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生物: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

高中生物: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

高中生物: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
高中生物: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

高中生物: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

知识点1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1.叶绿体的结构

色素功能

叶绿素叶绿素a:蓝绿色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叶黄素:黄色吸收蓝紫光

知识点2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实验原理

(1)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可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色素。(2)分离: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相互分离。

2. 过程

(1)提取色素

①取材:称取5 g绿色叶片;

②研磨:加少许SiO2、CaCO3和10 mL无水乙醇;

③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

④收集:收集滤液,试管口用棉塞塞严

(2)色素的分离

①制备滤纸条:将干燥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和宽的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在距剪去两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②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在滤纸条上沿铅笔线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重复画一两次。

③分离色素:将3 mL层析液倒入试管中,装置如下图所示,插入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随后用软木塞塞紧试管口。

注意:不能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

④观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

条。如下表所示:

知识点3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2.1779年,荷兰英格毫斯指出:植物要更新空气必须要有阳光和绿叶。

3.1845年,德国梅耶指出:植物能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4.1864年,德国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出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5.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证明: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1939年,美国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7.1948年,美国卡尔文利用14C标记的二氧化碳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探明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

知识点4 光合作用的过程小结

1.光合图解

2.光合作用过程小结

3.探究外界条件变化时C5、C3、[H]等物质含量的变化

知识点5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1)曲线分析:

①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量表明此时的呼吸强度。

②AB:表明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

③B点: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称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白天的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④BC: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

⑤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

(2)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比较低,如上图中虚线所示。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冬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

2.光照面积(如下图所示)。

(1)曲线分析:

①OA:随叶面积指数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

②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此后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原因是

有很多叶被遮挡。

③OB: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

④OC:叶片随叶面积指数的不断增加,呼吸量不断增加,而由于A点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

(2)应用:应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合理密植。

3.CO2浓度(如下图所示)。

(1)曲线分析: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A点:即CO2达到饱和时,光合作用速率就不再增加了。

(2)应用:“正其行,通其风”,温室内充CO2,即提高CO2浓度,是增加产量的方法。

4.含水量及矿质元素(如下图所示)。

(1)曲线分析:

①OA: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矿质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水和矿质元素越多,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②A点:即水、矿质元素达到饱和时,光合作用速率就不再增加了。

(2)应用:

①合理施肥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速率,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②施用有机肥后,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既可为植物补充CO2,又可为植物提供各种矿质元素。

5.温度(如下图所示)。

(1)曲线分析:

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一般植物在10~35 ℃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 ℃)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 ℃)以上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50 ℃左右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2)应用: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降低温度。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晚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6.叶龄(如下图所示)。

(1)曲线分析:

①OA:为幼叶,随幼叶的不断生长,叶面积不断增大,叶内叶绿体不断增多,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断增加。

②AB:为壮叶,叶片的面积、叶绿体和叶绿素都处于稳定状态,光合作用速率也基本稳定。

③BC:为老叶,随着叶龄的增加,叶片内叶绿素被破坏,光合作用速率也随之下降。

(2)应用

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及茎叶,可降低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6. 多种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曲线分析: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该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当到Q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影响光合速率,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适当提高图示中的其他因子。

(2)应用:为了获得更大产量应该协调控制多个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当一个条件受限时,可以通过加强其他条件来改善光合作用状况。

知识点6 化能合成作用

1.概念:少数种类的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化能合成作用。

2.实例:生活在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氨氧化成亚硝酸,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它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过程图解如下图所示。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知识点.doc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知识点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生物知识点一、ATP和酶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作用: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可以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同时证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性。 3、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催化剂的作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3、作用机理:催化剂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生物知识点二、光合作用 概念及其反应式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2) ─不能写成= 。 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 细胞呼吸知识点

