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培训材料

培训材料

培训材料
培训材料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建友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以及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99年教育部宣布我国中小学从2001年9月开始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公布"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本特征

基础性:据《纲要》可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与其他传统基础课程一样的文化基础教育.

高投入与高技术性:要想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实质性应用,需要建立专用的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网络以及相应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环境,这些设备的安装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并需要能胜任这些设备熟练操作与调控的专业技术人员.

高速发展性: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要想跟上其发展的步伐,必须保证硬件设备,软件环境,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及其知识结构等不断更新.

工具性,实践性与应用性: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际操作性.必须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上机,上网,多媒体设备的操作等实践活动,并注意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综合性,渗透性与变革性:信息技术综合了人类最新的科学技术,并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促进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新的网络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也促进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决定了它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加速了教育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化理解不够清晰.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它将使得教育活动更有吸引力.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教育信息化是指由国家统一计划和组织的推动下,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建设,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社会过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

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开发.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关键在于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如果要产生真正的实际性的效果,信息技术的使用必须要具有可持续性.如果只是为了几次的公开课或者达标课,优质课而使用的话,对教学研究,学生的发展不会起到长久而显著的效果.只有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工具,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学习情境创设工具的时候,才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可持续性地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是要具备一系列与教材配套的,丰富的,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实质性使用的教学资源.这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很自

由地选择优质的资源使用,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更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但是,就目前来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不够完善,使用不够合理,教学软件开发不能适应教学需要.许多学校采用了购买教学资源库的方法.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库产品,确实是"资源丰富".但是这些产品买到后,老师们反映在众多的资源中,真正有效的资源的极度匮乏,大部分是"垃圾资源",使用性很小,效果很差.虽然一部分学校采用了购买与自己动手制作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经济实惠",但是操作起来相当困难.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与开发上的障碍,使得资源的开发"供不应求".例如:教师要讲一堂公开课,纸质的教案很快就可以写好,而要做一个比较精彩的课件的话,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劳民伤财却不一定能够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教育资源得不到共享,重复开发的情况十分严重.各种各样的资源库令人"目不暇接",很多的资源是同出一炉,使得资源过于重复与烦琐,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对信息技术使用的认识及方法出现偏差.

轻视传统教学模式,盲目地崇拜现代,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媒体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起源可以说是从媒体开始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践应用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只靠媒体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教学软件,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支撑.AECT94新定义把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不仅仅是媒体技术和理论.教育技术需要媒体,也会关注媒体的使用,但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不是单纯地为了使用媒体.

只重视形式,不重视效果,认为多媒体计算机用得越多越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了.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与原则,不仅只管表面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性的问题.我们在选择和使用媒体时,应该考虑其最优化的原则:

首先,选择与使用媒体要考虑教育教学的需要.在需要使用媒体的时候才去使用媒体,并不是说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必须使用媒体.

其次,任何媒体都有优点与缺点.没有任何一个媒体是万能的媒体,我们在选择与使用的过程中,要清楚地看到媒体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应该选择那种能发挥最好效果的媒体.

再次,选择和使用媒体时,应该尽量要多元化,避免使用枯燥,独立的媒体,可以选择与使用多个媒体,不同类型的媒体,让学生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实物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感触.

过度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课件制作.有些教师在准备课的时候,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课件制作上,而没有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课的研究上,结果是导致课件做的好,而课讲的不好.课件只是一个讲课的辅助性工具,当然课件的好坏也影响到课的质量,但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分清主次关系,切不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认为只要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就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体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对部分教师来说确实是个新鲜事物,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他

们来说也是个难题,不难排除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空缺.但是为了表现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是要将计算机,网络,投影等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而使用计算机,投影仅仅只是在屏幕上投出了课后练习题,课文中的文字等简单的内容.其实这些内容完全可以由教材来解决,而兴师动众,激动人心的时刻只是换取了一个无所谓的形式,确是劳而无功.

教学环境建设使用率低,造成浪费.

当前的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软,硬件建设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只重视硬件环境的建设,不重视软件的应用及资源的开发;

只重视基础设施的投资,而不重视这些大量投资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

只重视网络的建设,机房的建设而不重视教师与学生对网络与机房的使用情况;

多媒体教室的技术性能存在缺陷,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比如某个区重点中学,2000年投资200余万组建了校园网及学生机房,安装了校园ITTS教学服务系统,看起来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很大的学习资源.但是安装以后,校园网ITTS系统访问量极低,不到一年,就基本上被人所遗忘,成了角落里的文物.究其原因,大多数教师与学生反映系统里面的资源始终都是初始的资源,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更新与补充,并且师生们基本上无法直接使用该系统进行学习与交流.这种投资往往成了"烂尾"工程,投资巨大而收益颇微,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已建成网络的地区和学校在网上运行的教育教学软件数量少,适用于教学过程的在网络条件下运行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更不多见.学生对网络的利用最大的一面仅仅只是浏览网页,聊天,甚至玩游戏.而利用于学习方面的就只占了很小的比例.

