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赂,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总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振兴中华的宏伟任务,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深远意义是难以估量的。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和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上来,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和巩固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持久的推动力量;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政治意义。一、西部大开发可以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个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二、西部大开发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它必将有力地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世纪的蓬勃发展,三、西部大开发可以促进全国生动活泼政治局面的巩固和发展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助于良好政治局面的形成。西部大开发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可以促进全国生动活泼政治局面的巩固和发展。四、西部大开发可以全面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夺取和巩固政权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五、西部大开发可以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西部大开发对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巩固作用,首先表现在它有助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7月5日至6日,中央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会议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了西部大开发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全面分析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深刻阐述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同时,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指明了西部大开发的方向。 重要经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共同富裕道路。 总体战略定位: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位置,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指导思想:新形势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

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可概括为“上三个大台阶”,即:今后10年,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初步规划到2015年西部地区经济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0个百分点以上),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到2020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坚持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发展保障能力。要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形成连通内外、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水利建设规划,推进油气管道和电网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要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是坚持为民谋利,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社会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四是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

高二地理优秀教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 第2课时 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

1.3 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学案 (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划分及区域发展差异.2.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地范围及意义. 一、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①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二者具有不同地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北方南方 优 势 自然 条件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②平 原面积广阔,森林、③煤炭、石油、 ④铁矿等资源丰富 跨越⑤亚热带及少部分⑥热带地区, 热量丰富,⑦水分充足,⑧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⑨水力资源等相当 丰富 社会 经济 条件 是我国主要地⑩重工业地区和?能源 基地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 存在问题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严重等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 形破碎等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大力加强?外向型经济建设,同时注 意环境保护 二、西部大开发 1.目地:缩小?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地区地○21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西部地带地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地○22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地○23广西壮族自治区. 3.背景 (1)优势:自然资源、○24矿产资源、油气资源、○25水能资源、○26土地资源等丰富. (2)劣势:○27基础设施落后,○28人才、技术、○29资金匮乏. 4.意义 ? ? ? ? ?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地发展差距 推动○30区域经济地协调发展 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地共同富裕 加强○31民族团结 保持社会稳定与○32边疆安全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结果:将西部地带地资源优势变为○33经济优势,将○34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探究主题一我国地南、北方差异

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完整版

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安康地区计划局(2000年7月) 在世纪之交,全国进入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夺势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安康加快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给合安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市场需求预测、资源开发潜力和经济发展要求,特提出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纲要。 一、安康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独特地位和市场条件 (一)优势条件和独特地位 安康地处我国西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物、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特殊气候、地理、地貌造就的三大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形成了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模式。依据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相对优势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从陕西、西北和西部的全局看,我区立体性的气候,多样性的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顺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优势条件,这些优势条件不仅是独特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 1、安康是西北少有的亚热带资源区,是西部多样性生物、矿产资源的密集区。全区汇集各类经济植物3000多种,树种2000多种,药源种类1300多种,动物430余种,是陕西及西北重要的林特产品和中药材基地,大宗的茧丝、生

