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习中国书法领会文化精神

学习中国书法领会文化精神

学习中国书法领会文化精神
学习中国书法领会文化精神

学习中国书法领会文化精神

鲁迅先生说:“饰文字为观美,华夏所独。”

中国书法是汉文字形象美独特的艺术。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从汉字的创造发骚的。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含融在书法艺术承传的的气脉中。

早在造字之初,华夏祖先便展示了认识自然、品鉴万类的卓越才华与智慧,汉字构造便是先民文化意识,文化思维、文化精神最直接、最形象、最真切、最高妙的融入。

神话传说,远古仓颉奇异而有四目,观天察地,洞悉万象,纳天地精神,统万类殊有,取象主意,书以状之,久经衍生流变,约定俗成,是为文字。

中国书法始于道而归于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国本土哲学精神,从文字初创到书法演进都呈现了对道的体认的文化关怀。大道流行,浑元幻化,渺冥莫测,统纳天地,包罗万象,内中充溢渊深之哲理与奇妙之玄机。书源于自然,在自然中体认,在人生中验证,此乃中国书法体道、证道、载道、归道之根本也。

心法承传

心法承传是中国书法文化精神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气脉。

字如其人

吾国人体认大道主张天人合一;吾国人做人制艺讲究尽善尽美;吾国人

品次物象注重见仁见智。常将自然与人、人与艺作一道观,既注重物象之神情意态,又注重思想品格之超凡脱俗。即物印心,见字见人,有诸内必形诸外,其人之操行学养,胸次见识,资质秉赋悉寓于中矣。

书法既是艺术,更是文化,它是一种真正地对人、社会、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有滋养作用的艺术。这滋养的力量正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共同涵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源流的儒释道思想给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儒家给了书法中正平和,道家则让书法飘逸超迈,佛家赋予它空灵玄远。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涵养心气,行路广博见识,古今学问端

从读书行路中磨炼得来。非深入斯道者难以言其工拙,明其雅俗也。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20篇)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20篇) 中华传统文化作文第1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礼貌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资料外,还包包含其他文化形态,如佛教、道教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一样,似乎无从谈起。“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坚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我的文化特色,保护自我的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应当从精神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构成为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了社会心理的深层,她的影响随处可现的。仅有深入学习弄通弄懂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时代提高的要求,创造性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实新的时代资料,使之不断完

善发展。 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爱、正气、勤学、节俭、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扬,浓缩了传统文化立世做人荣辱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博大精深,和谐理念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特质,为儒家、道家等研究和论述,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和谐理念跨越时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兵家讲求“令民与上同意”,强调“先和而造大事”,把“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作为治军经武的重要前提,视“和谐”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和谐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的就是这种优良传统,如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的美德,再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这些传统精神世上其他民族所无法匹敌的,也是我们要继承

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

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作用 苏小平 一、书法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书法,从广义讲,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的起源 本来我国文字在殷周时代就具有艺术风味。殷代的甲骨文除了刀刻的“刻辞”以外,还有用笔写的“书辞”。西周的金文(铜器铭文)在铸造之前,先要写好字迹。其中有好些作品字体美观,可以说出于当时无名的书法家之手。但是,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使文字艺术化,是从春秋末期开始的。春秋末年吴、越、蔡、楚等国往往在作为仪仗用的兵器上,镌刻(或者错金银)美术字体。它和当时的草率字体正好相反,力求工整美观,或者在笔画上加些圆点,或者故作波折,或者在应有的笔画之外附加鸟形的装饰。这就是“鸟篆”、“虫篆”或“缪篆”的起源。战国时代除了广泛应用的草篆以外,许多重要铜器铭文都用工整的篆书,讲究美观。例如战国初期韩国制作的编钟,所有铭文都先划好方格,在方格内写着工整的篆书,很是精美。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铜器铭文也都是工整的篆书。这就是书法的起

