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做出诊断。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临床表现:

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资料统计,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约为(1.0~1.3)]。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黏液脓血便是UC最常见的症状。不超过6周病程的腹泻需要与多数感染性肠炎相鉴别。

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并黏膜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

黏膜活检:建议多段、多点取材。组织学上可见以下主要改变。

活动期:(1)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性、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即隐窝炎),乃

至形成隐窝脓肿;(2)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分支、出芽,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3)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

缓解期:(1)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2)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减少;(3)隐窝结构改变可保留,如隐窝分支、减少或萎缩,可见帕内特细胞化生(结肠脾曲以远)。

UC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诊断要点: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1) 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2)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和(或)放射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3)如再具备上述黏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特征者,可以确诊;(4)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者,暂不确诊UC,应予密切随访。

疾病评估:

UC 诊断成立后,需全面估计病情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类型:

可分为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病变范围推荐采用蒙特

利尔分型。该分型特别有助于癌变危险性的估计和监测策

略的制定,亦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疾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UC病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疾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肠外表现和并发症:

肠外表现包括关节损伤(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皮肤黏膜表现(如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和坏疽性脓

皮病)、眼部病变(如虹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肝胆

疾病(如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石症等)、血栓

栓塞性疾病等。并发症包括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下消

化道大出血、上皮内瘤变以及癌变。

鉴别诊断:

1.急性感染性肠炎

2.阿米巴肠病

3.肠道血吸虫病

4.其他

5.UC合并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iff)或CMV感染

6克罗恩病

诊断步骤:

1.病史和体格检查

2.常规实验室检查,强调粪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不少

于3次。

3.结肠镜检查(应进入末端回肠)并活检。

4.小肠检查。

5.重度活动期患者检查的特殊性

诊断举例:

UC( 慢性复发型、左半结肠、活动期、中度 )。

疗效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和内镜检查作为疗效判断标准。

缓解的定义:

完全缓解是指完全无症状(排便次数正常且无血便和

里急后重)伴内镜复查见黏膜愈合(肠黏膜正常或无活动性

炎症)。关于UC患者黏膜愈合的定义,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疗效评定:

(1)临床疗效评定:适用于临床工作,但因无量化标准,不适用于科研。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见黏膜

大致正常或无活动性炎症。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

肠镜复查见黏膜轻度炎症。无效:临床症状、结肠镜复查

均无改善。

(2)改良Mayo评分:适用于科研,亦可用于临床。

复发的定义:自然或经药物治疗进入缓解期后,UC症状再发,最常见的是便血,腹泻亦多见。可通过结肠镜检查证实。

与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相关的特定疗效评

(1)激素无效:

(2)激素依赖:

UC治疗目标: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

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加强对患者的长期管理。

活动期的治疗:

1.轻度UC:(1)氨基水杨酸制剂是治疗轻度UC的主要

药物。包括传统的柳氮磺吡啶(SASP) 和其他各种不同类型

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SASP疗效与其他5-ASA制剂

相似,但不良反应远较5-ASA制剂多见。尚缺乏证据显示

不同类型5-ASA制剂的疗效有差异。每天1次顿服美沙拉

秦和分次服用等效。(2)激素: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者,特别是病变较广泛者,可改用口服全身作用激素(用法

详见中度UC治疗 )。

2.中度UC:(1)氨基水杨酸制剂:仍是主要药物,用法

同前。(2)激素:足量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后(一般2~4周)症状控制不佳者,尤其是病变较广泛者,应及时改用激素。按泼尼松0.75~1mg/(kg·d)(其他类型全身作用激素的剂

量按相当于上述泼尼松剂量折算)给药。达到症状缓解后开

始逐渐缓慢减量至停药,注意快速减量会导致早期复发。(3)硫嘌呤类药物:包括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6-MP)。适

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者。欧美推荐硫唑嘌呤的目标剂量为

1.5~

2.5mg/(kg·d);我国的数据显示:低剂量硫唑嘌呤[(1.23±0.34)mg/(kg·d)]对难治性UC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和安全性,但这一篇文献证据等级较弱。另外对激素依赖UC患者,低剂量 [1.3mg/(kg·d)]硫唑嘌呤可有效维持疾

病缓解。

3.重度UC:病情重、发展快,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

应收治入院,予积极治疗。(1)一般治疗:补液、补充电解质,防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特别是注意补钾。便