漆、茶叶、烤烟、药材、木材在全省及西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资源加工产品如丝绸、绞股蓝总甙、葛根素、薯蓣皂素药品、精制茶、魔芋和富硒食品在西部、全国及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全区已发现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65种,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32种,其中汞、锑、铅、锌、黄金、重晶石、毒重石、瓦板岩、水泥灰岩储量居全国或全省前列。这些资源大多数是国家急需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市场前景看好的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极具开发潜力。 2、安康是陕西乃至西北独有的水资源密集区。全区年总水量252亿立方米,人均自产径流量3964立方米,是全省的2.6倍,全国的1.5倍。汉江水质好,流量大,为国家和陕西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地。汉江干流和九条支流水能蕴藏量469万千瓦,可开发量263万千瓦。规划的汉江梯级开发共7座电站,6座在安康境内。已建成安康、石泉两座,装机98.5万千瓦。在水资源短缺的大西北和极度缺水的陕西,宝贵的水资源优势,不仅是大开发的“瓶颈”性资源,也是建立水产业不可替代的资源,同时由于秦巴汉水形成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更具开发潜力。水资源的开发是安康、陕西大开发的关键、潜力和希望所在。 3、安康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东西南北大开发的区位承接地。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构成了安康便捷的立体交通。西康、阳安、襄渝三条电气化铁路交汇安康,贯穿区内7个县市,2000年完成阳安线扩能,襄渝铁路扩能即将开工,316、210两条国道横贯境内,区内“三横六纵”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汉江航运规划最大可通行500吨级船舶,安康港是西北最大的内河港口;扩建后的安康机场复通西安航线。随着西康铁路建成通车,阳安、襄渝铁路扩能,西安—安康—重庆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汉江航道开发整治,安康连接东西、沟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摘要: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确保西部近4亿人民过上富裕生活。而人文环境的建设将是这个宏伟战略的重点和基础,也是一个难点。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人文精神缺席的西部大开发可能会落入乌托邦计划。西部大开发的难题在于“人、自然、经济”三元关系的问题,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精神需要普及化、大众化,这就需要创新教育体制,开辟社会化教育渠道。只有把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问题处理好,西部大开发战略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人环境;意义 正文: 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棋盘中,西部的发展极为重要。我国西部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6%,人口占全国的22.8%,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全国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前提。 改革开放至今,沿海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西部地区也在加速发展。然而,由于西部的特殊条件,东西部的差距仍在扩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提出西部大开发,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在新世纪实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必然抉择。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全新的发展思路和总体规划。国家提出西部开发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经济结构调整、开发特色产业为关键,以依靠科技进步、培养人才为保障,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繁荣经济、使各族人民

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在总体规划下,今年将在西部地区新开工10大工程,继而循序渐进,遵循经济规律实施,避免一哄而起。 本文的“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总体的表现。从整体意义上说,人文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人文环境状况是控制西部大开发深入持久发展的瓶颈,人文环境的建设是西部开发工程大厦的社会地基也是其拱心石。把人文环境建设摆到基础性地位上来,有广泛的依据,也有其重要意义。 (一)西部大开发中人文环境建设的历史意义 我们应当从历史实践出发,尊重历史的必然性,始终遵守历史统一的原则。从中西历史比较来看,没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创造的人文环境,就很难培植出西方近化自然科学和近代社会文化转型;15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1600年-1900年之间中国却变得大大落后于西欧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停留在过去人文观念上无所事事、缺乏创新。处于中西盛衰消长之际的明代是关键时期。当时人文新陈状况如何呢?明代思想家中王阳明的影响最为著名,但他与同时代的西方人文主义大师比起来显得未免寡浅。明朝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个性化、异端化倾向颇重的思想家,但他们的思想种子最终的结局象当时资本主义的萌芽一样不能形成气候。因此传教士传到中国的科学、西学终究未能很快地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森林。两相对照,我们可以说没有人文精神创新的引导及其肥沃士壤,就没有社会历史的进步;如果我们漠视进步的人文精神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规律,西部大开发就将步入实践的误区。

学习西部大开发精神心得体会范本

学习西部大开发精神心得体会 为全面认真学习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文件精神,本人紧密联系本职工作实际,书写阅读笔记,理论实践相结合,吃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内涵,以确保本人在新一轮实施西部大开发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做出应有的贡献。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生动而具体的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确**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方针政策,西部地区广大干

部群众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奋发努力,东中部地区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全党全国共同创造了西部大开发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在西部这片广袤的热土上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这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使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西部大开发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得到了宝贵启示,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些重要经验和宝贵启示,对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一定要深刻认识和充分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处在深刻复杂变化之中,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都很突出,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也都很突出。虽然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我

