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何厌之有(餍)6。焉用亡郑以陪邻(倍)

二、古今异义(古/今)

1、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2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3、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4、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5、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1、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

b.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盟,结盟)

2、a.越国以鄙远(远:边远的地方) b.共其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3、a.既东封郑(使动使…成为疆界)b.阙秦以利晋(使……缺损)(使动使…得利)

c.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动使…亏损)

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损

4. a.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当晚)

b.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黄昏)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6.形容词作动词:a.又肆其西封:肆:扩张(开放);此指延伸,扩大

b.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 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四)固定句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五、重点虚词

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3、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表陈述)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之1、公从之(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

3、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

4、臣之(无意义取独)壮也,犹不如人

5、邻之(无意义取独)厚,君之薄也

6、夫晋,何厌之(无意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

以1、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4、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5、越国以鄙远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6、阙秦以利晋连词,表目的、

其 1. 以其无理于晋代词,他 2.共其乏困代词,指秦国人

3.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它的

4. 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

六、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的利益减损来使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翻译重点实词

一、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fàn yì 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zhuì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jué 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qǐpáng 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

shù 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及答案

1.重点字词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之往 ..()东道主,行李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 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通悦),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重点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1.重点字词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公从之。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 ..(执行事务的人)。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 君之薄.(变薄)也。若舍郑以为 ..(外交使节)之往来,共.(通 ..(把……当作)东道主,行李 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 ..(不利之处)。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筑墙)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秦伯说.(通悦),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不知.(通智);以乱易.(代替)整,不武。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亦去之。 2.重点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解释版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假如】亡.【使动用法, 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越国以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君之薄.【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也。若舍郑以为 .. 【把......作为】东道主 ...【古今异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 ..【古今异义,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共”通“供”供给】其【指代使者】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曾经】为.【给予】晋君赐.【动词作名词,恩惠】矣,许君焦、瑕,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济.【渡河】而夕.【名词作状语在傍晚】设版 ..【修筑防御工事】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宾语前置】?既.【在……之后】东.【名作状,在东边】封.【使动,使.......成为疆界】郑,又欲.【想要】肆.【扩张】其西.【西面】封.【疆界】,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哪里】取之【指代土地】?阙.【动词使动用法,使……

削弱】秦以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晋,唯.【句首发语词,表示希望】君图.【考虑】之【指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秦伯说.【“说”通“悦”高兴】,与郑人盟.【名作动,订立盟约】。使.【派】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还。 子犯请.【请求】击.【攻击】之【指秦军】。公曰:“不可。微.【假如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夫人 ..【达不到】 ..【古今异义,那个人】之力不及 此。因.【依靠、借助】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失去】其.【自己的】所与 ..【所与:同盟者。与:结交,亲附】,不知.【通“智”,明智】;以.【用】乱易.【替代】整,不武.【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吾.【我们】其.【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还.【回去】也。”亦去.【离开】之【指代郑国】。 三、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 ) 2.共其乏困 ( “共”通“供”供给 ) 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 (二)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焉用亡郑以陪邻(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6.若亡郑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8.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9.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且贰于楚也。(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12.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13.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14.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15. 臣之壮也(形容词作名词,壮年) (三)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生字词汇总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生字词汇总 ——————高考字音、字形专题训练高中语文字词整理(必修一)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橘子(jú)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峥嵘岁月(zhēng róng不平常的岁月)遏止(è)遒劲(qiú) 2.《诗两首》 彷徨(páng huáng)彳亍(chìchù)惆怅(chóu chàng)凄婉(wǎn)颓圮(tuí pǐ)青荇(xìng)长篙(gāo)榆阴(yīn)笙箫(shēng xiāo)漫溯(sù)斑斓(bān lán)沉淀(diàn) 3.《大堰河——我的保姆》 青苔(tái)火钵(bō)忸怩不安(niǔ ní)冰屑(xiè)瓦菲(fēi)碾米(niǎn)团箕(jī)荆棘(jīng jí)虱子(shī)凌侮(líng wǔ)叱骂(chì)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氾南(fán )佚之狐(yì)阙秦(quy)杞子(qǐ)逢孙(páng) 5、《荆轲刺秦王》 荆轲(ky)王翦(jiǎn)请谒(ya)封邑(yì)督亢(kàng)戮(lù)没揕胸(zhan)偏袒(tǎn)扼(a)腕拊(fǔ)心淬(cuì)火濡(rú)缕忤视(wǔ ) 曲(qǔ)高和(ha)寡变徵zhǐ瞋目chyn 陛下bì鄙人bǐ图穷匕见xiàn 惊愕a创伤chuüng 箕踞j?jù生劫约契qì 目眩xuàn 6、《鸿门宴》 宴饷xiǎng 美姬j?鲰生zōu 卮酒zh?秋毫无犯戮力lù玉玦jue 樊哙kuài 仆地pū 目眦尽裂zì按剑而跽jì参乘sheng 彘肩zhì啖饭dàn 间行jiàn 揣度duo 杯杓sháo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劳苦功高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菲薄(fěi bó) 租赁(lìn) 黯然泣下(àn) 噩耗(è) 喋血(dié xuè) 尸骸(hái) 抹杀(mǒ) 攒射(cuán) 浸渍(jìnzì)殒身不恤(yǔn xù) 长歌当哭(dàng)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不满和悲愤 桀骜不驯(jié ào xùn)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8.《小狗包弟》 作揖(yī)篱笆(lí本字读bā,此处读ba) 吠叫(fèi)舔舐(shì)解剖(pōu)包袱(本字读fú,此处读fu) 拍摄(shè)呻吟(shēn)揪心(jiū)租赁(lìn)义愤填膺(yīng)修葺(qì)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步履稳健(lǚ)激亢(kàng)酣畅(hān)涕泗交流(tì sì) 博闻强记(qiáng见识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 酣畅(hān) 拭目以待(shì)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叱咤风云(chì zhà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 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 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 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夜晚用 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 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 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 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 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 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 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 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 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 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字词读音 汜(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阙(quē)秦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不知(zhì)杞(qǐ)子戍(shù)之失其所与(yǔ)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三、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夫(fú)人古义:那人 夫(fū)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四、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动词使动用法,使……退) 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

