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

定向凝固技术

1、定向凝固的研究状况

定向凝固成形技术是伴随高温合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凝固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在凝固金属和未凝固熔体中建立起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使熔体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凝固,以获得具有特定取向柱状晶的技术。定向凝固技术很好的控制了凝固组织的晶粒取向,消除横向晶界,提高了材料的纵向力学性能,因而自美国普拉特·惠特尼航空公司采用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技术以来,这项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1.1定向凝固理论的研究

定向凝固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定向凝固中液-固界面形态及其稳定性,液-固界面处相变热力学、动力学,定向凝固过程晶体生长行为以及微观组织的演绎等,其中包括成分过冷理论、MS 界面稳定性、线性扰动理论、非线性扰动理论等。从Chalmers[1]等的成分过冷理论到Mullins[2]等的界面稳定动力学理论(MS理论),人们对凝固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主要分析一下成分过冷理论和界面稳定性理论。

(1)成分过冷理论

成分过冷理论是针对单相二元合金凝固过程界面成分的变化提出的,如对于平衡分配系数小于1的合金在冷却下来时,由于溶质在固相和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溶质原子随着凝固的进行,被排挤到液相中去,并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与这种溶质梯度相对应的液相线温度与真实温度分布之间有不同的值,其差值大于零时,意味着该部分熔体处于过冷状态,有形成固相的可能性而影响界面的稳定性。Chalmers等人通过分析得出了成分过冷的判据,确定了合金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前沿的形态取决于两个参数:GL/v和GL·v,即分别为界面前沿液相温度梯度和凝固速度的商和积。前者决定了界面形态,而后者决定了晶体的显微组织(即枝晶间距或晶粒大小)[3]。

成分过冷理论能成功的判定无偏析特征的平面凝固的条件,避免胞晶或枝晶的生成。但是成分过冷理论只考虑了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效应的因素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忽略了非平面界面的表面张力、凝固时的结晶潜热及固相中温度梯度等的影响。[4] (2)MS稳定性理论

针对成分过冷理论存在的问题,Mullins等研究人员研究了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干扰行为、干扰振幅和时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它们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在1964年提出了界面稳定性的动力学理论(MS稳定性理论),总结出平界面绝对稳定性判据。

MS稳定性理论成功的预言了[5]:随着生长速度的增加,固液界面形态将经历从平界面-胞晶-树枝晶-胞晶-带状组织-绝对稳定平界面的转变。近年来对MS理论界面稳定性条件所做的进一步分析表明,MS理论还隐含着另一种绝对性现象,即当温度梯度G超过一临界值时,温度梯度的稳定化效应会完全克服溶质扩散的不稳定化效应,这时无论凝固速度如何,界面总是稳定的,这种绝对稳定性称为高梯度绝对稳定性。但是这种理论只适合稀溶液,即低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并且忽略了凝固速率对溶质分配因数的影响。

1.2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

熔体中的热流垂直于固/液界面并严格的单向导出,是定向凝固成功的关键。伴随着对热流控制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对定向凝固技术进行多种方法的改进,不断细化材料的结构组织,大大提高了温度梯度和凝固速度,制备出的材料性能大幅度提高。

伴随着对热流控制(不同的加热、冷却方式)技术的发展,传统定向凝固技术经历了发热剂法(EP)、功率降低法(PD)、高速凝固法(HRS)、液态金属冷却法(LMC)、流态床冷却法(FBQ)等多种方法的发展。传统定向凝固工艺的主要缺点[6]是冷却速度慢,这样就使得凝固组织

有充分的时间长大、粗化,以致产生严重的枝晶偏析,限制了材料性能的提高。造成冷却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凝固界面与液相中最高温度面距离太远,固液界面并不处于最佳位置,因此所获得的温度梯度不大,这样为了保证界面前液相中没有稳定的结晶核心的形成,所能允许的最大凝固速度就有限。

为了进一步提高定向凝固过程中的温度梯度,从而提高凝固速度,最终提高材料的性能,研究者在传统定向凝固技术的基础上,吸收了其它凝固技术如快速凝固等的优点,开发出了一些新的定向凝固技术。这些新型定向凝固技术[7]包括区域熔化液态金属冷却法(ZMLMC)、深过冷定向凝固(DUDS)、电磁约束成形定向凝固技术(DSEMS)、激光超高温度梯度快速定向凝固(LRM)。新型定向凝固技术提高了凝固速度,进而得到组织性能更加优越的材料,使得定向凝固技术的使用范围更广。

2、定向凝固的特征及应用

2.1定向凝固的特征

根据定向凝固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可知定向凝固的热流是单向的,因此其性能是各向异性、晶间杂质少、组织致密、缩松少。定向凝固技术所得到的材料综合性能提高很多,更有利于定向凝固技术的广泛应用。但是定向凝固技术凝固时枝晶相向生长的界面杂质多,性能较差,因此其不能应用于要求横向性能良好的场合。现在定向凝固技术正朝着无铸型、无污染、成本低等方向发展,这使得定向凝固技术更符合现代绿色生产的发展。

2.2定向凝固的应用

2.2.1制备高温合金

定向凝固技术最初就是应用于高温合金的研制,自从定向凝固和单晶合金出现以后,所有国家的先进新型发动机几乎无一例外地选用铸造高温合金制作最高温区工作的叶片,目前几乎所有先进航空发动机都以采用单晶叶片为特色,正在研制中的许多新型发动机都采用单晶高温合金制作涡轮叶片[8]。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9]利用特殊设计的双频双感应器成功地实现了多种截面形状的无接触电磁约束成形。同时,他们利用软接触电磁约束成形定向凝固技术,制备出了不同尺寸的高温合金叶片模拟样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0]应用定向凝固工艺成功研制出一种性能优异的低成本定向凝固镍基高DZ417G。DZ417G 合金从室温至高温瞬时拉伸性能良好,无缺口敏感性,横向性能优异,其中最突出的优点是室温至高温的拉伸塑性优异,且室温冲击韧性高。这种合金综合性能优异,可用作先进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等零件。

