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态退化的名词解释

生态退化的名词解释

生态退化的名词解释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生态退化问题正逐渐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生态退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恶化,使其无法再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它涉及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水资源污染等方面。本文将从生态退化的背景、表现形式以及对人类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态退化并引发对此问题的关注。

生态退化背景

生态退化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有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能源、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自然环境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长期以来,过度伐木、过度放牧、过度捕捞以及大规模耕地等活动导致了植被的丧失和土地退化。同时,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使得生态系统无法得到恢复,从而引发了生态退化问题的愈演愈烈。

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

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土地沙化、水资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是指由于土壤质量下降,导致土地上的植被无法生存,最终使土地变成沙漠或荒漠。这一现象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尤为明显,如蒙古沙漠和撒哈拉沙漠等。水资源污染是指工业废水、农业农药等污染物的排放,使得水质下降,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而生物多样性减少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这不仅削弱了生物间的互补关系,还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生态退化对人类的影响

生态退化对人类的影响涵盖着许多方面。首先,由于土地沙化等问题,可耕地面积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给人类的食物安全带来了威胁。其次,水资源污染不

仅影响着人类的饮用水安全,还对渔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对人类健康带来了隐患,因为许多药物和保健品的成分来自于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如果生物多样性继续减少,我们将会失去许多有益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应对生态退化的策略

为了应对生态退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首先,要加强环境

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绿色生产和循环利用。其次,要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措施,保护和重建生态系统。此外,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范围的生态退化问题,通过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总结

生态退化是一个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威胁。只有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制定和执行更为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并加强国际合作,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态退化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生态退化,并共同行动起来,为保护地球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恢复生态学复习资料22

第一章 生态恢复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科学(董世魁,2009)。 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和丧失、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能力下降。 生态恢复的广义概念(选择) 1.修复(Rehabilitation)除去干扰,恢复到原来状态,但不一定是健康状态 2.重建(reconstruction):人工建设改良,恢复部分结构功能 3.再植(Revegetation):通过栽植、播种植被、恢复植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修补(Remedy):修补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良性发展。 5. 改良(Reclamation):改善立地条件,以便使生物更好的生存或生长。 6.更新(Renewal):人工维育或改造,促进生态系统更新和发展 7.更替(replacement):提供相同立地条件或构建类似生态系统,以代替受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退化类型(填空) 根据尺度大小,分局部生态系统退化、区域生态系统退化和全球生态系统退化。 根据生态系统类型,分陆地系统退化、水生系统退化、大气系统退化和人类-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退化。 依据成因类型,分为6种类型 1.裸地 2.森林采伐迹地 3.弃耕地 4.沙漠 5.废弃地(a、工业废弃地b、采矿废弃地c 、垃圾堆放场) 6.受损水域生态退化的原因与过程(填空、选择) 1.自然干扰(大气干扰、地质干扰和生物干扰) 物理干扰:火灾、冰雹、风暴、雪灾、霜冻、酸雨、泥石流、滑坡、洪水、潮汐、降水等; 生物干扰:捕食、放牧、伤害、取代其它有机体的非捕食性行为、系统中大型捕食动物的消失等 2.人为干扰:指的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引起的干扰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施加的各种影响。属社会性压力。如污染、森林砍伐、露天开采、采集、狩猎、捕捞、旅游、探险等 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详见课本第九页(简答题、选择题-刀耕火种属于哪一类退化) 突变过程:在受到特别强烈的干扰时,生态系统表现出的退化过程。 特点:干扰力>抵抗力,时间短,速度快,恢复慢。如火山、采矿 跃变过程:在受到持续干扰的作用下,生态系统最初并未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退化或并未退化,但干扰的持续、破坏性进一步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生态系统突然剧烈退化的过程。

