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学案教案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学案教案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学案教案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学案教案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学案

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课前准备

估计黑板的长度,记录全班每位同学的估计值,并计算这些估计值的平均值

探索新知

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掌握其操作方法

新知运用

例:某中学八年级(1)班35位同学上学路上所花时间如下图。用计算器计算该班35位同学上学路上所花时间的平均数

当堂反馈

1、某足球队在去年比赛中的进球数如下,用计算器求该队去年平均每场比赛进球数

2、抽样检查了10名学生蚊子录入的速度(字/min),数据如下。用计算器求样本的平均数

38,41,43,62,63,70,74,90,69,72

拓展延伸

1.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组数的平均数:

(1)1576 1573 1564 1708 1625 1594 1478 1479 1625 1601 1785 1432 1597 1591 1602 1701

(2)

2.在育民中学举办的“艺术节”活动中,八·二班学生成绩十分突出, 小刚将全班获奖作品情况绘成如图的条形统计图(成绩为60分以上的都是获奖作品)

(1)请根据图表计算出八·二班学生有多少件作品获奖?

(2)用计算器求出八·二班获奖作品的平均成绩.

(3)求出这次活动中获奖作品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

3.一个池塘养了某种鱼5万条,从中捕获了10条,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

(1)计算这10条鱼的平均质量.

(2)根据计算结果估计一下池塘中所有这种鱼的总质量.

4.在一次英语口试中,20名学生的得分情况如下表:(单位:分)

(1)利用计算器求这20名学生英语口试的平均成绩.

(2)与同伴交流,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更能体现这次英语口试的平均水平呢?

5.为了了解某种节能灯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10个进行试验,试验中分别测得它们的使用寿命(单位:时)是:6302,6815,6954,6453,6418,6704,6635,6578,6421,6370,试计算这批灯的平均使用寿命.

用计算器求超越方程数值解的几个简单有趣的例子

用计算器求超越方程数值解的几个简单有趣的例子 孟也清(原创)REV1.02 01052013 很显然,这些超越方程都可以编个简单程序解决,但这里说的是仅使用普通函数计算器, JUST FOR FUN! 解方程1 X=Cos(X)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简单的用函数计算器迭代方式解超越方程的例子了,只要你连续按函数计算器上的COS键。第一个近似解可以是计算器上显示的任何数字,如一开机为0就可按键,或是99999999都无所谓,因为COS是周期函数,所有数字都会以2π为模。 按键若干次后你就看到那个解趋近你使用的计算器的最高精度。 在8位计算器上得到X=0.7390851,约按键50次, 在10位计算器上得到X=0.739085133,约按键52次, 在Windows上的32位计算器上为X=0.73908513321516064165531208767387,约按键200次。 注意上面X是弧度 若X是“度“则收敛更快, 仅10次即可得到32位解X=0.9998477415310881129598107686798 解方程2 X= - LOG(X) 见下图,蓝色为y=log(x), 紫色为y=-x, 交点约为X=0.4 若用X取对数再取正值后再迭代,其过程发散。 所以这样解, 将两次相近的解的几何平均值代回去迭代。有弦位法的意思。 X0=0.4 X1’=-Log(X0) =0.39794 X1=(X0+X1’)/2=0.39897 经过10次迭代可得到 X10=0.399012978260252 用几何平均值代回去迭代,也是10次,因为Xn范围很小。 1

解方程3 X=10LOG(X) 若X为功率,而10LOG(X)表示dBm,则在数值上有两个点它们是相等的。 即求解方程X=10LOG(X)的两个解。 见下图,蓝色为y=x, 紫色为y=10log(x), 交点2约为X=10,y=10LOG(10)=10,此点可用直接迭代求出,但收敛速度不很快。 交点1约为X=1.4,此点用直接迭代或上面平均值迭代均发散,反而在计算器上用凑数法比较快,为1.371288573~4 当然可考虑牛顿法(切线法)切线法似乎也会发散。弦位法应可以,没试过。 2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的方法. 2、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难点是准确操作计算器. 2、计算器上的标准差用表示,和教科书中用S 表示不一样,但意义是一样的.而计算器上的S和我们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 意义不一样. 在计算器上S 和是并排在一起的,按同一键,都是统计计算用的.因S 在前,在后,这样要想显示出标准差,就需要发挥该键的统计功能中第二功能,于是就得先按键,再按键. 教学设计示例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养育渗透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用高科技产品求方差值的简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具有数学美的底蕴.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步骤. 2. 教学难点:正确输入数据.