2.2.2制备磁性材料

深过冷快速凝固是目前国内外制备块体纳米磁性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该工艺可先制备出大块磁性非晶,再将其进行退火热处理而获得纳米磁性材料,也直接将整块金属进行晶粒细化至纳米级而获得纳米磁性材料。深过冷快速凝固方法所制备块体纳米材料的厚度及平均晶粒尺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合金成分以及液态金属获得的过冷度决定的。蒋成保等[11]人采用JSL-500区域熔化真空定向凝固装置,对TbDyFe超磁致伸缩合金定向凝固的磁致伸缩性能的研究表明:胞枝晶组织是制备高性能TbDyFe合金样品的关键,因为胞状枝晶方式生长的样品轴向择优取向为<112>时,磁致伸缩性能优越。

2.2.3制备共晶复合材料

定向凝固共晶复合材料是一种自生纤维(或片层)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它的纤维或片层是在合金熔体定向凝固时和基体同时生长的。这种方法是原位生成法中的一种,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增强体和基体的结合良好,不会出现界面反应问题和增强体与基体之间润湿性的问题,所得到的复合材料增强相的排列取向较好。定向凝固技术制备复合材料在镍基和锆基复合材料上应用较多,得到的共晶型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韧性、抗疲劳性能、抗蠕变性能和持久强度,并且对热循环影响很不敏感,所以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

方面的应用前景极为美好。[12]西北工业大学[13]在自行研制的具有高真空、高温度梯度、宽抽拉速度等特点的定向凝固设备上制备出自生Cu-Cr 复合材料棒,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2.2.4制备多孔材料

金属中的气孔一般都被认为是一种缺陷,但是利用金属中的气体可以制备出多孔材料,现在使用最多的方法是金属-气体共晶定向凝固法,所得到的气体-固体共晶结构为圆柱形气孔规则定向排列于金属基体中的材料。这种工艺所得到的多孔金属不仅具有比相同材质的整块致密金属高的综合力学性能(密度低,比模量、比强度高),而且与传统方法制造的多孔材料比较起来,也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特点。[14]清华大学刘源等[15]利用金属-气体共晶定向凝固新工艺,在自行开发的Gasar装置上,成功制备了具有规则气孔分布的藕状多孔金属Mg,并研究了铸型预热温度和气体压力等工艺参数对气孔率、气孔大小和分布的影响。2.2.5制备其他新型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材料应运而生,因此定向凝固技术的使用在不断地扩大,如制备高温超导体材料、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单晶连铸坯等。由此可以看出:定向凝固技术必将为新材料的制备和新加工技术的开发提供广阔

的前景,也必将使凝固理论得到完善和发展。

3、定向凝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初步的实验表明定向凝固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定向凝固技术制备单晶涡轮叶片时,易形成叶片凸台边缘的杂晶缺陷、成分偏析引起的斑点缺陷等[16]。此外,叶身的小角度晶界不得超过6°,这使得在生产中不易控制。

(2)定向凝固技术中的深过冷技术局限于纯金属或简单的二元合金,如何应用深过冷技术获得性能优良的复杂合金材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7]。

(3)电磁约束成形定向凝固技术是一项涉及电磁流体力学、冶金、凝固以及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的技术,各种工艺参数如电磁压力、加热密度、抽拉速度的选择将决定铸件的表观质量和性能,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

(4)激光超高温度梯度快速定向凝固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18]是如何控制热流的方向使固液界面的生长方向与激光束的扫描方向一致,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定向凝固,目前该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参考文献

[1]Rutter J W,Chalmers B. A prismatic substructure formed during solidification of metals. Can.J. Phys. 1953,31:15~39.

[2]Mullins W W,Sekerka R F. Stability of a planar interface during solidification of a dilute binary alloy. J. Appl. Phys. 1996,35:323~329.

[3]毛高波,饶群章,程诗帧. 负压消失模铸造铸铁合金液充填性能及影响因素[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7,(2):31~35.

[4]苏彦庆,郭景哲,刘畅,郭景杰,贾均,傅恒志. 定向凝固技术与理论研究的进展[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6,(1):25~30.

[5]宋先跃,唐建新,刘振伟.定向凝固理论与技术的发展[J]. 热加工工艺,2009,(15):59~63.

[6]汤国兴,毛卫民,刘永峰.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7,(2):11~16.

[7]米国发,王锦永.定向凝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概况[J]. 金属加工(热加工),2009,

(1):57~59.

[8]陈荣章,王罗宝,李建华.铸造高温合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航空材料学报,2000,20(1):55~61.

[9]傅恒志,沈军,郝启堂,李双明,李金山. 镍基高温合金真空电磁约束成形与定向凝固[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2,12(6):1081~1086.

[10]郭建亭. 一种性能优异的低成本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DZ417G[J]. 金属学报,2002,

8(11):1163~1174.

[11]蒋成保,周寿增,张茂才等. 定向凝固TbDyFe 合金的取向、组织和磁致伸缩性能[J]. 金

属学报,1998,34(2):164~167.

[12]乔珺威,张勇,陈国良.定向凝固制备内生晶体增塑的锆基非晶复合材[J].金属学报,2009,(4):410~414.

[13]毕晓勤,李金山,耿兴国等. 定向凝固Cu-Cr自生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电学性能

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22(4):498~501.

[14]李言祥,周荣. 定向凝固金属-气体共晶的研究进展[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8,(S1):

13~17.

[15]刘源,李言祥,张华伟,万疆. 金属-气体共晶定向凝固工艺参数对藕状多孔金属镁结构

的影响[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134(7):1128~1130 .

[16]张光明,马德新.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技术研究历程及展望[J]. 铸造技术,2013,(7):

866~868.

[17]李雯霞. 定向凝固技术现状与展望[J]. 中国铸造装备与术,2009,(2):9~13.

