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本实验是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变异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通过测量和分析活动,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本实验学生体会到,引起变异的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遗传物质基础发生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二、学情分析

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变异”这一概念,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因此,通过本实验,加深学生对“变异”这一概念的理解,并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变异的概念,认同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引起变异的原因,并能举例说出什么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的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协作意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概念。

2、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五、教学难点:

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六、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宗旨,本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分组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主要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就生活现象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七、课前准备

1、测量和记录工具:直尺(精确到毫米)和若干白纸(供学生记录数据之需,学生自备)。

2、测量用的实物材料:花生果实(每组30粒,教师准备)。

3、《实验报告册》。

八、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教师回顾和利用俗语引入课题:在本章开始我们讲

过: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俗话说:

“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一猪生九子,连母十利用常见现象和图片导入课题,不但

导入新课个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变异是怎么回事。

设疑:你见过两片一模一样的叶片吗?见过长得一

模一样的人吗?

请学生举例生活中看到的变异现象;

看课本40页的图片。

教师引导:就一种生物的某一性状而言,其不同个

体之间所表达出来的该性状也是不同的,即生物存

在变异,如果实的大小不同。现在我们就花生果实

的大小来做一个探究活动,来更深层次地认识生物

的变异现象。

回答

举例

看课本图片

给学生提供

了感性认识,

而且这样的

引言亲切、自

然,更能吸引

学生的注意

力,激发其学

习的欲望。

二、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计划:请大家观察讲桌上的这两袋子花生,它们长得像

吗?是一个品种吗?“如果不是,怎样区分这两种

花生?”“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从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作为“提出问题”,如: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

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作出假设,如:花生果实

长度平均值大的是大花生,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小

的是小花生。

引导学生制定并实施计划:

材料用具:直尺、花生果实(每组30粒)。

方法步骤:按照课本提示进行。

1、6-8人一组,合理分工,开展活动。

2、计算所有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3、按长度将花生果实进行分类,算出每一长度的

花生数目。以长度为横坐标,以花生数目为纵坐标,

做曲线图。

4、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相应内容。

“花生大小好像不一样”,“花生

壳不一样,一种薄一种厚”,“味

儿可能也不一样”,“小花生种在

肥沃的地里,会长成大花生吗?”,

“大花生中有小花生,小花生中有

大花生”,“它们是一个品种”,

“它们不是一个品种”,“花生的

大小是不是能变异?”,“怎样区

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呢?”等等。

按要求进行分组活动:测量、记录、

绘图

通过教师设

疑,培养学生

参与活动的

能力和积极

性。

提高学生利

用数学方法

处理数据的

能力:即作图

能力和分析

图形与数据

的能力

学会测量花

生果实的大

小,学会用数

学方法处理

数据;通过活

动认识生物

4.得出结论并交流让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请两组测量不同品种的学生代表作汇报,交流各组

的分工情况并描述所测量的花生果实长度的范围

和大小品种的平均值。并将两组的测量结果合成在

同一图表中作对照,让全体学生参考对照,得出结

论。

教师设疑,学生讨论:

1.你拿的30粒花生是随意的还是经过挑选的?

2.你所作的曲线图呈什么形状?花生果实长度有

变异吗?

3.如果将全班各组所测得的数据都汇集起来,得到

的曲线图将会是什么形状?

4.如果你没有测量,你会注意到花生果实大小的变

异吗?

5.课本讨论题P42。

6,大花生和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有差异,这种

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

7.为什么同一个品种的花生果实有大有小,这种变

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分组表达和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随机取样,并且样本要足够大,以

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各组测得的最大值、最小值将会

各不相同;曲线图可能是一条不太

平滑的曲线,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

应该很明显;全班数据汇集后数据

量增多,曲线会变得比较平滑。)

对讨论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

的变异现象

培养学生严

谨的、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

度和热爱科

学的兴趣。

利用学生

的实验结果

来建构抽象

的知识:生物

界普遍存在

变异现象

5.进一步思考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3页第一段,并思考:影响生

物变异的内外因素有哪些?生物的变异的分类及

区别(产生原因)是什么?

思考、讨论、回答

利用学生的

生活经验,启

发学生将理

论知识与实

际生活联系

起来。培养他

们分析问题

的能力

三、课堂

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生物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变异可

分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引起变异的

原因有两方面: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不可遗

传的变异),自身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如:基因重

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这些内容等大家升到高中后会进一步学习。

思考

总结

初步理解生

物变异的原

因,为下节课

做准备

这一节实验课,你有哪些收获、得到哪些启发?

学生小结,教师给以鼓励性评价和点评实验小组。

教师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问题: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呢?