多媒体教室在硬件设备上有数字投影仪,大屏幕,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以及数码摄象机,DVD/VCD,放像机,功放,音箱等设备.这些设备的灵活配合使用可以播放音频,视频,展示CAI课件及教学素材以及图片,文字,实物等内容.大部分教师不能熟练使用这些设备,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需要一个专门的"秘书"在帮助其进行后台操作,给教师的讲课带来了麻烦.有些人干脆采取"走为上策"的办法,对这些"棘手"的设备少用,甚至不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信息的机器,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计算机化或者是网络化.而是一个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和建构的过程.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上,设施的形式,硬件的设备,巨大的投资并不是真正的目的,关键还是要看怎么去用,怎么用好.

三,有关问题的反思及对策

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在普遍使用信息技术的学校中建立教育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学校的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并管理具体的实施工作,从组织与制度上保障其顺利实施.

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及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真正实现在教育应用中的科学性及普及性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关键因素依然是人,只有教师具有了成熟的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活动,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使得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如果一位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课的过程中,还要请一位教育技术人员幕后操纵,帮助他进行操作的话,那么教师及其学生会如何看待呢我们认为,首先教师本人由于既要顾着讲课,又要顾着联络教育技术人员,应该是比较累的,甚至会手忙脚乱.其次对学生来说,看到两位老师在为他们忙碌着,难以保证学生的集中力不会在两位老师之间发生多次转移.因此无论是教育技术学科教师还是非教育技术学科教师,增强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信息素养至关重要.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大力宣传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使大家提高认识.一堂好课与其说是把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还不如说是以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要着眼于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确定我们在教育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和应该发挥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看成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助推剂,而不是课堂的主宰.

正确地认识媒体在"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弊病,并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于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但为了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是必不可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则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完全让学生自由去探索,忽视教师或教材的作用.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吸收了上述两种教学结构的优点及其理论基础的优点,其核心在于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按照这种教学结构所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教学内容)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也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之一(建构意义的对象还包括其他教学资源);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正确处理好教学与信息技术二者的关系;面对迅速变化的新知识,面对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学生,要想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转变观念.改变教师的观念与思维模式比技术本身更重要,只有真正意识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现实性与紧迫性,才能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落到实处.

做好资源之间的协调,整合与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要求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协调进行.要在重视硬件投资的前提下,加快相适应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学软件建设,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对于所开发使用的软件资源来讲,首先要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其次软件的开发与设计要求要高,适用性强,便于推广与共享.再次软件要体现出人机之间的交互性,体现出学生可以自主的参与其中,进行学习的特点.最后,软件必须具有完整性,使所学的内容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掌握与巩固.

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要推广,可持续发展,教育技术领域要提升,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不能仅仅是照搬国外的模式或方法,而应是完全立足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实际状况以及文化背景,以系统教学设计观,建构主义,"主导-主体"等理论来指导我们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理念,以人为本,实施主体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与教育教学中.

信息技术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与原则

张少云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之所以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在于它重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成功教学模式。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作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实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的实施都将发挥基础性作用。笔者在对研究学习的一般原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经验。下面,谈一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一些具体做法,重点对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和原则进行探讨,以供商榷。

一.研究性学习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和“创新人才”观

信息技术是一门本身创新性很强的学科,开展研究学习,更需要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考虑自己如何教,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他们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是知识型,而非能力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呆子”、“高分低能”。可见,旧的教育观和教育机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树立学生主体观,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由重视知识的传授向重视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转变。

二.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的活动。根据上述定义,信息技术课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以课题(或专题、问题)研究为中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具体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⒈确定课题

教师要分析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确定研究课题。在课题确定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课题对教材内容涵盖性要强;主要研究目标不一定严格遵循教学大纲,但也要考虑和借鉴大纲的培养目标。若课题定得过高,学生难以完成,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若课题定得过低,则起不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

在学习Word 2000时,笔者不是讲得面面俱到,而只是讲授Word 2000的基本编辑技巧。在学生练会的基础上,设臵了“纯文本文档”、“图文混排文档”、“多媒体文档”和“制作简单网页”四项课题。这四项课题不但涵盖了教材上所有Word 2000知识,而且还扩展了许多应用性、创新性较强的内容。课题安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且内容具有连续性和相关性。

⒉资料和设备准备

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更不同于理论讲授课。无

论资料,还是设备都要求较高。课题研究中涉及的资料一般时效性很强。因而,与课题解决有关的资料都要为学生准备好,或开好索书目录,让他们到图书室查阅。需要从网上查询的,要给出网址。

微机配臵也要达到课题要求,否则将直接影响研究的效率。比如,制作网页不但要求Pentium MMX以上高档微机,还要用到话筒、音箱、扫描仪、视频采集卡等外围设备,教师应提前为各小组配好。若外围设备数量有限,也可两个小组共用一套。

⒊课题研究的实施

⑴提前向学生公布研究课题,让学生在了解课题情况下,准备资料,并自愿组成课题小组。信息技术的课题研究创新性强,方法灵活多样,而且用到的资料都有时效性。公布课题,让学生提前构思,并根据个人的创意查询资料,是必要的。另外,之所以强调自愿组成小组,是因为笔者在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实验中感到,小组成员的志趣、默契程度和性格等因素对于协作学习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⑵研究性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变相的成为尖子学生的特权。分组时,教师要给予思想指导,培养他们的团结互助精神,防止基础较差学生受冷落情况的发生;在课题研究指导上,要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在关心自己,自己的努力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中,笔者通过对基础较差学生作个别指导,公开表扬等,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研究中去,能力都得到发展,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全体”的总要求,研究学习的开展才算成功。

