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部分抗感染药物市场分析

部分抗感染药物市场分析

部分抗感染药物市场分析
部分抗感染药物市场分析

部分抗感染药物市场分析

抗感染药物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疫苗和抗原生动物药物。各类抗感染药物具体销售情况是:抗生素占抗感染药物市场的最大份额,约70%;抗病毒药物居第二位,占大约15%的份额;第三位为抗真菌药物,占大约10%的份额;其余则为疫苗和抗原生动物药物等小品种。

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左右,全球抗生素的市场份额约为250~260亿美元,各大制药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抗生素药物的研发,使抗生素新品不断出现。在中国医药市场中,抗感染药物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销售额第一位,年销售额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全国6700国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1000多家生产各类抗生素,产品竞争异常激烈。

当前,全球的抗生素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加上新产品不断上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各国逐步改善环境卫生的条件下,致病菌也随之受到控制,使抗生素的使用量逐步减少,另一方面,人类经过长期使用抗生素,也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后果,故对使用抗生素更趋于谨慎。

自2003年以后,全身抗感染药物已跌出了全球最畅销药物排名前十强,其增长也落后于全球药物的平均增速。

医年开始实施的招标采购等2001抗感染药物一直是竞争激烈的药物之一。我国虽然从改措施和反对抗生素滥用的呼声对这个药品种类的市场影响很大,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口增长和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抗感染药物新药频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抗感染药物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一直呈增长趋势

与国际市场不同,感染性疾病是我国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在我国医院用药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2006年该类药物全国市场总额超过600亿元。受政策影响,2006年16城市样本医院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金额为63.8亿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但是2001~2006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仍然达到16.25%。

从2006年样本医院抗感染药物购药金额的构成来看,头孢类占50%,位居第一;喹诺酮类占15.2%,位居第二;青霉素类占12.6%,位居第三;大环内酯类占5%,位居第四。

链接

将受限用影响的抗生素药物

列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中的主要亚类有(份额统计数据均采用2004~2007年的累计数):

喹诺酮类:排列最前的左氧氟沙星共有153家供应商,占喹诺酮类35.75%的份额,江苏扬子江药业排第1位,占30.04%的比重,日本第一制药(含合资)其次,占22.64%的比重;加替沙星共有91家供应商,占喹诺酮类13.0%的份额,上海海尼药业位居第1,占10.07%的比重;后起之秀莫西沙星由拜耳公司独家供应,占喹诺酮类17.06%的份额。这3只药品占喹诺酮类的2/3的份额。

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占碳青霉烯类40.02%份额,有5家供应商,日本住友制药占了近一半的份额;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占碳青霉烯类31.16%的份额,也有5家供应商,默沙东公司(含合资)占了近99%的比重。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全部由日本三共制药供应,没有国产品,该药占碳青霉烯类2.62%的份额。目前有5只碳青霉烯类品种在样本医院使用,法罗培南和厄他培南是2005年后批准新上市的品种,没有进入卫生部监控名单。加强临床管理的。(比阿培南为江苏先声独家品种)培南与比阿培南在样本医院尚没有使用记录(朵利)多尼

抗真菌类:伊曲康唑占抗真菌类24.65%的份额,有5家供应商,杨森制药(含合资)约占60%的比重;伏立康唑占抗真菌类18.93%份额,有9家供应商,辉瑞公司(含合资)占有3/4

的比重。

头孢菌素类:主要为第四代头孢菌素,其中头孢吡肟占了头孢菌素类5.82%的份额,有21家供应商,上海施贵宝公司占了43%的比重;头孢匹罗的金额约占头孢菌素类0.43%的份额。共有21家供应商,苏州万庆药业占31.91%的比重,没有进口药品;头孢噻利由江苏恒瑞医药独家垄断,占头孢类药品0.05%的份额。

多肽类:万古霉素占了该小类48.72%的份额,共有14家供应商,礼来公司(含合资)约占90%的比例;去甲万古霉素金额占该小类17.16%的份额,华北制药集团的产品占99.17%的比重。

第一节左氧氟沙星

一、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最初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发展缓慢,开发的品种少,副作用大。自1980年合成喹诺酮类药物以来,发展异常迅猛。1995年在名列世界处方药市场第二位的抗感染药物中,喹诺酮类药物占首位,后来因为头孢类的迅猛发展,喹诺酮类药物屈居第二位。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产品。

从2000年起,左氧氟沙星开始领跑氟喹诺酮市场,对氟喹诺酮市场的复兴功不可没。可以说,如果没有左氧氟沙星,2000年后的氟喹诺酮市场将毫无生机。在左氧氟沙星的成功与引导下,加速了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开发与引进,2005年后,以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为代表的第四代氟喹诺酮迅速壮大,为氟喹诺酮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2003年以前氟喹诺酮市场由前锋—左氧氟沙星独揽大局,2003年后作为中坚力量的第二梯队阵容迅速崛起和成长,及时弥补了前锋与后备之间的空白,形成了比较完满的市场阵容。但左氧氟沙星目前仍占34%的份额,其他品种短时间内仍难以超越。

2006年由于抗生素降价和反商业贿赂行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整体市场较2005年有所降低,2007年比2006年则有少许增长,但是其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莫西沙星和甲磺酸帕珠沙星,其他产品则有所下降或至多保持稳定,事实上2007年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全身用抗生素中所占的份额比2006年还低了1个百分点。2007年喹诺酮类药物全国医院的推总用药金额大约为57亿元。

到2007年时,氟喹诺酮市场格局已经有了显著变化。与2003年相比,左氧氟沙星减少近25%市场份额,减少部分主要由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帕珠沙星所填补,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也分别退出4个和6个百分点。未来莫西沙星和帕珠沙星有望获得更多的份额。第三梯队中盐酸洛美沙星是值得重视的品种,2003年到2007年一直在稳步增长。

喹诺酮类药物第一代、第二代产品已经基本淘汰,第三代产品中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第四代产品有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克林沙星等,而且,近几年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异常迅猛,并且对第三代产品市场形成很大冲击。

喹诺酮类药物制剂包括注射制剂和口服制剂,注射制剂中溶液型注射剂为传统剂型,每年都保持70%左右市场份额,粉针剂增长趋势明显,到2007年已经拥有10%以上份额。口服制剂中片剂份额稍微下降,但也都维持20%左右市场份额,而胶囊剂市场一直不景气,持续萎缩。两类注射用药共占据约80%份额,并有不断扩张趋势,迫使口服制剂退出更多市场。这主要是由医生的用药习惯决定的。

左氧氟沙星基本情况:二、.

左氧氟沙星由日本第一制药于1994年推出,并于1995 年在我国面市。1997 年浙江新昌药业开发的“来立信”成为国内产品的先锋。1998 年双鹤药业、浙江京新制药、扬子江药业、常州第二制药相继研发成功,为市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数据显示,到2002年底左氧氟沙星的

生产厂家达到50多家,到2005年已经超过100家,到2008年国内生产左氧氟沙星制剂的厂家已经达到287家,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其中,0.1g片/胶囊剂生产厂家116家,2ml:0.1g生产厂家12家,2ml:0.2g生产厂家12家,同时生产2ml:0.1g、2ml:0.2g的厂家7家。

三、左氧氟沙星价格

表3:口服制剂0.1g价格(单位:元)

包装(片/胶囊)国产进口

27.86粒7.9 10.4粒8

45.410粒13 15.512粒

20粒25.4 3024粒

498.6120100粒

表4:注射剂价格(单位:元)

规格价格备注

扬子江、新昌制药单独定价:14.22ml:0.1g 5 80.1g粉针

扬子江、新昌制药单独定价:24.18.52ml:0.2

13.6粉针0.2g四、左氧氟沙星市场发展情况:

近几年,在我国医药市场上,左氧氟沙星是表现最为抢眼的抗菌药之一,市场销售额连年强增长。在全国城市医院用药金额排序中,1998年,上市仅1年多的左氧就进入销售额领先的前100名,居第98位。1999年上半年,上升到第21位,下半年又升到第16位。2000年上半年进入前10位,下半年进入前5位。2001年跻身三甲之中。2002年,终于取代头孢曲松,登上我国城市医院用药金额排序第一的宝座,成为中国抗感染药的新霸主

2003年左氧氟沙星的销售额继续蝉联第一,但是2004年和2005年的两次降价对其影响较大,从全国抗生素销售金额排序上看,2004年屈居第二位,2005年退居第三位,并且排序继续下滑,2006年排第五位。从排序上看,自2003年后一直在下降,但是其所占的抗生素的市场份额一直比较平稳,这主要是近几年左氧氟沙星的连续降价,虽然其销售数量明显增加,但是销售额没有明显增加,而头孢类药物的势头迅猛。另外,从其所属的喹诺酮亚类分析,所占份额降幅明显,原因可能是另一个喹诺酮药物加替沙星正在悄悄地追赶,自并且连续几年保持持续增长。年以后加替沙星一直列喹诺酮药物销售金额排序第二位,2005.

