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最新资料推荐------------------------------------------------------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作者:

谌业锋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

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

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

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1 / 12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

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

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 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2.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

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3 / 12

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二、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 时所要做的工作。

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

---------------------------------------------------------------最新资料推荐------------------------------------------------------ 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3.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 的道理。

或在 10 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 道简单计算题。

4.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 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 4 个单词等。

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

5 / 12

如有一位高中教师上一课时的克隆技术,他写的教学目标是: 1. 认知目标 (1) 理解克隆的概念 (2) 了解克隆技术的一般过程 (3) 认识克隆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4)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2. 能力训练目标把克隆的知识与教学相关内容相联系,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及思辨的能力。

3. 情感训练目标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激发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德育培养目标通过研究、讨论克隆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形成看待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显然,这位教师不了解目标陈述的技术,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行为主体混乱;有些行为动词不明确;有些是目的而不是目标:

目标分类不科学;简单问题复杂化。

可以想象,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没有目标导向的,只能凭经验行事。

教学准备的结果是教学方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案。

对教案的管理其实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管理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实施行为即 45 分钟的课堂效益。

然而,目前对教案的管理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走向过于繁琐

---------------------------------------------------------------最新资料推荐------------------------------------------------------ 的所请规范化、标准化,对所有的教师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而且管理的要求过于具体、过于详尽、过于死板,这可能是教学管理的大忌。

我们知道,对教案的规范化管理对新教师和欠胜任教师来说是必要的,但对合格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而言,过于规范可能是弊大于利。

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有时也可以是头脑里的思路。

既然是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教学准备的产物应该是多样化的,大可不必追求一种形式或模式。

教学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包括教案) ,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再者,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容易使教师产生不信任感。

如果把这种管理权部分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评价教师的备课是否认真与充分,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校本管理模式,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准备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

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

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过于详尽的教案就有可能起副作用。

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新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别往往也就在于此。

7 / 12

三、教学实施策略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一般说来,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行为按功能米划分主要有两个方面:

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选择。

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等。

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样的行为。

同样,内容对行为也有制约作用,学生准备程度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动机准备与知识准备。

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行为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准备程度。

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最重要的。

四、教学评价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它的意义何在。

---------------------------------------------------------------最新资料推荐------------------------------------------------------ 1. 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

它的直接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而不是给学生分三六九等。

2. 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

如知识掌握程度检查,它已经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还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等。

3. 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4. 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

5. 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得评价是一种开放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

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

因此,它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取得了进步,说明该教师的教学是有效

9 / 12

的;反之,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没有什么进步,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就没有多少效果。

从评价活动的组成来看,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包括确定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编制学业评价的试题、实施以测验为主的评价活动、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等几个方面。

要使学生评价达到一定的信度与效度,必须处理好以下这些技术问题。

1. 首先必须明确本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评价指标。

2. 评价指标控制在 10 一 15 个,而且必须是具体、明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能做出判断。

3. 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

4. 指标的产生尽可能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5. 开学初就应把评价表发给每位教师,并告诉教师,在期末将由学生从这些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便于教师学会自我管理。

6. 尽可能每次让一个学生同时评价 5 门或更多门学科的教师。

这样每班随机取样 15 名即可,以避免个别班主任集体作假。

7. 由于所有量表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统计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

如不能给教师排名次,也不能当作发奖金的唯一依据。

可以告诉每一位教师两个分数,一个是他本人的总分,另一

---------------------------------------------------------------最新资料推荐------------------------------------------------------ 个是全体专职教师的平均分。

得分较差的教师可以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处理,或者对他们下个学期的教案进行规范管理。

下面就是一所高中采用的学生评价教师课堂表现的量表,仅供参考。

学生抽样评价表同学们:

你们好! 这份问卷是学校专门请专家设计并由部分师生讨论通过的抽样调研表,用来评价每位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并把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反馈给教师木人,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这里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因此希望你们行使学校赋予你们的权利,如实地、客观地填写每一项目,以便提高我们学校的管理水平。