⑶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在研究中,学生自己分析任务和条件,查阅相应书籍,或通过Internet查询网上信息资源,以同伴协作方式解决问题。教师承担的是“导师”的角色,只有在学生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需要帮助时,才对其作适当、适时点拨。应当注意点拨的“度”,防止点拨变成讲授。否则,研究性学习就会失去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并不等于放任、不管。

⑷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臵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可以根据需要到计算中心、网络中心或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学习;学习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一堂课,而是若干堂课,甚至更多;学习的人员不再局限于某个学生,而是一个小组,甚至多个小组的合作;遇到疑难,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网上协作、讨论,也可以发E-mail向教师或有关专家请教;查询的资料,包括书籍,也包括非书资料,以及网上信息资源等。

⑸在研究性学习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智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但不起决定作用。正确的学习动机、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非智力因素对于创造力的发挥,乃至成才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以病毒的危害告诫学生;以王选、求伯君等人发奋图强,振兴民族信息产业的事迹激励学生;以协作精神教育学生……。让他们插上非智力因素的翅膀,早日成才。

⒋对研究成果的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对课题成果的评价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和具体实际,不要拘泥于成果的形式,应把评价重点放在创新性上。即使研究结果在知识基础上存在缺陷,但如果思路、方法有独到之处,也要给予肯定。例如,在用Word 2000制作多媒体文档这一课题中,一个小组巧妙的使用了超文

本链接,并引入了用Flash 作的动画,方法灵活,有创意,虽然作品在基础知识上存在错误,但笔者考虑到他们研究过程的创新性和技术的前瞻性,还是给他们定了“优”。总之,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应发挥激励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感能使人产生稳定、积极的学习动机。因此,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是多鼓励、少批评。不管学生完成课题的程度如何,都要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帮助他们分析研究受挫的不利因素,争取在以后的研究中克服。这种积极的评价必将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评价给予学生的成就感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增强他们以后学习和工作自信心。

三.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⒈主体性和主导性统一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题研究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但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确定课题、组织学生的研究活动,并在研究活动中,点拨方法、指点迷津,充分发挥“导”的作用。

⒉基础性和创造性统一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创造性学习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编辑复杂文档、制作网页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但应建立在对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能已经掌握的基础上。因此,研究学习课题安排要注意知识的连续性。

⒊自主性和协作性统一原则

在信息产业中,科研活动越来越趋向于集体攻关。一项复杂的工作已很难靠一两名杰出人物完成。例如,著名的WINDOWS操作系统源于比尔〃盖茨的天才创意,更是一个拥有数千人的开发组集体劳动的结晶。协作能力是创造力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是知识经济下,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各种人群交往和团队协作,懂得尊重和欣赏别人的劳动。

⒋激励原则

教师要能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关心自己,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上下功夫,并通过肯定性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方法

于进礼

一、观察研究法

1.定义在教育研究中,观察研究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在教

育活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研究学业或教育现象的一种方法。

2.作用、特点与局限性

(1)定义:观察研究法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科研方法,贯穿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并在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优点:

①它在收集资料数据方面起着其他方法所没有的独特作用。

②依靠观察法,能够得到研究对象不能直接报告或不肯报告的资料。

③由于研究人员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从而能较客观真实地收集第一手材料,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3)局限性。主要是研究者观察时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为研究者不可能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都能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此外,由于观察的样本数小,以及观察得到的只是表面性的和感性的材料,因而也容易使观察结果带有片面性、偶然性的东西。

3.要求:

(1)要有目的、有计划、有中心和范围,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2)绝对不能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

(3)要客观、不带任何主观偏见。

(4)要有系统,由表及里,深入到问题的本质。

(5)次数要多,避免材料的偶然性。

(6)要精密,要有数量,有统一的标准。

(7)观察时要及时全面地做好记录。

4.适用范围

(1)在教育研究的起始阶段,研究者希望利用相对简单的方法,搜集关于研究对象的

直接材料,并从中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的主攻方向时,选用此方法。

(2)当研究目的是描述对象在自然条件下的具体状态,或者需要对正在进行的某些过程作出描述,不允许研究人员干涉对象活动(干涉一旦发生,研究就失去真实),则需要观察法来搜集材料。

(3)当需要获得研究对象或事态变化过程的第一手资料时,观察就是获得这类资料的适合手段。

5.观察材料的记录方法。

(1)评等法。观察者对所观察的研究对象评定等级,在预先印好的表格上按

级划圈。

(2)记录出现频率法。观察者将规定好要观察的研究对象的项目预先打印在纸上,凡出现了某种现象,就在这个现象的框上画一“√”号。

(3)连续记录法。这是用笔记的方法在现场作连续记录,也可以用录音机等将观察到的情况录摄下来,回来后再转记在笔记本上。

观察后当天要进行整理,把遗漏的补上,不然时间久了就难以回忆起来。

二、调查研究法

1.定义: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

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指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2.作用、特点及局限性

