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专业实践训练整体情况-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

专业实践训练整体情况-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

专业实践训练整体情况-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
专业实践训练整体情况-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

一、专业实践训练整体情况

实践单位

名称

常熟市浙大紫金光电技术研究中心

实践单位

地点

江苏省常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汇金三路1号

实践岗位

名称

光学工程师

2019年01月01日开始至 2019年07月01 日结束

专业实践训练时间分段进行

专业实践训练累计 181 天(单位考核前),其中项目

研究天数 130 天(单位考核前)

(1)基本概况(含实践单位简介、实习实践内容等)

常熟市浙大紫金光电技术研究中心是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与江苏省常熟市政府共同设立的常熟光电产业的创新平台。研究中心的创立进一步促进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创新高校服务地方和产业的科技体制,推动浙江大学与政府、企业的协同创新,以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平台,实现科技、人才、学科、产业四位一体全面提升。研究中心平台的项目内容涵括以物联网战略需求为中心的光电传感技术、智能显示技术、环境及工业检测技术等。目前研究中心旗下已有塔库龙格、优函、瑞蓝等多个公司。此次实习实践在常熟浙大紫金光电技术研究中心进行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系统的搭建与优化。

(2)项目研究概述(含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经费、主要研究目标和技术难点等)

项目主要研究项目“相位型SPR传感器系统的优化”,经费由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新型体外诊断试剂及医学检测仪器)提供,项目经费为200万。本项目旨在提高目前相位型SPR传感器的分辨率及稳定性,并将传感系统的尺寸简化。相位型SPR传感系统的核心是提取SPR相位信息,目前常用的提取相位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加入调制与解调的步骤,因而系统变得复杂。在保证能提取出相位信息的基础上将相位调制与解调的期间去除,并能提高项目稳定性和分辨率是本项目需克服的难题。

(3)项目开展情况(含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研究团队分工、本人承担任务及完成情况,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等)

本项目基于偏振干涉法提取相位信息的方法,采用三个CCD分别检测两种偏振光及其偏振干涉光强,根据偏振干涉公式提取相位信息。同时用菱形结构的装置保证出射光路和入射光路在角度调节时成立,利用CCD反馈的光强信息驱动步进电机将入射角调节至满足SPR条件的角度。本项目成员除本人外还有一名成员复杂SPR传感芯片的制作,本人主要负责光路和装置设计以及光路的搭建与调试。目前菱形结构的装置初具雏形正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光路部分正进行调试三个相机获取相位的系统。

二、专业实践训练收获

(一)围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举例说明以下收获(不少于800字)

本次通过在常熟市浙大紫金光电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专业实践,对目前相位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应用局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过去的几年里,实验室课题组的师兄师姐在相位型SPR传感器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传感芯片修饰,旨在提高传感器的分辨率。然而要作为实际应用时,系统的稳定性不高,噪声和信号变化相差不大,导致检测到数据结果准确性不高。所以为了能够应用于实际,必须将相位型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的稳定性提高,同时需要让传感器的分辨率能够小于待测信号变化。此次训练确定对于相位型表面等离子体传感系统的优化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相位型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的稳定性不高,提高分辨率以及简化相位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系统光路。在常熟市浙大紫金光电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期间,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同事给予了我非常实用的帮助。机械加工师在对我设计的机械结构初稿给了许多建议,这些都是我在文献中学习不到的。在他的帮助下,菱形结构的装置已经初具雏形,接下来将对一些细节方面进行处理。还有同组的伙伴也会分享他们在光路设计上的经验,帮助我设计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系统。以前的我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非常执着于将项目赋予非常多的功能,花费在纸上的功夫比较多,然而实际却并不能将其全部实现。有时候甚至会纠结于某一点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而将项目停滞于此,整体效率非常低。在常熟市浙大紫金光电技术研究中心实习的这段时间中,我逐渐认识到在做产品时首先要做到的是实现必备的功能,然后才是对产品进行一点点迭代,完善其他功能,从简到繁。在未实现基本功能时,整个系统便不能应用于一些基础研究。在这次项目中,我对于软件方面并不是很擅长,需要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才能将整套系统全自动化,这样便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这次实践训练中,我采用封装好的软件辅助实现基本功能,用这种方式调试硬件上是否满足实际需求。调试好硬件部分后再学习软件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除此之外,我在专业实践训练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专利撰写经验,学习到许多专利申请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自己也申请了一些专利。

(二)取得成效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在全内反射装置里,入射光在入射面发生全反射,产生倏逝波。倏逝波渗透入与入射面耦合的金属薄膜中,并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当倏逝波波矢和表面等离子体的波矢相匹配时,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时,反射光的光学性质(光强、相位、频率分布和空间光强分布)会对金属薄膜表面电解质的折射率变化产生灵敏响应。因此通过检测反射光的这些性质可以对电解质折射率进行高灵敏度的传感。根据检测的方式不同,可以将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分为光强型、角度型、波长型以及相位型。其中相位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仍未商业化,大多数商用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用的是角度型。因为角度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光路比较简单,分辨率比光强型的高,造价比波长型的