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 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五、一词多义 封①既东封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②又欲肆其西封(疆界) 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表转折,连词)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来,表目的,连词)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⑤以乱易整(用,介词) 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 ④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 ⑤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③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字词

必修一第四单元《烛之武退秦师》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4、辞.曰:“臣之.壮也……无能为也已。”()() 5、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6、夜缒.而出() 7、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9、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10、焉用 ..亡郑以.陪邻()()()() 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3、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焉()()() 14、夫.晋,何厌.之有()() 1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7、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9、失其所与.,不知.()() 20、以.乱易.整,不武()() 21、吾其.还也() 二、解释指出的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且焉置土石()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三、指出活用的词语,说明其用法并加以解释 1.晋军函陵 ( )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3.邻之厚,君之薄也 ( ) 4.越国以鄙远( ) 5.朝济而夕设版焉( )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7.因人之力而敝之() 8.共其乏困( ) 与郑人盟 9.阙秦以利晋( ) 10.且贰于楚也( ) 11.夜缒而出( ) 12.烛之武退秦师( ) 四、指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共其乏困 ( ) 2.秦伯说( ) 3.失其所与,不知( ) 4.何厌之有?( ) 5.无能为也已。( ) 五、指出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行李之往来(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4.亦去之( )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6.敢以烦执事( ) 7..焉用亡郑以陪邻。( )

烛之武退秦师 重要实词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城楼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5、微 ①没有 ②细小,轻微(同现义) 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⑤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⑥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⑦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5、之 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的) 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实词

一词多义 1、鄙 ①边疆(边邑),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 ②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器量狭小)《训俭示康》 ③庸俗,浅陋(鄙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2、敝 ①坏,破旧 使史更敝衣草屦《左忠毅公逸事》 ②疲惫,困乏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③(衰败)损害 因人之力而敝之 ④通“弊”,弊病,害处 为敝弥深 ⑤通“蔽”,蒙蔽,欺骗 不敢敝其主 3、许 ①答应,允许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②期望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③处所

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④这样,如此 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⑤表示约计的数量(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4、阙 ①朝廷(帝王所居之所,宫阙) 操乃诣阙贡献《后汉书》 ②空缺,缺少,欠缺 南渡桂水阙舟楫《暮归》 ③(损伤)削减,侵损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掘 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国语》 5、微 ①精妙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②(如果)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③(地位)卑下,低贱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 ④隐蔽,藏匿 (白公奔山而缢,)其徒(部下)微之《左传》⑤暗中,秘密地

