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指纹识别系统(文献综述)

指纹识别系统(文献综述)

指纹识别系统(文献综述)
指纹识别系统(文献综述)

曲阜师范大学

杏坛学院

指纹识别技术综述

课题名称指纹识别技术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310班

学号 201112302022 姓名张喆

指导老师周崇波

目录

1.1 课题背景 (5)

1.2 目的和意义 (6)

1.3 理论基础 (7)

1.4 指纹识别技术的具体表现 (7)

1.4.1 在涉及国家刑事领域的应用 (7)

1.4.2 在经济生活方面 (7)

1.4.3 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 (8)

2.1 本课题目标 (8)

2.2 功能需求 (8)

2.3性能需求 (9)

2.4 开发工具的选择 (9)

2.5 系统设计原则 (9)

指纹识别系统总体设计 (10)

2.6系统总体设计 (10)

2.6.1指纹图像的获取 (10)

2.6.2 指纹图像预处理 (11)

2.6.3 特征的提取 (12)

2.6.4模板匹配 (12)

2.6.5 本章小结 (12)

指纹图像预处理之一 (13)

2.7.1 引言 (13)

2.7.2 系统算法描述 (13)

2.7.3 归一化 (14)

2.7.4 产生方向图 (14)

2.7.5 图像增强算法 (17)

2.7.6 图像分割 (19)

2.7.7 二值化 (24)

2.7.8细化算法 (25)

2.7.9指纹的匹配 (26)

2.8 本章小结 (26)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28)

3.1 评估标准 (28)

3.2 实验结果 (28)

3.2.1 图像分割算法结果比较 (29)

3.2.2图像增强算法结果比较 (30)

3.3 本章小结 (30)

第四章结论 (31)

致谢 (31)

参考文献 (32)

摘要:指纹具有唯一性和不变性,指纹识别技术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指纹识别成为目前最流行,最可靠的个人身份认证技术之一。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在很多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身份证,电子商务,自动银行等。指纹图像预处理是指纹识别的前提,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指纹识别的成败,但由于指纹图像降质带来的困难,并根据指纹图像的特征提出了合理的假设,再根据假设提出了增强指纹图像对比度的算法,提取指纹有效区域的算法,根据方向信息分割图像的算法以及去除图像中气泡噪声的算法,这些算法处理效果好,能有效地解决指纹图像的预处理问题。

本文简要介绍了指纹识别的基本步骤,分别是指纹图像预处理,指纹特征提取,指纹匹配。在图像预处理中依次介绍了规格化处理,图像增强,二值化处理和细化处理的方法,预处理后将得到一副宽度为一个像素的细化二值图像,然后通过待定的端点和交叉点的特征进行指纹匹配。实验表明,这种方法效果良好。

关键字:指纹识别;图像处理;图像分割;图像增强;二值化;细化;特征点提取;指纹匹配

ABSTRACT

Due to the uniqueness and invariability of fingerprints, and better feasibility and utility of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technology, the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system is applied in a wild range application domains such as national ID card,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automated banking. Fingerprint image pre-processing is a prerequisite of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it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success of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fingerprint image degradation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ngerprint images based on reasonable assumptions made, and made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contrast enhancement algorithm for the imag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and the information to remove noise in the image bubble algorithms deal with the effect. I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fingerprint image preprocessing.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steps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respectively is fingerprint image preprocessing fingerprint feature extraction fingerprint matching. In the image preprocessing, in turn introduced the standard processes of binary image enhancement processing and refining processing method. After pretreatment will get a picture of a pixel width is refined binary image, and then through the particular endpoint and cro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gerprint matching.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effect is good.

0 引言

自动指纹识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利用计算机取代人工来进行指纹识别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低价位指纹采集仪的出现以及高可靠算法的实现,更使得自动指纹识别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

作中,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正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商业界的热点。相对于其他生物特征鉴别技术例如语音识别及虹膜识别,指纹识别具有许多独到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身份认证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将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主流。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人体生物特征鉴别技术是一项快速发展生命力旺盛的新兴技术,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与推广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犯罪证据的提取和监狱安全等方面,而且它在极其广泛的日常生活领域也具有巨大的潜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国防安全,现金提取、电子货币传输、ATM安全、信用卡验证。

2.人员出入控制,如重要机关、单位、场所的人员出入控制。

3.海关出入境管理。

4.国家ID系统,为每个人建立唯一的个人标识,以用于政府部门的管理。

5.私有设备的使用控制,如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以及汽车等需要钥匙的设备。

6.其它可以取代钥匙的场合。

在人体生物特征鉴别技术的迅速发展中,产生了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其实人们使用指纹进行个人身份鉴定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公元650年,唐代作家贾公秀在其作品中就着重提到了指纹是确认个人身份的方法。我国将指纹应用于民间契约及断案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缺乏专门性研究,未能将指纹识别技术上升为一门科学。现代指纹识别起源于16世纪后期。苏格兰医生Henry Fauld 于1880年10月28日首次在英国《Nature》上发表论文,指出人的指纹各不相同,恒久不变,并利用现场指纹来鉴定罪犯。接着,William Hersche也在《Nature》上发表了他本人关于指纹的2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从此揭开了现代指纹识别的序幕。1892年,英国Sir Francis Galton对指纹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提出了指纹细节特征分类,将指纹分为斗、箕、弧三大类,使指纹识别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1899年,英国Edward.Henry建立了著名的henry指纹分类系统并于1901年被英国政府正式采用,随后西方各国亦相继采用,指纹识别的应用正式走上了科学化道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采集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指纹识别的研究,人们逐渐将人工的指纹识别向指纹自动识别转变。在这个电子互联程度越来越高的信息化社会里,能够对人体进行精确的鉴别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此之前传统的人体鉴别方法或是利用人们只有自己知道的东西,例如个人的密码,

id标识等或是利用用户自己拥有的物品,如身份证、钥匙、解码口令等。尽管如此这些方法都不能满足电子事务中对高安全运行的需求。其共同的弱点是,不能有效及时的区分合法用户,和通过非正常手段已经获得了这些东西的非法使用者。人体生理行为特征身份验证正是基于人体的生理上的特征(如视网膜)或行为习惯的特征(如签名)来验证用户身份的,由于这些都是人体所固有的特征,因此这些方法具有有效区分假冒者的能力。因此作为人体生理行为特征鉴别技术的分支,指纹鉴别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许多领域的欢迎。与其它生理特征相比,指纹具有更加准确、更加方便等特点,因此是今后应用的主流。

虽然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投入使用,但还是难以满足社会对该类系统的需求。尽管对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设计也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但诸如阻碍性能的瓶颈等问题却依然存在,识别的准确率程度不能满足在大量用户的使用下保持较高精度和速度,并且其应用的领域还很有限,大多数系统还只是针对某一特定具体领域开发的,但当转向新的领域时却不能继续保持在上一领域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因此能够开发出具有更高精度和更广泛应用领域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2目的和意义

因为指纹具有唯一性、终生不变性、难于伪造性等优良优点,所以将指纹作为法庭证据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自从基于计算机系统的自动指纹鉴别技术诞生以来,指纹鉴别技术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作为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分支,指纹鉴别技术已经发展很成熟,应用很广泛,具有很大的规模。指纹鉴别技术已应用到门禁、海关、银行保险、国防等领域。但是指纹识别技术仍是国内外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之一。这是因为一方面,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利益的原因,指纹识别的核心技术只被少数企业和技术机构所拥有;另一方面,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指纹识别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现有的指纹鉴别算法也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非理想采集条件下对指纹的鉴别效果不佳,指纹鉴别的若干处理步骤时间复杂度过高等弊端。所以本文将对在非理想采集条件下,及低时间复杂度条件下,对指纹鉴别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与学习。将有助于提高和改进现有的指纹鉴别技术,从而使其应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对指纹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既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3理论基础

人体生物特征鉴别,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人体的生理或行为特征的识别,来验证用户个人身份的技术。对其应用,虽曾有争议但最终还是被广泛接受。理论上讲,满足以下要求的生理或行为特征可以用来进行身份验证:

普遍性:是指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特征。

唯一性:任何两个人在该特征上的表现异同。

永久性:个人的该项特征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可采性:该项特征可以方便、定量地进行测量。

