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手术指南-颈椎病前路减压术

手术指南-颈椎病前路减压术

手术指南-颈椎病前路减压术
手术指南-颈椎病前路减压术

颈椎病前路减压术

[适应症]

1.有脊髓受压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脱出症,后纵韧带骨化症(孤立型)。

2.神经根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反复发作。

3.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反复晕眩、摔倒症状,经保守治疗久治无效,并经椎动脉造影,确定可经手术解释压迫者。

[术前准备]

1.术前需行气管、食管左右推移训练。因由颈前路手术,术中需将气管、食管拉向一侧,以显露椎本。手术通常在右侧入路,故应嘱咐病人将气管、食管推向左侧训练,并能坚持30分钟左右。这样可防止因术中牵拉气管引起反射性呛咳、憋气、躁动而造成误伤或影响手术。

2.准备颈围或石膏颈,备术后外固定用,以防术后颈部活动过大而致伤口出血,植骨块脱落等。

3.常规术前准备及配血备用。

4.常规正、侧、斜位X线片检查。OOPLL(后纵韧带骨化)应断层摄片;有条件应作CT、CTM(CT脊髓造影)或MRI检查。

5.手术病人一般年龄较大,术前应了解心、肺、肝、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并采取防治措施。

[麻醉]

颈丛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手术步骤]

1.体位、切口、显露见颈椎前侧显露途径(见脊柱显露途径)。

2.定位在两侧颈长肌之间的中线上,纵行切开椎前筋膜,用骨膜剥离器将筋膜向两侧推离,即可显露椎体及椎间盘[图1 ⑴显露椎体和间盘]。椎间盘呈白色,略高于椎体前缘平面。椎体部呈灰色,略凹陷于椎间盘。取一无尖的注射针头,截成1cm长,将其插入显露的椎间盘内,摄颈椎侧位片定位。如病变部椎体缘有特定形状的唇样增生,也可有助于辨认定位。摄片时应将病人双上肢向远端牵拉,

在侧位片显影不清,可将定位针插入高于病以利下颈椎在X线片中显影。颈

6、7

椎的正常椎间盘内摄片,以利定位针显影。如有电视X光机,可简单地在透视下定位。

3.切除病变

⑴环锯法:定位确定后,请麻醉师将病人颈部保持中立位。取环锯的指示钻芯纵向、垂直、正中钉入病变的椎间盘内,其上下各涉及邻椎部分椎体骨质。取相应环锯,套在钻芯柄外,左右旋转,使环锯锯齿旋入椎体骨质及椎间盘后,依顺时针方向稍许加压、稳妥旋进[图1⑵环锯钻孔(正面)⑶顺时针方向旋入椎体(断面)]。旋转时,防止锯柄左右晃动,因晃动可导致骨块断裂,造成手术困难。随着深钻,当环锯进入椎体后缘时,术者可体会到有发涩样手感,此时更应稳妥慢钻,同时注意钻芯柄外露刻度。若钻芯柄随环锯转动,说明环锯内骨块已活动,环锯已钻透椎体。此时旋转环锯时不许加压,可将环据向左右顺或逆时针方向稍加转动。如硬脊膜囊外有粘连,可感到有撕裂感,动作必须缓慢而轻巧。当钻芯柄随环锯旋转活动达180°时,即可将环锯及钻芯柄回旋上提,拔出环锯、钻芯及其钻得的骨块。检查骨块是否完整,椎间盘硬膜面有无破口。椎体钻孔用6℃~8℃冷冻生理盐水冲洗,孔擘有渗血时,应用骨蜡暂时止血,保持骨孔内干净。用干纱布堵塞止血后,结合CT显示,用小刮匙刮除或用枪式咬骨钳咬除椎体后缘的所有骨赘[图1 ⑷用刮匙刮除骨赘⑸用枪式咬骨钳清除骨赘(a)

(b)]。用明胶海绵轻轻堵塞伤口止血,以备植骨。

⑵骨刀法切除间盘:定位确定后,用宽约1cm薄骨刀分别在病变椎间隙的上、下椎体上3~5mm处凿入,保持垂直,凿力轻缓而稳定,慢慢凿入,深约1~1.2cm

即暂停;继在两侧颈长肌内侧缘,在椎体间盘上进刀凿入。并连接上下凿刀口,取出长方形椎体、间盘块。用刮匙或枪式咬骨钳清除剩留的间盘组织及椎体后缘骨赘。用6℃~8℃冷冻生理盐水冲洗吸净,暂用明胶海绵填充止血,以备植骨。

