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上丛式井网加密调整防碰关键技术

海上丛式井网加密调整防碰关键技术

海上丛式井网加密调整防碰关键技术
海上丛式井网加密调整防碰关键技术

海上丛式井网加密调整防碰关键技术

[摘要]介绍了海上丛式井网加密调整平台位置优选、定向井轨迹优化、防碰绕障技术,上述加密调整井钻井工程技术在渤海油田的成功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海上油气田开发生产能力,提升了海上丛式井、定向井钻井技术水平,为今后海上油气田进行大规模调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关键词]海上丛式井网加密调整井平台位置优选防碰绕障

中图分类号:te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019-02

1、前言

目前,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水平井、大位移井和丛式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油气开发正向着更深更远的目标发展。与此同时,随着部分油田进入到开发的中后期,采油速度和采收率降低幅度大、综合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等问题逐步暴露[1]。由于海上油田开发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通过单纯的增加油井数量和平台数量来提高产量的方式,受到了项目经济性的制约和限制。因此,采取丛式井网整体加密的方式,即在原来的丛式井网中再打加密调整井,成为了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这种特殊的调整方式给钻井设计和作业带来诸多技术挑战和难点。

海上丛式井网一般是以平台为中心点向四周发散的轨迹分布,由于井网密集,井眼之间碰撞风险非常大。如何从新建平台位置的优

定安地区浅层丛式井轨迹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定安地区浅层丛式井轨迹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浅层丛式井组为定安地区主要开发方式,而轨迹控制技术则是钻井施工中的关键技术。2009年,为进一步提高钻井速度和效益,深入开展了轨迹变化规律研究,结合区块地层特点,在双稳定器钻具结构的应用上,对稳定器类型、外径的选取和搭配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现场试验;在理论研究结合现场应用的基础上,对稳定器外径、间距对于轨迹的影响有了新的认识。探索并得到了定安区块下部井眼轨迹调整中双稳定器钻具结构对轨迹影响的变化规律。 该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单稳定器,在井斜和方位的控制上无规律可循的现状,机械钻速也得到稳步提高,提高了定安区块的整体钻井速度。在技术公司的指导下,目前各井队已经普遍采用双稳定器钻具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 定安油田钻井概况 区块概况 定安区块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境内,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地表长期遭受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西高东低,沟壑纵横、梁峁交错的地貌特征;地面海拔1050~1500m,相对高差450m,冬春季干旱且有寒流风沙侵袭;区内交通条件差,仅有沙土简易公路与交通干线相连。

定安区块开发中要求尽快上产,钻井工程施工中由于道路、井场建设、征地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多以丛式井为主。并且在该区块的开发上采取了先期注水措施,目标层地层压力已经大于原始地层压力,也给钻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产能建设上,浅层丛式井钻井技术成为制约区块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地层特性 定安地区油藏埋藏浅,属于典型的低压、低渗油田,钻井过程中容易出现井漏、井塌事故,低压储层的油层保护是完井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的环节之一。还有就是为保障浅层丛式井顺利中靶,轨迹控制调节余地小,需要精确控制。 井漏问题:洛河组存在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裂缝发育,地层孔隙压力低,钻进中易发生井漏。 井塌问题:直罗富县组泥岩易吸水膨胀-垮塌,从而造成井壁不稳定。 井涌、井喷问题:先注后采工艺导致目的层原始压力体系完全改变;部分井区裂缝和圈闭的存在形成异常高压,难以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同时油气比较高。在保护油气层钻井条件下,给井控工作增加了难度。 井斜问题:黄土层与石板层交界面、洛河组下部易斜。 方位漂移问题:延长组增斜率低且方位漂移大、规律难以掌握,定向一次成功率低。

井网布置

三、多分支水平井井身结构 多分支水平井是指在主水平井眼的两侧不同位置分别侧钻出 多个水平分支井眼,也可以在分支上继续钻二级分支,因其形状像羽毛,国外也将其称为羽状水平井等。多分支水平井集钻井、完井和增产措施于一体,是开发低压、低渗煤层的主要手段。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艺集成了煤层造洞穴、两井对接、随钻地质导向、钻水平分支井眼、欠平衡等多项先进的钻井技术,具有技术含量高和钻井风险大的特点。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应用多分支水平井开采煤层气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而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2005年廊坊分院组织施工的武M1-1羽状水平井顺利完钻,该井垂深达900m,是世界最深的一口煤层气羽状水平井。2005年底山西晋城大宁煤矿完成DNP01、DNP02两口羽状水平井,每口井的日产气量约为2~3万方。2006年2月中联煤公司完成了DS-01井的钻井施工,目前该井处于排水阶段。与此同时,华北与CDX、长庆、辽河、远东能源等国内外企业都已启动了羽状水平井开发煤层气的项目。多分支水平井是煤层气高效开发方式的发展趋势,该技术的普遍应用必将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带来突破性进展,在我国掀起开发煤层气的热潮。 1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分析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艺集成了水平井与洞穴井的连通、钻分支井眼、充气欠平衡钻井和地质导向技术等,这是一项技术性强、施工难度高的系统工程。同时为了保持煤层的井壁稳定,煤层段一般采用小井眼钻进(φ152.4mm井眼),因而对钻井工具、测量仪器和设备