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环境苛刻性:环境对精确的影响程度和环境要求。

可接受性:用户能接受的程度。

安全性:防止伪造者的能力。

基于以上理论要求便可设计出依托于计算机系统的指纹识别系统。

1.4指纹识别技术的具体表现

1.4.1在涉及国家刑事领域的应用

1.在枪支的管理方面。我们通过指纹采集器把枪支持有者的信息输入系统, 那么枪支将会因此而具有人身识别的唯一性, 而对枪支的管理也会因此显

得轻松而且有效果。

2.在侦查破案方面。刑侦领域的主要对象是犯罪嫌疑人和身份不明者,目的是从公众指纹库、犯罪指纹库或现场指纹库中查找有无此人,从而判断此人是否是罪犯。

1.4.2在经济生活方面

1.在银行安防领域的应用。银行的安全防范历来是重中之重, 指纹识别信息系统在银行的安全防范领域中也逐步得到运用。

2.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应用。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在此领域的具体应用方式就是将离退休人员指纹识别信息系统建立起来, 将指纹的唯一性和不变性作

为身份认证识别的基础, 通过计算机技术确定人的身份。

3.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调查显示,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总额逐年递增。但相应的, 其中潜在的不安全性也越来越明显, 通过身份证号码和密码来取代

传统的直接接触是显而易见地过时了。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则带来了曙光。在现有

的系统崩溃之前, 随着原有的系统一个一个地失败, 指纹识别技术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身份认证的好手段。

1.4.3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

1.在人口综合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第一、对身份证、驾驶证和准考证等证件的管理。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对这些证件的管理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伪造, 打击犯罪, 极大地减少人们的损失。第二、对人事考勤的管理。指纹考勤系统是指纹识别技术在人事考勤中的一项成功应用, 与传统的打卡机相比, 它彻底改变了以往认卡不认人而出现的虚假考勤, 以及还需不断购买考勤卡等诸多缺陷。

2.在行政业务处理方面的应用。第一、出入境管理方面。如果我们在各出入境人员的有关证件上通过指纹采集器输入每人的十指指纹信息, 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遏制伪造护照或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第二、重要会议的安全保卫方面。由于指纹的难以伪造性, 这必然使得其具有极高的保密性。第三、在门禁通道管理方面的应用。

1.5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次设计主要为了学习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弄懂指纹格式,读取各像素点的颜色信息,将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根据指纹图像各个部分灰度的不同,将指纹图像二值化,细化二值化后的指纹图像,提取纹线的骨架。对指纹图像进行修补,弥补纹线断裂,指头皮肤受伤等缺陷。寻找指纹的特征点,确定特征点位置和方向,对此,本文将通过MATLAB平台进行对指纹图像的预处理,并得到对指纹特征值提取的图片。

第二章需求分析

2.1 本课题目标

实现指纹图像的图像分割、求方向图、图像增强、二值化等预处理算法功能。

2.2 功能需求

指纹识别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模式识别系统,包括指纹图像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比对等模块。

指纹图像获取:通过专门的指纹采集仪可以采集活体指纹图像。

本文主要负责指纹图像的预处理功能的实现:

1.归一化:归一化处理将使所有的指纹图像的灰度分布在一个合理的、统一的灰度区域上,从而有利于简化模糊域中的操作过程。

2.图像分割:所谓图像分割是指根据灰度、彩色、空间纹理、几何形状等特征把图像划分成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区域,使得这些特征在同一区域内,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而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简单的讲,就是在一幅图像中,把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以便于进一步处理。

3.计算方向图:由于在局部区域内指纹是亮暗相间的近似平行的结构,因此,在指纹的每个局部区域有确定的方向。全体局部方向就构成了指纹的方向图。产生方向图是指纹识别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步骤,方向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像增强的效果并最终影响到准确提取特征点。

4.指纹图像增强指纹图像增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噪音,增强脊谷对比度,使得图像更加清晰真实,便于提高后续指纹特征值提取的准确性

5.二值化:0代表黑色,1代表白色。二值化是把灰度指纹图像变成0-1取值的二值图像,因为指纹图像只需把纹线和背景区分开就可以了,以便能正确的提取脊线。

2.3性能需求

1.预处理功能效果的最优化

本文通过对预处理中图像分割、求方向图、指纹图像的增强以及二值化功能的多种实现算法进行试验,通过实验效果的比对,选取最优的实现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以便于指纹识别系统下一步的工作。

2.运行平台的低要求

为了方便实用和学习,该系统需要能够在普通PC机上运行。

2.4 开发工具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系统编程语言Visual C++,方便进行图象图形处理。

2.5 系统设计原则

1.界面设计原则

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用户对其接受和掌握的程度。本系统的用户水平不一,计算机背景知识参差不齐,故系统界面风格应尽量友好,易学易用。系统界面应遵循以下要求:本系统界面简洁、明快、紧凑、布局合理、使用方便,菜单、工具条、快捷键、控件和对话框的风格与标准的Windows2000/XPINT风格相吻合。系统支持

1024X768显示器分辨率,在这种分辨率下系统能提供美观的界面和良好的布局。

2.技术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原则为便于本系统的开发、使用。系统在技术特性方面应做到以下四个原则。

(1)先进性原则在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采用科学的软件项目管理机制,追踪先进设计思想,应用成熟采用先进的技术,使系统的功能设计能处在同类科技的前列。

(2)适应性原则软件系统的性能指标能够实现,系统性能可靠,易于维护并且系统各方面指标切合实际需要。

(3)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坚持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是工作的基本要求。

(4)可扩充原则该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扩充能力。

指纹识别系统总体设计

2.6系统总体设计

指纹预处理与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指纹图像的获取、图像预处理、特征的提取与模板匹配。

如图2-1是从指纹图像采集到特征提取的全部流程,其中图像处理部分为主要研究范围。

图3-1 特征提取及模板匹配系统流程

2.6.1指纹图像的获取

传统的指纹采集方法是用手指蘸上墨水或印油在纸上按压,然后用扫描仪摄取。由于其严重的不可靠性,该方法己经被淘汰。随着光学仪器、传感器及数字技术的发展,各种快速、精确、方便、小巧的采集设备得到应用。目前,主要是使用光学扫描仪和固态阵列传感器进行采集。前者用激光照在手指上,然后用CCD阵列摄取其反射光,由于反射光强随着指纹的脊和谷的深度不同而不同,因此可以得到指纹图像。后者是用大量敏感元件组成的固态阵列芯片,它们采用电容传感、热敏传感或其他传感技术,通过感受按压指纹的压力、热度等特征来摄

取指纹。近年来,又出现了其他一些新型的指纹采集设备,如超声波指纹采集器,它是基于指纹的脊和谷的深度对超声波的不同反射原理而工作的。这些设备中,光学扫描仪因其技术比较成熟、性价比比较高而得到广泛应用。以下是指纹采集仪的分类:

1.光学的。在早期一般都采用光学的指纹采集仪。

2.硅晶体电容式的。半导体电容式指纹采集芯片。

3.超声波的。它是基于指纹的脊和谷的深度对超声波的不同反射原理而工作的。它们的对比情况如表3-1所示。

表3-1 采集仪对照表

2.6.2 指纹图像预处理

指纹图像预处理的目的在于使指纹图像画面清晰,边缘明显,以便提取特征进行识别。预处理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对一个给定的指纹,突出指纹图像中的某些信息,消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它的结果对后面的识别来说比原始图像更合适。例如使用灰度滤波处理,目的是为了:

1.去除噪声、均衡图像

指纹图像是通过扫描仪获得模拟信号,并经采样、量化后,以矩阵的形式存入计算机。由于图像的采集为纵列式方式,量化后的指纹图像有许多噪声。它们因其时间的不相干性,含有较高的空间频谱,且多呈点结构。平滑处理的任务就是去除这些干扰噪声,而又不使图像失真,图像平滑包括空域法和频域法两大类。

2.锐化脊线

为强化指纹纹线间的界线,突出边缘信息,以利于二值化,锐化处理是必要的。锐化处理对于增强反差和检测边缘是很有用的。图像锐化的作用就是的补偿图像的轮廓,使图像较清晰。图像锐化可分为空间域图像锐化法和空间频率域图像锐化法两大类型。

