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5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第5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第5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第5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两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小测验:用符号表达出下列化学反应(由两名学生板演,为讲课作准备)。

(1)碳在氧气中燃烧

(2)磷在氧气中燃烧

(3)电解水

(4)过氧化氢分解

(5)加热高锰酸钾

2.口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学生回答]

1.(1)C+O2CO2

(2)P+O2P2O5

(3)H2O H2+O2

(4)H2O2H2O+O2

(5)KMnO4K2MnO4+MnO2+O2

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存在三个不变,即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思考]刚才同学们上黑板表示的5个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回答]①遵守。(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②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③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④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⑤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设问]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回答]有。

[追问]这种式子叫什么?

[回答]化学方程式。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原子和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今天我们又知道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又具有哪些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

[设问]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P92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学生阅读]

[回答]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总结]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CO2;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4P+5O22P2O5。

[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回答]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1.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2.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3.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很明显地看到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2进行总结(以木炭燃烧为例)。

[学生阅读]

[回答]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如:C+O2CO2反应物为C和O2,生成物为CO2,反应条件为“点燃”。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如:C + O2 CO2

12 :16×2 : 12+16×2

12 :32 : 44

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总结]由刚才同学们的阅读和回答可知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板书]2.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思考]对于4P+5O22P2O5这个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何表示?

[学生思考]

[答案]计算过程如下:

4P + 5O2 2P2O5

31×4 :16×2×5 : (31×2+16×5)×2

124 : 160 : 284

31 : 40 : 71

[讲解]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时,应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这样的计算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化简后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124+160=284,31+40=71。

[总结]可见化学方程式与元素符号、化学式一样,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这节课所学知识,我们来看下面的讨论题。

[投影]展示讨论

[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1.粗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CuO+H2Cu+H2O

2.金属镁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铜。

Mg+cuO MgO+cu

[学生讨论]

[回答](尽量鼓励学生多回答一些信息,只要从这两个化学方程式能得到的都对)

第1个反应:

1.铜丝表面的氧化铜可以用氢气除去。

2.这个反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方能进行。

3.根据前面知识,通入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4.每80份质量的CuO与2份质量的H2反应可生成64份质量的Cu与18份质量的水。

5.利用这个反应可制取铜。

第2个反应:

1.Mg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生成MgO和Cu。

2.每24份质量的Mg与80份质量的CuO反应可生成40份质量的MgO和54份质量的Cu。

3.用Mg可以制取Cu。

4.Mg、H2都能与CuO反应得到金属Cu。

5.利用CuO来制取Cu时,可以选择Mg,也可以选择H2。

[总结]可见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它所提供的这些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和条件来制取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思考]试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电解水。

3.铝在氧气中燃烧。

4.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5.氢气燃烧。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使人一目了然。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提供给我们的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与条件进行反应,生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布置作业]下课前的思考题

板书设计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考题回顾

1.下列说法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 100 g干冰汽化后变成100 g二氧化碳气体

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A2+3B→X中,X的化学式

是………………( )

A.AB B.A2B3 C.A2B D.AB3

3.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酯。三硝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反应方

程式为4C3H5N3O912CO2↑+10H2O↑+6X↑+O2↑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2)推断X化学式的依据是。

答案:1.C 2.B 3.(1)N2 (2)质量守恒定律

备课资料

1. 巧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题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一切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守的一条定律。从宏观看,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从微观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初中阶段该定律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已知化学反应A2+3B2====2C,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用A、B表示)。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A、B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A原子总数为2,B原子总数为6,故C的化学式为AB3。

(2)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在2A+3B====C+4D反应中,已知34gA与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gC。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则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物D的质量,再通过化学方程式中A与D的质量比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求解。

设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则:2A+3B====C+4D

2×136 4x

34 g 34 g+20 g-12 g

,

x=84。

答: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

(3)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已知反应3A+2B====2C+D,若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生成C和D 的质量之和为140 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___________。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有m(A)+m(B)====m(C)+

m(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为140g,所以消耗B的质量为140g×=80g。

(4)确定物质的组成

例将1.8g某可燃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 g水。据此推断该可燃物一定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CO2中的碳元素、水中的氢元素一定是来自该可燃物。通过4.4 gCO2与3.6g H2O可算出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总和,若质量总和等于1.8 g,原可燃物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若质量总和小于1.8 g,二者相差的质量一定是原可燃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则原可燃物一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解:4.4 gCO2中含碳元素质量为