(1)作用

①为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提供既定课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②为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教育政策、教育规划、教育改革提供事实依据。

③明了教育的现状,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先进的教育经验或教育上存在的

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理论。

(2)特点:

①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某一教育问题的方法,

不能像观察法那样直接用感官去感知现实。

②它是在自然的过程中收集材料,而不必像实验法那样控制实验对象。

③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材料,可以对客观的教育现象或现实进行表述和解释。因此,我们常用它去研究范围较广、涉及面较大、时间较长的教育观象。如应用跟踪调查法研究学生从小学至初中、高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内容等。

(3)局限性

①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②调查的结果对于证明某种因果关系也有较大的局限性。

③被调查者限于认识水平,不能准确把握问题实质,做出恰当的回答,甚至采

取不合作的态度,故意作出虚假的回答。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隐私性的问题,由于缺乏对调查者的保密性承诺,使调查的结果失去信度。

3.要求:

(1)要打消调查对象的顾虑。(2)要忠于事实。(3)要深入全面地调查。

(4)要有数量观念。

4.分类

按其收集资料的具体方式和依据的工具的不同,调查法分为访问调查法、调查

表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等。

(1)访问调查法——访问者通过上门访问研究对象或利用电话直接与研究对象交谈,获取所需要的资料。如科任老师下课时找学生了解学业情况、班主任找学生谈心都属于访问调查法。

(2)调查表法——调查者以编制好的表格作为收集资料的工具发给调查对象,让他们依照表上的项目一一填写。

(3)问卷调查法——调查者运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书面了解情

况或征询意见。

调查题包括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要求调查对象对所提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自由作答,不作任何限制。调查对象的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在由其回答。封闭式问题是在所提的问题后面列举了几个可能的答案,让调查对象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调查表法与问卷调查法的区别在于:调查表法偏重于事实及数字材料的搜集,而问卷调查法往往偏重于意见的征询;调查表既可由调查对象亲自填答,也可由别人(如学校领导)代为填写,而问卷一般只由调查对象亲自填答。

如果问卷的回收率仅30%左右,资料只能作参考;50%以上,可采纳建议;当回收率达70%以上时,方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因此,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应少于70%。

(4)测量法——研究者以测验量表或一定的测试题对研究对象施加测验,获得研究对象心理素质方面的资料。

三、经验总结法

1.定义: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

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2.作用和特点

(1)作用:

①有利于丰富教育理论宝库,促进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科学育人的水平。

③有利于推广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2)主要特征

①新颖性。②普遍性。③发展性。

3.要求

(1)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2)要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3)要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的联系。

(4)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5)要有创造革新。

4.分类

(1)具体经验总结,又叫实践性总结。它是以具体实践事实为基础,总结一

次教育或教学活动的经验。

(2)一般经验总结。它是在具体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从中概括经验的一般形式。这种经验具有更大的普通性,可以成为一类教育活动的参考与借鉴。

(2)科学理性的经验总结。是经验总结的最高层次。

物料管理培训资料

物料管理 作为工厂管理来说,有五大管理要素: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料管理。不论是商业还是企业,五大管理要素如果不能完整的“美丽”,就会出现“五官不全”现象,造成企业管理的失败,进而影响到生存与发展。 物料管理就是物料管理部门按照计划部署,有步骤的协调企业各部门,以最经济的方式和方法给各部门提供所需要的“粮食”。在各部门没有使用之前,以最恰当的方式和方法管理这些“粮食”,使之减少损耗。 第六章物料管理概况 物料是指为更好地进行产品生产而需要的所有物品。它的范围包括原材料、配方成分、配套件、标准件、毛坯、副产品、联产品、在制品、产成品甚至是设备备件、工艺装备、能源等。原料(Raw Materials)、间接材料(Indirect Materials or Supplies)、半成品(Worked Materials)、配件(Component Parts)、成品(Finished Products)、残废料(Salvage Stores)、杂料(Unclassified Stores)。

第一节物料管理的实质内容 物料管理就是针对工厂生产活动所需的物料,进行有计划性的准备,并进行协调和管制,用以达到最经济的生产、最迅速的生产。 1.物料管理的实质 物料管理活动在本质上就是对人的管理。无论是从采购、品质检验到入库、生产,还是到最终出货及销售市场,其整个活动都是由人来进行管理。不良的管理活动会对物料管理造成不良影响,例如仓储管理员对仓库物料数据进行统计时,因为疏忽造成了漏记,其结果就造成了物料的呆滞或生产缺料。 物料管理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对成本的控制。成本控制在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因素:采购成本(包括市场价格不确定,价格之间的差异)、生产成本(包括生产直接材料使用状况、物料投料标准、机器维修、折旧费用、人工制造费用)、产品质量成本(产品的合格率、损耗数量、返工人工费用)、产品物料运输费用、物料管理、库存成本等。只有加强对这些环节的控制,才能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物料管理要求。好的物料管理是不产生断料,也就是不让生产单位领不到需要的物料,产生生产待料的现象;呆料降到最低,也就是出了特殊的市场行情、不可抗力以外,仓库内不会有

