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空间形态及变化

空间形态及变化

空间形态及变化
空间形态及变化

空间形态及变化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案(人教版选修4)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缓解城市问题。5.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6.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属于何种空间形态,了解其变化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②型带型③型组团型④型散点型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

(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⑪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

城市空间形态形态特点成因优点缺点主要解决措施图示举例

集中团块型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城市布局紧凑,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经济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住环境,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加大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距离,易造成交通堵塞控制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或开发新区成都合肥华盛顿

带型呈明显单向或双向发展山谷地形,沿河、湖等水面一侧或两岸延伸,沿铁路、公路干线扩展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利于协作管理发展多个中心及发展交通

兰州西宁宜昌筑波

放射型建成区主体部分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地区,城市以原城区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外呈放射状发展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改善城市环境;便利的交通利于新老城区联系容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城市中心,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扩大运输距离市区周围建设环形道路

武汉大连秦皇岛

组团型建成区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受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城市比较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加城市建设投资和经营管理费用发展交通,加强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淄博重庆

星座型由一个规模相当大的主体部分和三个以上规模小的部分组成一些首都或特大型地区中心城市,为疏散中心城市的部分人口和工业,在远郊人为规划新区或卫星城利于控制城市规模,调整工业布局,改善环境质量等不能完全改善城区住房、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紧张的状况完善卫星城服务功能

上海纽约

散点型没有明显的主体城区,各基本单元呈散点状分布

资分散的矿业城市,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或广阔的平原资丰富、地形相对平坦交通联系不便,难以组织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

大庆

【思维拓展】组团型与带型或放射型的区别是一个易错点,两者有其形成的共同因素——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多个生产生活组合,但其形态上辨认比较容易,组团型的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之间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而带型和放射型虽然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间有一定距离,但各片之间是相连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态即能容易区分。

典例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A城市示意图

(1)图A城市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A城市的空间形态为________,形成这种形态的因素是________。

(3)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1)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2)组团型地理环境

(3)优点:城市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

缺点:由于各部分城区需采用统一的道路、供水、供电

系统,将大大增加各种管线和道路长度,从而增加城市的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

解析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山区,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城市用地被分割为几个有一定规模的部分,各部分有相互独立的活动中心和道路系统,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由较便捷的通道组合成一个整体。

【变式训练1】读“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城市名称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3)该市空间形态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与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放射状拓展作内向填充成为更大的块状并继续发展

图示

经济实力

弱强

人口、用地规模

小大

演变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

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内容

原因为了缓解工业化、城市化伴生的严重的城市交通、人口、设施、环境等问题

方法分析城市形态布局现状的利弊

从实际出发,运用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形态合理发展

措施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化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

3.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1)多核心的发展模式示意图

(2)优点

这种结构将原单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以实现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合理化。

可以缓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给中心城区带的城市问题,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思维拓展】憧憬美好的未城市

从古到今,人们都憧憬着美好的未,对未城市当然也就存在种种设想。

(1)“阿基格拉姆”式城市。阿基格拉姆于1964年设计了一种插入式城市,可在有交通设施和其他各种市政设施的网状构架上插入类似插座的房屋,它们的寿命一般为40年。

后,又有建筑师提出空间城市的方案,即在大地上构建一个柱间距为60米的空间结构网络,在这个网格上安装活动式的各种房屋,创造各种生活与工作环境。

(2)田园城市。英国一名学者针对工业革命所带的城市与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提出“田园模式”。

他所设计的田园城市有一定的规模限制。人口约3.2万人,占地400公顷,位于2 400公顷土地的中央,外围2 000公顷土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业耕作用。城市内部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自圆心辐射出,中心是一个20公顷的公园。沿公园可布置公共建筑物,如市政厅、音乐厅、会堂、医院、图书馆和剧院等。其外圈是占地58公顷的公园。公园的外圈是商店、展览馆等。商店街的外圈是宽达128

米的林荫道,大道当中是学校、儿童游戏场、教堂等。大道的外圈是一圈花园式住宅。当城市扩大到规定的人口规模时,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但是外围也要保留一定的绿化带。

典例2 读“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空间形态变化阶段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总结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

(3)如何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调控?

答案(1)最初的居民点呈放射状拓展作内向填充

(2)由简单到复杂

(3)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②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③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

解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一般由简单到复杂,其演化过程一般为由a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形成b放射状为主的空间形态,当放射状发展的经济效

益逐步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定时,城市开始作向内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调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大城市规模;②建立多个中心服务功能区;③分散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镇。

【变式训练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便利的河流交通,使武昌和汉阳在东汉就已成为军事城堡,并逐渐发展为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的格局。早期的武汉,城市空间形态为组团型。

20世纪上半叶,随着京汉铁路的建成,汉口逐渐成为客货运转枢纽,成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核心,车站附近形成新的建设区,并以若干个车站为中心向外扩展,在更大范围内将城市用地连成一片,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三镇放射性交通轴间的非建筑用地不断被填充。20世纪60年代,汉(口)丹(江口)、武(汉)黄(石)等铁路的运营,使城市空间形态突破前一时期的集中团块模式,再次呈现沿轴发展趋势。城市主干道的延伸,使周边农业用地逐渐向工业或居住用地转变。目前,城市空间形态已基本形成“环形+放射”的格局。

(1)武汉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解释导致武汉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3)推测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的发展趋向。

(4)对如何调控武汉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图2.3 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据图分析:

(1)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2)集中团块型与组团型有什么区别?

(3)放射型的城市空间形态有什么特点?

提示(1)主要有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六种类型。

(2)区别:①集中团块型常见于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组团型受河流或崎岖的地形等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②集中团块型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组团型城市建成区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③集中团块型城市布局紧凑,各功能活动向中心区集聚;组团型城市布局灵活,各部分都有相互独立的活动中心和道路系统。④集中团块型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组团型城市比较接近大自然,环境条件较好。⑤集中团块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组团型城市要节省。⑥组团型城市相对于集中团块型更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3)①城市建成区的主体部分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

向。②多位于地形比较平坦,对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③大中规模城市居多。④多沿交通干线多向发展。⑤有利于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条件。⑥交通便捷,有利于新老城区的联系。⑦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城市中心而增加交通压力。

图2.4 成都的城市空间形态(集中团块型),据图分析:

(1)成都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

(2)经过成都市的两条铁路分别是什么?其布局有什么特点?