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面临的主要难点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1)煤层比较脆,而且存在着互相垂直的天然裂缝,而这种脆性地层中钻进极易引起井下垮塌、卡钻等复杂事故,甚至井眼报废。 (2)煤层易受污染,储层保护的难度大,一般需采用充气钻井液、泡沫或清水等作为煤层不受污染的钻井液体系。 (3)由于煤层埋藏比较浅,同时井眼的曲率较大,钻压难以满足要求,同时钻水平分支井眼时钻柱易发生疲劳破坏,导致井下复杂。(4)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工艺属于钻井新工艺,涉及到许多新式的工具和仪器,例如用于两井连通的电磁测量装置、小尺寸的地质导向工具和高效减阻短节等,目前这些装备和仪器在国内仍是一片空白。 2 井眼剖面设计与轨迹控制技术 2.1 井眼剖面优化设计 因为煤层一般较浅,所以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主水平井眼采用消耗较少垂深而得到较大位移的理念进行井身剖面设计,从而达到更大的水垂比。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井身剖面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钻机和顶驱设备的能力、井眼的摩阻/扭矩大小、钻柱的强度、现场施工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设计原则: 2.1.1 主井眼入煤层方位的确定 考虑煤层的产能优化和井壁稳定,尽量让进入煤层的井眼方位垂直于煤层最小主应力方向。

井下防火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井下防火措施安全技术措 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井下防火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概述 根据中国矿大20xx年12月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 结果,我公司开采的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故我公司井下 防火措施主要是外因火灾防治。 二、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井口防火 1、井口房内必须长期备有至少两个灭火器,由运输队 负责管理。 2、地面设消防水池,其存水量不得少于200m?,由 后勤服务部负责,保证存水量在200m?以上,否则必须停 止生活用水。 3、井口房和主要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

或用火炉取暖。 4、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工作,如确需使用时应由施工单位技术员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报总工程师批准。 5、井口房附近设消防材料库,消防材料库应有轨道直达井口。 (二)井下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1、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 1)井下所有电气设备必须选择防爆型电气设备,且必须是煤矿专用设备,要有煤安安全标志,三证齐全者,方可入井,否则禁止使用。 2)电缆应带有供保护接地用的足够截面的导体,严禁采用铝包电缆,必须选用经检验合格的,并取得煤矿专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 3)所有机电设备必须根据其功率选择电缆截面,严禁

A油田井网优化调整可行性研究

A油田井网优化调整可行性研究 摘要:分析了A油田高含水期产量递减、含水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井网优化调整方式。利用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等方法对A油田一断块的油层动用状况、剩余油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窄小砂体油田高含水期井网优化调整的可行性及方法,为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关键词:井网优化窄小砂体剩余油注采关系 一、主要影响因素 (1)砂体发育规模小且分布零散。研究表明,A油田主体河道砂呈南北向分布,砂体宽度100-200m,同排相邻2口以上的井钻遇同一条河道砂体井数仅占钻遇河道砂体井数的6.9%。与长垣北部油田相比,单层厚度较薄,砂体发育规模较小,侧向连续性和连通性较差。 (2)单向连通比例大。A油田水驱控制程度72.9%,其中单向连通比例高达36.3%。各类微相中,连通比例范围在3.6-35.9%之间,反映出不同微相间水驱控制程度差别较大。 (3)部分区块油水井数比大。A油田目前总油水井数比为1.90,正常开井的油水井井数比为1.92,五个断块油水井数比都在2.0以上,说明A油田目前井网仍然不适应,从单砂体来看,普遍存在有注无采、有采无注等情况。 二、井网优化调整可行性研究 2.1加密调整对象 (1)目前井网控制住的砂体,但因注采关系不完善或物性差而没有动用、动用差的储层。 (2)因砂体发育规模小,原井网控制不住,而新井网能够钻遇的砂体。 2.2加密调整潜力 (1)原井网未动用和动用差的储层潜力。根据A油田一断块60口井环空测试资料统计,平均单井未动用和动用差的厚度为2.07m。 (2)井网控制不住的储层潜力。统计A油田二次加密井完钻后可调厚度情况,平均单井新钻遇砂岩层数为1.2个,占可调层数的27.9%,钻遇厚度为1.2m,占可调厚度的25.6%,新钻遇砂体比例较高,说明A油田砂体规模小、分布零散,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低,具有一定的加密调整潜力。

防灌井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防灌井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版

防灌井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煤矿水害是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灾害。而雨季洪水灌井和封孔不良是煤矿水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现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防灌井安全技术措施。 1、对于我矿井田范围内的所有钻孔应严密封实。 2、对于使用中的钻孔,应当安装孔口盖,报废的钻孔应当及时封孔,并将封孔资料和实施负责人的情况记录在案、存档备查。 3、如果在雨季时,应在使用钻孔的周围加设保护圈,使雨水从钻孔周围流走,

不要让雨水在井孔盖上流过,防止雨水通过井孔盖渗入井下的危险。 4、对于钻孔周边容易积水的地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对较低洼地点、塌陷区及地面裂隙应及时进行充填压实。 5、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及岩溶塌陷等现象,钻孔有无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6、为了安全生产,对于报废的钻孔应当及时封孔,必要的时候用混凝土加以填实,以防止雨水通过井盖上的缝隙流入井下。 7、如钻孔周围出现裂缝与塌陷地,应

丛式井井眼防碰技术要求

SY/T6396—1999 丛式井井眼防碰技术要求 Requirements for cluster drilling hole anticollision technology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丛式井组的设计、轨道防碰设计、轨迹预测、最近空间距离的搜索和井组防碰施工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井的钻井防碰施工作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SY/T5431—1996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SY/T5505—92 丛式井整体设计方法 SY/T5949—94 定向井三维轨道设计方法 3定义 3.1井组well group 两口(含两口)以上的井组成井组。井组的井场为丛式井井场。 3.2防碰anticollision 丛式井钻井作业中,防止井眼与邻近井眼相碰。 4井组的设计 井组设计除按SY/T5505的规定执行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4.1井组的布置