生物知识点1、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三阶段反应式及场所 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即: C6H12O6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每个箭头上边都加上酶,下同) 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即: 2C3H4O3+6H2O 6CO2+20[H]+少量能量(2ATP) 在线粒体内膜发生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34ATP) 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12H2O+大量能量 生物知识点2、无氧呼吸:(两阶段都在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C6H12O6 2丙酮酸(C3H4O3)+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 2丙酮酸(C3H4O3)+4[H] 2C3H6O3(乳酸) 2丙酮酸(C3H4O3)+4[H] 2C2H5OH(酒精)+2CO2 总反应式 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高中生物生殖类型的知识点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 主要场所——线粒体 检测细胞呼吸产物所用试剂与现象 [填表] 检测产物 所用试剂 实验现象 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 变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由蓝变绿再变黄 酒精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橙色变成灰绿色 化学反应式 C 6H 12O 6+6H 2O +6O 2――→酶 6CO 2+12H 2O +能量 物质转化过程 (2)无氧呼吸 场所:细胞质基质 类型及反应式 (3)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 同 点 条件 需氧 不需氧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分解程度 葡萄糖被彻底分解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 产物 CO 2、H 2O 乳酸或酒精和CO 2

能量释放 大量能量 少量能量 相同点 本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 TP 供生命活动所需;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 二、光合作用 (1)关于实验 有关色素带的分析 注意事项及原因分析 (2)光合作用的过程 1.过程及分析 过程 注意事项 原因分析 提 取 色 素 选新鲜绿色的叶片 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 研磨时加无水乙醇 溶解色素 加少量SiO 2和CaCO 3 研磨充分和保护色素 迅速、充分研磨 减少乙醇挥发,充分溶解色 素 盛放滤液的试管口加棉塞 减少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 分 离 色 素 滤纸预先干燥处理 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 滤液细线要直、细、匀 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 叠 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 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 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 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 中 (1)从色素带的位置可知,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高低依次 为:胡萝卜素>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记忆口诀:胡、黄、a 、 b) (2)从色素带的宽度可知,各种色素的含量一般情况下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黄素>胡萝卜素。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说课稿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二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基础上,分别从生物科学史、物质和能量转变、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这三个角度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本节与其他章节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必修一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等方法。 (2)通过总结归纳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以对比及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源m] 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 高一的学生他们在初中的生物学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也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他们具备物质转变和能量变化等相关的化学知识。在前面的《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有关实验的理解也得以顺利进行。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能力方面: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⑴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⑵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⑷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 ⑴通过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色带的颜色、分布顺序 和宽窄,思考其原因及作用。 ⑵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 能量转化的过程。 ⑶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 ⑴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⑵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 ⑴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⑵通过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 产中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让学生讨论认识叶绿体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哪些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光合作用的 过程,影响因素等。 七、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结合教材P97图讨论: 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用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 2、为什么不使用发绿色光的灯管作补充光源? 导言: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要靠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那么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呢?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如P97——98的实验。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做实验: 1、加入SiO 2、CaCO3的作用是什么? 2、研磨时为什么要迅速而充分? 3、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后,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4、滤纸条一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 5、画滤液细线时应注意什么? 6、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7、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叶绿色b(黄绿色) 绿叶中的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教师演示相关实验让学生得知: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并结合P99吸收光谱图讲解。 1817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但当时并不清楚叶绿素分布于何处?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时,发现叶绿素并非普遍分布在植物的整个细胞中,而是集中在一个个更小的结构里,后来人们称之为叶绿体。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 识点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光合色素(Ⅱ) 2、叶绿体 (1)分布:植物叶肉细胞(主要) (2)结构特点 双层膜 基粒:由类囊体组成,类囊体膜上有光和色素、酶 基质:含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3、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Ⅱ) 二、光合作用探究历程(Ⅰ) 见课本P100-102 重点实验: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鲁宾和卡门实验、卡尔文实验 三、光合作用过程 1、方程式 2、过程(Ⅲ) 常考:光照强度变化或CO 2浓度变化,各物质的含量变化(如ATP、[H]、C 3 、C 5 等)。 3、光反应、暗反应比较 四、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Ⅲ) 谨记谨记:总(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光照 (1)光照强度 A点:只进行光合作用 AB段:呼吸>光合 B点:呼吸=光合