感谢你们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支持!分为五个等级:

A. 非常赞成;

B. 同意;

C. 一般;

D. 不同意;

E. 反对。

问题:

* 该教师备课是认真、充分的 * 该教师讲课能激发我的兴趣* 该教师常用举例方式讲解,条理清楚 * 该教师能随时和学生讨论问题 * 该教师没有任何体罚或歧视行为 * 该教师对我比较真诚、热情 * 该教师布置、批改的作业,我是满意的 * 听该教师每一堂

11 / 12

课我都是有收获的 * 该教师经常研究与教育教学有关的问题, * 该教师上课无迟到、早退、拖堂或无故缺课现象 * 我欢迎该教师继续给我们上课 * 我认为该老师的主要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建议是什么?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阈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杨继全

Vol.9No.8 2012年8月 第9卷第8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Aug.2012一、前言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基于其有效地实用性,积极心理学逐渐的渗入高校课堂的构建之中。而且基于积极心理学,当今高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尤其是其丰富了教学形式,创新性发展了教学的培养模式。因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阈的高校有效课堂的开展,是当今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对于学生综合实力培养的关键教学模式。 二、积极心理学的教学运用综述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活力与品德的一门学科,并且其基于人的积极品德,挖掘人潜在的力量。这样人性的挖掘,促进了个人的品行发展,同时构建了和谐社会,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潜在影响。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主张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形成对立,其主张普通人在各种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展、生活,同时对于优秀分子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多地价值。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比较新兴的学科,基于其优秀的理念主张,其已经广泛运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基于其人性积极品德的挖掘,可以在学习上极大地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其人的潜力再创造,可以便于高校培养模式的转变。 随着当今高校课改的不断深入,基于综合创新人才的培养,已逐渐成为当今教育形式的培养方式。如何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及优秀的品行,是当今开放式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阈的高校课堂建立,从本质上转变了高校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对于新时期下综合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 三、基于积极心理视阈下的高校课堂建设 传统的高校教学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求。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有效教学,正逐渐深入高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心理学的理念和主张,十分切合新时期下的高校教学改革需求。因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阈的高校课堂建设,是当今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教师“教学艺术”的塑造,尤其是教学语言的感染性。这里所言的“教学艺术”是指教师教学行为语言的塑造。高校课堂的建立需要基于良好的师生互动,尤其是教师语言的积 极性,对于学生的感染性极强。因而基于积极心理视阈下的高效课堂建设,需要依托教师教学艺术的良好塑造。 1.教师积极情绪的塑造,尤其是教学语言的积极性和亲 和性。课堂教学是是师生双边教和学的过程,因而教师教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上课热情。教师在上课的环节中,在教学语言上应该保持一定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忌悲观或厌教情绪的出现,这样对于学生学习的“士气”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师要基于课程内容,备好每堂课,这样对于教师“实力”的塑造非常的重要。而且教师在上课中,要注意语言亲和性的有效彰显,也就是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传达出内心对于教学的喜爱,以及对于学生真诚的欣赏。这些教学艺术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尤其是基于教学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很好地塑造学生积极学习的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鼓励带来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细致地观察学生的上课情绪,进而进行正确的引导或开导,消去其学习上的消极情绪。因而,基于教师积极情绪的塑造,对于课堂教学气氛,以及学生积极学习心态的感染非常的重要。 2.教师有效积极的评价方式。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特 点,基于积极评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构建非常的中要。进而,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效课堂建设,需要基于有效的评价方式。传统的学生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局限性,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评价模式,需要基于学生的综合实力的表现,给予学生客观积极的评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评价艺术,也就是能够把表扬作为一种艺术,去感染学生学习的品行。教师能够对于学生学习中的诸多细节,进行缜密的观察,进而基于学生的实际表现,予以一定的评价和表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小进步、细小举动,教师都要有效的察觉和发现,进而及时的给予表扬,这对于学生更大的学习进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其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于学进行合理的学习分组,把一些经常不上课或挂科的学生,作为学习小组的负责人,进而在行为上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约束,同时也在其他同学的监督下,转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基于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进而更加促进其有效的学习。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阈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杨继全 (大同大学,山西大同037009) 摘 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视阈,已逐渐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尤其是积极心理学有效地改善了教学 中的师生关系,提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时创新性发展了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基于积极心理学展开论述,进而基于积极心理学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82··