(3)成都的城市空间形态与其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提示(1)集中团块型。

(2)宝成线和成昆线。属于过境交通线,布局在城市边缘。

(3)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地完整连片分布。

图2.5 兰州的城市空间形态(带型),据图分析:

(1)兰州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受什么因素制约?

(2)兰州的城市空间形态有什么明显特点?

(3)兰州能发展成为我国的特大城市吗?

提示(1)带型。主要受自然因素制约。

(2)地处黄河谷地,沿铁路和黄河作轴向的带状扩展。

(3)兰州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加上自然

条件制约,城市规模不会很大,不可能发展成为我国的特大城市。

图2.6 武汉的城市空间形态(放射型),据图分析:

(1)武汉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2)武汉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

(3)武汉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受什么因素影响?

提示(1)武汉市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京广铁路从此经过,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河港和交通枢纽,位于江汉平原上,地势平坦。

(2)放射型。

(3)受自然条件影响,市区被汉江和长江分为三部分,各部分沿各交通干线向外呈放射状发展而成。

图2.7 重庆的城市空间形态(组团型),据图分析:

(1)重庆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

(2)重庆市的空间形态主要受什么因素制约形成的?

(3)重庆市的空间形态对于城市发展有什么影响?

提示(1)组团型。

(2)主要受嘉陵江和长江及山地丘陵地形的制约形成。

(3)有利影响:城市比较接近自然,可以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利影响:由于各部分城区需采用统一的道路、供水、供电系统,管线和道路过长,增加城市的建设投资及经营管

理费用。

图2.8 上海的城市空间形态(星座型),据图分析:

(1)上海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怎样形成的?

(2)这种类型的城市为什么要这样布局?

(3)这种类型的城市有什么优点?

提示(1)星座型。人为的规划形成。

(2)主要是为了分散城市的职能。

(3)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调整工业布局,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

图2.9 大庆的城市空间形态(散点型),据图分析:

(1)大庆的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有什么特点?

(2)影响大庆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这种类型的城市有什么缺点?

提示(1)散点型。城市没有明显的主体城区,各个基本单元在较大区域内呈散点状分布。

(2)石油资的分布与开发。

(3)交通联系不便,难以组织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务。

图2.10 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过程,据图分析:

(1)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第一阶段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属于哪种类型?

(2)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第二阶段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属于哪种类型?

(3)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第三阶段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属于哪种类型?

提示(1)第一阶段,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呈放射型或散点型。

(2)第二阶段,放射状相对稳定,城市作内向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呈集中团块型。

(3)第三阶段,城市实力增强,城区以更大团块沿交通线向外扩展,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形态。这一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多呈星座型或放射型。

图2.12 多核心的发展模式示意,据图分析:

(1)到目前为止,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是什么?有何优点?

(2)这种发展模式是如何实现城市空间形态合理发展的?

提示(1)开放式多核心结构。优点是将原单一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可以缓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给中心城区带的城市问题,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由图中可见,城区有一主体中心,然后沿交通干道在主体城区外围形成次级城市中心分散中心城区功能。在交通干道之间留有楔形绿地以限制城区的无序蔓延,既改善了城市

交通条件,又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材料展示

北京市空间形态发展

北京已确定“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两轴”即北京传统中心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城市的精髓;“两带”即重点为顺义、通州、亦庄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包括延庆、昌平、良乡、黄村等在内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则指的是市区范围内建设BD、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多个综合服务区,并在市区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若干个新城。目前卫星城的人口多在10万左右。

在未几年内,北京将建设几个合适50万以上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城市,以疏散城市中心区人口。北京将在五环路与六环路之间,发展六大城镇走廊,它将吸引大批城区人口外迁,形成城市生态居住区,同时逐渐成为城市主要产业带。

六个卫星城及空港城的人口,将从现在的约80万人发展为194万人。根据规划,城镇分为卫星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三级。其中卫星城里将建设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城市高教园区、城市居民住宅区,起到疏散中心城市人口及产业的作用。

目前,已经基本建成的向外放射状的高速公路,将成为

连接市中心的“通道”。这是北京市首次提出的六大城镇走廊的规划概念。

六大城镇走廊包括,西北方向:沙河卫星城、海淀山后地区等,是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教园区;东北方向:空港城,是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机场相关产业发展区;向东方向:通州卫星城,有京通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地铁八通线与市中心地区联系;东南方向:亦庄卫星城,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有京津唐高速公路、规划市区轨道交通线与市中心地区联系;向南方向:黄村卫星城,规划市区轨道交通线、市郊铁路与市中心地区联系;西南方向:长辛店卫星城、良乡卫星城,是高科技科研生产基地、城市高教园区,有京石高速公路、规划市郊铁路与市中心地区联系。

知识链接

(1)北京市城市职能;(2)北京市城市空间形态;(3)北京市城市发展方向。

题目设计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元、明、清三朝都以北京为都城,北京城市建设体现了中国都城的传统特点,最鲜明的特色是( ) A.集政治、经济、化为一体

B.城市的轮廓呈“品”字形

.中轴线突出,东西格局对称

D.城市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

(2)“多中心”是指在北京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如中心商务区、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其目的主要是什么?

(3)未北京重点发展的3个新城分别是通州、顺义和大兴区的亦庄。试说明这些新城在北京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建设中将起的主要作用。

(4)北京市修编城市规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的城市问题日益显现,北京的城市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城市中心区的衰落②交通拥堵严重③住房拥挤④环境质量日益下降⑤城市缺乏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③④⑤ D.①④⑤

1.在平原地区,城市的空间形态一般为( )

A.集中团块型 B.组团型.带型 D.放射型

2.下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主要以带型为主的是( ) A.华北平原 B.成都平原

.珠江三角洲 D.兰新铁路沿线

3.带型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是( )

A.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

B.用地比较分散,各片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

.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D.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

读图,回答4~5题。

4.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

A.组团型 B.集中团块型

.带型 D.放射型

5.根据图2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 ) A.① B.②.③ D.④

6.下图为“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__________,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2)分析石化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