生态系统退化名词解释

生态系统退化名词解释 生态系统退化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或内部因素影响下,其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或改变,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崩溃。本文将介绍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方面,包括物种数量减少、植被退化、土壤侵蚀、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污染加剧和人类活动干扰。 1.物种数量减少 生态系统退化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物种数量的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环境变化、栖息地丧失、捕食者增加等原因,某些物种的数量可能会减少,甚至灭绝。这种物种数量的减少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 2.植被退化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其退化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植被退化的原因可能包括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土地利用变化等。当植被受到破坏时,土壤侵蚀会加剧,水资源也会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生态系统的退化。 3.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重力、风力或水力的作用下被剥离和流失的现象。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水资源流失等问题,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4.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短缺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

退化。水资源短缺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污染等原因导致的。当水资源短缺时,植被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包括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影响物种的分布和数量、改变植被类型等,从而加剧生态系统的退化。 6.污染加剧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物种的生存和繁殖,从而加剧生态系统的退化。 7.人类活动干扰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可忽视。例如,过度开发和城市化会破坏栖息地和植被;农业活动会改变土壤和水资源的状况;狩猎和捕鱼会破坏物种的数量和分布等。这些人类活动都会干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加剧生态系统的退化。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退化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保护和维护健康的生态系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和方法,包括保护和维护栖息地、控制人类活动干扰、减少污染等。

生态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上层,全部水圈和大 气圈下层 3.环境:指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 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 4.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 5.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6.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7.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每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单体 受精卵发育成一个结构单位,这一结构单位在形成更多的构件和分支结构 8.集合种群:是生境斑块中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彼此间通过 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 9.生态入侵: 指外来物种通过人的活动或其他途径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区域后,依靠其自身 的强大生存竞争力(自然拓展快,危害大),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10.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 系 11.生物群落: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形态 和营养)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12.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生物多样性高抗干扰能力变化剧烈 13.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其主要作用的物种 优势层的优势种 14.生物多样性: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15.群落的演替:指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16、植被型: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 17、群系:建群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的联合体 18、群丛: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 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的联合体 19.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集合 地球上全部生物和其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上层,全部水圈及大气圈下层20.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生产有机物的量GP=NP+R PS=C-FU-R 次级生产量=摄入量-未同化量-呼吸损耗量 21.显域地境和地带性植被:具有壤质土或黏质土非盐渍化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坡地

恢复生态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恢复生态学:强调受损的生态系统要恢复到理想的状态、强调生态恢复的应用生态学过程、强调退化生态系统的整合性恢复。 重建:去除干扰并使生态系统恢复原有的利用方式 改良:改良立地的条件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存 改进:对原有的受损系统进行改进,以提高某方面的结构与功能 修补:修复部分受损结构 更新:生态系统的发育及更新 再植: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及功能,或恢复当地先前土地利用方式 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机制 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各种外营力的作用,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荒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石质化退化:在干扰作用下,原本土壤连续覆盖的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严重流失造成大片基岩裸露的一种土地退化过程 土壤贫瘠化:土壤肥力减退的退化方式 干扰因子:任何一种自然环境因子,只要对生命系统的作用强度超过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强度,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动态以及相应的环境发生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干扰,这种环境因子便被称为干扰因子 第三章生态恢复的基础理论 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种因子的量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极限,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演替:一个先锋植物群落在裸地形成后,一个植物群落接着一个植物群落相继不断地为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直到顶级群落的过程 进展演替:群落的演替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阶段,达到中生性顶级群落。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级群落的演替 逆向演替:由顶级群落向着先锋群落退化演变的演替 原生演替:指群落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次生演替: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脆弱性:含有由于人类活动而面临威胁、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区域被认为是脆弱的 生态系统管理:应用生态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原理,通过有效地生态系统管理,在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使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具最高收益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 第四章生态恢复的技术背景 3S技术: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总称 第五章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草地退化:指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失调,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下降,稳定性减弱。 可持续性农业:指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三者相互作用,既要高产,又要保护生态环境。 入侵窗理论:植物入侵的安全岛由障碍和选择性决定,当移开一个非选择性的障碍时,就产