有样本医院数据显示,1999年左氧氟沙星在国内医院的用药金额占全身用抗菌药金额的3.64%;2000年增长到5.73%,占喹诺酮类药的40%;2001年升至7.62%,样本医院突破 2 亿元大关,在抗感染用药中名列前茅;2002年继续增长,达到8.59%,样本医院用药

2.64 亿元;2003 年已增长到

3.79 亿元。在2001年到2003年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左氧氟沙星制剂在国内医院销售年增长率高达70-80%。从产销量分析国内市场在 30 亿元左右,约占喹诺酮类药的大半江山。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优秀代表,自上市以来得到了全球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并以 7% 的年平均销售增长率不断扩大市场,

据了解,2007年国内共有106家制药厂向国内医院供应左氧氟沙星制剂,其中排名前十位企业如下:

年左氧氟沙星排名前十位企业:52007表

排生产企市场份估计销售金额(元

1扬子江药38.93%11.7

2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15.71%4.7

3.7双鹤药北312.41%

3.4 4 11.42% 浙江医药股份新昌制药

0.54 1.80%

5 四川中外合资德阳华康药业0.45 丽珠集团丽宝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6 1.49%

广东丽珠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丽珠制药7 1.14% 0.34

厂1.10% 浙江新昌第二制药厂8 0.33

1.07% 9

海南天涯制药厂0.30

0.99%

10 0.29

重庆西南药业有限公司

由上表可以看到,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的产品占据绝对优势,前四位生产企业的产品占该市场78.47%的份额,前十位厂家占据了86.05%的市场份额,其他众多厂家分享很小的市场份额。

表6:2004年全国医院推总购药金额排序前十位药

排序通用名称金额(亿元)

27.32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1/左氧氟沙星23.212

19.943头孢呋辛16.24头孢他啶15.69紫杉醇

5.

阿奇霉14.7

13.2非格司

12.8胸腺12.6人血白蛋12.1氯化钠表7:2005年全身用抗感染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前十位药品(16城市样本医院)

排名200年金(元市场份额增长率

舒巴头孢哌酮590,801,1269.783.41

10.152头孢呋457,505,2957.57

452,968,33左氧氟沙7.-0.4

4头孢他334,944,9010.275.55

5 阿奇霉素 211,403,019 -2.19 3.5

6 3.4

7 头孢曲松-14.0

8 209,784,809

7 阿莫西林7.78 /2.42 克拉维酸145,909,487

8 克林霉素磷酸酯145,859,720 4.17 2.41

9 137,022,172 加替沙星 2.27 57.1

哌拉西林/他佐巴坦10

22.48

131,425,740

2.18

虽然左氧氟沙星是一只上市已有近15年的老药,且面临好几只第四代喹诺酮类新药(包括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等)的强有力挑战。但迄今为止,左氧氟沙星仍屹立于国际市场不倒,大有“老而弥坚”之势。左氧氟沙星在国内外市场的成功,其主要得益于它的母体药物——氧氟沙星在过去20年来优异的临床表现。氧氟沙星在临床上的出色疗效业已赢得国际医学界的普遍赞誉。而作为氧氟沙星改进型的“光学纯”药物,从用药剂量、抗菌能力都比其母体药物更加优异,自然能赢得医学界的信任。事实上,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的医院中,左氧氟沙星制剂均已占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用药量的“半壁江山”。鉴于左氧氟沙星的出色疗效和医生对其的高度信任,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即使在今后几年内,由左氧氟沙星垄断国际喹诺酮类药物市场的大格局不会改变,但绝对份额可能会有所减少。

第二节阿奇霉素

一、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第一代产品以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为代表;第二代产品: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第三代产品喹红霉素、泰利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在2006年的抗菌药物市场所占份额为5%。2006年,与其他抗生素一样,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受国家医药宏观政策的影响而出现销售下滑的现象。该类药物近来缺乏新品的支撑,因此,在其他类型抗菌药物的不断冲击下,市场份额已连续两年出现了明显下滑,预计还可能会进一步萎缩。.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产品占据大环内酯类的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84.1%上升到2005年的93.1%,虽然2006年有所下滑,但仍可保持在91.1%的水平。其中阿奇霉素占62.8%,克拉霉素占20.7%,罗红霉素占7.7%。

二、阿奇霉素基本情况

阿奇霉素最先由克罗地亚Pliva公司研制合成,1988年由Sour Pliva公司率先在前南斯拉夫上市。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原研发公司将全球的生产和市场开发权进行了转让,由美国辉瑞公司、意大利Sigma-Tau公司受让。1990年9月该产品在英国上市,1991年底获美国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Zithromax(希舒美)。在世界200个畅销药中排名一直都在20多位。希舒美已在2005年10月14日专利期满,国内外仿制药接踵而至,在此影响下,2006年希舒美在全球七大主要医药市场销售额为6.38亿美元,同比上年下降了69%,仅为鼎盛时期的30%。1995年8月,SFDA批准北京太洋药业生产阿奇霉素,至2007年4月,SFDA已下达36个原料药

生产文号,500多个制剂生产文号。到今年国内已经有275个生产厂家,片剂121家,胶囊54家,其中0.25g胶囊48家,注射剂117家,其他剂型50家。

三、阿奇霉素价格

表8:各厂家0.25g胶囊价格(单位:元)

包装国产进口

54.514.24粒80.66粒21

24.4粒7

27.78粒

34.410粒

粒4112

四、阿奇霉素市场情况

全国十大城市用药金额排名:1996年62位,1997年27位,2001年18位,2003年8位,2005年14位,2006年19位。

表9:2005年重点城市样本医院阿奇霉素前10位厂家份额

排序厂家市场份额(%)

17.75辉瑞1

5.77沈阳第一制药厂2

5.05江苏齐川制药3

5.00石药集团4

4.855山东齐鲁

4.12四川科伦

6.

哈药总3.7

3.5海南斯

3.5北京太洋药

3.0江苏金丝1

表10:2006年16城市样本医院阿奇霉素各厂家份额

排厂用药金额(元所占比例

448辉6414.

18626普利5.

12455江苏泰5.

120763.沈阳第一制

厂6,625,408 2.35江苏金丝利

2.2,1986,6山东齐鲁3501.95,519,7四川科伦3791.7,996,5528哈药总厂41.6,70549海南斯达,6881.6,4,10丽珠制药499878

表11:2006年16城市样本医院各大环内酯类药物占大环内酯类市场份额

表12 全国批发领域大环内酯类制剂市场(单位:万元)

产品2003年2004年2005年

2104620875阿奇霉素1731859957706琥乙红霉素1039953679324克拉霉素579446109338罗红霉素7853

2007年阿奇霉素按市场排序前20位企业:

1、海南斯达制药

2、辉瑞制药

3、丽珠制药

4、四川科伦制药

5、齐鲁制药

6、苏州长征—欣凯制药

7、江苏齐川制药

8、石药集团欧意制药

9、浙江康裕制药10、扬子江药业集团11、哈尔滨、15、西安利君制药14天津市生物化学制药厂、13、北京太洋药业12浙江尖峰药业

三联药业16、汕头金石制药总厂17、东药沈阳第一制药厂18、南京长澳制药19、山西亚宝药业20、哈药集团总厂

2006年国内重点医院市场有105家制剂厂商角逐,国产药品以低于原研药75%的零售价优势占据了主流,从而使国产阿奇霉素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而作为外资药品主力的辉瑞“希舒美”、克罗地亚普利瓦“舒美特”仅占20%的市场份额。

总体说来,在多种释药技术的推动下,阿奇霉素全国市场规模约为20亿元左右。尽管生产厂家众多,但形成一定销售规模的仍是少数企业,产品市场集中度教高。

随着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第三代红霉素产品喹红霉素、泰利霉素等的研发成功和相继上市,这些都会挤压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第二代红霉素产品的市场空间。

另外,国外已将研发重点转移到开发酮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上,红霉素产品市场的竞争焦点会随之转移。