中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中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如何打造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一靠有效的讲授;二靠有效的提问;三靠有效的倾听;四靠有效的反馈;五靠有效的活动;六靠有效的作业;七靠有效教学行为评价。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有效策略 一、有效讲授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科学合理地讲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的讲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讲授要有吸引力。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考虑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语言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充满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吸引学生注意的技巧有: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时,可以举一个结果令人惊异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在上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和练习的关键部分。在课堂进行中、结束时要强调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主题。(2)掌握课堂讲授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的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简洁合理的过渡。好的过渡决定了课堂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保证过渡的简洁和条理,控制过渡的数量。如果教师把过渡处理好就不会浪费教学时间,提高效率。(3)讲授要清晰明了。教师应该有组织的、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新信息,指导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清晰理解。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收集信息资源,列出学生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课堂的主要任务,使讲授变得清晰。 二、有效提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是否问到点上,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在课堂上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明确的问题;问题要难易适中,大小得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要有艺术性,形式要多样,环环相扣;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答案质疑。 三、有效倾听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会倾听,是师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教师首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总体风格和特征。教学策略连续统一体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发现策略’和‘接受策略’,中间有不同的混合、过渡的情况。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训练与练习策略 这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接受学习策略。由于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记忆感知材料,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只须示范做什么并提供练习,而学生只需记忆学习内容,并不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基本上是属于机械记忆的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的模式如下: 提供示范→巩固练习→反馈迁移 训练与练习策略尽管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容易导致死背硬记,但是作为一种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策略,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对物理教学中的某些内容(大多为言语信息),适当地运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陈述性知识对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因为训练与练习策略容易导致死背硬记而望而却步。应通过对物理知识所属学习类型的分析,选用适用于接受学习的信息,适当地选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扬其长,避其短,合理运用之。 2.演绎策略 演绎策略也是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物理概念,及他们能否通过观察将现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演绎策略的模式如下: 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进行演绎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演绎策略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策略,由于省略了学生用来探究、发现的时间,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容纳较多的信息。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策略设计的教学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上是讲解式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这一点看,演绎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远迁移能力不利,而有助于近迁移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选择演绎策略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并尽可能地多用实例(或演示)进行论证,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归纳策略 归纳策略是由教师展示定律和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归纳策略既具有发现策略对过程学习的特点,又具有接受学习的讲解特点,故也称为“思考性讲解”。较演绎策略而言,运用归纳策略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取概念或定理的发现过程——由于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个别的事物)到一般(概念和原理),因而教师必须向学生呈现形成概念和定理的过程——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策略的模式如下: 演示(或列举)个别实例→进行归纳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允漷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我们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②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③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幸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1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 闵光祥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上好概念课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研有多个老师上了概念课,听了之后就发现我们经常会不经意地把数学概念课上得冰冷无味、死板缺乏生机;学生没有通过对大量事物的感知、分析、理解而抽象出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2、孤立地教学概念。很多教师在教学概念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这样虽然是课时设置的需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一定的体系,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 3、数学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反复过程。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即已迫不及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 二、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1、必须将概念置身于现实背景中去理解。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严谨的、系统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始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提供丰富、典型、全面的感知材料,千方百计地充实学生的感性材料。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2.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二、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3.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如有一位高中教师上一课时的"克隆技术",他写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 (1)理解克隆的概念 (2)了解克隆技术的一般过程 (3)认识克隆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4)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网上考试试卷及答案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网上考试试卷及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网上考试试卷及答案(一)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培训《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网上考试试卷 考试说明: 考试名称: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考试时长: 120分钟 课堂: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显示成绩:是 试卷: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考试期间: 2011-01-11 至 2011-01-15 预约时间: 2011-01-09 00:00 至 2011-01-15 23:55 考试说明:一、考试题型 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多选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 判断题(20题,每题分,共10分) 二、答题时间 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大家分配好答题时间,满120分钟系统将强制收卷) 一、单选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 A、以学生为本 B、以老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教材为本 2、就社会发展而言,真正的第一资源是() A、人才 B、金属 C、资本 D、土地 3、教师以为学生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因而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其他学生更快的发展,这就是() A、罗森塔尔效应 B、高原效应 C、马太效应 D、蝴蝶效应 4、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静态知识 5、利用教师之章的专长或经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与回馈,达到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这就是一种()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少数有准 6、现实中教育教学法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7、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 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8、教师专业化发展,重点在于() A、提高身体素质 B、培养敬业精神 C、提高专业能力 D、学习专业知识 9、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 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信念 10、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 A、提出问题 B、设计方案 C、搜集资料 D、制定假设 11、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法 12、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通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 A、螺旋效用 B、马太效用