4.髂骨取骨一般均在前、中髂骨嵴外缘切口,显露髂骨,根据颈椎处开孔的大小、形状切取髂骨块。如用环锯在颈椎开孔,则用比其大一号的环锯,在髂骨上,根据手术需要钻取一块或多块骨块。需要较厚骨块的则靠髂嵴后部取骨。髂骨残留创面用骨蜡涂抹止血,髂骨部伤口逐层缝合。切除钻取骨块上附着的软组织并根据颈椎开孔大小修整后,用生理盐水纱布包盖备用。

5.植骨融合颈部植骨时,需请麻醉师适当牵引患者头部,使颈椎间隙适当扩大。植骨块置入病区的骨孔内,将植骨器平整地放在植骨块上,用鎚轻轻叩打,使植骨块深入并稍低于颈椎椎体前缘或相一致[图1 ⑹椎体间植骨融合(a)(b)]。放松颈部,伸屈、转动颈部检查植骨块是否牢固嵌入。如植骨块嵌入牢靠稳固,即可缝合伤口。

6.闭合伤口伤口冲洗后,检查无出血,无异物存留,椎体前置胶皮片引流后,逐层缝合切口。

[术中注意事项]

1.颈领切口不宜过低。过度向下分离,可导致胸膜破裂,造成气胸。

2.分离颈动脉鞘时,动作应轻柔,切断组织时应认清解剖情况,不得盲目分离切割,应密切注意保护喉返、喉上神经。

3.用环锯法钻取椎体骨块时,应整块取出,钻时不要左右晃动,以免骨块断裂。若骨块有断裂,残留在椎体骨孔的骨质只可用锐性小刮匙刮除,或用微型球磨钻清除,直到显露后纵韧带。

4.骨孔内术野很小,稍有出血会影响视野。必须彻底止血后,方可进一步探查和处理深部病变。可用吸引器充分吸除血液,仔细辨认出血来源,分别用冷冻生理

盐水冲洗,明胶海绵、止血纤维、骨蜡或脑棉片敷盖止血,切忌盲目堵塞、压迫止血,以免造成颈髓损伤。

5.刮除或咬除椎体后缘的骨赘时,不能过份向两侧扩延。外侧有神经根及根动脉伴行,必须避免损伤。如病人为根型、脊髓型表面,CT显示椎体有后缘及后外侧骨赘[图2 椎体后缘及后外侧骨赘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并压迫脊髓与神经根时,除经钻孔切除后缘骨赘外,尚应作前路椎间孔扩大术[图3 ⑴切除横突孔周围骨质,显露椎动、静脉⑵将椎动、静脉牵开保护,切除椎体侧方骨赘⑶切除椎体后方骨赘],首先应将椎动、静脉分离保护,然后仔细切除椎间孔骨赘,使神经根减压。

[术后处理]

1.戴石膏颈领,直到植骨块愈合。

2.术后24小时可拔除引流胶皮片。

3.术后床旁准备好气管切开器械,手术当夜应密切注意患者呼吸情况,有无伤口内出血而引起气管受压。

4.术后7~10日拆线,摄X线片及CT片检查术后情况。

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简便、安全、暴露好、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又可行椎间植骨稳定颈椎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好方法[1]。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共收治35例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通过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5例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中,男,26例,女9例。年龄38~68岁,病程6个月~11年。发生C5~6,19例;C4~5,10例;C6~7,7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痛,肢体活动障碍,均行手术治疗。 1.2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34例患者得到随访,1例发生车祸身亡。3个月平片示植骨区部分骨性融合,6个月平片示骨性融合。患者术后生活及功能改率95%。35例术后无血管并发症,无植骨块脱出及颈椎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颈椎病患者多有神经根压迫症状,如上肢、肩部、手部疼痛、麻木,活动不灵活等症状,并时轻时重,病程多数较长,患者心里多烦闷。决定手术后又怕手术失败,肢体丧失功能,甚至截瘫。又担心麻醉意外,多表现出焦虑、恐惧、不安。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热情,对患者的疑惑耐心解答。根據患者受教育程度给予病情介绍,简单讲解手术过程。术前安排麻醉访视,减轻患者对麻醉的恐惧。在患者面前树立主刀医生的威信,给患者安全感,还可以让术后康复的患者与患者交流,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消除其焦虑、恐惧情绪,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2]。 2.2饮食护理患者如无其他合并症,应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保持术前良好的身体状态。 2.3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经前路手术中要将气管、食管牵向一侧,来暴露颈椎的前面,为避免手术中牵拉损伤,减轻术后患者咽喉部及食管不适症状,一般在术前1w向患者解释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护士指导患者用一手的四指,拇指除外,以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并轻轻将皮肤向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牵拉,将气管牵过或推过颈中线[3]。坚持5~10min。推移时间由短到长,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引起喉头水肿及损伤颈部皮肤。 2.4呼吸功能训练颈椎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长期卧床易并发肺部感染,术后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咳痰。每天定时数次,深呼吸运动,以扩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 【概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分型】 1 颈型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做点头、仰头 及转 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胸1 ~胸7 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内侧,相当于颈3 ~颈6 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