低。角度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相位型的相差1~2个数量级,为满足更高精度的检测亟需相位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相位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不仅具有高分辨同时还易实现高检测通量的特性。因此解决相位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稳定性差、光路复杂等不利于其商业化的问题,将会极大推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发展。此次专业实践训练主要是为解决在学术论文开题报告中所阐述的目前相位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存在尺寸大、稳定性低、以及相位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角分辨率低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针对相位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角分辨率低的问题,我参考了角度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了一种机械结构,使得在入射角度调节时入射光路和出射光路仍然成立。因此可以根据出射光路检测到的光强信息来反馈给机械装置进行调节入射角。采用这种方式可使得对共振角度的确定更加科学,一定程度上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原相位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是基于偏振干涉法提取相位信息的,但是在需要加入相位调制器以及复杂的解调部分,因而引入了大量的噪声(如检测噪声、相位调制器的噪声等),降低了系统稳定性。我在分析了偏振干涉法提取相位信息的原理后,采取了直接检测偏振干涉后的各种参数,一次获取相位信息,可以大大减小系统检测噪声同时将光路简化。

3.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含产品与样机、专利(含申请)、著作、软件著作权、论

文、标准、获奖、成果转化等】

成果名称类别 [含产品与

样机、专利(含

申请)、著作、

软件著作权、论

文、标准、获奖、

成果转化等]

发表时间/

授权或申请

时间等

刊物名称/专利授权

或申请号等

本人排

名/总人

高通量的古斯汉森位移型

SPR传感器

专利2018-12-052018114817271/3

采用放大结构的古斯汉森

位移型SPR传感器

专利2018-12-052018114817282/4

基于M-Z干涉结构的古斯

汉森位移型SPR传感器

专利2018-12-052018114817362/3

一种结合荧光成像的新型

SPR传感器

专利2018-11-162018113663582/3

本人承诺

在专业实践训练及考核报告撰写过程中,如实提供材料,严守学术道德、遵循学术规范。

签字:年月日

三、考核评价

校外合作导师(或现场导师)

评价重点对研究生项目研究开展情况、职业素养、行业知识掌握、环境和岗位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通过技术应用创新、成果转化、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等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评价:

校外合作导师(或现场导师)签字:年月日

校内导师

评价重点对研究生科学素质、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取得的研究成果、项目研究与学位论文撰写的相关程度等方面的评价:

校内导师签字:年月日

实践单位过程考核

意见实际实践开始时间:年月日实际实践结束时间:年月日专业实践训练累计天数:其中项目研究天数:

实践单位过程考核结果:□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分管领导签字(公章):年月日

最终考核结果审核

备案考核总成绩(由现场答辩考核成绩90%+单位过程考核成绩10%组成):

是否重修:□是□否

教学管理部(或相关分院)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

四、相关支撑材料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含产品与样机、专利(含申请)、著作、软件著作权、论文、标准、获奖、成果转化等】证明材料原件

扫描件,具体提交要求如下:

1.产品与样机扫描件包含企业证明材料(含产品与样机功能及

创新性介绍、社会经济效益、个人贡献说明及相关照片等)。

2.授权专利扫描件包含专利证书授权页;未授权专利扫描件包

含专利受理书扫描件和专利请求书扫描件。

3.著作扫描件包含封面、封底和版权页。

4.软件著作权扫描件包含著作权证书和登记申请表。

5.论文扫描件包含封面、封底、目录和论文全文(含收录证明)。

6.标准扫描件包含封面、版权页、发布公告、前言和目次。

7.获奖扫描件包含显示单位和个人排名的获奖证书。

8.成果转化扫描件包含企业证明材料(含成果技术说明、社会

经济效益、个人贡献说明及相关照片等)。

信电系选课指导-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信电系选课指导 针对部分学生对于选课中的一些问题,统一作以下解释,供同学们参考。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的2个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06级、2007级学生已经按大类培养,因此,有些课程的说法与以往的也不同。 一、关于必修课程 信电系2个专业各年级的必修课程,都已经在信电系本科教学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fb18423514.html,)中分别列出: 1.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 (1) 课程体系(首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详表) (2) 二年级必修课程(首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二年级选课指导) (3) 三年级必修课程(首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三年级选课指导) 2.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 (1) 课程体系(首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详表) (2) 二年级必修课程(首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二年级选课指导) (3) 三年级必修课程(首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三年级选课指导) 二、关于大类课程 信电系2个专业的学生属于工科类,大类课程学分要求是48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分为36.5学分(同一大类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要学),剩余的课程学分为选修课程学分(解释:同一大类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不同的大类课程部分,专业所列的大类选修课程实际上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因为这些课程不能要求同一大类其它专业的学生必须学,所以只能称为大类选修课程)。因此,信电系2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学的大类课程分别介绍如下。 1.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学的大类课程为: 061Z0010 数学分析Ⅰ 4.5 秋冬 061Z0020 数学分析Ⅱ 4.5 春夏 061Z0040 线性代数Ⅰ 3.5 秋冬 061B0430 普通化学 3.0 秋冬 061B0422 化学实验(乙) 1.0 冬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0 春夏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0 秋冬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秋冬 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0 夏 061B002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1.5 秋 061B0030 概率论 1.5 秋 061B0100 数理统计 1.5 冬 061B0160 随机过程 1.5 冬 101C0080 电路原理(乙) 3.0 秋冬 101C0090电路原理实验(乙) 1.0 冬 081C0130 工程图学 2.5 春夏 081C0161 工程训练(乙) 1.5 春 111C0030 数字电路 4.0 春夏 111C0010 模拟电子线路 4.0 春夏 2.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学的大类课程为: 061Z0010 数学分析Ⅰ 4.5 秋冬