假设: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大的是大花生,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小的是小花生。

结论: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大的是大

花生,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小

的是小花生。

三、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1.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2.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

十、教学过程流程图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本实验是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变异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通过测量和分析活动,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本实验学生体会到,引起变异的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遗传物质基础发生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二、学情分析 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变异”这一概念,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因此,通过本实验,加深学生对“变异”这一概念的理解,并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变异的概念,认同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引起变异的原因,并能举例说出什么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的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协作意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概念。 2、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五、教学难点: 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六、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宗旨,本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分组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主要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就生活现象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七、课前准备 1、测量和记录工具:直尺(精确到毫米)和若干白纸(供学生记录数据之需,学生自备)。 2、测量用的实物材料:花生果实(每组30粒,教师准备)。 3、《实验报告册》。 八、教学过程

花生规格说明

我国花生大种类有 海花鲁花系列豫花中花白沙四粒红冀油四等等其他小品种交易不是很大,需求不大,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花生果:花生系豆科落花生属一年生c本植物,花生原产于美洲的巴西和秘鲁,明末传入我国,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最早传入我国的是爬蔓的小果花生,现在栽培的大粒种是清末传入山东沿海的烟台、蓬莱一带,后来逐渐广泛推广。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世界花生生产国家中仅次于印度居第二位。我国种植花生的主要产地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江苏、安徽、辽宁、四川、湖北和闽粤桂沿海一带也是重要产区。山东省花生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产量约占全国的1/3,居全国第一位。山东省莱西市出产的花生量大质优,每年直接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12%以上(不含中粮油等外地企业收购出口部分)。 花生果在国际贸易中也是一个传统商品,每年需求量约在10万吨左右,进口国家大都集中在欧洲各地,加拿大、港澳、新加坡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花生果主要做为食品原料,据了解欧洲一些国家在过圣诞节时作为一种吉祥物将花生果挂在松柏树上,或做礼物相互赠送或作烤花生果用。近几年来我国山东、河北等地也有烤花生果出口,四川也有天府花生出口。 食用花生果在国际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是两仁大花生果,最好的每英两10/12个果。花生果应果皮清洁,无尘土和杂质,挑除不熟果、损伤果和破碎果。皮色和类型最好的是类似弗吉尼亚型的大花生果。我国的大花生果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果皮光滑无麻坑不宜太薄,在烘烤中可减少破碎。 2.用途: 花生果在国内外主要作为干果食品,经过烘烤后食用,味美香甜人皆喜之,或做煮花生果或做天府花生(四川省的有名特产)。 3.规格质量: 出口花生果分大路货、手拣不分级、手拣分级货,目前出口的大部分是手拣不分级花生果及手捡分级果,其品质规格按对外贸易合同有具体规定的则按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进行检验并评定结果,并按GB/T1532-86标准规定进行检验。 (2)贸易合同中规定的品质规格(仅是实例不是不变的): 手拣不分级花生果: 水分≤10%;杂质≤0.5%;不完善果≤5.5%。 (3)黄曲霉毒素:

花生的植物学特性

二、花生的植物学特性https://www.sodocs.net/doc/fb18616005.html,、 、(一)种子 花生种子通常称为花生仁或花生米。成熟种子外形,一端钝圆 或较平(子叶端),另一端较突出(胚端)。种子形状可分为椭圆形、三角 形、桃形、圆锥形和圆柱形5种。普通型品种种子多为椭圆形、较长, 珍珠豆型品种多为桃形、较短圆。通常以饱满种子百仁重表示花生 品种的种子大小,分为大粒种、中粒种、小粒种3种。百仁重在80克以 上的为大粒种,50-80克的为中粒种,50克以下的为小粒种。也可以 每千克子仁粒数来反映种子大小。品种间种子大小差异主要取决于 品种遗传因素、自然条件、栽培措施和种子成熟度。适宜的环境和良 好的栽培条件有利于荚果充实饱满。普通型大粒品种百仁重可达 100克,一些珍珠豆型品种百仁重不足50克。同一植株上种子大小和 成熟度差异很大。在两室荚果中,通常前室种子较后室种子发育晚, 重量轻。种子由种皮、胚两部分构成。种皮颜色(以晒干新剥壳的成熟 种子为准)大体分为紫、紫红、紫黑、红、深红、粉红、淡红、浅褐、淡黄、红白相间、白色等11种,以粉红色品种最多。种皮颜色受环境和栽培 条件影响甚小,可作为区分花生品种的特征之一。种皮主要起保护 作用,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侵染。胚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及子叶四部 分。子叶较大,两瓣,肥厚而有光泽,贮存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及其 他营养物质。种子发芽时,子叶内所贮藏的营养物质经过复杂的转 化,供给发芽出苗所需养分。胚芽由1个主芽及2个子叶节侧芽组成。 主芽发育成主茎,子叶节侧芽发育成第一对侧枝。种子近尖端部分 种皮表面有一白痕为种脐。花生种子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一 般早熟品种休眠期短,为9-50天;中晚熟品种休眠期长,为100-120 天;有些晚熟品种可长达150天。珍珠豆型与多粒型休眠期较短,有 的甚至在收获不及时的情况下,常在植株上大量发芽,造成损失。利 用乙烯利、激素等处理,或应用晒种、浸种、催芽等处理,能有效地 解除休眠。 (二)根 花生根为圆锥根系,由主根和次生根组成。在土壤湿润条件下, 胚轴及侧枝基部也可能发生不定根。主根由胚根直接长成,可深达2 米左右,根群主要分布在30厘米内土层中。由主根上分生出的侧根 称一次侧根,一次侧根分生出的侧根称二次侧根,依此类推。侧根在 苗期有数十条,开花时可达数百条。土壤性质好坏,与根系生长极为 密切。土层深厚、透气性好的土壤,对根系生长有利;土层痔薄的丘 陵地或黏重土壤,根系分布范围小,数量也少;沙壤土透气性好,但 保水保肥力差,对根系发育不利。根主要起着吸收、输导、支持等作 用,并具有合成氨基酸、激素等物质的功能。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和矿物质营养元素,通过导管输送到地上各部分器官,而由叶片合 成的光合产物则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往下运输到根系的各个部分,供 给根的生长。花生根部长着许多圆形突出的瘤,叫“根瘤”。着生在根 颈和主侧根基部的根瘤较大,固氮力较强,着生在侧根和次生细枝 根上的根瘤较小,固氮能力较弱。根瘤形成初期,根瘤菌的固氮活动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探究性实验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说课稿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实验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节中的一个探究性实验。新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某种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活动,能感知生物的变异。教材以花生为例,围绕花生果实的大小,提出了大小两个品种的花生概念,虽然花生在宜昌是常见生物,学生很熟悉,但对花生品种缺乏认识和了解。教材直接给出大小2个品种的花生概念,然后让学生去通过测量验证的做法,过于简单,缺乏逻辑推理,所以,我的处理是在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自己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步步延伸,得出生物在性状上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及变异的主要原因。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同生物性状上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能够尝试分析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通过测量,学生能提高获取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提高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2、理解生物变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说教法 利用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来激发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原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课堂上,我采用了实验探究、引导点拨等多种方法; 本节设计理念:以观察、测量、等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课堂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养; 三、说学法 学情预设与学法构想:八年级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只有了初步了解,只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因此实验中采用观察、测量、等学习方法; 四、说实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组织形式为分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名小组长负责落实本次学习任务。 实验材料及用具:不同种类的花生、直尺、三角板、圆规、铅笔、课本、实验报告纸。 (二)实验探究: 1、直观导入、激趣引思:以看、摸、尝直观导入:教师给出一些花生,请学生观察后找出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兴奋地仔细观察外形、品尝种子,发现颗颗总是有差异。(视频显示9)教师引用一位哲人的话:“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进而抛出两个问

花生种子发芽观察日记

花生种子发芽观察日记 今天晚上,我找来一袋绿豆,把袋里的一些绿豆倒进盆里,又用水淘了又淘,准备泡 绿豆。眼看盆里的水已经没过绿豆了,我关掉水龙头,真不知道它们明天会怎样,希望它 们茁壮成长,长成绿豆芽。好期待呀! 篇一 今天,我还有个惊奇的发现。所有豆苗的茎的生长都一个共同的特点,绿色的茎上出 现了淡淡的红色。长的高高的茎上半部分都会稍微向南弯曲。连最上面的那把小剪刀似得 两片叶子也是朝向南方。我仔细观察我家阳台向南有太阳,我想:这可能是植物向阳性的 原因造成的。 10月1日星期六晴 早上,天气真晴朗,一片好风光。我起了床,吃完早餐后去厨房找了几颗瘦小的花生,接着我把花生泡在水里,花生在水里呈现出半浮半沉的现象。过了大约四五个小时后,我 再去观察花生,本来很瘦小的花生在经过了几小时的浸泡后,慢慢地吸收了水份,显得很 肥大了。 10月2日星期日阴 其实,这棵辣椒苗从隆老师家移植到我的窗台上已经有两个星期了。前一阵图个新鲜,看它每天都有在长,挺好玩的。这不,端午放假三天,也没人给它浇水,也没人给它开窗 透气,它居然照样很茁壮地又长高了一头。很是佩服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于是,打算为它 写下观察日记。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吃过早餐后,就去阳台观察花生,就看见花生比昨天胖 了一点儿,而且有一端裂开了一个小口,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胖子张开嘴对着我开心地笑。 10月3日星期一阴 你有没有自己种植过南瓜,观察过南瓜呢,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种植南瓜观察日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早上,我七点钟就起床了,用几分钟的时间吃过了早餐就去观察裂开了一个小口 的花生,我到阳台一看,非常高兴,因为我的花生已经长出了一毫米的芽来,就像一个个 刚出牙的小娃娃。 10月4日星期二阴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教学案例分析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实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物性状是普遍存在的;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能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以及引起变异的两种原因;理解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收集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流程: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不同的生物或同种生物存在许多差1、汇报观察分析的结果,认同。通过对比不同的玫瑰花,创设问题情