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临床检查: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 交感型颈椎病? 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象有雾等;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 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4、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名称:项痹 西医名称:颈椎病 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 (1)颈肩痛 (2)颈部活动受限 (3)手指麻木 (4)头晕、恶心 (5)瘫痪 三.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 四.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保守治疗 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 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 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颈椎病诊疗方案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病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4.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二)西医诊断标准 1.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①耳源性眩晕:由于内耳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如美尼耳氏综合征、耳内听动脉栓塞。 ②眼源性眩晕: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 ③脑源性眩晕: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腔隙性脑梗塞;脑部肿瘤;脑外伤后遗症等。 ④血管源性眩晕:椎动脉的V1和V3段狭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高血压病、冠心病、嗜铬细胞瘤等。 ⑤其他原因:糖尿病、神经官能症、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 【编者按】颈椎病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对其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本期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该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便读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与术式。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 袁文(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200003上海市) 手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通过数十年对疾病的治疗、总结,对于单节段颈椎病的治疗目前已达成共识。但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仍有争议,手术治疗可能存在减压不彻底、影响颈椎活动性、植骨不融合等问题。 决定手术方案的要素包括:如何彻底减压,融合率,术后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并发症以及患者的花费。而这些问题最终集中体现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由于颈椎手术的特点,手术入路的选择决定了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方式。前路或后路手术具有各自优缺点,但近年的研究和临床趋势更多倾向于采用前路手术。 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支持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文献均有[1-3。支持后路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后路手术风险相对较低,且术后植骨塌陷、不融合的比例较低。但后路手术最主要的缺点在于其为间接减压,长期疗效较差;还存在并发症较多(如轴性痛、后凸畸形、减压槽边缘继发压迫、C5神经根病)等问题。前路手术的突出优点是直接减压,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其他优点还包括: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减少轴性疼痛。临床对照研究表明,前、后路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无显著性差异,合并OPLL时前路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后路;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后路轴性痛比例高于前路。文献中总结的前路手术缺点主要包括:手术风险大、多节段椎体次全切术后植骨不融合比例高(前路3节段植骨不融合比例可达50%-70%)以及颈椎活动受限。随着颈椎手术器械和技术的不断精细,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良,前路手术的风险在降低。 根据颈椎病的病理改变(椎间盘突出、骨赘增生等)主要集中于椎间隙的特点,我们改良了传统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在术中保留部分椎体后壁4-6。这一方法可在脊髓前方提供坚强保护,避免术中医源性损伤和术后植骨块、钛网后移进入椎管;同时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保留椎体后壁还可减少出血和提供植骨融合面;较之椎间隙减压有更好的手术视野,可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针对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植骨不融合比例高的情况,我们设计了分节段减压的手术方式7。多节段颈椎病退变严重,经椎间隙减压常较困难且易导致医源性损伤;而连续多个椎体次全切除对颈椎完整性影响大,术后易发生植骨不融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选择对椎间隙明显狭窄、椎体后缘巨大骨赘的节段实施椎体次全切除,而在相对较轻的节段经椎间隙减压。这样既可充分减压,又尽可能多地减少了对颈椎正常结构的破坏,可以有效提高植骨融合率。 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切实植骨和应用可靠内固定可以有效减少颈椎前路手术的缺点而充分发挥其减压彻底的优点。对于一个充分掌握前路手术指征和方法的医师,多数多节段颈椎病都能够通过前路手术获得较好的疗效。此外,前路手术中还需考虑或注意的问题包括: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特殊患者(高龄、吸烟、骨质疏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6版

颈椎病诊治指南2016版 世界脊柱学会会长Tomas Kung 编著 柳茹理工大学康复专业Yaonasoya 翻译 关键词:颈椎病,诊断,治疗,康复,牵引,手术,药物。 第一部分前言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92年,青岛)明确了颈椎病定义: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第二部分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40岁女性多见。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多见于30~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1倍。 三.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交感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五.椎动脉型颈椎病:正常人当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其同侧的椎动脉受

24颈椎病手术9页word

颈椎病手术 颈前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 应用解剖 手术指证 1.颈椎间盘髓核脱出,压迫脊椎产生症状者。 2.颈椎退行性改变,骨赘增生,引起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者。 3.病变限于2个椎间节段以内,且位于下颈段者。病变过于广泛者宜行后 路减压手术。 禁忌证 1.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者。 2.病变广泛,超过3个椎间节段者。 术前准备 1.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片和矢状面断层 面。并进行CT、MRI检查,必要时行脊髓造影,以确定病变节段。2.节段定位。 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体位 病人仰卧,颈后垫一沙袋,以支持颈椎处于前凸状态。头稍偏向一侧。手术步骤 1、切口:颈前横切口。外侧超过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越过中线。如欲行第5-6颈椎间隙手术,切口与环状软骨下缘在同一平面,手术如在与其