[18]杨森,黄卫东,林鑫,周尧和. 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进展[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

23(3):44~49 .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定位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综合文档设计题目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定位系统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班级13级物联网班 学号 1333xxxxxxx 完成日期:2017 年 04 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定义---------------------------------------------- 2 2 Zigbee系统简介----------------------------------------- 2 2.1 Zigbee系统基本组成------------------------------- 2 2.2 Zigbee系统基本原理------------------------------- 4 2.3 Zigbee系统工作频率与相关协议--------------------- 5 3国内外研究现状------------------------------------------ 6 3.1 Zigbee的研究发展现状----------------------------- 6 3.2 室内定位的研究发展现状---------------------------- 7 3.3研究概况以及趋势-----------------------------------------------------------------------------8 4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8 5其他系统的比较----------------------------------------------------------------------------------------9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论文概要.doc

浅析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原理及应用 一、前言 导航定位的需求,可以说不是历来就有的,在人类早期物质生产活动中以牧猎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时人们离不开森林和水草,或是随着水草的兴衰而漂泊不定,根本不需要什么明确的定位。但是,随设社会的发展,到了农业时代,在人们开发农田,兴修水利等相应活动中就逐渐产生了测绘定位的需求,可以说在这时,导航定位就在慢慢酝酿之中。等到了工业时代,人类的活动遍及全球,而一些工程比如航海、航空、洲际交通工程,通信工程,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地球生态及环境变迁的研究,就需要精确地定位。这些需求促使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并把这项技术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它的手段也从光学机械过渡到光电子精密机械仪器的时代。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科技是不断进步的,20世纪末,出现了电子计算器技术、半导体技术、激光技术、航天科学技术,它们的出现,把人类带到了电子信息时代和航天探索时代。当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跟踪无线电信号中发现了卫星无线电信号的多普勒频移现象,这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天空定位技术的可行性,由此,人类进入了卫星定位和导航的时代。 二、简介 1: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bal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atellite system采用极轨道星座和无源定位方式为美国提供全球覆盖的导航及定位系统。简称GPS。其轨道高度约为2×104 km,在6条轨道上运行有24颗卫星,每12 h绕地球一周,能保证地球上任何地点的用户都能至少同时看到4颗卫星。它属于非静止卫星定位系统。移动用户利用导航定位接收机来接收4颗(或4颗以上卫星的导航定位信号,并测量不同信号的到达时间,求出移动用户的三维空间坐标,自动给出经度和纬度显示,从而实现用户的自主定位。也可通过无线传输手段将用户定位信息传送到调度中心,实现对移动用户的调度控制。 GPS向用户广播的导航信号为双频,分别为1 575.42MHz 和1 226.60MHz。采用多种直接序列扩频码的码分多址和伪码测距技术。直接序列扩频码主要有P码

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进展

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进展 材料的使用性能是由其组织形态来决定的。因此.包括成分调整在内,人们通过控制材料的制备过程以获得理想的组织从而使材料具有所希望的使用性能,控制凝固过程已成为提高传统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材料的重要途径。定向凝固技术由于能得到一些具有特殊取向的组织和优异性能的材料,因而自它诞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以及自身复合材料的生产[2-3] 。同时,由于定向凝固技术的出现,也为凝固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由于理论处理过程的简单化),因为在定向凝固过程中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这两个重要的凝固参数能够独立变化,从而可以分别研究它们对凝固过程的影响。此外,定向凝固组织非常规则,便于准确测量其形态和尺度特征。 本文评述了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在材料的研究和制备过程中的应用,指出了传统定向凝固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介绍了在此基础上新近发展起采的新型定向凝固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1 传统的定向凝固技术 1.1 炉外结晶法(发热铸型法) [4] 所谓的炉外结晶法就是将熔化好的金属液浇入一侧壁绝热,底部冷却,顶部覆盖发热剂的铸型中,在金属液和已凝固金属中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的温度梯度,使铸件自上而下进行凝固,实现单向凝固。这种方法由于所能获得的温度梯度不大,并且很难控制,致使凝固组织粗大,铸件性能差,因此,该法不适于大型、优质铸件的生产。但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可用于制造小批量零件。 1.2 炉内结晶法 炉内结晶法指凝固是在保温炉内完成,具体工艺方法有:

1.2.1 功率降低法(PD法) [5] 将保温炉的加热器分成几组,保温炉是分段加热的。当熔融的金属液置于保温炉内后,在从底部对铸件冷却的同时,自下而上顺序关闭加热器,金属则自下而上逐渐凝固,从而在铸件中实现定向凝固。通过选择合适的加热器件,可以获得较大的冷却速度,但是在凝固过程中温度梯度是逐渐减小的,致使所能允许获得的柱状晶区较短,且组织也不够理想。加之设备相对复杂,且能耗大,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1.2.2 快速凝固法(HRS) [6] 为了改善功率降低法在加热器关闭后,冷却速度慢的缺点,在Bridgman晶体生长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成了一种新的定向凝固技术,即快速凝固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铸件以一定的速度从炉中移出或炉子移离铸件,采用空冷的方式,而且炉子保持加热状态。这种方法由于避免了炉膛的影响,且利用空气冷却,因而获得了较高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所获得的柱状晶间距较长,组织细密挺直,且较均匀,使铸件的性能得以提高,在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 1.2.3 液态金属冷却法(LMC法) [7] HRS法是由辐射换热来冷却的,所能获得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都很有限。为了获得更高的温度梯度和生长速度。在HRS法的基础上,将抽拉出的铸件部分浸入具有高导热系数的高沸点、低熔点、热容量大的液态金属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定向凝固技术,即LMC法。这种方法提高了铸件的冷却速度和固液界面的温度梯度,而且在较大的生长速度范围内可使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保持稳定,结晶在相对稳态下进行,能得到比较长的单向柱晶。 常用的液态金属有Ga—In合金和Ga—In—Sn合金,以及Sn液,前二者熔点低,但价格昂贵,因此只适于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Sn液熔点稍高(232℃),但由于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冷却效果也比较好,因而适于工业应用。该法已被美国、前苏联等国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生产[8] 。