概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概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概念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合肥市蜀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李德山 对于平时的新课教学,数学概念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经 常要面对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教师又经常会发现在测验与作业中学生做错的题目会反复的发生错误,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是粗心引起的,粗心是有的,但其实大部分还是因为没把概念弄清吃透。所以与其花大力气扭转学生的错误概念,还不如在一开始就将它解决好。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使学生少走弯路,是数学老师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教学问题。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 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二、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有理数、实数的概念、 运算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方程、不等式的概念,函数的概念以及概率、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概念是构成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有理数、实数的概念,才能理解有理数、实数运算的法则,而运算法则的掌握,又能促进方程、不等式、函数概念的形成。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理、法则和公式。总之初中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于今后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些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初中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 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教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加强教学研究,可以架起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为此,我们通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共享、教学创新、常规完善等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规范、优化、研究和评定,形成了反思教学、案例评析、教学诊断、互动研讨、教学沙龙等五种有效的教研策略。 一、反思教学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通过反思教学,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回忆、思考、评价,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从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们在培训中,注重反思教学,指引教师进行教研活动。 (一)建立组织,明确分工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求学校采取互动反思模式,建立组织,明确分工和规则,为开展教研活动奠定基础。 1、将全体教师按年级、学科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以6-8人为宜,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在每次教研活动中,各小组都设组长1人,负责小组教研、讨论的组织调控;记录员1人,负责对小组教研情况和讨