基础梳理

①用地轮廓形态②集中团块③放射④星座⑤从简单到复杂⑥放射状拓展

⑦大城市⑧城市中心服务⑨放射型⑩卫星城镇⑪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重难突破

【变式训练1】 (1)兰州位于黄河、陇海—兰新线及包兰线交会处

(2)优点: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缺

点:不利于管理,增加了城内交通时间和费用。

(3)放射状

解析该市位于黄河、陇海—兰新线及包兰线的交会处,应为兰州。该市空间形态沿河流及铁路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但由于市区东西狭长,不利于管理,增加了城内交通时间和费用。今后的发展应在地形允许下沿包兰线及城市主干道向外呈放射状延伸。

【变式训练2】 (1)组团型、集中团块模式、放射型、“环形+放射”型。

(2)交通运输的发展。

(3)星座型(多中心组团型)。

(4)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组团型、集中团块模式、放射型、“环形+放射”型。便利的河流交通使早期的武汉城市空间形态为组团型,20世纪上半叶,京汉铁路建成,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变为集中团块模式,铁路的运营,使城市空间形态再次呈现沿轴发展趋势,目前,城市空间形态已基本形成“环形+放射”的格

局。一般说,城市空间形态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的。90年代以后,随着武汉市社会、经济、化的迅猛发展,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着重提出建设结构完善、层次多样的现代化城市交通、商业、化、游憩、防灾及市政设施体系,强调严格保护城市自然环境,构建合理的生态框架,提高绿化水平,逐步把武汉建设成为富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在城市地区规划中提出多中心组团式的规划构想:即以长江、汉水和东西山系为纵横轴,以市内外若干生态绿地和生态走廊相互穿插,构成环状放射型的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以支持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这一规划构想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度很大。如主城与卫星城之间、主城内各城市组团之间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得不到保障,自然山水被蚕食,城市最终会形成“摊大饼式”的蔓延发展。

题目设计

(1) (2)分散交通压力。

(3)疏散北京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或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B

自主练习

1.A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

空间分析复习重点

空间分析的概念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包括空间数据操作、空间数据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空间建模。 空间数据的类型空间点数据、空间线数据、空间面数据、地统计数据 属性数据的类型名义量、次序量、间隔量、比率量 属性:与空间数据库中一个独立对象(记录)关联的数据项。属性已成为描述一个位置任何可记录特征或性质的术语。 空间统计分析陷阱1)空间自相关:“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都是空间相关的,距离近的空间相关性大。空间自相关破坏了经典统计当中的样本独立性假设。避免空间自相关所用的方法称为空间回归模型。2)可变面元问题MAUP:随面积单元定义的不同而变化的问题,就是可变面元问题。其类型分为:①尺度效应:当空间数据经聚合而改变其单元面积的大小、形状和方向时,分析结果也随之变化的现象。②区划效应: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变化的现象。3)边界效应:边界效应指分析中由于实体向一个或多个边界近似时出现的误差。 生态谬误在同一粒度或聚合水平上,由于聚合方式的不同或划区方案的不同导致的分析结果的变化。(给定尺度下不同的单元组合方式) 空间数据的性质空间数据与一般的属性数据相比具有特殊的性质如空间相关性,空间异质性,以及有尺度变化等引起的MAUP效应等。一阶效应:大尺度的趋势,描述某个参数的总体变化性;二阶效应:局部效应,描述空间上邻近位置上的数值相互趋同的倾向。 空间依赖性:空间上距离相近的地理事物的相似性比距离远的事物的相似性大。 空间异质性:也叫空间非稳定性,意味着功能形式和参数在所研究的区域的不同地方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区域的局部,其变化是一致的。 ESDA是在一组数据中寻求重要信息的过程,利用EDA技术,分析人员无须借助于先验理论或假设,直接探索隐藏在数据中的关系、模式和趋势等,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和相关知识。 常见EDA方法: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散点图、平行坐标图 主题地图的数据分类问题等间隔分类;分位数分类:自然分割分类。 空间点模式:根据地理实体或者时间的空间位置研究其分布模式的方法。 茎叶图:单变量、小数据集数据分布的图示方法。 优点是容易制作,让阅览者能很快抓住变量分布形状。缺点是无法指定图形组距,对大型资料不适用。 茎叶图制作方法:①选择适当的数字为茎,通常是起首数字,茎之间的间距相等;②每列标出所有可能叶的数字,叶子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③由第一行数据,在对应的茎之列,顺序记录茎后的一位数字为叶,直到最后一行数据,需排列整齐(叶之间的间隔相等)。 箱线图&五数总结 箱线图也称箱须图需要五个数,称为五数总结:①最小值②下四分位数:Q1③中位数④上四分位数:Q3⑤最大值。分位数差:IQR = Q3 - Q1 3密度估计是一个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的非参数方法。 应用不同带宽生成的100个服从正态分布随机数的核密度估计。 空间点模式:一般来说,点模式分析可以用来描述任何类型的事件数据。因为每一事件都可以抽象化为空间上的一个位置点。 空间模式的三种基本分布:1)随机分布:任何一点在任何一个位置发生的概率相同,某点的存在不影响其它点的分布。又称泊松分布 2)均匀分布:个体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每一个点尽量地远离其周围的邻近点。在单位(样方)中个体出现与不出现的概率完全或几乎相等。 3)聚集分布:许多点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区域,大面积的区域没有或仅有少量点。总体中一个或多个点的存在影响其它点在同一取样单位中的出现概率。 点模式的描述:1)一阶效应:事件间的绝对位置具有决定作用,单位面积的事件数量在空间上有比较清楚的变化,如空间上平均值/密度的变化。2)二阶效应:事件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具有决定作用,如空间相互

古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上传)

