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0高三化学起点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0高三化学起点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0高三化学起点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0高三化学起点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起点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 分,共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氯碱工业是电解熔融的NaCl,在阳极能得到Cl2

B.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利用了离子交换膜技术

C. 硅橡胶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

D.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化学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氯碱工业是电解NaCl的水溶液,A错误;

B.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利用了离子交换膜技术,B正确;

C. 硅橡胶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C正确;

D.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化学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D正确;

故答案选A。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汽油、柴油、石蜡都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B. 苯与铁粉、溴水混合可制备密度大于水的溴苯

C. 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除去CO2中混有的乙烯

D. 只用溴水可鉴别苯、己烯和四氯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汽油、柴油、石蜡都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A正确;

B. 苯的溴代是苯与液溴的反应,而不是溴水,B错误;

C. 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会生成二氧化碳,故可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除去CO2中混有的乙烯,C正确;

D. 溴水与苯会分层,上层为苯无色液体,己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四氯化碳与溴水也会分层,下层为四氯化碳无色液体,故只用溴水可鉴别苯、己烯和四氯化碳,D正确;

故答案选B。

3.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 用图①所示装置可以除去Na2CO3溶液中的CaCO3杂质

B. 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选择图②所示装置

C. 用图③所示装置可以分离乙醇水溶液

D. 用图④所示装置可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碳酸钠能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故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2CO3溶液中的CaCO3杂质,A正确;

B. 乙醇与溴水互溶,故无法进行萃取分液,B错误;

C. 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和水需要在装置中加装温度计,并使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支管口处,C错误;

D. 应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含有少量HCl,D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在除杂时,注意试剂的选择,尽量不要减少所需物质的量。

4.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gNa 与O 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N A B. 常温下,0.2mol/LNH 4Cl 溶液中,NH 4+

数目小于0.2N A C. 标准状况下,11.2LCHCl 3中氯原子数目 1.5N A

D. 7.8g 苯中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3N 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2.3gNa 与O 2完全反应,生成0.1mol+1价的Na ,转移电子总数为0.1N A ,A 正确; B. 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故无法计算NH 4+数目,B 错误;

C. 标准状况下,CHCl 3为非气态,无法计算CHCl 3中氯原子数目,C 错误;

D. 苯中的碳碳键为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即苯中不含碳碳双键,D 错误; 故答案选A 。

【点睛】22.4L/mol 仅适用于标况下气态物质体积的求算。

5.我国科学家提出了由CO 2和CH 4转化为CH 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原料到产品的总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 CH 3COOH 分子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平面

C. ①→②放出热量并形成了C 一C 键

D. CH 4→CH 3COOH 过程中,有两种类型的化学键断裂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原料到产品的总反应为423CH CO CH COOH +???→催化剂,属于加成反应,A 正

确;

B. CH 3COOH 分子中最多有羧基的四个原子和甲基中的两个原子共6个原子共平面,B 错误;

C. 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①→②放出热量并形成了C一C键,C正确;

D. CH4→CH3COOH过程中,有碳氧双键和碳氢单键两种类型的化学键断裂,D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在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加成反应”时,不能单凭“烷烃无法发生加成反应”来进行判断,烷烃可在一定条件下加到其他的双键上。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Y与Z同主族。X与Y、Z与W均可形成如图所示的分子结构,且Z与W形成的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 > Z > Y > X

B. 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Y > Z > W

C. 元素Z和W均存在两种以上的含氧酸

D. 元素Z和W在自然界中均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X与Y可形成如图所示的分子结构为过氧化氢,则X为H、Y为O,因为Y与Z同主族,则Z 为S,因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W为Cl。

【详解】A.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Z>W>Y>X,A错误;

B. 原子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大小顺序为W>Y>Z,B错误;

C. 元素Z和W均有多种正价态,故均存在两种以上的含氧酸,C正确;

D. 硫元素(Z)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和少量游离态的形式存在,D错误;

故答案选C。

7.我国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记载了《造强水法》 :“绿钒(FeSO 4?7H 2O)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 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强水用过无力……”。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A. “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后生成FeSO 4?4H 2O

B. 该方法所造“强水”为硝酸

C. “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的原因是加人 NaCl 溶液后氧化性增强

D. “强水用过无力”的原因是“强水”用过以后,生成了硝酸盐溶液,其氧化性减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假设有421molFeSO 7H O ?即其质量为1mol 278g/mol=278g ?,“将矾炒去,

约折五分之一”失去质量的

15即1

278g=55.6g 5

?,换算成水的物质的量为

55.6g 3mol 18g/mol ≈,所以脱水后产物为FeSO 4?4H 2O ,A 正确;

B. 根据题目中描述“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可知该方法所造“强水”为硝酸,B 正确;

C. Au 的金属活动性很弱,硝酸均不能将其氧化,加盐后,“强水”中含王水成分,Au 可溶于王水,主要是由于配位作用,而不是因为氧化性,C 错误;

D. “强水用过无力”的原因是“强水”用过以后,生成了硝酸盐溶液,其氧化性减弱,D 正确; 故答案选C 。

8.已知甲、乙、丙、丁之间的置换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且甲、丁为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甲为铁,丁为氢气,则乙一定为酸

B. 若甲为非金属单质,则丁不一定为非金属单质

C. 若甲为金属单质,丁为非金属单质,则丁一定是氢气

D. 若甲为碳,丁为硅,则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若甲为铁,丁为氢气,则乙可能为酸,也可能为水,A错误;

B. 若甲为非金属单质,则丁不一定为非金属单质,如C、氢气等非金属单质还原金属氧化物可得到金属单质,B正确;

C. 若甲为金属单质,丁为非金属单质,则丁不一定是氢气,如金属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单质碳,C错误;

D. 元素的非金属性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若甲为碳,丁为硅,无法说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D错误;

故答案选B。

9.氯化镁晶体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固体I可溶于饱和NH4Cl溶液

B. 气体I能使无水CuSO4变蓝色

C. 溶液I和溶液Ⅱ常温下均能与Cu反应

D. 在固体Ⅱ的浊液中加入KI溶液可产生黄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于镁离子会水解,故在没有保护气的环境下灼烧氯化镁晶体,会得到氧化镁固体和氯化氢与水的混合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溶液I为稍稀的硫酸,气体II为干燥的氯化氢气体,将氯化氢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溶液。