4.4 g××100%=1.4 g××100%=1.2 g。

3.6 g H2O中含氢元素质量为

3.6g××100%=3.6g××100%=0.4g。

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总和为1.2g+0.4g=1.6g。

因为1.6g小于原可燃物1.8g,所以原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答:该可燃物一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注意事项

①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化学反应,即质量守恒定律是对化学反应而言的,一个变化若不是化学变化,就无法说明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如10g水变成10g水蒸气,这是一个物理变化,因为无新物质生成,故谈不上反应物与生成物,自然也就不能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无法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守恒。

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定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其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掌握关键。

①弄清“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与“给出或加入的物质”的区别与联系。

②抓住“原子守恒、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这个核心。

由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表示为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因此,对于这个过程,可总结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宏观

五个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两个—定改变

微观——构成原物质的粒子—定改变(变为构成生成物的粒子)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年级初三学科化学版本期数

内容标题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分类索引号G.623.2 分类索引描述教学法

主题词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栏目名称教案精选供稿老师审稿老师

录入一校二校审核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案 鲁河中学陶维素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⑴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⑵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没有增减,种类没有改变,质量也没有改变。 ⑶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现象。 ⑷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元素守恒角度对相关反应进行分析。 2.过程和方法: ⑴会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⑵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用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m(P)+ m(O2)== m (P2O5) 铁+ 硫酸铜——→硫酸亚铁 + 铜 m(Fe)+ m(CuSO4)== m(Fe SO4)+ m(Cu)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其原因的微观解释 1.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原因的微观解释: 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没有增减,种类没有改变,质量也没有改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一定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质量总和原子种类 五个一定不变:宏观微观原子数目 元素种类原子质量 物质种类 两个一定改变 分子种类 物质状态 两个可能改变 分子个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务实、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教学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入手,让学生猜想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可能存在的关系(“<”或“>”或“=”),并引导学生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的实验,通过实验分析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几个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蜡烛燃烧”和“镁条燃烧”的实验,分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采取什么措施可使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多媒体动画“微观模拟化学反应中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使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回忆生活中某些化学变化的现象,分析其质量的变化。如煤燃烧后质量?铁生锈后质量?(“减少”、“增加”或“不变”) 【设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是否变化? 【实验探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 提出假设: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A、> B、< C、= D、有时>,有时<,有时=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讨论)选择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突出强调是化学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实验)1、白磷 +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铁 + 硫酸铜铜 + 硫酸亚铁 (分组讨论)1、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注意物质的状态,结合现象思考) 2、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 3、主要操作步骤 (演示)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注意白磷的保存方法) (讨论)1、玻璃管的作用(这些可能是学生设计的装置与演示装置的不同之处) 2、容器底部为什么要铺一层细沙? 3、玻璃管的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作用是什么? 4、整套仪器装置为什么要密闭? (学生实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讲述】质量守恒定律 【比较】两个实验装置的密闭性,从物质的状态分析原因。 【讨论交流】 查阅资料: P90 资料 【活动与探究】P90 1、2、3(1)~(3) 1、某学生在做蜡烛燃烧实验时,用吸附剂将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彻底吸收,结果发现质量增重了,你能帮他解释吗?你认为这一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课题1 空气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1 空气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说出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2.阐述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3.会分辨混合物和纯净物(常见物质), 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评价设计: 1、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达标率100%。 2、通过实验探究检测目标3,达标率95%。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 2. 木柴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就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__ _。 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的存在? 3.二百多年前,国的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4. 你能识别本节内容中【实验2--1】中所用到的化学仪器吗?请你列举出来。 5.冰、冰水共存体分别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二、学习研讨: ㈠证明空气的存在 讨论:你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你能捕捉到它吗?(利用家里的物品试一试) 实验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 获取结论: ㈡认识空气的成分 【实验探究2】空气的成分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讨论举出实例。 做出结论:空气中含有、、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 ㈢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 2.学科:化学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复习白磷、铁丝、木炭等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位于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化学变化主要有了一定的认识,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和反应后生成什么新的物质。本单元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引导学生从质的认识向量的认识过渡。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为开展化学计算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即原子守恒是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讲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从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五、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活跃课堂氛围,发挥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得作用。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探究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引入:五彩缤纷的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这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典型的化学变化。我们通过几个实验视频来复习一下实验现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0201018133724)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 【实验准备】托盘天平、蜡烛、火柴、锥形瓶、带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烧杯、试管、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稀盐酸、碳酸钠粉末、镁条【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把蜡烛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调节天平平衡,然后点燃蜡烛,观察天平偏转情况。 师:请你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以上的化学反应。通过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们知道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了,那么蜡烛的质量为什么变小了? 生: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跑到了空气中。

