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

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通过活动“8、7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受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

弹力、重力、摩擦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教具准备:

溜冰鞋两双,小电动车,木板,PC管20cm2根,弹簧秤若干每小组两个,实验小车两辆,磁铁两块,铁块一块,拉力器一个,气球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找一名同学到讲台前拉拉力器。问:什么是力?涉及几个物体?分别是?

师:同学们刚一位同学拉拉力器,你有没有什么新的问题发现?

(鼓励:伟大的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等于解决十个问题)

生:这个同学的手施力的同时是否受力?

二、讲授新知

师提出问题: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是否受力?

生假设与猜想:受力!

师:这仅仅是假设与猜想,实验才能检验。

活动一:手压笔尖,说说你的手有什么感受?

生:疼!

师:手压笔尖,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的是笔,那么疼说明什么?

生:手给笔尖力的作用,笔尖也给手一个作用力。

活动二:右手击左手,说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生:有些麻疼的感觉。

师:说明什么?

生:左手对右手有力的作用,右手对左手也有力的作用。

活动三:全体起立,手提自己的板凳,说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生:手对板凳有拉力,板凳对手有拉力。

活动四:双人溜冰,后边推前边的同学

师:同学们喜欢溜冰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找了两位高手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好吗?

两名溜冰,其他学生掌声

后边的同学推前边的同学,其他同学看到什么现象?

生:前边的同学向前滑动,后边的同学也向后滑动。

师:说明什么?

生:后边的同学对前边的同学有推力,前面的同学对后边的同学也有推力。

师:好,我们再回来我们提出的问题,以上的几个小实验能否说明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

生:能!

生:提出新的问题,说刚刚的小实验中,都是人与物体或是人与人之间的实验,能否做一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实验呢?

师:那好,这一章咱们学了哪些力?

生:压力,拉力,重力,摩擦力

师:压力和拉力都属于?

生:弹力

师板书:弹力,重力,摩擦力

压力作为弹力的代表,我们来做一个分组实验。

活动五:尺子压气球

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并交流说说你观察到现象?

生:球发生了形变,尺子也发生了形变。也就是说尺子给气球施力,同时也受到力的作用。

板书:尺子对气球压力,同时,气球对尺子也有压力

活动六:演示实验磁铁与铁块吸引

复习什么是重力?用磁铁代表地球,铁块代表大楼

生:观察实验,说说看到的现象?

1、压住磁铁,让铁块靠近磁铁并放手

2、压住铁块,让磁铁靠近铁块并放手

3、靠近同时放手生小组讨论交流

集体交流:磁铁对铁块有吸引力,同时铁块对磁铁有吸引力。说明:地球对大楼有吸引力,同时大楼对地球也有吸引力。

板书:磁铁对铁块有吸引力,同时铁块对磁铁有吸引力。

活动七:演示实验 1电动小汽车在木板上行走 2电动小汽车在垫有pc管的木板上行走

生:观察实验,说说看到的现象?

集体交流:木板对小车有摩擦力,同时小车对木板也有摩擦力(板书)

复习:分子之间力的相互作用

从以上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生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交流:大量事实说明: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例能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小结:从以上的活动中可见所有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读一读:P58奇思妙想

1 梦中小明使船运动起来了,他是怎么做的,这又说明什么道理呢?

2 科学家爷爷提到什么梦想,这个梦想中国人实现了吗?

三、练习

1、试说明“孤掌难鸣”的道理

2、放映我国载人飞船升空视频。

看了我国自行制造的新型运载火箭把我们的神州号飞船送入太空的壮观场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这是运载火箭产生的巨大推力使飞船在很短时间里获得一个高速度,冲出了大气层,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的显示,那么,这个力是谁给它的呢?

3、直升机为什么能悬停在空中?在月球也能飞起来吗?

4、某同学用头去顶飞来的足球,他的头感觉有些疼痛,为什么?受到的力是谁施力?