【详解】A. NH4Cl溶液由于铵根离子的水解显酸性,故固体I MgO会溶于饱和NH4Cl溶液,A 正确;

B. 气体I 为氯化氢与水的混合气体,故能使无水CuSO 4变蓝色,B 正确;

C. 硫酸在常温下与Cu 不会发生反应,故C 错误;

D. 由于()()sp sp K AgI K AgCl =,故AgCl 固体会向AgI 进行转化,D 正确; 故答案选C 。

10.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能得到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① ② ③ 实验结论

A 浓氨水 NaOH 酚酞

NaOH 的碱性比 NH 3?H 2O 的强

B 浓盐酸 MnO 2 淀粉溶液 非金属性:氯元素大于碘元素

C 浓硝酸 Na 2CO 3 Na 2SiO 3 酸性:HNO 3 > H 2CO 3 > H 2SiO 3

D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浓氨水中的氨气逸出,使酚酞变为红色,无法证明NaOH 的碱性比 NH 3?H 2O 的强,A 错误;

B. 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该实验无法完成,B 错误;

C. 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故无法证明碳酸和硅酸的酸性,C 错误;

D. 将浓硫酸滴入蔗糖中,蔗糖变黑,说明其具有脱水性,同时生成的还原性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D 正确; 故答案选D 。

【点睛】在设计实验比较酸碱性强弱时,要注意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当涉及到多种物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挥发性物质的除杂。

11.激素类药物己烯雌酚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己烯雌酚是芳香烃

B. 1mol己烯雌酚可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 1mol己烯雌酚完全燃烧能生成18molCO2和12 molH2O

D. 己烯雌酚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不包括立体异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己烯雌酚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类,不是芳香烃,A错误;

B. 1mol己烯雌酚中有2mol苯环和1mol碳碳双键,故可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 根据结构简式可以数出该分子中含有18个C原子,再根据其不饱和度Ω=9,可计算出有20个H原子,故1mol己烯雌酚完全燃烧能生成18molCO2和10molH2O,C错误;

D. 根据结构简式,我们可以看出己烯雌酚苯环是上下对称、左右对称、中心对称的结构,其苯环上的等效氢有两种,故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不包括立体异构),D正确;

故答案选D。

12.某碱性电池的总反应为:3HO2-+2Al=OH-+2AlO2-+H2O,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电子迁移方向:Al→用电器→Pt

B. 电池工作时,负极附近溶液pH减小

C. 正极反应式为:HO2-+3H+ +2e-=2H2O

D. 负极会发生副反应:2Al+2OH-+2H2O=2AlO2-+3H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电池总反应3HO 2-+2Al=OH ―

+2AlO 2-

+H 2O ,可知Al 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

22342Al e OH AlO H O ----+=+,HO 2-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223HO e H O OH -

--++=。

【详解】A. 由于Al 为电池负极,电子迁移方向:Al→用电器→Pt,A 正确;

B. 根据电池的负极反应22342Al e OH AlO H O ---

-+=+,电池工作时,负极附近溶液pH

减小,B 正确;

C. 因为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环境,故正极的反应式应为2223HO e H O OH ---

++=,C 错误;

D. 由于负极的Al 会直接与碱液接触,故负极会发生副反应:2Al+2OH -+2H 2O=2AlO 2-+3H 2↑,D 正确; 故答案选C 。

13.利用CH 4可消除NO 2的污染,反应原理为:CH 4(g)+2NO 2(g)

N 2(g) + CO 2(g) +2H 2O(g),

在10L 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0.50mol CH 4和1.2molNO 2,测得不同温度下n(CH 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组别①中0 ~20 min 内,NO 2降解速率为0.0125mol?L -1?min -1

B. 由实验数据可知温度T 1<T 2

C. 40min 时,表格中M 对应的数据为0.18

D. 该反应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第①组实验中,0~20min 内,CH 4的物质的量减少0.25mol ,则NO 2的物质的量减少0.50mol ,NO 2的降解速率v (NO 2)=

0.501020mol

L min

? =0.0025mol·L -1·min -1,A 错误;

B. 对比实验数据发现,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T 2比T 1对应的反应速率大,说明实验控制的温度:T 1

C. 温度为T 1,40min 时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少,即温度T 2时40min 必然达到平衡状态,则n (CH 4)=0.15mol ,C 错误;

D. 由于反应温度T 1

14.常温下,在20mL0.lmol/L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40mL0.l mol/L 稀盐酸,溶液中含碳元素各种微粒(CO 2因逸出未画出)的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 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a 表示H 2CO 3的变化曲线

B. H 2CO 3、HCO 3-、CO 32-可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C. pH=11时,c(HCO 3-)>c(Cl -)

D. 碳酸钠溶液的水解平衡常数为1.0×10-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随着酸液的加入,含碳组分a 逐渐减少,含碳组分b 逐渐增多,此时发生反应

233CO H HCO -+-+=,则a 代表碳酸根离子,b 代表碳酸氢根离子,c 为碳酸分子。

【详解】A. 根据分析,a 代表碳酸根离子,c 为碳酸分子,A 错误; B. H 2CO 3和CO 32-会发生反应2233

32H CO CO HCO -

-+=,无法大量共存,B 错误;

C. 当不考虑盐类水解时,需要以2:1的比例向碳酸钠中加入盐酸,会实现

233()()c HCO c CO --=,此时233()()()c HCO c CO c Cl ---==,但是由于存在盐类水解,且碳

酸根离子的水解能力特别强,故不需要加入那么多盐酸即可实现233()()c HCO c CO --

=,此时

233()()()c HCO c CO c Cl ---=>,C 正确;

D. 碳酸钠溶液的水解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323()()

()

h c HCO c OH K c CO ---?=,可选取图像中pH=11

的点,此时233()()c HCO c CO --=,故3

()10h K c OH --==,故D 错误;

故答案选C 。

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15~18题为必考题,每个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题、第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15.随原子序数的

递增,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TX 2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ZY 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Z 3RY 6在工业上常用作助熔剂。

(1)R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

(2)上述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可组成一种五原子共价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 (3)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比较X 和Y 的非金属性的强弱_____。 (4)工业上以Z 3RY 6作助熔剂的目的是____。

(5)已知11.5gZ 的单质在X 2中完全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QkJ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 (1). 第三周期 第IIIA 族 (2). 或

(3). 2222F 2H O 4HF O +=+ (4). 降低氧化铝熔点,节约冶炼铝的能源 (5).