源。 书法的发展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秦始皇兼并天下后,统一全国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相传李斯就是个书法家,“号为工篆”,许多刻石和十二“钟鐻金人”的铭文都出于他的手笔(《水经?河水注》引卫恒《叙篆》)。从这时起,作为书法艺术的文字和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分别遵循着各自的道路而向前发展。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此时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书法家如:张芝、蔡邕、崔瑗、史游。张芝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比较深。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蔡邕因负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也不

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简论

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简论 彭其汉 摘要: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积淀了国人的深层智慧,凝聚了中国文化的内在基因,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书法之滥觞,其深层次的文化性自古至今贯穿于书法教育的始末。进入20世纪,传统文化受西方外来文化的的影响,学科分类思想日益为我国教育体系所重视,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书法学”体系便应运而生。然而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西方快餐文化的充斥已使得书法的传统文化性愈来愈弱。现代科技等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诸如电脑的普及)等等导致书法蕴含的艺术精神丧失殆尽。 关键词:书法艺术美学精神人格精神人文精神 绪论: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标准都要上升到书法的艺术精神,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意与天成,书法艺术的作品不能只是汉字勾画出的线条、符号,其中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美学精神,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冶性情,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的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他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计算机软件里的艺术字体更不能与书法艺术沾边,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艺术性,民族性,独特性,也会失去他的世界性。因此,发掘、保存、传承中国书法艺术精神是迫不及待的,又是任重道远的。 一、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 书法指书写的法度。 1、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 2、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3、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2)、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

祖国传统文化书法作文300字

祖国传统文化书法作文300字 祖国传统文化书法作文300字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民族风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有书法,对联,灯谜,诗歌,民族音乐,民族舞蹈…… 在我们阳泉,对传统文化比较重视。像春节,端午节,元宵节都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 下面,我详细地介绍一下我们这里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这一天,我们本地人早饭吃元宵,元宵很好吃,包的馅不同,味道也不同。这时街上已经挂满了彩灯和大红灯笼。道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一闪一闪的小彩灯。 上午,荫营广场上有扭秧歌比赛。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秧歌队。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在舞台上快乐地跟着音乐扭来扭去,都想为自己村里争光。 最热闹的地方是一中门口的黄河阵。传说是诸葛亮摆得阵法。在我们这里成了元宵节必须去得地方。奶奶说:“转黄河阵可以祛百病,转得快就一年顺利。” 所以,每年全家人都要去转一圈,以求平安和顺利。 这就是我们这里过元宵节的传统文化,体现出荫营人民的精神风貌。 祖国传统文化书法作文300字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许多。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国的传统

文化。比如:十二生肖了、剪纸了、陶瓷了、国画了、书法了……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从书中了解到,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之一。书法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书法,也特别想学它,可由于那时年龄小,老师把我拒之门外了。现在上学了,又看到班主任唐老师写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羡慕不已,我心里又开始痒痒了,也想像老师一样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来。 我刚练毛笔字的时候,手中的毛笔总是不听使唤,写出来的字横不是横,竖不是竖,难看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毛笔字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写的作品还在学校展览呢!我自豪极了。 祖国传统文化书法作文300字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到了这一天,人们要在一起吃饭、贴春联、贴倒福、放鞭炮,等活动。 在这一天,妈妈让我上街买春联和倒福,哇,街上到处都是卖春联和倒福的,有在超市卖的、有在商店卖的、还有在地上卖的,品种多的数不清。春联有?值模?薪鹱值模?厦嬗悬栉颐堑摹⒃廾狼锾斓?hellip;…比如接财接福接平安、迎喜迎春迎富贵的。福有金字黑边的红边金字的、还有红边黑字,我挑了两幅对联,三副福字,把它们带回家。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 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 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发展历程秦代书法: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汉代书法:从公元前二零二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 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 唐代书法: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 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 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宋代书法: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 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 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 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