浙大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简介

浙大电气工程学院部分专业简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于1981年在国内首批建立理论电工硕士点,1996年起获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今年来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共6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34篇为SCI、EI所检索,编著教材14部,获专利6项。学科实体建于电气工程学院所属电工电子新技术研究所与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下设一个电工电子新技术研究所。 本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工程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的12人;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70%以上。94年以来,本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30名。 主要研究方向 电磁装置中综合物理场效应与电磁参数研究的计算机仿真技术;电动车技术的应用研究;电磁兼容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强磁场和磁悬浮技术的应用研究;电磁测量技术;生物电磁场仿真研究。 主干课程 网络理论;电磁场原理;电工电子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电磁场数值分析;电气测量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 指导教师 教授: 王小海,杨仕友(博导),姚缨缨,陈隆道 副教授: 范承志,孙盾,童梅,陈忠根,贾爱民, 姜国均,藩丽萍,王玉芬,应群民,张伯尧, 张兆祥 高级工程师: 汤巍松,黄海龙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电力电子技术学科是我国首批设立的重点学科,设有首批博士学位(1981年)和硕士学位(1981年)授予点和电工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有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列为国家"211"工程浙江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及浙江省重点学科。98年来,本学科共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共17项。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共4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70篇,ISTP收录14篇。出版著作教材4部。本学科负责组织了94年第一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97年11月在浙大主持承办了第二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协办了2000年第三届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国际会议。 本学科现有4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正高职14人(博士生导师11人),副高职16人;40岁以下高职6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13人。有多位教授在IEEE、IEE、EPE、全国石化工业电气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中国电源学会、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浙江省电源学会等国内外著名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复习课程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系主任签字: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及管理知识,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力学、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及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接受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胜任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制造、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检测与控制、自动化、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3.具有机电产品和系统的研制、开发、制造、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及经营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综合训练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有限元分析 研究型课程:机械工程综合训练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辅修专业修读标注“*”的课程,总分34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5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第一学年春夏 4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3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E00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第二学年秋冬 02110081形势与政策+2 (2)军体类 5.5+3学分 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学生每年的体育达标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合计+1或+1.5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第2学年冬 03110021 军训+2 第1学年短学期 031E0020 体育I 1 第1学年秋冬 031E0030 体育II 1 第1学年春夏 031E0040 体育III 1 第2学年秋冬 031E0050 体育IV 1 第2学年春夏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 (必修) 其余6学分,一般情况建议修读: 051F0010 大学英语Ⅱ 3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 (4)计算机类5学分 (4)计算机类5学分 建议修读第二组课程: (5)导论类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

2020年国内十大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2020年国内十大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2017年国内十大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第一、同济大学 2017年国内十大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第二、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九校联盟”、“中俄 工科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首批“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计划”,为中管副部级建制,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龙江省 人民政府三方重点共建。 学校溯源于1920年创办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建校初衷为培 养铁路工程技术人才;而后历经“中俄工业大学校”、“哈尔滨工业 大学校”、“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等多个阶段,学校在1938年1 月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沿用至今。 2017年国内十大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第三、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C9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 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 2017年国内十大土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第四、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SoutheastUniversity),简称东大,坐落于南京市, 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著名的建筑 老八校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浙江大学电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002级生产实习计划 一.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本科学生培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专业背景的了解,拓宽视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激励学生敬业、创业精神。 二.实习内容 1.开关电源的设计与调试 (1)学习开关电源、磁性元件设计的一般方法。 (2)学习查阅资料的方法。 (3)理解开关电源各部分基本功能,元器件选取的理论依据。 (4)进行开关电源、磁性元件设计。 (5)进行电源制作、调试。 2. 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1)学习单片机基本系统的设计方法。 (2)学习单片机接口技术。 (3)单片机系统调试。 3.FPGA的学习与实践 (1)学习FPGA的结构原理。 (2)学习FPGA的应用技术。 (3)FPGA应用实践。 三.实习时间、地点与安排

四.实习要求 1.严格遵守《浙江大学本科学生实习守则》 2.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习纪律,认真参加各个实习环节,不得无故缺席、迟到、 早退。 3.严格遵守企业、实验室安全规则。 4.在实验室实习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爱护实验仪器、设备,保管好实验工具,损坏、遗失均照章赔偿;(2)上主电路之前,注意仔细检查电路有无短路,焊错。对开关电源组,初次上电或电路修改过后必须有指导老师在场,且用调压器使输入电 压缓慢上升,电路稳定工作无误后才能直接接电网电压进行调试,以 确保电路和实验室安全。对开关电源组,示波器供电电源必须接隔离 变压器。 (3)不准在电脑中做和实习无关事项,不准玩游戏。不准将外带光盘或软盘私自上机; (4)听从指导老师和实验室老师的安排,不得随意更换试验桌。 (5)每次实验后都要拔下电烙铁,切断实验桌电源; (6)安全用电,保证国家财产、人身安全; (7)每个单位时间,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切断实验室总电源、关风扇、关门; (8)每天下午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还要关好窗户; (9)有效使用元件,领用元件必须登记。 (10)为保证主要元器件如单片机芯片重复利用,损毁的和完好的均需上交,并对损毁器件进行标注,以便回收。试验验收完毕后交指导老师 统一收集上交,否则成绩降级处理。 (11)不随意取用他人桌上的仪器、设备、元件等。 5.每个学生每天都应该实习情况、内容、进度、实验现象及分析、解决方法、个人心得体会等记录在《学生实习记录本》上,实习结束时写好实习总结报告(4000字以上),7月29日交《学生实习记录本》和实习总结报告。6.实习成绩将根据实习纪律、实习情况、实习报告等情况判定,五级评分。7.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若因病等确需请假需递交有关证明并经班主任批准。8.实习期间缺席时间较多的将判定为“不及格”。 五.说明 1.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强化培训的学生不参加“第三项”中“7月14日—28日的理论设计和实验调试”,其他实习环节均必须参加,“四。实习要求”相同。 2.导师要求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经系批准后,可以替部分实习环节,要求与上述第1条相同。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应用电子学系 2005年6月