师:那么参加化学反应的石蜡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关系呢? 生:… 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构建一个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情境。(一)课前预习,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会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 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找同学来读一下学习目标,让我们对本节课所要学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二)生成问题,自主探究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 2、是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把研究化学的思路 从定性拓展到定量,引发学生的求 知欲望。 (三)展示提升,相互释疑 实验一 密闭的条件下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注意:(1)锥形瓶底部要铺一层细沙; (2)橡胶塞上安装玻璃管,玻璃管上系一个小气球;(3)装置气密性要好。 实验二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 间有什么关系? 生:相等。 实验三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两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小测验:用符号表达出下列化学反应(由两名学生板演,为讲课作准备)。 (1)碳在氧气中燃烧 (2)磷在氧气中燃烧 (3)电解水 (4)过氧化氢分解 (5)加热高锰酸钾 2.口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学生回答] 1.(1)C+O2CO2 (2)P+O2P2O5 (3)H2O H2+O2 (4)H2O2H2O+O2 (5)KMnO4K2MnO4+MnO2+O2 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存在三个不变,即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思考]刚才同学们上黑板表示的5个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回答]①遵守。(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②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③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④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⑤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设问]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回答]有。 [追问]这种式子叫什么? [回答]化学方程式。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原子和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今天我们又知道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又具有哪些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 [设问]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P92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学生阅读] [回答]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总结]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CO2;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 4P+5O22P2O5。 [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回答]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1.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2.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3.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很明显地看到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本节是学好本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初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少部分化学知识,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现象,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常见的现象,明确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反应实验设计要求为密闭 ,深入认识理解定律,在此基础上严谨叙述质量守恒定律 2. 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敏锐地抓住实验细节,并进行深入分析,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捕捉问题、对问题拆解、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概念辨析以及严谨表述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⑴通过化学史及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⑵用“疑问”“冲突”带动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心态和批判的科学精神 四、重点及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①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②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五.教学策略: 采用1.实验探究法使学生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学生动手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多种感官协同法,就是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并用,把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中学生要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因此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开通。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第四课时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2. 理解微观粒子真实存在,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学习重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交流探究】 一、利用关系式计算 【例题回顾】22g 二氧化碳中含有 多少克碳元素? 〖解答〗设:碳元素的质量为x 〖建立关系式〗C CO ?2 〖列比例式〗x g 122244= g x 6= 〖答〗 答:碳元素质量为6g 二、质量守恒定律 1.守恒定律中6个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如下:氧气淀粉水二氧化碳光照 叶绿体+→--+ ,则生成的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___元素 【例1】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 二氧化碳和3.6g 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该化合物中只含碳、氢元素 C .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经计算,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6:1 〖解答〗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可知: O H CO O 222+→+化合物 反应前 反应后 物质 氧气、该化合物 水、二氧化碳 所含元素 氧 氢、氧、碳 44 12 22g x 仿照例题解答 1. 在9g 水中含有多少氧元素?多少氢元素?