钢管定向钻进技术在高压电缆穿越运行铁路中的 应用

钢管定向钻进技术在高压电缆穿越运行铁路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电网建设中外部环境的变化遇到了一些新的 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高压电缆建设中遇有与运行铁路、公路等路径交叉情况下 的钢管定向钻进技术实际应用。为了满足施工和运行的方便,在实际工程中引进 钢管定向钻进防护套管技术,充分分析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地下物分布、建筑物、铁路、道路等地上物情况,对其进行了适应电缆施工、运行的优化设计,从而达 到安全、可靠、方便施工和运行维护的目的。 关键词:高压电缆钢管定向钻进防护套管 引言 随着自电网建设迅猛发展,但输电线路建设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空间却越来越小。其中为 节约市区土地资源,市区电网多规划为电缆工程,市区地下地上空间拥挤,不可避免地与铁路、通讯、水暖及其他市政管线交叉重叠,路径选择困难,导致工程延期、缓期建设。如何 应对新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电网建设需要已成为技术部门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设计角 度围绕便于施工、利于运行,降低造价及对邻近设施影响等方面,对电缆线路创新设计和新 型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与设计、施工单位、生产厂商紧密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并在实际工程中优化应用。 2 实际应用概况及环境调查 2.1 工程概况 该技术在海门-新华路220千伏电缆线路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主要涉及穿越塘沽南站铁 路7条,通车公路一条。 电力电缆2回共计6根,分2束、每束3根下穿铁路。电缆防护采用2根内径φ710钢管。为保证电缆的正常使用和施工期间铁路行车安全,采用定向钻进穿越、铺设防护套管, 实现电力电缆的穿越铁路。每隔钻孔内敷设1根外景738mm钢管和两根φ50mmHDPE管并 绑扎成管束穿越铁路,用于防护套管就位后注水泥浆固化管道周围土体。防滑套管内的电力 电缆布置情况。此种敷设方式采用水平定向钻进技术,铺管精度较高,适用管材广,可呈弧 线铺管灵活避让各类地下设施。 2.2 铁路现状 定向钻进防护套管工程位于塘沽南站内,交叉角度53度44分。既有运行铁路为普通线路,50kg/m钢轨,铺设钢筋混凝土枕木,铁路附近及两侧有各种地下电缆、光缆和各种既有 管线。 2.3 地质情况 表层为素填土;第二层为杂填土;第三层为素填土;第四层为淤泥质黏土;第五层为粉 质黏土;第六层为淤泥质黏土;地下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水位年变幅为0.50~1.00m左右。 地下潜水稳定水位埋深约为 2.00~2.50m。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60m。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3 主要技术方案 3.1 穿越轨迹设计 根据既有铁路、道路、地下管线及其他建筑物和地质勘查资料,确定在塘沽南站东侧围 墙外布置工作场地(工作坑),在塘沽南站西侧围墙外布置回钢管管道的加工作业场地(接 受坑)。 工作坑及接受坑均采用原地面下挖1.5m,工作坑长10m,宽6m,采用145钢板桩防护 基坑,可见做泥浆循环池。每根工字钢长4m。接受坑长5m,宽6m,两钻孔自工作坑(钻 孔工作场地)斜向入土,入土、出土角度均采用15度,至适当位置采用曲率半径为100m的 竖向曲线过渡至水平钻孔段,穿越既有铁路、各种管线后再采用曲率半径为100m的竖向曲 线与接收坑方向钻孔相连。 最终成孔直径900mm,扩孔比为1.25,满足扩孔比大于1.2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单 个钻孔长度为192.8m,水平长度为190.9m,两个钻孔总长度为385.6m。 3.2 套管设计

通讯科技在定位技术中的运用论文

通讯科技在定位技术中的运用论文 通讯科技在定位技术中的运用论文 1引言 焦炉四大车的通信方式大多采用无线或感应无线的通信方式。在感应无线的通信方式中,编码电缆既作为位置检测使用,又作为数 据通信使用。将编码电缆应用在移动机车的定位上是相当成功的, 但将其应用在数据通信上,其缺点是明显的。首先感应无线通信的 工作频率较低(100kHz左右),容易受到电气干扰;其次其通信环路 过长,设备复杂,稳定性较差,成本高。近年来,无线电通信技术 飞速发展,已由过去的模拟方式发展到现在的数字方式,其特点是 硬件设备简单、通信速度快、通信误码率低。因此采用无线数据通 信技术解决焦炉四大车的通信问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1通信技术 (1)扩频通信基本原理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Spectrum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 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扩频通信是将待 传送的信息数据被伪随机编码(扩频序列:SpreadSequence)调制,实 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2)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扩频通信的可行性,是从信息论和抗干扰理论的基本公式中引伸而来的。扩展频谱换取 信噪比要求的降低,正是扩频通信的重要特点,并由此为扩频通信 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总之,我们用信息带宽的100倍,甚至1000倍 以上的宽带信号来传输信息,就是为了提高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即 在强干扰条件下保证可靠安全地通信。这就是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 思想和理论依据。 2位置检测的.基本原理

2.1编码电缆的结构 编码电缆由电缆芯线、模芯和电缆护套构成。芯线有两种,即基准线(R线)和地址线(G0线—G9线)。基准线R在整个电缆段中不交叉,地址线是按格雷码的编码规律来编制的,G0每隔2P交叉一次,G1每隔4P交叉一次,G2每隔8P交叉一次,以此类推,G9在整个 电缆段中只交叉一次,P为依靠电缆本身能识别的最小长度。 2.2位置检测的基本原理 图1为编码电缆位置检测原理示意图。移动机车上安装一个天线箱(发射天线),天线箱距离扁平电缆10~30cm,天线箱发射的高频 信号通过电磁感应被地面的编码电缆接收,R线为平行敷设的一对线,接收到的信号作为基准信号,G0~G9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交 叉点,其接收到的信号在经过偶数个交叉后,相位与基准信号相同,在经过奇数个交叉点后,相位与基准信号的相位相反,若规定同相 位时地址为“0”,反相位时地址为“1”,则在编码电缆的某一位 置得到唯一10位的地址编码,此对应与机车的一个地址。例如图中 G0~G9的地址码为:001…1。位置检测单元将地址码转换成十进制的 米数,即可检测出机车离编码电缆始端的距离,从而得到机车的位置。 3感应无线定位和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受到变频调速器谐波干扰,变频器工作时,作为一个强大的干扰源,其干扰途径一般分为辐射、传导、电磁耦合、二次辐 射和边传导边辐射等,谐波的频率为几十千赫兹到几百千赫兹。主 要途径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变频器产生的辐射干扰对周 围的无线电接收设备产生强烈的影响。下面介绍感应无线通信系统 中数据通信和地址检测的模式,并说明变频调速器对感应无线通信 干扰的原因。 3.1数据通信的模式 感应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为:地面站:79kHz,车载站:49kHz,这 个频率正好在变频调速器的谐波范围,于是产生了同频干扰。数据 通信的流程如图3所示。由于地面站的数据是通过编码电缆发射的,