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材料(DOC36页)

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材料 (一)什么叫质量? 质量被定义为满足需求程度,根据这个标准,国家标准下定义为:质量就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从用户的角度定义:质量是用户对一个产品(包括相关的服务)满足程度的度量。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将质量定义为产品能够满足顾客期望的能力。 (二)当代质量管理要求: 要求必须将质量活动向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过程扩展,以实现在产品形成全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1. 全员参与 2.全部文件化 3.全过程控制。 蕴涵着“预防为主、下工序是用户、一切为用户”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TQM的含义: TQM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TQM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和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的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 强烈的关注顾客,从现在和未来的角度来看,顾客已成为企业的衣食父母。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为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以顾客为中心思想贯穿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四)何谓品质管理: 1.品质管理是企业联结客户,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和不断改进管理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一种纽带。 2.品质管理是企业确定品质方针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和全部活动。 3.品质管理是把组织内各部门与产品品质有关的各项工作流程,综合一个有效的文体体系,使生产服务均能达到最经济的水准,并确保客户满意。 (五)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必须条件: 1.有一健全和不断改善的品质管理组织机构 2.公司所有部门、业务均纳入品质管理 3.公司所有成员均参与品质管理 4.公司所有成员均受过品质管理教育和培训 5.普及QCC提案改善活动等先进品质管理方法 6.普及基本统计方法 7.品质管理以客户为导向 TQM(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好处: 1.缩短总运转周期 2.降低质量所需的成本 3.缩短库存周转时间 4.提高生产率 5.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6.使顾客完全满意 7.最大限度获取利润 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 1.参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及试制 2.对产品、原物料、加工品等规格及作业标准,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

材料员培训讲义

材料员业务培训讲义 (一)建筑(物资)材料的定义 物资是物质资料的简称。广义的物资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生活资料也称“消费资料”或“消费品”,是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各种生活消费的社会产品。 生产资料也称“生产手段”,用于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一切物质资料。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资”,是指生产资料而言。 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不再细说.... 建筑材料是指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用于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各种(材料)物资。 按照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可分为:主要材料、结构件、机械配件、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它材料等。 主要材料包括如:钢材、水泥、木材、砖、砂、石子、商砼等。 结构件包括如:钢构件、砼构件、木构件等。 机械配件包括如:施工现场使用各种施工机械的零配件。 周转材料包括如:脚手架、模板、脚手板、扣件等。 低值易耗品包括如:小型的、易损耗的工具、器具等。 (二)建筑企业材料管理 建筑企业材料管理,是指建筑企业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材料的采购、储备、保管、使用等工作的总称。 材料管理可分为流通过程的管理和生产过程的管理两个阶段。 流通过程的管理,是指材料进入企业之前的管理工作,包括计划、采购、运输、仓储等。 生产过程的管理,是指材料进入企业后,消耗过程的管理工作,包括保管、发放、使用、退库、回收报废等。 (三)材料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公司总部设置“工程监控中心”管理部门。是全公司材料管理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公司的材料管理工作的总体协调和管理;负责制定和完善有关材料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办法;指导和帮助各基层单位材料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监督检查各基层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执行情况。 各分公司设置“材料科”管理部门。负责分公司的材料业务管理、物资的集中采供,指导和帮助各工程项目贯彻执行公司的各项材料管理制度和办法,并负责对各工程项目的日常检查考核。 各工程项目设有“材料组”。是最直接的现场材料管理工作的实施部门,负责落实公司、分公司的各项材料管理制度;负责本工程项目物资计划的上报、验收、耗用等管理工作,完善相关内页资料。、 材料管理人员和现场材料管理 (一)材料管理人员 1. 材料管理人员的概念 材料管理人员是遵照国家物资管理方针、政策和标准,按照企业的材料管理制度和施工生产的需要,负责企业和施工现场所需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使用全过程管理人员的统称。包括材料采购员、材料保管员、现场材料员和料具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培训

建筑工程监理资料管理 一.资审文件 1.施工单位资质报审(施工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国家企业等级证书、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可证、企业法人代码证书、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A4表) 2.分包单位资质证书、营业执照:总包单位在分包工程开工前,对分包单位的资格报项目监理机构审查确认(A3表) 3 .成品、半成品、构配件供应单位资质证书(A4表) 4.施工人员资质证书: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书和安全考核合格证书。(复印件);分外工人上岗证复印件(电工作业、起重机构作业、金属焊接(气割作业)等作业);施工操作人员(包括电工、焊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测量人员及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种作业等应持证上岗,证件应在有效期限内。(A4表) 5.试验验资质证书:(资质证书、人员资质、试验管理制度、计量认证合格证书、设备器议检定书、拟检测内容清单)(A4表) 6.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报审: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2)制定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3)安全生产许可证,及专职安全员、电工、焊工、架子工、起重机械工、塔吊司机及指挥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的记录资料。(现场人员必须持证上岗);4)投入施工使用的大型施工机械的检测检验、备案手续;5)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及必要的救援设备器材; 二.审批文件 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A2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由施工单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写,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审核,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和批准,并盖施工单位公章;由总监组织专监审核,总监签字(同意或退回修改);已审定的由监理方报送建设单位。