5一天发生了两辆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一个交警前来处理说:“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辆车先撞上哪辆车的!”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交警能否找出是哪辆车,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从本节中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四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设计思路】: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说,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2)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进一步认识力,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本节课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大量举例、精心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神舟七号的发射情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讨论的参与性、实验的探究性、反馈的及时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和归纳实验现象,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通过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用物理语言合理解释的能力。 4.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的难点:用力的示意图对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塑料尺、铅笔、磁铁、铁块、气球、弹簧、橡皮筋、橡皮泥、弹簧测力计、旱冰鞋两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教案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4.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物理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钢尺(或塑料尺)、条形磁铁(2根)、小车(2辆)。 教学过程 物体对物体的这种压、拉、提、推……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就是力。 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物体能否产生力的作用?” 不能,力的产生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提问: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力的作用呢? 你赞成谁的观点? 能举例哪些事例来支持你的猜想?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提问: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一个是施加力,一个是受到力 教师演示:磁铁吸引大头针 问:这个现象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学生:磁铁是施力物体,大头针是受力物体 活动: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到力 实验1:用手指压铅笔尖和笔尾,你的手指有什么感觉? 手指很疼 疼就是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2:你用手推墙,你有什么感觉? 有向后退的感觉

实验3: 大量事实说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怎样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举例说明:形变:挤压皮球,皮球变瘪 改变运动状态:把铅球推出去, 活动:什么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让学生举例 (1)力的大小 实例: (2)力的方向: 实例: (3)力的作用点 实例: 三、课堂练习: 1.图甲是运动员射点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图乙是守门员奋勇地把球接住,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图丙中,运动员在用头顶球时,对头的施力体是,人头对飞来的球施力撞击,使球沿原来运动相反方向运动,由此可知,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力相互作用教案

力的相互作用 一、力的定义 力存在的前提是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只有一个物体是不能有力的(选择题)二、力是相互的 (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找出现象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书对桌面的压力 磁铁对铁定的吸引力 三、力的示意图粗略方向、反向、作用点作图题要会画 力的图示精确方向、大小、作用点 四、重力 1、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分别是谁? 2、重力加速度g G=mg 地球上不同纬度g不同(极地与赤道),不同海拔高度g不 同(降体重的方法)(选择题) 3、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 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其几何中心就是其重心 不规则物体,悬吊法 五、弹力 物体由于力的作用产生了弹性形变,物体要恢复原状所产生的力 弹力有那些;压力支持力(球受到支持力方向)弹簧绳杆 弹簧弹力胡可定律:F=kx x是什么(计算选择实验) 思考题原弹簧劲度系数k 在弹簧1/3处剪断后求两段的劲度系数分别是多少? 六、摩擦力(计算选择) 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同一个模型最大静f稍大于滑动f)

滑动f 大小f=Fn*u 方向;与相对运动相反(计算) 静f 大小通过平衡力来判断,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选择) 效果上都可以是动力和阻力 七、力的合成分解 合成;用一个力来代替多个力工具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 分解;用不同方向的力来代替一个力、、 正交分解 八、受力分析平衡力(所有考试必考) 1、一个物体变力通过矢量三角形 2、一个物体恒力通过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 3、两个物体通过整体发分离法来判断(系统外力用整体法,系统内力用分离法)

7.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

7.1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气垫船在行驶时,船体可以离开水面,速度每小时达100多千米,是什么力量把数百吨的船托离水面呢? 问:怎样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答:力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受到乙物体作用时,甲物体一定同 时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但同时车也拉马,此时车是施力物体,马是受力物体. (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 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 问:运动状态改变指什么? 答:运动状态改变应包括两个方面: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和物体运动的速变大小改变.如: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慢到快、由快到慢都属于速度大小的改变.概括起来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以下三种情况:(1)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2)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3)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如斜向上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问:怎样正确作力的图示? 答:作力的图示要做到:“一画点、二定标度再画线、三画箭头标大小.”“一画点”是表示先要画力的作用点;“二定标度再画线”是指根据力的大小定出适当长度的线段作为标度.画线时,可由作用点开始沿力所指的方向画去,使线段的长短与力的大小成比例;“三画箭头标大小”是指所画线段的末端添上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并标出力的符号及大小(如F=20 N).