4.1.1井场尽可能选择在地质构造的低部位,确保井眼轨迹满足从低部位打向高部位的地质要求,以有利于定向施工和轨迹控制。 4.1.2井组尽量安排在双靶点井的靶点延长线上。两口以上双靶点的井组,井场布置在各井靶点连线的延长线交汇处,或交汇处附近。多靶点井和单靶点井组成的井组应以满足多靶点井为前提,适当考虑单靶点井的施工难度来确定井组位置。 4.1.3对于井组中的双靶点井,应根据钻井造斜技术能力钻达双靶点确定的井斜所必须的靶前位移来确定井场位置; 4.1.4井组安排应考虑道路和优化井眼轨迹的需要,多靶点井应考虑靶前位移对施工的影响。在此前提下,按井组钻井总进尺最少来确定井组地面位置。 4.2井组中各井井眼轨迹的组合原则 4.2.1应避免井组中的井眼轨迹在空间交叉。 4.2.2井组中各井的水平位移应长短结合,以便于错开造斜点。4.2.3井组可布置成直线型、L型、矩型等。塔式井架的井口原则上采用直线型排列,急于投采的油井,可采用L型井组组合。 4.2.4井口距一般取3~5m。 4.3井组的施工顺序 4.3.1丛式井总体设计时,应对各井排列施工顺序,建议先钻水平位移大、造斜点浅的井,后钻水平位移小,造斜点深的井和直井。 4.3.2大门方向的确定应以井组中按顺序施工的各井防碰间距最大为原则。在此条件下,为利于井架整拖和避免井眼轨迹的二维或三维

井下变电所安装防火门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井下变电所安装防火门安 全技术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27332井下变电所安装防火门安全技术措 施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for installing fire doors in underground substation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1、工程概况 21采区井下变电防火门安装位置所位于运输上山联络巷与回风上山处,工程量:2道,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具体安装位置和参数详见:《肥田煤矿21采区井下变电所防火门安装图》 2、施工时间:20xx年11月 3、施工准备:21采区井下变电所 4、安全技术措施: 4.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在防火门门安装前,必须

认真会审图纸,熟悉技术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并对所安装的防水密闭门的构造、原理、性能和安装技术要求作系统地了解,然后制定出正确的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2)测量人员根据施工图纸设计参数在现场放好巷道中线、定好防火门安装位置,并用红色喷漆在安装位置的基础地面和两帮墙上标出,要求字体、边线清晰,位置准确。 3)设备的清点检查 设备运抵安装现场后,施工单位应会有关部门的人员对设备进行清点检查,清点时应以设备制造厂提供的设备装箱单和设备图纸为依据,核实设备的名称、型号和规格;清点设备的全部零件和附件,检查设备的出厂合格证和其他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同时要检查设备的外观质量,如有缺陷和损伤等情况,应进行研究和处理;检查时如要清除防锈油质,应注意刮具的硬度。 4)施工用设备、工具及材料的准备 按照施工图纸,提前准备好施工所需的红砖、穿墙套管、矿用工字钢、水泥、石沙以及施工所需工具等,在施工前把所需的材料及防火门安全运至施工地点,物料运输过程中一

防灌井安全技术措施

防灌井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水害是影响矿井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而雨季洪水灌井和封闭不良钻孔灌井是煤矿水害发生的主要原因。2013年雨季即将来临,为切实搞好我矿雨季防治水工作,有效预防可能出现雨水、洪水灌入井下,造成水害事故发生,结合我矿井实际情况,特编制防灌井安全技术措施。我矿多措并举、重拳出击,采取人防、技防、物防、预防“四到位”措施,切实加强防治水工作,力保矿井有备无患。 一、人防到位 (1)成立雨季“三防”工作组织机构 A、组织机构 组长:任永平(矿长) 副组长:赵清富(总工程师)任志忠(安全矿长) 贺中仁(生产矿长)刘继林(通风矿长) 吕喜生(机电矿长)许贵才(通风副总) 刘小平(综合办主任)张喜平(地测副总) 张彦龙(机电副总) 成员:高仁旺(调度主任)胡建平(技术科长) 王蝉清(安监科长)靳江荣(地测科长) 刘巨才(机电科长)毛剑雄(通风科长)雨季“三防”办公室设在防治水办公室,由防治水副总胡建平兼任,负责雨季“三防”指挥调度及具体业务工作。

B、组织分工及职责 a、主要责任人职责 1、矿长: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矿井的“雨季三防”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负责确定矿井“雨季三防”队伍的人员配备,平衡解决有关“雨季三防”所需的资金和装备,安排有关“雨季三防”工程纳入矿井生产计划,审定矿井大型“雨季三防”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方案等。负责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所需资金、物资的调备工作,做到专款专用; 2、总工程师:对本矿井“雨季三防”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组织编制矿井“雨季三防”年度计划,组织编审有关“雨季三防”设计和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安排有关“雨季三防”科研工作和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具体负责雨季“三防”方面的资料收集、水害分析、预测预报等技术工作; 3、安全矿长:对本矿井“雨季三防”工作负监督、监管责任。组织对本矿井“雨季三防”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本矿井安全装备使用情况的检查与监督,负责雨季“三防”的计划制定、组织落实和督察检查工作; 4、生产矿长:对本矿井“雨季三防”工作负组织协调责任。平衡和协调采面生产和开柘生产与矿井“雨季三防”的相关工作,具体负责雨季“三防”的材料准备、人员组织和隐患治理工作; 5、机电矿长:对本矿井“雨季三防”工作负组织协调责任。平衡“雨季三防”工作与机电运输之间的关系,平衡解决有关“雨季三防”所需的供电保障,具体负责雨季“三防”方面的水泵联合试运转、机电设备检修、供输电线路巡查、避雷装置校验等工作。