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乙样卷

一.判断题:(40分) 1.调质处理地主要目地在于提高结构零件地韧性. 2.工件淬火后硬度偏低时,最好通过降低回火温度地办法来保证硬 度. 3.由于正火较退火冷却速度快,过冷度大,获得组织较细,因此正火地 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 4.X62W型铣床地进给变速机构用来调整主轴速度. 5.铣床地回转工作台分为手动和机动两种,用于加工圆弧面和加工大 零件地分度,回转 工作台中央有一基准孔,利用它便于确定机床地回转中心. 6.在铣削用量地选择上,用粗加工和精加工只是由材料有关. 7.后置处理程序是把刀位数据(X,Y,Z坐标值)和工艺参数等信息转 换成机床能识别 地数控加工指令. 8.在轮廓铣削加工中,必须计算出刀具中心轨迹,不能用数控机床上 地刀具半径补偿功能. 9.坐标值预置指令G92用来设置刀具当前所在点在工件坐标系中地 位置,利用G92可以移动机床坐标系地原点. 10.随钢中含碳量增加,其可焊性变差. 11.厚板焊接时,为保证焊透,应开制坡口. 12.气焊操作程序是先微开氧气阀门,再开乙炔阀门,然后用明火点燃. 而关闭气焊时,则先关乙炔阀门再关氧气阀门.

13.焊接不能用来制造承受压力和要求气密地容器. 14.手工电弧焊焊条地焊芯在焊接中只作为焊缝地填充金属. 15.铸型一般由上砂型.下砂型.型芯.型腔和浇注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16.产生缩孔地原因是浇注温度太高.() 17.碳素钢比合金钢容易出现锻造缺陷() 18.45钢地锻造温度范围是800°~1200°() 19.冲压地基本工序分为:分离工序和冲孔工序两大类() 20.可锻性地好坏,常用金属地塑性和变形抗力两个指标来衡量 () 21.锻造时金属加热地温度越高,锻件地质量就越好() 22.自由锻件所需坯料地质量与锻件地质量相等() 23.机床转速减慢,进给量加快,可使工件表面光洁() 24.切削速度就是指机床转速(). 25.车削外圆面时车刀刀杆应与车床轴线平行(). 26.普通车床中加工小锥角时,都采用尾架偏移法() 27.锯条地长度是指两端安装孔地中心距,钳工常用地弓锯是300毫 米地锯条() 28.锯割时,只要锯条安装松紧适合,就能顺利地进行切割() 29.钻孔时背吃刀量ap和车工加工外圆时地背吃刀量地计算相同 ()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暂行办法(试行)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暂行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规范硕士学位论文送审、提高论文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论文在正式提交评审前须通过预审,否则不予送审。 第三条本院硕士论文(双证)全部送交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平台进行评审。第四条论文评审要素含:选题与综述、理论与方法、成果与效益和结构与写作。论文总体评价为如下五个等级:A(优)、B(良)、C(中)、D(及格)和E(较差)。 第五条评审专家可对是否同意论文答辩给出如下四个评审意见:A.同意答辩;B.同意经过小的修改后答辩(可不再送审);C.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后送原专家重 审;D.未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不同意答辩。 第六条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平台将每篇论文送三位评审专家进行盲审。 如送审学位论文出现总体评价或专家评审意见为如下评审结果之一,则终止当 季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流程: 1)总体评价出现2个以上(含2个)“D(及格)”的反馈结论; 2)总体评价出现1个“E(较差)” 的反馈结论; 3)1位以上(含1位)评审专家评审意见给出“C”或“D”的反馈结论。 第七条一旦因为论文送审而终止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流程后,须经过2个月论文修改,才能重新启动学位答辩申请。若论文评审通过者,经导师同意,方能进入论文 答辩流程。 第八条本办法不适用涉密硕士学位论文的送审。 第九条硕士论文送审工作由软件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 第十条本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 第十一条如本办法与软件学院相关规定冲突,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二条本办法未尽事宜以浙江大学关于印发《浙江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隐名评阅暂行办法》的通知(浙大发研〔2014〕104号)为准。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软件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解释。 计算机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 2018年12月20日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新实验班实施方案(初稿)