2222Na(s)O (g)Na O (s)4kJ /mol H Q +=?=-

【解析】 【分析】

TX 2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则T 为Si ,X 为O ,Z 3RY 6在工业上常用作助熔剂,Z 为Na ,R 为Al ,Y 为F 。

【详解】(1)R 为Al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 第IIIA 族;

(2)上述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可组成一种五原子共价化合物,则该共价化合物应由一个+4价原子和四个-1价原子构成,如SiF 4,也可以是一些比较特殊的物质,如O 3F 2,故电子式为

或;

(3)可以通过比较单质氧化性的强弱来比较X 和Y 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方程式为

2222F 2H O 4HF O +=+;

(4)工业上以Z 3RY 6(即Na 3AlF 6)作电解熔融态氧化铝制备铝单质时的助熔剂,目的是降低氧化铝熔点,节约冶炼铝的能源;

(5)Z 的单质在X 2中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222Na O Na O +=,11.5gZ 燃烧放出QkJ 热量,则2molZ 燃烧放出的能量为4QkJ ,故热化学方程式为

2222Na(s)O (g)Na O (s)4kJ /mol H Q +=?=-。

16.锌是一种常用金属,工业上利用锌焙砂(主要含ZnO 、ZnFe 2O 4,还含有少量CaO 、FeO 、CuO 、NiO 等)湿法制取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Fe 的活泼性强于Ni 。

(1)ZnFe 2O 4可写成ZnO?Fe 2O 3,则ZnFe 2O 4与H 2SO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净化Ⅰ”操作分为两步:

①将溶液中少量的 Fe 2+氧化,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是_____(填字母标号)。

A .新制氯水

B .30 % H 2O 2溶液

C .FeC13溶液

D .KMnO 4溶液

②加入ZnO ,调节溶液pH 为3.3~6.7;加热到60℃左右并不断搅拌,加热搅拌主要目的是___。 (3)“净化Ⅰ”生成的沉淀中还含有溶液中的悬浮杂质,溶液中的悬浮杂质被共同沉淀的原因是____。

(4)“净化Ⅱ”中加入过量Zn 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 (1). ()242442423ZnFe O 4H SO ZnSO Fe SO 4H O +=++ (2). B (3). 促进三价铁离子水解转化为沉淀,并使过量的过氧化氢分解除去 (4). 氢氧化铁胶粒具有吸附性 (5). 使铜离子、镍离子转化为单质而除去 【解析】

【详解】(1)根据信息ZnFe 2O 4可写成ZnO?Fe 2O 3可知,酸浸时ZnFe 2O 4会生成两种盐,分别为硫酸锌、硫酸铁,即ZnFe 2O 4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硫酸铁、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Fe 2O 4+4H 2SO 4═ZnSO 4+Fe 2(SO 4)3+4H 2O ;

(2)①将溶液中少量的 Fe 2+氧化,应选用氧化性较强且产物不会引入新杂质的物质,新制氯水的还原产物为氯离子,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铁无法将Fe 2+

氧化,且会引入新的杂质,KMnO 4溶液还原产物为二价锰离子,会引入新的杂质,因此应当加入过氧化氢,选B ; ②加热搅拌的目的是促进三价铁离子水解转化为沉淀,并使过量的过氧化氢分解除去; (3)因为Fe(OH)3胶粒具有吸附性,则净化Ⅰ生成的沉淀中还含有溶液中的悬浮杂质; (4)加入稀硫酸后生成物中含有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镍、硫酸钙,其中硫酸钙微溶于水,净化Ⅰ后除去Fe 元素,所以净化Ⅱ中加入Zn 的目的是使Cu 2+、Ni 2+转化为Cu 、Ni 而除去。

17.碳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Fe(s)+CO 2(g)FeO(s)+CO(g) ΔH 1 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Ⅱ:Fe(s)+H 2O(g)

FeO(s)+H 2(g) ΔH 1 平衡常数为K 2

不同温度下,K 1、K 2的值如下表:

现有反应Ⅲ:H 2(g)+CO 2(g)CO(g)+H 2O(g),结合上表数据,反应Ⅲ是___(填“放热”或“吸

热”)反应,为提高CO 2的转化率可采用措施有___(写出任意两条)。 (2)已知CO 2催化加氢合成乙醇的反应原理为:2CO 2(g)+6H 2(g)C 2H 5OH(g)+3H 2O(g) ?H<0。

设m 为起始时的投料比,即m= n(H 2)/ n(CO 2)。

①图1中投料比相同,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 ②图2中m 1、m 2、m 3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

③图3表示在总压为5MPa 的恒压条件下,且m=3时,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则曲线d 代表的物质化学名称为____,T 4温度时,该反应平衡常数K P 的计算式为____。

(3)工业上常用高浓度的 K 2CO 3溶液吸收CO 2,得溶液X ,再利用电解法使K 2CO 3溶液再生,其装置示意图如图:

①在阳极区发生的反应包括____和H ++HCO 3- ==CO 2↑+H 2O ②简述CO 32-

在阴极区再生的原理:____。

【答案】 (1). 吸热 (2). 升高温度、提高氢气浓度、吸收CO 、液化水蒸气(任选两条) (3). 321T T T >> (4). 123m m m >> (5). 乙醇 (6).

3

260.1255MPa (0.3755MPa)(0.1255MPa)(0.3755MPa)

?????? (7).