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随着人类的发展壮大,生态系统逐渐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毁林垦荒、乱砍滥伐、过度养殖等行为不仅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也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一、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生态系统退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自然环境角度出发,下面几个原因是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 1、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大规模的灌溉、草地的过度放牧、卫星图像显露不可逆的毁林垦荒、工业化对环境的污染、矿山采掘等活动,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也是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之一。现在,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了更多异常天气。极端的天气有时会破坏生态系统,同时也使物种适应新环境的难度更大。 3、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同样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洪水、干旱、地震等灾害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例如,洪水常常将氮和磷等化合物带到水体中,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二、生态系统退化的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

重视环境教育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助于人 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保护生态环境。 2、推行节约型社会 推行节约型社会也是防止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手段。通过理智消费和科学技术 推广,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对于生态保护至关重要。 3、加强环境管理 加强环境管理也是保护生态系统的有力方式。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并实施严格的国家法律法规来监督环境管理工作,确保企业和生产者遵守环保法规,从而防止生态系统继续受到污染。 4、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最大限度地能够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性。可持续发展实践应该基于生态系统的协同性和平衡因素,以确保能够满足当前需 要而不损害未来的需求。 5、重视生态补偿 加强生态补偿是防止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方法。生态补偿是通过给负责生态系 统损失的人提供经济补偿,以鼓励他们保护环境,并防止特定群体带来的环境问题。 三、结论 生态系统退化是全球环保议题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无论是人类活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还是其他因素都是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之一。要保护生态系统,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比如加强环境教育,推行节约型社会,加强环境管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生态补偿等。这些措施能够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并还原环境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从而保护我们的家园。

普通生态学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20分)(小题有重复) 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记作r m。 3.逆行演替:发生在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干扰因素之后,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代以结构简单、稳定性小的群落,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能力相对减弱,甚至倒退到裸地。 4.自疏现象: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5.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 6.物质循环:是指物质从大气、水域或土壤中,通过生产者吸收进入食物链,然后转移到消费者体内,最后被还原者分解转化回到环境中的过程(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 7.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8.生态危机:是指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9.阿里规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抑制性的影响。 10.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 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 11.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 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 12.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获取营养,并造成对宿主的危害,这种现象叫寄生。 13.生物放大:积累在体内的污染物可随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转移而进行迁移,并在更高营养级的生物体中不断富集,这就是生物放大。 14.种群大爆发: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15.生物群落演替:就是指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16.种群间的协同进化: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 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 17.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

生态退化的名词解释

生态退化的名词解释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生态退化问题正逐渐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生态退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恶化,使其无法再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它涉及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水资源污染等方面。本文将从生态退化的背景、表现形式以及对人类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态退化并引发对此问题的关注。 生态退化背景 生态退化问题的出现往往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有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能源、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自然环境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长期以来,过度伐木、过度放牧、过度捕捞以及大规模耕地等活动导致了植被的丧失和土地退化。同时,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使得生态系统无法得到恢复,从而引发了生态退化问题的愈演愈烈。 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 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土地沙化、水资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是指由于土壤质量下降,导致土地上的植被无法生存,最终使土地变成沙漠或荒漠。这一现象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尤为明显,如蒙古沙漠和撒哈拉沙漠等。水资源污染是指工业废水、农业农药等污染物的排放,使得水质下降,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而生物多样性减少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这不仅削弱了生物间的互补关系,还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生态退化对人类的影响 生态退化对人类的影响涵盖着许多方面。首先,由于土地沙化等问题,可耕地面积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给人类的食物安全带来了威胁。其次,水资源污染不