血多、血红蛋白过低者适当输红细胞。病情严重者暂禁食,予胃肠外营养。粪便和外周血检查是否合并C.diff或CMV

感染,粪便培养排除肠道细菌感染。如有则做相应处理。

注意忌用止泻剂、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制剂、NSAID等,

以避免诱发结肠扩张。对中毒症状明显者可考虑静脉使用

广谱抗菌药物。(2)静脉用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甲泼

尼龙40~60mg/d,或氢化可的松300~400mg/d,剂量加大

不会增加疗效,但剂量不足会降低疗效。(3)需要转换治疗

的判断与转换治疗方案的选择:在静脉使用足量激素治疗

3d仍然无效时,应转换治疗方案。所谓“无效”除观察排

便频率和血便量外,宜参考全身状况、腹部体格检查、血

清炎症指标进行判断。判断的时间点定为“约3d”是欧洲

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和亚太共识的推荐,亦宜视

病情严重程度和恶化倾向,亦可适当延迟(如7d)。但应牢记,不恰当的拖延势必大大增加手术风险。

缓解期的维持治疗:

UC维持治疗的目标是维持临床和内镜的无激素缓解。

需要维持治疗的对象:

除轻度初发病例、很少复发且复发时为轻度易于控制

者外,均应接受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的药物:

激素不能作为维持治疗药物。维持治疗药物的选择视

诱导缓解时用药情况而定。

(1) 氨基水杨酸制剂:

(2) 硫嘌呤类药物:

(3)IFX:

维持治疗的疗程:

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治疗的疗程为3~5 年或长期维持。

外科手术治疗:

(1)绝对指征:大出血、穿孔、癌变、以及高度疑为癌变。(2)相对指征:积极内科治疗无效的重度UC(见上述重

度UC治疗),合并中毒性巨结肠内科治疗无效者宜更早行

外科干预。内科治疗疗效不佳和(或)药物不良反应已严重影响生命质量者,可考虑外科手术。

癌变监测:

监测的时间:起病8~10年的所有UC患者均应行1次结肠镜检查,以确定当前病变的范围,结合肠黏膜活检检测。

2020溃疡性结肠炎(UC)科普知识(完整版)

2020溃疡性结肠炎(UC)科普知识(完整版) 导语: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常简称溃结,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是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 虽然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普遍认为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及肠道感染等多因素有关。我国的发病率<5/10?。 因UC治愈难度大,迁延不愈,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被称为“绿色癌症”。 1.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常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以及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粘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多成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2.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有关系。

3. 什么样的人容易的溃疡性结肠炎? 直系亲属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得溃结的可能性会增加,除此之外,经常处于紧张焦虑或者抑郁状态以及肠道感染等都有可能增加溃结的风险。 4. 溃疡性结肠炎能预防么? 由于溃结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并没有特效的方法可以预防溃结的发生。但是对于进入缓解期的溃结患者,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预防溃结的复发。避免焦虑、情绪低落等精神刺激,避免辛辣、生冷食物对肠道的刺激,减少肠道感染机会,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等均可以有效的预防溃结的复发。 5. 溃疡性结肠炎有什么临床表现? 粘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重要表现,症状轻的患者每日可排便2-4 次,重者可以达每日10 次以上。除此之外的症状都不够典型,可有腹痛、腹胀或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口腔反复溃疡、外周关节炎等肠外表现以及衰弱、贫血、消瘦等全身表现。 6. 出现哪些症状可以怀疑得了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 【病理】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范围多自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 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活动期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在固有膜、隐窝上皮(隐窝炎)、隐窝内(隐窝脓肿)及表面上皮。当隐窝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出现广泛的小溃疡,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溃疡。肉眼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出血,糜烂及溃疡。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病变涉及结肠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常并发急性穿孔。 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致正常结构破坏。显微镜下见隐窝结构紊乱,表现为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等萎缩改变,伴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可形成炎性息肉。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黏膜肌层及肌层肥厚,使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缩窄。少数患者发生结肠癌变。 【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黏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样。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