古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以安仁古镇为例摘要:通过对安仁古镇现存面貌、街巷和庄园空间形态特征和物质、精神文化体系的探讨,从人文精神的延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传承等方面提出古镇合理的发展模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空间形态文化体系可持续发展 1.背景概况 安仁镇坐落在成都四川省大邑县城东南10公里处,地处成都平原西部。目前安仁镇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及庄园住宅古建筑群约30万平方米,包括清末民国初期的刘氏庄园群、刘湘公馆等古公馆27座以及红星街、树人街、裕民街等三条历史性街道。建筑多保存完好,加上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并将川西民居风格与欧式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它是川西民居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川西建筑文化精品”。 2.建筑空间形态特征及文化体系 2.1街巷的空间布局: 古街巷的群体组织沿街道密集联排,平铺式展开,形成非常整饬有序的街巷院落的群体空间,沿街两侧是传统的商住两用的挑檐骑楼式的川西民居。独具特色的道路网络,与城市空间互相交融、隔而不断,公共空间相互联系,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空间网络体系,丰富了街巷空间,安仁古街区正体现了这种建筑与城市空间内外转化的关系。 2.2庄园的空间布局 在古镇,较大的庄园或公馆则一般经过渡空间自街道进入,平面布局比较自由,随地形集中式布局,通过几进院落,空间层层渗透。而其中刘氏庄园其空间布局规整错落,曲折幽深。刘湘公馆则采用传统的“三进式”四合院布局,高墙深院封闭式院落,其建筑特色较刘氏庄园精致、明快,极具观赏性。这些庄园内部的诸多庭院在形态、尺度、比例、绿化配置方面各不相同,但都起到了组织人流,提供交流和休闲娱乐场地的作用,庭院内空间舒适度较高。 2.3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 文化体系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内古镇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涵。受西方思想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共同影响,古镇无论在建筑形式还是在精神文化方面都独具特色。 镇内至今保存有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街坊,古宅、古牌坊、青石、灰砖黛瓦的楼阁房舍,造形古朴。木雕、石雕、窗雕文化丰富多样,两个不同时期的建筑相互融合,这些形

城市空间形态1

罗春生:《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控制初探》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sdpdi 发布时间:2008-08-03 9:24:28 阅读: 3861次 城市空间形态规划控制初探 (佛山市顺德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罗春生) 【摘要】城市空间是人们居住、生活、工作、游憩、交通的载体。本文在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控规控制体系的基础上,找出控规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不足,探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体系与方法,依托控规图则其法定特性进行空间形态定性定量控制。 【关键词】控规、空间形态控制、控制体系 1、引言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培育优质、和谐的城市空间是人们共同的期望,城市虽然有一个好的规划蓝图,但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实施的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这其中固然有制度环境、规划管理、规划编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控制和培育优质城市空间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试图从城市空间形态与控规控制体系入手,在分析现有控规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寻找出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方面的不足,进而探讨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控制体系与方法。 2、城市空间形态 “空间”的定义,源自于拉丁文的“spatium”,在日常三维场所的生活体验中、符合特定几何环境的一组元素或地点;两地点间的距离或特定边界间的虚体区域。我们这里讨论的空间是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的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点缀而成的城市空间;或是由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实体控制和影响的城市空间。她是大自然中

分隔出来的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定度的,是人们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城市活动使用的空间。城市道路如何规划、建筑如何布局、城市景致组织等城市外观是城市给我们的第一感觉,这些印象及认知可以称之为城市空间形态。 3、控规控制要素与体系 控规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划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规划管理与开发建设的衔接,作为城乡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控规中首要内容就是建立控制体系,控制体系是影响控规控制功能发挥的最主要内部因素,包括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两个层面。控制内容是控规所控制的要素,它对控规功能作用的影响主要在功能作用发挥的广度上。控制方法是指实现规划意图选取的控制手段,它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功能作用发挥的深度有决定性的影响。控规的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是控制体系中互为联系、互为影响的两个层面。 3.1控规控制要素 规划控制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是规划控制体系建立的基础。其内在构成都包括以下6个方面内容: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和行为控制。 (1)土地使用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设用地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其控制内容包括用地性质、土地使用兼容性、用地边界和用地面积等。 (2)环境容量控制 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容量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其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容量、绿地率、空地率、人口密度、人口容量等。 (3)建筑建造控制 建筑建造控制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对环境的要求,对建设用地上的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提要)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现代城市设计也走过了几十个年头.城市空间的设计却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空间,实-虚, “空间”—“形体”,图形—背景,视觉秩序,空间序列,”线”—“面”.. 一.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 1. 道路 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在城市大街,小巷车行或步行过程中使用和体验城市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类城市空间. (1)城市主干道主干道是城市的交通要道,行车速度快.因此两侧建筑高度与主干道空间宽度之比,一般在1/2~1/4之间;建筑宽度与主干道宽度之比,一般在1~2之间.因为车辆在高速行进中,如果多数建筑较短,空隙也较短,从速度较高的车辆中往外看,变化太快,不仅凌乱,而且造成视觉上的闪跃感,令人感觉眩晕.所以主干道两侧一板式建筑为主时(包括塔式建筑的较高群房),建筑物较长,空隙则宜较小,视线稳定在建筑上,以减小虚实的频繁变化造成的闪跃感;反之,如塔式建筑较多时,因其面宽不大,宜加大空隙,让视觉稳定在空隙的绿化或天空上,以减少闪跃感.这往往也符合日照间距的要求.

(2)次干道和支路前者是沟通主干道和支路的联系,后者是出入地块和小区等地段必经之途.一方面次干道和支路吸引的交通比主干道少,行车速度慢;另一方面,有些段落也有商业建筑,甚至店铺密集,因而人们不仅是路过,有时也可能是目的地.所以两侧建筑与道路空间密度的关系宜选在强场范围内.为达到良好的建筑尺度感,可以将建筑里面分割.在商业密集地段,建筑宽度(长度)延续不断也关系不大,因为这种地段,人们更关心的是店铺和商品,而不是建筑体量和轮廓线. (3)步行街顾名思义是不准车辆通行,只供行人自由漫步的.步行街有两种,一种是步行商业街,一种是步行游览街.步行商业街两侧建筑与街道空间宽度的关系应该选择在强场范围之内,一般可在10~30m之间.局部街段有休息和休闲的地方可以部分放宽.步行商业街两侧建筑高度和街道宽度之比一般可在1左右,有利形成热闹兴旺的氛围.由于步行商业街较狭窄,建筑高度和道路空间宽度之比较大,所以街道走向最好以南北向为主,既可以在冬季保证有温暖的日照,避免阴暗寒冷;又可在夏季提供凉爽的遮荫,躲开阳光炎热.北端最好有较高大的建筑,即可阻挡冬季寒风,又可有良好的对景构成景观的高潮.步行游览街,大都选在自然风景宜人,或是文化设施集中的地方,人们可以在其中自由漫步,在开阔幽雅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休息和回味.即步行游览街空间宽度应大于60m;两侧建筑高度和空间宽度之比一般宜小于1/2,建筑宽度和道路空间宽度之比宜小于1;建筑之间的空隙要大于建筑长度;使步行游览街处于开放空间状态,任人精神放松,自由遨游. 2.边沿 是指两个不同区之间形成的一条通边,它不一定是一条道路的立面.边沿的典型例子是城市天际线.例如人们在杭州西湖中泛舟,可以观看到城市呈现为边的形态.有是从城市外围的某一风景点,头国郊区的田野观看城市,也能看到这种边沿. 城市天际线是研究城市空间体系中极重要的方面.外来者往往从城市以外很远就可以看见它,获得关于城市的第一印象.天际线有实虚双重效果:由建筑实体轮廓形成的是实在的天际线;由建筑实体跨越空隙连线组成的是虚拟天际线.天际线设计要适当考虑原有城市文脉;或平坦缓和,或急剧欺负,或旧区平缓新区高耸等.因地制宜,形成韵律,烘托高潮. 3.结点 指城市广场或道路交叉口,或河道方向转变处等非线形空间在城市的出入口