论结果的记录;发言人1人,负责将本组的教研情况和讨论结果向全体组员做介绍;时间控制员1人,掌握每人发言时间不要超时;问题员1 人,将本组成员某个方面的问题向学校提出。在不同教研活动中,角色分工可以调换。 2、建立规划,明确程序 在教研讨论中,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言。为了按照科学的程序开展反思教学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行为规则和活动规划。 ①在行为规则方面,要求小组成员依次轮流发言,此外还要做个人学习笔记,内容包括本人的观点、本组其他人观点的不同之处、组间交流结果等。 ②在活动规则方面,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组织下开展教研讨论活动,针对每个教研专题向全体组员介绍本组讨论结果,可以相互辩论。问题员在每轮讨论后将本组的问题向学校提出。 (二)专题教研,反思互动 学校定期确立教学研究专题,要求每个小组进行研究,制订改进措施,完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加强教学前反思研究,重点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每个成员都要精心设计教案,小组间研究讨论教案的可行性,共同修订教案。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备课策略 1.开放性备课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放思想,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具体体现在: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这样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备课;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 2.结构性备课策略。教师将某一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更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3.反思性备课策略。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使其不断地优化。 二、差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和认识结构的不同实施差异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把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尚处于形成状态,正在成熟的认知结构。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动。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2.根据多元智能的特点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这八项智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补充。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与学生多元智能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致力于这八种智能的整体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另外,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 三、教学优化策略 优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只有改变少慢、费、差的低效局面,努力创造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学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1.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有效知识量。教学中有效的知识指对学生实际奏效的、真正理解的知识。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的效果也为零。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不是内容不科学,数量太少或时间不够,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由知识为本的教学向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转化。 2.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加强知识结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学的结构性原则,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才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组织教材,不仅要考虑新知识内容的讲解,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只有科学组织材料,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另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即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生成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体精神。实施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运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法具体体现在: 1.体验教学法。即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教师预设的具有足够知识性、能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2.潜科学教学法。即指那些尚处于孕育中的属于“科学胚胎”的科学。潜科学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让他们目睹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 3.发展问题教学法。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e13038121.html, 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作者:李淑华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0期 【摘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探讨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教学改革有效教学课堂目标教学评价情感目标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解读 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性的一个隐喻:穿越玉米地。 第一,谁穿得快(速度)。 第二,谁掰的玉米多(收益)。 第三,谁身上的伤口少(安全)。 这就是企业平常所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成熟的企业家都知道速度、收益和安全必须要全面考虑,必须要整体考虑。 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 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 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 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 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一)有效学习 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前提性指标)。 学习结果: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核心性指标)。 学习体验: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感受(内隐性指标)。 从更高的更广阔的视野来分析这三个指标: ⑴学习速度(学习时间); ⑵确立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意识! ⑶课程学习时间 一门课程:课时+课外 全部课程:全部学习时间=学校课程的学习+个人自由的学习 学生生活时间=学习时间+非学习时间 现存的问题:无限膨胀课程学习时间,不仅挤占了学生的个人学习时间,还挤占了生活乃至生存(吃饭、睡觉)的时间。

学习一旦变成对人的身心健康、对人性的摧残,如此也就失去了谈论有效性的前提(人道主义前提)。 有效学习是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三者的统一。(二)有效教学 有效的教的表现:教促进学(教长学) 1. 提高学习效率(时间)(速度)—(教:让学生学得快、多) 2. 增进学习结果(质量)(深度)—(教:让学生学得深、透) 3. 提升学习体验(兴趣)(温度)—(教:让学生爱学、乐学)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化难为易 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化易为难 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激发情趣 (一)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和策略 〈一〉方式:直接和接受的方式(马克思的名言) 学生学习过程(认识活动)的封闭性、直接性、指导性和预设性。 〈二〉策略:化难为易 1. 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通俗) 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请一位数学专家解下面这道算术题:在一个减法算式里,减数、被减数与差的和等于90,差是减数的两倍,那么差等于多少呢?题中概念太多,这位专家让孩子读两遍,学生还是把握不住,专家改用图来表达,图给孩子直观感和整体感,容易把握(见图1)。 专家与孩子商量:既然差是减数的两倍,我们能否将图1改为图2呢?孩子高兴地说,它是减法算式,干脆把图2改成图3吧!根据“减数、被减数与差的和等于90",有△+△△△+△△=90,就可知道△=15,那么差等于30。可以认为,这三张图形是一种特殊语言,它给