结肠炎症状及治疗

结肠炎症状及治疗 一、疾病概述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结肠的溃疡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二、结肠炎病因 1、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变化,如饮食、作息等,都提示可能和结肠炎发病相关 2、遗传因素。结肠炎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其遗传倾向。通常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3、感染因素。结肠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相似,因而有些人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虽然在粪便中未能检致病菌、病毒或真菌。但每当发病时,使用抗生素则有不同程度控病情和治疗效果,这说明抗生素具有抑制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菌,可减低临床症状,故一般认为都与感染有关。 4、免疫因素。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疫病者较多,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以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另外,某些患者感染肠道菌后,可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起免疫反应,损伤结肠粘膜,从而引发结肠炎。 三、结肠炎症状 1、腹泻 结肠炎早期的主要症状,以粘液脓血便最为常见,每日数次至10次不等,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诱发。 2、腹痛 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 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右下腹亦可出现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 3、便秘 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至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4、里急后重 常有便意,腹中疼痛有重坠感,如厕时又无便感或排的很少。 5、其他症状 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 严重者有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推敲和营养障碍等表现。 四、结肠炎类型 一、按病情分 1、轻度型 此症型最多见,通常只累及结肠的远端部分(即乙状结肠),起病慢、症状轻。 可见轻度腹泻,每天少于4次,或与便秘交替,便中不含或仅有少量血液粘液。 无全身症状。 2、中度型 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起病突然,腹泻每天多于4次,多为稀便和血便,腹痛较重。 有轻度全身症状,表现为低热,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可有肠道外表现。 3、重度型 起病急骤,有显著的腹泻,每日多于6次,伴血便或粘液脓血便,腹痛严重。 有发热、倦怠、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 二、按病程分 1、初发型 无既往病史而为首次发作,病情轻重不等,可转为其他类型。 2、慢性复发型 临床最多见,病变范围小,症状较轻,往往有缓解期,但易复发,预后好,多数以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有效。 3、慢性持续型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doc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结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 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结肠癌 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又称lynch综合征。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拟诊结肠癌病例结肠癌门诊继续随访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组织或及 X 线摄片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病理学检测 确定诊断排除诊断可根治性切除术前评估不可根治性切除有梗阻、出血、穿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再次评估可切除放、化疗姑息性手术 随访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结肠癌发生的因素可 归纳为: 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 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上常表现有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 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可扪及右侧腹部质硬肿块。 左侧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上可表现有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 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 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 %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 性肠梗阻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 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患者则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 为多见。 5.3.2 直肠指诊