城市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b12868462.html, 城市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分析 作者:薛猛 来源:《硅谷》2015年第04期 摘要通过对东风大街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及空间机理;指出影响东风大街空间形态的因素;从业态、物态及文态三方面指出东风大街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空间机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5)04-0246-02 1 历史街区概况 1.1 区位情况 东风大街位于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为城市主干路,是街区与外部的主要交通纽带,也是该街区历史最悠久的道路之一,东风大街东起春城大街,西至红旗广场,全长4125米,是该街区东西向最长的道路,三块板路面形式。越野路与日新路之间为东风大街的历史风貌特色区,长1522米,两侧分布有特色街坊。整体而言,由于建筑高度普遍较低,而街道较宽,达到较为合适的街道比例。 1.2 用地情况 东风大街是街区的主要大街,处于街区综合功能区域内,主要有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主要集中在东风大街和迎春路交汇处及厂区一号门前,东风大街传统风貌街道很好的适应并能够延续城市功能,此外东风大街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主要承担了对外的交通功能。东风大街风貌区内的建筑建筑风格以中国传统风格建筑和现代风格建筑为主。 2 空间形态 2.1 外部形态 汽车产业街区内的道路骨架采用方格网布局,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构成整个空间构架。建筑对在这些道路网划分的地块中逐一进行填充,由于地块的划分趋于均质,一块块重复规律的地块产生强烈的秩序感,它成为地块空间各种划分的基本尺度单元,建筑以地块为边界形成簇群,以地块为尺度的参照使整个街区在形态上保持了和谐统一。该街区的道路骨架,把厂区和生活区两大功能单元有机的连接起来,同时又把下一级的零散分布的小地块有机的联系起来,反映出该街区特征鲜明的城市肌理。其路网结构以东风大街作为总体布局的主脊骨骼,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沿东风大街平行布置。

高中地理-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最新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 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 4. 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5. 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知识链接】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 ② 型 带型 ③ 型 组团型 ④ 型散点型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 (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者有其形成的共同因素——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多个生产生活组合,但其形态上辨认比较容易,组团型的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之间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而带型和放射型虽然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间有一定距离,但各片之间是相连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态即能容易区分。 典例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A 城市示意图 (1)图A 城市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A 城市的空间形态为________,形成这种形态的因素是________。 (3)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 (1)重庆 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2)组团型 地理环境 (3)优点:城市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 缺点:由于各部分城区需采用统一的道路、供水、供电系统,将大大增加各种管线和道路长度,从而增加城市的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 解析 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山区,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城市用地被分割为几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docx

最新整理高二地理教案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案(人教版选修4)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5.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6.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属于何种空间形态,了解其变化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②型带型③型组团型④型散点型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 (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⑪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 城市空间形态形态特点成因优点缺点主要解决措施图示举例 集中团块型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城市布局紧凑,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经济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住环境,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加大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距离,易造成交通堵塞控制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或开发新区 成都合肥华盛顿 带型呈明显单向或双向发展山谷地形,沿河、湖等水面一侧或两岸延伸,沿铁路、公路干线扩展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利于协作管理发展多个中心及发展交通 兰州西宁宜昌筑波 放射型建成区主体部分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地区,城市以原城区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外呈放射状发展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改善城市环境;便利的交通利于新老城区联系容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城市中心,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扩大运输距离市区周围建设环形道路 武汉大连秦皇岛 组团型建成区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受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城市比较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加城市建设投资和经营管理费用发展交通,加强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淄博重庆 星座型由一个规模相当大的主体部分和三个以上规模小的部分组成一些首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的历史特征

第23卷第3期 V o l .23N o .32002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Q ingdao Institute of A rch 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的历史特征 Ξ 王媛1,王柬罡2,崔海鹰3(1.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60;2.青岛市公路管理局,青岛266101;3.青岛市李沧区房产管理二处,青岛266100) 摘 要:就我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对广州市城市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特征进行探讨,总 结了广州城市形态发展的历史特征及演变规律,以利于今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吸取历史经验、 寻求规律、继承与发扬城市传统文化,体现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关键词: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 中图分类号:TU 2098.1 城市形态是城市总体的物质形状和文化内涵双方面特征和过程的综合表现.城市空间形态则是指各种物质要素在城市总体层次上的空间组合关系,它包括城市本身的空间布局、空间形式、空间规模等直观的物质环境表现,它的演变具有时间系列的动态过程.只有把握住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特征及其演变过程,揭示出城市内外部诸要素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才能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1 秦汉时期城市空间形态 秦汉时期——最早的广州城. 公元前214年(秦33年),秦始皇在岭南设南海郡,广州(番禺)为南海郡治,任嚣任郡尉,建城郭番禺城.番禺就是最古老的广州城,从任嚣建城(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15年的历史了[1]. 秦至二世而亡,赵佗继任嚣自立南越国而称王,把任嚣城扩大到周长10km 的大城,俗称“越城”或“赵佗城”,南越都城的建设是广州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规划的建设(见图1)[2]. 图1 南越国都城城址示意图汉平南越后,中央皇权加强了对岭南的统治,使岭南土著 民族在接受较高文化的影响中,而逐渐“汉化”和发展起来了. 东汉末年,广州虽亦遭战乱,但商业繁荣,居民富足.《南 齐书,州郡志上》有云:“广州,镇南海,滨际海隅,委输交部,虽 民户不多,而狸獠猥杂……卷握之资,富兼十世”.所以当时的 交州刺史步骘将其州治从苍梧郡广信(今梧州)搬到广州,重 修“越城”的西半部,并把城向北扩展,所以历史上也称步骘 城.而广州的正式定名应在三国孙吴时代. 2 隋唐南汉城市空间形态 隋唐南汉——广州城的开元盛世. 隋初经济一度发展,因而大兴土木,开运河、建造宫殿,沟 通南北交通,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功绩[3].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潮,出现了贞观、开元 盛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的发展达到了一个Ξ收稿日期:2001-10-30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演变 10级建筑学3班 程轶 学号 100202031118 一:空间形态演变历程 1.点状积聚期(从南诏至清末民初 昆明城始建于唐广德二年,其“城际滇池,三面皆水”,形成了昆明的雏型。元中庆城在拓东城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形成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土城。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城为云南府,城池北移,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直到清末民初,昆明城基本保持这一空间特征。 2.块状发展期(民国初年至1937 年 1905 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在“明城”外围东南部形成近2km2 的商埠,1910 年滇越铁路全线开通,打通了昆明东南方向对外联系的通道,1922年在昆明东南部建立了当时中国第二个飞机场— 巫家坝机场。借助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对外经济兴起等外力作用,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具有沿主要外向经济流和交通流方向的外溢趋势,表现为紧凑的块状积聚形态。 3. 组团跳跃发展期(1937 年~1978 年 1937 年~1949 年抗战时期,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昆明城市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城市空间的拓展形成两种趋势:城市内部在“明城”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具有