BC段:光合>呼吸 (2)光照时间 (3)光质 2、CO 2 浓度 3、温度 4、矿质元素 N、P、K、Mg(叶绿素关键元素) 五、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Ⅰ) 六、常考曲线图(Ⅲ) 1、夏季晴朗的一天 bc段下降的原因是,正午气温过高,气孔关闭,CO 2 吸收减少,使暗反应减缓。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 6点、18点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密闭容器中 AB段:CO 2不断增加,CO 2 释放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BD段:CO 2不断减少,CO 2 吸收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DE段:CO 2不断增加,CO 2 释放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经过一昼夜,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 E点的CO 2 含量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光合与呼吸知识点梳理

凝练方法规律 题型一坐标曲线题的解题技巧 解决坐标曲线题的方法,可概括为“一识标”、“二明点”、“三析线”三个基本步骤。 一识标坐标曲线,实际上是“横坐标”对“纵坐标”的影响结果,“标”不同,曲线的含义就不同,形状也不相同。所以,认真识别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前提。 二明点曲线是满足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在这些点中,有些点特殊,如: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与纵横坐标以及其他曲线的交叉点等,往往隐含着某些限制条件或某些特殊的生物学含义,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题的基础。例如,下图曲线中,特殊点就有A、B、C、D四个,而这些点的含义往往就是试题考查的内容。 三析线正确分析曲线形状,如:何时开始上升、何时趋向平缓、何时出现转折、其原因分别是什么等等,这是解题的关键。如右图,我们就要在“一识标”、“二明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OA段表明叶面积指数从0→6时,光合作用实际量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而增大;当叶面积指数大于6时,光合作用实际量不再随叶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因为有很多叶子被遮挡在光补偿点以下;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的增加而增加;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量不再增加,而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其呼吸量也不断增加(直线OC),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如BC段。 对位训练 3.某生物兴趣小组欲研究密闭的温室一昼夜内O2浓度变化的情况,当地日照时间为6时至

18时,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预期一昼夜内温室中O2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是 解析夜间,温室内的植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温室内O2的浓度降低,当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释放O2,温室内O2的浓度升高。18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或光合作用停止,植物吸收O2,O2的浓度降低。答案D 4.图中纵轴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的速度,横轴表示各种外界条件(其余的条件 都是适宜的)。对曲线中M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若横轴表示光强度,则M点光合速度最大 B.若横轴表示CO2浓度,则M点光合速度最大 C.若横轴表示O2浓度,则M点呼吸速度最大 D.若横轴表示光强度或CO2浓度,则M点表示光合速度与呼吸速度相等 题型二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测定 1.光合作用速率表示方法:通常以一定时间内CO2等原料的消耗或O2、(CH2O)等产物的生成数量来表示。但由于测量时的实际情况,光合作用速率又分为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 2.在有光条件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实验容器中O2增加量、CO2减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光合色素(Ⅱ) 2、叶绿体 (1)分布:植物叶肉细胞(主要) (2)结构特点 双层膜 基粒:由类囊体组成,类囊体膜上有光和色素、酶 基质:含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3、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Ⅱ) 二、光合作用探究历程(Ⅰ) 见课本P100-102 重点实验: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鲁宾和卡门实验、卡尔文实验

三、光合作用过程 1、方程式 2、过程(Ⅲ) 常考:光照强度变化或CO 2 浓度变化,各物质的含量变化(如ATP、 [H]、C 3、C 5 等)。 3、光反应、暗反应比较

四、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Ⅲ) 谨记谨记:总(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光照 (1)光照强度 A点:只进行光合作用 AB段:呼吸>光合 B点:呼吸=光合 BC段:光合>呼吸 (2)光照时间 (3)光质

2、CO 浓度 2 3、温度 4、矿质元素 N、P、K、Mg(叶绿素关键元素)五、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Ⅰ) 六、常考曲线图(Ⅲ) 1、夏季晴朗的一天

bc段下降的原因是,正午气温过高,气孔关闭,CO 2 吸收减少,使暗反应减缓。 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 6点、18点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密闭容器中 AB段:CO 2不断增加,CO 2 释放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BD段:CO 2不断减少,CO 2 吸收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DE段:CO 2不断增加,CO 2 释放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经过一昼夜,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 E点的CO 2 含量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光合与呼吸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光合与呼吸知识点总 结