年工程资料管理培训讲义

建设工程资料管理培训讲义(初稿) 首先我对工程资料的作用及重要性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工程资料是项目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移交、结算、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由于工程项目一般都具有隐蔽性的,所以对于工程质量的检查以及规范,就要通过资料来体现,一个工程项目资料的完整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个工程项目的好坏,所以工程资料的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工程资料是记载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必备文件,又是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移交、结算、使用、管理、维修、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工程建设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也并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工程,如果技术资料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则判定该工程不合格,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足见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今天组织大家在一起,主要就是对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资料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共同的学习,对现场施工资料的管控工作做个简单的介绍和说明,以致于达到几个方面的目的:1、便于工程过程控制,使过程控制有凭有据;2、梳理在施工各阶段各单位的资料管控点,以便在将来中间验收及工程竣工验收时能够提供整套满足国家规范及相关要求的工程资料; 3、为各项工程结(决)算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 4、为工程竣工验收、交付、工程竣工备案、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时提供完整的资料。 在这里我首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工程文件资料的归档分类。工程文件资料的归档分类主要有七大块,每块的责任主体也有不同。 一、工程准备阶段文件(责任主体:建设单位)。主要资料有:1、立项文件;2、建设用地规划批准文件;3、勘察、测绘、设计文件;4、招投标文件;5、项目报建、施工许可审批文件;6、建设、施工、监理机构及负责人报监登记文件等。

材料管理培训

材料管理培训 一、培训目的 为了使材料管理更加清晰,具有条理性,便于自身以及相关人员开展工作。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以施工现场材料收货、盘点,下料单、材料台账等方面进行初步介绍。 1、材料收货 1.1材料收货时首先要核对清楚材料的规格、数量与送货单数量是否一致; 1.2材料收货时要初步检验材料质量是否合格,检验方式可以通过目测、卷尺或卡尺测量,如有必要请质检员共同参加验货; 1.3材料收货时要注意控制材料的堆放区域,避免二次搬运造成材料的损耗; 1.4材料收货时,要严格监督卸货人员的安全,在卸货过程中如发现有施工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必须立即制止,如仍未能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必须立即停止一切作业,杜绝违章操作现象的出现,如吊车卸货时,起重臂下严禁站人;玻璃卸货时必须采用叉车卸货,如玻璃未能按照要求打包或装箱,不得卸货,要求厂家退货。 2、材料盘点 2.1根据公司要求每个月末都要对施工现场剩余的材料进行盘点工作,以便控制计划产值与实际完成产值的偏差,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

2.2材料盘点有利于项目部对材料的跟踪与控制,及时发现材料库存能否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2.3材料盘点要做到分门别类,明确材料的归属,盘点工作要贯彻执行于每个工作日,在月底盘点时方能更加快捷、准确。如:铝板百叶支座类,材料盘点时主要控制到场材料数量与剩余材料数量的关系,到场数量减去现场剩余数量即可得出现场实际安装的数量,即实际完成产值,可以最直观的反映出现场的时间完成工作量。能够更准确的核算工程计划产值与完成产值的偏差,以及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偏差。 3、材料台账管理 3.1材料台账的建立主要依据设计下料单,在收到材料下料单或订购表的第一时间应将相关的内容分类录入材料台账中。 3.2材料台账应统一格式,建立一个标准的excel表格,在excel表格中根据不同材料种类建立各项工作簿,如:玻璃、铝板等均应单独建立各自的工作簿,并在工作簿上明确分类名称。各项工作簿中的材料应完善集中,不允许将同一类的材料分别建立多个工作簿,且工作簿里的材料台账要明确如下内容:下料单号(或订购表编号)、工艺图号、材料数量、材料的重量或面积(具体单位应与材料供应合同约定一致),材料到场时间等。其中材料数量需要明确如下内容:1、下料单数量,2、材料到场数量,3、材料未到场数量。材料的重量或面积需要明确如下内容:1、下料单中材料的总重量或面积,2、单件材料的重量或面积,3、到场材料的重量或面积,4、未到场材料的重量或