222H O 4e 4H O -+-=+↑ (8). 阴极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OH -与3HCO -

反应生成23CO -

【解析】 【详解】(1)21222(

)()

()()c H c CO K K c CO c H O =

=,,则213222

()()()()c CO c H O K K c H c CO K ==,所以973K 时,

1320.63K K K =

=,1173K 时,132'

' 1.29'

K K K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提高CO 2的转化率可采用措施有高温度、提高氢气浓度、吸收CO 、液化水蒸气,任选两条答题即可;

(2)①正反应放热,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越小,所以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321T T T >>;

②增大n(H 2),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越大,所以123m m m >>; ③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含量增大,乙醇、水减少,乙醇的含量是水的

1

3

,所以曲线d 代表的物质为乙醇,化学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为生成物分压的幂之积除以反应物分压的幂之积,体系中各组分的分压=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体系总压强,故该反应

平衡常数K P 的计算式为3

26

0.1255MPa (0.3755MPa)(0.1255MPa)(0.3755MPa)Kp ???=???;

(3)①装置图分析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为电解池的阴极,阳极上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4OH --4e -═2H 2O+O 2↑(或2H 2O-4e -=4H ++O 2↑),生成的氢离子与HCO 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②在阴极区,溶液中H +放电,破坏水的电离平衡,OH -浓度增大,OH -与HCO 3-反应生成CO 32-,所以CO 32-再生。

【点睛】当遇到多变量的图像问题时,要注意“定一议二”。

18.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将SO 2通入Na 2CO 3和Na 2S 混合溶液中可制得Na 2S 2O 3。其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1)A 中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为保证Na 2S 和Na 2CO 3得到充分利用,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____。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人的SO 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

(4)待Na 2S 和Na 2CO 3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过滤B 中的混合物,滤液经过__、___(填操作名称)、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 2S 2O 3?5H 2O 晶体。

(5)称取10.0g 产品(Na 2S 2O 3?5H 2O ,相对分子质量为248),配成250mL 溶液,取25.00mL 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 0.1000 mol/L 碘的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S 2O 32-+I 2 = S 4O 62-

+2I

,忽略Na 2SO 3与I 2反应)。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

②重复三次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其中第三次读数时滴定管中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x=____,产品的纯度为__。

【答案】 (1). 23242422Na SO H SO ()Na SO SO H O +=+↑+浓 (2). 2:1 (3). 二氧化硫融入过多使溶液呈酸性,而223Na S O 可以与氢离子反应,导致产量降低 (4). 蒸发浓缩 (5). 冷却结晶 (6).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颜色不退去 (7). 18.10 (8). 89.28% 【解析】 【分析】

装置A 为二氧化硫发生装置,装置B 为硫代硫酸钠的制备装置,装置C 为尾气处理装置。 【详解】(1)A 为二氧化硫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42422Na SO H SO ()Na SO SO H O +=+↑+浓;

(2)装置B 中发生的反应为223222322Na S Na CO 4SO 3Na S O CO ++=+,为保证Na 2S 和Na 2CO 3得到充分利用,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2:1;

(3)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二氧化硫过量会使溶液呈酸性,导致产品产量减少,所以二氧化硫不能过量;

(4)过滤B中的混合物,滤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2S2O3?5H2O 晶体;

(5)①滴定所用指示剂是淀粉溶液,当达到滴定终点时,碘稍过量,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溶液会由无色变为蓝色;

②由滴定管的读数可知,开始的刻度是0.50mL,后来的读数是18.60mL,所用溶液的体积是

18.10mL,即x=18.10mL,实验序号1所得的体积与另外两组相差较大,舍去,则消耗标准液的平均体积为18.00mL,则碘的物质的量是0.0180L×0.1000mol/L,根据碘与硫代硫酸钠反应的方程式可知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180L×0.1000mol/L×2×10=0.036mol,所以产

品的纯度为0.036mol248g/mol

10.0g

×100%=89.28%。

【点睛】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时,要注意观察实验数据,要将错误数据删掉,再进行计算。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9.铁被称为“第一金属”,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

(1)铁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___摄取铁元素的原子光谱。(2)FeC13的熔点为306℃,沸点为315℃。由此可知FeC13属于____晶体。FeSO4常作净水剂和补铁剂,SO42-的立体构型是____。

(3)铁氰化钾 K3[Fe(CN)6]是检验Fe2+的重要试剂。

①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

②写出一种与铁氰化钾中配体互为等电子体的极性分子的化学式_____。

③铁氰化钾中,所涉及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

④铁氰化钾中,不存在___(填字母标号)。

A.离子键 B.σ键 C.π键 D.氢键 E.金属键

(4)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二茂铁[(C5H5)2Fe]是汽油中的抗震剂。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n m 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

的大Π键可表示为6

6

Π),则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其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5)羰基铁[Fe(CO)5]可用作催化剂、汽油抗爆剂等。1molFe(CO)5分子中含__mol 配位键。 (6)某种磁性氮化铁的结构如图所示,N 随机排列在Fe 构成的正四面体空隙中。其中铁原子周围最近的铁原子个数为___;六棱柱底边长为acm ,高为c cm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则该磁性氮化铁的晶体密度为____g/cm 3(列出计算式)。

【答案】 (1). 光谱仪 (2). 分子 (3). 正四面体 (4).

(5). CO (6). N C Fe K >>> (7). DE (8). 6

5∏

(9). 2

sp (10). 10 (11). 12 (12). 233A N a c

???