本文中指纹图像预处理的主要步骤

1.归一化:归一化处理将使所有的指纹图像的灰度分布在一个合理的、统一的灰度区域上,从而有利于简化模糊域中的操作过程。

2.图像分割:所谓图像分割是指根据灰度、彩色、空间纹理、几何形状等特征把图像划分成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区域,使得这些特征在同一区域内,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而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简单的讲,就是在一幅图像中,把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以便于进一步处理。

3.计算方向图:由于在局部区域内指纹是亮暗相间的近似平行的结构,因此,在指纹的每个局部区域有确定的方向。全体局部方向就构成了指纹的方向图。产生方向图是指纹识别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步骤,方向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像增强的效果并最终影响到准确提取特征点。

4.二值化:0代表黑色,1代表白色。二值化是把灰度指纹图像变成0-1取值的二值图像,因为指纹图像只需把纹线和背景区分开就可以了。

2.6.3 特征的提取

是用从指纹图像中提取特征点来表示指纹的方法。虽然不能从特征点组成的模板重建指纹图像,但它描述了指纹局部结构特征的空间分布。通常的指纹识别系统主要利用两种最关键的结构特征,脊线端点和脊线分岔点。这两种结构在图像前景和背景上正好是互逆的,因此不论是针对脊线还是针对犁沟的处理算法都是相同的。由于手指压力的作用的变化经常使这两者互相转化,所以有些系统对它们不做区分。有些国家例如美国国家标准局规定的指纹标准表示方法就是基于特征点的,包括特征点的位置和方向信息。基于特征点的表示方法同时还要纪录一些全局信息,如指纹的方向、中心位置、三角位置、指纹的类别等。

2.6.4 模板匹配

认证和识别是一对一的匹配,把某人的指纹特征及个人信息以某种形式存储起来,随后根据提供的指纹是否与之匹配而决定是否授权。识别是一对多的匹配,把许多人的指纹特征及个人信息存入数据库,随后根据不同指纹提供不同授权。

2.6.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指纹预处理与识别系统的主要模块,以及各模块所要完成的基本功能,各部分的详细功能及实现算法,将在以后的各章节中逐一介绍。

指纹图像预处理之一

2.7.1 引言

经指纹扫描器采集的原始指纹图像不可避免地具有对比度不统一、含有大量噪声等缺点,为了降低后续特征提取的算法的复杂度、提高特征提取的效率,因此预处理过程必不可少并且显得十分的重要。前文提到,根据特征提取方法的不同,系统对预处理的步骤和要求也不一样。目前,从大的方面分,主要有两类特征提取方法:一类直接从原始图像中提取统计性特征;一类从预处理得到的指纹骨架提取细节点特征。前一类方法对预处理要求比较少,只要将图像增强以下就可以。后一类方法要求预处理部分做大量的工作,一般包括图像增强、滤波、二值化、细化等步骤,最后得到一幅纹线宽度为单像素的二值图像。在当前的应用系统中,后一类方法要比前一类应用得多一些,因为后一类方法把工作的难点分散到两步操作中,简化了特征提取算法,且处理结果容易控制。本文将对后一类特征提取方法中的主要部分进行详细讲解。

2.7.2 系统算法描述

基于特征点的指纹识别算法的方法又可以分为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灰度图像上进行脊线跟踪直接获取特征点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经过二值化和细化等处理步骤后提取特征点的方法。本文将对第二种方法进行详细讲解与论述,并对其它方法进行简单介绍,以便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在灰度图像上进行脊线跟踪直接获取特征点的方法,是基于如下的考虑:

1.指纹的许多信息在二值化后会损失掉。

2.图像增强,二值化和细化等过程很耗费时间

3.当对质量差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后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从数学上的观点来看,脊线可以看作是沿着一个方向上,灰度取得极小值的点的集合。我们沿着脊线方向每次向前移动一小段距离,寻找下一局部最小值,作为脊线跟踪的下一个点,如图4-1灰度脊线图所示。按照此操作不停地进行下去,则我们可以得到指纹的细化图,而且其中包含了特征点信息。

图4-1 灰度脊线图

该方法的处理过程通常是先在指纹图像上任取一点,在该点的法线方向附近取一极小值点作为第一个点,然后在切线方向上前进一段距离,作为下一个临时点,在该临时点法线方向附近取一极小值点作为第二个点,依此类推,一直到跟踪完整幅图像为止。

使跟踪停止的标准通常有3个:

1.跟踪到指纹外部的无效区域时。

2.继续向前跟踪灰度最小点的灰度值仍大于某一阈值时。

3.继续向前跟踪遇上另一条已经跟踪过的脊线时。

满足上面的第二个条件时说明已经遇上了端点,满足第三个条件时说明已经遇上了分叉点,经过上面的处理后,一般就可以获得整个指纹的所有的特征点。

2.7.3 归一化

大量的实验证实,指纹图像的灰度级大致分布在[20,180]的范围内,考虑到其它组织以及噪声等因素,我们在进行归一化处理时,将指纹图像的灰度级映射到[0,255]的灰度区间上,映射函数如下:

(4-1) 在(3-1)式中,min g 和m ax g 分别是指纹图像的最小灰度值和最大灰度值,orig g 和x 分别是归一化处理前和处理后的灰度值。

2.7.4 产生方向图

由于在局部区域内指纹是亮暗相间的近似平行的结构,因此,在指纹的每个局部区域有确定的方向。全体局部方向就构成了指纹的方向图。产生方向图是指纹识别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方向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像增强的效果并最终影响到准确提取特征点。产生方向图有两类方法。第一类是先定义若干基准方向, 然后判断每一个一个小区域更接近

于那一方向。第二类是精确计算每一点或小区域的方向。

本文将对两种方法进行介绍。在第一类方法中, 方向的计算是利用灰度的方差。脊线上的点具有较小的灰度值,而谷线上的点则具有相对较大的灰度值,如果作一条垂直于脊线的直线,那么随着脊线和谷线的交替,直线上也表现出灰度值的波峰和波谷的交替。如果所作的直线方向与脊线方向相同,直线上的点的表现为波动极小的直线。这表明,垂直脊线方向的直线上的点的灰度值方差大,平行脊线方向上的点的灰度值方差小。因此,方差最小的方向就是要求的方向。但是这样算出来的某些点的方向仍不够准确,尤其是在那些模糊、边缘有噪声的区域。错误的方向不但不会改善图像质量,反而会使特征提取的错误增多。因为指纹图像的任一小区域中所有的点具有近似相同的方向。因此,任一点的方向可以利用该点所在区域的其它点的方向来纠正。

(1) 定义若干基准方向的产生方向图方法

图4-2 方向图

算法描述:

对于图像上每一个点),(j i ,在八个方向上画一条直线,直线的长度大概是五个脊线到谷线的宽度。

计算八个直线方向上的灰度方差:

∑=-=n k k k d d d j i f j i f S 1*|

),(),(| (4-2)

for d = 1,……,8

其中

∑==n

k k k d d

j i f n j i f 1*),(1),( 是点),(j i 的灰度均值,),(k k j i 是方向d 上的第k 个点,N 是所取方向的方向数,n 是所取

的邻点数。我们可以取N=8,即取8个方向,n=4,即取4个邻点。将记录的方差d S 最小的

方向d 定为该点),(j i 的方向。

经过以上步骤处理,这样就求得了指纹的近似方向, 但不够准确, 为此,要想得到较精确的处理结果,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做16*16的中值滤波就可以得到一张比较好的方向图。

(2) 由像素点的灰度梯度进行计算而获得方向图的方法

此方法是可以获得比较精确的方向。如图4-3指纹图像的灰度梯度图所示,在指纹的灰度图像上每一像素点处有确定的梯度值向量,一般在某像素点附近灰度变化较大是梯度的模较大,而且大多数点的梯度的方向垂直于指纹的局部方向。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灰度图像的梯度计算指纹的方向。

图4-3 指纹图像的灰度梯度图

其步骤一般是这样的:

① 将原图像分成W*W 的小块(一般可取16*16)。

② 计算每个像素点处的梯度 x ?(i , j),y ?(i , j), 梯度的计算一般可以用Sobel 算子,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Sobel 算子分别为:

??????????---++++++1,2,10,0,01,2,1和????