结肠癌诊疗指南

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直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的,形成半圆,厚1.5~2.0cm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3.1TME:(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3.2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主要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便频、里急后重、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大便表面带血和/或粘液,严重时有脓血便。根据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直肠癌临床表现依次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 5.3.2直肠指诊 凡遇到患者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肠指诊。检查时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要注意有无肿物触及,肿瘤距肛门距离、大小、硬度、活动度、粘膜是否光滑、有无压痛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侵犯骶前组织。如果肿瘤位于前壁,男性必须明确与前列腺关系,女性患者需做阴道指诊,查明是否侵犯阴道后壁。指诊检查完毕应观察指套有无血迹。 5.4辅助检查 5.4.1内镜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研究进展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研究进展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结合现有技术,分别用中医辩证施 治和西医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 和各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 病理证实的的63例小肠淋巴瘤和63例小肠腺癌病灶。分析其治疗效果、临床表 现情况等。结果:近3年来患者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数量和内镜检测出的数量 呈明显增加趋势。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大约为0.01%.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 以轻度和中毒患者为主分别占到35%到42%。临床表现类型以慢性复发和初发型 为主。暴发的患者比例仅仅占到2.4%。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血便等等 遇到多数肠道疾病的病理表现较为相似。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是容易复发的,以 轻中度为主的,肠道外病变较少见的多发性肠道疾病。国内以柳氮磺胺吡啶及激 素治疗为主,手术死亡率及癌变率较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进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63-02据有关资料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在国外较为常见,患病率也较高,一般在 0.8%左右,而在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比较少见,然而,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 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近15年的临床资料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已经成为 肠道主要疾病。所以,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我们该加强和提高诊断水平、治 疗水平和技术,为患者解除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溃疡性结肠炎一般临床表 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从文献资料和临床资料来看溃疡性结肠炎容易复发,西医治疗见效快却不治本,中医治疗需要长期观察,不能立竿见影。这对医 生的治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就患者临床表现为主要参考,溃疡性结肠炎临 床表现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病理证实的溃 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93例男性,33例女性,年龄19-78岁,平均55.4岁, 48例。男性51例,女性12例。年龄18-70,平均年龄44岁63例小肠腺癌,病 变部位在十二指肠38例,空场1例,回肠1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岁。采用西门子公司sensation16层螺旋CT机。腹部器官多样,检查前后需做必要的准备以利于检查顺利进行。 1.2影像检查:使用西么子螺旋CT,挑选受试者,首先对容积扫描的双期 增强原始数据进行回顾性重建。对其进行6h的空腹准备,或者饮用受检用药(5%的甘露醇1000ml)以充填胃肠道减少气体伪影干扰,肠道准备充分,充盈度基本满意,以回肠充盈最佳,病变周围肠段充盈良好,符合诊断要求。静脉高压注射70-100ml,扫描采纳数130-150mas,螺旋距离为1.5,速度0.5,备好抢救药品和 氧气,与患者积极沟通,病人如果有心里障碍,可以全麻,通知其家属为其解释 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等。准备事项完毕,开始进行扫描。扫描时应注意观察 扫描对象的体征反映,及时处理。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后采用MPR进行后处理。 1.3钡剂灌肠: 1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14例做了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是 表现为黏膜紊乱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为9例,糜烂、溃疡3例、肠管短缩1例,肠腔狭窄无,息肉1例。 1,4 内镜表现:境内表现分析,126例溃 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其中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镜下病变范围及主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病史的内容主要包括: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消瘦、贫血及其它相关症状,同时要描述发病、复发及加重的诱因、既往的诊疗过程。 【物理检查】 要注意腹膜刺激征及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外表现。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粪及肝、胆、脾等B超。 2.大便培养连续三次,大便中找阿米巴。 3.肠镜及肠粘膜活检。 4.钡灌肠检查。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肠镜所见: (1)粘膜有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病变大多以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 (2)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3)可见假息肉,环形皱襞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4.钡灌肠所见: (1)粘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变化。 (2)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息肉。 (3)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5. 在排除菌痢、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氏病、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1)根据临床及肠镜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及钡灌肠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可以诊断本病。 (3)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有典型肠镜所见或钡灌肠所见者可以诊断本病。 (4)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 【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真菌性肠炎。 2.结肠癌、克隆病、过敏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表时间:2010-12-07T10:44:52.0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2期供稿作者:秦艳娟陈志安[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结肠病。 秦艳娟陈志安 (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民医院 154800)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242-01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结肠病。主要病变累计直肠、乙状结肠,也向大肠近端连续不问断地逐渐扩展遍及整个结肠和末端回肠。青壮年多见。病因迄今不完全清楚,专家、学者多认为与自身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感染和精神状态是其促发因索。饮食失调,过度疲劳亦为本病复发的常见诱因。临床通常依据病理经过、病情程度、病变部位和范围分型,按病程经过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按病变范围分型: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右半结肠炎、区域性结肠炎和全结肠炎。【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诊断鉴别诊断 1 临床症状 症状轻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1.1 腹泻每日数次至数十次,甚至大便失禁,大便可为稀水样,黏液血便或完全血便,多伴有黏液。5%左右的病人可有便秘。 1.2 腹痛为隐痛或左下腹绞痛。轻型或病变间歇期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里急后重系直肠受累的结果。 1.3 便血新鲜血附着大便表面多为直肠受累,脓血便、黏液血便或全血便提示病变累及乙状结肠以上部位。 1.4 其他症状可有发热、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血沉快、水电解质紊乱,精神焦虑或神经衰弱等表现。尚有食欲不振、腹胀、重症病人可伴恶心呕吐。 1.5 体征轻型甚至中型患者大多数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受累肠段可有轻度压痛。有些患者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直肠指检可能正常,或感觉黏膜肿胀,柔软光滑,肛管触痛,指套有血液附着。重型或急性暴发型患者可有明显鼓肠,腹肌紧张,腹部压痛或反跳痛。 1.6 肠外表现关节炎发生率约为5%~10%;皮肤病变可有结节性红斑,多型性红斑、口疮性溃疡、坏疽性脓皮病等;眼病可有虹膜炎、葡萄膜炎、角膜炎等;溃疡性结肠炎还可伴有脂肪肝、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等。 2 诊断 根据病程迁延,活动期与缓解期反复交替,或慢性持续活动表现或呈暴发型经过,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排除慢性菌痢、阿米巴病、慢性血吸虫病、Crohn病、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基本可明确诊断。需注意的是在诊治过程中应掌握下述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大出血、息肉、癌变、结肠狭窄。更要认真地做下述检查:(1)血液检查:低血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失血、缺铁和渗血引起),活动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清蛋白电泳示白蛋白降低,α1和α2球蛋白升高。(2)粪便检查:粪便潜血阳性,多次粪便或培养,始终无特异性致病菌、原虫或寄生虫等。(3)钡剂灌肠X线检查:早期黏膜皱襞紊乱或变平消失;肠管呈锯齿状边缘或多发性浅溃疡龛影;反复发作以后受累肠管僵硬,结肠袋消失,肠管狭窄变短,呈水管状;慢性期可有多发性息肉所致的大小不等、多数充盈缺损影。(4)内镜检查:结肠镜可见结肠黏膜呈细颗粒状,并有弥漫性充血、水肿、脆而易出血;黏膜糜烂及有多数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溃疡,覆盖有黄白色或血性分泌物;晚期有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假息肉形成,结肠袋往往不清楚甚至消失。需强调的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应包括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 3 鉴别诊断 临床上与本病鉴别的疾病比较多,慢性细菌性痢疾多有急性菌痢病史,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尤其结肠镜检时取黏液脓性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较高.以抗生素治疗有效。慢性阿米巴痢疾在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通过结肠镜取溃疡渗出物作镜检易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抗阿米巴治疗有效。血吸虫病多有疫水接触史。粪便检查可见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在急性期可见黏膜黄褐色颗粒,黏膜压片活检或组织病理检查亦可见血吸虫卵。肠易激综合征伴有神经官能症,粪便检查与结肠镜检无异常。克隆病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便后不缓解,粪便常无黏液脓血。缺血性结肠炎多急性起病,腹痛较剧,从左侧腹部延及整个下腹,继之便血及腹泻;还可伴发热、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结肠癌者多消瘦、贫血,中、晚期可有慢性或急性肠梗阻表现;粪便潜血试验阳性,但癌胚抗原(CEA)可升高;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有溃疡、肿块、狭窄等。钡剂灌肠可见结肠腔有充盈缺损,黏膜破坏,肠壁僵硬或肠腔狭窄梗阻征象。结肠息肉系结肠黏膜炎症或受到慢性刺激,引起息肉或腺瘤样改变。钡剂灌肠可显示单个或多个充盈缺损,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的形状、大小、范围,通过活组织检查可确定息肉性质。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包括伪膜性肠炎、出血性结肠炎)有广谱抗生素应用史,且内镜检查及粪便涂片或培养发现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粪便毒素检查阳性。总而言之,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则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8-434. [2]王晓娣,吴铁镛,韩春丽.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 北京医学,2006,28(6): 325-327. [3]杨雪松, 姚炜,刘文斌,等. 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转归. 中华消化杂志,2006, 26(5) : 291-294.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新进展继教习题教学教材