第三节伏立康唑

真菌引起的感染分为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由于浅表真菌感染的传染性强,其常见致病菌是各种癣菌,主要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等,因此,浅表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约占真菌病患者数的90%;深部真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白色含珠菌和新隐球菌,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虽然发病率低但危害性极大,常可危及生命。由于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大量使用,以及人体生存的内外环境条件的恶化,使得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尤其是全身真菌发病率在不断提高。因此,抗真菌药物的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尽管相对较少见,侵入性真菌感染(IFIs)的总发病率仍在过去的20年内节节攀升。过去,真菌感染一般只发生在特定亚群患者中。然而随着化疗、移植、HIV/AIDS感染或糖尿病等免疫系统受损患者数量的增多,尤其对接受长期治疗的患者来说,真菌感染的高发危险使抗真菌治疗药物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常见的真菌并不会引起健康人的全身感染,但那些免疫系统受到破坏的患者,如化疗、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疗法或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患者,则都是侵入性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这些患者一旦被感染,死亡率将高达60%~90%。另有统计数据显示,仅在美国,每年就约有130万住院患者遭受侵入性真菌感染的侵袭。随着化疗、移植、HIV/AIDS感染或糖尿病等免疫系统受损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发病患者群将进一步扩大。

一、抗真菌药物分类

1、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2、三唑类:如氟康唑、咪康唑、益康唑、依曲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

3、烷基胺类:如特比奈芬

4、棘白菌素类:此类为新开发上市的,如默沙东的卡帕芬净、日本腾泽的米卡民,此类药物目前无口服剂型,只限于注射,使用不便,而且价格昂贵。

二、抗真菌药物市场

1、增长势头迅猛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变,真菌感染类疾病不断增加,使得抗真菌药品的销售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论是销售金额还是销售数量,均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统计数据表明,2002~2007年的6年时间,抗真菌药物销售金额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1%,但同期销售数量的复合增长率仅为9.1%,这说明抗真菌药物中新的高价位产品发展势头较猛,使抗真菌药品平均单价呈直线上升趋势。

《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04年~2007年3季度,入网样本医院全身用抗真菌药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均呈上升趋势。2007年前3季度样本医院购入全身用抗真菌药金额达29146万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46.31%。全身用抗真菌药物市场呈强势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为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且感染程度严重;第二是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与原有药物相比更为有效的药物。

图7:样本医院抗真菌药物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变化趋势

1、季节性差异

抗真菌类药物的销售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通常在潮湿温暖的第三季度,抗真菌药物的销售达到高峰,而在第一季度则滑至谷底。其销售曲线表现为非常规则的波浪形。虽然治疗肿瘤用药、骨科药物等其他类别的药物也会出现类似的波浪形,但远不及此类品种明显,这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真菌类疾病的顽固性和高复发性。

图8:样本医院抗真菌药物销售数量和金额变化趋势

2、全身用药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增长速度最快

根据抗真菌药的应用,可将其分为3类:全身用药、皮肤科用药和妇科抗真菌制剂。其中,全身用药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增长速度最快,2002年以来每年的增长率均在20%以上;皮肤科用抗真菌药连续数年稳定在一定水平,没有增长;妇科抗真菌制剂所占市场份额最少,但增长速度也很快。当然,皮肤科用药和妇科抗真菌制剂在低端医院和OTC市场表现会更好。

图9:抗真菌药物不同制剂发展变化情况

3、注射剂型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普通外用抗真菌药的市场需求逐渐稳定,在抗真菌药物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但是由于深度真菌感染人群的增多和新品种的推出并逐渐占领市场,注射剂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大。

图10:抗真菌药各剂型销售金额的发展趋势

4、地域差异

抗真菌药物的销售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在监测的城市中,北京、广州、上海、杭州、武汉的销售处于领先地位。北京作为传统的大市场,在各类药品的销售排名中都排在前面,其他4个城市均位于我国的南方,特别像武汉这样的城市,其他类别的药品销售金额和数量并不高,这与真菌性疾病在潮湿温暖环境中易于发作有一定的关联。

图11:抗真菌药用量最大的四个城市销售金额发展情况

1、市场集中度高

2007年进入样本医院的抗真菌药有21种,销售金额排名前五位的药物是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特比萘芬,共占据抗真菌药84%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更加集中,新药增长速度较快。而从销售数量上来看则大不相同,排名前七位的药品依次是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制霉菌素、益康唑、咪康唑、克霉唑,传统产品居优,共占据94%的市场份额。

图12:领先的抗真菌药销售金额和数据走势(大小为金额)

在2007年销售金额排名前五位的品种中,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都是新品。抗真菌药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与新品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的迅速发展有很大关系。虽然这两个产品价格昂贵且在医保目录之外,但是仍然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为相关厂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说明现有的药品疗效并不令人感到满意,临床上十分渴求疗效确切的新药。但是从上图也可以看到,虽然新品的销售金额很多,但是销售数量还不是很大,说明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能进入医保目录,发展速度必将更快。

自2005年以来,特比萘芬开始放慢发展的步伐,销售数量增长缓慢,销售金额无明显变化;氟康唑虽然从2002年以来销售数量保持了较好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竞争激烈及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平均单价下降较多,导致销售金额并没有增长;伊曲康唑发展迅速,已经超过氟康唑成为主流医院用量最大的抗真菌药物,和氟康唑一样,销售金额虽有增长,但是幅度并不大。

7、外资企业唱主角

抗真菌药物制剂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先后有300多家公司的抗真菌药在样本医院销售,且外资公司处于市场主导地位。2007年销售排在前7位的都是外资公司:辉瑞公司、西安杨森、默沙东、诺华公司、雅培制药(美国)、拜耳公司、BENVENUELABORATORIES,INC(US),这几家企业占据抗真菌药80%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销售较好的有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四川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抗真菌药物市场非常集中,此类药物大多需要较强的学术推广能力,所以,在该领域临床推广实力强劲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

三、伏立康唑

1、基本信息

(1)生产厂家

生产厂家8家,其中片剂生产厂家3家,规格50mg;注射剂生产厂家6家,规格有50mg、100mg、200mg;干混悬剂生产厂家1家,规格45g:3g。

(2)价格信息

:山东省物价局伏立康唑价格12表.

执行日单零售价文件依据生产企业剂型规格位期(元)

成都华神集团薄膜鲁价药备盒 20070415

片股份有限公司176

50mgX2 [2007]777号衣片制药厂成都华神集团薄膜鲁价药备20070816 343.2 股份有限公司盒 50mgX4片衣片[2007]777号制药厂鲁价药备成都华神集团薄膜[2007]2632669.3

20080616 盒 50mgX8片股份有限公司衣片制药厂号北京博康健基薄膜鲁价药备830 20080618 盒50mgX10片因科技有限公衣片[2008]471

司鲁价药备普通爱尔兰辉瑞制4524 盒0.2gX10片 20060510

[2008]794 片剂药厂

鲁价药备爱尔兰辉瑞制粉针20060510

200mg

支 1407 [2008]794 剂药厂

鲁价药备晋城海斯药业粉针20080229

689 0.2g

支有限公司剂号[2008]882附100mg(鲁价药备德阳华康药业注射20080630

瓶407

5ml专用溶[2008]1756 剂有限公司) 鲁价药[2008]89鲁价药[2006]8832、市场情况伏立康唑为对氟康唑全身抗真菌药物中销售增长速度最快的为排序第三位的伏立康唑。对病原性酵母菌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口服吸收好的特点,进一步结构修饰的产物,伏立康唑主临床上,的抗菌活性高于氟康唑,对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有极好的抗菌活性。咽及食管白色念珠菌病和侵袭能有效控制口、要用于进行性、有致命危险的免疫损害患者,该药能成功治疗一些罕见一些病例报告已证实,B治疗更为有效。性曲霉病,比用两性霉素的真菌病。年下半年在国内上市,第三季度已产生用药年在美国首次上市,2005伏立康唑于20022006。其临床用药金额已占据抗真菌药物市场的9%使用一年,金额,到2006年第三季度,年起,伏年以前国内使用的伏立康唑产品全部进口于辉瑞公司,尚无国产产品。但自2006目前国内医院市场上已有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立康唑进口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四川中外合资德阳华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司制药厂生产的商品名为莱利康的伏立康唑片、年前三季度伏立康唑注射剂等产品,但辉瑞公司的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2007样本医院进口的辉瑞公司的伏立康唑及由辽宁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共占据伏的医院市场。75.83%立康唑.