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 金开诚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始终难解难分。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与影响,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它至今仍是从头至尾、从里到外,始终保存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因此,学习中国书法并进而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人,必须要有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也要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理解、把握、再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奥妙。今天我讲两个问题:先讲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生成发展给了些什么;反过来再讲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回报了什么。 现在先讲第一个问题。 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的东西,可分为“硬件”与“软件”两方面。 “硬件”的第一项就是汉字。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生成和发展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为了说明这个重要性,首先必须明白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最好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在1972年给北大中文系的学员讲书法艺术时提出了一个定义。即“中国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又作了一点具体解释,即“中国书法艺术是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美学形象的艺术”。在这个定义中,“素材”这两个字还要作一点解释,它包含材料与题材两重含义,还是有别于其他艺术的。例如人像石雕艺术,是用石头来雕塑人像的艺术,那么,它用的材料就是石头,而用的题材则是人物。书法艺术与此不同,它的材料用的是汉字,它的题材仍然是汉字。对汉字加工创造而成的艺术形象,仍然是汉字的形象,而不是别的形象。当然这艺术形象中可能包含丰富的意味,但它们仍然是人物或山水的形象。 汉字既是材料,又是题材,可见它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关系是何等密切。既然如此,学习书法首先应该对汉字有些研究,至少要能准确地识字,不能写错别字,更不能是文盲:文盲完全可能成为别的艺术家,却绝对成不了书法艺术家。有人认为书法只是线条的艺术,错别字也有线条,所以写错了也没关系。这种想法不对。书法即使仅仅是线条艺术,那至少也是汉字的线条艺术,不能把汉字写错,犹如画人物画个美人,你不能把她画成瞎了眼睛掉了牙,因为美人总是“明眸皓齿”,古今中外的美人,没听说那个是瞎了眼睛掉了牙的。 汉字在其长期流传中,与史事、人文乃至自然风物等等发生了复杂而丰富的联系;于是在人们心目中,便觉得似乎有某种意味凝结在文字符号上面。其实这是人的心理对文字符号与其“所指”之间的关系有了惯性的反映(心理学上称为“暂时神经联系”)。简单地说,就是你看到某个字和词,会产生某些联想或想象,甚至有某种情思的轻微波动。在语言学上,这就是“语感”的一种表现,“语感”包括

(完整版)浅析书法文化精神

简论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 11编辑黄景双26号 人们常用“积淀”这个词来概括历史文化内涵进入书法艺术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无数个体选择中的共同成分——集体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民族的选择的结果,渗透和承纳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时代精神等。因此可以说,书法无疑是东方艺术乃至东方文化的象征。 中华民族利用语言的视觉形式创造了书法,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中国历史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当代中国,书法学习方兴未艾,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同中华民族今天的文化心理结构仍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毋庸讳言,书法始终是我们接受教育、深入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书法所显示的磅礴的表现力是无可比拟的,但其表现内容只有在具有相应的心理结构的个体中才能被感知。一个对唐代历史缺乏了解的人,即使感觉到了唐代狂草中奔放不羁的激情,也很难把它与唐代的某种时代精神联系起来;一个对中国哲学缺乏了解的人也绝不可能把书法作品中黑与白的对比看作阴阳之道的象征,进而把它看作世界构成法则的反映。这种对主体自身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的依赖,反映了中国书法的一些重要的特点。 中国书法仅以黑白、点线为表现手段,成为“东方艺术美学的核心,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成功的诀窍何在?成功的诀窍即在于书法的美学构成。当西方的美学家们领悟到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区别之时,他们无疑忽略了中国书法这个游移于时空范畴的具备两栖特征的特殊艺术门类!宋代姜夔《续书谱》有言:予尝历观古之名书者,无不点划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 他无疑读出了静态的点线结构中蕴含的动态的“势”,这“势”正是书法艺术实现从空间属性向时间属性转换的关捩,它使线条的旋律、节奏、神韵等,一切视觉艺术不直接表现的种种内涵,在书法家的笔下都获得了淋漓尽致的反映。在中国书法史中,姜夔的阐述无疑建构起了书法美学构成的新起点。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与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连体关系。汉字的初创只是为了实用的需要,但它的取材与方法,却孕育了审美意识的萌芽。在今天看来,这些描述显然附加了浪漫想象的成分,汉字也绝不是某一个人的创造,但是,只要我们对汉字的最初状况稍加考察,仍不难发现其中的合理内核:汉字的确是人们仰观俯察、博采众美的结果,体观了先民对世间万物的审美观照;汉字之美来自自然,同自然之妙有,得自然之真谛。所以说,汉字与书法是一对孪生兄弟。 甲骨文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充满了殷商时代的气息,具有天地造化之美,中国文化的精神已初露微曦。西周金文书法笔画厚重,结体谨严方整,章法错落自然,书风浑厚雄健,充满质朴凝重的气息,显示周王朝雄强蓬勃的时代风貌。小篆既体现了秦王朝一统天下的精整、威严的总体风貌,又反映了前儒所宣扬的克制、