2016蚌埠市级继续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新进展》考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1.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的典型表现是() A.盲肠可见多发浅溃疡 B.回肠末端可见纵行溃疡并狭窄 C.乙状结肠可见节段性分布的浅溃疡,易出血 D.直肠可见菜花样隆起性病变 E.直肠、乙状结肠可见连续性分布的病变,病变处结肠粘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 可见多发糜烂或浅溃疡,质脆,易出血 2.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理特点为() A.结肠壁全层性炎症 B.病变是节段性分布 C.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 D.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E. .病变先发生于盲肠。后向下侵犯远端结肠 3.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是() A.左旋多巴 B.庆大霉素 C.吡哌酸 D.甲氰咪胍 E.柳氮磺嘧啶 4. 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部位是() A.十二指肠降段 B.回肠 C.直肠和结肠 D.回盲部 E.小肠 5.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改变错误的是() A.病变呈广泛性小溃疡 B.病变常侵入肌层易出现穿孔及巨结肠 C.炎症反复发作可形成炎性息肉 D.病变反复发作可致结肠变形缩短 E.溃疡性结肠炎可出现癌变 6.患者,女性,28岁。腹泻半年就诊。大便每日3~4次,果酱色,排便前下腹疼,排便后减轻。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直肠及全部结肠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散在多个浅小溃疡及小息肉。下列处理中哪项是不恰当的( ) A.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B.地塞米松