3. 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计算器上的键S主认为是书上的标 准差S,教科书中的符号S与CZ1206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计算器上的符号相同. 4. 解决办法:首先使计算器进入统计计算状态,再将一些数据输入,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学过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过哪些运算?(求数的方根、求角的 三角函数值等),那么用计算器和用查表进行这些运算在运算速度、准确性等方面有什么不 同,(计算器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查表慢,且准确性低). 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 它会使我们更能充分体会到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优越性. 这样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进行统计运算,是科学计算器的重要功能之一. 一般的科学 计算器,都含有统计计算功能,教科书以用CZ1206 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这些统计量除了平均数、标准差夕卜,还有数据个数n,各数据的和,各数据的平方和. 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另一个量S.计算器上的键S,并不表示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

八年级数学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导学案 单位:青州市庙子初级中学姓名:高云升孙玲丁秀武 一、教学内容:P105—P107 二、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四、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作程序) (1)按键,打开计算器。 (2)按键,,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SD”符号。(3)按键,,=,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4)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为,……最后一个数据。 (5)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结束求方差运算。 2、课堂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1,2,3,4,5,6, 乙:2,3,4,5,6,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3、达标检测: (1)一组数据2,3,2,3,5的方差是() A、6 B、3 C、1.2 D、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 方差分别为S2 甲=0.56,S2 乙 =0.60,S2 丙 =0.50,S2 丁 =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0 B、√10 C、2 D、√2 四、课外延伸:

科学型计算器的使用

科学型计算器的使用 今天别人让我算arcsin 0.9428,着实把我为难了一下,折腾了一会儿终于出来了,写下。选择科学型计算器之后,输入0.9428,再选择下面的那个Inv(复选框) inverse [?in?v?:s] adj. 相反的, 反向的,再点sin 就是出来结果了。 先选中Inv 就表示要是进行arc运算了,再点sin或cos就行了 以下是各个键的含义: 下表描述了计算器的功能: 按钮功能 % 按百分比的形式显示乘积结果。输入一个数,单击“*”,输入第二个数,然后单击“%”。例如,50 * 25% 将显示为12.5。也可执行带百分数的运算。输入一个数,单击运算符(“+”、“-”、“*”或“/”),输入第二个数,单击“%”,然后单击“=”。例如,50 + 25%(指的是50 的25%)= 62.5。 ( 开始括号的新层。当前的层数显示在“)”按钮上方的框中。括号的最多层数为25。 ) 结束括号的当前层。 * 乘法。 + 加法。 +/- 改变显示数字的符号。 - 减法。 . 插入小数点。 / 除法。 0–9 将此数字置于计算器的显示区。1/x 计算显示数字的倒数。 = 对上两个数字执行任意运算。若要重复上一次的运算,请再次单击“=”。 A–F 在数值中输入选中字母。只有在十六进制模式为开启状态时该按钮才可用。 And 计算按位AND。未定义逻辑运算符的行为,除非输入的数字为整数。 Ave 计算“统计框”对话框中显示数值的平均值。若要计算平均方值,请使用“Inv”+“Ave”。只有先单击“Sta”,该按钮才可用。 Backspace 删除当前显示数字的最后一位。 站将显示数字转换为二进制数字系统。最大的无符号二进制数值是将64 位全都设置为1。 C 清除当前的计算。CE 清除显示数字。 cos 计算显示数字的余弦。若要计算反余弦,请使用“Inv”+“cos”。若要计算双曲余弦,请使用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导学案2013.4.17 初二数学组 【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作程序) (1)按键,打开计算器。 (2)按键,,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SD”符号。(3)按键,,=,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4)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为,……最后一个数据。 (5)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结束求方差运算。二、新课探究: (一)自主学习: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1,2,3,4,5,6, 乙:2,3,4,5,6,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二)、达标测试:

(1)一组数据2,3,2,3,5的方差是( ) A 、6 B 、3 C 、1.2 D 、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方差分别为S 2甲=0.56,S 2乙=0.60,S 2丙=0.50,S 2丁=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有一组数据如下:3,a ,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 、10 B 、√10 C 、2 D 、√2 四、课外延伸: 甲组:76,90,84,86,81,87,86,82,88,85 乙组:82,84,85,89,79,91,80,89,74,79 回答: (1)甲组数据众数是 ,乙组数据中位数是 。 (2)若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X ,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Y ,则X 与Y 的大小关系是 。 (3)经计算可知:S 2甲=14.45,S 2乙=26.36,S 2甲<S 2乙,这表明 。 (用简要文字语言表达)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疑惑?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10.4 A 组1、2题 选做题: B 组1题 反思: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经典例题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经典例题 一题多解 例1. 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210,208,200,205,202,218,206,214,215,207,195,207,218,192,202,216,185,227,187,215,计算它们的平均质量。 解(一):利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为206.45(千克) 解(二): x =+++++++++++++++++++1 20210208200205202218206214215207195207218192202216185227187215() =?=1 204129 20645.()千克 解(三):令a =200则新得到的数据为: 10,8,0,5,2,18,6,14,15,7,-5,7,18,-8,2,16,-15,27,-13,15 x '[()()()()] =++++++++++-+++-+++-++-+1 20108052186141575718821615271315 =?=1 20129 645.()千克 x x a =+=+='..()20064520645千克 答:机器零件毛坯的平均质量为206.45千克。 点拨:解法(二)的计算相对简单,这解法的思路是: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趋近于某个值时,可设该值为a ,对应的求出x 1-a ,x 2-a ,……,x n -a 得到一组新数据,此时求出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x' 最后可得x x a =+' 例2. 某工人在30天中加工一种零件的日产量,有2天是51件,3天是52件,6天是53件,8天是54件,7天是55件,3天是56件,1天是57件,计算这个工人30天中的平均日产量。 解(一):计算器计算结果为53.9(件) 解(二): x =?+?+?+?+?+?+?1 30251352653854755356157()

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教案

8.3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一、学习目标 1.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通过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 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 2.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3.从所给条形图中正确获取信息,并能进行加工与整理. 教学难点: 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教学方法: 合作探索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会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有理数》和《实数》的章节中,学生曾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已初步具有利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已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数学方法,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累了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和进行探索活动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分别学习了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并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当一组数据比较小,且数字个数不是很多时,我们用笔算就能解决问题,当一组数据比较大且数字个数比较多时,采用笔算就困难了,因此我们需要找个帮手,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展示引例:2002年第一季度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表:(单位:元) 师: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计算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困难吗? 生:非常费时,繁琐。

(试题)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同步练习 第1题. 某工厂生产一批机器配件.将生产情况绘成条形统计图(如图),根据图表用计算器求平均每个工人生产了几件产品? 答案:平均每个工人生产12件产品. 第2题. 用计算器计算33.521.758.1,,的平均数是( ) A.37.7 B.42.67 C.37.766667 D.39.7666666667 答案:C 第3题. 在统计状态下,计算8个16和9个27的平均数为 . 答案:21.823529 第4题. 某校进行一次学科竞赛,七年级 四班中40人的成绩如下:1人得90分,4人得85分,8人得80分,11人得75分,9人得65分,7人得39分请利用计算器计算这40人的平均成绩. 答案:40人的平均成绩为68.825分. 第5题. 某校七年级 一班期末数学成绩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表,求数学成绩的平均分. 生产件数(件)

答案:74.5分 第6题. 已知数据9.9,10.3,9.8,10.1,10.4,10,9.8,9.7,利用计算器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答案:10 第7题.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0.35,0.27,0.39,0.21,0.42,0.37,0.41,0.25;(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3位)(2)435,239,387,333,285,391,293,346,404,397,351,374.(结果保留到个位) 答案:(1)0.309 (2)353 第8题. 用计算器计算数据13,15,17,18,19,21的平均数为() A.17.2 B.17 C.17.1667 D.17.166667 答案:D 第9题. 计算器已进入统计状态的标志是() A.任何显示都没有B.显示DEG C.显示STAT DEG D.显示RAD 答案:C 第10题. 计算器在统计状态下,先看到显示数字952,按下DATA后,显示5,这两个数的含义是()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_4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教学目标1、掌握的方法.2、会.教学建议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难点是准确操作计算器.2、计算器上的标准差用表示,和教科书中用S表示不一样,但意义是一样的.而计算器上的S和我们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意义不一样.在计算器上S和是并排在一起的,按同一键,都是统计计算用的.因S在前,在后,这样要想显示出标准差,就需要发挥该键的统计功能中第二功能,于是就得先按键,再按键.教学设计示例1 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养育渗透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用高科技产品求方差值的简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具有数学美的底蕴.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步骤. 2.教学难点:正确输入数据.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计算器上的键S主认为是书上的标准差S,教科书中的符号S与CZ1206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计算器上的符号相