童微视其睡《童区寄传》 ⑥伺察,侦察 解使人微知贼处《汉书》 6、信 ①言语真实,诚实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②的确,确实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信用,守信用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④使者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 《孔雀东南飞》 ⑤任凭,随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7.【与】 (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2.给,替。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3.比,和……比较。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连词。 1.连词。和,跟,同。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三)动词。 1.给予,授予。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结交,亲附。①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一字一句字词翻译及重点句子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1.重点字词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公从之。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 ..(执行事务的人)。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 君之薄.(变薄)也。若舍郑以为 ..(外交使节)之往来,共.(通 ..(把……当作)东道主,行李 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 ..(不利之处)。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筑墙)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秦伯说.(通悦),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不知.(通智);以乱易.(代替)整,不武。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亦去之。 2.重点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中,一词多义,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 e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 e城楼 ③qu e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 e通缺” ⑤ju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④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虚词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及重点字词.doc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及重点字词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内容,具体内容: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烛... 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字词读音 汜(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共(gōng)其乏困阙(quē)秦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不知(zhì)杞(qǐ)子戍(shù)之失其所与(yǔ)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三、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以为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行李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夫(fú)人古义:那人 夫(fū)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四、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动词使动用法,使……退) 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 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 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五、一词多义 封①既东封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②又欲肆其西封(疆界) 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表转折,连词)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来,表目的,连词)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⑤以乱易整(用,介词) 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 ④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 ⑤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③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其①君之其难也(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

《烛之武退秦师》问题汇总

《烛之武退秦师》学生问题汇总 一、内容类 (一)字词类 1文中的“之”有哪几种用法(虚词“之”的用法:) 2.“夜縋而出”如何理解 3.“秦伯说,与郑人盟”中的“盟”是什么意思(结盟) (二)文章内容类 1.整篇文章的大意是什么 2.本文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文章是如何体现的 3.烛之武用哪些方法劝退秦师的(如何说退秦师)(“退”是什么)【重点】 (三)作用目的 1.文章开头直接点明原因有什么用有什么暗示 2.作者记录下历史是想让后人明白什么道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课文表现了怎么样的精神)(是否有担忧) 二.人物形象 1.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怎么表现人物形象的 (分析人物形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在刻画烛之武的形象的时候,最主要的使用的是语言,通过烛之武的语言的描写对烛之武进行刻画,同 时通过动作描写“夜縋而出”将一个不顾个人安危的老人的形象描写了出来。)【重点】 2.秦伯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烛之武有什么过人之处(一言重于九鼎之宝) 4.烛之武和唐雎有什么样的相同点又有什么样的不同点 三、原因 (一)A.退兵的原因

1.最后一段晋文公用“不仁”“不知”“不武”作为理由退兵,晋文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怎么看待晋国退兵的理由)(晋文公的“不仁”“不知”“不武”真是的“仁”“知”“武”的吗)(春秋无义战) 2.秦国退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3.晋文公为什么不愿意向秦兵进攻(进攻秦军,则失掉了一个盟友,也有可能被郑国和秦国两军夹击,得不偿失。) B.说退秦师的原因 1.烛之武为什么能说退秦军(秦军和晋军并非是铁板一块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的利益。)(怎么说服秦国的)(怎么一步一步的退秦师的) 2.为什么烛之武一定有把握退秦师(为什么佚之狐那么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 【①秦晋两国分别驻扎②秦国和郑国没有直接的厉害关系,郑国得罪的是晋国③秦晋两国各有各的利益】 (二)烛之武不得重用的原因 1.为什么烛之武有才华、能力却一生难被任用(为什么烛之武不毛遂自荐)这和郑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重要的关系。 (三)背景类(围郑的原因) 1.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无礼于晋:公元前637年(鲁僖公23年、周襄王15年、郑文公36年),重耳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予礼遇接待。 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过郑,郑文公弗礼。郑叔瞻谏其君曰:“晋公子贤,而其从者皆国相,且又同姓。郑之出自厉王,而晋之出自武王。”郑君曰:“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叔瞻曰:“君不礼,不如杀之,且後为国患。”郑君不听。) 2.秦国给晋国的恩惠有哪些 (秦穆公连扶持了三位晋国的公子返回晋国,并成为晋国的国君。分别是重耳的弟弟晋惠公、重耳的侄子晋怀公,以及晋文公。对晋国的从内乱走出来是非常的重要的。)(联系晋国的历史) 3.当初晋惠公没有把焦、瑕给秦穆公,秦穆公为什么还要帮助晋国攻打郑国 (利益,政治利益:秦国东出的道路被晋国完全堵死。直到三家分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秦国都被堵在西边。所以借助晋国向外扩张势力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有和一个强大的邻居保持友好关系好过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另外,秦国面对晋国的一再“翻脸”依旧扶持晋国公子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 一、掌握重点字词句 1以其无礼于晋(翻译)() 2且贰于楚也() 3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6、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7、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 8、夜缒而出。() 9、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1、敢以烦执事。() 12、越国以鄙远() 13、焉用亡郑以陪邻() 14、邻之厚,君之薄也。() 1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6、行李之往来() 17、共()其()乏困() 18、君亦无所害()