老168平台海油陆采丛式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_何良泉

摘 要 老168丛式井组井眼密度大、防碰难度大、造斜点浅、大尺寸井眼定向斜井段长、裸眼段长、井斜 大、位垂比值大,油气层保护要求高。针对以上施工技术难点,采用大井眼浅地层定向、优化井身轨迹控制、控制井径扩大率以及优化海水钻井液等关键性技术,使该平台上的69口井均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油气显示良好,为以后开发滩海地区浅层油藏,实现海油陆采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老168丛式井定向井眼轨迹控制 防碰 海水钻井液 老168平台海油陆采丛式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何良泉蒋红梅李小辉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山东东营 257237) 收稿日期:2010-10-19修订日期:2011-03-01 作者简介:何良泉(1981-),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钻井技术工作。E-mail :hlq_914@https://www.sodocs.net/doc/ec10914533.html, 中图分类号:TE24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132(2011)02-0054-03 Vol.5,No.2 Apr.2011 doi :10.3969/j.issn.2095-1132.2011.02.016 2011年第5卷·第2期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Natural Gas Technology and Economy 0引言 老168井区是中国石化大型海油陆采丛式井组, 是中国石化的重点产能建设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海油陆采钻井平台。老168区块主要开发层系为馆陶组,钻井类型为定向井与水平井相结合。该地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自下而上钻遇了前第三系中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及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第四系平原组地层[1]。本地区绝大部分井只钻到馆陶上段。本区馆陶上段为河流相砂岩沉积,储层岩性以灰色或灰褐色细砂岩、粉细砂岩为主,底部见少量含砾砂岩,地层厚度一般为800~1000m ,是本次绝大部分井所钻达的目的层。因此,根据老168区块地层特点,分析该丛式井组钻井施工技术难点,研究相应的技术对策[2-4],对胜利油田开发滩海地区浅层油气藏以及实现海油陆采具有重要意义。 1 钻井施工技术难点 1.1 钻进施工技术难点 1)由于泥岩地层易缩径,砂岩地层易扩径并形成假缩径,常导致起下钻、划眼、电测困难,同时也容易发生井下卡钻等复杂情况。 2)水平位移大、位垂比大、井斜角大、稳斜段长,施工难度高,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5-8]。平台上最大水平位移为3549.46m ,最大位垂比为2.18:1,水平位移大于1000m 的占93%。 3)井斜角大(定向井最大井斜角为69.94°,水 平井最大井斜角为91.2°),携岩和清洗井眼难度大。 4)施工时间长,需对钻具、套管进行防磨损保 护。 5)井组各油井间距离近,井眼轨迹交叉分布, 防碰和绕障难度较大。各井与邻井相距5m ,防碰扫描最近处为4.4m ,其中斜8井在定向段526.97m 处与斜6井定向段527m 处距离为4.9m 。6)井眼尺寸大,造斜点浅,地层松软,造斜率低[9]。1.2 钻井液技术难点 1)地层泥岩蒙脱石含量高,造浆能力强,黏土对钻井液污染严重,钻井液维护困难。 2)井斜、位移大,定向点靠上,造浆性泥岩与疏松砂岩互层,在控制井径扩大、保证井眼清洁以及防塌能力方面,钻井液处理难度较大[10]。 3)摩阻大,润滑性能要求高。水平位移较长, 所产生的岩屑若不及时处理,在斜井段施工时,易 粘附卡钻。由于井斜及水平位移大,易造成钻进中拖压、下钻托钻具,因此,对钻井液在润滑防卡方 /Natural Gas Technology and Economy 54

立井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XX公司XX煤矿 副井井筒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XX项目部

目录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伞钻使用及提落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3) 抓岩机使用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6) 接拆管路及风筒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7) 卧泵的安装及维修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8) 吊盘及大模板的提落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9) 吊泵的使用专项全技术措施 (10) 井下爆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0) 防止坠人、坠物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2) 井口及井下电气焊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17) 搅拌机的使用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8) 钢丝绳及井筒吊挂设施检查安全技术措施 (19) 机电设备维修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20) 一通三防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21)

工程概况: XX项目部施工的XX煤矿副井井筒净直径9.4米,采用全井冻结法凿井,冻结深度722m,凿井深度712米。凿井期间使用5m3吊桶提升;所用主提升绞车为2JK-4.0/18型,副提升绞车为2JKZ-3.0/15.5型;17台凿井绞车分南、北、西三个方向布置,其中6台吊盘稳绳车、4台模板车、2台抓岩机车、1台安全梯车、2台溜灰管车、1台压风管车、1台排水管车;使用2台20m3/min和及2台40m3/min型的压风机为井下风动设备提供动力;2台JD-11.4调度绞车控制主副提井盖门,4台5T回柱绞车控制翻矸仓;2台2×30kw的对旋风机通风;冻结段外壁采用综合机械化配套方案,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方式。井筒内全部冻实或进入风化基岩时,采用钻爆法施工。采用SJZ-6.10型伞钻打眼,4.2m深孔光面光底爆破,HZ-6型中心回转抓岩机装岩,采用3.8米高度液压伸缩整体下移式金属模板砌壁,一掘一砌,基岩段均采用溜灰管下砼。井口布置集中搅拌站,2台JS-1000的搅拌机搅拌混凝土;内壁采用1m组合式金属模板套筑,自上而下连续砌筑。井下动力电路实现风电闭锁,并安装有2个甲烷传感器检测瓦斯。 为确保井筒施工安全,特编制此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钻井_百度文库