相邻的节段(第4-5或6-7颈椎),则切口在上述切口的上或下1cm的平面。长度5cm的切口可显露两个节段。切口只深及皮下脂肪层,不切断颈阔肌。在脂肪和肌肉之间的界面分离。尽量向上下分离,用皮肤牵开器将横切口牵拉成为一个直切口。 2、分离、暴露:顺肌纤维方向切开颈阔肌,并将其与下面的组织分离。颈浅静脉位于肌肉之下,通常在颈阔肌切开处的内侧,应避免伤及。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分开疏松组织,将肌肉向外侧牵拉,此时可见肩胛舌骨肌,由于其肌纤维呈斜行方向,故易于辨认。其外上缘的小静脉电凝后切断。在颈动脉和食管之间的界面用手指或剪刀分开疏松组织,此时可触到脊柱的前面,遇有小的血管可电凝切断。将食管向内侧牵拉,沿正中线切开脊柱前筋膜。显露出脊柱的前面。椎体前外侧为两侧的颈长肌。用骨膜剥离器将肌肉向两侧分离。 此时有小血管需用电凝或骨蜡止血。如术前已定位,则此时可见注入亚甲蓝的痕迹。如未定位,可在椎间隙插入一针,拍颈椎侧位片。在颈长肌下自下而上可扪到一骨性突起,是为第6颈椎椎体横突的前结节,该结节与第6颈椎的椎体相平,可借以判断节段。但在少数情况下,椎动脉不从第6颈椎横突穿入者,靠此结节来确定节段即易发生误差。 将带短齿的牵开器叶片安放在确定手术的节段椎间盘平面,短齿钩在左侧颈长肌下面。右侧颈长肌也同样牵开,两侧的叶片分别套入自持牵开器的两臂上,将叶片向两侧撑开。另一把带有无齿叶的牵开器将上、下的软组织撑开,亦可将椎体撑开器插入椎间隙中,可将椎间隙扩大1倍以上,为下一步手术创造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

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3), 244-251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f0158165.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f0158165.html,/10.12677/acm.2020.103039 Advances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Disease Jincheng Liu, Zhibin Liu* 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 Yan’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Yan’an Shaanxi Received: Feb. 23rd, 2020; accepted: Mar. 9th, 2020; published: Mar. 16th, 2020 Abstract Cervical spondylosis has developed into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the spine and tends to occur in a younger age.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human beings bo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In clinical work, there have been many treatment methods for various types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new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such as cervical endoscope, 3D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micro-scope have been gradually applied to the research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diseases, providing a new choice and hop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diseas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progres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Key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ment, Surgery 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金成,刘志斌*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陕西延安 收稿日期:2020年2月23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9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16日 摘要 颈椎病已发展为最常见脊柱退行性病变之一,并且有年轻化的发病趋势。颈椎病从身体和心理等多方面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临床工作中对各型颈椎病已经有较多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颈椎内窥镜、3D打印技术、显微镜等新技术及设备也逐渐应用到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之中,为颈椎病的治疗提*通讯作者。

颈椎病前后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颈椎病前后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颈椎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狭窄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3]。颈椎前路、后路和前后路同期手术,已成为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外伤、颈椎间盘突出症等,颈椎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和险要,决定了其手术难度大,术中术后易出现多种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对保障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颈椎病患者病程长,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希望能早日解除病痛,因颈椎手术复杂,难度高风险大,患者往往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担心有生命危险,术后疗效不佳,手术后瘫痪的顾虑[5]。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就要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后怎样功能锻炼、预后情况等,列举一些手术成功的病历。请同类术后患者及家属介绍配合手术的经验,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其顾虑,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焦虑和恐惧,得到医患之间相互理解与合作。 1.2 食管和气管牵拉训练颈椎前路手术中,为了显露颈椎前方,必须长时间牵拉气管和食管,为了适应手术的需要,患者手术前2~5d开始进行气管、食管牵拉训练。用4根手指将气管及食管向非手术侧推移,必须气管、食管牵拉过中线。患者进行此项训练,要循序渐进。牵拉的时间循序渐进,增加至30~50min/次,3~4次/d,而且不发生呛咳。第1d均有窒息感不能耐受,由责任护士协助对患者每天定时牵拉,牵拉力量及距离可逐日增加,3~5 d后达到较松驰状态。 1.3 呼吸功能锻炼术前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主动咳嗽,禁止吸烟,以增加肺活量,减少气管及肺内分泌物,增加肺的通气功能[6]。 1.4 体位练习颈前路手术前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枕,使颈部呈后伸位并制动,术前3d开始进行该项训练。颈椎后路手术为俯卧位,术前1d根据手术时间,做好手术期间可能会发生压瘡危险性评估,并依照压疮评估表,评分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7]。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护理患者回病房时,护士协助到床位,专人保护头颈部。颈下垫一薄枕,保持颈部后伸,颈肩两侧放沙袋制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轻按颈前部,以防植骨块脱落。24h后可用颈托固定,颈托应松紧适宜。指导、协助教会家属定时检查颈托边缘及枕部皮肤情况,定时按摩[8]。抬高床头10°~15°,以利于呼吸,减轻渗出水肿,每2h翻身一次,翻身时头、颈、躯干成一直线呈轴线翻转[9]。即轴线滚动式翻身。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颈椎病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 (一)、症状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剌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 (二)、体征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且肩部上耸。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 (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二、诊断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神