同. 4.解决办法:首先使计算器进入统计计算状态,再将一些数据输入,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学过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过哪些运算?(求数的方根、求角的三角函数值等),那么用计算器和用查表进行这些运算在运算速度、准确性等方面有什么不同,(计算器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查表慢,且准确性低).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它会使我们更能充分体会到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优越性.这样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整体感知进行统计运算,是科学计算器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的科学计算器,都含有统计计算功能,教科书以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一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这些统计量除了平均数、标准差外,还有数据个数n,各数据的和,各数据的平方和.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另一个量S.计算器上的键S,并不表示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三)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讲清解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方法:在打开计算器后,先按键2ndF、STAT,便使计算器进入计计算状态.第二步输入数据,其过程一定要用表格显示输入时,每次按数据

2012苏科版八上《用计算器求平均数》word教案

6.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对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探索,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通过互相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共同进步. 教学重点: 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 2.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3.从所给条形图中正确获取信息,并能进行加工与整理. 教学难点: 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教学方法: 合作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一张:补充练习(记作§8.3 A). 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分别学习了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并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当一组数据比较小,且数字个数不是很多时,我们用笔算就能解决问题,当一组数据比较大且数字个数比较多时,采用笔算就困难了,因此我们需要找个帮手,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Ⅱ.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师]在前面我们已用计算器进行过求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因此对计算器并不陌生,但为了活动的方便,我们还是拿相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坐到一起,首先探索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进行步骤的熟练操作.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大家肯定能熟练地进行操作了,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 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31,35,31,34,30,32,31 (2)12.1,12.2,13,12.5,13.1,12.5,12.4,12.2 (3)1,4,3,4,3,2,5,5,2.5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做完之后小组检查. [师]上面我们练习的练习题都比较简单,都是直接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但是实际问题中并非都是如此,请看例题. [例1]观察图8—1,利用计算器计算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师]首先大家要会识图,从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才能进行计算,那么这个图究竟给了我们什么信息呢? [生]这些队员中,16岁的有1人,18岁的有2人,21岁的有4人,23岁的有1人,

Windows计算器使用说明书 - 副本

计算机中有一个小软件——计算器,除了最基本的加减乘数运算之外,它还可以进行乘方、指数、三角函数、统计甚至程序员运算等等方面的运算,还可以对程序进行异或,逻辑判断与移位操作。下面具体介绍两种类型的计算器使用方法——标准型、程序员型。 标准型计算器: 图1 1、标题栏:即所使用程序的名称。 2、菜单栏: i.查看: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变换计算器类型。 ii.编辑:可以对用户粘贴板内容进行复制剪切,并能查看用户所做过的历史操作。 iii.帮助:提供计算器的信息以及基本的计算器使用说明。 3、显示区:显示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最终运算结果。 4、记忆存储区: i.MC:清除用户之前存储在计算器内的数据。 ii.MR:读取用户存储的数据并显示到显示区。 iii.MS:存储用户输入的数据。 iv.M+:将存储的数据与用户现在输入的数据之和替换存储到计算器。 v.M-:将存储的数据减去用户现在输入的数据所得结果替换存储到计算器。 5、清除区: i.←:删除用户输入数据的最后一位。 ii.CE:清除所有显示的数据。