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4.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知道重心的含义。 7.了解四种相互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8.通过“观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9.通过学生动手知道力的三个要素表示方法。 10.理解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的原理,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12.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大统一论。 ★教学重点 1.力的特性的理解 2.力的图示法和力的示意图。 3.重力和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特性。 2.重心的概念和重心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生活中离不开力,毽子受力在空中跳动;门受到推力作用,打开了;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关闭了;手对开关施力,控制灯泡;手摁键盘,使得键盘形变。这节课我一起研究力,重力。 本节课,我们通过三个活动来进行学习:1.观察“视频”,思考后归纳力的定义和特点。2.通过“先练后教”理解力有图示和示意图两种表示方法。3.“知识大寻找”充分发挥课本、资料的作用,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以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一、力 1、观察“视频”,思考: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些“视频”,大家思考这些反应了力的什么特性。 2、学生讨论,归纳 同学们相互探讨一下,谁来告诉我通过视频,你得到了力的哪些特性。 学生回答: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发生变 化),或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二、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决定力的作用有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同学们试着将力表示出来。 学生练习,画出物体受力。 A:手对单杠的拉力50N; B:自行车轮胎受阻力20N; C:磁铁对小球引力10N; D:手拿磁铁15N;E:小球重40N 教师通过手机将学生做的情况在电脑中展示,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归纳出1、力的图示:从作用点向力的方向画一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箭头指向力的方向,有向线段长短按选定标度和力的大小来画,线段上加刻度(一般两至三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八章 力 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 ㈠ 知识目标 1. 通过对图景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探讨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2. 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3. 通过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实验,感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从而知道力的三要素; 4. 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 5. 通过多个实验现象的归纳,认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㈡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推理的能力; 2. 了解用“科学猜测”和“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实验的能力 ㈢情感目标 1. 结合有关力的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的价值,进而将好奇、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 2. 通过观察、实验与分析、归纳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 在研究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使社交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力的方法 【教学器材】磁铁,薄铁片,弹簧,塑料尺,滑板,铅笔,磁体小车,两个气球 【教学过程】 一、小魔术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1:老师手抓一塑料碗,手心藏一小强磁铁,将一乒乓(内部粘有铁片)球放在碗里,再将碗提起,嗯?乒乓球不见了!然后揭示谜底,球被吸在碗底了! 生:磁铁对铁片有力的作用 师:“力有很多种,我们还学过哪些力?” 生:“重力、弹力、摩擦力” 师:“重力、弹力、摩擦力都是力,我们本节课一起学习第八章第四节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新授: 1. 什么是力? (a )请同学们就重力、弹力、摩擦力各举一例 学生举例: 地球 吸引 苹果 手 拉 弹簧 地面 阻碍 足球 结论: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 (b )强调概念中的“物体与物体”共是两个物体,问:“一个物体能产生力吗?” 作用

相互作用教案A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1.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平衡力与作反的区别 3。重力概念与重心确定 一.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牛顿第三定律 1,力的发生涉及二个物体,称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涉及对象不同 3,牛顿第三定律:两物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一直线 4,作反力与平衡力区别: 是否一定性质相同? 同时存消? 作用于不同物体? 二.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O,单位是牛顿(N) 2,力用带箭头线段表示:明确作用点O及箭头方向、标度、长短3.力的作用效果引起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力相等条件是两力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B.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不存在 D,产生作用力后立即产生反作用力 三.重力的概念与重力测量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1,重力是因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但地球吸引力(万有引力)不完全等于重力 2,重力G=mg,地面附近为定值,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与运动状态无关,质量≠重量 3,重力测量原理(两力平衡原理+作反力概念): 弹簧秤示数等于重力的条件 a,物体静止或匀速状态 b,物体仅受两力作用 c,悬线竖直或支持面水平