明显的向心集中趋势;城市外部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中心区,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郊区或周围城镇。这种布局形式既保护了昆明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又在远离城市中心区北、西、西南三个方向上形成独立的工业组团,城市空间表现出组团跳跃式发展的趋势。 4.放射组团式发展期(1978 年~1990 年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昆明城市基本形成了“二环九出口”的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加强了昆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为昆明城市20 世纪90 年代的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城市内部空间以旧城改造和填空补缺为主,呈现同心圆的扩张趋势;城市近郊八个工业区沿放射路向心拓展,大多数工业区逐步与中心区连在一起,20 世纪80年代末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一主八片”放射组团状的星形结构。 5. 同心圆圈层拓展期(1990 年至今1990 年以后,昆明城市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期,三个国家级开发区、99 昆明世博会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了中心区空间与规模的跳跃发展,导致单一中心蔓延外溢式扩张,中心区与市郊工业区连片发展,原有的“放射组团”格局被打破,昆明城市形态呈现出“以中心区为核心,东西两翼面状延展,南北沿交通线轴向发展”的蔓延扩张之势。组团之间的空地逐渐填满,城市形态趋向紧密的团块状。昆明城区范围已经从20 世纪80 年代的32km2,发展到目前的250km2,面积扩大了近8 倍,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形态愈发明显(图1。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与本节课的设计是围绕构建生活化的知识结构为主。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发展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以活动探究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情景化设计为主,给学生带来感官刺激,同时通过较好的情景从内心深处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 【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内容为湘教版选修Ⅳ第二章第二节《城市空间形态和分布特征》中的第一课时。 教材首先介绍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这个概念是在必修Ⅱ中城市空间结构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教材内容的递进关系。在介绍完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之后,指出城市空间形态主要有平面形态(包括集中形态与分散形态)和立体形态两类,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对平面形态进行主要介绍。先是集中形态,以图2-16为主,帮助学生形成这种布局的感性认识。通过图2-17、2-18在对简单集中与复杂集中进行直观的展示,以便学生能对两种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第二部分,教材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介绍城市分散形态的概念,分为一城一区形态、分散成组形态、城镇组群形态、串珠状形态四种,并配以图2-19 2-20 2-21 2-22四种形态的布局模式图,同时还设计了四个思考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土温转换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多途径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 关于城市的景观特色,教材通过对图2-23“欧洲古老城市景观”和图2-24“美国现代城市景观”,从城市建筑、风格、历史以及交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领会城市景观特色的内涵。接着,教材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的现代理念高度,进一步指出,城市的发展应因地制宜,与周围的自然景物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城市氛围。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基本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在高一必修Ⅰ第四章、必修Ⅱ第二章中对城市形态有一定了解。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的狭隘性,对这类知识的认识比较抽象,缺乏系统的知识梳理,特别是对案例的分析与对问题的解决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含义和类型,学会云哟感省事布局形态图,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提高图象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 2、能够抓住关键要素对比与描述城市的景观特色,透过景观特色了解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收集到的学生熟悉的有关城市资料和教材提供的“阅读”和“活

《形态与空间构成》期末试题及答案

《形态与空间构成》期末试题 1、骨格是形态所依附的框架,维持整个构成设计的秩序。骨格包括哪两种形式?请分别加以说明。 2、请解释以下词语。 ①积聚②切割③解构 3、空间既是无限的,也是无形态的,需要借助实体的限定才能被人感知,得以形态化和尺度化。空间生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请简要回答。 4、解构是对整体形态的分解,并按新的秩序进行重组。浅析解构的构成方法的特点。 5、重新组合切割后的形体,以获得新的形态构成的方法有哪些? 6、通过对形态的分割和重组,可以获得新的形体;空间与实体的穿插、变化能使造型语言更加丰富多样。请回答形的切割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7、“形的切割”是通过对限定单体“立方体”的不同分割和重组方式,以获得新的形体。请浅析形的切割具体步骤。 8、材质是立体形态的表情,在形态塑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浅析材质对于立体形态的意义。 9、在设计中,常常通过模仿和再处理各种材质肌理,使其呈现出生动和全新的视觉语言;通过运用不同材质的触觉体验,营造不同的质感温度和心理感受。请简要说明肌理的构成方式。 10、请解释以下词语。 ①头脑风暴②视觉风暴③灵感日记 11、运用不同材质的触觉体验,可以营造不同的质感温度和心理感受。请简要说明肌理的种类。 12、空间形态中的点具有相对性,只要在环境中与其他形态相比是最小的视觉单位,都可称之为“点”。浅析点有哪些构成方式?分布时具有哪些特点? 13、切割是把一个整体形态分割成基本形进行再构成。请解释“再构成”的含义。 14、请针对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件,如灯、杯子、雨伞、手链等,进行设计。要求:需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造型整体简洁。