一、 呼吸作用 (一) 过程及场所 ① 总反应式:C 6 H 12 O 6 + 6H 2 O +6O 2 6CO 2 + 12H 2O + 能量 一 二 三 二 三 阶段一:C 6 H 12 O 6 2丙酮酸 + 4[H] + 少量能量 ② 过程 阶段二:2丙酮酸 + 6H 2 O 6CO 2 + 20[H] + 少量能量 ※※ 阶段三: 24[H] + 6O 2 12H 2 O + 大量能量 ③★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阶段一:细胞质基质 阶段二:线粒体基质 阶段三:线粒体内膜) ★ 主要场所:线粒体 ① 总反应式: C 6 H 12 O 6 2C 3 H 6 O 3 (乳酸)+ 少量能量 或C 6 H 12 O 6 2C 2H 5OH (酒精) + 2CO 2 + 少量能量 阶段一:C 6 H 12 O 6 2丙酮酸 + 4[H] + 少量能量 (与有氧呼吸阶段一完全相同) ② 过程 阶段二: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 酒精和二氧化碳 或者 乳酸 (阶段二不释放能量) 酶 酶 酶 酶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酶 酶 酶

③场所: 细胞质基质(场所只有一个,阶段一和阶段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注意:☆对于有氧呼吸: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存于ATP 中; 对于无氧呼吸:葡萄糖中的能量除了有热能和ATP 之外,还有一部分能量存于酒精 或者乳酸中。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和反应场所一定要会背,写反应式的时候箭头不能 写成等号,不要忘了写条件:酶。而反应过程的反应式要会应用。 ☆题型: ①对各个阶段反应物、产物以及场所的记忆(最基础的) ②物质推断题。(考反应过程)比如练习册104页第8题。 ③※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结合在一起,因为二者都可以产CO 2 ,但无氧呼吸不吸收O 2 ,而且消耗相同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要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所以经常会考察:通过比较吸收O 2 和释放CO 2 量的多少来判断呼吸方式。比如练习册60页例2。 液滴移动问题:比如练习册104页第9题。 (如果给具体数值,就会涉及到计算) (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注意:对于影响因素的考察,主要是应用而不是背诵,一定要理解每种因素为什么会影响呼吸作用 1.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2.二氧化碳:增加CO 2浓度对细胞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水:一定范围内随水含量的增加 细胞呼吸加强 4.※※※氧气浓度 2 浓度 O 2 浓度 CO 2 的释 放量 2 CO 2的总释放量 将有氧呼吸 和无氧呼吸 加起来