网上的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抗真菌药物销售金额约为18亿元左右,2007年突破20亿元,其中,伏立康唑占据18.93%的市场份额,约3.8亿元,而辉瑞公司占了3/4的比重。

全身用抗真菌药的品种分析

1、全身用抗真菌药的品种分析 《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入网医院2002年~2004年共从 180余家医药企业购入抗真菌药,其中各年销售金额排序前4 位的药品分别为特比萘芬、益康唑、硝酸咪康唑、联苯苄唑;所属类别分别为烯丙胺类、咪唑类抗真菌药,详见表1。 表1、2002年~2004年抗真菌药各年 销售金额前10位药品对比 ———————————————————— 排序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1 特比萘芬特比萘芬特比萘芬 2 益康唑益康唑益康唑 3 硝酸咪康唑硝酸咪康唑硝酸咪康唑 4 联苯苄唑两性霉素两性霉素 5 酮康唑斑蝥素斑蝥素 6 两性霉索联苯苄唑联苯苄唑 7 环吡酮胺酮康唑酮康唑 8 斑蝥素复方酮康唑复方酮康唑 9 克霉素/苯甲醇环吡酮胺硫化硒 10 硫化硒硫化硒环吡酮胺———————————————————— 对销售金额排序前4位抗真菌药,具体从药理学、药动学、制剂上分析可知各具优势,亦为排序较前的因果所致。 1.1 特比萘芬(Terbinafine):商品名为疗霉舒、兰美抒、丁克,由瑞士原山道士公司研制,1991年5月首次在瑞士上市,为口服和局部使用的烯丙胺类抗真菌药,其体外抗真菌谱广,包括皮肤真菌、丝真菌、二形真菌、暗色孢真菌和酵母真菌;在其MIC内对皮真菌、曲霉菌、短尾帚菌、皮炎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显示初步杀菌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仅有抑制活性。作用特点包括:①亲脂性,短期内即入皮肤角质层,服后迅速聚集在皮脂中,皮脂中药物浓度较血浆高25倍,在角质层和毛发中持续高浓度,且迅速地扩散到指(趾)甲板;②杀真菌力强,可缩短慢性真菌病(甲癣等)的疗程,并可减少复发;③不作用于细胞色素P450,高度选择作用于真菌膜的角鲨烯环氧酶,故有利于肝、肾功能不全者,体弱者和儿童真菌病的治疗;④血浆半衰期长(11h~16h)。目前上市剂型有片剂、胶囊、凝胶、溶液、搽剂和膏剂,生产企业主要有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山东齐鲁制药厂等。 1.2 益康唑(Econazole):由比利时杨森公司开发,首次上市时间为1974年11月。作用特点包括:①抗真菌谱广,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双相型真菌、曲菌等均有杀菌和抑菌作

抗肿瘤药物市场情况与竞争情况分析

目录 1、我国肿瘤流行病学情况和抗肿瘤用药市场规模 (4) 1.1流行病学现状和趋势 (4) 1.2抗肿瘤用药市场情况 (5) 2、肿瘤的重要概念梳理 (7) 2.1肿瘤的定义和诊断 (7) 2.2肿瘤的发生、进展和预防 (7) 3、国内抗肿瘤药物治疗市场的拉动力量 (9) 3.1国内肿瘤发病例数和发病率可能长期提升 (9) 3.1.1发达国家表现出了明显的高肿瘤发生率 (9) 3.1.2早期筛查在肿瘤发生率的提升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0) 3.2中国和美日具有癌症发病率对标的基础 (13) 3.2.1医疗可及性的追赶 (13) 3.2.2饮食习惯和部分疾病流行病学存在明显异同 (14) 3.3肿瘤药物价格对市场影响的分析 (20) 3.4其他重要推动因素 (23) 3.4.1准入门槛和审批速度提升 (23) 3.4.2国产创新药物仿制、研发能力的提高 (24) 4、影响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扩大的潜在因素 (26) 4.1肿瘤早期筛查对抗肿瘤药物的影响 (26) 4.2抗肿瘤药物支付体系的影响 (26) 4.3抗肿瘤药物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30) 4.4其他潜在影响因素 (31) 5、关于目前抗肿瘤治疗渗透情况的分析 (32) 图表1:肿瘤新发病例数和增长速度 (4) 图表2:城乡肿瘤发病率对比 (4) 图表3:男女肿瘤发病率对比 (4) 图表4:年龄和肿瘤发病的联系 (5) 图表5:肿瘤发病构成 (5) 图表6:抗肿瘤药物市场增长情况和规模(亿) (6) 图表7:各用药领域滚动增长速度 (6) 图表8:影响肿瘤发生的因素 (7) 图表9:肿瘤的演化 (8) 图表10:肿瘤全球流行病学情况 (9) 图表11:高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肿瘤发病率对比 (9) 图表12:高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肿瘤发病数(例)对比 (10) 图表13:中国胃癌(左)、结直肠癌(中)和日本胃癌5年生存率(右)情况 .. 11图表14:日本对胃癌、结肠癌的筛查覆盖率逐渐提升 (11) 图表15:中国40-69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2) 图表16:PSA筛查催动美国前列腺癌诊断率上升 (12) 图表17:美国各州HAQs评分情况 (13) 图表18:中国各省HAQs评分情况 (13)

IMS(艾美仕数据)—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

IMS: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分析 来源:IMS 更新时间:2009-07-14 核心提示: 血栓症,即局部血液凝块形成。其中,动脉血栓可导致如心肌梗塞、中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外周动脉疾病等;而静脉血栓则可引发肺栓塞。动静脉血栓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死亡的首要原因,同时,它也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 抗血栓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血栓药。然而,在这三种不同作用类型的药物中,唯有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望成为抗血栓药物市场的佼佼者。在抗凝血药物中,维生素K拮抗剂和肝素主导了半个多世纪并在抗血栓药物中占有一席之地。 ◆血栓的形成及抗凝血剂凝血级联靶向目标 通常情况下,凝血蛋白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血液中。当血管损伤,将触发凝血级联反应,最终导致形成一个纤维蛋白凝块,稳定后形成血小板血栓。凝血级联反应是一系列蛋白酶通过外源(组织因子,因子VIIa)和内源(因子XIIa,Xia,Ixa和VIIIa)通路逐步激活的过程。这些级联反应汇集到因子Xa的激活而形成一个共同通路,在此通路中凝血酶对催化纤维蛋白的产生发挥了核心作用。抗凝血剂作用位点用虚线标示。 ◆抗凝血药现状 华法林是维生素K拮抗剂的代表,为最常用的抗凝血药,它能抑制一些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激活(图1),临床上用于预防包括房颤、静脉血栓、冠状动脉病、某些矫形手术以及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栓的形成,是唯一被批准用于长期抗血栓治疗的药物。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可降低64%的中风发病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尽管华法林疗效确切,但因其治疗窗窄、起效慢、需较频繁的血液监测来调整剂量以及与多种食物(包括酒精)或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而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2008年,各种通用名的维生素K拮抗剂的全球销售额超过7亿美元,而华法林钠的全球销售额则为5.27亿美元。 肝素能与各种凝血级联反应因子发生相互作用(图1)而被用于短期预防血栓。肝素是注射性的,这限制了其需在住院部使用或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的短期预防(不超过2周)。若使用未分馏的肝素,则因其能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该风险的发生率为3%,血小板减少症能导致血栓症和死亡率的增加)而需进行临床监测及剂量调整。随着肝素分子量的降低,低分子量的肝素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减少。当分子量小于3000时,几乎不具有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因此低分子肝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作用明显降低,出血并发症亦减少。临床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依诺肝素(Lovenox;赛诺菲-安万特)已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抗凝血药物。2008年,其全球销售额约为44.3亿美元。 ◆抗凝血药物的发展趋势 现有抗凝血药物的缺陷以及强有力的市场机会将驱动抗凝血药物的发展。而那些疗效至少与现有抗凝血药物相当,安全性(尤其是降低出血风险)更佳且使用方便(可供口服,尤其是可长期使用)的新型抗凝血药物将在这一领域占有更多的优势而将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抗凝血药物主要有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Xa因子抑制剂。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s,DTIs) 凝血酶,或IIa因子,能催化纤维蛋白的产生,并参与其他凝血有关的反应(图1),这使它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 DTIs是新型的抗凝血药物,它能抑制凝血酶,也可抑制凝血酶介导因子Ⅰ、Ⅴ、Ⅶ、ⅩⅢ及血小板的活性,它不仅有抗凝作用,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炎作用。DTIs与凝血酶活性位点的结合不受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的影响,可有效地灭活与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结合的凝血酶。同时,DTIs的代谢无需P450酶,且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故很少与其它药物及食物发生相互作用。