环境生态学名词解释

环境生态学的名词解释 1、物种: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与其他生殖单元隔离),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2、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3、弹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干扰后恢复原来功能的能力. 4、抗性:又称抵抗力,是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产生变化的大小,即衡量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的能力.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补偿点:就是在透光带的下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之处。 7、有效积温法则: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植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8、土壤:是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动物、植物的疏松表层,是陆生生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矿物质元素和水分。 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生存条件:是指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11、生境: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12、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13、限制因子:是指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14、生态幅:是指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15、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16、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 17、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 18、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就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特有的生活史特征,是生物适应于特定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的设计。 19、集群: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活在一起,从而保证种群的生存和正常繁殖。 20、竞争:是指生物为了利用有限的共同资源,相互之间所产生的不利或有害的影响。 21、化感作用(异种化感):是指某些植物能够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阻止其他植物在其周围生长的现象。 22、寄生:是指一个种寄居于另一个种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寄主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23、玛他种群:是指生活在栖息地已破碎的,呈斑块状分布的种群。 24、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25、食物网:是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是单条、孤立出现的,它们往往交叉链索,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 26、物理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 27、化学信息:是生态系统中信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28、信息素: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生物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传递信息、协调各种功能,这种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通称为信息素。 29、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

生态学名词解释与习题练习(含答案)

生态学名词解释与习题练习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 阿朔夫规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并且这种延长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增强,这种缩短越明显. 生物钟: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 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 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

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生态系统退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

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生态系统退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两大类,早期生态系统的退化主要是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工业革命以来,人为干扰在生态退化中起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 (1)自然因素 生态系统中,无论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分解者,它们的生存和生命活动均与栖息地的土质、温度、降水、风力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如地震、火山、滑坡、崩塌、泥石流、鼠虫害、冰川、冰雹、洪水、干旱、海啸、寒流、暴雨、飓风等这些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均会破坏生态系统中的生存空间、土壤肥力,造成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生态系统的功能丧失。例如,气候干旱,使生态系统内水源枯竭,土层疏松而干燥,土壤肥力不够,植物种类与数量显著减少,相应的动物种类与数量也明显减少,系统生产力下降;此外,由于干旱,地表松散,产生了大量沙粒和粉尘,最终形成了风沙气候。 秘鲁的海面,每隔六至七年就发生一次海洋变异现象。水温升高,来自寒流系的鱼类大量死亡;鱼类的死亡使以鱼为食的海鸟无法生存。仅1965年发生的死鱼事件,就使1 200多万只海鸟饿死。海鸟的大量死亡,导致鸟粪锐减,农田减产,良好的海洋生态系统被破坏,寒流是罪魁祸首。 实用文档

草原鼠害可以破坏草原生态系统。黄河源区鼠类以高原鼠兔和高原田鼠为主,对草地的破坏性极大。鼠类不仅啃食草根,造成植物死亡;而且挖穴掘洞,破坏土壤。一只成年鼠兔日食青草70g,全年食草量达20-30ks。高原鼠兔严重区有效洞穴可达2100个/k m2。鼠害不仅引起草场植被的退化演替,而且掘出的大量沙土在雨水和风力的侵蚀下,造成沙漠化的扩展。 (2)人为干扰 尽管自然灾害给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巨大,损失惨重,但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不是频繁而连续的,而且危害只涉及灾害发生的地区,影响范围不是很广。而人为干扰在加速生态系统的退化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人类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千百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增加,人类以不同的方式愈来愈强烈地干扰着自然生态系统的稳态。人类用自己强大的技术力量不停息地向大自然宣战,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主宰着大自然的命运。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取消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说过,“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而“要警惕大自然的报复。”恩格斯以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人为破坏生态的危实用文档

华中农业大学804生态学名词解释

华中农业大学804生态学名词解释 内稳态:任何生物在外界条件变化较大的情况下都具有维持体内理化性状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它们通过能量, 物质,信息,相互联结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 的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Gaia假说:地球大气的化学成分,温度和氧化状态受夭文的,生物的或其他干扰而发生变 化,产生偏离,生物通过改变其生长和代谢,对偏离做出反应,缓和地球表面的这些变化,能使得地球适合生命持续的生存与发展 适应组合:由丁-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关联性,协调性和増效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通常并 不仅仅表现为形态适应,生理生化适应或者行为适应中的一种机制,往往要涉及到一组或一整套彼此相互联系的适应,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称为适应组合 中度干扰假说: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够维持高多样性。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口然生态条件和人为的培育条件下,发生趋 同适应,并经口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口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 发生趋异适应,并经口然选择和人匚选择而分化成生态,形态和生理待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生态位分离:是指同域的亲缘物种为了减少对资源的竞争而形成的在选择生态位上的某些差别的现彖 重要值:重要值是在计算、评估物种多样性时的重要指标,以综合数值表示植物物种在群落 中的相对重要性。重要值二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生理出生率: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率 生态出生率:实际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环境容纳量:某种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即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环