西部大开发能源问题思考

西部大开发能源问题思考 姓名:刘炳坤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车辆31班 学号:2130105011

西部大开发能源问题思考 摘要:在世纪之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为了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在能源开发方面也是成就斐然,本文就西部大开发在能源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能源 一、西部能源建设空前提速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10年以来,我国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为龙头,加快了西部地区的能源建设。如今,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大型水电基地、火电基地以及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基地。西部能源建设的提速,不仅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为东部地区输送了经济、高效、清洁的能源,对东西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10年来累计投资达到6700多亿元。其中,西电东送南、中、北三大通道(不包括三峡电站)建设的总投资达到5300亿元以上,西气东输工程的总投资也达1424亿元。 截至2008年底,西电东送三大通道往东部送电能力已经达到6318万千瓦,其中南通道(西南地区向广东送电)为2018万千瓦,中通道(以三峡电力为龙头,实现川渝地区向华东和广东送电)为1750万千瓦,北通道(三北地区向华北、山东地区送电)为 2550万千瓦。据介绍,西电东送工程对西部电力工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形成了一大批大型水电、火电基地,对全国电力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08年底,西电东送的电源中,水电规模达到1858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规模的10.8%,火电规模4460万千瓦,其中绝大部分为单机60万千瓦以上的高效机组。 西起新疆塔里木,东到上海的西气东输工程管线全长3800公里,管道设计年输送天然气商品气量170亿立方米。从2004年12月30日工程投产截至2008年底,累计输送天然气商品量377亿立方米,对改善沿线地区人们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产生了深远影响。到2011年底将全线贯通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将把我国新疆地区生产的天然气和从中亚地区进口的天然气输送到沿线的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将大大缓解上述地区的用气紧张局面。 西部大开发战略也给煤炭工业以及新能源开发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1999年到2008年,西部地区累计生产煤炭69亿吨,占同期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36%。2008年,西部地区煤炭产量达12.3亿吨,比1999年增加8.5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也由 29%提高到44%。 二、西部能源资源为长三角地区发展输送动力 电力供应,堪称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命脉。在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华东地区,尤其是长三角,随着近年来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电力需求量节节攀升,缺电隐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在约束。 12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在上海枫泾举行葛(洲坝)上(海)直流综合改造工程沪西换流站举行开工仪式,同日,葛上直流改造工程送出端湖北荆门换流站宣布开工,这意味着西部水电直送东部发达地区的电力“黄金通道”正式启动,将为未来上海及长三角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葛(洲坝)上(海)直流综合改造工程起自湖北±500千伏荆门换流站,终点为上海±500千伏沪西(枫泾)换流站,线路总长度为976公里,额定输电功率300万千瓦。线路途经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上海等五省市。该工程新建荆门(湖北)、沪西(上海)两座换流站,其中约914公里线路利用现有线路走廊进行改建。 据介绍,这项工程为满足三峡地下电站和四川水电送出需要,加大华中与华东联网规模,增加华东电网和上海电网抗风险能力,按计划,葛上直流综合改造工程将于

西部大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西部大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摘要】西部大开发的宏观经济环境,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也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它 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西部乃至全国的民族经济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 积极的影响。本文围绕这一主题来论证西部大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所 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民族、经济 我国的西部民族众多、地域广袤,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抓住有利机遇,不断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对于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动因问题: 第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改革开放至今,沿海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西部地区也在加速发展。然而,由于西部的特殊条件,东西部的差距仍在扩大。另一方面,西部巨额的社会需要与因购买力极低而导致的极有限的市场需求不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东南地区产品的内销。因此,不论是为了东部的再发展,还是为了缩小差距使西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都必须进行西部大开发。 第二,社会原因。一方面西部的社会秩序开始不稳定,另一方面西部人大批涌入东部,给东部的社会稳定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于是在经济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文明的极大差异。所以必须让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富起来。 第三,环境原因。经研究,人们发现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西部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而恶化的原因在于过度开发。过度开发的原因一是因为穷,二是因为科技不发达。西部老百姓只有通过对自然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大规模的初级开发来获取利益,既没有能带来收益,而且是环境更加恶化。 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民族地区(指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多民族省)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774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4293元提高到2008年的