iii.C:清除所有数据。 6、运算符号区: i.±:更改输入数据的正负。 ii.√: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开方运算。 iii./: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除法运算。 iv.%:对其左方数据进行百分比运算(优先于其他运算符号,例如按数据a,再按加减乘除任意一个运算符,再按一个数据b,再按该符号,即计算a加减乘除 百分之b)。 v.*:对输入数据进行乘法运算。 vi.1/x:计算输入的数据的倒数。 vii.-: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减法运算。 viii.+: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加法运算。 ix.=: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并在显示区显示结果。 7、数字区:提供用户输入的数据。 程序员型计算器: 1、2、3、9:同标准型。 4、显示数字的二进制形式。也可以点击来输入相应数字。 5、换算数据的进制形式,也可点击输入数据。 6、改变二进制显示的位数,最高位64位。 7、程序员专属运算: i.Mod:对指定数据取模。 ii.Rol:向左移动一位,并将移出的那位补到最右边那位上,RoR类似(向右)。 iii.And:对指定数据与运算。 iv.Or :对指定数据或运算。 v.Not:对指定数据非运算。

10. 6用科学计算器求平均数同步练习.doc

10. 6用科学计算器求平均数同步练习 【基础能力训练】 一、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应用 1.己知一纟11数据一2, -3, -5, 0, 2, 3, 6, 5, 1,那么这细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__ (精 确到百分位). 2.一周内某班卫生得分如下:9.5, 9.8, 9.7, 9.0, 9. 6,则该班卫生平均得分为_______________ . 3.有10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得分分别为:80, 75, 90, 85, 68, 93, 72, 88, 100, 79, 则这次竞赛中学生得分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 ? 4.用计算器求下列各纽数■据的平均数: ①6, 8, 5, 9, 6, 5, 10, 10, 7, 3 .②99, 100, 102, 99, 100, 100 97, 98, 99, 98, 99, 100, 101, 103, 104, 103 2 918, 3 145, 3 115, 3 314, 2 906, 3 147, 3 076, 2 897, 3 158, 3 216 5.某校学生在“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中,省下零用钱,为贫困山区失学的少年儿童捐款, 各 班捐款数额如下:(单位:元) 99, 101, 103, 97, 98, 102, 96, 104, 95, 105 请用计算器计算该校平均每班捐款为多少元? 6.某地区100个家庭收入按从低到高是5 800元到10 000元各不相同,在输入计算器时, 把 最大的数10 000元输成了100 000元,则依据错误数字算出来的平均值与实际平均值的差是多少元? 7.某校七年级数学竞赛屮,为了了解甲、乙两班学生竞赛的情况,从每班抽取十个学生的成 绩进行分析:(单位:分) 甲:86 78 86 92 85 87 86 88 80 乙:78 91 87 82 81 86 76 87 85 用科学计算器分别计算他们的成绩的平均数,并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哪个班的成绩较好?

(六西格玛管理)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六西格玛管理)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 2005年8月9日来源:网友提供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教学目标 1、掌握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的方法. 2、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难点是准确操作计算器. 2、计算器上的标准差用表示,和教科书中用S表示不壹样,但意义是壹样的.而计算器上的S和我们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意义不壹样.于计算器上S和是且排于壹起的,按同壹键,均是统计计算用的.因S于前,于后,这样要想显示出标准差,就需要发挥该键的统计功能中第二功能,于是就得先按键,再按键. 教学设计示例1 素质教育目标 (壹)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养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用高科技产品求方差值的简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具有数学美的底蕴.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步骤. 2.教学难点:正确输入数据.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计算器上的键S主认为是书上的标准差S,教科书中的符号S和CZ1206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和计算器上的符号相同. 4.解决办法:首先使计算器进入统计计算状态,再将壹些数据输入,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教学步骤 (壹)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回想壹下,我们已学过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过哪些运算?(求数的方根、求角的 三角函数值等),那么用计算器和用查表进行这些运算于运算速度、准确性等方面有什么不 同,(计算器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查表慢,且准确性低).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它会使我们更能充分体会到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优越性. 这样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进行统计运算,是科学计算器的重要功能之壹.壹般的科学计算器,均含有统计计算功 能,教科书以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用CZ1206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壹般分成三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输入数据,按贸鏊蟮耐臣屏浚庑┩臣屏砍似骄?IMGheight=17src="/RoUpimages/../Files/RoUpimages/2 00472223244784.gif"width=15align=absMiddlev:shapes="_x0000_i1026">、标准差外,仍有数据个数n,各数据的和,各数据的平方和.衡量壹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另壹个量S.计算器上的键S,且不表示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 (三)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讲清解题的三个步骤,第壹步建立统计运算状态.方法:于打开计算器后,先按键2ndF、STAT,便使计算器进入计计算状态.第二步输入数据,其过程壹定要用表格显示输入时,每次按数据后再按键DATA.表示已将这个数据输入计算器.这时显示的数,是已输入的数据的累计个数,表中所有数据输入后显示的数为8,表明所有数据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标 1、掌握的方法. 2、会.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难点是准确操作计算器. 2、计算器上的标准差用表示,和教科书中用S表示不一样,但意义是一样的.而计算器上的S和我们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意义不一样.在计算器上S 和是并排在一起的,按同一键,都是统计计算用的.因S在前,在后,这样要想显示出标准差,就需要发挥该键的统计功能中第二功能,于是就得先按键,再按键.