写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10篇

写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10篇 写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范文一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春节放鞭炮,清明节扫墓,元宵节看花灯,做陶泥和泥塑,剪纸和贴窗花,写春联......但我最喜欢的是皮影戏了。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它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之所以喜欢皮影戏是因为它虽然只需要一个人操作,但是要做好这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技术,是要下很大功夫的,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 皮影戏的颜色绚丽多彩!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有黑的......它被分为皮影人物和动物,动物更是活灵活现呢!有栩栩如生的大公鸡,逼真的站在世界的东方;有凶猛的“森林之王”,一吼震天响;有威武的神龙,腾云驾雾...... 去年元宵节,我看了一场《武松打虎》。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武松碰上了一只老虎,但他却不畏惧,反而打了起来的情节。演得十分精彩,看的我目瞪口呆,心想:“这些操作者不但唱得好,而且都那么能干,各个都要文武双全呀!” 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写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范文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她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中国书法、皮影戏、景泰蓝、中国结、玉雕、文房四宝、秦砖汉瓦...... 每到冬至的时候,家家户户几乎每餐都要吃饺子,所以长时间以

来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冬至为啥要吃饺子呢?后来,我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饺子里的面粉、猪肉都是高热量的食品,一锅饺子煮好后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再喝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汤那一定就会浑身发暖,两耳起热了。 这几天,天气渐渐变冷了,人们穿上了暖和的棉袄和漂亮的围巾。所以每当我放学回家时,就让奶奶煮饺子给我吃。“新鲜出炉的饺子哦!”奶奶说道。一看到那美味的饺子,我就两眼发亮,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果然,就如网上说的一样----“吃了饺子就会热!”我一边吃一边开心地说道。 这就是我喜欢的中国传统文化! 写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范文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有美丽的中国书法,有喜庆的中国结,有各种各样的京剧脸谱,有精美的剪纸......其中,我最喜欢剪纸了。 每次看到一些大师的精美作品时,我就能感觉到这门艺术的美丽,他们剪得非常精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空隙,都可以剪得完好无损。剪纸一般用的是红色的纸,红色在中国代表着吉祥,在薄薄的易碎的纸上竟然能剪出这么美丽的作品,真让人羡慕不已啊! 看着这么美丽的作品,我也想来试试,“我来剪个‘囍’字吧!”我心想。于是,拿来一张红色的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然后在纸上画七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接着沿着画好的印子剪了下来。我迫不及待地拿给妈妈看,妈妈对我说:“这个‘囍’字不对称,上窄下宽。”于是,我又重新开工,剪好后,看着手中的作品,我的心跳加速了,