附件2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新实验班(微电子)实施方案 为推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应用型专业建设,有效对接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浙江大学微电子学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打造专业学位研究生优质生源基地,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构建高素质、适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及本科-硕士应用型人才培养通道,创办创新实验班(微电子),并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施目标 创新实验班主要招收对电子、信息与自动化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强化其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扎实其理论基础;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技能训练条件,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设计、智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领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对接研究生阶段学习,为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提供优质生源,同时提升学生继续深造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模式 2016级、2015级和2014级创新实验班采用特色课程模块的教学形式,创新实验班的学生需修读该模块的必选课程,其中部分课程可免修所在专业相关的专业必修课程,其它课程可作为学生所在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2017级创新实验班的组建及培养模式另行制订。创新实验班的课程特点: 基础课程:强化与考研相关的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如数学、英语等,夯实基础,提升教学质量。 特色课程模块: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专业深造能力训练,可共享工程师学院的教学资源及实践平台。 三、管理模式 参照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博学班管理模式。2014级、2015级、2016级主要面向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生进行选拔。 1.选拔 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浙江大学微电子学院共同组织选拔,并在第一学期第13周末之前完成最终选拔工作。 对于2016级学生,采用高考成绩(20%),线性代数、微积分(I)与大学英语期中成绩(40%),以及面试成绩(40%)核计总成绩,择优录取不超过30人;

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作业题集锦

第二章工程材料+热处理(16/18) ×1. 低碳钢为了达到硬而耐磨,可采用淬火热处理工艺。 2. 在碳素钢中,为提高其性能,加入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即成为合金钢。(正确) 3. 热处理工艺中淬硬性和淬透性的含义是一样的。(错) 4. 正火比退火过冷度大(冷却速度较快),获得的组织较细,因此正火的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错误) 5. 焊接后为消除焊接应力,可采用退火工艺。(正确) 6. 造成热处理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淬火冷却时工件内部产生的内应力所致。(正确) 7. 为了获得优良的淬火质量,细而长的轴类零件、薄而平的零件,应垂直淬入冷却液中。(错误) 8. 金属材料的塑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错误) 9. 淬火加高温回火的工艺称为调质处理。(正确) 10. W18Cr4V是()。A、工具钢 B、弹簧钢 C、不锈钢 D、耐热钢 11.调质的目的是()。 A、提高硬度 B、降低硬度 C、改善切削性能D、获得良好综合力学性能 12.钳工实习时做的小锤头,热处理应采用()。A、淬火+低温回火 B、正火 C、退火 D、淬火+高温回火 13.以下哪些不属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践所需的仪器或设备 A、箱式电炉 B、邵氏硬度计 C、洛氏硬度计 D、维氏硬度计 14.铸造机床床身一般采用的材料是() A、铸钢 B、可锻铸铁C、灰铸铁 D、球墨铸铁 15.制造轴、齿轮、连杆、曲轴等机械零件,一般应选用。 A、耐磨钢 B、低碳钢C、中碳钢 D、高碳钢 16.以下硬度值标示中,哪一项的写法是正确的。 A、HBS240 B、HRA80 C、55HRC D、HV800 17.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A、力学性能B、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C、化学性能 18.用碳素工具钢制造的刀具能否用于高速切削为什么 A、能,因硬度高 B、不能,因硬度低 C、能,因红硬性好 D、不能,因红硬性差 19.淬火后零件立即进行回火处理的目的是()。 A、提高硬度 B、提高强度C、降低脆性,提高韧性 第三章铸造(/20) 1. 在造型时,舂砂太松(紧),则会产生气孔。(错误) 2. 分模造型适用于最大截面不在端部的铸件。(正确) 3. 整模造型与分模造型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不会产生错箱缺陷。(正确) 4. 形状复杂的结构件可采用铸造方法来满足铸件的使用性能。(正确) 5. 大量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便于操作,常常用单一砂(指原砂)。(正确) 6. 错箱是指浇注期间金属溢出造成的缺陷。(错误)(合箱时上下砂箱未对准、未夹紧) 7. 零件、模样、铸件三者的尺寸与形状应该是一致的。(错误) 8. 型砂是制造砂型的主要成型材料。(正确) 9. 冒口也是将金属液引入的通道。(错误)(外浇口、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 10. 飞边和错箱属于铸件的表面缺陷。(错误) 11. 下列零件毛坯中,适宜采用铸造方法生产的是() A、机床主轴B、机床床身 C、机床丝杠 D、机床齿轮 12. 分型面应选择在()。 A、铸件受力面上 B、铸件加工面上C、铸件最大截面处 D、铸件的中间▲13. 为提高合金的流动性,常采用的方法是()。 A、适当提高浇注温度 B、加大出气口 C、降低出铁温度 D、延长浇注时间 14. 以下哪项不是砂型铸造的翻砂工具。() A、砂箱、舂砂锤、底板、模样、砂刀 B、冒口、浇注系统、通气针 C、起模针、砂勾、圆勺 D、水罐、筛子、铁锹、敲棒 ▲15. 型砂透气性差,主要易于产生以下()缺陷。A、气孔 B、粘砂、硬皮 C、应力、变形 D、裂纹 16. 起模前,在模样周围刷水是为了 A、提高型砂的耐火性 B、增加型砂的湿强度和可塑性 C、提高型砂的流动性 D、提高型砂的退让性 17. 铸件中的重要加工面或支撑面如机床导轨面,在造型时其位置应设置 A、朝上 B、首选朝下,次选侧面 C、侧面 D、朝下 ▲18. 当合金的浇注温度过高时,铸件易产生的缺陷是()。A、粘砂 B、溢料 C、气孔 D、砂眼 19. 金属型在浇注前,必须在型腔内喷刷涂料,它的作用主要是()。 A、防止金属型开裂 B、保护金属型的工作表面和改善铸件表面质量 C、使金属液容易注入型腔