15、以“城市”为主题,运用形态、空间、色彩、材质、肌理等形式要素对主题进行视觉诠释与表达。注意确定材料与,制作成模型。 《形态与空间构成》期末试题答案 1、骨格包括规律性骨格与非规律性骨格。规律性骨格有明显、严谨的骨格形态,常见的骨格形式有重复、渐变、放射、近似等;非规律性骨格没有明显的秩序感,常见的有特异和密集等骨格形式。 2、①积聚:积聚是由多个基本形体进行积集、组合而形成新形体的一种方法,积聚是加法的操作,基本形可以是相同形、相似形和对比形。②切割是把一个整体形态分割成基本形进行再构成。切割包括几何式切割(水平、垂直、倾斜、曲面、曲直结合)和自由切割,几何式切割强调数理秩序,自由切割强调感性操作。③解构是对整体形态的分解,并按新的秩序进行重组。 3、(1)设立(2)围合(3)覆盖(4)凹凸(5)架起(6)肌理 4、①整体形态各个元素的分裂、残缺、破碎。②形态、肌理、色彩等构成要素通过重叠、交叉、错位、突变、扭曲等方式,显现了形式上的“错乱”。③改变稳定、一成不变的秩序,突破传统几何形体的固定模式,通过强调非理性元素,强调不对称、不协调、对比、夸张,以形成视觉上的张力和冲击力。 5、移位、滑动、减缺、错落、消减 6、(1)切割(2)重组(3)转换 7、对形体的切割,可考虑先对正方形进行自由分割,再将正方形作为平面图,由平面向立体空间延展,在图纸和模型中推敲造型,也可直接通过泥塑等草模进行模型的推敲,再制作正稿。 8、材质是立体形态的表情,在形态塑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丰富了立体形态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力,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材质本身的肌理、质地、色彩、大小、组织方式等都会对立体造型产生直接的影响。 9、肌理通常采用偶然形态或重复、渐变、相似、发射、特异、密集等构成方式进行组织。 10、①头脑风暴:是概念构思产生的途径和方法,小组围绕命题进行讨论、延伸和拓展,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该环节可通过对调研中收集的大量图片的展示,或以贴于工作手册及墙上等方式,通过营造独特的视觉环境启发灵感,在讨论中记录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及创意。 ②视觉风暴:指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简略的草图捕捉概念的本质,记录并交流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③灵感日记:将收集的图片和照片整理到一起,辅以关键词的表达,合成一本视觉化的灵感手册,为设计思考创造一种可视化的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第二章: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部分练习答案(2018年全国文综卷3)【答案】3. D 4. C 5. B 【解析】3.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等级要低,所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A错误;中心集镇的交通落后于县城,人群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低于县城,市场并不优于县城,B错误;中心集镇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县城,资金较县城不足,C错误;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距乡村近,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农民就业的青睐,从而更易招募农村劳动力,D正确。故选D。 4、“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故选C。5. 该县位于大别山区,地形条件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①错;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既能做到“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又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②对;多种经营既可以增加农民效益,又有利于适应大别山复杂的地形、保护生态环境,③对;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采取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的措施,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成效不会太明显,④错。故选B。对应练习:1.读图,根据图中人口集聚特点,说明中心的阴影区是中心商务区,B错。根据城市地租理论,甲地带与商业区相邻,距市中心较近,应是住宅区,占城市用地的主要部分,C对。行政区不占城市中心的位置,A错。工业区占城市的外围或郊区,D错。2.B,城市地域结构是团块状,道路程同心圆网格状,综合推断位于平原。第3题:A ;第4题:D ;第5题:C ;第6题:D ;第7题:D ;第8题:B ;第9题:D。 巩固练习: 【2017全国卷I】【答案】1.B 2.D 3.A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

传统古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传统古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触和联系越来越紧密,建筑学领域从最初的一股脑接受和吸收走到今天的同步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族文化的宝贵,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中国传统古建筑空间形态的认识和再挖掘成为一项被大众普遍认可的课题.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之下,对于中国传统古建筑空间结构及组织形态进行探究. 1中国式东方智慧和哲学思维下的中国古建筑 古代时期的中国偏安于世界的东方,由于地理因素,华夏大地的北面是蒙古高原,西面是喜马拉雅山脉,东面和南面均为辽阔的海洋,处于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之下,这些天然屏障是无法逾越的,从而造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小,并且可以一脉相承而不间断.建筑属于经济文化的产物,在这种情形下,历经几千年以来的封建社会,依然保持了它的纯粹性和完整性.这些天然的地理和文化因素,使得中国古建筑体系完备而成熟,迥异于西方,民族特色鲜明.中国古代一直处于农业社会,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般的宁静、富足、安逸的田园生活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加上道家和儒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浸润,人们对理想居所的追求是自然和谐、融洽舒适的建筑空间形式,正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所描述的

那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从这里也可以窥探出古人们对于理想居所的建筑形制,建筑外部环境,城市布局和规划,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等多方面的居住条件的要求和设想.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就是在这样一种思想的引导下,发生、发展、成熟以及深化. 2单体建筑与组群建筑 我国传统建筑自成体系,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建构方式.传统建筑不似西方古典建筑那样体积庞大,力图在气势上展现宏伟和壮丽,而是另辟蹊径,以多个单体建筑的不同形式的组合达到一种精妙和博大,既满足了对建筑空间和面积的使用要求,又表现出了中国式的智慧和文化内涵. 2.1单体建筑的空间结构形式特点 传统建筑的房屋以木构架为主要受力结构和支撑体系,建筑纵向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屋顶—屋身—台基三段式的结构形式.每一个单体建筑均呈长方形的平面布局,外形类似长方体小盒子一样,简单规整.内部由柱子进一步分割空间,了解一座单体建筑的内部结构和布局,只需要观看它的柱网布置图便一目了然,两根立柱中间的距离算是一间屋子的宽度,因此一座“小盒子”的内部往往被分割为呈奇数的空间,按3、5、7、9顺序排列.传统建筑的木构架支撑体系决定了其“墙倒屋不塌”的特性,柱梁结构成为整座建筑的支撑框架,承担起该建筑的承重作用,墙体则主要作为围合和分割空间之用,亦可以根据功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学案(人教版选修4)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5.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6.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属于何种空间形态,了解其变化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 ② 型 带型 ③ 型 组团型 ④ 型散点型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 (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