环境保护概论(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环境围绕人们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有原生自然环境和次生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社会劳动中所形成的,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设施和社会结构。 3.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4.环境污染: 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迁移、扩散和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5.生态系统: 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由无机环境与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 6.林德曼能量传输1/10定律: 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后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约为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其余90%的能量因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小部分未被利用。 7.生态平衡: 指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持的一种平衡状态。 8.生态阈值: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总是有限的,外部冲击或者内部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值. 9.生物监测: 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10.生态安全: 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11.可持续发展: 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2.土地资源: 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 13.生物多样性: 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矿产资源: 主要指埋藏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

生态学名词解释

1. 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2. 环境:在生态学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存在的一切事物,即影响有机反应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即生物的栖息 地 3. 生态因子:环境中间接或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因子生存因子:(生存条件)生 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4.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5. 阈:是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生物产生可见作用的最低量 6. 率:以变化量除以时间,表示某种改变随时间的变化速度 7. 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8. 最适度:生物平均产量最高而变异系数最小的某环境因子的量 9. 适应组合: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都存在着形态适应、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但是对某生物环境条件的适 应通常并不限于一种单一机制,往往要涉及一组或一整套彼此相互关系的适应性 10. 限制因子:在众多环境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 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一般情况下两类生态因子最容易起限制作用:1有机体十分需要而环境中含量很低的物质和元素; 2有机体对其耐性限度低,而在环境中又易变化的因子 11. 耐受定律: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范围有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一种生物 的技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点时最强,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然后被抑制 12. 生态幅:又称生态价、耐受限度或适应幅度,是指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即生态因子 最高、最低(或耐受性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 13. 耐受冻结:动物可以耐受机体中水的结冰,如摇蚊幼虫 14. 超冷:是指体液的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而不结冰,如小叶蜂 15. 两极同源:南北两半球中高纬度的生物在系统分类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有相应的种、属、科存在,这些 种类在热带海区消失,称为两极同源 16. 热带沉降:即某些光温性和广深性的冷水种,其分布可能从南北两半球高纬度的表层通过赤道区■•的深 水层面而连成一个分布(赤道区沉降至深水层) 17. 范霍夫定律(Q o):体温决定有机物的代谢强度,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化学过程的速率即加快 2-3 倍,即Q o=T/(T-10)=2-3 18. 生物学零度:是指生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下限:即生物发育的起点温度 19. 积温:通常把生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度数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 或发育阶段的积温》(Ti-T0 ) 20. 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水分的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植物发育规律 21. 周期性变化:是指同一种浮游生物在一年中不同的季节或经过若干个世代以后,在形态上发生的变化 22. 海水的盐度:当糖类全部转化为氯化物,溴和碘已为氯所取代,所有有机物已经完全氧化, 1kg 海水中所含有的全部可溶性无机物的总克数,以S%。或S表示 23. 随渗:水生生物体内的渗透压与环境一致,如海蚯蚓 24. 调渗:外液化学成分波动很大时,内液化学成分和渗透压仅有较小变化,显示一定调节能力 25. 离子系数:水体中1价阳离子和2价阳离子的比值(M/D),看作水的生态质量的一个指标 26. 呼吸系数(呼吸RQ):有机体呼吸时排除的CO和所消耗的02量之比 27. 临界氧量:环境的含氧量降低到一定的临界时,动物对氧的呼吸率就发生显著的变化,以至于不能维持正 常的呼吸强度,这时的含量称为临界氧量 28. 窒息点(氧阈):动物在环境含氧量降低到临界氧量更低的某个界限时,开始死亡,这个界限称为各种动 物的窒息点 29. 基底:是指动物在全部或部分生命活动过程中,于其表面栖息或在其内部生活的物质