浙大读书报告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读书报告格式 研究生读书报告及摘要的文本格式 一.读书报告: 用纸:标准A4纸,页面设置:上2.5cm,下2.5 cm,左2.5 cm,右2.5 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 字数:5000字左右 内容:题目(中英文),学号,姓名(中英文),导师(中英文),学科(中英文),摘要(中英文),正文及参考文献 二.摘要: 内容:中英文题目,中英文关键词,中文摘要(300字左右),英文摘要(约150个单词),主要内容简介和参考文献. 格式:标准A4纸,页面设置同读书报告。 三.版面设计如下: 1.中文标题:三号仿宋居中。 2.作者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导师)及学科专业:四号仿宋居中。 3.软件学院和提交日期:四号仿宋居中。 4.英文标题:小三号常规黑体居中。 5.英文姓名、导师及学科等:四号常规黑体。 6.中英文摘要(小三号仿宋):内容××××××××××××××××××××××××××××× (小四号仿宋1.5倍行距)。 关键词(小四号仿宋1.5倍行距加粗):内容××××××××××××××××××××××××××××××(小四号仿宋1.5倍行距)。 7.正文部分:小标题(小三号仿宋) ××××××××××××××××××××××××××××正文(小四号仿宋1.5倍行距)。 8.参考文献 (小三号仿宋居中):××××××××××××××××××××××××××××内容(小四号仿宋1.5倍行距)。 注: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码制,按文中出现顺序编号,加小方括号置于引用文献成果的右上角.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编码加方括号[ ].文献作者3人以内,全列出;若超过4人,则需列出前3人,后再加“等”或“et al.”.常用的图书,期刊著录格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学科简介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学科 简介 电路与系统学科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本学科紧紧围绕集成电路设计这一重点展开,学科的发展宗旨是研发先进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及其设计工具,并为我国正在起飞的集成电路产业培养急需的高级工程型研究人才。具体研发课题以七校联合国际SOC研究中心、浙江大学SOC交叉研究中心的工作任务为主进行。 主要研究方向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芯片(SOC)的设计;系统芯片(SOC)设计方法学研究和相应EDA工具的研究与实现。 主干课程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导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自动化、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VLSI实现、IC设计的CAD流程等。 指导教师 教授:严晓浪(博导),何乐年,谭年熊 副教授:顾渊,王维维,吴晓波,史峥 高级工程师:沈海斌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 浙江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目前从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从1996年起由电工一级学科覆盖为硕士点和博士点。本学科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从事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本学科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承担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与横向主要科研项目共13项;荣获国家、省(部)级奖励3项;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的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5部。 本学科点现有副教授2名。 本学科点曾承担并完成了HVDC系统过电压若干问题的研究、直流输电接地极技术研究、高海拔的电晕特性、利用Pockel效应测量电场、杭州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论证、GIS变电所的防雷保护研究、电机绝缘用环氧粉云母带电性能测试等科研项目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力系统电磁暂态数字仿真技术、直流输电中的高电压技术、信息系统的防雷保护、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电气功能材料和绝缘测试技术。 主干课程 高电压工程 指导教师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第一部分专业历史沿革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隶属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应用电子学系,是应用电子学系唯一的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由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发展来,它是全国最早的电力电子技术学科专业,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外也极具影响力。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既有资深博学的知名教授,如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槱生教授,也有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1.1 专业的发展历史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其前身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它是全国最早的属电力电子技术学科专业。 在1953年,浙江大学电机系创办了“电机与电器”专业,共分为电机制造和电器制造两个学科,本专业前身的专业名称为“电机与电器专业电器专门化”。 在1970年,在世界电力电子期间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电机与电器专业电器专门化”专业联合电机系其他教研室进行了可控硅元件制造和可控硅中频电源研制,生产的100A/800V可控硅在当时国内有一定声誉,研制的100kW/1kHz并联逆变中频电源为国内首创,专业名称更改为“工业电子装置”专业。进行可控硅新技术应用,在1973年春开办了可控硅中频电源训练班,为工厂培养了一批(约40人)中频电源制造骨干。从1973年秋开始又以“工业电子技术”专业为名连续四年招收了四届工农兵学员,专业方向扩展为可控硅应用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 在1977年时,专业由“工业电子装置”专业改名为“工业电子技术”专业。1977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家批准为我国第一个电力电子技术硕士和博士授权点。 1985年根据原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要求,改名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业所对应的二级学科为电力电子技术学科,在1988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至今先后建立了国内唯一的国家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和国内高校唯一的国家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996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浙江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 在1999年时,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由原来的“应用电子技术”改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属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应用电子学系。同年,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与杭州大学电子工程系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设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信电)专业。此后,浙江大学同时存在2个电子信息工程和专业,分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以及电气工程学院的应用电子学系。 2000年成立浙江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国内知名集成电路专家严晓浪教授担任所长。 2002年,根据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需要,新成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本科生。 2003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并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统一招收本科生。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一、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的运行与控制、信息处理、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装备与控制。世界电力技术的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电力行业由垄断走向竞争已成国际趋势,电力市场的运作涉及电气工程、信息、经济、管理等技术领域。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迫切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广泛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进行包括电力市场技术、电子商务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和应用研究广泛交叉的技术领域,是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化的主要领域之一。电气装备与控制方向着眼培养机电一体化高级专业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电气装备与控制领域注入了勃勃生机。目前我国生产的机电产品实现机电一体化的还极少,许多领域近于空白,诸如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以及大型成套生产加工设备等还多数依赖进口,电气装备与控制是为国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提供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主要领域之一。我国加入WTO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专业现有院士1名、“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名、教授1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5名)、副教授17名,所在的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设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覆盖本专业。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力系统与电气装备的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力电子、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人才。主要特点是强电