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三、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寒湿痹阻型: 辨证要点:头颈肩背疼痛,畏寒喜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痰瘀阻络型: 辨证要点: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头重眩晕。舌黯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3.气血不足型: 辨证要点:头项酸痛,肩臂麻木不仁,自汗,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肝肾亏虚型: 辨证要点:颈肩不适,头胀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弦细。 四、治疗 1、一般治疗:(1)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治疗

颈椎病外科治疗中手术方式选择解析

颈椎病外科治疗中手术方式选择 孙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083 目前颈椎病的手术根据入路分为前路和后路。前路手术的目的是彻底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稳定颈椎。后路手术的目的是扩大椎管、解除脊髓的压迫。从手术术式选择的角度可以把颈椎病分为两大类:( 1 )脊髓多节段受压(三个或三个以上节段),尤其是MRI 上显示脊髓腹背侧均受压者,如发育性和退变性颈椎管狭窄、OPLL ,应当采用后路椎板成形术(双开门、单开门)。( 2 )脊髓单节段或二个节段受压而椎管比值等于或大于0 75 者、颈椎后凸畸形或有明显不稳定者,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于伴有局限性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应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术。实践证明,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如果采取前路减压,往往出现减压范围不够、减压不彻底、容易复发或甚至无效等现象。因此,术前仔细阅片,确定是否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选择合理术式,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一、前路手术术式以及适应症 1 椎间盘切除+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这是颈椎病的经典术式,包括切除病变节段的椎间盘组织和上、下软骨板、突入椎管的髓核组织和后骨刺、椎体间植骨重建椎体间稳定性。后纵韧带不要求常规切除,应当仔细分析术前MRI 影像学资料,如果判断有后纵韧带肥厚或者有游离的髓核组织突破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则应当切除肥厚的后纵韧带或者切开后纵韧带取出游离的髓核组织,做到彻底减压。传统的植骨材料为自体髂骨(三面皮质骨)。也可以使用人工植骨材料,例如同种异体骨、人工骨(包括珊瑚、羟基磷灰石、硫酸钙、磷酸钙等)。

使用钛板内固定具有维持和恢复椎间隙高度、维持植骨块位置、提高融合率等优点。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钛板分为限制型和非限制型二类系统。属于限制型钛板包括:AO 产品CSLP 、枢法模产品Orion 、史赛克产品Reflex 、强生产品Codman 和贝朗产品Caspar 。非限制型钛板包括AO 产品CSLP-VA 、枢法模产品Zephir 、强生产品Slimlock 和贝朗产品ABC 。限制型钛板系统由于螺钉和钛板之间为完全刚性锁定,螺钉和钛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刚性结构,可以达到上、下位椎体和植骨块之间的完全稳定,最适合于颈椎外伤以及有明显节段性不稳定情况下使用。但是当植骨界面因为界面吸收而出现高度降低时,由于螺钉和钛板是一个完整的刚性结构,因此可以出现植骨界面的应力遮挡而影响骨性融合效果。非限制型钛板系统由于允许螺钉和钛板之间有一定的角度和平行移动,因此当发生植骨界面吸收时,螺钉和钛板之间的角度和位置可以随着椎间隙高度的降低而轻微变化,从而避免出现植骨界面的应力遮挡而影响骨性融合效果,最适合于颈椎病手术。 另外,近年来出现的椎间融合器(Cage )具有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和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点。根据形态Cage 可以分为圆柱形和矩形二类,圆柱形Cage 由于对终板有明显的切割作用,植入后很容易发生Cage 下沉,导致椎间隙塌陷,因此近年来已经很少应用。矩形Cage 由于不存在终板切割作用,因此几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一般来讲,单节段或双节段融合不需要同时使用钛板,但是如果同时合并使用钛板固定,则固定更加牢固,理论上术后不需要任何外固定。如果实施三个或三个以上节段的融合,尤其是进行后凸矫正时,则必须加以钛板固定。Cage 的材质分为钛合金和聚醚醚酮(PEEK )二类,后者为X 线可透光性、而且弹性模量更接近骨组织,因此近年来应用更为广泛。 椎间盘切除+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适应症为:( 1 )由于椎间盘突出、后骨赘等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 2 )由于椎间盘退变造成节段性不稳定导致的交感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 3 )由于椎间盘退变造成的颈椎退变性后凸畸形,导致脊髓腹侧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需要校正后凸畸形者。 2 椎间盘切除+ 椎体次全切除术+ 椎体间大块植骨融合术