中层管理培训资料

美丽阳光国际酒店中层管理者需具备的三个“度”及八项能力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正确决策,也离不开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不折不扣的执行。执行力是企业中层理解并组织实施的能力。中层管理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地做事。企业的战略需要得到中层的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就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就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如果企业全体中层队伍的执行力很弱与决策方案无法相匹配,那么企业的各种方案是无法实施成功的。 一.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体现在以下有三个方面: 1、高度:既要求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换位思考,要站在企业高层决策的高度来考虑问题;要顾全大局,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避免本位主义;要充分理解高层交给自己的任务,要明晰这项工作的标准,在执行过程中不能降低标准。 2、速度:既要求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工作要雷风行不能拖拉不能延误,要注重完成任务的速度。 3、力度:既要求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有力度,要见成效,要体现高水准。 二、增强中层管理者执行力需要提高的项能力。 中层经理人不论是作为一名执行者,还是一名领导者,都必须通过别人完成任务,要做个“服众”的经理人应该有意识地提高以下八项能力: 1、领悟能力 做任何一件事以前,一定要先弄清楚上司希望你做什么、怎么做,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开始埋头苦干,到头来力没少出、活没少干,但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清楚悟透一件事,胜过草率做十件事,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计划能力 执行任何任务都要制定计划,一一分配部属来承担,自己把眼光放在部门未来的发展上,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明年的计划。要清楚做好20%的重要工作等于创造80%的业绩。 3、指挥能力。无论计划如何周到,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部署、指挥,仍然预期的效果,为了使部属有共同的方向,适当的指挥是有必要的。 指挥部属,首先要考量工作分配,要检测部属与工作的对应关系虑指挥的方式,语气不好或是目标不明确,都是不好的指挥。而好的指挥可以激发部属的意愿,而且能够提升其责任感与使命感。所以指挥的最高艺术,是部属能够自我指挥。 4、控制能力。控制就是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有些事情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与间接的损失。但是,控制若是操之过急或是控制力度不足,同样会产生反作用;控制过严使部属口服心不服,控制不力则可能现场的工作纪律也难心维持。要清楚理想的控制,就是让部属通过目标管理方式自我实现。 5、协调能力 任何工作,如能照上所说的要求,制定完善的计划、再下达适当的命令、采取必要的控制,工作理应顺利完成,但事实上,主管的大部分时间都必须花在协调工作上。协调不仅包括内部上下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识协调,也包括与外部客户、关系单位、竞争对手之间的利益协调,任何一方协调不好都会影响执行计划的完成,要清楚最好的协调关系就是实现共赢。

企业管理培训资料

https://www.sodocs.net/doc/f010681594.html,/link?url=y9GuQNGHbDM105WfU3OtWdw68vFrNOh57iOKOYmpuv9 wnjLRfnyPdtPf3llaL8mmtgaaAqfzTVeiZVTbejK_s7PGetN95kxV2wEITjEUwi_ 以增长管理知识与提高管理技能为目的,透过专家设计、专家讲授的课程体系。涵盖综合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课程对象一般针对管理人员或欲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具备以下特点: 科学性:课程必须符合现代管理与社会发展的趋势,遵循科学原理,理论依据正确与实效;针对性:课程要针对不同人员层次的需求与现状,有效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趣味性: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课程内容通常吸引学员; 实效性:切实提高学员的管理知识与实践能力为依托。 赢在执行:打造团队的执行力 课程介绍: 企业成功=5%的战略+95%的执行,没有执行力,一切等于空谈。若不解决企业执行问题,就无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言---打造团队的执行力是当前企业发展必修课程。 本课程营旨在全方位打造团队的执行力,从而提升团队的战斗力!用通俗的例子解释执行的理念与行为;用互动的方式引导正确的执行心态与执行技能。 帮助企业通过投资心态,梳理企业的文化;通过投资整个团队来实现团队执行力的提升,从而达到业绩的提升;培养一批具有结果思维和客户价值为一体的优秀人才。 帮助参与者:投资自己,让自己通过培训与实践逐渐成为信守承诺、结果导向、百分百责任的执行型人才;将参与者打造成为职业、专业、敬业的职业化人才。 课程时间:2天 参训对象:企业高层、中层骨干及追求卓越执行的职业人士。 课程大纲: 前言: 1. 思考:你顺序是什么? 2.执行力:企业不得不长期关注的主题 3.解读企业执行力问题 4.商界领袖谈执行力 5.什么是执行兵法? 第一部分:铸造执行力的3个要素 一、要素一:结果导向(员工靠结果生存、企业只为结果买单) 1.员工和企业是什么关系? 2.执行是“我做了吗”? 3.做任务是陷阱、做结果是馅饼 4.做结果三思:结果是谁要的?结果要有什么?结果有什么用? 5.九段秘书测试:请问你是几段?结果值多少钱? 6.如何获得最佳的结果?结果思维、底线原则、外包理念 二、要素二:责任逻辑(锁定责任,收获结果) 1.理由源于责任是否锁定 2.陷阱一:“请示”工作与推脱责任 3.陷阱二:“人多力量大”与推脱责任机会

建设工程资料管理培训材料

建设工程资料管理培训 培训时间:2016年XX月XX日 培训人:

工程资料是什么? 一、工程资料的作用及重要性 1.工程资料是项目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移交、结算、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 建的原始依据。 2.工程项目资料的完整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个工程项目的进度,所以工程资 料的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 3.工程资料是记载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必备文件。 4.工程建设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也并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工程,如果技术资料不符合有 关标准规定,则判定该工程不合格,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足见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二、现场工程资料管控工作的目的 1.便于工程施工过程控制,使过程控制有凭有据; 2.梳理在施工各阶段各单位的资料管控点,以便在将来中间验收及工程竣工验收时能 够提供整套满足国家规范及相关要求的工程资料; 3.为各项工程结(决)算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 4.为工程竣工验收、交付、工程竣工备案、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时提供完整的资料。 三、工程文件资料的分类 A类基建资料——建设单位编制 B类监理资料——监理单位编制 C类施工资料——施工单位编制 工程施工资料的内容 四、工程施工资料的内容 1.工程技术管理资料(C1) ?开工报告(C1.1) ?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开工报告(C1.2) ?施工项目经理部及管理人员名单(C1.3) ?特种作业人员名单(C1.4) ?施工技术标准(C1.5)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C1.6)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调试)方案(C1.7)