丛式井防碰技术措施 1、钻井队在整拖后为防止钻台前倾而使井口指向老井,应认真校验井架水平,并确保天车、转盘、井口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2、一开钻进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钻压,均匀送钻,确保一开井眼打直,要求一开钻具组合中加入无磁钻铤,起钻前投电子多点。下完表层套管后,视井架底座高低,量好联入,以正拖不碰井口为基准。(钻井队提前准备好无立杆的井口帽子 3、二开直井段是防碰的重点井段,确保上直段井眼打直是防碰关键。二开即采用双无磁钻铤配MWD进行监控(中间放置托盘,以便于电子多点的使用和电子单点的校验; 4、钻完水泥塞钻出表套30-50米后要有测斜数据,两井间距严禁小于5米,若井斜不利于防碰要立即向正位移方向控制井斜在1-2°之间定向钻进。使防碰距离越来越远。 5、每30-50米测斜一次,特殊井段加密测斜,并根据测斜数据由定向井工程师绘制防碰图,计算防碰距离,防止两井相碰。 6、在本井直井段钻进时,井眼轨迹走向还应考虑相邻下口井的安全距离。 7、在两井并行井段钻进时,必须由副司钻以上人员操作刹把,如果发现有钻速突然加快、放空、蹩跳等现象要立即停止钻进,将钻头提离井底,分析情况后再决定下步措施。 8、在两井并行井段钻进时,震动筛要有专人负责观察、捞取 砂样,如有垮塌掉快、铁屑、水泥块、泥浆污染、性能变化等异常现象,要立即停钻分析原因。

9、上直段要使用电子单点不定点进行测量,随时对MWD的控制井段进行校验,以确保所有数据准确无误。如发现测量结果不统一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方可钻进。 10、队长、技术员和值班干部、司钻要高度重视各项防碰措施的落实。 二连项目部工程技术中心

井控技术措施

井控技术措施 (一)表层固井 1、钻井队表层钻深必须进入稳定层50米以上,保证下部表套水泥环与地层的胶结质量。 2、要高度重视表层固井施工,确保表层固井质量。固表层套管前要认真核对表层井深和表层套管下入深度,确保表层套管按钻井设计要求下到位置。 3、认真做好表层固井设计,确保表层固井灰量足够,按照固表层作业要求做好现场施工,打好水泥浆密度,油井留10-15米水泥塞,并做好固井表层施工记录。 4、要求钻井队固完表层后必须保证水泥候凝8小时后才能二开钻进。 5、固完表层后,对由于井漏而导致水泥未返到地面的井,井队要技术及时回填井口。 (二)完井固井 1、要求钻井队下套管前必须先换好相应尺寸的防喷器闸板芯子后下套管。 2、认真做好完井固井设计,进行平衡压力计算。 3、钻井液密度异常的井,要求钻井队处理时必须坚持加入稀释剂稀释钻井液的原则,不得采用大量加清水处理钻液的办法。 4、对出油、出气的井,必须要坚持先稳定底层后固井的原则,做

好固井后的关井工作。 5、钻井队下套管过程中必须按下套管技术要求井行灌泥浆作业,下完套管给套管内灌满泥浆后能接方向杆循环泥浆,循环1-2周,循环处理好泥浆后进行固井作业。 6、完钻发生漏失的井必须先堵漏后固井。防止下套管过程中或固井过程中发生漏后环空液柱压力降低后诱发京涌。 7、一次上返固井和双级固井的一级固井过程中发生漏失的井,候凝期间要认真观察井口,发现溢流现象要立即关井。 一、固井施工过程中井涌、井喷的应急措施。 1、注前置液时发生井涌或井喷,立即停止注前置液,并向钻井队工程技术员汇报,有钻井队根据井涌情况决定是否关井并进行压井处理措施,确保压稳地层后重新组织固井施工。 2、注入水泥过程中发生井涌、井喷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注放水泥量少时,由钻井队根据井涌情况决定是否关井,如果关井,要节流循环出注入的水泥浆并采取压井措施。压稳地层后重新组织固井施工。 (2)、已经开始注尾桨时出现井涌或井喷时,由钻井队实施关封井器后节流注水泥作业,抢压胶塞、节流顶替。同时启动固井工程公司井控应急预案。 三、尾管固井井控措施 1、尾管固井封固井段短,要计算前置准的使用量,仔细核算地层

丛式井技术要点及措施分析

第四部分丛式井技术要点及措施 4.1 总体原则 4.1.1 采用交叉钻表层,减少水泥窜槽;最浅造斜点的外排井出套管鞋,待MWD无磁干扰就提前造斜,有利于防碰及防磁干扰。 4.1.2造斜点的选择: 根据甲方提供的原始数据计算出位移和方位,按照定向井原则,井网布置避免交叉,位移大的安排在边缘槽口,造斜点的选择原则是在地层均一、可钻性好的地层,但密集型丛式井为降低稳斜段的井斜角,造斜点尽量浅,相邻井的造斜点相互错开50米,平台从外到里造斜点依次加深,边缘造斜点最浅的井为220米至平台中心最深的KOP为420米,避免来自横向的磁干扰及井眼碰撞。 4.1.3 QHD32-6地区已完成了十几口的探井,油层位置已经清楚,对于如此小的井距密集型平台,钻井顺序必须按照定向井施工原则,即采用先浅后深(造斜点)、先外(边缘大位移、大斜度)后里,否则会后患无穷。如果采用定向井钻井原则,还避免不了,就要用陀螺定向. 要避免磁干扰、碰撞,除按以上原则外,必须保证一次造斜的成功,否则就会打乱整个钻井顺序,给下步作业带来困难。 4.2 大平台小井距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井眼防碰 随着快速定向钻井大规模的展开,其浅层造斜技术、井眼控制技术和解决大斜度井滑动摩阻技术都有成熟的经验。但由于单平台井