与弱电、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硬件、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知识。在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本专业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专业核心课程,走进导师的实验室,参加科研工作。本专业设有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继电保护、高压、电机及其控制、电气装备及其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器与电气控制、自动控制元件等实验室。设有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市场与电力经济、电机及其控制、航天电气与微特电机四个研究所。毕业生有广泛继续深造机会和广阔的就业去向,不仅在电力工业和电气产业有大量需求,还受到信息、电子、机械、运输、商检、外贸等行业及诸多高技术领域行业的欢迎。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计算机软件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等课程。高年级根据社会需求,分设电气装备的控制与设计分析、发电厂和电力系统的电气设计与运行等方面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 二、导师信息及研究方向 黄进,男,招生专业:电机与电器;研究方向:电气装备的计算机控制,电机控制与电气传动,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为研究生新开设并主讲课程两门。指导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4名,博士后1名。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同事一道,成功地将传统的电机制造专业改造成电机及其控制专业。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90年以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企业合作项目近10项。科研成果1项获国家教委科

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作业题集锦.docx

第二章工程材料 +热处理( 16/18) × 1.低碳钢为了达到硬而耐磨,可采用淬火热处理工艺。 2.在碳素钢中,为提高其性能,加入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即成为合金钢。(正确) 3.热处理工艺中淬硬性和淬透性的含义是一样的。(错) 4.正火比退火过冷度大(冷却速度较快),获得的组织较细,因此正火的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错误) 5.焊接后为消除焊接应力,可采用退火工艺。(正确) 6.造成热处理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淬火冷却时工件内部产生的内应力所致。(正确) 7.为了获得优良的淬火质量,细而长的轴类零件、薄而平的零件,应垂直淬入冷却液中。(错误) 8.金属材料的塑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错误) 9.淬火加高温回火的工艺称为调质处理。(正确) 10. W18Cr4V 是()。A、工具钢 B、弹簧钢C、不锈钢 D 、耐热钢 11.调质的目的是()。 A 、提高硬度 B 、降低硬度 C 、改善切削性能D、获得良好综合力学性能 12.钳工实习时做的小锤头,热处理应采用()。A、淬火 +低温回火 B、正火 C 、退火 D 、淬火 +高温回火 13.以下哪些不属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践所需的仪器或设备 A、箱式电炉 B、邵氏硬度计 C 、洛氏硬度计 D 、维氏硬度计 14.铸造机床床身一般采用的材料是() A、铸钢 B 、可锻铸铁C、灰铸铁 D 、球墨铸铁 15.制造轴、齿轮、连杆、曲轴等机械零件,一般应选用。 A 、耐磨钢 B 、低碳钢C、中碳钢 D、高碳钢 16.以下硬度值标示中,哪一项的写法是正确的。 A 、 HBS240 B 、 HRA80 C 、 55HRC D、 HV800 17.选择材料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A、力学性能B、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C、化学性能 18.用碳素工具钢制造的刀具能否用于高速切削为什么 A 、能,因硬度高B、不能,因硬度低C、能,因红硬性好D、不能,因红硬性差 19. 淬火后零件立即进行回火处理的目的是()。A、提高硬度 B 、提高强度C、降低脆性,提高韧性 第三章铸造(/20) 1.在造型时,舂砂太松(紧),则会产生气孔。(错误) 2.分模造型适用于最大截面不在端部的铸件。(正确) 3.整模造型与分模造型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不会产生错箱缺陷。(正确) 4.形状复杂的结构件可采用铸造方法来满足铸件的使用性能。(正确) 5.大量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便于操作,常常用单一砂(指原砂)。(正确) 6.错箱是指浇注期间金属溢出造成的缺陷。(错误)(合箱时上下砂箱未对准、未夹紧) 7.零件、模样、铸件三者的尺寸与形状应该是一致的。(错误) 8.型砂是制造砂型的主要成型材料。(正确) 9.冒口也是将金属液引入的通道。(错误)(外浇口、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 10.飞边和错箱属于铸件的表面缺陷。(错误) 11.下列零件毛坯中,适宜采用铸造方法生产的是() A 、机床主轴B、机床床身 C 、机床丝杠 D 、机床齿轮 12.分型面应选择在()。 A 、铸件受力面上 B 、铸件加工面上C、铸件最大截面处D、铸件的中间▲ 13.为提高合金的流动性,常采用的方法是()。 A、适当提高浇注温度 B 、加大出气口C、降低出铁温度 D 、延长浇注时间 14.以下哪项不是砂型铸造的翻砂工具。() A、砂箱、舂砂锤、底板、模样、砂刀 B 、冒口、浇注系统、通气针 C、起模针、砂勾、圆勺 D、水罐、筛子、铁锹、敲棒 ▲ 15.型砂透气性差,主要易于产生以下()缺陷。A、气孔 B、粘砂、硬皮 C 、应力、变形 D 、裂纹 16.起模前,在模样周围刷水是为了 A、提高型砂的耐火性 B、增加型砂的湿强度和可塑性 C 、提高型砂的流动性 D 、提高型砂的退让性 17.铸件中的重要加工面或支撑面如机床导轨面,在造型时其位置应设置 A 、朝上B、首选朝下,次选侧面C、侧面D、朝下 ▲ 18.当合金的浇注温度过高时,铸件易产生的缺陷是()。A、粘砂 B 、溢料 C 、气孔 D 、砂眼 19.金属型在浇注前,必须在型腔内喷刷涂料,它的作用主要是()。 A 、防止金属型开裂B、保护金属型的工作表面和改善铸件表面质量C、使金属液容易注入型腔