定向凝固技术及其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及其应用 1.定向凝固理论基础及方法 定向凝固又称定向结晶,是指金属或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一种方法。定向凝固技术是在铸型中建立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使熔融合金沿着热流相反的方向,按要求的结晶取向进行凝固铸造的工艺。它能大幅度地提高高温合金综合性能。定向凝固的目的是为了使铸件获得按一定方向生长的柱状晶或单晶组织。定向凝固铸件的组织分为柱状、单晶和定向共晶3种。要得到定向凝固组织需要满足的条件,首先要在开始凝固的部位形成稳定的凝固壳,凝固壳的形成阻止了该部位的型壁晶粒游离,并为柱状晶提供了生长基础,该条件可通过各种激冷措施达到。其次,要确保凝固壳中的晶粒按既定方向通过择优生长而发展成平行排列的柱状晶组织,同时,为使柱状晶的纵向生长不受限制,并且在其组织中不夹杂有异向晶粒,固液界面前方不应存在生核和晶粒游离现象。这个条件可通过下述措施来满足:(1)严格的单向散热。要使凝固系统始终处于柱状晶生长方向的正温度梯度作用下,并且要绝对阻止侧向散热,以避免界面前方型壁及其附近的生核和长大。(2)要有足够大的液相温度梯度与固液界面向前推进速度比值以使成分过冷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要减少熔体的非均质生核能力,这样就能避免界面前方的生核现象,提高熔体的纯净度,减少因氧化和吸氧而形成的杂质污染,对已有的有效衬底则通过高温加热或加入其他元素来改变其组成和结构等方法均有助于减少熔体的非均质生核能力。(3)要避免液态金属的对流。搅拌和振动,从而阻止界面前方的晶粒游离,对晶粒密度大于液态金属的合金,避免自然对流的最好方法就是自下而上地进行单向结晶。当然也可以通过安置固定磁场的方法阻止其单向结晶过程中的对流。从这三个条件我们可以推断,为了实现定向凝固,在工艺技术上必须采取措施避免侧向散热,同时在靠近固液界面的熔体中维持较高的温度梯度。 定向生长理论和它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定向凝固技术。自从Bridgman和Stockbarger在20世纪20年达提出奠定了现代定向凝固和单晶生长技术基础的Bridgman定向凝固技术,定向凝固就被广泛运用于制备各种结构和功能材料。定向凝固技术最大的一个成果之一就是涡轮叶片的生产,这直接促进了高温合金材料设计上的巨大进步。自从这个突破后,一系列的定向凝固技术,比如:快速凝固技术(HRS),液态金属冷却(LMC)等可以提高定向凝固组织都发展起来。如今,定向凝固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制备方法和一种研究凝固现象的有利工具。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定向凝固方法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材料工程师和科学家。 定向凝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热剂法。将型壳置于绝热耐火材料箱中,底部安放水冷结晶器。型壳中浇入金属液后,在型壳上部盖以发热剂,使金属液处于高温,建立自下而上的 凝固条件。由于无法调节凝固速率和温度梯度,因此该法只能制备晓得柱状 晶铸件。 (2)功率降低法。铸型加热感应圈分两段,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不移动。当型壳被预热到一定过热度时,向型壳中浇入过热金属液,切断下部电源,上部继续 加热。温度梯度随着凝固距离的增大而不断减少。 (3)快速凝固法。与功率降低法的主要区别是铸型加热器始终加热,在凝固时铸件与加热器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另外,在热区底部使用辐射挡板和水冷套。 在挡板附近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与功率降低法相比,该法可大大缩小凝固

空间定位技术论文

空间定位技术与定位信息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合成孔径雷达(InSAR)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二维成像雷达。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对地观测技术,近20 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现已逐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遥感手段。与传统的可见光、红外遥感技术相比,SAR 具有许多优越性,它属于微波遥感的范畴,可以穿透云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穿透雨区,而且具有不依赖于太阳作为照射源的特点。微波遥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穿透植被,可以提供可见光、红外遥感所得不到的某些新信息,使其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能力,这是其它任何遥感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传统的SAR 技术只能获得目标的二维信息,它缺乏获取地面目标三维信息和监测目标微小形变的能力。通过将干涉测量技术与传统SAR 技术结合而形成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提供了获取地面三维信息的全新方法。 一、InSAR技术基本原理 InSAR的原理是通过两副天线同时观测或通过一副天线两次平行观测,获取地面同一景观的复图像对,根据地面各点在两幅复图像中的相位差,得出各点在两次成像中微波的路程差,从而获得地面目标的三维信息。[1] 雷达数据干涉处理要满足几个条件[2],第一,基线长度要满足相干的要求;第二,相干图像获取期间成像区变化要足够小;第三,将数据处理成SLC(单探视复数)格式。 InSAR 数据处理的核心算法包括SAR 图像配准、干涉相位图的生成和滤波、相位解缠、干涉基线参数确定或估计等。其数据处理流程和处理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1)获取满足InSAR处理条件的机载或星载雷达数据; (2)对每一频段数据按斜距坐标生成复数SAR图像; (3)根据两个复数图像,计算图像中每一个配准像元的相位差,即干涉相; (4)用相位解缠技术解2π模糊性; (5)将解缠过的相位差转换为地物高程角;

材料成型新技术——连续定向凝固技术 - 副本

材料成型新技术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材料学院 班级:成型093 题目:连续定向凝固技术 2012 年 11月

