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政治思想素质教育

①政治素质教育,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和态度的教育。我国目前进行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就属于政治素质教育的范畴。

②思想素质教育,指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确立正确的思想信仰、理想动机、信念追求、民族精神等。

③道德素质教育,主要是按照德育总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体、他人和国家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习惯。

④民主法制素质教育,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民主法制理论与内容,知法懂法,依法行事,树立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意识。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着重解决基础学科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包括基础文化知识、基础科学知识,以及识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基本的劳动技能等,为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职业岗位选择以及科技发展的需要,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和技能的基础。

(3)审美素质教育

审美素质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善于以美的品位去完成工作,以美的心灵去面对社会和人生,以美的思想去创造生产和生活。

(4)身体素质教育

身体素质教育一方面是要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其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普及各种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5)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指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包括顽强的意志力,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交往、成就感、荣誉感以及面对困难、失败的承受能力等各种正常心态的发展培育和心理失衡、心理矛盾、心理疾病的自我调整与自我矫治。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善于控制、把握自己的能力及调整心理冲突的能力。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主要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人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构建紧密的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3.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4.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三、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现象有三个内涵:

1.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它是可感知到的、可认识的。

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

3.构成教育现象的一个重要规定性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社会中的观察、模仿等学习形式,虽可获得零星的知识技能,但不属于教育现象的范畴。

第二章学生观

考点归纳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4.能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重点提示

一、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知,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的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其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多维展现或生命活动外化范围和程度的扩大、提高,它反映和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的提升,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的占有。

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因此,能力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其中,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

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的劳动,因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性,就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

4.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指这一“总和”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

5.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人的需要有可能向多方面发展。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剥削制度被消灭,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的需要将呈现丰富性和多面性。

6.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一方面,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而不是部分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片面发展,更不是某一个体或社会集团的特殊嗜好的畸形扩张和繁衍。

二、“以人为本”的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洪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要坚持: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在“以人为本”的新形势下,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教师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需要尊重,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教育的含义 1.1.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孙子. 尽心上》 1.1. 2.概念: 广: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2.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主导) b)受教育者(主体) c)教育影响(桥梁、中介) 1.3.教育的属性 1.3.1.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1.3. 2.社会属性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4.教育功能 1.4.1.作用对象 a)个体发展功能(本体) b)社会发展功能(派生) 1.4. 2.性质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1.4.3.呈现形式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1.5.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5.1.起源 a)神话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最古老的) b)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 息) c)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梦露) d)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 一--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1.5. 2.发展 1.5. 2.1.原始社会 a)无阶级性、公平性 b)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c)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5. 2.2.古代社会 1.5. 2.2.1.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西周:庠、序、校( 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春秋:私学兴起--自由 ●外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军事体育 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https://www.sodocs.net/doc/fa247826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的20个考点,一定要记住啊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的20个考点,一定要记住啦! 距离2018下教师资格笔试仅剩 37 天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日期为11月3日。 ?儿童权利公约: a.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b.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记忆口诀: 两个尊重无利益 ?教师职业素养: a.身体素养; b.心理素养; c.能力素养; d.知识素养; e.道德素养。 ?记忆口诀: 身心能知道,爱不爱职业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a.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d.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e. 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记忆口诀: 第一幼小要衔接,第二提早入学延义年,第三普职教育要统一,第四高等教育要多样;第五终身受重视。 ?布鲁纳: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 ?记忆口诀: 纳米结构(认知结构)是科学家发现(发现学习)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a.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c.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记忆口诀: 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外铄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口诀: 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记忆口诀: 三爱两人一终身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记忆口诀: 最近股市很猛(孟子),不断跌,很多人赔(裴斯泰洛齐)洛(洛克),所以在卢(卢梭)子上唱浮夸(夸美纽斯)祈福(福禄贝尔)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记忆口诀: 淘(陶冶)宝的榜样(榜样示范)在唯品(品德)会上说(说服教育)段(锻炼)子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一考点

一、素质教育观 (一)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实施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发展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用发展眼观看待学生,提倡过程性评价)(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允许学生犯错误)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为基础的 (2)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转换 ①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②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 ③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④由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转换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③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④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①对工作高度负责 ②认真备课上课 ③认真批改作业 ④认真辅导学生 ⑤不得敷衍塞责(禁止性行为)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①关系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②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③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④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禁止性行为)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①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②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③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④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①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 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③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④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⑤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廉洁从教) ⑥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②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1、与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公平公正、严格要求 2、与家长:尊重、沟通、理解 3、与同事:协作、理解 4、与领导:尊重、支持 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1、班主任工作内容 2、班主任具备条件 C:\Users\61967\AppData\Local\MyEclipse Professional 2014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初中数学口诀)