??????++-++-++-1,0,12,0,21,0,1 (4-3) ③ 方向相反的梯度相加会相互抵消,为了使其相互加强,在此采用了将方向角变为二倍

的方法,原来方向角相差π的两个向量经方向角变为二倍后,其方向角的差

变为2π从而具有相同的方向角。公式如(4-4)、(4-5)所示 。

)],(),([),(222/2

/2

/2/v u v u j i G y x w j w j v w i w i u x ?-?=

∑∑+-=+-= (4-4)

)],(*),(*2[),(2/2/2/2/v u v u j i G x y w j w j v w i w i u y ??=

∑∑+-=+-= (4-5)

由公式(4-4)与(4-5)可得到)),(),((tan 21),(1j i G j i G a j i x

y -=θ 为该点附近的法线方向。

为了得到该点的切线方向,还应做如下运算:

???≥-<+=)if( 2/)()if( )/2('πθπθπθπθθ (4-6)

这样就得到了该点处的法线方向,在理想的情况下,上式得到的方向为准确方向,但由于有噪声,伤痕等因素存在,一般需要对上面得到的方向进行修正,其方法一般是考虑临近的点的方向来最后决定该点的方向。令

)),(*2cos(j i x θ=Φ (4-7)

)),(*2sin(j i y θ=Φ (4-8)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方向,通常还要对

x Φ与y Φ做低通滤波,这样便可得到一个比较准

确的方向图。

在第一类方法中,我们只能估算某一点处的方向更接近于8个标准方向中的哪一个,因此得到的是近似的方向,但通过第二种方法我们往往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指纹方向。

虽然采用由像素点的灰度梯度进行计算而获得方向图的方法可以更精确的产生方向图,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等优点,但由于其算法较之第一种复杂难懂,一般只应用在高精度的图像处理中,所以在对图像处理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得到粗略的处理结果。 2.7.5 图像增强算法

为了确保指纹特征提取算法的鲁棒性, 需要对原始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 增强纹线的清晰度, 增加脊线和谷线的对比度, 减少伪信息, 该过程称为指纹图像的增强处理。图像增强是指纹图像预处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指纹图像增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噪声, 改善图像质量, 便于特征提取。由于指纹纹理由相间的脊线和谷线组成, 这些纹理蕴含了大量的信息, 如纹理方问、纹理密度等。在指纹图像的不同区域, 这样的信息是不同的, 指纹图像增强算法就是利用图像信息的区域性差异性来实现的

特征点的类型、特征点的位置是进行指纹识别的依据。要获取这些特征点及特征点的方向,第一步是要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正确提取指纹脊线。理论上讲,灰度指纹图像中,脊线部分灰度值小,谷线部分灰度值大,选取合适的域值就可以将脊线提取出来。但在实际情况下并非如此简单,主要有几点困难需要克服:第一点是指纹采集设备的光源照射不均匀,有些部分偏亮,有些部分偏暗,灰度分布不均匀;第二点是由于采集设备精度限制,某些局部地方模糊,脊线谷线无法区分,直接二值化会造成脊线断裂或误连;第三点是手指上的疤痕,蜕皮现象造成的灰度图像脊线局部模糊;还有一点就是灰度图像有大量噪音点。

因此,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之前必须先进行图像增强。图像增强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特征点的正确提取。人们可以根据指纹纹线的走势的上下文信息来判断模糊部分是否存在纹线。指纹图像的滤波算法也可以在已知纹线的方向的情况下,考虑该点在其方向前后左右的点的灰度来决定该点的灰度。

现在已经有很多种指纹图像增强算法,这些图像增强算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空域的图像增强,另一类则是基于频域的图像增强。

灰度滤波处理是为了去除噪声、均衡图像、锐化脊线,以改善灰度图像质量为下一步获得正确的二值化脊线打下基础。任何经典滤波算法都可以达到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例如均值滤波、中值滤波、直方图均衡化滤波、N*N 最频滤波、十字型中值滤波等方法。在本文将对几种基于空域的图像增强方法进行介绍与讲解。

(1) Gabor 图像增强

Gabor 图像增强,其空域滤波因子的表达式为:

)'2cos(''21exp ),:,(2222fx y x f y x G y x πδδθ??????????????????+-= (4-9)

其中x 和y 分别表示横纵坐标,θθcos sin 'y x x +=,θθsin cos 'y x y -=为(x ,y)以原点为中心,旋转θ后得到的坐标,θ表示指纹的局部方向,2x δ和2

y δ分别表示平行于指纹方向的方差和垂直于指纹方向的方差,f 表示指纹的频率,它的计算方法如图3-4所示,首先求得相邻脊线极小值点间的平均最小距离C 作为指纹的周期,由f=1/C 即可得到指纹的频率。通常一个指纹的频率会位于某一范围内,同时不同的局部区域频率可能会有微小变化。

图4-4 指纹的周期

(2) 方向加权滤波

方向加权滤波是一种空域的图像增强算法,其方法是在指纹的方向上取一长方形滤波窗口,然后再利用二维Gauss 滤波实现图像增强,下面对过程做一简要说明。

假定我们在计算方向图时获得的是8个确定方向的方向图,那么,我们可以设计8个不同的方向模板,这里以水平方向模板为例,其它的模板可以由它旋转得到。模板的大小为n n ?,n 由指纹图像的脊线和谷线的宽度来决定,我们规定其尺寸为57?,其权值分布如下:

z

z z z z z z y

y y y y y y x

x x x x x x y

y y y y y y z z z z z z z

经过滤波计算得知,每一点的像素灰度由与其相邻的34个像素的灰度共同决定。即对第i 行j 列的点的灰度值),(j i Gray 的处理如下:

∑∑∑-=-=-=+?++-?++-?=

33333

3),(),1(),2(),(m m m m j i Gray X m j i Gray Y m j i Gray Z j i Gray ∑∑-=-=++?+++?+

333

3),2(),1(m m m j i Gray Z m j i Gray Y (4-10) x 、y 、z 之间的关系满足:0>=>>z y x 。

(3) 中值滤波

在数字图像处理中,中值滤波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滤波算法应用十分广泛。中值滤波是要滤去图像中的高频或低频分量,它容易去除孤立点、线的噪声,同时保持图像的边缘,它能很好地去除二值噪声,是一种对干扰脉冲和点状噪声有良好抑制作用,且对图像边缘能较好保护的低通滤波算法,但对中拖尾(如均匀分布噪声)和短拖尾噪声(如高斯噪声)其滤波性能较差。其原理是把序列中一点的值,用该点邻域中各点值的中值来替代,在数字图像中是把以某点(i ,j)为中心的小窗口内的所有像素的灰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将中间值替代(i ,j)处的原灰度值(若窗口中有偶数个像素,则取两个中间值的平均)。二维中值滤波的窗口可以取线形、方形,也可以取近似圆形、十字形或菱形;其维数有常用的3×3,5×5等几种。按照上述思想,将窗口在图像中移动,对每个窗口中的像素值进行排序,取中值,并以中间值赋给一新矩阵上的对应位置上的元素(取代窗口中心像元),就可得到去噪声后的图像。中值滤波算法如下:

① 将窗口模板在图中漫游,并将窗口中心与图中某个像素重合,寻找(i ,j)点。

② 读取窗口模板下对应像素的灰度值。

③ 计算窗口均值。

④ 将窗口内每个灰度值与均值比较,若大于均值则排序取中值,并赋给(i ,j)点否则不排序,同时检查小于均值像素的灰度值,如果其值为零,则将中值赋给该像素。

⑤ 对下一像素重复步骤④。

⑥ 反复以上步骤④与⑤,直至i=j=n 结束。

2.7.6 图像分割

所谓图像分割是指根据灰度、彩色、空间纹理、几何形状等特征把图像划分成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区域,使得这些特征在同一区域内,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而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简单的讲,就是在一幅图像中,把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以便于进一步处理。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领域低层次视觉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领域之一。它