教学设计示例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养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用高科技产品求方差值的简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具有数学美的底蕴。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步骤。 2.教学难点:正确输入数据。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计算器上的键S主认为是书上的标准差S,教科书中的符号S与CZ1206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计算器上的符号

相同。 4.解决办法:首先使计算器进入统计计算状态,再将一些数据输入,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学过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过哪些运算?(求数的方根、求角的 三角函数值等),那么用计算器和用查表进行这些运算在运算速度、准确性等方面有什么不 同,(计算器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查表慢,且准确性低).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它会使我们更能充分体会到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优越性. 这样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进行统计运算,是科学计算器的重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导读:本文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学目标1、掌握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的方法. 2、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难点是准确操作计算器. 2、计算器上的标准差用表示,和教科书中用S表示不一样,但意义是一样的.而计算器上的S和我们教科书上的标准差S意义不一样.在计算器上S和是并排在一起的,按同一键,都是统计计算用的.因S在前,在后,这样要想显示出标准差,就需要发挥该键的统计功能中第二功能,于是就得先按键,再按键.教学设计示例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养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了用高科技产品求方差值的简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具有数学美的底蕴.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步骤. 2.教学难点:正确输入数据. 3.教学疑点:学生容易把计算器上的键S主认为是书上的标准差S,教科书中的符号S与CZ1206计算器上的符号S的意义不同,而与计算器上的符号相同. 4.解决办法:首先使计算器进入统计计算状态,再将一些数据输入,按键得出所要求的统计量.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学过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过哪些运算?(求数的方根、求角的 三角函数值等),那么用计算器和用查表进行这些运算在运算速度、准确性等方面有什么不 同,(计算器运算速度快、准确性高,查表慢,且准确性低).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它会使我们更能充分体会到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优越性.

科学计算器使用

第一章科学计算器使用第一节计算器下载与安装及标准型的界面打开简介 科学计算器在华军软件园>教育教学>理科工具> 科学计算器多功能版可下载安装。 科学计算器在计算机中本身就带有该软件【在电脑屏幕的开始按钮按一下出现下拉菜单程序在下拉附件下拉计算器】也可在计算机直接使用后面好详细介绍. 科学计算器 普通计算器只能进行(+)、减(-)、乘(×)、除(÷)、根号开方(√)等一些简单计算,这些当然可以满足日常使用,但是对于其他一些高级或是学术性的数学则无能为力,所以有的人就开发了科学计算器,可以进行圆周率(π)、倒数(1/x)正弦(Sin)余弦(COS)多级幂指数或科学计算器开n次方根等复杂计算,利用电脑的强大计算能力,可以轻松得到答案,还省去了买计算器的花

该步骤可在下图表中搜索。 计算机中有一个小软件——计算器,除了最基本的加减乘数运算之外,它还可以进行乘方、指数、三角函数、统计甚至程序员运算等等方面的运算,还可以对程序进行异或,逻辑判断与移位操作。下面具体介绍一种类型的计算器使用方法——标准型。 课堂练习打开计算器的标准型科学型界面 第二节功能区域划分 1标准型计算器:区域划分 图1 标题栏:即所使用程序的名称。 菜单栏: 查看: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变换计算器类型。 编辑:可以对用户粘贴板内容进行复制剪切,并能查看用户所做过的历史操作。 帮助:提供计算器的信息以及基本的计算器使用说明。 显示区:显示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最终运算结果 记忆存储区: MC:清除用户之前存储在计算器内的数据。