光合与呼吸知识点总结

一、 呼吸作用 (一) 过程及场所 ① 总反应式:C 6 H 12 O 6 + 6H 2 O +6O 2 6CO 2 + 12H 2O + 能量 一 二 三 二 三 阶段一:C 6 H 12 O 6丙酮酸 + 4[H] + 少量能量 ② 过程 阶段二:2丙酮酸 + 6H 2 O 6CO 2 + 20[H] + 少量能量 ※※ 阶段三: 24[H] + 6O 2 12H 2 O + 大量能量 ③★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阶段一:细胞质基质 阶段二:线粒体基质 阶段三:线粒体膜) ★ 主要场所:线粒体 ① 总反应式: C 6 H 12 O 6 2C 3 H 6 O 3 (乳酸)+ 少量能量 或C 6 H 12 O 6 2C 2H 5OH (酒精) + 2CO 2 + 少量能量 阶段一:C 6 H 12 O 6 丙酮酸 + 4[H] + 少量能量 (与有氧呼吸阶段一完全相同) ② 过程 阶段二: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 酒精和二氧化碳 或者 乳酸 (阶段二不释放能量) ③场所: 细胞质基质(场所只有一个,阶段一和阶段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注意:☆对于有氧呼吸: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存于ATP 中; 对于无氧呼吸:葡萄糖中的能量除了有热能和ATP 之外,还有一部分能量存于酒精或者乳酸中。 酶 酶 酶 酶 有氧呼吸 无 氧呼吸 酶 酶 酶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和反应场所一定要会背,写反应式的时候箭头不能写成等号,不 要忘了写条件:酶。而反应过程的反应式要会应用。 ☆题型: ①对各个阶段反应物、产物以及场所的记忆(最基础的) ② 物质推断题。(考反应过程)比如练习册104页第8题。 ③※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结合在一起,因为二者都可以产CO 2 ,但无氧呼吸不吸收O 2 ,而且消耗相同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要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所以经常会考察:通过比较吸收O 2 和释放CO 2 量的多少来判断呼吸方式。比如练习册60页例2。 液滴移动问题:比如练习册104页第9题。 (如果给具体数值,就会涉及到计算) (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注意:对于影响因素的考察,主要是应用而不是背诵,一定要理解每种因素为什么会影响呼吸作用 1.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2.二氧化碳:增加CO 2浓度对细胞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水:一定围随水含量的增加 细胞呼吸加强 4.※※※氧气浓度 2 2 氧气对无氧呼吸有抑制作用,所以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无氧呼吸速率减慢直至为0。 氧气对有氧呼吸有促进作用,在一定围,有氧呼吸速率随氧气浓度增大而增大,但是增大到一定程度,会趋于平缓,因为酶的数量的是有限的。 题型:①判断图中哪一点的有机物(或者葡萄糖)消耗最少。(B 点) 通常用CO 2的释放量的多少(或释放速率)来表示有机物消耗的量(或消耗速率) ②判断哪段进行有氧呼吸?哪段进行无氧呼吸?比如练习册60页例2。如果坐标系中给了具体的数值,有时也会出计算题,比如卷纸100所名校单元测试卷五第30题(3)。 二、光合作用 (一)过程及场所 ①总反应式:H 2 O + CO 2O 2 + (CH 2O ) [糖类一定要写括号] 光 暗 光 暗 水的光解:H 2 O O 2 + [H] (不需酶) 光反 应 叶绿体 光 酶 色素 CO 2 的释放量 2 CO 2的总释放量 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加起来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湟源二中白丰 一、教材分析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这节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与旧教材相比,本节内容大体上保持了旧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编排顺序,仅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调整:一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进行了扩充,增加了英格豪斯、梅耶、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述的更加完整。二是新增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探究实验,这个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均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为此提供了相关的提示和参考案例。三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化能合成作用这两部分内容在旧教材中没有被编排在《光合作用》这一节中,现为了内容的完整性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这两部分内容移至本节中。 本节内容不仅和初中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在高中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在第三章中为什么把叶绿体比作“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另一方面本节内容也为必修3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选修3中生态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方面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能力方面 (1)学会提取、分离绿叶色素的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历程,使学生认同科学原理的创立是科学家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建立起来的;认同科学 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 精神与态度。 (2)通过对叶绿体结构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3)通过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增强STS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人教版必修一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师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引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蔬菜大棚采用红色或蓝色的塑料薄膜而不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思考,通过分析实验结果,由学生自己得出色素的种类和颜色,通过色素对光能吸收的小实验过渡到色素对光能的吸收和叶绿体结构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学习叶绿体的结构和色素的种类,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技巧,学习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是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内容,由旧教材的“光合作用”变为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重点强调“原理”和“应用”,体现了STS的教育理念。本节是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及在学习本节第一部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的基础上,分别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及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学习,其中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属于生命系统中的能量转化供应和利用的问题,把过去植物新陈代谢的问题提升到生命系统的水平来研究。本节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其中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课程理念。而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是以后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节是必修一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议安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第二课时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其中还要完成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⑵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⑷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 ⑴通过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色带的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思考其原因及作用。 ⑵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每一个物质变化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 ⑶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⑴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⑵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 ⑴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⑵通过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解、实验法。教具准备:课件、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六、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让学生讨论认识叶绿体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哪些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光合作