浅议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之路

浅议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之路 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毋庸置疑得到了世界的认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中国的书法艺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反观中国本土,书法文化的发展却因市场的冲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发展速度远远落后,特别是在青少年一代,对书法文化的认知以及认同度已基本上白纸一张。键盘的普及、传统文明在物质文明的冲击下日渐消退,使得我国的书法文化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书法文化发展的停滞不前,社会基础的不厚实,发展速度的缓慢,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客观原因,也有从事书法文化工作者对待书法文化发展认识的过于狭隘的主观原因。 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涌现出来的对物质文明的追求的狂热,书法文化创造社会价值的难于再生性,以及具体到键盘对书写的冲击,都对书法文化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书法文化工作者在尝试了艺术精英化和平民化二种与市场面和心不和的极端之路失败之后,再一次把书法文化“归隐”起来,进入了与社会半隔绝的路子,其结果,自然依旧带给了我们更大的困惑。在街道巷尾,一听到谈起书法艺术、谈起书法名字、谈起书法秩事,无人会认真听你的说讲,给你的评价也只有简单的三个字“老学究”,不管你是真老还是假老。说起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不管是精英化也好,平民化也好,都只是一种形式的改变,其实质并未变,改革、与时俱进只停留在口号上,成了一种美丽的空谈,书法反而更加艺术化,社会化的价值并未得到明显的提升。书法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其包含的内容该分为狭义书法文化和广义的书法文化。 狭义的书法文化是指现在书法文化工作者追求的字体笔画及字体结构上的美的文化,这是一种形体上的美,是一种纯艺术的文化。广义上的书法文化应该包括了更多,具有特有的书法文化内容,包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内容,其作用除却艺术追求以外,还包括社会人对美德、好的品质等精神方面的追求。发展书法文化,应该做到定位准确,认识到书法文化的最终作用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明。所以,书法文化的发展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走与社会相结合的路子。 也许有人会说,有这种可走的路子吗?作为一名浅薄认识的书法爱好者,我以为有这样的一条路子。而这种路子也不是先创性的,它是有例可依的。这个例子,就是中国佛家文化的发展之路。中国佛家文化发展在现阶段虽无李唐时迅速,但相比之前几十年,其发展速度可以说是相当快的,也是相当成功的。佛教文化的成功,既没有走平民化之路,更没有走精英化之路。拿一部《金刚经》给那些推崇佛学理念的平民来说,根本就无法看明白,更无法看懂,实质上,也并不要那些佛家信徒们理解《金刚经》,要的就是在传播《金刚经》内容时,信徒们能与佛家弟子的讲解产生共鸣,既是实现佛家弟子讲解的佛家学术的传播价值。这种传播文化方式,既有精英化的成分,也有平民化的成分,二者有效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与社会与市场的有效结合,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些不正是我们书法工作者所要追求的吗?看看佛家弟子们,他们所做的事情大多是向广大信徒传播佛家的精神文化内涵,并未着重去追求对哪部经书的研究,这反倒更实现了发展的有效转型,且虽未把研究经学作为发展的重点,但经常的研究却依然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所以学习的成功例子。 中国书法的文化之源是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思想却很难在书法文化空间中得到有效体现,更是难于把这些好的文化思想与市场经济实现良性接轨,导致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书写,原本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改革开放的巨大发展,电脑键盘对书写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但相比于佛家的群体而言,书写群体之大、空间之大,也是佛家

中国书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中国书法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是因为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于书法中的“和谐”美学相一致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即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等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和”意义上的平衡。 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匀衡,也是通过对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二)中国书法中“儒释道”精神的阐释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中国书法可以抒发心性,陶冶情操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刘守安①我们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书法下定义,只是一个范围地界定.时下人们为“中国书法”已下过各种各样地定义,表述地方式各不同,但使用地一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是一样地,那就是“艺术”.特别是几位著名地学者提出书法是“艺术”,甚至是“纯粹艺术”、“最高艺术”等等,影响甚大. ②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地审美价值.但把汉字地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层次地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地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地物态文化层面体现地.在整体地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地书法“作品”中,字体书法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地“外显”地表层部分.当人们对汉字结构地科学性、 其. 化地“ 形 ”其. 约定地,其“形”与其表示地“义”没有必然地联系.作为符号显示地汉字字“形”,其本身地文化意义、审美意义是稀薄地,不确定地.一个个汉字字“形”并非一个个独立地审美对象,而且字“形”方面所显示出地点画(笔法)、结体(字法)、布局(章法)虽然可能显示出某种“形式美”,但它在一件完整地书法作品中毕竟属于“形式”,从根本上说都服从于表达内容地需要,并受到这种目地地制约.那些被称为中国古代书法地各种书迹,都是具有“郑重地用途”(启功语)地实用性书写,绝不是书写者自由“创作”地“为艺术地艺术”.只用“艺术创作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难以讲说这些书迹地产生与变化发展. (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有删减) 1、第②段,作者认为,一些书法研究者对书法作品“物态文化层”地分析说明是不全面地,