政治-西部大开发

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一、背景资料: 1.中国西部是指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市(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被称为“10+2+2”。面积为 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人口3.64亿,占全国的28.6%;国内生产总值18245亿元,占全国17.1%。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疆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2.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很大。改革开放以来,面貌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相对落后。1988年邓小平针对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是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的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一个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候,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1999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三年来,经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有了一个良好开局,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投资和经济快速增长,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建设等大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教和人才开发力度加大,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 3.实践证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各族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有利于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稳定。 4、2002年10月11日国务院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朱镕基总理在会上强调指出,西部大开发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西部大开发扎扎实实推向前进。 5.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在十年内有突破性进展。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科技教育,培养用好人才。国家加大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西部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在提出西部大开发任务的同时,十六大对东部和中部也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对一些特殊地区,如东北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考点 1、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2、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3、西部大开发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 4、西部地区如何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5、在西部在开发的过程中,青年学生应如何做。 初二:1、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说明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2、“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基本国情”知识,说明西部地区如何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3、“公民与法律”“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做。

西部大开发学习总结报告

西部大开发学习总结报告 根据校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我院党总支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统筹安排、认真组织,保证了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学习任务。小结 一、抓组织领导,保证大学习活动及时有效地全面展开 一是及时成立学院大学习活动领导小组。8月31日下午,学院召开党政联系会议,在认真学习领会宁大党发(xx)55号文件精神的同时,及时成立了由总支书记任组长、院长和副书记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各系(部、办)主任为成员的学院大学习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教职工与学生大学习活动的具体负责人,指定了专职信息员。 二是快速制定出台学院大学习活动工作计划。8月31日会后,大学习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文件精神,按照学院研究讨论的意见,结合学院本学期中心工作,快速制定出台了《教职工大学习活动工作安排》和《学生大学习活动工作安排》,对学习的时间地点、学习形式、主要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的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既结合实际,又体现了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抓具体落实,保证大学习活动扎实有效地循序推进

一是分类动员部署,迅速在全院掀起了大学习活动高潮。8月31日下午,院党总支中心组召开集中学习会,对中央和自治区西部大开发会议精神进行了专题学习;学生召开全体党员、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大学习动员部署会,领导小组副组长许义泉在大会上做了动员讲话。9月1日下午,学院召开了教职工大学习活动动员大会,传达学习了中央、自治区西部大开发会议精神,对教职工开展大学习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并组织学院领导班子和正高职称教师参加了学校召开的大学习活动动员大会。至此,我院的大学习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二是结合实际,有的放矢设计活动载体,9月3日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以及学生代表深入学习了xx、xx以及xx副总理在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9月8日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以及学生代表围绕西部大开发、宁大要争先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同学们都能踊跃发言,对宁大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也都表示通过大学习活动,使自己对西部以及宁大未来十年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一定要珍惜大学学习宝贵的时间,提升综合素质,塑造健康人格,争取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一展宏图,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 9月14日院党总支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专题学习。结合学习,对学院 xx 发展规划再次进行了认真的研讨。9月15日下午,教职工和学生分党支部组织观看了《西部新十年》的视频,使大家对西部大开发过去十年的巨大变化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精品范文-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回顾及思考(1)论文