异,这些差异与生物的变异有关。境,经历“现象—问题—分析—结论” 这一过程,主动提出生物界的差异性 与生物的变异相关。 2、生物的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图片体验多种生 物不同性状的变异情况并结合生活 实际说出自己身边常见的生物性状 发生变异的实例。 2、主动学习、观察、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设计并展开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探究活动: ①有效的分工合作;②合理分测量结果 ③限时实验:15分钟;④充分讨论3、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活动 ①有效分工;②正确进行测量; ③抓紧时间完成实验;④积极参加讨论 4、小结变异的原因并指导完成实验 报告及实验巩固练习。 4、巩固与提高 教学指导过程: 1、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课题:呈现几株不同的玫瑰花实物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问题情境:不同种类的生物虽然千差万别,有许多不同的特征,那么同一种生物会不会有不同的特征

花生生长发育周期

花生生长发育周期

花生系豆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从种子的发芽到荚果的成熟大致经过如下七个阶段: (一)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花生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是鉴别品种的重要根据。花生种子是由种皮和胚两 部分组成。种皮主要起保护作用。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胚芽位 于两子叶之间,由主芽和侧芽组成。主芽以后发育成主茎,侧芽发育成第一对侧 枝。胚芽的下端为粗壮的胚轴和突出的胚根。成熟的种子内,主茎已有两片幼小的 复叶,其内尚有3—4片小复叶或叶原基;侧芽上可见2片苞叶或1片苞叶和1片 真叶,其内也有2—3片叶原基,在其苞叶叶腋内已有1 一2个二次芽原基。所以花生种子实际上已是一株分化相当完全的幼小植株。花生种子成熟以后,给予最适 宜的发芽条件也不能正常发芽,这种特性称为休眠。种子休眠所需的时间称为休眠 期(从花生成熟收获曰起至可以发芽时止)。不同品种的种子,休眠期长短差异很大,一般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品种休眠期短,在种子收获前如遇土壤湿度大、温度较 高时,有的便可在土中发芽;而普通型和龙生型品种,休眠期较长。播前带壳晒 种,种子加温处理以及用乙烯利打破种子的休眠,对加速酶的活性,提早种子发芽 有较好的作用。种子发芽出苗过程:发育完全的种子,在完成一定时间的休眠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可以发芽出苗C发芽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下迅速生长,长到1厘米左右时,胚轴迅速分化向地上伸延,将子叶和胚轴推向地表。当子 叶顶破土面见光,胚轴即停止伸长,而胚芽急速生长出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即为出苗。春播花生从种子发芽到出苗,早熟品种约需10 — 15天,中熟品种约需15-20天"花生种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珍珠豆型和多粒型早熟小花生,种子发芽最低 温度为12o C,普通型花生最低温度为15°C。发芽最适温度,早熟小花生23°C左右,大花生26-3O O C。温度过低种子不能发芽,常会引起烂子;温度过高(40°C 以上),胚根发育受阻, 发芽率下降。花生从播种到出苗约需积温200-300*C o在一般情况下,种子吸水量相当本身重量的40% — 60%的水分才能萌动,到出苗时需消耗种子重量4倍的水分。幼苗出土最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50% — 60%,低于40%或高于70% 均会影响种子正常发芽和出苗。 (二)根、茎、枝、叶的生长 1.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形成花生的根由主根、侧根和很多次生细根组成。种子发芽后,胚根迅速生长深人土中成为主根,主根上长出四列侧根,呈明显的十字排列,侧根上又长许多次生细根,形成强大的圆锥根系。主根人土深度可达1 米以上,甚至2米左右,但主要根群分布在10-30厘氷土层中。根系横向分布可达60多厘米。花生的根部生有根瘤。一般在幼苗主茎长出五片真叶以后,根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实验二: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课本第41-42页) 目的要求: 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 材料用具: 大小花生各30粒,一把直尺,两个直角三角板。 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 花生果实大小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作出假设: 花生果实大小的不同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 让学生试着作出 假设1有的学生认为是基因组成不同2也有的学生认为是环境条件不同。分 析这两种情况的假设. 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随机取样,每个品种的花生样品不少于30粒; ②用直尺测量每粒花生果实长轴的长短,单位以毫米计,四舍五入; 如毫米可 算作19毫米。 ③每四五个人为一组两人测量30粒大花生两人测量30粒小花生测量完成后 交换数值测量结果记录,并求取各花生品种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④绘制曲线图(找点,连成曲线,大小两品种两条曲线一直线一虚线表示) 曲线水平轴表示果实的长度,纵轴表示样品的个数. 可让一组学生在黑板前进行同时把结果和过程在黑板上表现出来。教师可小结和 总结帮助分析评价。通过比较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小花生的平均长度都小 于大花生的平均长度。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得出变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物质不同。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品种的花生果实有大有小呢? 这种变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得出变异的原因之二环境条件不同。 5.得出结论: 花生果实大小的不同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 让学生找出大花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30粒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分布范围。让学生分析出大花生果实长度不同也是环境条件不同引起的变异。但是环境影 响所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小花生或大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 内波动。 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讨论:1、比较小花生和大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得出什么结论2、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分布范围是多少大花生果实长 度的分布范围是多少同一品种的花生果实长度不同表现出性状上的差 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假设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与种在 肥沃的土壤中相比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把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 土壤中与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 能和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有关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就是遗传的变异 也可能是环境发生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是不遗 传的变异。课本第42页讨论题: 1.语言描述略.结论: 同一品种花生果实长度的不同主要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2.两品种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大花生>小花生. 结论: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长度的不同主要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3.大花生的果实会变小,小花生的果实会变大.推测根据:环境的变化会影响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 的变异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本实验是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变异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通过测量和分析活动,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本实验学生体会到,引起变异的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遗传物质基础发生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二、学情分析 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变异”这一概念,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因此,通过本实验,加深学生对“变异”这一概念的理解,并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变异的概念,认同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引起变异的原因,并能举例说出什么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的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协作意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一、实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能理解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实验原理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如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将大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 三、实验仪器材料 大小花生各100粒、直尺、两个三角板、笔。 四、实验方法 1、随机从大品种的花生中取出30粒花生。 2、测量每一粒花生的长轴长度并作记录。 3、随机从小品种的花生中取出30粒花生。 4、测量每一粒花生的长轴长度并作记录。 5、分别求出两个品种的花生的平均值(比较两平均值,并尝试得出结论)。 6、分别绘制两个品种的花生长度的分布曲线(横轴表示长度,纵轴表示该长度花生的数量),比较两个品种的花生长度的分布曲线,并尝试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 大品种的花生长度记录表(mm)