【解析】

【详解】(1)可以用光谱仪摄取铁元素的原子光谱;

(2)FeC13的熔沸点不高,由此可知FeC13属于分子晶体,根据VSEPR 模型,可判断SO 42-的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形;

(3)①N 为7号元素,基态N 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②铁氰化钾中配体为CN -,与CN -互为等电子体的极性分子的化学式为CO ; ③铁氰化钾中,所涉及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 C Fe K >>>;

④铁氰化钾中,钾离子和铁氰酸根离子键是离子键,C 和N 之间存在σ键和π键,不存在氢键和金属键,氢键存在于电负性大的非金属和与电负性大的非金属相连的氢原子之间,金属键存在于金属单质中,故选DE ; (4)则

中的大Π键存在于五个C 原子之间,5个C 原子提供6个电子形成大Π键,

应表示为6

5∏,由于C 原子间存在双键,故C 的杂化方式应为2

sp 杂化;

(5)羰基铁中,碳和铁之间、氧和碳之间,均存在配位键,故1molFe(CO)5分子中含10mol

(6)可以根据图示正六棱柱,想象两个六棱柱上下摞在一起,则可以轻松的找到,距离底面面心的Fe 原子最近的铁原子有底面顶点的6个铁原子和分别处于上下两个六棱柱中心的3个铁原子,共12个,该磁性氮化铁的晶体密度

2

2

3566142

33A A A A M M N N N m V V Sh a c N a c ρ?+?====?=??。

20.美托洛尔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心绞痛,某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美托洛尔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 (2)A→B 的反应类型是____,G 的分子式为____。 (3)反应E→F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试剂X 的分子式为C 3H 5OCl ,则X 的结构简式为____。

(5)B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共有____种,其中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结构简式为_____。 (6)4-苄基苯酚(

)是一种药物中间体,请设计以苯甲酸和苯酚为原料制备4

-苄基苯酚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用)。

【答案】 (1). 羟基、醚键 (2). 取代反应 (3). C 12H 16O 3 (4).

+CH 3OH

+H 2O (5). (6). 6

(7). (8).

【解析】

【分析】

乙酸在一定条件下与氯化亚砜生成乙酰氯,乙酰氯与苯酚生成B,B可以卤代生成C,根据C 的结构简式和B的分子式,可推出B为,C经过还原变为生成D,D经过碱

溶液变为E,E中没有卤原子,可知D发生了水解反应,则E为,E中醇羟基与甲醇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F,F中酚羟基上H原子被取代生成G,故F为

,对比G、美托洛尔的结构可知,G发生开环加成生成美托洛尔。

【详解】(1)美托洛尔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醚键;

(2)A→B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G的分子式为C12H16O3;

(3)反应E→F 为E中醇羟基与甲醇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F,化学方程式为

+CH3OH +H2O;

(4)F中酚羟基上H原子被取代生成G,根据G的结构和剂X的分子式为C3H5OCl,X的结构简式为;

(5)含有苯环的B的同分异构体中,需要存在酯基才能发生水解反应,我们可以采取“插入法”,将酯基“插入”到甲苯当中,共有6种同分异构体;

(6)根据题目所给的流程中的信息,可将苯乙酸酰卤化,后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实现将两个苯环放在同一个碳链上,而后通过还原反应将羰基转化为烷基,即可制备,流程为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化学试题精编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化学试题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2017~2018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要求) 1、下列关于生产和生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肉制品加入适量的食盐可以防腐 B.“可燃冰”是一种烃类化合物 C.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是实现煤的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2、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 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瓶,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谓的“法”是指 A.萃取 B.渗析 C.蒸馏 D.干馏 3、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gNO 2含有N A 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将和混合后,可以得到N A 个NO 2 分子 C.常温常压下,·L-1HF溶液中含有个H+ A 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与浓硫酸制乙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B.用新制备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C.的二氯代物有6种 D.的名称为3,3,4—三甲基己烯 5 选项③实验结论 A酸性高锰酸 钾浓盐酸 MaHCO 3 溶液Cl 2 与水反应生成酸性 物质 B 浓硫酸蔗糖澄清石灰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 化性 C 浓硝酸铁片NaOH溶液铁和浓硝酸反应可生成 NO D稀盐酸Na 2CO 3 Na 2 SiO 3 溶液非金属性:Cl>C>Si 6 3 - 与IO 3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在该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的还原性大于KI的还原性,小于KIO和KIO 3 的还原性 C.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初四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种以主题形式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占总分值约75%。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科学探究综合题(第五大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

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基本情况分析 及格人数优秀人数 一班32 8 二班30 11 三班31 15 四班28 11 五班27 13 六班32 16 三、错题分析 第6题:学生对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不清。 第10题:学生对反应时间和总质量关系的图象未弄清楚。 第12题:本题的条件多了一个学生就想不全了。 第14题: 少数学生将题意看错而误选。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起点调研测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静电力常量k=9.0×109N·m2 /C2。关于电荷量与库仑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个电荷量为1 C的点电荷在真空中相距1 m时,相互作用力相当于地球上一百万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B. 我们几乎不可能做到使相距1 m的两个物体都带1 C的电荷量 C. 在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中,库仑力比万有引力强得多 D. 库仑定律的公式和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很相似,所以它们是性质相同的两种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两个电荷量为1 C的点电荷在真空中相距1 m时,相互作用力;一百万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所以我们几乎不可能做到使相距1 m的两个物体都带1 C的电荷量;在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中,因粒子间的距离很小,所以库仑力比万有引力强得多,选项ABC正确;库仑定律的公式和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虽然很相似,但是它们不是性质相同的两种力,选项D错误;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2.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t=0时,甲车领先乙车5 km,关于两车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4 h时间内,甲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0-4 h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3次