部分抗感染药物市场分析

部分抗感染药物市场分析 抗感染药物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疫苗和抗原生动物药物。各类抗感染药物具体销售情况是:抗生素占抗感染药物市场的最大份额,约70%;抗病毒药物居第二位,占大约15%的份额;第三位为抗真菌药物,占大约10%的份额;其余则为疫苗和抗原生动物药物等小品种。 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左右,全球抗生素的市场份额约为250~260亿美元,各大制药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抗生素药物的研发,使抗生素新品不断出现。在中国医药市场中,抗感染药物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销售额第一位,年销售额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全国6700国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1000多家生产各类抗生素,产品竞争异常激烈。 当前,全球的抗生素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加上新产品不断上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各国逐步改善环境卫生的条件下,致病菌也随之受到控制,使抗生素的使用量逐步减少,另一方面,人类经过长期使用抗生素,也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后果,故对使用抗生素更趋于谨慎。 自2003年以后,全身抗感染药物已跌出了全球最畅销药物排名前十强,其增长也落后于全球药物的平均增速。 抗感染药物一直是竞争激烈的药物之一。我国虽然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招标采购等医改措施和反对抗生素滥用的呼声对这个药品种类的市场影响很大,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口增长和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抗感染药物新药频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抗感染药物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一直呈增长趋势 与国际市场不同,感染性疾病是我国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在我国医院用药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2006年该类药物全国市场总额超过600亿元。受政策影响,2006年16城市样本医院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金额为63.8亿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但是2001~2006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仍然达到16.25%。 从2006年样本医院抗感染药物购药金额的构成来看,头孢类占50%,位居第一;喹诺酮类占15.2%,位居第二;青霉素类占12.6%,位居第三;大环内酯类占5%,位居第四。 链接 将受限用影响的抗生素药物 列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中的主要亚类有(份额统计数据均采用2004~2007年的累计数): 喹诺酮类:排列最前的左氧氟沙星共有153家供应商,占喹诺酮类35.75%的份额,江苏扬子江药业排第1位,占30.04%的比重,日本第一制药(含合资)其次,占22.64%的比重;加替沙星共有91家供应商,占喹诺酮类13.0%的份额,上海海尼药业位居第1,占10.07%的比重;后起之秀莫西沙星由拜耳公司独家供应,占喹诺酮类17.06%的份额。这3只药品占喹诺酮类的2/3的份额。 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占碳青霉烯类40.02%份额,有5家供应商,日本住友制药占了近一半的份额;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占碳青霉烯类31.16%的份额,也有5家供应商,默沙东公司(含合资)占了近99%的比重。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全部由日本三共制药供应,没有国产品,该药占碳青霉烯类2.62%的份额。目前有5只碳青霉烯类品种在样本医院使用,法罗培南和厄他培南是2005年后批准新上市的品种,没有进入卫生部监控名单。加强临床

SFDA CDE 抗肿瘤药物研发趋势分析

20120716 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抗肿瘤药物研发趋势分析陈晓媛张虹高晨燕杨志敏化药临床一部

1 前言 癌症是严重威胁大众健康的恶性疾病。大多数肿瘤预后差,生存时间短,缺乏可治愈的手段,存在高度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近年已经逐步上升为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亟需新的治疗手段发现。 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随着基础医学的研究进展,以及临床治疗模式的转变,一些新的抗肿瘤药物靶点的发现,抗肿瘤药物领域的研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细胞毒类药物转向了非细胞毒类的靶向药物开发。本文对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受理的抗肿瘤新药申报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回顾,从中总结和分析过去十年抗肿瘤药物研发主要趋势以及未来预测,期望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2 主要趋势分析: 2.1 抗肿瘤药物成为创新药研发的焦点 因为疾病的难治性,临床需求的迫切性,抗肿瘤药物一直都是创新药研发的热点,而在近几年更是成为了热点中的“热点”。国内外各大制药企业都加大了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投入。原来以抗肿瘤药研发为主的企业继续加强,比如罗氏,一些原本非肿瘤领域的企业也加入了这个行列,通过并购、合作等办法扩充自身的肿瘤产品线。据统计,clinical tr ial网登记的临床试验中有大约40%为肿瘤药物,国外公司在2010年进入临床试验的化合物大约是2005年的2.5倍[1]。SFDA受理抗肿瘤创新药申报量占所有创新药比例,从2005年的10%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近40%,无论是国产新药,还是进口新药申报数量都出现倍增[2]。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申报候选化合物中也有近60%为抗肿瘤药物。 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一方面是需求增加,人口的老龄化,经济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对健康的高度关注,在多种肿瘤疾病中依然存在高度未满足的治疗需求。即使陆续有新的药物上市,改善了临床状况,但并没有显著改观。其次,因为对于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新的靶点发现,促进了新药的发现,在其它领域创新性靶点发现相对较少。而且由于耐药的问题,肿瘤往往容易复发,也由此催生了新一代产品的开发。最后,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在过去十年中分子靶向肿瘤药物上市所带来的巨大成功的刺激。虽然全球制药业总体销售利润增长放慢,但在肿瘤药物市场仍保持成倍的增长,肿瘤药物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利润增长点。以美国市场统计,2000年销售榜排名前十位的药物中只有2个年利润超过10亿美元,到2010年,排名前10位的都超过了10个亿,而且是一半都是靶向药物,其中又以单抗为领军人物,如贝伐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小分子靶向药物中则以伊马替尼为最[3]。这些药物价格昂贵、需要长期持续用药并且联合用药,大大增加了每例患者治疗费用。国内销售市场也是如此,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在2011年相较于往年甚至达到5-10倍的增长。这意味着每一个新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常见抗真菌药物比较 申 克 孢 子 丝 菌 ± + - - + 8

1、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多烯类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咪康唑、丙烯胺类抗菌谱搞自于产品说明书; 2、-无活性;±可能有活性;+有活性,三线治疗(至少临床有效);++有活性,二线用药(临床作用稍差);+++有活性,一线用药(临床常常有效); 3、棘白菌素类、伏立康唑、多烯类尿中浓度很低; 表2,真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8

抗真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 胃肠道反应: 特比奈芬>咪康唑>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肝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 米卡芬净说明书中黑框警告:有严重肝损害的报道,有导致肝脏肿瘤的潜在风险。 肾功能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8

表3,真菌药代动力学比较 8

8

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 与细菌感染性比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隐匿、不易诊断,抗真菌治疗目标性差,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严峻的挑战。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注,掌握不同类别抗真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临床可供使用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如下几类,各自特点不同,需要注意选择。 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 两性霉素B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侵袭性新型真菌感染药物,其普通制剂为去氧胆酸盐,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开发的两性霉素B脂制剂安全性明显提高,成为临床重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这些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两性霉素B胶质分散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 该类制剂特点为:①药物易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肾组织浓度,低血钾少见,肾毒性均低于普通制剂。②临床可应用较高剂量,一般3~6mg/(kg.d),滴速相对快。③长程用于艾滋病病人,对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的耐受性好。④脂类制剂的剂量为常规制剂的3~5倍时,治疗念珠菌菌血症和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与常规制剂相仿。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8