小品种的花生长度记录表(mm) 分析: 1. 比较两个平均值大小可知,大品种的花生的长度大于小品种花生的长度,由此可知,它们是两个品种。 2. 比较两条曲线可知,两个品种的曲线也有交叉的地方,说明大品种的花生也有变异为小花生的,而小花生品种中也有变异为大花生的。 七、实验总结反思与修正 1. 实验材料可以改进,因为花生的大小是不容易区别的,有的学生可能分不清楚哪个是大花生,哪个是小花生,所以可以改成花生种子或者大小不同品种的瓜子。 2. 测量的工具有待改进,因为花生果实不太规则,所以用直尺测量出的数据的误差较大,所以可以配合圆规来进行测量,或者可以用游标卡尺来测量。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教学 ——课型研究中实验探究课纪实 生物组许芳 一、实验目的 1、能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能说出两种变异的原因。 2、测量并分析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情况。 3、解释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原因。 二、材料用具 大小花生各30---40粒、圆规、直尺、坐标纸、计算器等。 三、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都吃过花生,那花生是不是有个大和个小的想一想,我们父母或长辈们把同一品种的花生种到地里,也同样会有大有小,这是什么原因 让学生讨论思考生回答。 教师:你还能举出什么变异的例子 学生举例回答:如我爸爸是有酒窝,而我无酒窝。 教师:变异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40页的图,熟悉生物的变异现象。 出示大小两种不同的花生果实,这也是一种变异现象。花生果实出现大小两种不同的性状,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来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2、提出问题 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1)有的学生提出花生果实大小存在着变异的原因是什么(2)有的学生提出花生果实的大小和生活环境有关系吗(3)也有的同学提出花生为什么会有大小两个品种