(完整)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自主整理 生态学:就是研究生命有机体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biosphere):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尺度 (scale):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境(habitat):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在其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具体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大气候 小环境: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小气候 生物群系:如热带森林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1840年德国有机化学家J。 Liebig(李比希)在研究植物时发现: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内容: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Blackman限制因子定律::除了最小因子外,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也有限制性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小、最适、最大“三基点”。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1913年美生态学家V。E。Shelford 认为: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或生态价:每种生物对每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上限和一个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驯化:生物借助于驯化过程可以稍稍调整它们对某个生态因子或某些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休眠:是动植物抵御暂时不利环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理机制。 昼夜节律和其他周期性的补偿变化。 适应组合: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也必定会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就称为适应组合 光合有效辐射:380—710nm波长的辐射能。

恢复生态试题库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8个,每个2分,共16分) 1恢复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其内涵包括帮助恢复和管理原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过程。 2生态恢复: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过程。 3生态系统退化: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自然干扰或人为干扰或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生态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导致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或人类生存的变化(量变或质变),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造成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 5生态型:种群内分化出来的一些适应特定生境条件的类群成为生态型八 6种群对策(bionomicstrategy:是指物种在生存斗争中为求得生存而对环境条件采取的适应方式。 7优势种(dominantspecieS :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8建群种(constructivespecies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 大的植物种。 10偶见种(rarespecie)s:偶尔在群落中出现的物种,称为偶见种。 14人为设计理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 15自我设计理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 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 16护理植物:指那些在其冠幅下辅助或护理其他目标物种(targetspecies生长发育的物种。 18关键种:物种的存在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19功能群:具有相似结构或功能的物种的集合。这些物种对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作用,其成员相互取代后对生物群落过程具有较小的影响。 20恢复潜力度(RP):退化群落更新库组成结构与更高演替阶段组成结构间的相似度定义为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潜力度。 21恢复度(RD ):退化群落通过自然恢复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与顶级群落阶段最正确群落的相似程度。 22恢复速度(RS):单位时间内群落恢复度(或各特征指标恢复度)向顶级群落方向发生的位移。 23物种框架法是指在距离天然林不远的地方,建立一个或一群物种,作为恢复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24栖息地(habitat :即生物出现的环境空间范围,一般指生物居住的地方,或是生物生活的地理环境。 25栖息地片断化:是由于人为因素或环境改变而使得景观中较大面积的自然栖息地不断地被分割成片断或降低生态功能而造成的。 27生态廊道(ecologicalcorrido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28草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草地空间范围内共同生存与其中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 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综合自然体。 31中度干扰假说:只有少数种类能够承受频繁和重度的感染,也只有少数植物能够在长期 缺乏干扰下生存;而大多数植物能够在由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斑块所组成的异质生境中得到各自的位置,在中度干扰下生存。 32工矿废弃地:在工程建设(包括道路、运输、水利、农田等工程建设)、工业生产(电力、冶金、化

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

生态学名词解释总结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4.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5.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6.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7.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8.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9.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10.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 11.阿朔夫规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并且这种延长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增强,缩短越明显。 12.生物钟: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 13.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4.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15.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16.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17.超冷:纯水在零下40℃以后开始结冰,这种现象叫超冷。 18.适应性低体温: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环境温度的水平,心律代谢率及其它生理功能均相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候都可自发的或通过人工诱导,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19.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20.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21.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22.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23.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24.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 25.相对湿度: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最大水汽压之差。 26.饱和差:最大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27.需水量:生产单位重量干物质所需的水量。 28.土壤质地:机械成分的组合不同百分比 29.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30.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