其理由是:(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也会得出同样地结论”中地“结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作者反对一些书法研究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地审美功能.下列各项中,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地一项是(3分) ( ) A.汉字是符号,不等同于绘画,不能与图画地审美相比. B.一件完整地书法作品,才能显示出审美意义. C.古代书法地各种书迹,都是实用性书写,不是为艺术地艺术. D.. 4、) A.. B.. C.. D.. E.物. 5、 ) 1. 是在) 2.丢 3.D ”) 4.A ) 5.

传统文化节日的作文

传统文化节日的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民族风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有书法,对联,灯谜,诗歌,民族音乐,民族舞蹈…… 在我们阳泉,对传统文化比较重视。像春节,端午节,元宵节都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 下面,我详细地介绍一下我们这里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这一天,我们本地人早饭吃元宵,元宵很好吃,包的馅不同,味道也不同。这时街上 已经挂满了彩灯和大红灯笼。道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一闪一闪的小彩灯。 上午,荫营广场上有扭秧歌比赛。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秧歌队。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在舞台上快乐地跟着音乐扭来扭去,都想为自己村里争光。 最热闹的地方是一中门口的黄河阵。传说是诸葛亮摆得阵法。在我们这里成了元宵节 必须去得地方。奶奶说:“转黄河阵可以祛百病,转得快就一年顺利。” 所以,每年全家人都要去转一圈,以求平安和顺利。 这就是我们这里过元宵节的传统文化,体现出荫营人民的精神风貌。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配戴香囊,我家当然也不列外。粽子的品种有 很多。按肉馅分:有咸的、有甜的……按形状分:有三角粽、有狗头粽……准备工作都做 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只见奶奶把粽叶卷成三角圆柱形的,下面不让它有空隙,放入一 半的糯米,再放上肉馅,最后放进一点儿糯米,把粽叶盖上。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见奶 奶包得这么简单,自己也想包,便说:“奶奶,我也要包。”奶奶说:“奥丽,不是奶奶 不给你包,而是你不会包,等你长大了,再给你包好吗?”“不嘛,我就要现在包!”奶奶 经不住我的能牙利齿,只好让我先去洗洗手,拿一个最小的粽叶给我。我想:哼,奶奶真 偏心,自己拿这么大的,给我的这么小。我不满意的接过这个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先把 粽叶卷成三角圆柱形,不让下面有一点空隙。然后放入一小把糯米,正准备放肉馅时,却 发现米不知道从哪里全部漏出来了。我疑惑的看着奶奶,奶奶却在一旁看着我的小脸笑弯 了腰。奶奶走过来,将我手中的小粽叶重新卷成三角圆柱形,:“来奥丽,拿好了啊,我 放米了,不能再让米漏下来了啊!”奶奶笑呵呵的对我说。我双手拿着粽叶,紧张极了。“手放松,上面放松,下面捏紧”奶奶一边放糯米,一边对我说。在奶奶的帮助下,粽子 包好了。粽子放进锅里,开始煮了,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把我吸引了过去。当粽子出锅时,我马上去拿了几个。当吃到自己包的时,我的心里甜甜的。晚上,妈妈送我了一个香囊, 它散分着清香。我挂在胸前,人人都说好看呢!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的习俗也十 分有趣。我以后一定要多做端午节的活动,体会体会它的快乐。名师点评:文章讲述了小 作者跟奶奶学包粽子的事情,让读者见识了包粽子的全过程。这篇文章的条理很清楚,先 介绍故事的起因,接着介绍粽子的品种,然后再介绍包的过程和品尝的过程。文章选材来 自生活,展现了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文章如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简要的说就是: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