3、做出假设 接着让学生试着作出假设。(1)有的学生认为是花生果实的大小是基因组成不同,(2)也有的学生认为是环境条件不同。分析这两种情况的假设.然后引导学生那怎样来研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呢 4、制定计划 首先让生阅读课本中的提示,然后回答: (1)怎样选择30粒花生(随机取样) (2)怎样区分大小不同的两个品种的花生果实(通过测量) (3)测量花生果实的那个部位(长轴) (4)怎样测量(圆规、直尺) (5)得到测量结果,如何比较(计算平均值) (6)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分析数据,并绘图)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让生明确实验步骤,尤其是知道怎样进行绘图分析。 提示:测量单位以毫米记,四舍五人,如毫米,可算作19毫米。 5、实施计划 学生每四--五个人为一小组,组长分配好任务, (1)两人测量30粒大花生,两人测量30粒小花生,一人在实验报告单上记录下测量的数据。 (2)统计小花生长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分别计算出大小花生的平均值。(3)然后再组长的带领下,在坐标纸上画出数据分析图,以横轴标记1-30代表花生序号,纵轴为花生果实的长度,依据两数的相交点,绘制曲线。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个别小组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1)通过比较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小花生的平均长度都小于大花生的平均长度。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得出变异的原因之一:这两种花生是大小不同的品种,因为遗传物质不同。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探究实验课后作业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探究实验 1.下列变异中,可以遗传的是() A.野外工作人员变黑的肤色 B.一对正常夫妇生下患白化病的孩子 C.由于水肥充足而生的穗大粒足的水稻 D.小麦在黑暗条件下生成的黄化苗 2.下列几种变异中,不属于遗传变异的是() A.路边的车前草长得瘦小,而同种车前草在田边生长的却很肥大 B.红花紫茉莉与白花紫茉莉传粉后,长出粉花紫茉莉 C.透明金鱼与不透明金鱼杂交,生出了透明与不透明相间的五花鱼 D.父亲的血型为A型,母亲为B型,生下了O型血的子女 3.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异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B.所有的变异对生物自身的生存和人类都是有利的 C.所有的变异对生物自身的生存是有害的 D.人类可以利用生物的某些变异选育新品种 4.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的产蛋量高。人类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是因为生物有() A.生长发育的特征 B.生殖和发育的特征 C.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D.新陈代谢的特征 5.在相同条件下种植大小花生,大花生的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大于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由() A.种植面积大小决定 B.土壤肥沃程度决定 C.遗传物质决定 D.种植数量多少决定 6.玉米的白化苗是变异个体,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这种变异属于() A.有利的可遗传变异

B.有利的不可遗传变异 C.不利的可遗传变异 D.不利的不可遗传变异 7.小刚和几位同学在探究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时候,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两个花生品种的差异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 B.大花生品种中小花生只占少数,说明还是遗传物质起决定作用 C.选小花生品种中的大花生种在地里,一定会结出大花生 D.同一品种的花生大小有差异,说明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8.科学家将某些农作物的种子放在神舟8号飞船里,飞船返回地面后,经试种,个别种子的某些性状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原因是() A.改变了农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B.淘汰了某些不良性状 C.使种子里的一些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9.科学工作者将一种普通(产量不高)的矮杆(抗倒伏能力强)小麦与一种高产的高杆(抗倒伏能力差)小麦作亲本进行杂交。在后代植株中出现了普通.高杆,普通.矮杆,高产.高杆,高产.矮杆4种类型的小麦。选出其中的高产.矮杆植株进行繁殖培育,再经过若干代的选择培育后便得到高产.矮杆的新品种小麦。据此回答: (1)题中涉及到小麦的性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状从亲代传给后代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交后代中出现了普通.高杆和高产.矮杆类型,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 10.《齐民要术》中说:“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这证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认识到了生物的___________现象。

花生种子加工

青岛农业大学 种子加工工艺技术课程论文 摘要:花生又名长生果,也称落花生,历史上曾有落地松、万寿果、千岁子等名 称的记载。花生是食、油两用的经济作物,其营养丰富,含有50%左右的脂肪,24%~36%的蛋白质,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较高),还含有丰富的VE,3%的矿物质(尤以钾、磷含量最高),以及丰富的植物固醇(包括白黎芦醇和p—谷固醇等),花生特有的香味和营养价值是其他豆科作物不可比拟的。花生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食用,生食和熟食均可,经过深加工,可制成各种高级花生加工品,用于出口、种子和其他用途。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花生生产国,种植面积列印度之后,居世界第2 位,总产量占世界花生产量的40%,居世界第1 位。因此,大力发展花生加工产业,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花生资源,提高花生制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发展系列产品有着广阔的前景,这一方面可满足我国人民的营养和健康保健需求;另一方面是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求。 花生生产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其中亚洲占世界面积56%以上。近代以来,世界花生生产稳步发展,面积、总产增加,单产水平提高。中国是世界花生生产大国。19世纪中国花生种植面积就达453万hm2,居世界第二位;花生总产1156.8万t,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国花生面积占世界总面积20%左右,花生总产约占世界40%,单产高于世界水平近一倍。中国花生生产的区域广泛,除西藏、青海、宁夏、