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有效讲授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科学合理地讲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的讲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讲授要有吸引力。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考虑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语言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充满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吸引学生注意的技巧有: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时,可以举一个结果令人惊异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在上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和练习的关键部分。在课堂进行中、结束时要强调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主题。(2)掌握课堂讲授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的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简洁合理的过渡。好的过渡决定了课堂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保证过渡的简洁和条理,控制过渡的数量。如果教师把过渡处理好就不会浪费教学时间,提高效率。(3)讲授要清晰明了。教师应该有组织的、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新信息,指导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清晰理解。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收集信息资源,列出学生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课堂的主要任务,使讲授变得清晰。 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激发学生投入学习,除此外,教师有效的提问,学生有效的倾听,使课堂教学保持相互的对话、交流。 二、有效提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是否问到点上,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在课堂上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明确的问题;问题要难易适中,大小得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要有艺术性,形式要多样,环环相扣;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答案质疑。 三、有效倾听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会倾听,是师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规范学生倾听的外显行为。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时不可以随意插嘴,要用专注的眼神看着发言者,面带真诚的微笑,倾听者能根据发言者的内容产生相应的身体语言。最后,教师让听者承担责任。倾听者,有承担提升讨论质量的责任。在学生倾听时,给孩子明确任务,让孩子带着疑问,带着具体的要求去听,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充满责任感。 四、有效反馈 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反馈。教师和学生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活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反馈时间要及时。教师要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反馈,表扬好的做法,提出问题和缺点,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强化重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当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灵活理解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要耐心地多讲解几遍并加上适当地练习。(2)反馈方式要多样、灵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情节、感受最深的地方;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几个重点问题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态度,

陈璟-《有效教学的心理学策略》纲要

有效教学的心理学策略 一、教学效率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 1. 什么是教学效率 【定义】教学效率可以形象地描述为教学过程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学习量与精力投入量之比。 有效学习:是指学生能学习到终身受用的知识,发展终身受用的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态度、兴趣、动机、意志、习惯等)。 精力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投入的时间与脑力。 【衡量指标】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公式,直观地了解教学效率的衡量指标。 学生学到的学生形成的学生养成的良好 有用知识+有用能力+非智力因素 教学效率= 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学生的脑力负担 2.什么是高效率教学 【定义】根据我们对教学效率的界定,高效率教学可以看成是学生用相对较少的精力投入去获取相对较多的学习收获。 二、为什么要讲求教学的高效率 (一)研究和实施高效率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 2010年7月2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高等教育部分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 (二)研究和实施高效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 1.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积累和能力的最优发展 教师: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如采用过程启发式教学、元认知教学、研究型教学、治学型教学等; 学生:用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去主动、积极的学习,如学会运用深入理解的方法、高效记忆的方法、系统组织的方法、高效联系的方法、灵活运用的方法、创新思考的方法。 【现状】许多高校教师不重视高效教学。有人把高校教师的课堂表现总结为一念、二侃、三吹、四混。

缓解教育变革中教师心理压力的有效策略

缓解教育变革中教师心理压力的有效策略 近年来,我国正尝试针对整个教育领域进行全面和彻底的变革,包含学前教育、小学升初中教育、高考政策、大学教育、研究生政策、留学生政策、特殊教育以及培训机构等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在整个变革实施的过程中,作为教育最直接实施者的教师,势必会受到全面教育变革的冲击,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探讨教师缘何不适应教育变革,又如何调整心理状态进而去适应这种变革,一方面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促进价值,另一方面,也对基础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意义深远。 一、教育变革给教师造成心理压力 自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后,中国的教育踏上了全面改革的征程。在此后的30年教育发展中,我国基础教育始终在不断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随着变革不断地从自身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状态方面作出调整,以适应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然而,这些外在的变革无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给教师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第一,专业发展遭遇瓶颈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近两年,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陆续推出管办评分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教育督导、推进依法治教和教育有序开放等一系列教育政策,这些新教育政策的推出和施行,要求教师只有更加专业,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然而现实中,教师一方面疲于应对大量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被迫应对各种检查,没有多余的时间进一步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基础,专业思想、知识和能力囿于自身经验而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渴望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适应各种变革,却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日益开放的教育环境,来自社会、家长及学生的高要求令专业素养亟待提高的教师无所适从,强烈的心理忧虑、挫败感和无助感日益加剧。 第二,教育环境变化给教师带来心理不适。我国教育体制已经由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开始转变,各阶段如幼升小、小升初,尤其是高考评价机制的变革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