连续定向凝固技术 绪论 金属的凝固,从传热学的角度是液态金属转变为固态的过程;从物理化学、金属学的观点就是结晶,即:形核和生长。形核过程对金属材料晶粒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晶体生长关系到凝固后微观组织的形态,由于组成金属材料的晶体形态与金属材料的性质有关,如何控制晶体生长已成为控制金属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凝固组织的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l)凝固组织形态的选择(2)控制凝固组织的尺寸、间距。 材料的使用性能是由其组织形态来决定的。因此,包括调整成分在内,人们通过控制材料的制备过程以获得理想的组织从而使材料具有所希望的使用性能,控制凝固过程己成为提高传统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材料的重要途径。定向凝固技术由于能得到一些具有特殊取向的组织和优异性能的材料,因而自它诞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由于定向凝固技术的出现,也为凝固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实验基础,因为在定向凝固过程中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这两个重要的凝固参数能够独立变化,从而可以分别研究它们对凝固过程的影响。此外,定向凝固组织非常规则,便于准确测量其形态和尺度特征。 定向凝固技术是控制晶体生长、研究晶体生长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实现定向凝固的总原则为金属熔体中的热量严格的按单一方向导出,使金属或合金按柱状晶或单晶的方式生长。金属熔体在凝固过程中,为了达到单一方向生长为柱状晶的目的,除满足上述总原则外,还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保持为平面,在界面前沿保持足够高的温度梯度,并且使此温度梯度与柱状晶生长速度的比值足够大;二是未凝固的液体有足够的过热度,避免型壁形核,防止型壁上形成的晶体脱落形成等轴晶的核心。 定向凝固的发展历程 定向凝固过程的理论研究的出现是在1953年,那是Charlmers及其他的同事们在

基于Zigbee无线定位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基于ZigBee的无线定位技术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定位与导航的需求日益增大,尤其在复杂的室环境,但是受定位时间、定位精度以及复杂室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比较完善的封闭空间定位技术目前还无法很好地利用。本文的重点就在于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低成本、实用的无线传感器定位系统。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ZigBee网络的室无线定位技术,它包括硬件平台、节点通信程序和上位机监测软件三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三部分的实现。其中,硬件平台以集成了射频与51微控制器的CC2430芯片为核心,该平台包括射频模块、辅助电路、功能指示电路等。 论文最后对定位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表明:本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是一个低成本、易实现的系统。 关键词:ZigBee 无线定位CC2430 Z-STACK

The Research Wireless localization Based on ZigBee Teacher:liu zhi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060412225 wang meng)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wireless network,people's demand for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is increasing. Especially in complex indoor environments, but as the limitation of positioning time, positioning accuracy as well as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conditions, well-positioning technology is still unable to be used in an encloseure space. The combination of ZigBee technology and localization is one of the key researches. This paper, aiming at ZigBee network, investigates the indoor wireless location techniques and implements a real-time localization system. This paper achieves a localization system. three parts are included. They are hardware platform, communication program of nodes and PC monitor software. The achievement of every part is clear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core of hardware platform is CC2430 which is integrated by RF and 51 MCU, the localization nodes are designed and made. It includes RF module, auxiliary module and function indication circuits. In the end, practical test is implemented. This system is confirmed to be a

定向凝固中的界面形态演化

定向凝固中的界面形态演化 引言 通常人们在研究金属及其合金的凝固时,由于金属本身的不透明性,使得人们无法动态实时观察金属内部凝固过程中凝固组织的演化与选择;而采用X射线透视或者原子力显微镜则代价较为高昂,也不可能获得对组织演化细节的清楚认识。由于熔体凝固时对流会造成材料组分上的变化,造成杂质条纹等缺陷。要获得高质量的材料,就要对凝固过程的熔体流动和其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借助实时观察方法对凝固过程进行实时原位观察,研究凝固过程中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和整体形态的变化以及流体运动,实现动态过程的可视化监测和测量,从中就可获得有关凝固的信息。 随着对凝固理论与晶体生长技术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凝固形态是由晶体界面性质和凝固驱动力场的性质所完全决定的。界面性质决定了界面形态对驱动力场的响应性质,因而相似的界面性质在相似的驱动力场作用下将产生相似的动力学行为,从而导致相似的界面形态。 固--液界面可以分为两类[1]:规则界面和不规则界面。规则界面是指正常凝固条件下的平面、胞状和枝晶界面[2]。理论分析表明,只有当固--液界面能是各向异性时才能形成稳定枝晶界面[3],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材料是以稳定枝晶界面生长。 当晶体沿着一定的晶向生长时,如立方晶系的<111>晶向,固--液界面能接近于各向同性[4],这时将会出现不规则界面。在这样的条件下,枝晶尖端常常随机分枝,分枝与枝晶干不对称,从而形成不规则界面。至今已经观察到几种不规则界面,如:倾斜枝晶界面、退化枝晶界面、海藻状晶体界面。 1实验方法 晶体生长室的最大平面放在x-y平面中,观察二维晶体生长。实验采用了丁二腈-5at%水来作为模拟晶体,测试开始前,试样加热至全部融化并静止一段时间冷却,使得试样内的熔质均匀化。温度通过采用SWP-T803数字控温仪控温,控温精度0.1°C,可在0°C到200°C范围内任意调节。加热至一定温度且保持恒定,试样内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试样放在温度梯度场中。晶体中温度的测量利用热电偶,晶体生长过程中,根据晶体界面的位置移动热电偶的位置,记录温度值,即可获得温度梯度值。 实验系统见图1,试样放入定向固系统中,使用CKX41型浮雕相衬显微镜可

室内与室外定位技术论文:室内与室外定位技术的研究

室内与室外定位技术论文:室内与室外定位技术的研究 摘要:本文全面介绍了各种室外、室内定位技术,详细地阐述了各种定位技术的实现、误差修正以及定位方法改进中.本文展现了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定位技术. 关键词: 定位GPS 惯性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 中图分类号:TN92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1)05-0179-01 1、室外定位技术 从测量原理的角度上看,当今世界室外定位技术主要分为GPS卫星定位和惯性传感器定位[1].GPS定位由于受到环境、SA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使用局域差分方法来提高定位的精度,这样局域差分GPS的数学模型对定位精度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当物体(如车)处于GPS信号的盲区时,需要采用惯性传感器进行定位,针对其导航误差大的缺陷,车辆动态数学模型辅助的惯性导航系统可以有效减小汽车导航的位置误差. 1.1 局域差分GPS 引起GPS定位误差的原因有多种,如对流层延迟、电离层延迟等.然而,间隔在一定距离内(小于10 km)的两个站同步观测同一颗卫星,得到的误差是基本一致的.如果将一个站设