香港等省区外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北部华北平原、渤海湾沿岸地区和南部华南沿海地区及四川盆地等。以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江苏、安徽等7省为主,花生面积占全国72%,总产占全国79%[1]。 本论文主要介绍花生的主要成分及营养价值,花生油脂的加工工艺,花生蛋白的加工工艺,花生食品的加工工艺和我国花生的加工现状及展望。 关键词:花生;花生蛋白;花生油脂;花生食品;现状;展望 1.花生的主要成分 花生每100克含水分7.3克,蛋白质24.6克,脂肪48.7克,碳水化合物15.3克,粗纤维2.1克,灰分2克,钙36毫克,磷383毫克,铁2毫克,另花生仁中含有胡萝卜素?0.04毫克,硫胺素1.07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9.5毫克。 合有大盈的油分(脂肪)和蛋白质,维生素Bl、Be的含量也根丰富,并合有少量的维生素D、E。干燥的花生种子—般含油量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只比芝麻稍少,比其他油料作物都高;蛋白质合量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仅次于大豆,比芝麻和油菜丰富得多;花生仁的成分,主要为钾、磷、钠、镁、钙、硫、铁等元素,其中以钾、磷的含量最多,其次为纳、镁、钙等;花生种子由于营养丰富,除榨油或直接食用处,还可以加工制成各种糕点、糖果、花生酱等食品。 2.花生的营养价值 1.花生含有维生素E和一定量的锌,能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滋润皮肤; 2. 花生中的维生素K有止血作用;花生红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更是高出50倍,对多种 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3. 花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用助于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 病; 4. 花生中含有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白藜芦醇可以防治肿瘤类疾病,同时也是降低血小板 聚集,预防和治疗动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 5. 花生纤维组织中的可溶性纤维被人体消化吸收时,会像海绵一样吸收液体和其他物 质,然后膨胀成胶带体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积存和所产生的毒性作用,减少肠癌发生的机会。 3.花生油脂的加工工艺 a.花生油营养价值 花生油含有约78%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达26%,有保持皮肤微血管内通透性作用,保护皮肤免遭放射线照射的损害。防治皮炎,并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血凝作用;能降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此外,花生油中含有维生素E和B 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硒等,有助于人体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抗感染、抗癌、抗衰老能力。 花生油含锌量是色拉油、粟米油、菜籽油、豆油的许多倍。虽然补锌的途径很多,但油脂是人们日常必需的补充物,所以食用花生油特别适宜于大众补锌;花生油中还含有多种抗衰老成分,有延缓脑功能衰老的作用。花生油还具有健脾润肺,解积食、驱脏虫的功效;营养专家还在花生油中发理了3种有益寿延年于心脑血管的保健成分;白藜芦醇、单不饱和脂肪酸和β-谷固醇,实验证明,这几种物质是肿瘤类疾病的化学预防剂,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是中老年人理想的食用油脂之一,花生油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教案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变异的概念,认同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引起变异的原因,并能举例说出什么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的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协作意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概念。 2、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宗旨,本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分组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主要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就生活现象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五、课前准备 1、测量和记录工具:直尺(精确到毫米)和若干白纸(供学生记录数据之需,学生自备)。 2、测量用的实物材料:花生果实(每组30粒,教师准备)。 3、《实验报告册》。 六、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问题: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呢? 假设: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大的是大花生,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小的是小花生。

结论: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大的是大花生,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小的是小花生。 三、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1.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2.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

花生生长发育周期(优质参考)