【例2】书放在桌面上静止,书受的重力G就是书对桌 面的压力,对否? 1,压力和重力的性质(本质)不同→弹力,万有引力 2,压力和重力的施力者和受力者不同,两者作用于不同物体 3,压力和重力有时大小或方向不一样→其他力作用,速度 变化,支持面不水平 四.重心及重心位置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 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 --重力的作用效果可认为集中于一点 2,质量均匀分布的规则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圆环,直角尺 ) 3,重心位置由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 物体变形时其重心位置可能变化 4. 两次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两次悬线交点即为重心位置 两力平衡原理:物体仅受拉力和重力静止平衡时, 拉力和重力必等值,反向,共线 【例3】试用作图法确定图示规则均匀薄 板的重心位置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用线悬挂物体静止时,线的拉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任何性质的力都是成对出现的 E,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五.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它们分别是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2.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作用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小;电磁相互作用是存在于电荷之间和磁体之间,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称之为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存在范围很小,它们的作用范围只有10-15m,但是弱相互作用的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习题(含答案)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坐在船上的同学用力推岸时,船就会离岸而去,而岸却在原地没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人对岸(填“有”或“没有”)作用力,该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填“人”或“岸”). 2.如图所示,在水平课桌上放一本书,下列选项中所指出的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 ) A.书对课桌的压力和地面对课桌的支持力 B.课桌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C.课桌对书的支持力和书的重力 D.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3.观察下列三幅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4.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是( ) A.人对船的推力 B桨对水的推力 C.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5.甲、乙两个滑冰者面对面地静止在光滑的冰面上,若甲用力推乙,则其结果是( ) A.甲仍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推力作用,甲不会受到乙的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分别受到同样大小的推力,并同时后退 6.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小鸟和飞机受到的力一样大 C.飞机受到的力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7.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田径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8.如图所示,在测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桌面受到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N,方向为,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9.船停在距离岸边不远处,按照陆地上的经验,人在船头用力跨出一大步就可以到达岸上.而实际人从船头向岸上用力跨出一大步时,却往往容易掉进水里.这是为什么? 【作业精选】 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相互作用的力也可能发生在不接触的两物体之间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用手指压水笔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停在湖中,甲船里的人用竹竿将乙船推开,其结果是( ) A.乙船被推开了,甲船仍然静止不动 B.乙船先离开,甲船后离开 C.甲、乙两船同时相互远离 D.甲、乙两船同时相互靠近 4.下列四个例子中,能说明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是( ) A.用手提水桶,桶受到重力和手的拉力作用 B.划船时,船桨向后推水,水则向前推船 C.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施加的向上的弹力和重力的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示,加强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学生首次运用等效、统一的思想。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和影响重心的因素分析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分析 理解物体的重力为什么可以集中在重心及重力的方向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学生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实验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高一化学一学期教案《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教案(沪科版)

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些常见晶体材料; (2)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键的种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物质硬度差异的应用,关注生活、生产所用材料、及其与原子间相互作用和化学键的关系。 (2)通过对有关材料的调查、讨论、实验,感受实践创新活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材料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意义。 (2)通过讨论原子间吸引与排斥的相互作用,体验辨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对立同意的观点。(3)通过对材料的优劣分析,感触事物的双韧性及环境保护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 2.教学难点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的涵义。 三.教学用品 几种硬度不同的物质,利用Flash软件模拟原子间相互作用过程。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提出问题:“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是怎样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呢?”;然后展示:许多元素组成类似的物质,而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因此原子构成物质的方式不同,使物质呈现不同的性质;告诉学生从本节课起将对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作初步的探究,接着引出课题,逐一探究。 2.流程图

3.流程图说明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展示几种硬度不同的样品。设问:“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是怎样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呢?” [探究活动1]证明这几种样品硬度的大小。 [学生讨论1]为什么各种物质会具有不同的硬度?而同是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其硬度差异又会这样大?(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结构模型,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来说明物质硬度大小的原因)。 [归纳1]物质的硬度等某些性质不仅与组成物质的元素有关,还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初二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 1.当我们观察到物体发生了或发生改变,就知道物体受到了力.(题型一) 2.蜜蜂在空中飞行时要不断扇动翅膀才不会落下.从力的角度分析,不断扇动翅膀是因为。(题型一) 3.如图8-16所示,开门时,用手推在A处比推在B处更容易打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有关。(题型二) 4.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所含的物理道理是__________.(题型一) 5.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由于对施力的结果;脚感到疼是对施力的结果.这一现象说明.(题型一) 6.如图8-17所示,三物体分别受到F1、F2、F3的作用.则根据图示,F1、F2、F3从小到大的排列的顺序应为_________.(题型三) 7.下列哪个例子不能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 (题型一)A.射箭运动员箭上弦后将弓拉开 B.一石子在空中加速下落 C.茶杯放在桌上也能使桌子发生形变 D.陨石落地,将地面砸开一个大坑 8.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 是( ) (题型一)