C. t=l h时,甲、乙两车相遇 D. t=4 h时,甲车领先乙车5 km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0-4 h时间内,甲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甲的初速度为v甲=40km/h,加速度为a甲=-10km/h2,乙的初速度为v乙=60km/h,加速度为a乙=40km/h2,甲乙车相遇时所经历的时间为t,则 代入数据解得t1=1/3h,t2=1h 由图像可知,1h-3h内,甲、乙两车位移相等,3h时甲乙车再次相遇;3h-4h内,乙车在甲车前面,不再相遇,故B正确,C正确; D. 3h-4h内,x甲2=(10+0)×1km=5km,x乙2=(20+0)×1km=10km,乙车领先甲车5km,故D错误。 故选:ABC 3.如图所示,交流电流表 A1、A2、A3分别与平行板电容器C、带铁芯的线圈L和电阻R串联后接在同一个交流电源上,三个电流表各有不同的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电源频率,A3读数增大 B. 增大电源频率,A2 读数增大 C. 抽去线圈中的铁芯,A2读数增大 D. 增大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距离,A1读数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电阻的电阻值与交流电的频率无关,所以频率变大,电路中的电流不变,A3示数不变,故A错误;交流电的频率变大,线圈的感抗变大,电流减小,所以A2数将减小,故B错误;抽去线圈中的铁芯,线圈的感抗变小,A2读数增大,故C正确;增大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距离,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增大,所以电流减小,A1读数减小。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电容、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也就是容抗、感抗与交变电流的关系。当交变电流的频率变大时,线圈的感抗变大,电容器的容抗变小。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新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新高三起点考试 化学试卷 命题人:武汉四中审题人:武汉中学 考试时间:本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a-40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A.CuSO4?5H2O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 2.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和乙醇 B.苯和氯乙烯 C.乙酸和溴乙烷 D.丙烯和丙烷 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据悉中国在建的第二艘航母中使用了素有“现代工业的骨骼”之称的碳纤维,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氯碱工业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C.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屠呦呦女士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该技术应用了萃取原理 D. 酸碱指示剂变色、煤的液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海水提取溴、焰色反应都涉及化学变化 4.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 B.正极反应式为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6.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 、BaCO3 D.Na2CO3、CuSO4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8.下表是25℃时某些盐的溶度积常数和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相同浓度①CH3COONH4 ②NH4HCO3 ③(NH4)2CO3 溶液中, 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 B.向饱和氯水中滴加NaOH 溶液至溶液刚好为中性时,c(Na+)=2c(ClO-)+ c(HClO) C.AgCl 易溶于氨水难溶于水,所以AgCl 在氨水中的Ksp 大于水中的 Ksp D.向浓度均为1×10-3mol·L-1 的KCl 和K2CrO4 混合液中滴加1×10-3mol·L-1 的AgNO3 溶液,CrO42-先形成沉淀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CH3)2CHCH(CH2CH3)(CH2CH2CH3)的命名为:2-甲基-3-丙基戊烷

(完整版)2018年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试卷

九年级模拟考试试卷 化学 (满分75分;时间45分钟) (命题:刘素文;审核:魏建斌)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第Ⅰ卷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B.百炼成钢C.木已成舟D.刻舟求剑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铁会引起佝偻病 B.食用甲醛浸泡的海鲜对人体无害 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D.在室内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钢瓶是否漏气 3.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A.三个氧原子:O3B.钙离子:Ca2- C.硅元素符号:SI D.三氧化硫分子:SO3 4.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红光,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向盛有鸡蛋壳的烧杯内加入醋精:鸡蛋壳表面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无色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D.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投入烘烤过的木炭:气体颜色无明显变化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氢气验纯B.往试管加锌粒C.滴加液体D.排空气法收集CO2 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B.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C.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D.过滤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2018~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物理试卷(答案不完整)

2018~2019 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物理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8 . 9 .7 本试题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11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静电力常量。关于电荷量 与库仑力,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两个电荷量为1C的点电荷在真空中相距1m时,相互作用力相当于地球上一百万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B.我们几乎不可能做到使相距lm 的两个物体都带1C 的电荷量 C.在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中,库仑力比万有引力强得多 D.库仑定律的公式和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很相似,所以它们是性质相同的两种力 2.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t=0时,甲车领先乙车,乙车5km,关于两车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8年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人教版带答案

2017-2018学年考试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Zn:65 一、让我想想,我能选对!(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 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表格内) 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瓷碗破碎C.火柴燃烧D.胆矾研碎 2.下列事实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呈紫红色B.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C.水变成水蒸气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方法中,能鉴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观察 C.观察颜色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氧气C.空气D.碘酒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MnO2 B.H2 SO4 C.NaOH D.O2 7.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C.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D.淘汰污染严重的黄标车和污染严重的老式锅炉 8.下列物质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A. 硫粉 B. 铁丝 C. 木炭 D. 红磷 9.下列对于“干冰升华”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10.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11.2014年5月7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192,于5月10日安全回收.铱﹣192常用于肿瘤治疗.右图是铱﹣192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有关铱的 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铱的元素符号是Ir B.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 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 12.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核电荷数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把火盖灭,原理是 A.清除了可燃物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油的着火点D.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Fe+3H2SO4=Fe2(SO4)3+3H2↑ B.Cu+AgNO3═Cu(NO3)2+Ag C.CO+CuO△Cu+CO2D.CaCO3+2HCl=CaCl2+H2O+CO2 15.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钢铁是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B.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D.铝化学性质活泼,但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16.下列物质不属于 ...合金的是 A.青铜B.锌C.钢D.生铁 17.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Z无变化;把X 加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析出Y。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为 A.X >Y> Z B.Y> X >Z C.Z>Y>X D.X>Z>Y 18.自来水公司常用的一种灭菌消毒剂可表示为RO2,实验测得该化合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A.CO2B.SO2C.ClO2D.NO2 19.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度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质量监测 化学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9 . 9 . 5 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 分,共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碱工业是电解熔融的NaCl,在阳极能得到Cl2 B.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利用了离子交换膜技术 C.硅橡胶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 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化学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汽油、柴油、石蜡都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B.苯与铁粉、溴水混合可制备密度大于水的溴苯 C.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除去CO2中混有的乙烯 D.只用溴水可鉴别苯、己烯和四氯化碳 3.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用图①所示装置可以除去Na2CO3溶液中的CaCO3杂质 B.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选择图②所示装置 C.用图③所示装置可以分离乙醇水溶液

D.用图④所示装置可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 4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 g Na与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N A 数目小于0.2N A B.常温下,0.2 mol / L NH4Cl溶液中,NH+ 4 C.标准状况下,11.2 L CHCl3中氯原子数目为1.5N A D . 7.8g苯中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3N A 5.我国科学家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原料到产品的总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B.CH3COOH 分子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平面 C.①→②放出热量并形成了C一C键 D.CH4→CH3COOH 过程中,有两种类型的化学键断裂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Y与Z同主族。X与Y、Z与W均可形成如图所示的分子结构,且Z与W形成的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 > Z > Y > X B.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Y > Z > W C.元素Z和W均存在两种以上的含氧酸 D.元素Z和W在自然界中均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7.我国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记载了《造强水法》:“绿钒(FeSO4?7H2O)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强水用过无力……”。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A.“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后生成FeSO4?4H2O B.该方法所造“强水”为硝酸 C.“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的原因是加人NaCl溶液后氧化性增强 D.“强水用过无力”的原因是“强水”用过以后,生成了硝酸盐溶液,其氧化性减弱 8.已知甲、乙、丙、丁之间的置换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且甲、丁为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湖北省恩施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 化学