口密度的逐渐增加,井眼相碰矛盾日趋尖锐,表层碰撞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锦州地区和绥中地区都有过惨痛教训的例子,小井眼的防碰必须按照定向井防碰预案实施,并且从上到下必须重视,相互让路,加强合作,避免该类事故的产生。以下是影响井眼发生碰撞的主要因素:: 4.2.1. 单平台井数的增加、井距的减小:97年前渤海单平台井数为4~16口,井距2~3米。由于井眼密度小,其防碰问题不突出。随着上千万吨的开始,为降低建平台的投入、增加平台的利用率,于97年底开始大平台小井距的作业,QHD32-6油田的井距缩小到1.5x1.7米,其井眼交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井眼防碰问题迫在眉睫。 4.2.2. 直井段偏斜:现有的钻井技术不可能将所有的直井段吊直为零,其原因是地层的不均一、邻井水泥环的影响等因素,使井眼产生偏斜。 4.2.3.钻井顺序不符合井眼防碰原则:定向钻井原则是“先外后里,先浅后深”---即先钻造斜点浅的定向井、依次钻造斜点深的井、最后钻直井;也就是说先钻位移大的边缘井、依次向平台中心钻。如果违背上原则,易产生碰撞。 4.2.4.直井段没有数据的丛式钻井:数据反映井眼的走向,没有数据就谈不上井眼防碰,有碰撞潜在的危险。 4.2.5小井距仪器的精度误差:我们知道所有的测量工具都有系统误差,随着井深的增加,其误差椭圆越来越大。 4.2.6.邻井套管对MWD磁干扰,产生测量偏差。

丛式三维水平井轨迹优化控制技术浅析

丛式三维水平井轨迹优化控制技术浅析 X 翟文涛,赵林军,彭学光,李 业 (胜利油田钻井技术公司定向井公司,山东东营 257064) 摘 要:通过分析丛式三维水平井的特点,得出了丛式三维水平井轨迹控制的难点,并针对这些轨迹控制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特别对丛式三维水平井的防碰问题,扭方位井段轨迹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实例分析,总结给出了丛式水平井轨迹优化控制的要点,得出了丛式三维水平井轨迹控制的有关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丛式井;三维水平井;轨迹控制 中图分类号:T E24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3—0118—03 随着胜利油田开发的深入,目前在胜利油田布置的水平井受到井位的限制,多设计为丛式三维水平井井组,三维水平井井组的水平井轨道设计通常在井斜角较大之后扭几十度方位,同时受到靶前位移的限制,水平井的造斜率已经较高,这使得后期的狗腿度偏大,给水平井轨迹的控制带来了很大困难,并导致井下安全的风险。同时由于井组井间距较小,或设计及施工顺序的问题造成防碰形势严峻。本文通过对丛式三维水平井井组施工的分析,给出了该类型水平井井组轨迹优化控制的技术措施,对该类型水平井井组的优质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 丛式三维水平井井组的设计特点 丛式三维水平井井组是指井组井口大于等于两口,且至少有一口井身轨迹为三维设计的水平井的丛式井。表1为一丛式三维水平井井组中其中一口井的轨道设计数据: 表1 三维水平井设计数据 井深m 井斜°方位°垂深m 水平位移m 南北m 东西m 狗腿度°/100m 工具面 °靶点0.000.000.00 0.00 0.000.000.000.000.00621.850.00315.00621.850.000.000.000.000.00706.4617.75315.00705.1112.99 9.19 -9.19 20.970.001023.0984.1621.37893.63230.56224.11-54.1735.1353.181053.1490.4621.37895.00255.75252.07-43.2220.970.00A 1300.13 90.46 21.37 893.00484.33 482.0746.78 0.00 0.00 B 该井组各井有关数据如表2所示: 由表1,表2可以看出丛式三维水平井设计时狗 腿度较大,表所列狗腿度最大达到了35°,从 表2可以看出三维水平井的方位角的变化较大。 表2 井组各井有关数据 井号造斜点(m)中靶时方位(°)造斜点方位 (°)方位角变化 (°)草20-平98 621.85 21.3731566.37草20-平100647.7130.0718.4711.60草20-平104608.10 194.86 174 20.86 2 施工难点 丛式三维水平井除了单口水平井具有的井身轨迹控制难点如:目的层埋深的不确定,地层造斜率不稳定,仪器测斜零长大之外,还具有以下施工难点:2.1 全角变化率相对较高 由于目前油田内水平井一般设计造斜率为20~30°/100m,在井斜较大之后,再进行扭方位施工就容易造成全角变化率偏大,设计全角变化率一般超过了20°/100m 。 2.2 后期施工难度大 丛式三维水平井设计时一般在井斜40°以后进行扭方位施工,在井斜较大时,进行扭方位施工的难度较大,既要保证造斜率又要满足轨迹调整要求可能存在施工的困难,矢量中靶的难度增大。2.3 防碰形势严峻 目前胜利油田丛式井的井口间距多在3~5m,这就存在直井段的防碰问题,另外由于丛式井组设计和施工的衔接存在问题,有些丛式井组的施工中存在井眼轨迹的交叉问题,也造成防碰形势的严峻。2.4 井下情况复杂 目前油田内水平井普遍存在造斜段地层一般较 118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3期  X 收稿日期5 作者简介翟文涛,胜利油田钻井技术公司定向井公司,从事定向井,水平井等特殊工艺井的施工。 1/100m :2011-12-1:

水源井安全技术措施

会审意见 1、严格按照措施施工。 2、电焊机必须可靠接地。 3、登高2米以上必须带安全带。 措施会审 施工单位: 2013年月日 土建科: 2013年月日 机电科: 2013年月日 安监处: 2013年月日 矿副经理: 2013年月日 淮南矿业集团朱集矿 7~8#水源井泵房与泵房机电设备及输水管路、输电线路建安工程 安 全 技 术 措 施 湖南六建机电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2月15日