C.阿托品肌肉注射 D.必要时加用硫唑嘌呤 E.大便检查白细胞增多时加用抗生素 7.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口服药物有( ) A.泼尼松 B.环磷酰胺 C.SASP D.甲硝唑 E.抗生素 8.下列不支持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的是( ) A.黏液脓血便 B.粪便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 C.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D.结肠镜检查发现较多的炎性息肉 E.可并发结节性红斑 9.患者,男性,25岁。反复腹泻2年。粪常规除见少许红、白细胞外无异常,粪细菌培养(—),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直肠及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质地脆、易出血。最可能的诊断是( ) A.阿米巴痢疾 B.细菌性痢疾 C.克隆病 D.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早期 E.直肠乙状结肠癌症早期 10.下列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的是() A.肠壁边缘呈锯齿样 B.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 C.病变部位呈跳跃现象 D.肠腔见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 E.肠管缩短,肠腔变窄,呈铅管状 11.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柳氮磺吡啶主要用于() A.减少激素的用量 B.轻中型患者或重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已缓解者 C.避免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症 D.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E.活动期病例欲激素合用 12.门诊对有便血伴有腹泻或便秘的患者,首先应进行的检查是( ) A.直肠镜检 B.纤维结肠镜检 C.直肠镜检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模板

简介 【英文名称】Ulcerative Colitis基本概述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也可延伸至降结肠, 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 常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 但20-30岁最多见。 编辑本段 病理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虽有多种学说, 但当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细菌的原因已经排除, 病毒的原因也不象, 因为疾病不会传染, 病毒颗粒也未能证实。克隆病患者血清溶酶体升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则为正常。 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 因为白人中犹太人为非犹太 人的2~4倍, 而非白人比白人约少50%, Gilat等对特拉维也夫