是对图像进行视觉分析和模式识别的基本前提.同时它也是一个经典难题,因为到目前为止既不存在一种通用的图像分割方法,也不存在一种判断是否分割成功的客观标准。

阈值法是一种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技术,图像阈值化的目的是要按照灰度级,对像素集合进行一个划分,得到的每个子集形成一个与现实景物相对应的区域,各个区域内部具有一致的属性,的分割等;在医学应用中,血液细胞图像的分割,磁共振图像的分割;在农业工程而相邻区域布局有这种一致属性。这样的划分可以通过从灰度级出发选取一个或多个阈值来实现。它特别适用于目标和背景占据不同灰度级范围的图像。它不仅可以极大的压缩数据量,而且也大大简化了分析和处理步骤,已被应用于很多的领域,例如,在红外技术应用中,红外无损检测中红外热图像的分割,红外成像跟踪系统中目标的分割;在遥感应用中,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目标应用中,水果品质无损检测过程中水果图像与背景的分割。在工业生产中,机器视觉运用于产品质量检测等等。在这些应用中,分割是对图像进一步分析、识别的前提,分割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后续任务的有效性。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设定不同的特征阈值,把图像像素点分为若干类。常用的特征包括直接来自原始图像的灰度或彩色特征和由原始灰度或彩色值变换得到的特征。

设原始图像为f(x,y),按照一定的准则在f(x,y)中找到特征值T,将图像分割为两个部分。若取:b0=0(黑),b1=1(白),则图像由[01]范围内取值的点组成,即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值化图像。

一般意义下,阈值运算可以看作是对图像中某点的灰度、该点的某种局部特性以及该点在图像中的位置的一种函数,这种阈值函数可记作:

T(x,y,N(x,y),f(x,y)) (4-11)公式(3-11)中,f(x,y)是点(x,y)的灰度值;N(x,y)是点(x,y)的局部邻域特性。根据对T 的不同约束,可以得到3种不同类型的阈值即:点相关的全局阈值、区域相关的全局阈值和局部阈值或动态阈值。

本文分三大类对阈值选取技术进行综述与比较:

(1) 基于点的全局阈值选取方法

①p-分位数法

1962年Doyle提出的p-分位数法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一种阈值选取方法。该方法使目标或背景的像素比例等于其先验概率来设定阈值,简单高效,但是对于先验概率难于估计的图像却无能为力。例如,根据先验知识,知道图像目标与背景象素的比例为PO/PB,则可根据此条件直接在图像直方图上找到合适的阈值T,使得f(x,y)>=T的象素为目标,f(x,y)

②迭代方法选取阈值

原始阈值选取为图像的平均灰度T0,然后用T0将图像的象素点分作两部分,计算两部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大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经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虽然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效应均是利弊兼而有之,但前者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而后者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对我国来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应对,趋利避害,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正负效应; 一、何谓经济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报告中指出:化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同时还有人指出:全球化指的是在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力量出现整合和重组,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大大加强。 虞学群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间的广泛的普遍的联系和交往。即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使全球经济由于地理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世界经济的这种发展态势和发展进程、发展趋势就称为“世界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唐海燕认为,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进程确实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并且经历了四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到18世纪。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以后,原先各个相互分离的区域性市场逐渐连接成世界市场,由此第一次出现了“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趋势。 第二阶段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尤其是由此导致的世界生产力的增长和资本输出的大规模进行,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到国际市场的密网之中。统一的国际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同时,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新兴资本大国同老牌资本大国重新分割了世界殖民地市场,形成了这个时期的殖民地国家经济“变成了世界金融资本活动的一些环节”的全球化。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70年代。殖民地体系的瓦解、民族国家的兴起、

指纹锁指纹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

官网:https://www.sodocs.net/doc/fb14539858.html, 指纹锁指纹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 指纹锁的识别灵敏度是指纹锁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现实生活中指纹锁识别指纹时总容易受到外接因素的影响。比如手指多汗,或指纹采集窗太潮湿会导致指纹锁识别失灵,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英迪隆智能指纹锁为你简单解答一下。 指纹是人的手指正面皮肤上有规律排列却又不尽相同的纹线。指纹中的中断、分叉或转折而形成的点就是细节特征点,而这些细节特征点,就提供了指纹唯一性的确认信息。而指纹识别传感器就是通过记录指纹纹路的方向,并将其数字化,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钥匙,并以解锁。 目前指纹锁采集指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光学式和电容式。光学指纹头通过计算光线在指纹的沟和脊与采集窗的不同距离而获取指纹信息,当手指有汗渍或采集窗有水分,就会影响光线的传递与距离,导致所获取的指纹信息与原来储存的信息有误,因此指纹锁识别失灵。 而电容式指纹锁虽然比光学指纹锁更先进,但也存在受潮后识别失灵的情况。说起电容式指纹锁,其原理大家应该可以联想一下电容屏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 电容式指纹锁指纹识别传感器周边均镀上了狭长的电极,当手指按到指纹采集窗时,由于人体是一个电场,用户指纹纹路和传感器表面会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就会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周边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周边电极的电流与指纹到周边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纹路相关数据。 简单来说就是用户的指纹摁到哪儿,哪儿就“通电”“漏电”了,传感器就有了反应了。所以,当手指有汗或者采集窗有水渍时,由于水是导电的,用户使用指纹识别时,电流就会被影响,所以上面的计算就不准了,自然识别失灵了。 因此,当指纹锁用户在首次录入指纹时,最好保持手指与指纹采集窗的干燥与干净,好录入正确干净的指纹;当用户使用指纹解锁时,擦干手指和采集窗就可以避免指纹锁失灵的情况。

进销存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院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合作导师职称 论文题目企业进销存系统的设计 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进销存管理势在必行。商品或货物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地大限度地减少手工操作带来的失误,对企业内部的一系列资源也进行全面的整合,而企业管理成为在整合、调整过程中主要调整对象。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管理,进销存,进销存管理 1 管理信息系统(MIS)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概念 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面临着知识经济和经济一体化的新局面。“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从企业内部来看,必须构建企业的最佳业务流程,通过信息流,协同各生产经营单位和部门的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高核心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必然能代替过去大量、繁杂的手工操作。而且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商业企业的结构随着产品技术进步、市场变化而快速变化,时效经济和消费个性化会不断增强。一个优秀的信息系统能使管理者对商业企业了如指掌,用数据帮助企业家瞻前顾后,使企业家能把有限的精力更多地用于处理风险规避上。

分享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b14539858.html, 分享经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栗飞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分享经济也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更好认识这一新兴概念,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分享经济的定义、理解及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学者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分享经济共享经济协同消费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效提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分享经济的发展。目前,美国“分享经济”产值已达1100亿美元,房屋租赁网站Airbnb和打车O2O应用鼻祖Uber就是分享经济在房屋短租和打车行业中的两个典型应用案例。本文将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别对分享经济的研究进行梳理。 二、国外文献研究 关于分享经济的由来:1978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Joe L. Spaeth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合作式消费”的概念[1]。2010年,英国作家Rachel Botsman认为“合作式消费”将给人们的消费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共享首先表现在代码的共享(如Linux),其次是生活的共享(如Facebook)和内容的共享(如YouTube),再次是现阶段的现实世界各种离线资产的共享。同时指出信息技术和开放数据、网络的普及是推动合作式消费的一个驱动力[2]。2011年12月,Sara Horowitz发表了《The Sharing Economy's Quiet Revolution》一文,使得“分享型经济”成为西方媒体的热点话题[3]。 对分享经济的认识、理解:Russell Belk认为,分享经济和合作式消费改变了我们过去“我们所拥有的才是我们的”观念,而是一种“你能使用的就是你的”观念;同时指出互联网,尤其是Web2.0的发展促进了分享经济和合作式消费的成长。Christopher Koopman等人认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接触到了更大范围的商品和服务,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可以让消费者搜索到更多更好的商品,也降低了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促进了网上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对市场经济中传统规章制度的依赖,而我们的公共政策也应该随之改变,适应现实的需要。 对分享经济的案例分析:Katie Finley认为分享经济有社会、经济和技术三大驱动力量。 通过对Airbnb使用者进行访谈,了解人们使用Airbnb的原因,使用过程中的担忧及最让你信任的几点理由,最后给出了Airbnb是一个让人信任的市场中介者的结论。Georgios Zervas等人