精品范文-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回顾及思考(1)论文 中国西部大开发历史回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预示着21世纪初我国将把开发的重点放在西部地区。其实,中国西部地区在历史上曾有其兴盛辉煌的一页,西部地区的发展兴衰历程值得人们回顾和思考。 中国西部地区开发的历史进程中国西部地区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中国西部地区的大溪文化、大墩子—礼州文化、马家窑文化、马厂文化、齐家文化、仰韶文化的影响较大,说明当时东西部的发展差距并不大。 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夏商周三个王朝的中心横跨黄河流域的今晋、陕、豫、鲁等省,东西差距也不明显。春秋战国时期,西部的秦国在耕战背景下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王朝。 秦汉三国时期,西部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是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先后被称为“天府”。关中地区曾是秦代和西汉时期的政治中心,故《史记》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今陕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交界的毛乌素地区,当时水草丰美,有较多重要的城镇。从关中以西,汉代的丝绸之路十分通达,有“胡商贩客,时见于塞下”之称;丝路两旁农牧兼营,河西、西域地区屯田众多;丝路上城镇繁荣,如楼兰、精绝、且未、鄯善等十分知名。 汉代成都平原由于有都江堰工程八荡尤耍恢⑩恕裼谑鞘ⅲ醒难伞薄:捍猿啥嘉行模ⅰ拔髂弦摹钡厍枇⒖は兀澳济裢吞铩保踩〉媒洗蟪杉ā?BR> 唐代前期,中国西部地区经济仍然有重要的地位。关中地区为中心地区,而陇右一带“闾阎相望,桑麻翳野”。有研究成果表明,唐代西北屯田达584屯,西北地区占全国10%的小农提供了全国90%以上的“和籴残粮”,故史载“入河湟之赋税满右藏”是形成国库“财宝山积”的一个重要原因。唐代有“扬一益二”之称,说明益州成都一带仍然是经济与文化发达的地区,可与长江下游的扬州相提并论。 安史之乱后,西北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宋代特别是南宋以来,中国经济中心开始移向东南地区。和文化中心也随之转移。中国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开始大大下降。 宋虽然仍刻意在西北营田,但由于党项等民族阻隔,加上生态环境恶化,河流改道、断流,沙漠化加重,重开的青唐道又多有不便,丝路一度受阻。同时,由于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南方海上丝路日益繁荣,逐渐取代了西北丝绸之路的地位。 在西南地区,四川的经济地位曾十分重要,成为宋王朝的一个重要粮草供给地。但宋在四川划大流河与大理为界,偏安一隅,政治上在西南的气度已经不如以前。 南宋末年和元代末年的四川战乱,对四川社会经济的影响尤大,唐宋逐步形成的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但元明以来在云南、贵州设立行省,将云贵高原并入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之下,有利于云贵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明代的洪武大移民,对西北陕西、甘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期关闭嘉峪关,对今xx一带的控制相对削弱,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多有负面影响。明清以来,东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差距拉大。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快。元明清三朝出于戍边的需要,虽不断在西北地区和西南边疆实行屯田,解决军用,救济饥民,掀起开发,但东部地区的发展更快,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明显下降。 清代前期在河西和北疆大规模移民屯田,西北地区出现了一个开发。但道光以后外国侵略势力入侵,移民垦殖业受创,屯田荒废,在干旱和风沙的影响下,沙漠化推进明显,适合人类基本生存的环境地区减少,西北许多地区走向一种生态性贫困。 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发源地是在西北和西南,不能不说与这种生态性贫困密切相关。清代的“湖广填四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大量移民进入垦殖,也形成一个开发,出现“低山尽村庄,沟壑无余土”的格局,对于四川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一度有积极的影响。 但随之而来的人口密度大增,山地垦殖风潮乍起,水土流失严重,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向一种结构性贫困。新中国成立初期,近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10%,

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

安康地区计划局 (2000年7月) 在世纪之交,全国进入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夺势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安康加快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根据国家和省上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给合安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市场需求预测、资源开发潜力和经济发展要求,特提出安康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纲要。 一、安康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独特地位和市场条件 (一)优势条件和独特地位 安康地处我国西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物、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特殊气候、地理、地貌造就的三大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形成了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模式。依据自然和历史形成的相对优势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从陕西、西北和西部的全局看,我区立体性的气候,多样性的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顺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优势条件,这些优势条件不仅是独特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 1、安康是西北少有的亚热带资源区,是西部多样性生物、矿产资源的密集区。全区汇集各类经济植物3000多种,树种2000多种,药源种类1300多种,动物430余种,是陕西及西北重要的林特产品和中药材基地,大宗的茧丝、生漆、