?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施工记录(C1.8)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C1.9)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C1.10)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C1.11) 技术交底:分为设计交底和施工交底。设计交底:指在施工图完成并经审查合格后,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交付施工时,按法律规定的义务就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做出详细的说明。技术交底人员应通过书面形式(必要时还需配以现场口头讲授)的方式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单独形成交底文件。交底内容应有交底的日期,有交底人、接受交底人签字。技术交底工作不管建设工程项目是否报建,均要求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实施并形成完整的交底资料。 ?施工日志(C1.12) ?技术资料管理流程 2.工程质量控制资料(C2)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C2.1) ?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复试报告(C2.2) ?施工试验记录(C2.3)

管理培训资料

管理培训资料 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六性”、“八讲”和“八项全能”。“六性”即对超市管理者的六项风格要求:阳光、激情、强势、细腻、包容、务实;何谓“八讲”,即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对自己讲自律、对事业讲奉献、对学习讲勤奋、对社会讲责任、对生活讲简朴、对本职讲创新、对他人讲尊重。对同仁讲爱心;何谓“八项全能”,即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业绩能力、执行到位能力、有效沟通能力、精进专业能力、自我检讨能力、控制全局能力。 一.部门管理的职责 1.部门的代表者 管理者是门店的代表者。一方面是代表公司部门和与顾客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就员工而言,管理者是员工利益的代表者,是部门需要的代言人。 2.部门经营目标的执行者 总部制定的各项销售任务,需要各部门和各门店去完成。 因此管理者需要具备优秀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人员管理,目标任务的分配能力,处理和协调突发事件,处理顾客的投诉。另外管理者要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应坚决执行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即使

对公司的某些决策有不同的意见或建设意义的意见,也要通过正常的渠道向公司反映。不要在员工目前发牢骚来发泄对公司的不满情绪。管理者必须成为重要的中间管理者,才能强化部门得到营运与管理,完成各项任务。 3.部门士气的激励者 下属工作激情的高低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它将直接影响到员工工作的质量。管理者应该时时激励你的员工让员工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工作状态,让全店员工人人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进取心。 4.问题的协调者 管理者应该具备处理各种问题的耐心与技巧,如与顾客沟通,与同事的沟通,与公司人员的沟通等,这些是管理者不可忽视的。5.部门的指挥者 门店的所有事务都由管理者负责分配到各个员工。管理者必须负起总指挥的责任安排好各班次的员工工作,将最好的商品,运用合适的销售技巧,以最佳的形象迎接顾客来提高销售业绩。 6.员工的培训者 员工的业务水平高低与否,关系到门店经营的好坏。所以管理者不仅要时时充实自己的务实经验及相关技能。,更要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以促进门店经营水平整体提高。管理者应该在适当的时候 授权。以此培养下属的独立工作能力,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指导,让你

安全管理培训资料

安全协防部培训资料 安全管理服务 一、安全管理服务性质 1、定义:提供预防性安全保卫服务 2、特点:人防为主、技防为辅 3、理念:热情、标准、规范、严格 4、服务的表现形式:技防-红外线对射系统、录像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消防系统、温感、烟感、喷淋系统人防-固定岗位、巡逻 二、安全管理服务重点 a、对整个队伍的管理; b、治安的防范;C、消防的管理 1、对客户的理解:以顾客为中心,分析了解客户的需求,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争取超越客户的需求 2、员工队伍管理:培训员工业务技能,规范员工个人行为、通过充分有效的包装,展示企业和员工个人形象,面对突发事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具有丰富的经验、案例应变决策提供支撑 3、全员参与:要求每一位员工以主人翁责任感,投入最大的热情和信心,为客户提供合格的服务产品 4、服务过程的控制:基于事实环境的分析,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流程、制度和标准,管理人员身先士卒的带头、具有严格的执行能力,员工不是迫于权力的服从 5、持续改进:进行风险评估、自觉寻找服务缺陷、偏差,不断纠正、改进、提高服务产品质量,给客户带来惊喜,服务缺陷、偏差出现的原因:有意过错-纠正,无意过失-培训,体系偏差-修改规范文件 6、治安管理:保安员的权限-普通公民权,协助公安机关对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犯罪行为、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秩序的行为进行制止、防范。保安不具有执法权,不能具有罚款、拘留、扣留身份证、强制搜查的权力。正当防卫: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安全或其他权利受到正在进行的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采取全法防卫的行为。紧急避险:为使公共利益,本人和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和或其他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坏另一方较小的利益的行。 治安基础知识 一、保安服务的宗旨 积极预防、确保重点、打击敌人、保障安全 二、保安队员应具备工作能力 1、分析、领会、理解、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保安服务 的方针政策的能力。 2、深邃的洞察能力,善于观察和发现服务过程中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