肝素钠市场分析汇总知识交流

肝素市场分析 2010年我国肝素及其盐的出口沿袭了2009年的强劲增长势头,再度走出火爆行情,出口量价同创历史新高:出口量为114.4吨,同比增长2.42%;出口金额达11.92亿美元,同比增长71.68%;出口平均价格10475.11美元/公斤,同比增长67.63%。肝素及其盐出口额已超过VC,跃居为我国第一大西药重点出口商品。 2010年,我国肝素及其盐共出口到5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集中度很高,前五大出口市场为法国、美国、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所占出口比重累计高达86.32%。不同市场出口情况差异较大,如对法出口量价同比大幅增长,因为赛诺菲-安万特继续加大了采购订单;但是对美国、意大利的出口量同比则明显萎缩,可能是由于肝素价格过高,影响了客户采购积极性。 肝素作为抗凝血剂,于1935年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至今,它仍是世界上最有效和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已被收入世界各主要国家《药典》。 肝素首先从新鲜的健康生猪的小肠粘膜中提取并制成肝素粗品,肝素粗品中含有病毒及蛋白质,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需进一步提纯以制成肝素原料药,通常以钠盐或钙盐的形式存在,称为肝素钠(Heparin Sodium)或肝素钙,在使用中尤以肝素钠为主。肝素原料药主要的质量指标为效价,含义为每毫克(mg)肝素原料药含有的肝素活性单位(IU)。肝素原料药每毫克含有的活性单位(IU)越多,表示其品质越好、抗凝血的生物活性越强。各国《药典》均对肝素原料药规定了最低效价标准,以规范和控制肝素原料药的质量。一般而言,肝素原料药的效价为150-200IU/mg。 肝素原料药可直接被用于制成标准肝素制剂,或进一步加工制成低分子肝素原料药,再制成低分子肝素制剂。标准肝素制剂和低分子肝素制剂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素类产品主要包括:肝素粗品、肝素原料药、标准肝素制剂、低分子肝素原料药以及低分子肝素制剂。其中肝素粗品是肝素原料药的原料,肝素原料药是标准肝素制剂和低分子肝素原料药的原料,低分子肝素原料药是低分子肝素制剂的原料。

皮肤病外用药市场分析

皮肤病外用药市场分析 目前,全国药品零售市场上可监测到的皮肤病外用药有近500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种有近400种,占80%;中成药品种有100 种左右,占20%。化学药的销售金额占零售市场总销售额的82%-84%,在皮肤病外用药中居主要地位。皮肤病外用药的功效则主要集中于治疗感染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的药品。特别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的药品尤其突出,占皮肤病外用药市场一半左右的份额。中成药以治疗烧(烫)伤、皮肤瘙痒症和蚊叮虫咬的药品为主,也有部分治疗白癜风、牛皮癣等慢性疾病的产品。皮肤病外用药常见的剂型为溶液剂、乳膏剂、霜剂和酊剂。 单品销售方面,全国零售市场皮肤病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年销售总额达到 10多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该类药品销售总额的50%左右。从功效方面看,皮肤病外用药零售市场具有多样性,前十名品种有治疗真菌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螨虫、头癣、粉刺痤疮和陈旧性疤痕等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产品表现最为出色,有达克宁霜、派瑞松乳膏、采乐洗剂、皮康王乳膏和孚琪乳膏五个品种进入销售金额的前十名。 主要品种分析: 特比萘芬 本品于上世纪80年代由瑞士诺华制药研制成功,1991 年首次在英国上市,商品名为兰美抒(lamisil)。1996年被美国FDA批准为OTC 药品,同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兰美抒在全球 90多个国家销售。在我国,盐酸特比萘芬也于2000年进入了国家公布的第一批OTC目录。该产品属于抗真菌类药,口服吸收好,并主要以高浓度分布于皮肤角质层,它对浅部真菌感染作用较强,外用或短期口服可以治愈绝大部分皮肤真菌病。 目前国内口服制剂主要生产企业有北京诺华制药,山东齐鲁制药。中美史克和瑞士诺华已经达成协议,引进兰美抒软膏剂,意欲依靠OTC 市场上多年成功的操作经验把这个产品打造成一个皮肤病OTC市场上的又一个“康泰克”神话,从竞争激烈的治疗脚气OTC药品市场分割一块大蛋糕。

抗肿瘤靶向药物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抗肿瘤靶向药物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据美国IMS Healath数据:2007年,全球七大医药市场的500强药品中,靶向抗肿瘤药物市场份额已达到200多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7.05%,远远高出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19.94%的增长率。而2008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 影响,医药市场在刚性需求和惯性发展的推动下,抗肿瘤药物市场仍表现出强势增长,已达到了481.8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54%。其中,靶向抗肿瘤药物 市场以290亿美元的销售额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45%。 市场分析家预测,到2015年,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将超过5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1%,并且该领域将有8只以上的新药成长为“重磅炸弹”产品。 靶向用药方兴未艾 目前,抗肿瘤靶向药物主要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细胞凋亡诱导药物。尽管抗肿瘤靶向药物与普通抗肿瘤药物一样,同样面临专利到期的压力,然而,抗肿瘤药物远未满足差异化治疗的市场需求,从而成为药品市场中不可小觑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国内外用药市场的逐渐接轨以及国民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靶向抗肿瘤药在国内样本医院市场也表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抗肿瘤小分子靶向制剂具有高靶向性、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小的特点,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已成为临床用药的未来趋势和倍受瞩目的品种。目前,抗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中的伊马替尼、厄洛替尼、舒尼替尼、吉非替尼、索拉非尼、达沙替尼、拉帕替尼和尼洛替尼已是临床中的主要品种。 2008年,国内22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市场使用的抗肿瘤小分子靶向制剂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伊马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5个品种已超过了5亿多元人民币,预计到2011年将超过10亿元的市场规模。 吉非替尼领军 吉非替尼(Gefitinib)是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研制开发的抗肿瘤靶向小分子药物。2002年8月,吉非替尼首先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药物在日本上市,商品名为“Iressa”(易瑞沙)。2003年5月,吉非替尼经美国FDA批准,成为经铂类抗癌药和多西紫杉醇化疗无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三线单药治疗药物。目前,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吉非替尼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上市后,第一年已取得了0.67亿美元的业绩,分析家预测,5年 后在美国的销售额可达到6.59亿美元。然而,受吉非替尼市场开发曲折的影响,以及抗肿瘤靶向小分子药物厄洛替尼的强势竞争,易瑞沙的市场在欧美一度受挫,表现起伏跌宕。2008年吉非替尼的销售额仍为2.65亿美元,但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1.34%。2009年上半年为1.43亿美元,增长率为14%。随着抗肿瘤靶向治

伊曲康唑的生命力(主流抗真菌药)-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伊曲康唑真的没有生命力了吗 差不多十年前曾经有幸接触过一个伊曲康唑课题,那时作为一个学生对这个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采用一种非环糊精的制剂技术提高口服伊曲康唑的生物利用度、减少饮食状态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后来项目在几位老师的推动下得以继续开展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若干年后,抗真菌感染药物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曾经接触过伊曲康唑课题的缘故,在毕业后工作期间几位在不同药企工作的朋友曾咨询过我一个问题:伊曲康唑这个品种是不是太老了,现在做这个品种还有没有“钱”途?我个人觉得一个较老品种的生命力与新制剂技术的应用、适应症的拓展或聚焦等方面密不可分,除去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我认为伊曲康唑这个品种还是有生命力的。 一个药品有没有生命力关键是看临床需求的大小及在对应的适应症下不同品种的竞争情况,当然与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密切相关。先回顾一下伊曲康唑不同剂型及相关唑类抗真菌药的开发历程,这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解读伊曲康唑这个品种在某些适应症下的竞争表现。酮康唑是第一个可口服的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三唑类药物,但是因为其副作用大,Jassen课题组在对其进行结构改造的过程中发现了伊曲康唑。伊曲康唑可口服用于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且毒副作用小,也是首个对曲霉菌有效的三唑类药物。该药于1988年7月在英国上市其胶囊剂型,开创了氮唑类抗真菌药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新时代,并于1992年获得FDA 批准在美国上市。伊曲康唑的胶囊剂型,适应症主要是妇科、眼科、皮肤科的真菌感染(包括甲真菌)及系统性真菌感染,而且伊曲康唑很快确立了其在非致命性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等系统性真菌感染首选用药的地位。但伊曲康唑存在溶解度低、胶囊剂型吸收较差且吸收受饮食状态影响等缺点。辉瑞公司在1990年推出了氟康唑。氟康唑不仅溶解度好,且吸收好,但是很多真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抗菌谱没有伊曲康唑那么广,这并没有影响氟康唑在市场的整体表现。就中国市场而言从伊曲康唑胶囊剂型进入开始,在此后差多十五年的时间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都占据抗真菌药整体市场前三的位置。为了改进伊曲康唑溶解度低、口服吸收差的缺点,杨森公司推出的羟丙基β环糊精增溶的伊曲康唑口服液于1997年获得FDA批准,治疗HIV阳性或免疫系统损害患者的口腔和/或食道念珠菌病,对血液系统肿瘤、骨髓移植患者和预期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亦即<500细胞/μl)的患者,可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伴有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因为羟丙基β环糊精的特殊代谢原因,口服液剂型的伊曲康唑在皮肤浅表的分布减少,使其并不适合用于浅表真菌感染的治疗。此后,羟丙基β环糊精增溶的伊曲康唑注射液也于1999年获得获得FDA批准,主要用于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曲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分析报告 一、肿瘤概述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但并非是遗传的,它是指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发生了改变,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通常所讲的"癌症"指的是所有的恶性肿瘤,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卫生部门都把攻克癌症列为一项首要任务。 二、我国肿瘤发病率情况 1 我国城乡及不同类型地区居民肿瘤患病率分析 2008年,我国卫生部的统计资料表明,每年我国新生肿瘤患者总数约212.7万人左右,其中,每年有106万左右的恶性肿瘤新生患者;同时,全国约有268.5万左右的肿瘤现有患者,其中,恶性肿瘤现有患者约148.5万左右。近年来我国肿瘤患病情况的格局大致如表1: 表1我国肿瘤患病情况(单位:千分之一) 从表1可以看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城市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农村患病率。恶性肿瘤中,各类型城市患病率依次为:大城市>中城市>一类农村>小城市>二类农村>四类农村>三类农村;良性肿瘤中,各类型城市患病率依次为:中城市>大城市>小城市>一类农村>三类农村>二类农村>四类农村。 注:根据人口规模,将城市地区分成大城市(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以上,一般为省会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非农业人口在30万以下)三种类型;根据社会经济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类,把农村分为四类地区,即一类(相当于富裕农村)、二类(小康)、三类(温饱)和四类农村(贫