茶叶、烤烟、药材、木材在全省及西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资源加工产品如丝绸、绞股蓝总甙、葛根素、薯蓣皂素药品、精制茶、魔芋和富硒食品在西部、全国及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全区已发现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65种,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32种,其中汞、锑、铅、锌、黄金、重晶石、毒重石、瓦板岩、水泥灰岩储量居全国或全省前列。这些资源大多数是国家急需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市场前景看好的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极具开发潜力。 2、安康是陕西乃至西北独有的水资源密集区。全区年总水量252亿立方米,人均自产径流量3964立方米,是全省的2.6倍,全国的1.5倍。汉江水质好,流量大,为国家和陕西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地。汉江干流和九条支流水能蕴藏量469万千瓦,可开发量263万千瓦。规划的汉江梯级开发共7座电站,6座在安康境内。已建成安康、石泉两座,装机98.5万千瓦。在水资源短缺的大西北和极度缺水的陕西,宝贵的水资源优势,不仅是大开发的“瓶颈”性资源,也是建立水产业不可替代的资源,同时由于秦巴汉水形成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更具开发潜力。水资源的开发是安康、陕西大开发的关键、潜力和希望所在。 3、安康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东西南北大开发的区位承接地。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构成了安康便捷的立体交通。西康、阳安、襄渝三条电气化铁路交汇安康,贯穿区内7个县市,2000年完成阳安线扩能,襄渝铁路扩能即将开工,316、210两条国道横贯境内,区内“三横六纵”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汉江航运规划最大可通行500吨级船舶,安康港是西北最大的内河港口;扩建后的安康机场复通西安航线。随着西康铁路建成通车,阳安、襄渝铁路扩能,西安—安康—重庆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汉江航道开发整治,安康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安康地处中西部结合部,位于西北、西南和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交汇地段,又处陇海、黄河、长江三大经济带的融接区间,是秦

2019学生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

2019学生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西迁精神是今天的我们正在学习的,这种精神是今天的我们所缺少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将会挑起祖国的大梁,需要好好学习这些精神,并将这些精神好好发扬。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19学生学习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精选3篇。 有一种初心,穿越历史云烟,却日久弥新,永发生机;有一件往事,已随历史远去,却行迹留痕,永恒怀念;有一种精神,经历时代风雨,却日臻厚醇,永放光芒;有一种力量,穿透历史时空,却百折不挠,永远向前。 在那个时代发展却又弥漫着战争后的硝烟的中国,他们一群人迈着朝气稳实的步伐,唱着欢快而又激人上进的歌曲,来到了祖国的西北部。他们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甚至于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致力于祖国西北开发。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了几千年来伟大的中国梦,洗刷了近代西方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屈辱,扬起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中华的风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当代史,就是一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突出主题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我们中华民族为何能崛起?正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

自古就有一股感天动地的精神,有着不屈不挠的勇气,一代一代前赴后继为中华振兴而坚挺的脊梁,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在艰难险阻的考验下奋勇向前。 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刚刚复苏,百废待举,广袤的大西北亟待开发,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急需众多的科技人才。上海交大的科技人才们,胸怀国家大局,为了祖国的前途,响应党的号召,甘愿舍弃,东部大都市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拖家带口,毅然决然,挺近大西北,将上海交大西迁西安。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迁校之初蒙受三年自然灾害到“文化革命”十年动乱,任何风风雨雨坎坷曲折,都不能阻挡交大前进的步伐。老交优良校风学风得以保持发扬,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迁校最初10年间,输送人才即达万人之多,接近解放前53年毕业生总数两倍。科学研究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人才。在当时那个条件艰苦的大西北,他们依旧奋勇前行为祖国出一份力,并衍生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西迁精神!这一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再腾飞,实现伟 __梦的强大内驱力。我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要珍爱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身体践行,将其发扬光大。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们大家一定要登高