由此,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而氧元素不能确定,所以为可能含有。 根据关系式可算出, 碳元素质量为1.2g 氢元素质量为0.4g 故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例2】已知1.6g 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 二氧化碳和3.6g 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该化合物中只含碳、氢元素 C .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经计算,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6:1 〖解答〗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可知: O H CO O 222+→+化合物 由此,根据反应前后 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而氧元素不能确定。 为了确定是否含氧,必须算出碳、氢元素的质量,若碳、氢元素质量之和与化合物质量相等,则化合物中不含有氧元素;若碳、氢元素质量之和小于化合物质量,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利用关系式可算出碳元素质量为1.2g 氢元素质量为0.4g 故碳、氢元素质量之和为1.6g ,与化合物质量相等。所以,化合物中没有氧元素 【交流反思】当题目中出现两种物质的质量(或质量比)则______(填 “能”或“不能”)确定氧元素的存在;当题目中出现三种物质的质量(或质量比)则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氧元素的存在。 【整理收获】 本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困惑? 【反馈矫正】 1.实验室里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 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 二氧化碳和3.6g 水,则该有机物中( ) A .一定含有C 、H 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 元素 B .一定含有 C 、H 、O 元素 C .一定含有C 、O 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 元素 D .只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2. 将3g 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产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据此可判断该物质中( ) A .一定含有C 、H 、O 元素 B .只含有 C 、H 元素 C. 一定含有C 、H 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 元素 D .氢元素质量分数为20% 3.将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产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据此可判断其化学式可能为( ) A .CH 4 B .C 2H 6 C .C 2H 4 D .C 2H 5OH 反应前 反应后 物质 氧气、该化合物 水、二氧化碳 所含元素 氧 氢、氧、碳 1.6g 4.4g 3.6g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学习内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原因 【自学成才】 1. 阅读教材P92至P95,了解方案一、方案二、实验5-1、实验5-2的内容。 2. 在教材中划出下列重点内容:P94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P95质量守恒 定律的原因。 【交流研讨】 任务清单一: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提出问题】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吗? 【猜想与假设】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实验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气球;天平。【反思与交流】(1)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该反应的质量关系:。 (2)细沙的目的:。气球的目 的:。玻璃管下端与红磷接触的目 的:。 实验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出现,溶液由色变为色,天平。【反思与交流】(1)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该反应的质量关 系:。 (2)用砂纸打磨铁钉的目的是。任务清单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知识建构: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参加”。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 (2)“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不能解释物理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只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密度等物理量。 (4)“总和”。不能忽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气体。 任务清单三:深度研讨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1)实验现象:①白色粉末逐渐消失,有产生。②天平。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盐酸+ 碳酸钠→ 氯化钠+ 水+ 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反应的质量关系:。 (3)产生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逸走。 (4)实验拓展:将该装置稍加修改也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改进方法是:把烧杯换 成,在口系一个。 实验5-2:镁条燃烧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1)实验现象:①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生成色体。天 平。 (2)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反应的质量关系:。 (3)产生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是:参加反应的质量未称量以及部分生成物氧化镁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中。 (4)实验拓展: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子,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反应后的质量。再如果在反应前把参加反应的质量称量在内,则反应前后的质量。 (5)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 ◆方法指引: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称量出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再进行比较;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最好在瓶口加一个气球作缓冲装置,使实验能顺利进行;涉及燃烧实验时,既要防止瓶底炸裂,又要预防瓶内气压过大而使橡胶塞冲出,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因此实验时可预先在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任务清单四:从反应实质、微观、宏观三个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建构: (1)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的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微观原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3)宏观原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包含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三个方面的意义。 【目标查学】 1. 能设计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3. 能从反应实质、微观、宏观三个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我升级我快乐】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八五〇农场学校中学部教案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教学 重点 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教学 难点 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教学 方法 启发式实验教学法。 教学用具单孔塞、烧杯、导气管、烧杯、集气瓶、燃烧匙、火柴、弹簧夹、水、红磷、小黑板。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红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 2.空气的组成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3.混合物和纯净物 评价与反思

时间分配教 师 活 动 教学过程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3 40 讲述 板书 提问 讲解 提问 引入新课: 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 内容------空气。 讲授新课: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问题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设计 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 确定存在吗? 问题2: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定存在,那么空 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 体的存在?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 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 组成的故事。 问题3: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设计实验 粗略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 问题: 深呼吸。 设计实验并汇 报交流 学生回顾生活 经验和以往的 探究活动,汇报 交流空气中已 知的气体成分 听故事、思考问 题:拉瓦锡在实验 过程中是如何发 现气体减少了1/ 5的? 放松心情,也 暗示着化学 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 引导学生 探究,激发探 究欲望,激活 学生思维 温故知新,学 会由生活现 象分析推理 出化学知识, 培养学生观 察生活、善于 思考问题的 良好习惯 通过抢答,巩固 旧知,为新知识 的学习奠定基 础。同时活跃课 堂气氛,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化学)示范教案(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小测验:用符号表达出下列化学反应(由两名学生板演,为讲课作准备). (1)碳在氧气中燃烧 (2)磷在氧气中燃烧 (3)电解水 (4)过氧化氢分解 (5)加热高锰酸钾 2.口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学生回答] 1.(1)C+O 2?? →?点燃CO 2 (2)P+O 2?? →?点燃P 2O 5 (3)H 2O ?? →?通电H 2+O 2 (4)H 2O2??→?2MmO H 2O+O 2 (5)KMnO 4?? →?加热 K 2MnO 4+MnO 2+O 2 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存在三个不变,即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思考]刚才同学们上黑板表示的5个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回答]①遵守.(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②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③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④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⑤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设问]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回答]有. [追问]这种式子叫什么? [回答]化学方程式.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原子和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今天我们又知道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又具有哪些 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 [设问]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P92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学生阅读] [回答]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总结]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 方程式可表示为:C+O 2点燃CO 2;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4P+5O 2点燃2P 2O 5.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案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4.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 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学会区分纯净物、混合物。 难点:空气成分的实验及物质的分类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自主探究】 1、空气的成分:最多的成分是,其次是。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 78%,21%, 0.94%,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 2、叫混合物,叫纯净物 3、氧气的主要用途、 氮气的主要用途、、、 4、排放到空气中的和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合作探究】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的实验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我们的实验 课本P27实验2-1: 观察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检查气密性 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 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 后打开止水夹 :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讨论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3).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教材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方案一和方案二中的两个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师演示实验5-1和实验5-2这两个实验,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3、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重点,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含义和应用 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本课题承前启后,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可见本课题的学习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 与 技能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化学变化质量 守恒的原因。 ②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目标的确定是因为,根据教材分析,如何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换呢?质量守恒定律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 过程 与 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探究能力。 ③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总结得出的。初三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刚有雏形,但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才能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