恩施高中2012级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 化学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所需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0 16 Na 23 Al 27 Cl 35.5 Fe 56 Br 80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以下共有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选项。 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导电能力很强,是一种很好的通讯材料 B.纯碱不仅有较强的去油污能力,还可以用于中和发酵面团中的酸性物质 C.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D.钛被誉为“太空金属”,室温下不与水、稀硫酸、稀硝酸反应,却溶于氢氟酸,可能是因为氟离子易与钛离子形成可溶性难电离物质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8035Br C 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将硫酸铜溶液直接 蒸干得到胆矾 说明2NO2(g) N2O4(g) △H<0 实验室制备Fe(OH)2 A B C D 4.下列说法或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过氧化钠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为1:1 ②纯碱既属于正盐又属于钠盐和碳酸盐。 ③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比氨水溶液强

④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烟、云、雾均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⑤钢铁的吸氧腐蚀,负极发生反应:Fe-2e -=Fe 2+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5.短周期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Y 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的1 3,ZX 2是一种储氢材料,W 与Y 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 W >r Z >r Y B .Y 形成的离子与W 形成的离子的电子数不可能相同 C .化合物X 2Y 、ZY 、WY 3 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D .由X 、Y 、Z 、W 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显酸性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 4溶液与H 2O 2反应,证明H 2O 2具有还原性: 24MnO +6H + +5H 2O 2=2Mn 2+ +5O 2↑+8H 2O B .将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2 C 6H 5O - +SO 2+H 2O =2C 6H 5OH +23SO - C .用硫氰化钾溶液可以检验溶液中的Fe 3+:Fe 3++3SCN - =Fe (SCN )3↓ D .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2Fe 2++2I -+2Cl 2=2Fe 3++I 2+4Cl - 7.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 3+2KNO 3===K 2O+5Na 2O+16N 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成40.0LN 2(标准状况) B.有0.250molKNO 3被氧化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 D.被氧化的N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5mol 8.类比推理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几种类比推理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H 2SO 4为强酸,推出HClO 4为强酸 B .Fe 3Cl 8可以改写为FeCl 2·2FeCl 3,推出Fe 3I 8可以改写为FeI 2·2FeI 3 C .NH 3的沸点高于PH 3,推出CH 4沸点高于SiH 4 D .CO 2通入Ba(NO 3)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推出SO 2通入Ba(NO 3)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 B .2NO(g)+2CO(g)===N 2(g)+2CO 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0 C .加热0.1 mol ·L -1 Na 2CO 3溶液,CO 2- 3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 均增大 D .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ΔH <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 10.已知AgCl 、AgBr 的溶解度分别为1.5×10-4 g 、8.4×10-6 g (20℃)。将AgCl 与AgBr 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的浓硝酸银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 A.只有AgBr 沉淀生成 B. AgCl 和AgBr 沉淀等量生成

2017-2018年九年级化学试题期末试题(人教版)带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九年级化学试题(人教版) 注: 1.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先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Zn:65 一、让我想想,我能选对!(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 案填写在答题纸的表格内) 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瓷碗破碎C.火柴燃烧D.胆矾研碎 2.下列事实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呈紫红色B.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C.水变成水蒸气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方法中,能鉴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观察 C.观察颜色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氧气C.空气D.碘酒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MnO2 B.H2 SO4 C.NaOH D.O2 7.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C.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D.淘汰污染严重的黄标车和污染严重的老式锅炉 8.下列物质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A. 硫粉 B. 铁丝 C. 木炭 D. 红磷 9.下列对于“干冰升华”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新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新高三起点考试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本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Na-23 Mg-24 Ca-40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A. CuSO4·5H2O B. FeSO4·7H2O C. KAl(SO4)2·12H2O D. Fe2(SO4)3·9H2O 2.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和乙醇 B.苯和氯乙烯 C.乙酸和溴乙烷 D.丙烯和丙烷 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据悉中国在建的第二艘航母中使用了素有“现代工业的骨骼”之称的碳纤维,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氯碱工业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C.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屠呦呦女士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该技术应用了萃取原理 D.酸碱指示剂变色、煤的液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海水提取溴、焰色反应都涉及化学变化 4.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7 种 B. 8 种 C. 9 种 D. 10 种 5.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迀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5.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9月起点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9月起点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 Cr 52Fe 56 Cu 64 Ag 108 第I 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 分,共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产和生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肉制品加入适量的食盐可以防腐 B. “可燃冰”是一种烃类化合物 C.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是实现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2.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槽人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B.渗析C.蒸馏 D.干馏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gNO2含有N A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将22.4 LNO和11.2LO2混合后,可以得到N A个NO2分子 C.常温常压下,1L0.1mol/LHF溶液中含有0.1N A个H+ D.0.1mol的羟基中含有电子的数目为N A 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与浓硫酸制乙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B.用新制备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C. 的二氯代物有6种 D. 的名称为:3,3,4—三甲基己烷 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①②③实验结论 A 酸性高锰酸钾浓盐酸NaHCO3溶液Cl2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B 浓硫酸蔗糖澄清石灰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浓硝酸铁片NaOH溶液铁和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 D 稀盐酸Na2CO3Na2SiO3溶液非金属性:Cl>C>Si 6.某温度下,将1.1molI2加入到氢氧化钾溶液中,反应后得到KI、KIO、KI0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IO-与I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I2在该反应中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B.I2的还原性大于KI的还原性,小于KIO和KI03的还原性 C.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7mol D.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碘元素与被氧化的碘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7:5 7.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 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W B.W的含氧酸的酸性比Z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 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若W与X原子序数差为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2 8.在25℃时,碳酸钙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25℃时硫酸钙的K sp=9.1×10-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锅炉水垢中硫酸钙的办法是将其转化为碳酸钙,然后用酸去除 B.图中b点碳酸钙的结晶速率大于其溶解速率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用等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镁条、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镁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b曲线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大 ③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④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⑤装置内氢气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⑥两种情况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可能相同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③④⑥D.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符合题意; ②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压强增大越明显,故a曲线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大,不符合题意; ③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④镁与盐酸反应放热,单位时间内放出热量越多,说明反应速率越快,符合题意; ⑤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变化,故装置内氢气的质量先增大,后不变,不符合题意; ⑥如盐酸过量,镁条的质量相等,两种情况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符合题意。 正确的是:①③④⑥;故选C。 2.常温下,向烧杯内的甲物质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