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 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 C.水作用于船体上的力 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 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题型一) A.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并不吸引带电体 B.指南针能够指南北,说明有些物体受力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C.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 D.如果物体形状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10.作图:(题型三) (1)质量为3 kg的物体放在斜面上,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2)重80 N的球挂在竖直光滑的墙壁上,绳的拉力是100N.画出球所受重力和拉力的图示. (3)用100 N的力沿斜面向上拉重200 N的物体.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拉力的图示. 综合提高训练 1.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地完成了数百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现变轨、姿态确定的(即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是应用了物理学中________的原理.(题型一) 2.下列一些例子都是力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请你将产生相同效果的例子的序号归纳在一起,并说出共同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 相互作用教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 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也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本章从力的基本定义出发,通过研究重力、弹力、摩擦力,逐步认识力的物质性、力的矢量性、力的相互性,并通过受力分析,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或从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物体的受力分析法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析方法。由于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知识的考查重点是:①三种常见力,为每年高考必考内容,明年乃至许多年后,仍将是频繁出现的热点。②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在高考中或单独出现或与动力学、电磁学等相结合,或选择或计算论述,或易或难,都要出现。 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 ◎知识梳理 要对力有深刻的理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领会力的概念。 1.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当两个力 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但是当他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或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2)力的示意图:不需画出力的标度,只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5.力的分类 (1)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2)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下滑力、分力:合力、动力、阻力、冲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6.重力

广东省2021高考物理总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教案.doc

第2章相互作用 考纲展示 考纲汇总 备考指导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形变、弹 性、胡克 定律(Ⅰ) T18(1)T54T34 本章考查学生 对不同性质力 的认识和理解, 尤其是弹力和 摩擦力,所考查 的题目往往要 用到运动状态 判断、受力分析 等知识,不少题 目会同时考查 多个考点,而且 受力分析的方 法在后面的电 场、磁场问题中 也会常用到. 滑动摩 擦、静摩 擦、动摩 擦因数 (Ⅰ) T5(1)、 T11(1)、 T21、T33 T32、 T33 T10、T34T34、T53T11、T33 力的合成 与分解、 矢量和标 量(Ⅱ) T5、T6(1)、 T7(1)、T13、 T34 T4、T11T5T6、T7T5、T12T6 共点力的 平衡(Ⅰ) T11、T13、 T19、 T19(1)、 T33、T34、 T34(1)、 T35(1) T11、T12、 T35、T52 T11、 T36 T11、T18、 T34、T54 T3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可用力的图示形象描述. 2.力的基本特性 (1)依赖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首(或箭尾)画在作用点上. (4)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受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5)力可以按其性质和作用效果分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②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等. 3.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它的数值在地球上的两极最大,赤道最小;在同一地理位置,离地面越高,g值越小).一般情况下,在地球表面附近我们认为重力是恒力.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重心:质量均匀分布、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质量分布不均或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采用悬挂法粗略确定. 4.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 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使物体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 (4)大小 ①与形变程度有关,一般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出. ②弹簧弹力大小——胡克定律:F=kx.(式中的k被称为劲度系数,它的单位是N/m,它由弹簧本身决定;式中的x是弹簧的形变量) [学考真题对练] 1.(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研究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对桌面的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本的重力 B.书本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书本上 C.书本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本的形变引起的 D.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大于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 [答案] C 2.(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如图所示,一根弹簧未悬挂重物时,其自由端B的指针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四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教材分析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今天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突破:(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说,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来真正认识一个力。(3)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认识,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大量举例、精心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并学习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最终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用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器材:铅笔、小车、磁铁、弹簧测力计、乒乓球等 六、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节课教学属于概念性教学。本节课采用观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实践练习→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问题为引线、以活动找答案、以建构为核心”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通过情境的创设、探究活动的展开,在教学中施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问题的解决中自主地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 以上这些,可以概括为:观察-讨论-实验-讨论-归纳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相互作用章节教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 2.正确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及位置; 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概念、领会重力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心的概念。 新课教学 引入: 在初中你们已经学过了力,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力。 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 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 变化呢?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大小和方向)。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吗?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时练习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磁体能吸引铁钉,但铁钉不能吸引磁体B.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弹性形变量成正比C.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D.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力的作用2.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A、B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圆环使其保持静止状态,当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3N时,则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及右手对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大小分别是() A.3N、3NB..3N、6NC..0N、6N D..6N、3N 3.“以卵击石”常比喻人自不量力,用鸡蛋去碰石头,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是()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力的作用,而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 C.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同,只不过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龙舟比赛,运动员集体奋力用桨向后划水,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桨B.船C.运动员D.水 5.人在湖中游时,使人前进的动力是() A.水对人的浮力B.人对水的压力C.人的手臂对水的推力D.水对人手臂的推力 6.“以卵击石”,鸡蛋破了,石头却完好无损,这说明() A.鸡蛋受到的力大于石头受到的力B.两个物体受到的力是相等的,但效果不同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无关D.鸡蛋受到力的作用,石头却没有 7.电影《流浪地球》中太阳即将毁灭,为了推动地球最快离开太阳,人类在地球表面建起了上万座核燃料驱动的喷射式行星发动机,当太阳和地球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应该开启的发动机位于地球的()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 8.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二个力属于 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C.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D.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 力 9.如图所示为物理学家库仑曾经做过的一个探究带电体间作用力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是固定的带电球,把系在绝缘丝线上的带正电的轻质小球B先后挂在图中P1、P2、P3三个位置,发现小球B受到A球的 作用力越来越小,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球不受B球的作用力 B.B球移动过程中带电越来越少 C.在B球远离的过程中,A球受到B球的作用力也变小 D.由实验现象可知B受A作用力大小与两者距离成反比 10.在航空领域,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受到的力大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1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各图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A.B.C.D. 12.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第4单元相互作用 4.1 力的基本概念 问题一:甲、乙两图所示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运动状态的变化和形变: 2、力的定义: 3、力的作用效果: 思考问题: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如果A 物体重5N。思考以下问题: (1)如果仅有A或B物体存在,则会有AB间的压力和支持力吗?(2)A的重力、压力与支持力均为同一个力吗? (3)A对B的压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 (4)B对A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 (5)A物体撤掉的瞬间,AB间的支持力与压力还存在吗? (6)作出AB之间压力与支持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1、力的性质 (1)物质性: (2)相互性: (3)矢量性: 2、力的三要素: 3、力的图示与示意图的区别B A