3.教学重点、难点(介于以上教学目标五我得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和关键: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对于化学知识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

第五单元_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_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探究目的: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 A、实验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称的质量m1。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状态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的质量m2。 (1)实验装置P93 (2)所需仪器:锥形瓶、托盘天平、砝码、玻璃管、单孔橡胶塞、 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干燥的红磷、细沙 (3)实验现象: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天平平衡(m1=m2),。 (4)注意事项: <1> 锥形瓶中事先放些细沙的目的是: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防止锥形 瓶炸裂。 <2>玻璃管上方系上一个小气球的原因是: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 体积膨胀,会使橡皮塞弹出或锥形瓶爆炸。所以系气球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橡胶塞弹出或锥形瓶炸裂。 <3>锥形瓶冷却后,才可以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目的是:使称 结果更准确。 (5)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点燃五氧化二磷 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符号表达式:P + O2 点燃P 2O5 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2P 2O5 B、实验探究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铜溶液(蓝色),塞好橡胶塞。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计量所称的质量m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1)实验装置P93 (2)所需仪器:锥形瓶、无孔橡胶塞、托盘天平、砝码、砂纸、铁钉、硫酸铜溶液 (3)实验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天平平衡(m1=m2)。 (4)注意事项: <1>铁钉必须用砂纸打磨干净,目的是: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或杂质。(5)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是: 文字表达式: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浅绿色) 符号表达式:Fe + CuSO4Cu + FeSO4 化学方程式:Fe + CuSO4Cu + FeSO4 置换反应的定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特点是:单化生单化。 以上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 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C、实验5-1:盐酸和碳酸钠粉末的反应 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如图5-5)。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现象。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阅读课本第92—9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根据下列两个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并将结果填入下表中。 2. 根据小组桌面上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探究内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 我的推测反应物的总质量= (填“>”“=”或“<”)生成物的总质量 我选择的化学反应(用“√”选一个) 1.白磷燃烧( ) 2.铁钉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 我选择的实验仪器烧杯、天平 我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1.称量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2.称量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3.比较反应前后的总质量1.铁钉和硫酸铜反应,铁钉的表面有红色的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2.天平平衡 我的结论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 交流与反思在化学反应中,若用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时,可以在 敞口容器中进行 3.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1.该定律能不能推广应用于物理变化? 2.该定律中的守恒是否包含体积呢? 3.该定律中的质量总和是否包含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呢?

4.该定律在运用时能不能遗漏气态物质? 5.在叙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应特别注意哪几个关键字眼? (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2)没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算反应物。(3)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指生成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质量总和,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不能遗漏。(4)质量守恒定律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或分子个数的守恒。 1.判断: (1)在密闭容器中把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2)4 L氢气和32 L氧气充分反应后,可生成水的体积为36L。( ×) 2.计算:12 g碳和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那么1 000 g碳和32 g氧气充分反应后,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3.a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b 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C ) 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 质量守恒的实质 阅读课本第9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老师画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氢分子和氧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从宏观和微观上怎样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五个不改变: 宏观: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相对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上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个数。 1.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你认为他的说法有科学道理吗? 没有道理,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