颈椎前路手术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关键词】颈椎疾病;呼吸道管理;护理 颈椎疾病是严重影响病人健康的疾病,而气道管理是颈椎手术病人手术成 功与否和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保证。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椎手术最为 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颈椎术后患者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颈椎 手术病人的呼吸道管理十分重要。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开展了颈椎 前路手术63例,通过对病人呼吸道进行系统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3例,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4~78岁,平均49.6岁。 颈椎病49例,颈椎损伤11例,颈椎肿瘤2例,颈椎结核1例。术后5例出现 咽部不适,吞咽疼痛,经积极治疗后缓解,均未出现呼吸道并发症。 2 护理方法 术前护理:①因人而异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主动 地配合训练;②术前3 d指导患者(颈椎骨折并截瘫患者除外)取去枕仰卧位,缓慢地将头移向床边,吊于床沿边,保持颈部呈过伸位,每次10~15 min,每天1~2次,逐渐增加次数,使患者能适应术中及术后体位的改变;③气管、食管 推移训练,术前指导患者用拇指或2~4指指端顺气管旁侧,将气管、食管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需超过中线,并尽可能避免牵拉过程中断[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每天1~3次,时间从刚开始5 min逐渐增加到30~40 min,通常训 练3~5 d;④呼吸功能训练,吸气时双肩放松,气体由鼻吸入,然后屏住呼吸2 s左右,呼气时用口慢慢呼出;⑤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常规的胸片和肺功能的检查,以了解有无呼吸系统并发症。 术后护理:①术毕回病房搬运时,应有专人扶托颈部,用颈托固定颈部, 卧床后保持颈部中立位,颈下垫一薄枕,两侧置沙袋以固定头颈部,防止颈部 左右摆动,保持颈椎稳定,防止植骨块脱落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平卧 4~6 h,生命体征平稳后,2~4 h给予更换体位一次,更换体位时保持头、颈肩、躯干呈一直线,防止脊柱扭曲受压而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②保持气道通畅,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呼吸道感染率。③密切观察颈部伤口渗血及引流 情况,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询问患者感受,有无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④防 喉头水肿。⑤加强饮食指导。 3 讨论

最新24颈椎病手术汇总

24颈椎病手术

颈椎病手术 颈前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 应用解剖 手术指证 1.颈椎间盘髓核脱出,压迫脊椎产生症状者。 2.颈椎退行性改变,骨赘增生,引起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者。 3.病变限于2个椎间节段以内,且位于下颈段者。病变过于广泛者宜行后路减 压手术。 禁忌证 1.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者。 2.病变广泛,超过3个椎间节段者。 术前准备 1.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片和矢状面断层面。 并进行CT、MRI检查,必要时行脊髓造影,以确定病变节段。 2.节段定位。 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体位 病人仰卧,颈后垫一沙袋,以支持颈椎处于前凸状态。头稍偏向一侧。 手术步骤 1、切口:颈前横切口。外侧超过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越过中线。如欲行第5-6颈椎间隙手术,切口与环状软骨下缘在同一平面,手术如在与其相邻的节段