学习西部大开发的感想

对西部大开发的认识和心得 前几日我们上了一堂形势理论课,课程的主题是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内容。在课程的开始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谈谈你对西部的认识。对于这个问题,下面的同学显得有些迷茫。对自己来说,“西部”这个词汇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严格概念及确切范围却很模糊。虽然之前对西部大开发略有关注,但还是没有从心底真正关心过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这个地区。所以,经过老师的讲解和PPT的放映,整堂课下来我收获了很多。 西部大开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政策开始实施,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于是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这项伟大的工程也随之拉开序幕。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的重要部分之一,从21世纪开始这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和决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000年到2010年是西部基础建设的阶段,为以后西部更加繁荣的伟业做铺垫。中间二十年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后二十年中,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青藏铁路的建设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事件,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这一项重大举措为推动西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2000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全线正式开工。这条铁路长达 1118 公里,纵贯了青海、西藏两省区而成为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通道。另外,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进展也都十分顺利,这些都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建设和改造,此工程的第二阶段也即将开始,而这些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和建设者共同的努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发展形势良好,这表现在: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好、综合实力提高显著、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多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初见成效、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加强,这些都能够说明西部大开发取得了重大成效。到目前为止,西部大开发也只是一个奠定基础的阶段。 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为加速西部地区发展,是缩小地区差

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改委)p讲解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司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10年来的实践表明,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 保持西部地区繁荣、发展、稳定, 事关各族人民群众的福祉, 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西部大开发 10年来成就巨大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人才交流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累计达 3万多亿元,中央财政建设资金累计投入 7300多亿元。目前,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 2000年的1.67万亿元增加到 2008年的 5.83万亿元,年均增长 1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624元增加到 1.6万元,年均增长 10.5%;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由 1127亿元增加到5159亿元, 年均增长 19.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 6111亿元增加到 3.59万亿元,年均增长 23.4%。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稳定性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实现了大跨越,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作出了贡献。 西部大开发基础不断夯实,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10年来,针对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国家加大投入力度,累计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 102项,投资总规模达 1.7万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发挥效用,西部地区发展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区域快速发展。能源及化学工业、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优品牌和企业集团。重点经济区加快发展,正形成引领和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成渝经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我国西部占了国土三分之二的面积,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地区,因而,其在我国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正如前主席胡锦涛所说,西部地区繁荣、发展、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实行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有着极其深远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战略意义。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跛足前行,西部大部分的国土不能得到有效开发。区域经济的理论告诉我们,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经济的总体发展效应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否则低水平的地区将会制约高水平的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从而制约全国的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事实上,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极大障碍,既制约了全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进程,又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整体统一性,对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极为不利。因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提高西部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变潜在的消费需求为巨大的有效需求,以扩大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增强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进而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其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把西部地区具有的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投资成本低廉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利于振兴西部地区经济,更重要的是,它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我国西部地区与周边十多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聚居的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造成我国贫困人口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一地区,东西之间贫富差距异 常之大、社会公平目标被损失太多。这种极不平衡的状态,会引起落后地区人民强烈不满情绪,激化民族矛盾,很容易演化为严重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问题乃至中国整个战略上失衡。东西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无疑已动摇了我国的稳定性目标,这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严峻现实。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国家应当把解决东西部地区差距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观调控措施逐渐缩小这种差距,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 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西部地区经济,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告别贫困,实现各民族 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只有这样才能让西部各民族都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整体利益和每个民族利益的一致性,才能使少数民族从自身获得的实惠中感受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进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巩固和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和民族地区的稳定。 总而言之,西部大开发加快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从而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急切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