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虔诚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问、不要问为什么,是什么道理。可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各种色象的诱惑下,很多人是经不起引诱的,他们都会对自己的信仰发生动摇的。特别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自身,而且往往与科学思想是有抵触的(这不是说科学是正确的,科学也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而科学的道理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认识的是物质,是事物直观的可见的表象。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宇宙飞船上天,原子弹爆炸,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上的成就,科学观念是很易被人们接受的。由于以上原因,人们对信仰发生动摇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正是这种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师、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上帝的罪人。更头甚者,有些神甫和牧师还染上了艾滋病,有媒体报道,他们

中国传统文化春联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春联作文 春节快到了,家里的大人们都忙着准备过节了。我也想为家里做些有意义的事,可是能干什么呢?正巧书法兴趣小组的老师在教我们写,那我就为家里写几副吧。 爷爷抬起头,摘下老花镜,冲我笑眯眯地说:“写春联?呵呵,不管有钱没钱,来副春联好过年!’慧慧,咱家今年的春联该由你来写了。”“好啊,”看着爷爷笑眯眯的眼神,我还真有点冲动,“来就来。” 爷爷给我拿来毛边纸,让我先练习,练好了再正式写在红纸上。 “写什么呢?爷爷?我可不会编对子。” “写什么?过年了,写些吉祥的话就行。” “吉祥话?”我挠着后脑勺,大脑飞速地转动。“有了!”我拿起笔,蘸满墨汁,在毛边纸上写下八个大字——“健健康康,和和美美。”写好后,我搁下笔,歪着头问爷爷:“爷爷,这样写,行吗?”爷爷仔细看了看我写的字,不住点头:“嗯,‘健健康康,和和美美。’不错,不错。这‘健’字笔画多,写得细;‘美’字的横画有变化……嗯,写得真不错!”

爷爷又指了指红纸,对我说:“慧慧,咱家门头宽,你这字呢,还小了点。要不,咱在这上下联中再加几个字,‘健健康康辞旧岁,和和美美迎新春’怎么样?” “行!爷爷。您老真是出口成章啊!” “哈哈,少拍马屁!那还不是爷爷写得多了,熟能生巧?” 爷爷帮我裁好红纸,折成八份,我捋起袖子,提起笔来,依着折痕在红纸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了我生平的第一副对联——“健健康康辞旧岁,和和美美迎新春”。 这时,小姨家的小表弟冲了进来,见我在写对联,趴在桌边一阵猛看:“哇!慧慧表姐,你的字写得好棒哦!你也给我写一副对联吧。” 看着表弟那_脸羡慕的样子,我又回头看看爷爷。爷爷也微笑着点点头,我胸脯一挺,大声喊道:“好,就赏你一副吧!来,笔墨伺候!” 我一边折纸,一边想:“写什么呢……有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国书法以汉字作为表达工具,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是精华的积累。它发端于商朝的甲骨文以及后来的钟鼎文,都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思想,而且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文化人方能致远。中国书法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通过高度概括的抽象的点画线条,表现事物和生命的姿态、内在品质以及书家对生活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心灵化的精神艺术,是书家个性化审美思维方式的轨迹。换而言之,书法是书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寓于毫端也即“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形态。从中国书法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承的一贯性,以及中国人一贯秉持的泛艺术化、泛诗意化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传统。同时,中国文字还可以书法艺术形式向世界传播。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涵养了中国书法。文化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后而留下的人化的印记。它包括三个层面: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书法是在观念文化产生后作为思想文化表达和交流的工具而出现的。开始是作为表达交流的符号,但随着积累、创造和发展,某些民族的书法逐渐演变成一门富有美感的艺术。其最典型的就是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特的书法,它是节奏化了的自然,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国书法开始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后来虽然逐步抽象化,但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抽象到什么样的高度,在中国书法的骨架精髓里仍然保留着象形文化的神韵。中国历代的书法家经过钻研提升,从“泥土气”走向“书卷气”,品位越来越高,终于使书法成为世界上独特的一门文化艺术。2010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所有中华儿女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件盛事。它表明:中国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第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汉字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经几千年仍然熠熠生辉。虽然它有着多次演变,但是仍承载着我们厚重的文化,记录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兴盛衰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抛弃了中国书法,就等于抛弃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而抛弃历史,抛弃过去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更是强调:讲中国文化史,不能忘记了中国的茶;学中国文化,就离不开中国书法。汉字是书面传递信息的媒体,蕴含着审美价值,传承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它与汉语同为中华民族的根。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可以收到育德、固知、启智、养心、修性、健体、审美等功效,这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中国书法的当代价值