指纹识别系统综述简介

指纹识别系统 1.1 指纹识别系统原理 指纹识别系统的组成原理。如图1-1所示。图中的学习模块负责采集用户指纹数据,对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这些指纹的特征,作为将来的比对模板存人数据库。而识别模块则负责采集和处理指纹图像,在提取特征后与数据库中的指纹模板进行比对,然后判断是否匹配.得出结论。整个系统的核心就是图像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指纹比对。 图1-1 1.2 指纹采集与指纹图像处理方法 目前,主要的指纹采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光学采集器;另一种是用半导体传感器。光学采集器采集指纹是通过把手指沾上油墨后按在白纸上,然后用摄像机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光学采集受外界干扰小、采集精度较高,但是数据量较大,因此处理时问较长。而对于半导体传感器来说,手指的温度、湿度对其测量结果有影响,但是数据量不大,处理比较方便。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半导体传感器的成本低、体积小、方便集成等优点逐步体现,它已逐步代替光学采集器。指纹鉴定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指纹图像的采集阶段,也就是指纹模板的录A阶段。为了初步确定图像预处理方法,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指纹传感器获得的图像的尺寸和质量。根据不同的指纹传感器,我们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图像采集,并将从各个图中提出特征点储存到数据库中,来产生“活模板”,为后面的指纹鉴定做准备。 指纹图像处理是整个指纹识别过程的核心。常见的指纹图像处理包括滤波增强、二值化、细化、提取特征点四个步骤。在采集指纹图像的过程中,由于采集环境,皮肤表面的性质,采集设备的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采集的图像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从而影响了采集图像的质量。所以实际的指纹图像首先通过一个滤波增强来改善图像的质量,恢复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作为应对变化的有效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增,企业中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在面临众多项目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好、协调好多个项目,同时又要使其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组合管理架起了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桥梁,它是帮助实现项目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有效理论和工具。 1 项目组合管理理论 项目组合管理要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商业价值和利益的评判,集合成项目组合的战略价值,去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和利益,项目组合不再是简单的进行多个项目的管理[1]。 项目组合管理是将一系列项目纳入到同一个组合当中,这个组合有独立的项目组合评审报告记录了各个项目的目标、成本、时限、专业技术水平、资源、风险和其他的关键因素。然后项目执行主管便能从整体上把握该组合,恰当地配置资源和调整项目,以使部门的利益回报最大化[2]。 项目组合管理是将单个项目、活动和所需资源与公司战略相联系的过程,从而确保投入的有限资源具有最高的价值和最低的风险。此外,这个过程允许贯穿整个组织的战略沟通,进而更好的选择和执行那些支持公司战略的项目和活动,同时剔除那些劣质项目[3]。 项目组合管理是对项目集进行选择、评价、策划、实施、管理的有效过程[4]。 PMI对组合管理的定义为[5]: 项目组合管理不是简单地管理多个项目,每个项目组合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商业价值和公司战略来评价,并且要实现一定的商业目标或商业利益。 PMBOK2004这样定义项目组合 组织依据其具体的目标来管理项目组合。项目组合管理的目标之一

指纹识别系统(文献综述)

指纹识别方法的综述 摘 要: 对在指纹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指纹分类、指纹的匹配过程中的方向图、滤波器、神经网络等关 键性原理和技术做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在各个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比较,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0 引 言 自动指纹识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利用计算机取代人工来进行指纹识别的一种方法。近年 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低价位指纹采集仪的出现以及高可靠算法的实现,更使得自动指纹识 别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正在成为国内外学术 界和商业界的热点。相对于其他生物特征鉴别技术例如语音识别及虹膜识别,指纹识别具有许多独到 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身份认证技术,有着十分 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将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主流。 1 指纹取像 图 1 是一个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Automate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的简单流程。 → → → ↓ ↑ ———— 将一个人的指纹采集下来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是指纹自动识别的首要步骤。指纹图像的获取主要利用设备取像,方便实用,比较适合AFIS 。利用设备取像的主要方法又利用光学设备、晶体传感器和超声波来进行。光学取像设备是根据光的全反射原理来设计的。晶体传感器取像是根据谷线和脊线皮肤与传感器之间距离不同而产生的电容不同来设计的。超声波设备取像也是采用光波来取像,但由于超声波波长较短,抗干扰能力较强,所以成像的质量非常好。 2 图像的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提取指纹,总会给指纹图像带来各种噪声。预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图像中的噪 音,把它变成一幅清晰的点线图,以便于提取正确的指纹特征。预处理是指纹自动识别过程的第一步,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指纹识别的效果。常用的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Image Preprocessing and Feature Ex 2 t raction) 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方向图计算、图像滤波、二值化、细化、提取特征和后处理。当然这些步骤 可以根据系统和应用的具体情况再进行适当变化。文献[ 1 ]提出了基于脊线跟踪的方法能够指纹取像 图像预处理 特征提取 指纹识别 数据库管理

指纹识别原理-IC及模组介绍

指纹识别原理及模组工艺 概述 指纹识别的背景知识 我们手掌及其手指、脚、脚趾侧表面的皮肤凸凹不平产生的纹路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这些纹路的存在增加了皮肤表面的摩擦力,使得我们能够用手来抓起重物。人们也注意到,包括指纹在的这些皮肤的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是唯一的。依靠这种唯一性,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对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进行比较,就可以验证他的真实身份。这种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的技术称为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 目前,从实用的角度看,指纹识别技术是优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身份鉴别方法。这是因为指纹各不相同、终生基本不变的特点已经得到公认。 最早的指纹识别系统应用与警方的犯罪嫌疑人的侦破,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这为指纹身份识别的研究和实践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特别是现在的指纹识别系统已达到操作方便、准确可靠、价格适中的阶段,正快速的应用于民用市场。 指纹识别系统通过特殊的光电转换设备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活体指纹进行采集、分析和比对,可以迅速、准确地鉴别出个人身份。 系统一般主要包括对指纹图像采集、指纹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值的比对与匹配等过程。现代电子集成制造技术使得指纹图像读取和处理设备小型化,同时飞速发展的个人计算机运算速度提供了在微机甚至单片机上可以进行指纹比对运算的可能,而优秀的指纹处理和比对算法保证了识别结果的准确性。指纹自动识别技术正在从科幻小说和好莱坞电影中走入我们实际生活中,就在今天,您不必随身携带那一串钥匙,只需手指一按,门就会打开;也不必记住那烦人的密码,利用指纹就可以提款、计算机登录等等。指纹识别技术主要涉及四个功能:读取指纹图像、提取特征、保存数据和比对。 在一开始,通过指纹读取设备读取到人体指纹的图像,取到指纹图像之后,要对原始图像进行初步的处理,使之更清晰。 接下来,指纹辨识软件建立指纹的数字表示——特征数据,一种单方向的转换,可以从指纹转换成特征数据但不能从特征数据转换成为指纹,而两枚不同的指纹不会产生相同的特征数据。软件从指纹上找到被称为“节点”(minutiae)的数据点,也就是那些指纹纹路的分叉、终止或打圈处的坐标位置,这些点同时具有七种以上的唯一性特征。因为通常手指上平均具有70个节点,所以这种方法会产生大约490个数据。有的算法把节点和方向信息组合产生了更多的数据,这些方向信息表明了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也有的算法还处理整幅指纹图像。总之,这些数据,通常称为模板,保存为1K大小的记录。无论它们是怎样组成的,至今仍然没有一种模板的标准,也没有一种公布的抽象算法,而是各个厂商自行其是。 文案