朱集矿7~8#水源井泵房与泵房机电设备及输水管路、输电线路建安工程 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述 按设计土建施工水源井泵房。 水源井泵房管路设备安装:安装井用潜水泵2台及配套管路、阀门、管件。 水源井泵房电气设备安装:安装泵房高低压开关柜,泵房照明及电缆敷设。 水源井泵房输水管道安装:安装钢丝网架复合管1220m及阀门配件安装。 水源井10kv架空线路:混凝土电杆敷设24套、架空线路敷设及防雷接地安装。 二、施工工期 计划施工工期60天。 三、施工准备 1、认真审阅设计图纸,核实工作量。 2、组织所有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及安装内容,进行技术交底,学习瓦斯泵站安装相关规范及各项安全制度,使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工作中认真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3、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各种施工工具。 4、作好施工准备,施工现场具备“三通一平”条件。 四、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管理规定 1、作业时要有跟班队干、班组长现场负责,统一指挥,确保安全施工。 2、施工前应检查所有绞车、钩头、绳索等器具,凡有缺陷者严禁使

用。 3、酗酒人员严禁施工。 4、每位工作人员都必须做到自保和互保。 5、用电设备要设专人保管和使用,其他人不得乱动。 6、设备运入指点地点时,卸车时,车辆停稳后,在下坡方向上一道卡轨式挡车器后,采用人工卸车。卸车时应自上而下按顺序进行,必须小心谨慎,精力集中,防止意外伤人。 7、起吊设备前要检查设备是否装备牢靠,在起吊时要有专人指挥,现场要求有专人监督不许外人进入,起吊时要注意安全,要做到指挥统一,要统一听从指挥人员安排,人员要做到忙而不乱,要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起吊。 8、在连接设备螺丝时,严禁将手指伸进螺丝孔。 9、安全帽的使用。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使用安全帽,要认真检查帽壳、帽衬有无损坏现象,装配圈要牢固,顶绳要系紧。戴帽后,要检查帽箍是否松紧适宜,端后箍要箍紧,下颌带必须系紧。炎热天气作业不可用遮阳帽、防雨帽替代安全帽。 10、安全带的使用。使用时要高挂低用,防止摆动碰撞绳子、不能打结。在攀登和悬空作业中,必须佩戴安全带,而不在固定的设施上拴钩环。安全带不使用时要妥善保管,不可接触高温、明火强碱或尖锐物体。不得采购和使用不合格的安全带。 11、临时用电的安全防护。临时用电应按有关规定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并建立对现场线路、设施定期检查制度。配电线路必须按有关规定铺设整齐,采用埋地敷设。配电系统必须采取分极配电,各类配电箱、开关箱的安装和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开头电器应标明用途。电工作业必须两人同时作业,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二)起吊安全措施:

丛式井防碰要求

丛式井防碰要求 1、防碰井段坚决杜绝存在侥幸心理,决不能有打打看的思想,由 于仪器、测量数据本身存在的系统误差,防碰距离小于警戒线,按下表采取相应措施: 2、井队必须至少有两套测斜仪器。采用磁单点的井队要配备10 度罗盘。仪器及时校验,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 3、严格按设计要求测斜,两井有防碰要求时加密测点,并及时根 据测斜数据变化调整参数。 4、防碰工作要从井组的第一口井做起。提前做出防碰预算,保证 前拖距离满足防碰要求,准确丈量前拖距离并上报技术办,观 察前拖后大门方向是否准确,如拖距大于25米,应及时联系复 测井口。表层有防碰危险的在表层钻井中应下入螺杆预绕障。 5、高度认识表层井斜在丛式井防碰中的意义,合理选用钻具组合 和钻井参数,严格按50米间距测斜,严防表层井斜超标。 6、老井场加井,有些老井数据不全不准,甚至没有防碰数据,要 进行预绕障,二开后立即朝有利方向预绕障使井眼轨迹脱离防 碰威胁。 7、防碰井段必须要及时输入计算机,同时绘制手工防碰图,并观

察分析轨迹趋势,坚持做到测一点、计算一点、防碰图绘制一点,并预算200米;斜井段防碰由于井斜较大,位移走得快(往往前一个测点两井相距还有十几米,钻进50米后就要相碰),因此更要监控预算向下200米井段的防碰趋势。 8、防碰图必须张贴在绘图板上,并上墙。要求统一采用1:100比 例绘制,清晰、准确,图例要标明井序和前拖距离。 9、防碰时要有井组整体防碰意识,如果有防碰趋势或轨迹发展将 影响下口井的施工,都要及时绕障采取措施。 10、相同地层尽量采用同一钻具组合、同一参数,尽量避免两井靠 近。 11、绕障施工宜早不宜迟,上部较下部施工效率高、更安全;绕障 施工时要根据工作量和难度,合理选择钻头、螺杆,必要时下入牙轮钻头带直螺杆施工。不能抱着复合试一试的想法。12、绕障施工前要进行方案交底,施工期间严格执行全员防碰绕障 制度,要安排生产干部现场值班。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9308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Technical measures for mine water safety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为更好地防止矿井生产中水灾事故的发生,对矿井水患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我矿防治水有关制度,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特制定本措施。 一、矿井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 1、采掘工作面的防治水措施 1)、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 2)、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 3)井巷掘进必须严格执行“逢掘必探,边探边掘”的探放水原则,掌握前方水文情况,若发现有水患时,应及时采

取措施,待确认安全后方可向前掘进,并将出水点位置标于井上下对照图或采掘工程平剖面图上。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点或地段,必须进行水温、水量、水质等地下水动态和松散含水层涌水含砂量综合观测和分析,防止滞后突水。 4)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出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5)井下和地面排水设施保证完好,所设沉淀池、水沟要及时进行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一次。每年雨季前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成立防洪抢险队伍,并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6)在矿井采掘工程中坚持“有掘必探”的原则,避免再次遇到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溶洞水。 7)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到水文地质条件可靠。