(第4-5或6-7颈椎),则切口在上述切口的上或下1cm的平面。长度5cm的切口可显露两个节段。切口只深及皮下脂肪层,不切断颈阔肌。在脂肪和肌肉之间的界面分离。尽量向上下分离,用皮肤牵开器将横切口牵拉成为一个直切口。 2、分离、暴露:顺肌纤维方向切开颈阔肌,并将其与下面的组织分离。颈浅静脉位于肌肉之下,通常在颈阔肌切开处的内侧,应避免伤及。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分开疏松组织,将肌肉向外侧牵拉,此时可见肩胛舌骨肌,由于其肌纤维呈斜行方向,故易于辨认。其外上缘的小静脉电凝后切断。 在颈动脉和食管之间的界面用手指或剪刀分开疏松组织,此时可触到脊柱的前面,遇有小的血管可电凝切断。将食管向内侧牵拉,沿正中线切开脊柱前筋膜。显露出脊柱的前面。椎体前外侧为两侧的颈长肌。用骨膜剥离器将肌肉向两侧分离。 此时有小血管需用电凝或骨蜡止血。如术前已定位,则此时可见注入亚甲蓝的痕迹。如未定位,可在椎间隙插入一针,拍颈椎侧位片。在颈长肌下自下而上可扪到一骨性突起,是为第6颈椎椎体横突的前结节,该结节与第6颈椎的椎体相平,可借以判断节段。但在少数情况下,椎动脉不从第6颈椎横突穿入者,靠此结节来确定节段即易发生误差。 将带短齿的牵开器叶片安放在确定手术的节段椎间盘平面,短齿钩在左侧颈长肌下面。右侧颈长肌也同样牵开,两侧的叶片分别套入自持牵开器的两臂上,将叶片向两侧撑开。另一把带有无齿叶的牵开器将上、下的软组织撑开,亦可将椎体撑开器插入椎间隙中,可将椎间隙扩大1倍以上,为下一步手术创造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 第一部分前言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约为3.8%-17.6%,男女之比约为6:1。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92年,青岛)明确了颈椎病定义: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第二部分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40岁女性多见。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多见于30-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1倍。 三.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 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

颈椎前后路手术护理

第十一节颈椎前后路手术护理 一、概述 颈椎病是老年颈椎退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颈脊髓、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和压迫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又称颈椎综合征。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同骨科手术前护理。 2.挑选颈托,并示范正确的佩带方法。 3.加强生活护理 (1)将呼叫器放于床头,常用物品放于床旁易取到的地方,勤巡视病房。 (2)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大、小便,并做好便后的清洁卫生。 (3)协助洗漱、更衣、床上擦浴、洗头等。 (4)选择合适的就餐体位于床上就餐。 (5)教会患者使用呼叫器、轮椅等,使其能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4.防止意外发生 (1)症状发作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病室内应有防摔倒设施,防止由于行走不稳、眩晕而致的摔倒。 (3)患者去放射科进行检查及进行室外活动时需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陪同。 (4)日常用具尽量为不易破损的材料,避免患者使用时由于乏力致物品坠地摔坏、刺伤、烫伤皮肤。 5.术前准备 (1)同骨科手术前护理。 (2)手术体位练习:颈椎前路手术,取仰卧位,肩下垫一枕头,使头尽量后仰。颈椎后路手术,取俯卧位,胸部垫一枕头,使头尽量前屈。 (3)气管、食管牵拉训练 (4)检查感染灶:仔细检查手术区的皮肤有无感染及其他皮肤疾患。按常规准备术区和供区的皮肤。 (5)用物准备:床边常规准备沙袋、氧气、气管切开包及吸引装置。以预防伤口出血导致的脊髓或气管受压。 (二)术后护理 1.同骨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去枕平卧,保持颈椎固定位置良好,保持颈椎平直,可在头部加枕垫使颈部后伸。 3.伤口及引流管:观察伤口局部的渗血和渗液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 4.病情观察: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观察有无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与进食情况;颈椎后路手术患者观察四肢活动、感觉情况。 5.饮食:遵医嘱给予禁食、半流食、流食、普食。鼓励患者摄入果汁、液体及富有纤维素食物,预防便秘。 (三)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观察与处理 1.颈深部血肿:颈部增粗,发音改变,呼吸困难,口唇紫绀,鼻翼煽动等窒息症状。紧急情况下,必须在床边立即拆除缝线,取出血块(或积血),待呼吸情况稍有改善后再送手术室进一步处理。颈后路的深部血肿,如无神经压迫,一般不做切口开放,除非血肿较大,多可自行吸收。

【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颈椎病的护理措施

【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颈椎病的护理措施 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又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椎病,此病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一 般采用保守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治疗。现将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 理综述如下。 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本科手术治疗颈椎病16例。其中 男7例,女9例;年龄30~72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 度的颈痛、肢体的肌力减退和活动障碍等症状,均行手术治疗。 2术前准备 2.2改变生活习惯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在术前的一段时间戒烟,有咳嗽者应行呼吸道检查,必要时可于手术前给予药物治疗,睡眠 质量不佳的患者也应调整枕头高低或给予少量镇静药物促使其获得 良好充足的睡眠。 2.3适应性训练包括卧床排便训练、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及体 位训练。床上练习排便是术前基本训练的内容之一,术后应卧床数日,若有排尿困难,需留置尿管,但易引起尿路感染。颈前路手术 须行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即术前嘱患者本人或他人用2~4指在皮 外切口患侧,持续性向非手术侧推移,训练时也可用另一手协助牵拉。开始时每次10~20min,此后逐渐增加至30~40min,而且必须将 气管牵进中线,如此训练3~5d。注意不要过于用劲,以免造成咽喉 水肿、疼痛。体位训练是颈后路手术的要求,术前应训练患者俯卧位,将被褥与枕头垫起放置于床的中间,患者俯卧其上,头颈前倾,双上肢自然后伸,初练时患者呼吸困难,3~5d后即能适应。 2.4皮肤准备后路手术应常规剃光头,前路手术备皮同甲状腺 手术,若术中需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还需准备一侧髂部皮肤。 3术后护理