文献综述_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简介 数据挖掘的任务 数据挖掘的任务就是从实例集合中找出容易理解的规则和关系。这些规则可以用于预测未来趋势、评价顾客、评估风险或简单地描述和解释给定的数据。通常数据挖掘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总结目的是对数据进行浓缩,给出它的紧凑描述。传统的也是最简单的数据总结方法是计算出数据库的各个字段上的求和值、平均值、方差值等统计值,或者用直方图、饼图等图形方式表示。数据挖掘主要关心从数据泛化的角度来讨论数据总结。数据泛化是一种把数据库中的有关数据从低层次抽象到高层次上的过程。数据泛化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多维数据分析方法和面向属性的归纳方法。 多维数据分析方法是一种数据仓库技术,也称作联机分析处理(OLAP,onLineAnalysisProeess)。数据仓库是面向决策支持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历史数据集合。决策的前提是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中经常要用到诸如求和、总计、平均、最大、最小等汇集操作,这类操作的计算量特别大。因此一种很自然的想法是,把汇集操作结果预先计算并存储起来,以便于决策支持系统使用。存储汇集操作结果的地方称作多维数据库。多维数据分析技术已经在决策支持系统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如著名的SAS数据分析软件包、Businessobject公司的决策支持系统Businessobjeet,以及IBM公司的决策分析工具都使用了多维数据分析技术。 采用多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总结,它针对的是数据仓库,数据仓库存储的是脱机的历史数据。为了处理联机数据,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面向属性的归纳方法。它的思路是,直接对用户感兴趣的数据视图(用一般的SQL查询语言即可获得)进行泛化,而不是像多维数据分析方法那样预先就存储好了泛化数据。方法的提出者对这种数据泛化技术称之为面向属性的归纳方法。原始关系经过泛化操作后得到的是一个泛化关系,它从较高的层次上总结了在低层次上的原始关系。有了泛化关系后,就可以对它进行各种深入的操作而生成满足用户需要的知识,如在泛化关系基础上生成特性规则、判别规则、分类规则,以及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的分类 数据挖掘所能发现的知识有如下几种: .广义型知识,反映同类事物共同性质的知识; .特征型知识,反映事物各方面的特征知识; .差异型知识,反映不同事物之间属性差别的知识; .关联型知识,反映事物之间依赖或关联的知识; .预测型知识,根据历史的和当前的数据推测未来数据; .偏离型知识。揭示事物偏离常规的异常现象。 所有这些知识都可以在不同的概念层次上被发现,随着概念树的提升,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层次决策的需要。例如,从一家超市的数据仓库中,可以发现的一条典型关联规则可能是“买面包和黄油的顾客十有八九也买牛奶”,也可能是“买食品的顾客几乎都用信用卡”,这种规则对于商家开发和实施客户化的销售计划和策略是非常有用的。 数据挖掘的方法 数据挖掘并非一个完全自动化的过程。整个过程需要考虑数据的所有因素和其预定的效用,然后应用最佳的数据挖掘方法。数据挖掘的方法很重要。在数据挖掘的领域里.有一点已经被广泛地接受,即不管你选择哪种方法,总存在着某种协定。因此对实际情况,应该具体分析,根据累积的经验和优秀的范例选择最佳的方法。数据挖掘中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

社会融合文献综述

社会融合文献综述 一、如何理解社会融合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社会融合”概念逐渐取代“平等”概念成为社会政策实践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融合理论可以划分为一个基础和三个层次。一个基础,即社会融合的基础理论,包括脆弱群体理论、社会分化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社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概念( 杨菊华,2009),是“一个综合而有挑战性的概念,而不仅仅具有一个维度或意义”( 张文宏、雷开春, 2008) 。社会融合是迁入人口在迁入地逐步接受与适应迁入地的社会文化,并以此构建良性的互动交往,最终形成相互认可,相互“渗透、交融、互惠、互补”(周皓,2012)。 二、社会融合相关的国内外理论 许多研究在归纳总结“社会融合”理论渊源时认为,在众多流派中,“融合论”( Assimilation) ( 也称“同化论”) 、“多元文化论”( Pluralism or Multiculturalism) 和“区隔融合论”( Segmented Assimilation) 是最为重要的三个理论( 张文宏、雷开春,2008; 杨菊华,2009) 。西方关于社会融合的理论主要分为“同化论”、“多元论”和“区隔融合论”三种。 “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有克雷夫科尔、特纳、帕克以及戈登(黄匡时,2010;Park,1924;马戎,2004)。①它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针对特定对象提出来的。这是一个族群内部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外部主流文化不断侵入的过程(Simons,1901;Leonard & Kitsuse,1955;Spiro,1955)。②但事实上,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其它地方,真正意义上的同化始终没有出现。“多元论”是相对于“同化论”提出的。它主张各群体内部应该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认同,保存原有的种族和族群文化(Berbrier,2004)。③经验研究中,多元融合原本以种族移民为研究对象,之后扩展到妇女、同性恋、残疾人等弱势群体(Berbrier,2002)。④其最初是一种政治主张,目的是对抗具有明显种族歧视的同化论。它强调当移入地文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时,新移民会倾向于维持原有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和经济秩序(Portes,1980)。⑤“区隔融合论”主要是针对移民二代的融合而提出。它认为,移民的人力资本(教育、技术、文化)及他们在流入地最早遭受的待遇与社会融合模式之间存在互动(Portes,1995)。 三、社会融合的相关测量维度

计算机专业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范文

专业文献综述 (说明:以下所有红色、蓝色文字仅供参考,学生在写作论文时请保留字体、字号,改写或删除掉文字,黑色文字请保留。每一页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页眉和页脚为0。论文题目使用黑体三号字,小标题使用黑体小四号字,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为0.5行,字符间距为标准。为保证打印效果,学生在打印前,请将全文字体的颜色统一设置成黑色。以上说明参阅后请自行删除,包括本文本框!!!) 题目: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 姓名: 冯君娜 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计科14班 学号: 指导教师: 黄芬职称: 副教授 200 年月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3号黑体) 作者:冯君娜指导老师:黄芬(小四宋体) 摘要:随着社会对信息需求的增加,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已不能满足需要。本文就近几年正快速发展的新型决策支持系统――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讨论。文中给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传统决策支持系统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介绍了它的体系结构,最后对构成这种新型DSS的技术――数据仓库( DW )技术、联机分析处理( OLAP )技术、数据挖掘( DM )技术作了更深一步的探讨。摘要:×××××××××(200—300字,小四宋体)××××××××……… 关键字: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3-5个,小四宋体)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nd Data Warehouse(3号T imes New Romar)FENG Jun-na,HUANG fen(小四Times New Romar)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su Nanjing ) Abstract: As the increment of the society's requirement of in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an't satisfy the demand. This paper discusses a new type of DSS which develops quickly in recent years ――the DSS based on data warehous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DSS are given and the drawbacks of the traditional DSS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se, the DSS based on data warehouse is proposed, and the architecture structure is introduced. Finally, the data warehouse technique, the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technique and the data mining technique is discussed further in the article which make up of the new type of DSS.(小四Times New Romar,200—300个实词) Key word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data warehouse;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data mining×××××;×××(3-5个,小四Times New Romar) 引言: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数据库的数据量和规模也在急剧增长。企业要想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建立一个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 )非常必要。但企业决策者目前已不仅仅满足于对数据的简单维护和查询,而是更希望能有效地对变化的商业环境进行分析,使信息不仅能反映市场变化的瞬间状态,而且还能反映它的历史及趋势,得到数据更深层次的信息,以利于决策支持。数据仓库的出现及决策支持系统工具的充分利用,无疑给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前言(引言):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正文:×××××(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1□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网红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小组成员:景嘉辰、李程、杨志远、尹文强、钟源、金鑫成、杨晨一、摘要 本文先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中引出“网红经济”这一独特的新兴经济体,表明研究“网红经济”的原因及意义,而后又具体探讨了近期对“网红经济”的研究,并构建出我们对其探讨和研究的思路,即分别从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关键意见领袖)等方面具体探讨“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最后综合上述内容对其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并列出相关参考文献。 二、关键词 明星效应、网络营销、事件营销、KOL 三、正文 (1)前言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趋势放缓的背景下,“网红经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却以其迅速的崛起猛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网红经济”,即以一位网络达人为 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 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随着微博等 社交媒体以及一些视频直播网站的迅速发展,网红的数量以及网红所集聚的粉丝数 量也不断增多,因此,网红的影响力也渐趋强大,而依托于淘宝平台的开放性,网 红们可以成功地将人气变现,更甚于此,网络红人“papi酱”近日获得1200万元 投资更是让我们预见了“网红经济”更大的潜在可能,也让我们不能无视“网红经 济”这一新兴经济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这一新兴经济体的 意义不言而喻。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量化的可视性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 现有关于“网红经济”效应及其发展趋势的结论,例如,网络红人是如何有效地将 其粉丝成功变现并且转化率有多高,另外,如果网络红人一味地在其粉丝中推销自 己的产品是否会引起粉丝资源的丧失,又或者,“网红经济”能否在未来持续发 展…… (2)主体 “网红经济”作为近年来骤然崛起的一股新生力量,人们对其虽有较多关注,但是针对其所进行的系统化研究却较少,因而在这里我们将会引述一些针对其较科 学但并不十分学术性的观点来简述近期关于“网红经济”的研究,其中包括网红的 诞生和由来、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和运作模式、针对个别具体网红的分析等。近期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是网红诞生的主要场所,也是网红和粉丝互动的主阵地,常见的 网红活跃平台可分为综合类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社区论坛、社区电商四类。新浪 微博由于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平台的媒体属性和用户的消费属性,成为网红的主要 聚集地。网红经济的主要平台是新浪微博和淘宝网。【1】据悉,淘宝平台上已经有 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2014年“双11”活动,销量排名前十的女装店铺中红人店 铺占到整整七席;部分红人店铺上新时成交额可破千万元,表现丝毫不亚于一些知 名服饰品牌。 网红经济的运作模式为:在网红经济渐渐兴起时,淘宝平台上已经出现了以莉家和榴莲家为代表的网红孵化公司。这些孵化公司原本是比较成功的淘宝商家,但 在跟网红的合作中,网红们负责和粉丝沟通、推荐货品,孵化公司则将精力集中在 店铺日常运营和供应链建设以及设计上。这种强强联手的模式,已经体现出了威力。

