马行空、马踏飞燕、龙马精神等等。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看看在这位生活在新疆的作家笔下的马有什么不同及其它马之处. 引入2:同学们,你们见到过真正的马群吗?(生:见过, 去草原旅游的时候常能见到,但是散养的居多,很少能见到成群结队的马群。生:没亲眼见过,只是在影视作品或查找到的资料中看过,体会不深。)你们有什么感受?(生:气势雄伟壮观,极为震撼,那种场面必须亲身经历才能体会。生:虽没亲自见过,但很向往,想见一见。)没见过的同学也不用遗憾,以后会有机会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神秘的巩乃斯,通过语言文字来领略这世间罕见的场景。 引入3:作者在篇名中强调了“巩乃斯”,这样一个音译而 1 / 1

《马的世界》教案

《马的世界》教案 活动目标: ⒈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 感。 ⒉通过“马的世界”的探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有关文化知识,提高 人文素养。 ⒊通过活动的开展,学习从事一般课题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研究问 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课题研究的能力。 ⒋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关于“马”的各项资料; 教师制作课件; 过程: 一.导入 ⒈听马跑步和叫声。 ⒉师问:这是什么声音?生答。 ⒊师问:“马在你的印象中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生答:漂亮、剽悍、高贵、豪迈…… ⒋师出示一组“马”的图片,感受马的风采。 ⒌师语: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曾经说过:“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彪悍的动物------马。”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马的世界》,去感受马的魅力,品味马的文化。二.活动过程 第一篇章:悠悠岁月浓浓马情 师语: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马和人类共生死,共荣辱,成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让我们一起领略马的风采。 ⒈视频播放《草原上骏马奔驰》,感受马的风采。 师语:优美的乐曲,美丽的画面,让我们意犹未尽。这马真是风姿飒爽、俊逸潇洒、这境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马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请把珍藏在你心中的那一个讲出来给大家听吧! ⒉学生讲马的故事。 《伯乐相马》因相马而受到赏识和重用; 《五百两黄金买马骨》因爱马而得到而得到更多的好马; 《马头琴的故事》体现人马深情; 《塞翁失马》经典的故事,深刻的道理; 《昭陵六骏》《的卢马》神马带主人逃出险境…… 师语:故事中的马忠诚、神勇,令人神往。听着故事,我也很想拥有一匹那样的神马,带我去草原驰骋,带我实现梦想! ⒊马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曾经发挥的作用。 你能列举吗? 赛马场上; 著名的茶马古道在交通中的作用; 在生产生活中; 马文化; 幻灯片展示。 师语:马这人类的伴侣,草原的精灵,带动了文化的发展,让人们永远与它共存! 第二篇章:见字溯源识马品马 师语:文字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见证,早在商代的甲骨文和中就有了象形字“马”。 ⒈欣赏:从古至今“马”字的不同写法,了解它的演变过程。 ⒉了解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⒊介绍“马”的知识。 ⒋马的知识擂台赛。 必答题: ⒈以“马”为偏旁的汉字有哪些?借助工具书,了解这些字与“马”的关系。 ⒉请你至少写出10条“马”的成语,并选择5条解释造句。 ⒊介绍与“马”有关的俗语。 抢答题:

我的童年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

我的童年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质朴语言,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走近大师,引童年 播放2006年《感动中国》季羡林先生部分:(屏显)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 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二、朗读课文,知童年 1.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谈谈自己的疑问和感想。 (问题预设: 学生的问题呈现可能有: ①季羡林先生为什么说他的童年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暗呢? ②他为什么以能有“山大王”的同学为荣呢? ③离开故乡,他过上了好日子,为什么还宁肯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呢?

3.在学生疑问和感想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内容: 投:作者都是从哪些方面回忆了童年的生活片段呢?作者是用哪 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童年生活的感受的呢? 明确:一共从五个方面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家庭、父辈、“享受”(吃食)、识字、离乡。这一切都是“灰黄”的。(板书:家庭、 父辈、“享受”、识字、离乡灰黄) 4.如果用“金色”来形容我们的童年的话,那你是怎样来理解季羡林先生对童年的感觉——“灰黄”的呢?仔细品读课文,试着换一 个词来诠释“灰黄”,并结合课文说明你这样表述的理由。(屏显) 灰黄的童年就是的童年。 教学预设: 灰黄的童年就是贫穷的童年——我们家是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灰黄就是家庭苦难的童年——父辈们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 是多么困难。几次饿得到枣林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被迫 弃家出走,到济南卖苦力。 灰黄的童年就是家境异常艰苦的童年——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梁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 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年到底,就吃这种 咸菜。 灰黄的童年就是单调的童年——家里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也没有见过。连有“山大王”这样的同学都成为了骄傲。 灰黄的童年就是孤独的童年、难过的童年——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了自己的母亲,他心里回事什么滋味,非有亲身经历者,实难 体会。我曾有几次……就苦咸菜。 三、细读课文,品童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