花生系豆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从种子的发芽到荚果的成熟大致经过如下七个阶段: (一)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花生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是鉴别品种的重要根据。花生种子是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种皮主要起保护作用。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胚芽位于两子叶之间,由主芽和侧芽组成。主芽以后发育成主茎,侧芽发育成第一对侧枝。胚芽的下端为粗壮的胚轴和突出的胚根。成熟的种子内,主茎已有两片幼小的复叶,其内尚有3—4片小复叶或叶原基;侧芽上可见2片苞叶或l片苞叶和l片真叶,其内也有2—3片叶原基,在其苞叶叶腋内已有l一2个二次芽原基。所以花生种子实际上已是一株分化相当完全的幼小植株。花生种子成熟以后,给予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也不能正常发芽,这种特性称为休眠。种子休眠所需的时间称为休眠期(从花生成熟收获日起至可以发芽时止)。不同品种的种子,休眠期长短差异很大,一般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品种休眠期短,在种子收获前如遇土壤湿度大、温度较高时,有的便可在土中发芽;而普通型和龙生型品种,休眠期较长。播前带壳晒种,种子加温处理以及用乙烯利打破种子的休眠,对加速酶的活性,提早种子发芽有较好的作用。种子发芽出苗过程:发育完全的种子,在完成一定时间的休眠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可以发芽出苗。发芽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下迅速生长,长到l厘米左右时,胚轴迅速分化向地上伸延,将子叶和胚轴推向地表。当子叶顶破土面见光,胚轴即停止伸长,而胚芽急速生长出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即为出苗。春播花生从种子发芽到出苗,早熟品种约需10一15天;中熟品种约需15—20天。花生种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珍珠豆型和多粒型早熟小花生,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2℃,普通型花生最低温度为15℃。发芽最适温度,早熟小花生23℃左右,大花生26—30℃。温度过低种子不能发芽,常会引起烂子;温度过高(40℃以上),胚根发育受阻,发芽率下降。花生从播种到出苗约需积温200-300℃。在一般情况下,种子吸水量相当本身重量的40%一6O%的水分才能萌动,到出苗时需消耗种子重量4倍的水分。幼苗出土最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50%一6O%,低于40%或高于70%均会影响种子正常发芽和出苗。 (二)根、茎、枝、叶的生长 1.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形成花生的根由主根、侧根和很多次生细根组成。种子发芽后,胚根迅速生长深人土中成为主根,主根上长出四列侧根,呈明显的十字排列,侧根上又长许多次生细根,形成强大的圆锥根系。主根人土深度可达l 米以上,甚至2米左右,但主要根群分布在10—30厘米土层中。根系横向分布可达60多厘米。花生的根部生有根瘤。一般在幼苗主茎长出五片真叶以后,根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中的一个探究实验。本实验就是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变异就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通过测量与分析活动,提高学生处理数据与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本实验学生体会到,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遗传物质基础发生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 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二、学情分析 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与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就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变异”这一概念,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与基础知识。因此,通过本实验,加深学生对“变异”这一概念的理解,并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变异的概念,认同生物性状的变异就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引起变异的原因,并能举例说出什么就是可遗传变异与不可 遗传变异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的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与分析数据 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协作意识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与加强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们严谨的、实事求就是的科学态度与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概念。 2、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五、教学难点: 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六、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宗旨,本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分组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主要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就生活现象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七、课前准备 1、测量与记录工具:直尺(精确到毫米)与若干白纸(供学生记录数据之需,学生自备)。 2、测量用的实物材料:花生果实(每组30粒,教师准备)。 3、《实验报告册》。 八、教学过程

第五节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甘肃省临夏市第一中学教案 科目:生物授课教师:任课班级:课题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课型新授课授课 日期 第 7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举例 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初步体验调查生 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调查结果的能力;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 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大花生里有个小的,小花生里也有个大的。教学难点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大花生里有个小的,小花生里也有个大的。 教学资源课本,教学用书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讨论学习,讨论总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1、实验目的 2、实验要求 3、材料用具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 签审 月日教务处 签审月日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问题与情景)师生活动(过程与方法) 复习旧识: 1. 举例说出生物变异的实例。 2. 说说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 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实验: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实验目的: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 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理解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 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探究实验: 一、提出问题:花生种子颗粒一样大吗? 二、作出假设:花生种子颗粒不一样大。 三、制定计划并实施(要求: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一)、材料工具: 1、测量和记录工具:直尺(精确到毫米)、坐标纸、若干白纸(供学生记录 数据之需,学生自备) 2、测量用的实物材料:花生(每组20颗,教师准备) (二)、方法步骤 1、两人一组,要将测量值和最大、最小的估测值(精确到mm)都记录下来。 2、计算所有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3、按长度将花生果实进行分类,算出每一长度的花生数目。以长度为横坐标, 以花生数目为纵坐标,做曲线图。 4、将花生果实长度最大值到最小值作为长度范围,记录中间值;将这个长度 范围等分成10个区间,列表统计每个长度区间的花生果实数目;以长度为横 坐标,花生数目为纵坐标,绘制直方图。 四、讨论: 1、测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与你第一步中估测的值接近吗? 2、你所作的曲线图呈什么形状?花生果实长度有变异吗? 3、如果将全班各组所测得的数据都汇集起来,得到的曲线图将会是什么形 状? 4、仔细观察你所做的直方图,最高的直方体长度范围是多少?这个范围的中 间值与统计得到的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中值接近吗? 5、你认为在本活动中曲线图和直方图哪一个能更确切地反映数据变化?(各 组测得的最大值、最小值将会各不相同,与第一步中的估测值也不一定接近; 曲线图可能是一条不太平滑的曲线,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应该很明显;全班 数据汇集后数据量增多,曲线会变得比较平滑;各组的直方图长度范围将会 不同,这个范围的中间值与统计得到的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中值也不一定 接近;在本活动中可能直方图更能确切地反映数据变化,如果数据是连续的, 则曲线图比较适合。) 五、总结: 生物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变异可分为不遗传变异和可遗传 变异;引起变异的原因有多个: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不遗传变异),基因重 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引起可遗传变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