编号考点摘录答案要点 1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4) (动手课教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评价手段 2 确定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3) (单元课标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具体数学知识点 3 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4) (心理内涵现状)学科内涵、社会发展现状、学生心理特征 4 初中数学课程性质(3) (吉普车展) 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5 “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哪些问题(3) (是什么,为什么,得什么) 6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5) (双内教学评技术) 课程内涵、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技术与数学课程 7 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 (星空感应符合分算模拟) 8 初中数学课程总体目标(4) 四基 (智能验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 9 初中数学课程学段目标(4) (智能思考问情)(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10 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关系(3) (总学四过结)总体学段目标、总目标四方面、过程与结果目标 11 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4) (数形统合)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2 综合与实践——设置必要性(3) (定义+学生能力+学科联系) 综合与实践——教学特点(5) (综合实践放生自主) 综合、实践、开放、生成、自主性 综合与实践——新课标教学要求(8) (暑假用心刻度河流心域反思问法) 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3) (合作实施发现问题+报告论文总结+探讨关联应用意识) 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4) (合作探究抽象问题) 综合与实践——课程本质及要求(2) (解决问题活动+独思自探+合流)(学生积极主动+教师尊重自主) 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要点(3) (综合探索实践) (突出实践、强调综合、以探索为主线) 综合与实践——课程作用主动、个性、学习方式、探究、情感价值、能力、创新、经验 13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6) (施主标地基验情态) 14 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4) 预设生成、全体个体、合情演绎、现代技术与手段多样 15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要点(6) 见后 16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形式(8) (口述成长两课三后) 17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实施建议(7) 见后 18 教学原则(4) (抽烟公论)抽象具体、严谨量力、理论实际、巩固发展 19 数学教学过程(5) (北外教学评上985)备课、上课、课外、成绩考核、教学评价 20 五段教学法(5) 引入、讲解、联系、总结、应用 21 数学教学方法定义加后 22 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5) (自发讲论坛)自学辅助、发现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23 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需要考虑什么(5) (课目+学生+教学内件法) 24 概念间的逻辑关系(2) (相容:全同\交叉\从属;不相容:对立\矛盾) 25 概念下定义的常见方式(4) (公鼠秒揭)公理性、属加种差、描述性、揭示外延 26 概念教学基本要求(3) (内涵表达+运用+关系分类体系) 27 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4) (引确固用) 引入、明确、巩固、运用 28 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3) (理解运用系统) 29 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5) (引证明雇佣) 1.引入 2.证明 3.明确 4.巩固 5.应用 30 命题教学的策略(5) (被提问生过情) 31 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教学规律)(5) 间直、技能能力、技能与数学观、认知与非认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32 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3) (可行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应用性原则) 33 数学学习概述及特点见后 34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内因(2) 非认知因素+认知因素 35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外因见后

教师资格证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考点总结材料

第一章经济生活 1.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第二章政治生活 1.我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党要坚持民主执政,以发展党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建设。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以保障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2.简述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之间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四者的地位和作用: A.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直接行使国家职能。 B.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它行使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C.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它负责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行政工作决定,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其报告工作。 D.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四者关系: 中国共产党冀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使之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爱的领导。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是国务院根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作出的决定,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全国政协委员会的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 第五章法学基础理论 1.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运用证据规定的指导原则有哪些? (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搜集证据。 (2)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而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而无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但只要其他证据确凿,同样可以判决其有罪并处以刑罚。 2.人民法院对于那些民事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 先予执行: (1)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

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精品word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 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 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 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 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 )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考点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考点(必背) 考点1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 4.差异性 考点2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 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 从具体到抽象。 3. 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 从零乱到成体系,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 考点3 认知发展理论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2.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 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后) 考点4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强调幼儿的发展。学前儿童所涉及的前三个阶段: 1.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零~~一岁或一岁半) 2 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一或一岁半~~三或四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四岁~~五六岁) 考点5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1. 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2. 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考点6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考试大纲》P4)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P7)- 答: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P10) 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P15) 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P22) 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24) 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26) 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1) 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P32)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3)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P40) 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一、教育观

(二)教师行为转变 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教师应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工作热情,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给予更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人”。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向师性与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水”。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三爱两人一终身”方显教师本色,也会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鞭策自己,精心培育桃李满园春。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资格证考点重点整理

1、孔子: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他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朱熹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著名思想家。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1、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15、华生:“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教师资格证核心考点必背

职业理念 1.素质教育观 a)面向全体学生 b)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c)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e)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f)促进学生生动、活波、主动地发展 g)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a)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要客观 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的权责 和需求。 b)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 循序渐进;阶段性;不均衡性:把握关键期;互补性:扬长 避短;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c)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看到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 3.教师观 a)角色的转变 1)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b)行为的转变 师生关系:尊重和赞赏 教学:帮助和引导 自我:反思 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合作 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生学习 一、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作用 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生产力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 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通过教育制度可以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进行选拔,延续原有社会政治关系或加速改变旧有的社会政治关系 四、教育与文化: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020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2020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5:教育的起源○单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 ◆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