指纹识别技术综述(扫盲篇)

指纹识别技术综述(扫盲篇) 1、产品构成 对指纹识别技术,目前除了一部分真正的研发人员之外,大部分涉业者或者兴趣者都希望有个清晰的了解。在此,先从指纹识别产品的构成说起,也就是由产品构成再展开对技术构成的分析。 指纹识别产品是由基础构件、中间构件和上层构件组成的,基础构件是指一个完整的指纹识别(不是指纹采集)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都必须具备的基础部分。中间构件,简称中间件,是向上支持各类软件系统或者硬件设备,实现指纹注册和认证功能的独立部分。上层构件,是指在基础构件之上,自己实现中间件或者利用中间件建立起来的执行应用的部分,也可以称为应用构件。 指纹产品基础构件包括:指纹传感器(指纹Sensor)、指纹传感器驱动程序(Driver)、指纹传感器底层接口程序(底层SDK),以及指纹算法程序。其中前三个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对待,笼统的称为指纹SENSOR。指纹基础构件的这四个部分,对于任何一类的指纹识别产品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称之为基础构件。 指纹产品中间构件,或者叫指纹应用中间件,它专门完成指纹注册和认证功能,所以它一定包含指纹识别算法。它屏蔽了应用层对设备层(基础构件中的SENSOR以及DRIVER)的直接访问。它既可以表现为软件控件(ocx),也可表现为硬件模块,也就是俗称的指纹脱机模块。 指纹产品上层构件,它是用户需求的实现部分,其形态不定,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指纹应用软件产品,如指纹文件保护系统、计算机登录指纹保护系统。也可是指纹考勤机、指纹保险柜等这类嵌入式硬件产品。 在了解了指纹识别产品的构成要件之后,我们再一层层采用解析的方法来分析每个构件中的技术成份。 2、指纹产品基础构件 2.1、基础构件之指纹SENSOR 从基础构件层来看,其中的指纹SENSOR,是指纹图像自动采集和生成部分,是整个指纹识别产品的数据输入端。绝大多数指纹SENSOR通过光学扫描、晶体热敏、晶体电容等三种主要传感原理采集指纹图像。衡量一个指纹SENSOR的质量好坏或者使用的技术的高低,从其使用的采集原理上并不能得出结论,而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文献综述(DOC)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某矿山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院(系):材料与矿资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教师:XXX

某矿山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文献综述 专业班级:安全1201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但是安全生产情况却还是不容乐观。矿山安全事故频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同时最大化企业生产的利益,开发一个高效适用的矿山安全决策投资系统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矿山安全投资的研究现状,以及决策系统在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在矿山安全中的应用情况,然后分析了目前矿山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不足,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矿山安全

Literature review 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mine safety investment Major and Class: Safety Engineering 1201 Name: Guidance Teacher: Abstract: R eacently years,people are paying for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ndustrail safety. However,production safety situation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The accidents of mines are frequent which caused a lot economic losses. In order to prevent serious accidents, while maximizing production interests.So development of a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system of mine safety investment decision system is urgen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mine safety, and decision-making system in mine safety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n it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mine safety invest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research. Finally, make a summary. Keywords: safety invest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Mine Safety

技术经济学文献综述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商旅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1200900513 黎涛对一个国家而言,技术创新是决定其国际贸易地位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对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 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创新的经济学理论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的观点。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这种新组合包括:引入新产品;引进新工艺;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由于技术创新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多个学科,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而且不同的研究学者出发点也不同。因此不同学者从不同领域出发解释技术创新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省际技术创新: 胡耀辉(2009)在《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及思考》,采用问卷调查以及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安徽省内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总结出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存在着观念落后、创新活动不积极;经费自筹为主,技术研发资金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新颖性不高;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与合作创新为辅。结合制约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人才匮乏且素质偏低;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且服务部到位)找出促进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及措施:构建多元化的筹资融资体系;建立技术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组建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但是本文没有牵涉对创新的三大类合理划分。 刘艳,吴剑辉(2010)在《广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实证分析》,认为企业已经成为创新研发活动的投入主体、执行主体、技术成果产出和应用主题、风险承担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文章通过对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机构和人员按执行部门的分布情况、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产出情况等几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广东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全面考察。 省经委技术创新处省,统计局人口社会与科技处(2006)在《四川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 与障碍因素》,认为四川省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有:技术创新支撑能力薄弱,创新投资力度不够,创新质量不高,项目创新周期过长。从体制,政策,市场,人员,资金谈主要阻碍因素。 罗守贵,,高汝熹(2006)在《上海技术创新的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通过将上海与46个国际技术创新中心的对比,分析了上海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创建国际技术创新中心的对策(通过制度创新提高上海技术创新的水平,激励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对科技人员进行产权激励,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中的功能或作用,改善上海风险投资的结构和风险资本的运作环境,通过“四个中心”建设促进技术创新)。 王顺兵,潘晓东(2010)在《技术创新方法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黑龙江等一些省开展的推广现代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为重点内

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R. 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P. N. Rosenstein-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 个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 型。 (4)钟型发展理论(Bell Shaped Theory) 1980 年。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阿朗索(W. Alonso)提出了“钟型发展理论”,引

徐俊文献综述-智能电网

微电网中能量供求平衡的研究综述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对电力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集中式发电的电力系统是远距离输电的大型互联网络系,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下,它的很多弊端越来越突现出来 1:(1)用于传统火力发电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日益耗尽,人们必须开 发新的可再生能源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2)“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促使传统的发电模式 必须向清洁、环保的方向转变。 (3)电力系统结构的高度互联和设备的日益老化问题不容忽视,任何 一个发生在局部小范围内的故障都有可能迅速蔓延并影响到整个电网所 谓的智能电网。 (4)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可靠性和经济性 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由此,人们期望通过一个数字化信息网络系统将能源资源开发、输送、存储、转换(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售电、服务以及蓄能与能源终端用户的各种电气设备和其他用能设施连接在一起,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精确供能、对应供能、互助供能和互补供能,将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供应安全提高到全新的水平,将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环境可以接受的程度,使用户成本和投资效益达到一种合理的状态。这就是智能电网的思想。几年前,美国和欧盟相继提出“智能电网(Smart Grid,SG)的概念[3-4]。 2 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对它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将智能电网定义为[5]: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智能电网与传统大电网相比,它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电网。而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并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与传统集中式大电网相比,智能电网更能满足新时代的新需要。智能电网一些的主要特征[6]可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