浙江大学申报教授(研究员)职务人员主要业绩(任现职以来)

浙江大学独立学院申报教授(研究员)职务人员主要业绩(任现职以来) 学院:城市学院姓名:王陆庄性别:男出生年月:1956.2 所在二级学科:企业管理 兼任党政职务:分院常务副院长最后学历及毕业时间:博士1991.1 毕业学校:浙江大学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晋升时间:2005.12(1997.12)拟升职务:教授 一、教学工作: 1、共开设课程3 门,授课时数共计1122 学时。其中必修课3 门,必修课开课情况如下: 教学年度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生数周学时×周数 2003-2004 Marketing 国商02-1 35 3×17 Marketing 国商02-2 37 3×17 生产运作工商01-1.2 80 3×17 生产运作工商01-3.4 80 3×17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国商01-1 33 3×17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国商01-2 32 3×17 2004-2005 Marketing 国管04-3 38 3×17 Marketing 国管04-4 37 3×17 生产运作工商02-1.2 90 3×17 生产运作工商02-3.4 90 3×17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国商02-1 35 3×17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国商02-2 34 3×17 2005-2006 Marketing 国商05 70 3×17 生产运作工商03-1.2 80 3×17 生产运作工商02-3.4 80 3×17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国商03 42 3×17 2006-2007 Marketing 国管06 72 3×17 生产运作工商04 90 3×17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国商04 45 3×17 2007-2008 Marketing 国管07 77 3×17 生产运作工商05 70 3×17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国商05 33 3×17 2、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77 人(请列出姓名、专业、年级) 工商00级陈玲锋、陈浩、陈云鹤、皇甫庆、李琛、毛婧瑛、沈振中、石滔、孙浩锋 国商00级卢菲菲、林聿、宗飞、周晓群 工商01级凌隽、陈岳智、方刚军、徐婷、俞宙、张彦明 国商01级陈栋、徐敏、沈丽萍、虞芸、袁干、郑静芝、周蕴娴 国际商务02级丁辉、何倩、罗丹青、戚思光、陶海丽、徐敏健 工商管理02级陈成杰、陈佳佳、郭妍、汤洋、徐立树 国际贸易02级李欣子、林佳佳、裴成续、杨冰 国际商务03级林静、宋业霏、吴晖、胡艺磊 工商管理03级陈淳国、周友学、吴捷、陈圆莉、高辉、许涛、谢梓嫱、徐丹、谢炜晓、 王晓建 国际贸易03级金艳、沈瀛莎、何橹、金妮娜、李俊 财务管理03级林静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工学博士研究生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工学博士研究生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代码:0808) (一级学科:电气工程)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深厚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学、数学、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大型工程项目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程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并掌握市场、管理、社会、环境等知识的复合创新型卓越工程师人才。 二、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组联合指导,以校企联合、国际合作并依托高水平工程实践项目进行培养。导师组由浙江大学电气学院博士生导师和电气工程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级高工组成,并根据课题跨学科或交叉学科情况,在相关学科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三、学制: 普博:3.5-4年 直博:5-6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分析、控制、评估;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能源接入与智能电网;电力信息系统集成理论与应用;电力市场化理论与应用;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以及电能储存技术的研究;电机、大功率变频调速与高效节能技术;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智能测试系统与电气控制等;系统芯片与嵌入式系统平台;智能控制系统;复杂交直流传动控制系统、高速轨道交通技术。 五、课程学习要求 1、普博≥12学分 1)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 2)学科专业课程要求≥8学分 2、直博>34学分 1

1)公共必修课程7学分 2)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 2)学科专业课程要求≥26学分 六、培养环节要求 1、开题报告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博士生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依托高水平或重大工程项目,确定课题,完成开题报告。 论文工作的课题在电气工程学科前沿、交叉学科领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领域中选择,要充分考虑博士论文工作期间内作出创新性成果、在技术上填补国内空白的可能性。 开题报告应包含论文选题及选题意义、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难点及其解决的技术路线与方法。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计划进度等。开题报告在高水平或重大工程项目承担的主体企业公开进行 2、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在学期间至少出国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一次,并在会议上宣读自己的学术论文。论文工作期间至少每半年在校或在学位论文主体企业单位作学术报告一次。在学期间共完成读书报告或seminar 10次。 2、实践活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在本学科领域国内外著名学校、企业调研或进修一次,国外企业为期半个月到三个月不等,国内企业半年到一年。 3、论文中期检查:开题报告1年-1.5年后,组织考查小组对论文工作的进展进行全面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不通过者,三个月后重新检查,若仍不通过,停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发表论文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博士生申请学位论文时,以第一作者且浙江大学第一署名单位提交发表或录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至少 2篇且授权发明专利1项。普博:2篇论文中1篇CSCD核心期刊以上、1篇EI;直博:2篇论文中1篇一级期刊以上、1篇EI。SCI可顶替授权发明专利一项。 3、论文答辩: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博士生完成工程项目,完成学位论文,可申请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前45天交评阅人,进行隐名评审,当有1位专家的评阅意见认为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要求、不同意答辩时或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后答辩,则博士生应进行认真修改,原则上至少修改3个月,重新送专家审阅,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