MR:读取用户存储的数据并显示到显示区。 MS:存储用户输入的数据。 M+:将存储的数据与用户现在输入的数据之和替换存储到计算器。 M-:将存储的数据减去用户现在输入的数据所得结果替换存储到计算器 清除区: ←:删除用户输入数据的最后一位。 CE:清除所有显示的数据。 C:清除所有数据。 运算符号区: ±:更改输入数据的正负。 √: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开方运算。 /: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除法运算。 %:对其左方数据进行百分比运算(优先于其他运算符号,例如按数据a,再按加减乘除任意一个运算符,再按一个数据b,再按该 符号,即计算a加减乘除百分之b)。 *:对输入数据进行乘法运算。 1/x:计算输入的数据的倒数。

计算器统计功能

计算器上统计功能的使用 上个周末的时候是最后一门考试--应用统计,听说可能会有很多计算题,都是一些求和之类的统计计算,但是对于计算器上面的统计功能的使用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仔细研究了一下计算器上面的统计功能,现在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哈哈。下面进入正题。 我用的计算器型号是Kenko KS-105B,不过计算器都差不多,无所谓了,上面的统计功能都基本一样了。一般的加减乘除就很简单了,不需要我再说了吧,呵呵。 如果你要进行一些求和运算,或者平方和的求和运算,那就是说你要进行统计功能的使用。统计:Statistic。 首先,你要使你的计算器处于统计功能之下。如何进入呢?计算器上面一般有一个2ndf按钮,这个就是功能转换按钮,就是选择计算器上面处于一般按钮之上的那个功能!比如说:x2上面有有一个1/x,如何用到呢?那你输入数字之后就要先按一下2ndf按钮那就可以了,这个时候计算器上面会显示2ndF。那么我们进入统计功能也要用到这个按钮了:先按2ndF,然后按ON/C(就是那个清空按钮),这个时候屏幕上面就会显示STAT了,表示你进入了统计状态! 接着,就要输入数据。一般求和肯定是有很多数据要输入的,如何输入这些数据呢?如果你进入了STAT状态,那我们就可以开始了。很简单,先数字,然后按M+(DATA CD),这就表示你输入了一串求和数据中的一个了。注意:当你输入一个数字,然后按了M+之后,屏幕上面可能出现一些你不明白的数字,其实那是表示你到目前

为止你输入了几个数据! 举例:1 M+ 25 M+,按第一个M+的时候屏幕上面会显示一个1,这表示你输入了一个数据,并不是你输入的数值1,按第二个M+的时候屏幕上会出现什么呢?哈哈,当然就是2了,表示你输入了两个数据,并不是你输入的值,很明显你输入的值是25! 然后,就是统计了。我这个计算器上面有这些统计功能:求和、求平均数、求平方和、求输入的数字个数(n)、求修正的样本方差(s)、还有一个,在s的旁边,打不出来,意思呢,我也没有具体弄清楚,呵呵。在这里,我们会发现,每一个按钮都可以有两个计算的值,我们该如何选择呢?说明:当我们输入完数据之后,这个时候默认的计算是那些统计按钮左边的功能,如果同理你按了2ndF之后就会变成右边的功能了。(当普通计算的时候,我们按2ndF是选择按钮上面的那个功能,这个也差不多,变成了左右)。 举例:输入了5个数据:2、3、4、5、6。直接按X-M,这个时候就是这个按钮的求平均数功能,结果是4;如果你先按了2ndF,再按X-M,这个时候表示求平方和,结果是90。 其他统计按钮都和这个一样。 最后,说一下数据的问题。当你输入完了一组数据之后,这些数据就被计算器保存下来了,你不需要再重新输入它们。比如还是上面那个例子,你输入了2、3、4、5、6这五个数据,那你要求平均数,还要求平方和,那怎么办?先按X-M,这个就是平均数4;接着按2ndF (表示选择那些统计功能按钮右边的功能),再直接按X-M,这个