能量之源——与光合作用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1.光照下用H182O培养绿色植物,则下列物质中首先能检测到放射性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五碳化合物 D.丙酮酸 2.如图为4种植物(Ⅰ、Ⅱ、Ⅲ、Ⅳ)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是() A.Ⅰ B.Ⅱ C.Ⅲ D.Ⅳ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 ) A.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产物为氢气和氧气 C.所需能量来自ATP D.速率与色素含量、光强等有关 4.下列物质中,可以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的有( ) A.水、二氧化碳、ATP B.氧气、水、ATP C.水、ADP、Pi D.ADP、C3、水 5.对某植株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 min;乙光照5 s再黑暗处理5 s,连续交替进行20 min。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株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A.甲多于乙 B.甲少于乙 C.甲和乙相等 D.无法确定 6.某阳生植物细胞在夏季晴天某一天内的光合作用过程中C3、C5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部分)。若第二天中午天气由光照强烈转向阴天时,叶绿体中C3含量的变化、C5含量的变化分别相当于曲线中的() A.c→d段(X),b→c段(Y) B.d→e段(X),d→e段(Y) C.d→e段(Y),c→d段(X) D.b→c段(Y),b→c段(X) 7.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黑暗处几小时,然后把该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

中产生了淀粉。用现代的观点分析这个实验,在设计上具有很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具体表现在() 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8.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理论上某种植物能更有效的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的选项是()A.若a点在a2,b点在b2时 B.若a点在a1,b点在b1时 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 D.若a点在a1,b点在b2时 9.如图所示,将A、B、C、D四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日光下。A添加品红色光照,B 添加绿色光照,C隔品红色滤光片,D隔绿色滤光片,经过一段时间后,长势最好的是() 10.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图5-4-9表示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X、Y和Z变化时,光合作用合成量和光强度的关系。 (1)图中X1、X2、X3的差异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_______所导致。要提高大棚作物的光合作用合成量,由X3增加为X1,最常采取的简便而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Y1、Y2、Y3的差异是由于________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_______所致。 (3)图中Z1、Z2、Z3的差异表现在光合作用中________反应的不同,如果Z因素代表植物生长发育期,则代表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现蕾开花期的曲线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生物重要知识点复习(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知识点复习(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某研究人员曾经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过以下研究。 实验一:将某绿色植物放在黑暗装置中,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对氧气的吸收量,如图1所示.a 、b 分别表示10℃和20℃时植物吸收氧气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黄豆种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一可知,温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气越。 (2由实验一结果可推知:在实验二中,当广口瓶内黄豆种子温度适当时,就会促进玻璃罩内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3联系本实验,试分析吐鲁番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2. 右图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罩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瓶内种子的 增强。使得浓度加大。这种物质扩散到塑料罩内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 (2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 植物的 (填某种生理活动。 (3如果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均将 (填“增强”或“减弱”,原因是。 3. (舟山嘉兴卷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 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在单位时间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 (1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表皮的。

(2环境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产生影响,原因是温度会影响活细胞中的。 (3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图中曲线上的图1 图 2 CO CO 2释放量 (第3题图 A 点将向移动(填“上”或“下”。 4. (2011·泸州选取生长正常的爬山虎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实验前应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几小时,再将甲、乙、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 酒精中。 ②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 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 (2叶片A 、B 两部分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 。 (3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其中叶片乙蓝色。乙和丙两叶片形成对照实验,可以说明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如果将叶片丙的叶脉切断叶片丙经过上述①②步处理,其叶片颜色将。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练习

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要求及练习 【第2课时】 (一)知识点要求 1.植物的光合作用(B) (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实质 A.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 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 取材——暗处理——遮光——取叶——脱色——漂洗——滴碘液——冲洗——观察 注意事项:a、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储存的有机物耗尽。 b、脱色是使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实验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实验结论:a、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C.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结果: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试管内能重新燃烧起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D.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E.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二氧化碳 + 有机物 + 氧气 原料产物 2 (1)呼吸作用的实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共同特征。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 (2)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3)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C) (1)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到%~%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显着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课程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新课导入:咱们中国有句古语“万物生长靠太阳”,大家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初中的时候呢我们就简单地了解过光合作用,植物只有依赖光合作用,才能制造有机物,动物和人呢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而言,能量的根本来源就是太阳光能,那光是如何被植物吸收的呢,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四节内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学习太阳光中有能量,我们制造出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捕获其中的能量并转化为电能。绿色植物也能捕获并转化太阳光中的能量,那么,绿叶中通过什么物质或结构捕获并转化光能呢? 板书: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正常玉米的叶子都是绿色的,但如果植物幼苗缺乏色素的话,往往会呈现黄白色,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白化苗”。大家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白化苗能否正常生长?---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待种子中储存的养分耗尽就会死亡。由此可见呢,植物的生活确实需要色素,依靠色素来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么植物细胞一般有哪些捕获光能的色素呢? 下面呢,请同学们自己先看一下课本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找出实验原理、目的、实验材料、方法步骤。 1、试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什么?层析液有什么重要用途?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来提取色素;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来分离色素。 2、研磨中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是什么?