者有其形成的共同因素——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多个生产生活组合,但其形态上辨认比较容易,组团型的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之间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而带型和放射型虽然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间有一定距离,但各片之间是相连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态即能容易区分。 典例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A 城市示意图 (1)图A 城市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A 城市的空间形态为________,形成这种形态的因素是________。 (3)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 (1)重庆 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2)组团型 地理环境 (3)优点:城市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 缺点:由于各部分城区需采用统一的道路、供水、供电系统,将大大增加各种管线和道路长度,从而增加城市的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 解析 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山区,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城市用地被分割为几个有一定规模的部分,各部分有相互独立的活动中心和道路系统,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由较便捷的通道组合成一个整体。 【变式训练1】 读“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图”,回答下列问题。

建筑空间的形态分析方式

建筑空间的形态分析方式 ,人类不断地寻找建筑和造型的表达形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由于受环境影响,以相互交流的作用,人们创造了早期的建筑,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生产活动的工具,并且对不同的形,色,质都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观,久而久之这些认识具有了广泛的意义,成为特定的符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些符号形成为一门理论,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建筑形态学. 形态学又名造型论,形态学课程之于建筑设计专业的重要性,勿庸多言。所谓建筑的造型设计,指用特定的物质材料,依据产品的功能而在结构、形态、色彩及外表等方面进行的创造活动。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无论外观还是完全意义的建筑设计或其它相关设计,都必须解决包括形态、色彩、空间等要素在内的基本造型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形态学是一切造型设计的基础,贯穿于造型活动的始终。 现代造型艺术体系始于德国的包豪斯运动,它是以在科学而非个人感情基础上培养起来的视觉经验,将形式、色彩、肌理、材质等方面的训练及研究分离出来。这类造型训练作为包豪斯的重要基础课程,一直为后来的设计专业教育所采用,并不断取得突破。一方面更加紧密地与色彩、素描、构成等教学紧密衔接; 另一方面更深入产品设计的各个角落,成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一条内在主线,是产品造型设计的核心课程。越来越多国内外的专家把基础造型训练及相关理论在建筑设计专业教学领域进行整,并列为形态学课程予以讲授,以系统全面地掌握造型艺术的相关理论及手法。形通常指物

体外在的形状,态则是物体蕴涵的神态。因此,形态就是物体外形与神态的结合。在我国古代便有内心之动,形状于外,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等论述,指出了形与神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形离不开神的补充,神离不开形的阐释;无形而神则失,无神而形则晦,形与神之间不可分割。只有将形与神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对事物完整而科学的认知。可见,形态要获得美感,除了要有美的外形外,还需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势态形态作为形式要素之一,是形式的基础。形态学重点是通过外形把握其表现,即通过特点对观者所产生的心理效益去研究形态的态势或生命态表现,以设计上对形态注入感人的魅力为切入点。 一,类型学(typology) 1、设计与传统历史和发展 随现代主义或功能主义出现危机而来的是人们重新对类型学的重视,即类型学复兴。作为设计方法的类型学十分讲究理性。欧洲一些建筑师认为人类的文明史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建筑类型。意大利的格拉西认为建筑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这些类型进行集合、排列、组合和重建(组)。罗西(Rossi)则认为一种特定的类型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一种形式的结合,并进而认为房屋的类型从古至今在本质上没有变化,这些观点是一种传统和历史的特定视界,它是从历史的恒定面上看待历史上出现的建筑,即看待传统,这种视界又是从人类生活的文化角度来观察而非局限于实用的角度。例如对现代生活中的建筑加以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新的建筑类型,如大型购物中心、高层办公楼、银行、机场等,但这仅是从功能分类上来认识这些建筑。如从文化的角度讲,这些建筑形式均可从历史中找到

《形态与空间构成》期末试题答案_重庆大学版_形态与空间构成_试题答案

《形态与空间构成》期末试题答案 1、骨格包括规律性骨格与非规律性骨格。规律性骨格有明显、严谨的骨格形态,常见的骨格形式有重复、渐变、放射、近似等;非规律性骨格没有明显的秩序感,常见的有特异和密集等骨格形式。 2、①积聚:积聚是由多个基本形体进行积集、组合而形成新形体的一种方法,积聚是加法的操作,基本形可以是相同形、相似形和对比形。②切割是把一个整体形态分割成基本形进行再构成。切割包括几何式切割(水平、垂直、倾斜、曲面、曲直结合)和自由切割,几何式切割强调数理秩序,自由切割强调感性操作。③解构是对整体形态的分解,并按新的秩序进行重组。 3、(1)设立(2)围合(3)覆盖(4)凹凸(5)架起(6)肌理 4、①整体形态各个元素的分裂、残缺、破碎。②形态、肌理、色彩等构成要素通过重叠、交叉、错位、突变、扭曲等方式,显现了形式上的“错乱”。③改变稳定、一成不变的秩序,突破传统几何形体的固定模式,通过强调非理性元素,强调不对称、不协调、对比、夸张,以形成视觉上的张力和冲击力。 5、移位、滑动、减缺、错落、消减 6、(1)切割(2)重组(3)转换 7、对形体的切割,可考虑先对正方形进行自由分割,再将正方形作为平面图,由平面向立体空间延展,在图纸和模型中推敲造型,也可直接通过泥塑等草模进行模型的推敲,再制作正稿。 8、材质是立体形态的表情,在形态塑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丰富了立体形态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力,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材质本身的肌理、质地、色彩、大小、组织方式等都会对立体造型产生直接的影响。 9、肌理通常采用偶然形态或重复、渐变、相似、发射、特异、密集等构成方式进行组织。 10、①头脑风暴:是概念构思产生的途径和方法,小组围绕命题进行讨论、延伸和拓展,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该环节可通过对调研中收集的大量图片的展示,或以贴于工作手册及墙上等方式,通过营造独特的视觉环境启发灵感,在讨论中记录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及创意。 ②视觉风暴:指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简略的草图捕捉概念的本质,记录并交流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③灵感日记:将收集的图片和照片整理到一起,辅以关键词的表达,合成一本视觉化的灵感手册,为设计思考创造一种可视化的环境。 11、肌理即材质的表面纹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依靠视觉观察不能直接触摸的称为视觉肌理,而实际能被触知的肌理称为触觉肌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