3.1病情观察 3.1.3引流管的观察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转、逆流,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若引流出较多的血性液,可能 伤口有活动性出血,若引流出较多淡红色液,提示有脑脊液漏,应 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3.2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手术指南-颈椎病前路减压术

颈椎病前路减压术 [适应症] 1.有脊髓受压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脱出症,后纵韧带骨化症(孤立型)。 2.神经根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反复发作。 3.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反复晕眩、摔倒症状,经保守治疗久治无效,并经椎动脉造影,确定可经手术解释压迫者。 [术前准备] 1.术前需行气管、食管左右推移训练。因由颈前路手术,术中需将气管、食管拉向一侧,以显露椎本。手术通常在右侧入路,故应嘱咐病人将气管、食管推向左侧训练,并能坚持30分钟左右。这样可防止因术中牵拉气管引起反射性呛咳、憋气、躁动而造成误伤或影响手术。 2.准备颈围或石膏颈,备术后外固定用,以防术后颈部活动过大而致伤口出血,植骨块脱落等。 3.常规术前准备及配血备用。 4.常规正、侧、斜位X线片检查。OOPLL(后纵韧带骨化)应断层摄片;有条件应作CT、CTM(CT脊髓造影)或MRI检查。 5.手术病人一般年龄较大,术前应了解心、肺、肝、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并采取防治措施。 [麻醉] 颈丛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手术步骤]

1.体位、切口、显露见颈椎前侧显露途径(见脊柱显露途径)。 2.定位在两侧颈长肌之间的中线上,纵行切开椎前筋膜,用骨膜剥离器将筋膜向两侧推离,即可显露椎体及椎间盘[图1 ⑴显露椎体和间盘]。椎间盘呈白色,略高于椎体前缘平面。椎体部呈灰色,略凹陷于椎间盘。取一无尖的注射针头,截成1cm长,将其插入显露的椎间盘内,摄颈椎侧位片定位。如病变部椎体缘有特定形状的唇样增生,也可有助于辨认定位。摄片时应将病人双上肢向远端牵拉, 在侧位片显影不清,可将定位针插入高于病以利下颈椎在X线片中显影。颈 6、7 椎的正常椎间盘内摄片,以利定位针显影。如有电视X光机,可简单地在透视下定位。 3.切除病变 ⑴环锯法:定位确定后,请麻醉师将病人颈部保持中立位。取环锯的指示钻芯纵向、垂直、正中钉入病变的椎间盘内,其上下各涉及邻椎部分椎体骨质。取相应环锯,套在钻芯柄外,左右旋转,使环锯锯齿旋入椎体骨质及椎间盘后,依顺时针方向稍许加压、稳妥旋进[图1⑵环锯钻孔(正面)⑶顺时针方向旋入椎体(断面)]。旋转时,防止锯柄左右晃动,因晃动可导致骨块断裂,造成手术困难。随着深钻,当环锯进入椎体后缘时,术者可体会到有发涩样手感,此时更应稳妥慢钻,同时注意钻芯柄外露刻度。若钻芯柄随环锯转动,说明环锯内骨块已活动,环锯已钻透椎体。此时旋转环锯时不许加压,可将环据向左右顺或逆时针方向稍加转动。如硬脊膜囊外有粘连,可感到有撕裂感,动作必须缓慢而轻巧。当钻芯柄随环锯旋转活动达180°时,即可将环锯及钻芯柄回旋上提,拔出环锯、钻芯及其钻得的骨块。检查骨块是否完整,椎间盘硬膜面有无破口。椎体钻孔用6℃~8℃冷冻生理盐水冲洗,孔擘有渗血时,应用骨蜡暂时止血,保持骨孔内干净。用干纱布堵塞止血后,结合CT显示,用小刮匙刮除或用枪式咬骨钳咬除椎体后缘的所有骨赘[图1 ⑷用刮匙刮除骨赘⑸用枪式咬骨钳清除骨赘(a) (b)]。用明胶海绵轻轻堵塞伤口止血,以备植骨。 ⑵骨刀法切除间盘:定位确定后,用宽约1cm薄骨刀分别在病变椎间隙的上、下椎体上3~5mm处凿入,保持垂直,凿力轻缓而稳定,慢慢凿入,深约1~1.2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