二氧化硅帮助充分磨碎叶片,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3、实验过程中要求动作迅速并注意密封的原因是什么? 无水乙醇和层析液易挥发,并具有一定的毒性。 4、制备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角?画滤液细线有何要求?层析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不剪去两角,边缘扩散得比较快,中间扩散得慢,使色素带看起来是两边高中间低,剪了之后,使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一致。画线要求越细越直越好,以防止色素带你互相重叠;重复画两三次,增大色素浓度,层析时,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否则,层析液会将色素带溶解,无法在纸上扩散。 实验步骤: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选材,SiO 2,CaCO 3 ,无水乙醇,动作迅速,密 封) 2、制备滤纸条(剪去两角,用铅笔画线) 3、画滤液细线(要求) 4、分离绿叶中色素 5、观察和记录 经过分析之后呢,发现他们各自的含量关系约为:叶绿素:类胡萝卜素=2:1,叶绿素a:叶绿素b=3:1,胡萝卜素:叶黄素=2:1 那么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推测一下四条色素带的宽窄了,叶绿素a最宽,叶黄素最窄。 了解了个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后,你能试着解释为什么植物春夏叶子翠绿,而深秋则叶片金黄呢? 由于叶绿素的含量大大超过类胡萝卜素,而使类胡萝卜素的颜色被掩盖,只显示出叶绿素的绿色;由于叶绿素比类胡萝卜素易受到低温的破坏,秋季低温使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点及经典习题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 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 RNA。 四、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 性都会明显降低。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 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 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 TP与ADP的转化: 酶 ATP ADP + Pi + 能量 三、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ADP + Pi+ 能量 ATP ATP 酶 ADP + Pi+ 能量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

5-4能量之源一一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光合色素(H) 2、叶绿体 (1 )分布:植物叶肉细胞(主要) (2 )结构特点 { 双层膜 基粒:由类囊体组成,类囊体膜上有光和色素、酶 基质:含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3、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H) 二、光合作用探究历程(I) 见课本P100-102 重点实验: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鲁宾和卡门实验、卡尔文实验 三、光合作用过程 1、方程式 2、过程(皿) 常考:光照强度变化或CO 2浓度变化,各物质的含量变化(如ATP、[H]、C3、C5等)) 3、光反应、暗反应比较 四、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皿) 谨记谨记:总(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1、光照 (1 )光照强度 A点:只进行光合作用 AB段:呼吸〉光合

B点:呼吸=光合 BC段:光合〉呼吸 (2 )光照时间 (3)光质 2、CO 2浓度 3、温度 4、矿质元素 N、P、K、Mg (叶绿素关键元素) 五、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I) 六、常考曲线图(皿) 1、夏季晴朗的一天 be段下降的原因是,正午气温过高,气孔关闭,CO 2吸收减少,使暗反应减缓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 6点、18点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密闭容器中 AB段:CO 2不断增加,CO 2释放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BD段:CO 2不断减少,CO 2吸收较多。呼吸作用V光合作用 DE段:CO 2不断增加,CO 2释放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经过一昼夜,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 E点的CO 2含量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 一、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 2、CO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假设 1.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2. 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酒精 (三)实验用具(略) 1、NaOH的作用是什么? 2、酵母菌进行什么呼吸? 3、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 4、如何说明CO2产生的多少? 5、如何控制无氧的条件? (四)实验结果预测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酒精,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灰绿色显色反应。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多 (五)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原则)置于A、B锥形瓶 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25-35 ℃、环境下培养8-9小时。 3、检测CO2的产生 4、检测酒精的产生 (1)取2支试管编号(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

(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A试管密封,B试管不密封.(六)观测、记录 条件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时间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有氧 无氧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 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CO2,无氧条件下, 产生酒精+少量的CO2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有氧呼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