的犹太人的研究中报道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为3.8/10万, 而丹麦哥本哈根为7.3/10万, 英国牛津7.3/10万和美国明尼苏达州7.2/10万。另外, 女性与男性比例也仅0.8而其它报道为1.3。显然地理上和种族上的差异影响本疾病的发生。 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在已明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配对对照病例相比并无异常的诱因。再者, 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进。 有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病人血中具有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再者, 淋巴细胞经结肠炎病员的血清培养可变为对结肠上皮有细胞毒性。另外在结肠炎病人的T和B淋巴细胞群中发现有改变。但以后认识到这些异常并非疾病发生所必须, 而是疾病活动的结果。事实上, Brandtzueg等清楚地证明并非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残留腺体中组织水平免疫球蛋白活动有缺陷, IgA运输正常, 而IgG免疫细胞反应为对照病员的5倍。因此, 有可能IgG在疾病的慢性过程中具有作用, 但与疾病发生则无关。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为: 肠道菌群失调后, 一些肠道有害菌或致病菌分泌的毒素、脂多糖等激活了肠粘膜免疫和肠道产酪酸菌减少, 引起易感患者肠免疫功能紊乱造成的肠粘膜损伤。因此要有效治疗UC, 不但要抗炎症治疗, 还必须改进肠道微环境, 补充产酪酸菌, 祛除其发病诱因, 恢复免疫平衡。济南军区总医院江学良博士等对慢性重复发作型UC患者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发表时间:2017-05-05T16:58:17.0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作者:王艳敏 [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免疫因素、感染、遗传、环境等。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165000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指发生于直肠和结肠的局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的炎症。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年龄为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来发病率及重症病例增多。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免疫因素、感染、遗传、环境等。溃疡性结肠炎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可能感染、毒素是致病的启动因子,细菌产物和食物抗原是发病的促进因子;细胞、可溶性介质等各种因素导致肠道免疫功能异常,加之内毒素等造成组织黏膜的损伤,引起各种临床表现。而出现的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可能是由于抗原的持续刺激和(或)免疫调节紊乱,免疫炎症反应表现为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 2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因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3诊断 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者,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肠炎及CD、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基础上,具有上述结肠镜检查重要改变中至少l项及黏膜活检组织学所见可以诊断本病(没条件进行结肠镜检查,而X线钡剂灌肠检查具有上述X线征象中至少l项,也可以诊断本病,但不可靠)。如果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检查所见及黏膜活检组织学所见(或典型X线钡剂灌肠检查所见)者也可诊断本病;有典型临床表现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典型改变,应列为“疑诊”随访。应强调,本病并无特异性改变,各种病因均可引起类似的肠道炎症改变,故只有在认真排除各种可能有关病因后才能作出本病诊断。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其临床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病情分期及并发症。 4治疗 主要采用内科治疗,治疗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4.1一般治疗 强调休息、饮食和营养。对活动期病人应有充分休息,以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并予流质饮食,待病情好转后改为富营养少渣饮食。部分病人发病可能与牛乳过敏或不耐受有关,故宜询问有关病史并限制乳制品摄入。重症或暴发型病人应人院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者可输血,低蛋白血症者输注入血清清蛋白。病情严重应禁食,并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病人的情绪对病情会有影响,可予心理治疗。 4.2药物治疗 活动期治疗的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缓解期应继续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4.2.1氨基水杨酸制剂 柳氮磺吡啶有两个组成部分,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5-ASA),由偶氮键相连。经肝脏摄取后由胆汁排出;被肠道的菌群所分解,偶氮键断裂,分解为磺胺吡啶和5-ASA两部分;磺胺吡啶则与副作用关系较大,经肠道吸收后在肝乙酰化,最后以葡萄糖醛酸的形式从尿中排出体外。 4.2.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用药指征有中、重度UC或经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的UC和全结肠炎者。基本作用机制为非特异性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针剂有氢化可的松、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片剂有泼尼松、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常用为口服泼尼松40~60mg/d;重症患者先予较大剂量静脉滴注,如氢化可的松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300mg/d,或甲基泼尼松龙48mg/d,使用7~10d,然后改为口服泼尼松60m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注意减药速度不要太快以防反跳,减量期间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逐渐接替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考虑环孢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药。 4.2.3免疫抑制药 硫唑嘌呤或巯嘌呤可试用于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激素依赖的慢性持续型病例,加用这类药物后可逐渐减少激素用量甚至停用。近年国外报道,对严重UC急性发作患者静脉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例,应用环孢素静脉滴注,大部分患者可取得暂时缓解而避免急症手术。 5并发症治疗 中毒性巨结肠:中毒性巨结肠也称中毒性结肠扩张,是溃疡性结肠炎最严重或致命性的并发症,发病急,发展快,如诊断和处理不及时,预后差。病因是病变损坏肠壁神经丛和肠平滑肌。诱因有细菌代谢产物的作用及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可使肠管张力及蠕动减弱,导致肠管扩张。中毒性巨结肠一般先累及横结肠或仅累及横结肠,如病变发展,可累及全结肠,受累肠段肠管明显扩张,内径>5cm,腔内多为气体,也有少许渗出液和血液。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大量黏液脓血便,伴有发热,心率快,精神差,查体可见腹部膨隆,有时可见扩张的肠型。全腹弥漫性压痛。根据临床表现,查体结合X线等可诊断。治疗首先是去除病因或诱因,静脉应用激素控制原发病,给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输血、输蛋白等支持治疗,有条件者行全胃肠外营养。 6预后 本病一般呈慢性过程,大部分患者反复发作;少部分患者发作一次后即停止;少部分患者病情呈慢性持续活动。严重发作特别是有并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病史的内容主要包括: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消瘦、贫血及其它相关症状,同时要描述发病、复发及加重的诱因、既往的诊疗过程。 【物理检查】 要注意腹膜刺激征及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外表现。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粪及肝、胆、脾等B超。 2.大便培养连续三次,大便中找阿米巴。 3.肠镜及肠粘膜活检。 4.钡灌肠检查。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肠镜所见: (1)粘膜有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病变大多以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 (2)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3)可见假息肉,环形皱襞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4.钡灌肠所见: (1)粘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变化。 (2)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息肉。 (3)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5. 在排除菌痢、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氏病、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1)根据临床及肠镜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及钡灌肠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可以诊断本病。 (3)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有典型肠镜所见或钡灌肠所见者可以诊断本病。 (4)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 【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真菌性肠炎。 2.结肠癌、克隆病、过敏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英文名称】 Ulcerative Colitis基本概述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但20-30岁最多见。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细菌的原因已经排除,病毒的原因也不象,因为疾病不会传染,病毒颗粒也未能证实。克隆病患者血清溶酶体升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则为正常。 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因为白人中犹太人为非犹太人的2~4倍,而非白人比白人约少50%,Gilat等对特拉维也夫的犹太人的研究中报道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为3.8/10万,而丹麦哥本哈根为7.3/10万,英国牛津7.3/10万和美国明尼苏达州7.2/10万。此外,女性与男性比例也仅0.8而其他报道为1.3。显然地理上和种族上的差异影响本疾病的发生。 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现在已明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配对对照病例相比并无异常的诱因。再者,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 有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病人血中具有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再者,淋巴细胞经结肠炎病员的血清培养可变为对结肠上皮有细胞毒性。此外在结肠炎病人的T和B淋巴细胞群中发现有改变。但以后认识到这些异常并非疾病发生所必须,而是疾病活动的结果。事实上,Brandtzueg等清楚地证明并非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残留腺体中组织水平免疫球蛋白活动有缺陷,IgA运输正常,而IgG免疫细胞反应为对照病员的5倍。因此,有可能IgG在疾病的慢性过程中具有作用,但与疾病发生则无关。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为:肠道菌群失调后,一些肠道有害菌或致病菌分泌的毒素、脂多糖等激活了肠粘膜免疫和肠道产酪酸菌减少,引起易感患者肠免疫功能紊乱造成的肠粘膜损伤。因此要有效治疗UC,不仅要抗炎症治疗,还必须改善肠道微环境,补充产酪酸菌,祛除其发病诱因,恢复免疫平衡。济南军区总医院江学良博士等对慢性反复发作型UC患者治疗观察随访1年表明,阿泰宁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总有效率达95%,完全缓解率高达75%,复发率降低了3.5倍。其机理是阿泰宁的有效成分酪酸梭菌及其产生的大量酪酸改善了肠道微环境,抑制炎症因子的过量表达,恢复肠免疫功能及修复受损肠粘膜,实现对UC的有效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病理