选项于图像不相符的是()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的意义 A稀盐酸和硫酸钠氢氧化钡生成沉淀的质量 B水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分数 C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的质量 D铝稀硫酸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温下,向烧杯内的甲物质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曲线从0点出发,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不再增大。 【详解】 A、向稀盐酸和硫酸钠混合液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且该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反应开始时就有沉淀产生,当硫酸钠反应完时,沉淀的量不再增加,与曲线相符,不符合题意; B、往水中溶解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从0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与曲线相符,不符合题意; C、向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开始时就产生氧气,且氧气不断增加,因为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过氧化氢不断滴加,氧气就不断增大,氧气没有最大量,与曲线不相符,符合题意; D、向铝中滴加稀硫酸,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中的铝元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铝完全反应后,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不再增加,与曲线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 判断反应生成物与曲线的关系时,重点找出生成物的起点和终点是否与曲线相符。 3.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物理试卷

2019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物理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19.9.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的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共3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物理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B 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C 安培首先发现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 D 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的观点.但实际上电场并不存在 答案选B 。 2如图所示.边长为L 的正方形金属框在外力作用下水平向右运 动.穿过宽度为d(d>L)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则线框从磁场左侧 进入的过程和从磁场右侧穿出的过程相比较.有 A 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同 B 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 C 线框所受的安培力方向相同 D 线框所受的安培力方向相反 答案:BC 。 3如图所示的平行板器件中.电场强度E 和磁感应强度B 相互 垂直,具有不同水平速度的带电粒子从P 孔射入后发生偏转的 情况不同。利用这种装置能把具有某一特定速度的粒子选择出 来,所以叫做速度选择器。若正离子(不计重力)以水平速度 B E v 射入速度选择器,则 A 正离子从P 孔射入后,能沿着图示虚线路径通过速度选择器 B 正离子从Q 孔射入后,能沿着图示虚线路径通过速度选择器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9月起点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K 39 Cr 52Fe 56 Cu 64 Ag 108 第I 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 分,共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产和生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肉制品加入适量的食盐可以防腐 B. “可燃冰”是一种烃类化合物 C.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是实现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2.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槽人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B.渗析C.蒸馏 D.干馏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gNO2含有N A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将LNO和混合后,可以得到N A个NO2分子 C.常温常压下,LHF溶液中含有个H+ 的羟基中含有电子的数目为N A 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与浓硫酸制乙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B.用新制备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C. 的二氯代物有6种 D. 的名称为:3,3,4—三甲基己烷 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①②③实验结论 A酸性高锰酸钾浓盐酸NaHCO3溶液Cl2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B浓硫酸蔗糖澄清石灰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浓硝酸铁片NaOH溶液铁和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 D稀盐酸Na2CO3Na2SiO3溶液非金属性:Cl>C>Si 6.某温度下,将加入到氢氧化钾溶液中,反应后得到KI、KIO、KI0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IO-与I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I2在该反应中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B.I2的还原性大于KI的还原性,小于KIO和KI03的还原性 C.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D.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碘元素与被氧化的碘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7:5 7.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W B.W的含氧酸的酸性比Z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 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若W与X原子序数差为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2 8.在25℃时,碳酸钙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25℃时硫酸钙的K sp=×10-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锅炉水垢中硫酸钙的办法是将其转化为碳酸钙,然后用酸去除 B.图中b点碳酸钙的结晶速率大于其溶解速率 C.通过蒸发,可使溶液由a点变化到c点 D.在25℃时,反应CaSO4(s)+CO32-(aq)===CaCO3(s)+SO42-(aq)的平衡常数K=3250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湖北省武汉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起点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起点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0.9.10 本试题卷共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 2 N 14 O 16 Cl 35.5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守护蓝天碧水净土。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臭氧 B.氮的氧化物 C.PM2.5 D.二氧化碳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句或谚语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蜡炬成灰泪始干 B.爆竹声中一岁除 C.烈火焚烧若等闲 D.雷雨发庄稼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用于考古测定文物年代的原子为14 6C B.新戊烷的化学名称为2?二甲基丙烷 C.氮分子的电子式为 D.氯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4.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B.用乙装置除去I 2中混有的泥沙 C.用丙装置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用丁装置验证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 N :.:.:: N 288 +17

5.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物质的沸点:HF< HCl B.物质的硬度:金刚石< 晶体硅 C.分子的极性:BCl 3X B.常见单质的氧化性强弱:W>Y C.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Z>Y D.化合物Z 2Y 的水溶液呈碱性 8.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 3中分子数为N A B.常温常压下,28gN 2含有的原子数为2N A C.1L0.1mol ?L ?1CH 3COOH 的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0.2N A D.常温下,28g 铁片投入足量浓H 2SO 4中生成SO 2为0.5N A 9.一定温度下,体系中, c(Ag +)和c(Cl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b 、c 三点对应的K 相等 B.d 点的溶液为AgCl 的不饱和溶液 C.AgCl 在c 点的溶解度比b 点的大 D.AgCl 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Ag)=c(Cl 10.在Zr 2O + 4催化作用下CO 与N 2O 的循环反应路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Zr 2O + 3是反应中间产物 B.反应过程中Zr 的成键数目未改变 C. Zr 2O + 3转化为Zr 2O + 4的氧化剂是N 2O D.催化循环的总反应为CO+N 2O======== 催化剂N 2+CO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