困) 2 我国城乡地区居民疾病肿瘤两周患病率按年龄分析 2008年,卫生部统计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的两周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患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当中;良性肿瘤的两周患病率则呈下开的“抛物线”状,45-54岁左右的人群两周患病率最高,这部份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相当部份的患者由良性肿瘤转变成恶性肿瘤。我国肿瘤患病各年龄两周患病率大致如表2所示。 表2 肿瘤患病各年龄两周患病率(单位:千分之一) 注:发病率=两周内患病率*两周内发病比例(即新发病例);两周内发病比例=0.5349(由国家卫生部统计) 3 我国肿瘤患者死亡率分析 据粗略统计,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癌症死亡率为128.08/10万,年死亡130万人以上,占城市人口总死因的21.82%;农村人口癌症死亡率为105.53/10万,占农村人口总死因的16.50%,因此,癌症(肿瘤)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后的我国第二大疾病。具体死亡情况按卫生部统计资料如见表3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2010-05-29 08:21:10) 在我国,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五大品种的销售额已占国内抗精神病处方药物市场的95% 目前,抗精神病用药的“非典型化”日趋明显,截至2008年,全球共有13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上市,其中有7只已在中国上市,分别是已上市多年的氯氮平和新近上市的帕潘立酮,以及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后5大品种在2008年均跨入“重磅炸弹”级别,2008年全球年销售额分别达46.9亿、34.4亿、44.5亿、 21.5亿和10.1亿美元。在国内,5大品种样本医院销售总额也达到2.876亿元,占抗精神病药市场的96.6%,而5大品种2008年73.6%的年增长率也成为抗精神病药物高速增长的首要因素。 不过,尽管药物的安全性已大幅提高,但现有的非典型精神病药物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很难根治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对于重度精神疾病药物效果欠佳、停药容易复发等等,因此,业界期待精神病药物新剂型、新靶点等的研究能有更大的突破。 利培酮:最具影响力的药物 如果评选20世纪最后10年十大影响人类生活的创新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绝对在候选品种之列。理由是由于利培酮的上市,使抗精神病药与严重不良反应划等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利培酮与传统药物相比,抗精神病作用更强,尤其是治疗阴性症状效果优越。更为关键的是,利培酮在常规剂量下出现EPS和催乳素增高的几率大幅降低,且几乎没有传统药物常见的抗胆碱能的不良反应。 利培酮是美国强生公司研制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商品名为“维斯通”,1993年在加拿大和英国上市,1994年获得FDA批准。与典型精神病药物单纯拮抗多巴胺D2受体不同,利培酮具有强大的对5-HT2A和多巴胺D2受体的中枢阻滞作用,并且对前者的拮抗作用强于后者,这是利培酮EPS和催乳素增高较少的关键原因,此外,利培酮对a1也有较强的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利培酮是一只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在不良反应和疗效上均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严重副反应的发生率大幅降低。 利培酮在全球市场一直处于领导地位,2001年即成为“重磅炸弹”级品种,当年销售额达18.45亿美元,2007年更达到46.97亿美元。不过随着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陆续上市及利培酮专利到期,2008年,利培酮销量下降到34.35亿美元,位居抗精神病药物的第3位。 在国内,利培酮于1997年由西安杨森公司引进上市,上市后长期位居国内抗精神病药用药金额排名前两位,2008年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达到7075万元,其中原研药合计销售额达6218万元。 2005年国产利培酮上市销售,目前国内已有山东齐鲁、天津药物研究院等6家企业生产的利培酮上市销售,但销量远低于原研厂家。

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二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二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品种概况 现阶段,在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上销售的皮肤科外用药有将近521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种有近417种,占80%;中成药品种有104种左右,占20%。从销售金额来看,化学药的销售金额占皮肤科外用药零售市场总销售额的85.19%,在皮肤科外用药中居主导地位;从药品功效来看,销售最多的皮肤科外用药则主要集中于治疗:由于细菌、真菌、球菌等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皮炎和由于食物、花粉等引起的过敏性皮炎的药品。尤其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的药品特别突出,几乎占据了皮肤科外用药市场50%的份额。而中成药则以治疗烧伤、烫伤、皮肤瘙痒症的药品为主,也有少数治疗白癜风、牛皮癣等慢性疾病的产品。皮肤科外用药常见的剂型为乳膏剂、霜剂、酊剂和溶液剂。 2003年中国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㈠、总体情况: 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中皮肤科外用药销售总额为45.06亿元(截止12月中旬),占药品销售总额的1.87%。其中,医院销售18.39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40.81%,占全部医院用药的0.98%;零售市场销售26.67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59.19%,占零售市场药品销售总额的4.72%。同比2002年的46.32亿元销售总额,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中皮肤科外用药销售呈整体下降趋势,销售总额总体下浮了2.7%。在医院市场,虽然皮肤科外用药的销售额有上升,但所占医院用药比例却有所下降;而在零售市场,皮肤科外用药的销售额,其所占用药比例和有销售额同时出现下降。 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皮肤科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年销售总额达到11.31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该类药品销售总额的26%左右, 同比2002年的13亿,也下滑了13%。进入前十名品种仍然是集中于治疗真菌性皮炎、体癣、过敏性皮炎、粉刺痤疮等皮肤疾病,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产品仍然表现较为出色。 2003年中国零售市场皮肤科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为:达克宁、保发止、999皮炎平、兰美抒、派瑞松、采乐洗剂、邦迪创口贴、亮甲、美克乳膏、皮康霜。(见表四) 年度排序品牌 2003年度第1位达克宁 2003年度第2位保发止 2003年度第3位 999皮炎平 2003年度第4位兰美抒 2003年度第5位派瑞松 2003年度第6位采乐洗剂 2003年度第7位邦迪创口贴 2003年度第8位亮甲 2003年度第9位美克乳膏 2003年度第10位皮康霜 ㈡、市场特点:

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调研报告

2017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报告目录 第一章抗肿瘤药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肿瘤的介绍 一、肿瘤的概念 二、肿瘤的分类 三、肿瘤的类型 四、常见肿瘤的治疗方式 第二节、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一、抗肿瘤药物分类方法 二、细胞毒药物 三、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 四、其他抗肿瘤药物

五、抗肿瘤辅助用药 第三节、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演变 一、抗肿瘤药物发展历程 二、化疗与分子靶向治疗 第二章2014-2016年国际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分析第一节、2014-2016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与结构 一、市场规模分析 二、区域市场格局 三、市场结构分析 第二节、2014-2016年全球抗肿瘤药物产品竞争与价格 一、产品竞争格局 二、热门药品分析 三、药品市场价格 第三章2014-2016年国际抗肿瘤疗法及药物研发动态第一节、2014-2016年国际抗肿瘤疗法研究进展 一、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法 二、肿瘤免疫疗法新突破

三、新型治疗机制进展 第二节、2014-2016年国际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一、肿瘤疫苗的概述 二、肿瘤疫苗发展进程 三、主要代表性癌症疫苗 四、新型抗肾细胞癌疫苗 五、新型靶向性癌症疫苗 第三节、2014-2016年国际抗肿瘤药物研发动态 一、FDA审批情况 二、研发创新特征 三、靶向治疗药物 四、新型抗癌药物 第四章2014-2016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概况第一节、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环境 一、经济环境分析 二、政策环境分析 三、需求环境分析