基于井网差异性研究优化注采调整对策

基于井网差异性研究优化注采调整对策 发表时间:2019-10-24T15:54:55.41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1期作者:杨红 [导读] 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分类部署井网,优化中渗油藏开发中后期的井网配置,形成了适合本油藏特点的井网配置技术。 中石化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郝现管理区 摘要:研究油区中低渗透油藏为主,独特的地质特点造成了目前主要存在着砂体发育不均匀、储层非均值严重,部分单元井网井距不适应;注采井距不适配,驱替不均衡;单井产注能力低等问题。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单砂体平面图和沉积微相图叠合法,通过勾绘含水分级图来半定量研究分析水淹状况及剩余油潜力。井网适配差异调整技术就是针对中低渗油藏的上述问题,通过优化调整,提高注采井网的有效性;转变思路,变单一措施为开发技术;精细注水,实现油藏有效均衡驱替,进一步夯实中低渗油藏稳产基础,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井网井距不适应;井网适配差异;均衡驱替;注采调整 不同类层单独组网,既一类层、二三类层单独组成独立的注采井网,是中渗油藏后期保持稳定开发的必要手段。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层间和平面矛盾突出,加上油水井合注合采,注水及见效见水关系复杂,注水流线模糊,剩余油分规律性差,认识困难。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利用沉积微相精细描述技术开展单砂体沉积微相研究,明确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在沉积微相控制下开展单砂体相控剩余油研究,定量定性描述剩余油分布,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分类部署井网,优化中渗油藏开发中后期的井网配置,形成了适合本油藏特点的井网配置技术。 1 前言 中低渗油藏动用含油面积123.4平方公里,动用地质储量1.08亿万吨,主要包含沙三段、沙四段两套含油层系,其中沙三段油藏主要分布在中央隆起带西段,埋藏深度在2950-3500米,主要为多层透镜体、及单一岩性储层;沙四段油藏主要分布在南坡地区通王断裂带、洼陷东缘地区,埋藏深度从1340-3100米,主要为构造复杂的多薄层、及部分构造简单的单一岩性储层。中低渗油藏地质储量比重占采油厂已动用储量的31.3%,是保持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阵地。 2 井网适配调整的背景 油区中低渗油藏主要以浊积砂岩油藏为主,标定采收率18.3%。油区中低渗透油藏目前主要存在着砂体发育不均匀、储层非均值性严重,部分单元井网井距不适应;注采两难与水淹水窜并存,平面层间动用不均衡;能量保持水平低,单井产注能力低,油藏潜力发挥不充分等问题。2016年以来,中低渗油藏以提高注采井网的适应性及有效性为目标,通过区块的持续加密调整,对其他区块立足“数砂体完善”,在不打井的情况下,通过井网适配,协调注采关系,进一步夯实稳产基础,取得了较好效果。 3 井网适配调整的主要做法 3.1 优化方式,提高注采井网有效性。 3.1.1 “三定一优”矢量井网加密。 针对平面非均质性严重、注采井距大的问题,在深化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地应力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以地应力定井排方向、分区域定注采井距、分情况定矢量调整对策、优化注水方式”的“三定一优”矢量井网加密,提高采收率。调整后,区块水驱控制程度提高7.7%,自然递减率为降低4.5%,注采对应率由77.3%上升至80.9%;层段合格率提高5.4%;水井治理初见成效,地层能量得到一定补充,油藏稳产基础得到进一步增强。 3.1.2 核注翼采,转方向,调流线。 针对储层非均质性差异造成砂体核部水淹水窜现象,通过转注变流线,提高波及面积。2016年,砂体核部转注工作量实施8井次,油井见效率68%,起到了防止水窜,调整流线,确保油井见效的良好效果。 3.1.3 水转油,井网归位,提高储量控制。 针对区块井网不完善的现象,优选水井转油井,井网归位,提高储量控制程度。水转油井网归位工作量实施6井次,效果显著,目前已累计增油4349吨。如区块的A井2016年1月水转油,井网归位后效果明显,初期日增油5.1吨/天,累增787吨。 3.1.4 立足砂体井组式完善。 针对中低渗油藏部分单元砂体零散,井网不完善的问题,2016年加大了立足砂体、井组完善力度,首先通过水井强化注水,提高地层能量,特别是补孔未射层,增加油水井注采对应率,实现油井注水见效;然后通过油井补孔水井对应注水层,提高油井产能。统计2016年共实施油井工作量25口,已累增油6159吨。 3.2 转变思路,变措施为井网完善方式。 2016年坚持将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提高工艺性价比的理念,将水力压裂和水力径向射流技术从增产增注措施转变为井网完善方式,利用压裂裂缝和径向钻孔适配井网,实现压头前移,实现实际注采井距满足理论注采井距的需求。 3.2.1 变压裂增产措施为井网完善方式。 2016年以来区块实施老井压裂适配井网8井次,建立了有效的驱替压差。如B井区设计压裂半缝长120米。该井实施后初增能3.3吨/天,累增687吨。 3.2.2 水力径向射流,平面变方向变长度,纵向变孔密变长度对井网进行适配。 区块共实施水力径向射流13井次,使井网得以有效适配。平面变方向变长度:如C井,根据理论测算,技术极限井距240米,实际注采井距327米。为改善井网适应程度,实施水力径向射流,在北东130°和北东310°各钻3个孔,避开主流线,挖掘分流线剩余油。水力径向射流后有效注采距离缩短到230米,对应油井也见到效果,日油由3.3吨/天上升到6.1吨/天。纵向变孔密变长度:如对层内吸水差异大的问题,对不同岩性段,不同渗透率层段通过变射孔孔密及钻孔长度,根据吸水剖面测试,吸水差异得到改善。 3.3 精细调整,实现油藏有效均衡驱替。 3.3.1 堵调结合,均衡三场。针对井组平面水驱不均衡问题,开展堵水试验。堵调实施10天后对应油井相继见效,井组日油比调前增加5吨/天,综合含水下降了10.7%,井组累增油260吨。 3.3.2 矢量配注,激动压差。针对部分井组注水见效差、水淹水窜现象,加大矢量调配工作,激动压差、均衡注采流线,保持井组产量的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