中国书法的当代价值 中国书法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其影响具有世界性。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中国书法历史最悠久、传播最广泛、同民族文化的关系最密切。它所显露出的或古拙、或秀媚、或端雅、或玄妙、或艰深,其方与圆、收与放、疏与密、刚与柔、虚与实、奇与正,意境无限,美妙无比,与绘画一同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艺术之魂,在当今社会中,有着很高的价值和地位。 书法属于精神需求的范畴。中国书法在长期的发展中,其文化价值具体指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实用性一般是说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承担文字的传抄、记录、发布、宣传等文字最基本的功能。艺术性是说它具有了美化生活、丰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供人们娱乐、享受,使人们感到愉快、满足、幸福的作用。它具有了装饰、点缀、美化生活的功能。 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人们生活中的文化含量极大的增加。书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春节很少不贴春联的,门楣很少不悬横匾的,居家的厅堂里,悬挂书法条幅、书法镜框的更不是一户两户。说明了它强大的文化价值和生命力。 进入21世纪,网络的普及,使现代信息交流的方式、意义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纸质手札演进为现代网络的电子手札,诸如email、微博、短信等。现代电子手札传播的共时性、互动性,超文本、超链接、多媒体、交互性等传播特性,传播速度的快捷、内容的丰富与手段的多样,已为传统纸质手札的传播形态瞠目结舌。 然而一枚硬币总有它的反面,电子传播的便捷化使现代手札的文化承载性荡然无存,传统手札是文人生活状态的真实记录,是文人瞬间的心迹凝固与长久的文化承载。“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传统手札作为人际间不拘异时异地,传情达意,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使人在千里之外,仍然能够相知相识如同面语。传统手札的历时性与墨迹化,让人充满着温馨的期盼,其中蕴藏着人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正因为有着焦急的等待,才显得尤为珍贵。微博、短信等的兴起,使得传统手札在大众形态的日渐远去。从这一角度来看,弘扬书法有着宏大的历史性意义,用书法来寻找失落的亲情、失落的心灵、失落的文化、失落的记忆、失落的真实甚而是失落的时代。 书法艺术有一股“静”的力量 有学者将书法艺术称之为“无声之乐”、“静态之舞”。因为静,使书法艺术具备了多种心理治疗的功能。在医学界,针对特殊需求学生之书法治疗处理方案研究显示:过动儿童、情绪困扰儿童与听障儿童通过书法治疗均有相当的疗效。同时,研究表明,练习书法,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对于老年人而言,书法也是最好的健身项目。所谓“志有所专,即是养生之道”。纵观中国书法史,书家普遍高寿,欧阳询享年85岁,柳公权88岁,文征明99岁尚习小楷。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练习书法,必须端坐凝视,专心所志,是心、眼、臂、肘、腕、指共同配合的微量运动,所以能怡情养性,健体益寿。黄匡《瓦瓯北医话》说:“学书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之。”何乔《心术篇》说:“书者,抒也,散也,抒脑中气,散心中郁也。” 书法艺术可以陶冶情操 书法训练时要用力气,而且讲究一定的姿势,全身运动的协调,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挥毫运笔须凝神静思,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精神集中,专心致志,心境处在一个相对松弛平和的状态。是一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艺术。 从书法艺术的欣赏角度来看,它是书法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书艺欣赏来抒发情感、陶冶性情,使得他们在精神上远离了现实的喧嚣,进入忘我的境界,从而获得身心上的愉悦。不仅可以增加食欲,有利于睡眠,而且也能提高工作和生活的兴致。通过书法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