抗血栓新药前景瞩目 利伐沙班挺进中国

抗血栓新药利伐沙班挺进中国 行业:医药卫生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发布时间:2011-02-14 打印转发关闭 生意社9月11日讯抗血栓药物已成为抗心脑血管和血液系统疾病的宠儿,而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将成为2010年市场最具亮点的抗血栓药物。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后,全球许多重量级新药品种将失去专利保护,成为通用名仿制药的竞争目标。据国外预测,2010年将有超过157亿美元的处方药面临着仿制药的激烈竞争,其中新的口服释药系统制剂占据较大的比例。 美国药物研究和制造商协会(PhRMA)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最近一年,PhRMA成员投资的新药开发经费已达503亿美元,从而在全球医药研发支出创下65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样,进入药物临床试验的项目也是庞大的,从等待上市的新药和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看,任何一个新药制剂的脱颖而出,将导致某些疾病治疗方向的改变和市场的重新洗牌。 进入2010年后,随着全球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主要品种专利的到期,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的强势增长将趋于放缓。在作用于心脑血管和血液系统的药物中,抗血栓药物将成为市场上的新看点。抗血栓药物主要由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系统、激活纤溶酶溶栓类药物等构成。抗血小板药物兼具治疗预防作用,是抗血栓药物中主要品类。据IMS Health 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销售额为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6%,而2009年增长率仅为7.95%,达195亿美元,全球七大药品市场抗血栓药增长率为7.13%(见图1)。预计,真正能够驱动全球市场增长的新药优势将在2012~2015年显示出来。

国外分析家认为,2010年,抗血栓药物中,最有前景的药物是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这两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被医学界誉为抗凝血治疗和潜在致死性血栓预防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将成为心血管类药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随着这两种药物的成功上市,将使抗凝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这一大类的销售总额将获得新的突破。 A 利伐沙班挺进中国 利伐沙班(Rivaroxaban)是全球第一个口服的直接Xa因子抑制剂,由拜耳/强生公司研制开发。2008年10月,在加拿大和欧盟获得批准上市,商品名为Xarelto.2009年3月,美国FDA 顾问委员会同意了利伐沙班临床数据具有良好效益-风险比。目前,利伐沙班已经在加拿大、欧盟、南美、中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注册批准,2009年下半年已在中国举行了上市会,商品名为拜瑞妥。 利伐沙班作为新的口服抗凝药物,是一个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竞争性直接抑制呈游离状态的Xa因子的药物,而且还可抑制结合状态的Xa因子以及凝血酶原活性,对血小板聚集没有直接作用。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治疗疾病谱广,量效关系稳定,口服方便,出血风险低的特点。其治疗窗宽且无需常规凝血功能监测的优势成为急切的临床需求,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也意味着可以简化术后的抗凝治疗。 利伐沙班是防治静脉血栓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形成。也可用于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栓塞,降低冠状动脉综合征复发的风险等。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对骨科大手术VTE的预防,可降低静脉血栓风险,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而且,拜耳公司对于利伐沙班在2011年获准用于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以预防中风寄予无限希望。目前,我国对VTE预治观念相对不足,防治手段存在局限性。2009年6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强调了常规VTE预防。 尽管如此,美国FDA基于对肝脏损害的用药风险问题的担心,并未发放利伐沙班销售许可证。从药物经济学来说,一旦获得美国FDA的上市许可,利伐沙班将有望成为继氯吡格雷之后心血管领域新的“重磅炸弹”品种。 B 达比加群酯成抗凝新贵 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是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开发的具有多种特点的新型抗凝血药物。2008年4月,首先在德国和英国上市,商品名为Pradaxa.这是继华法林之后50年来首个上市的抗凝血口服新药,是抗凝血治疗领域和潜在致死性血栓预防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用于口服的前体药物,属非肽类的凝血酶抑制剂。口服经胃肠吸收后,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达比加群酯。药物结合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了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及血栓形成。 凝血酶是细胞外胰岛素样丝氨酸蛋白酶,在凝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其能使纤维蛋白原裂解成为纤维蛋白,后者参与构成不溶性血栓基质;另一方面,其能诱导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进而引发一系列次级凝血级联反应。达比加群酯为前药,在体内转化为有活性的达比加群,后者

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译文)

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部分激动还是受体功能选择性? Richard B. Mailman ;Vishakantha Murthy 摘要 描述药物通过单个受体引起显著不同的信号传递被称为功能选择性(例如完全激动剂作用于一条通路,而拮抗剂作用于第二条通路)。最近已经得到普遍认识,这一现象影响到对某些药物作用机制的解释,并且与开发药物有关。这一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临床领域之一是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是根据临床作用方式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的。起初的抗精神病药物例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被称为典型或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它们具有抗精神病作用和引起许多副作用(锥体外系和内分泌的),由于其对多巴胺D2 的高度亲和力。后来开发的药物例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及其它药物避免了神经学副作用,被称为非典型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这些化合物从作用机制上被分为D2 与 5-HT2A 高度亲和力拮抗剂;D2 、5-HT2A 和其他神经递质中度亲和力拮抗剂。目前已经得到批准的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被认为其有选择性D2 部分激动作用或D2 功能选择性。虽然部分激动作用是得到广泛接受的机制,但是现有的资料与这一机制不相一致。相反,D2 功能选择性的假说能够解释阿立哌唑所有当前的资料,而且对于发现非完全性D2拮抗作用的化合物有作用。 关键词:功能选择性,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受体机制,G 蛋白偶联受体,多巴胺受体,5-羟色按受体,药物作用 A.第一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偶然观察到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最终导致发现这些药物的抗精神病作用是由于抗多巴胺作用。随后,开发了许多抗精神病药物,像氯丙嗪一样,主要作用为多巴胺D2 受体拮抗剂。这一类型的药物(最初称做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现在叫做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各种不同的化学结构。根据每日平均剂量,可以将这些典型药物分类为高效价、中效价或低效价药物,其临床效能通常与D2 受体的亲和力高度相关。因此,

抗菌敷料市场调研报告

抗菌敷料市场调研报告

目录 1 市场概况 (3) 1.1 医用敷料市场概述 (3) 1.2 抗菌敷料龙头企业 (6) 2 产品分析 (9) 2.1 医用敷料概况 (9) 2.2 泰科抗菌敷料产品介绍 (12) 2.3 生产厂家和申报情况 (12) 2.4 零售价 (13) 2.5 竞品比较 (13) 3 销售建议 (16) 3.1 抗菌敷料的产品优势 (16) 3.2 销售建议及策划 (16) 3.3 评估 (16)

1 市场概况 1.1 医用敷料市场概述 医用敷料产品是一类重要的医疗用品。目前,中国医用敷料的市场规模还很小,大部分产品出口国外,但是,随着医疗改革进程的推进以及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医用敷料制造行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医用敷料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少有涉及,出口产品主要以价格取胜。随着印度、泰国等周边国家纷纷介入医用敷料生产领域,中国许多大型医用敷料企业开始逐渐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将产品线向高端产品转移,也将会带动中国医用敷料行业逐步向中高端产品转移。 2003-2008年行业规模高速成长: 近年来,中国医用敷料制造行业在规模上高速发展。2007年,行业销售收入为213.90亿元,2003-2007年的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6.34%。2008年,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256.69亿元,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仍然达到了20.0%。 2008年国内医用敷料市场需求在51亿元左右: 相对于医用敷料产品的出口规模,国内医用敷料产品的需求市场规模很小,据调查分析,2008年,中国医用敷料的市场需求为51亿元左右。 近年来,中国医用敷料市场需求增长速度远低于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尽管行业销售收入很高,但是出口额占据行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很高,2008年的比例高达85%左右。国内企业重视产品出口,尤其是大型重点企业,也表明国内医用敷料市场尚待培育。 棉花、纱布、绷带等天然材料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008年,中国医用敷料市场上,棉花、纱布、绷带等天然材料类产品的市场份额最大,市场份额超过50%。棉花等天然类医用敷料一直是中国医用敷料的主要产品,这类产品价格便宜,在各种类型的创伤中广泛使用。 目前,中国生产棉花、纱布和绷带等产品的企业数量极多。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难度不大,对资金和设备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满足相关的卫生环境即可。技术难度的低下也使得中国出口该类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产品以低价格取胜。 行业内小型企业数量众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