例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的力有施力物体,有的力没有施力物体 B.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任何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或者运动状态都要发生改变 D.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E.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例2 作出下列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1)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 000 N,方向水平向右; (2)物体受250 N的重力; (3)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 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 (4)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1 000 N。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学甲用力把同学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的物体只能受到力,不会施力 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在几组力的图示中,长的线段所对应的力一定比短的线段所对应的力大 2、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在水平桌面上50 N的书所受的重力。 (2)空气对气球的20 N的浮力。 (3)小孩以东偏北30°的方向拉小车用的200 N的拉力。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都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B.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万有引力是最强的 C.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完全独立的,不可能再统一了 D.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长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短程力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试题1

8.4 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气垫船在行驶时,船体可以离开水面,速度每小时达100多千米,是什么力量把数百吨的船托离水面呢? 问:怎样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答:力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受到乙物体作用时,甲物体一定同 时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但同时车也拉马,此时车是施力物体,马是受力物体. (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 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 问:运动状态改变指什么? 答:运动状态改变应包括两个方面: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和物体运动的速变大小改变.如: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慢到快、由快到慢都属于速度大小的改变.概括起来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以下三种情况:(1)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2)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3)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如斜向上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问:怎样正确作力的图示? 答:作力的图示要做到:“一画点、二定标度再画线、三画箭头标大小.”“一画点”是表示先要画力的作用点;“二定标度再画线”是指根据力的大小定出适当长度的线段作为标度.画线时,可由作用点开始沿力所指的方向画去,使线段的长短与力的大小成比例; “三画箭头标大小”是指所画线段的末端添上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并标出力的符号及大小(如F=20 N). 作力的图示时,还要注意三点: (1) 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不要画在物体外面,更不要画在施力物体上. (2) 按多大的比例,用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用力的二 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来确定标度,这样画出的线段就是标度的2~5倍,且是整数倍。但是,在同一物体上受几个力时,表示这几个力大小的线段长度,必须按相同的比例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