1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0、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21、君之所知()也。 22、夫晋,何厌之有() 23、既()东()封()郑 24、又欲肆()其西封(), 25、若不阙()秦 26、将焉()取之 27、阙()秦以利()晋, 28、唯()君图()之。” 29、秦伯说() 30、与郑人盟() 31、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32、子犯请()击之。 33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3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35、失其所与( ),不知( ); 36、以( )乱易( )整,不武( )。 37、吾其( )还( )也。 38、亦去( )之。 二、基础练习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译文

第一段: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以:因为。 于:(前一个)介词,对。(后一个)介词, 引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贰于楚:书下。第一句:介宾后置句 军:驻军。 两分句“军”后都省略了“于”,都是省略句。 翻译: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第二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宾后置。 若:如果。使:派遣。师:军队。

之:佚之狐的建议。 辞曰:”臣之壮也:省略句。之:取独。壮: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壮年。 犹:尚且。已:同“矣”。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是:这。 然:然而。 焉:助词。 之:劝说秦伯这件事。 翻译: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遣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撤退。”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伯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劝说秦伯这件事。 第三段: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夜缒(之)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省略句。既:已经。亡:使动。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 鄙:名词意动,以…为边邑。 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 焉:哪里、怎么。以:来。陪:增加。 之:取独。邻之厚,君之薄也:书下。 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 行李:古:书下。今: 共:同“供”。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供其乏困:书下。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归纳(完整版)

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归纳 ⑴而 1.今急而求子:(连词,表修饰,不译)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承接,不译) 3.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不译) 4.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不译) 5.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却”) ⑵何 1.何厌之有:(代词,疑问代词,作宾语,“什么”) ⑶乃 1.乃还:(副词,表承接,“就”) ⑷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第三人称,“它”,指郑国) 2.君知其难也:(代词,第三人称,“它”,指这件事) 3.共其乏困:(代词,第三人称,“他们”,指出使的人) 4.又欲肆其西封:(代词,第三人称,“它”,指晋国) 5.失其所与:(代词,第一人称,“自己的”) 6.吾其还也:(副词,表婉商,“还是”) ⑸且 1.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并且”)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⑹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连词,表假设,“如果”)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表假设,“如果”)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连词,表假设,“如果”) 4.若不阙秦:(连词,表假设,“如果”) ⑺所

1.君之所知也:(所字结构,“所……的事”) 2.失其所与:(所字结构,“所……的事”) 3.君亦无所害:(所字结构,“所……的事”) ⑻为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复音虚词,“以为”,把……作为)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实词,动词,“给予”) 3.无能为也已:(实词,动词,“做”) ⑼焉 1.子亦有不利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2.焉用亡郑以陪邻:(助词,疑问代词,“怎么”) 3.朝济而夕设版焉:(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4.将焉取之:(兼词,相当于“于之”,从哪里) ⑽也 1.且贰于楚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2.臣之壮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3.无能为也已:(助词,句中,表停顿,不译) 4.是寡人之过也:(助词,表判断,“是”) 5.君知其难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6.君之所知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7.吾其还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8.君之薄也:(助词,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不译) ⑾以 1.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为”) 2.越国以鄙远:(介词,“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表目的,“来”) 4.焉用亡郑以陪邻:(介词,表目的,“来”) 5.阙秦以利晋:(介词,表目的,“来”) 6.以乱易整:(介词,“用 ”) 7.敢以烦执事:(介词,“用”) ⑿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