为基准站,且其坐标已知,该站的实时观测数据通过通信链路传输到另一个站,即用户站.用户站同时差分处理来自基准站和卫星的观测数据,可消除用户站观测数据中与基准站相同误差的影响,这就是局域差分的基本思想[2]. 1.2 惯性传感器定位 惯性传感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定位是一种推算定位方式[3].即从一个已知位置的点根据连续测得的运载体姿态角(由陀螺仪测得)和加速度(由加速度计测得)推算出其下一点的位置.因而可实时得到运动物体的位置. 假设运动物体的初始点坐标(相对于标准坐标系).运动物体自身坐标系的轴、轴、轴上分别安装有陀螺仪和加速度计. 在室外汽车导航中,经常采用的是GPS卫星导航.然而,当汽车受到物理干扰或者建筑物,树木等遮挡时,GPS会失去卫星信号而停止工作.这时就需要使用惯性导航系统作为辅助的导航系统,所以基于惯性传感器定位(包括导航)的缺点. 2、室内定位技术 室内相对定位,是指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的定位[4].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的地理区域中感知检测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节点的数据沿

关于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在市政供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在市政供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15T11:32:58.4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6期作者:班源平 [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了自来水管道施工水平定向钻进施工的工艺及技术要点。 身份证号码:45212219711202xxxx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发展,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在供水管道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自来水管道施工水平定向钻进施工的工艺及技术要点。 关键词:水平定向钻进;供水管道;施工 过去在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包括供水、天然气、电信、电力、排污等管线铺设中,沿用的传统施工方法是开挖埋管线,该法不仅速度慢,且影响交通和污染环境,遇到障碍物时更是无法穿越。水平定向钻进作为非开挖技术中最具活力的一项施工技术,具有导向准确。 1 传统大开挖方式的弊端 (1)敷设供水管道遇到穿越河流时,采用传统大开挖方式要先破坏河堤,还要对河流做引流,开挖工程量大,难度大,产生的费用也较高,且工期长。 (2)敷设供水管道要穿越新修建的公路时极不方便。国家明文规定:“新修建的公路在3-15年内不允许破路开挖”。若对新建道路开挖,不仅使道路质量变差、寿命缩短,而且容易造成交通堵塞,严重者还会伴有地下管线被挖坏的事故发生。 (3)施工中遇到一些要穿越的、但是跨度较大、埋层较深的障碍物时(如电力隧道、电力方涵、污水方涵等),若从方涵上方穿越则埋深不够,若从下方通过,挖得太深危险性大,且不易施工。 (4)穿越铁路段时,直接开挖会造成铁路停运,而且敷管及之后的铁路恢复工作需要工期较长。 2 水平定向钻进技术优点 水平定向钻进法是发展最快的一种非开挖施工方法,是利用水平定向钻机在不开挖地表的条件下或以最小的地表开挖工作量进行铺设多种地下公用设施(如管道、电缆等)的技术,其优点具体如下: (1)水平定向钻进穿越施工时不会阻碍周边交通,不会破坏绿地、植被或影响商店、医院、学校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环境,解决了传统开挖法施工对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干扰以及对交通、环境、周边建筑物基础的破坏和不良影响。 (2)现代化的穿越设备的穿越精度高,易于调整敷设方向和埋深,管线弧形敷设距离长,完全可以满足设计埋深要求,并且可以使管线绕过地下的障碍物。 (3)城市管网埋深一般达到3m以下,穿越河流时,一般埋深在河床下9-18m,所以采用水平定向钻机穿越,对周围环境无影响,不破坏地貌,适应环保的各项要求。 (4)采用水平定向钻机穿越施工时,无需在水面或水下作业,不影响江河通航,不损坏江河两侧堤坝及河床结构,施工不受季节限制,施工周期短、人员少、成功率高、施工安全可靠。 (5)进出场地速度快,施工场地可以灵活调整,允分显示出其在城市施工时的优越性。并且施工占地少,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 3 施工准备 3.1 导向孔轨迹设计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管线工程平面图、既有管线地下管网图、工程技术要求等资料,对施工现象实地堪察,记录对既有管线的检查井标记的位置,并进行仪器探察结合人工探察,以确定既有管线的准确位置。 (2)定向钻导向孔轨迹一般由斜直线段、曲线段、水平直线段等组成,类似于倒抛物线的形状,根据事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实地勘察结果及待敷设的管材曲率设计出导向孔轨迹(包括确定入土角、出土角、入土点、出土点、第一曲线段和直线段轨迹变化点、直线段和第二曲线段轨迹变化点),并绘制导向孔轨迹图。 3.2 施工泥浆配制和钻具选择 在水平钻进施工过程中,泥浆的作用表现为:稳定钻孔土体、冷却润滑钻头和钻杆及其他孔内钻具、清理屑等。泥浆由水、膨润土和具有某种性能的胶体化学材料(视土质选用)通过专用搅拌容器配制而成,正确适当的泥浆的配置对穿越起决定性作用,选用不同粘度的泥浆要视具体地质情况而定。 钻机回拉力按管材回拉力计算值的1.5-3倍进行选择,以确定钻机型号,施工前评估土壤状况,以便确定最佳钻进液和钻具组合。 4 施工工艺及其过程 水平定向穿越工作过程是通过计算机控制进行导向和探测,先钻出一个与设计曲线相同的导向孔,然后再将导向孔扩大,把产品管线回拖到扩大了的导向孔中,完成管线穿越的施工过程。其工艺流程如下。水平定向钻进施工工艺流程钻孔工地施工流程测量放线→修整场地→三通一平→设备进场→组装钻机→调控向系统→钻导向孔→预扩孔→管道回拖→设备离场→恢复地貌管道工地施工流程测量放线→修整场地→三通一平→设备进场→运管布管→组对相接→挖发送沟→管道拖进→设备离场→恢复地貌 4.1 钻导向孔 做好施工安全措施、发射和接收工作坑开挖、设备进场、钻机锚固后,进行全系统联机调试,调试完成可进行导向孔钻进,选择符合施工现场土质情况的导向钻头,开动高压泥浆泵,钻头开始正常喷浆后,在导向系统的引导下,钻机按设计好的导向孔轨迹进行钻进,高压泥浆的射流作用与钻头的切削作用共同在地下形成孔壁。钻进过程中,钻头内信号棒发出的信号被接收后,监视设备显示出钻头的深度、位置、角度等信息,据此及时调整钻头方向。钻进入土角一般在8°-12°之间,出土角5°-12°,管道曲率半径一般1000D-1200D。为了更好地控制导向,在斜段一般每根钻杆调整一次角度,每次调整的角度一般不超过0.8°,以便回拖顺利。当导向孔从入土角到水平夹角为0°时的计算穿越深度与设计埋深不同时(误差0.5m),则应调整入土直线段的长度及其调整控向角度。同理,当导向孔从水平到达出土角计算出的出土点,但达不到穿越长度位置时,调整水平直线段长度;达到出土角而没有符合地面标高时,调整每组钻杆长度及其控制角度。 4.2 扩孔 钻孔完成后卸下钻头及控制系统,接上扩孔器,从出土点向入土点进行预扩孔,扩孔的次数及扩孔类型根据管径及地质情况确定。注意当沿程土质不一,承载力不均时,由于钻杆、扩孔器自身重力的作用,易形成不均匀沉降,造成预扩孔偏移,故选择合理的钻具和钻具组合对定向穿