溃疡性结肠炎UC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UC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注意患者常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伴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二)体格检查:可有发热、脉速和失水的表现,左下腹或全腹常有压痛,伴肠鸣音亢进,触及变硬的肠管。有肠扩张者常有腹胀腹部膨隆和腹痛。 (三)辅助检查 1.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 2.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

小充盈缺损;⑨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3.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粘膜肌层间隙增大;④潘氏细胞化生。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罗恩病(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UC。 (1)、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和(或)粘膜活检支持,可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表现和钡剂灌肠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以及类型分类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黏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样。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了解更多 https://www.sodocs.net/doc/ff9883738.html,/ch/baolean.Asp 2.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 (三)肠外表现 本病可伴有多种肠外表现,包括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这些肠外表现在结肠炎控制或结肠切除后可以缓解或恢复;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少见的淀粉样变性、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Sweet syndrome)等,可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存,但与溃疡性结肠炎本身的病情变化无关。国内报道肠外表现的发生率低于国外。 (四)类型分类 按本病的病程、程度、范围及病期进行综合分型。 1.临床类型①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②慢性复发型,临床上最多见,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③慢性持续型,症状持续,间以症状加重的急性

成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指南

成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指南 一、成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 诱导缓解期并维持缓解期,以提高生存质量。 二、成人溃疡性结肠炎的几个相关定义 1.远端:定义为肛门到结肠脾曲,即灌肠治疗可以达到的部位。 2.广泛:病变超过结肠脾曲。也就是灌肠治疗不可能达到的部位。 3.轻型:大便次数<4次/甘。有或无血便,无全身中毒症状。ESR正常。 4.中型:大便次数>4次/日,全身中毒症状轻微。 5.重型:血便>6次/H,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包括发热、心动动过速、贫血、ESR升高。 6.暴发型:大便次数>10次/日,持续m血,中毒症状明显,腹痛,腹胀,有输血指征,腹平片显示结肠充气。 三、轻一中型的远端结肠炎的治疗 包括口服氨基水杨酸(aminosalicylates)、局部5一氨基水杨酸(5-ASA)如美沙托嗪(mesalamine,)或局部激素治疗其中局部5-ASA治疗优于其它方法,口服氨基水杨酸与局部氨基水杨酸联合优于其单独直用。对于口服氨基水杨酸或局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局部采用5-ASA治疗仍然有效对于上述治疗方法均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泼尼松40~60 mg/日治疗。 需要说明的问题: 1.荟萃分析表明局部采用5-ASA(美沙托嗪)治疗较口服氨基水杨酸有效。 2.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每口4~6 g,分4次口服;美沙拉嗪每日2~4.8 g。分3次口服;巴柳氮(balsalazide,新型5-ASA前药,载体部分为4一氨基苯甲酰基一丙氨酸,消除了SASP的磺胺药副作用)每日6、75 g,分3次门服治疗;奥沙托嗪(olsalazine.5-ASA二聚体)每日1.5~3 g,分次口服治疗,但其疗效尚未最后确定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