第六章 第5课时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第5课时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1.一般的具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可以直接求出一组数据的( )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以上都可求出 2.某学校一次数学期中考试前10名同学的成绩如下(单位:分,满分150分):129,133,125,120,107,127,107,129,120,125.请利用计算器求出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 3.观察统计图,利用计算器计算红星大队四块实验田的平均亩产量(精确到0.01). 4.某灯泡厂为了测定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单位:h),从中抽查了400只灯泡,测得它 h……使用寿命介于1000 h~1100 h之间的灯泡的使用寿命均近似地看作1 050 k.则这400,{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约是多少? 5.利用具有统计功能的计算器求平均数,在进入统计计算状态后,应先按( ) 6.小王在使用计算器求10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150输人为1 500,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 A.13.5 B.一13.5 C.15 D.一15 7.甲、乙两台机床同时加工直径为100mm的零件.为了检验产品的质量,从产品中各随

机抽出14件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如下(单位:mm): 甲机床:99,98,101,102,100,99,100,10l,100,98,100,103,100,105. 乙机床:97,96,99,100,99,102,105,102,103,99,105,96,96,99. 用计算器来计算甲、乙两台机床生产的零件直径的平均数,并说明哪个机床生产的零件更符合要求(精确到0.01). 8.如图是八年级(2)班学生在一次体检中每分钟心跳次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次数均为整数).利用计算器求该班学生每分钟心跳次数的平均数(每组取两端点的平均数作为代表)(精确到整数). 9.某中学要召开运动会决定从九年级全部的150名女生中选30人,组成一个彩旗方队(要求参加方队的同学的身高尽可能接近).现在抽测10名女生的身高,结果如下(单位:cm):166,154,15l,167,158,158,160,162,162. (1)依据样本数据估计,九年级全体女生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2)这10名女生的身高的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 (3)请你依据样本数据,设计一个挑选参加方队的女生的方案(请简要说明).

9.用计算器计算

9用计算器计算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26~2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正确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教具学具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体验计算器给我们带来什么感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师:你会用计算器吗?按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1图)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学会计算器的使用了吗?自己尝试计算下面习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1下面的三道计算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进行操作计算的。 生1:首先按数字键8、2、5,输入被减数825;再按运算符号键“-”;接着按数字键1、3、8输入减数138;最后按“=”键,屏幕上显示计算结果是687。 生2:首先按数字键2、6,输入一个因数26;再按运算符号键“×”;接着按数字键3、9输入另一个因数39;最后按“=”键,屏幕上显示计算结果是1014。 生3:首先按数字键3、1、2,输入被除数312;再按运算符号键“÷”;接着按数字键8输入除数8;最后按“=”键,屏幕上显示计算结果是39。 对于操作正确、计算出准确结果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2.教学例2。

师:运用计算器完成计算不是为了不动脑筋,而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面对大数据计算的麻烦事情,通过借助计算器得出的结果使我们更容易探索出计算的规律。试试看,用计算器计算左边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如果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上面算式的得数吗? 生1:不能,数据太大了,口算不出来。 生2:如果我们用计算器算出左边算式的得数,找到规律,就能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结果了。 师:你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左边的算式,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3:当计算9999×2时,结果是在18(第二个因数与9的积)的中间插入3个9,即19998;当计算9999×3时,结果是在27(第二个因数与9的积)的中间插入3个9,即29997;当计算9999×4时,结果是在36(第二个因数与9的积)的中间插入3个9,即39996。 师:现在,你能根据所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上面右边各题的答案吗?试试看。 学生根据规律写得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集中进行几道大数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 题情况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用计算器计算,再找一找规律。 9×9-1=98×9-2=987×9-3=9876×9-4= 12×9-8= 123×9-7= 1234×9-6= 12345×9-5= (考查知识点: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规律;能力要求:能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并用来研究计算规律) B类 数学小游戏。 下面是甲、乙两人的对话。 甲:请你随便想一个个位数字不是0、首尾两个数字的差比1大的五位数,然后按照我给出的方法进行计算。不论你想的数是什么,我都知道最后的计算结果是什么,你信不信? 步骤: (1)想一个个位数字不是0,首尾两个数字的差比1大的五位数。 (2)把这个数首尾两个数字对调。 (3)求出新数和原数的差。(用大数减小数) (4)然后将差的首尾两个数字对调,把得到的新数与差相加。 乙:我算出来了。 甲:我俩把结果同时公布,你看是不是109989。 乙:对,太棒了!我想的五位数是18705,用58701-18705=39996,69993+39996=109989。 (考查知识点: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规律;能力要求:能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并用来研究计算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