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在短距离跨道施工中的应用

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在短距离跨道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在管道工程、线路工程施工时,通常采用开挖埋设的方法施工,然而在交通发达的道路、路口、河道等复杂位置采用开挖的方法施工则十分勉强,影响环境并对周边生产生活造成不便,此时若采用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则能有效防止施工对地表干扰,施工速度快,精度高,大大缩短工期、节约工程成本、降低工程风险。 关键词:非开挖、钻导向孔、扩孔、钻头 Abstract: in the pipeline engineering, line project construction, usually adopt the method of embedding excavation construction, however, in the way of the traffic developed, crossing the river, such complex position of excavation method is very reluctantly construction, affect the environment and to the neighboring inconvenience of production and life, then if using an excavation directional drilling technology is lev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construction on the surface interference, construction speed, high precision, greatly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save the project cost, reduce project risk. Key words: the excavation, pilot hole drilling, reaming, the bit 1 前言 在管道工程、线路工程施工时,通常采用开挖埋设的方法施工,然而在交通发达的道路、路口、河道等复杂位置采用开挖的方法施工则十分勉强,影响环境并对周边生产生活造成不便,此时若采用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则能有效防止施工对地表干扰,施工速度快,精度高,大大缩短工期、节约工程成本、降低工程风险。 图1 钻导向孔 2 准备工作 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施工的三大基本工艺是:钻导向孔——扩孔施工——成品管道拉管。 本文重点论述水平定向钻技术在短距离过路施工中的应用。在钻导向孔之前需要勘察现场施工条件,比如水源条件、土层地质条件、地下管线分布状况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定向凝固技术是指利用一定的设备,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使材料的组织具有特殊取向从而获得优异性能的工艺过程。定向凝固技术是伴随着高温合金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综述了定向凝固技术的定向凝固理论,对比分析了不同定向凝固方法的优缺点,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提高温度梯度的途径,最后对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定向凝固;工艺特点;温度梯度;应用 1.引言 凝固是材料制备与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先进的凝固技术为先进材料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条件。凝固过程中包含了热量、质量和动量的传输过程,它们决定了材料凝固组织和成分分布,进而影响材料性能。近20年中,不仅开发出许多先进凝固技术,也丰富和发展了凝固理论。其中,先进凝固技术主要集中于如下几种类型:定向凝固、快速凝固与近快速凝固技术、外加物理场(压力场、电磁场、超重力或微重力场)中的凝固技术以及强制流动条件下的凝固技术等。 定向凝固技术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凝固过程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用于模拟合金的凝固过程,制备高质量航空发动机定向和单晶叶片等。同时,也是研究固液界面形态及凝固组织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定向凝固技术的出现是涡轮叶片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铸造高温合金叶片的制造工艺经历了从等轴晶铸造到定向单晶凝固的发展过程,不仅在晶粒结构的控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而且铸造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常规的铸造高温合金尽管有较高的耐温能力,但材料的中温蠕变强度较低。定向凝固技术能够使晶粒定向排列,在垂直于应力方向没有晶界,同时由于沿晶粒生长的(001)方向具有最低的弹性模量,这样将大大降低叶片工作时因温度不均匀所造成的热应力,因此使蠕变断裂寿命和热疲劳强度得到很大提高,如DS Mar-M200+Hf比等轴晶合金热疲劳性能提高了8倍。此后,随着各种定向凝固技术的不断发展,固液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不断增大、冷却速率逐渐提高,定向生产的叶片综合性能也日益提高。 2.定向凝固理论

地下管线定向钻进技术

燃气管线定向钻进技术规范 施工场地探测技术指南 5、施工场地探测技术指南 5.1 目的 为了规范定向钻进管线铺设施工工程的施工场地探测技术要求,提供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的基础资料,特制定本指南。 定向穿越的施工精度对公共管线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对与定向穿越有关的以下内容必须掌握, 包括:已有地下管线的定位方法、探测仪器的选择、探测仪器的操作和计算的方法。定向钻进承包 商经常被要求在以前已钻进铺设过管线的附近再铺设新管线。工程技术人员应能解释所有得到的数 据,因而新管线才能安全地完成,而不会损害已有的地下管线。 5.2 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探测定向钻进管线铺设施工场地的所有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地面建筑物及其 它可能影响施工的全部地上、地下设施(物体)。 本指南所指“定向钻进管线铺设施工场地”包括:所需施工的地下管线区域、设备放置区域、 工作人员活动区域。

项目委托人应找到并提供所有已有地下管线的位置,但是承包人在施工前,有义务进行核实和 现场验证。 5.3 职责 定向钻进管线铺设工程项目的定位与导向探测岗位人员负责现场探测操作、绘制现场探测草图、 填写探测记录,并对探测质量负直接责任。 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探测工作,审核图纸和记录,并对探测质量负间接责任。 工程项目经理对探测质量负领导责任。 5.4 操作程序与规程 5.4.1 施工前的设计——采用图纸定位已有地下管线 对任何成功穿越工程来说,设计步骤是非常关键的。工程初始调查时应有一份综合的地面建筑 物及地下管线汇编图,以用于正确设计钻进的基准线。对已有地下管线初勘的精度是以后铺设精度 的基础。在极个别情况下,资料不充分的铺设施工可能产生对财产的损坏和对生命的伤害。 地下管线工程(SUE)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更好的绘制地下管线图纸的方法。对工地条件的 掌握程度,表明了确定地下管线准确位置的努力和花费。开始,设计者是依据业主资料和已有地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