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欧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南草案介绍讲解

(欧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南草案介绍讲解

(欧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南草案介绍讲解
(欧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南草案介绍讲解

(欧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南草案介绍

实施摘要:

本指导原则旨在协调欧盟各国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临床研究立场达成一致。同时应结合2001/83/EC 指示来理解,包括所有其他相关并公布的,目前或将来欧盟和ICH的指导原则或法规,尤其是:

·临床试验一般性考虑指导原则(CPMP/ICH/291/95)

·GCP指导原则(CPMP/ICH/135/95)

·支持药物注册的有关剂量效应信息指导原则(CPMP/ICH/378/95)

·临床试验统计原理指导原则(CPMP/ICH/363/96)

·临床试验对照组选择指南(CPMP/ICH/364/96)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原则(CPMP/ICH/560/95)

·在儿童人群中开展医药制剂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CPMP/ICH/2711/99)

·关于暴露人群的指南:人群暴露程度评估药物安全性(CPMP/ICH/375/95)

·关于新药评价中生活质量健康相关量表(HRQL)的使用指南的反映问卷(CPMP/EWP/139391/04)

·Meta分析和关键研究的考虑要点(CHPM/2330/99)

·非劣效界值的选择原则(CHMP/EWP/2158/99)

·儿科人群的药物警戒实施指南(CHMP/PhVWP/235910/05)

1. 前言(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个发生于结肠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炎性肠病。流行病学估计在15~25岁好发人群中每10万人就有70~150例发生该病。UC也会感染儿童,但是学龄前少见。该病通常包括直肠,但也可就近蔓延至部分甚至全结肠。大约40~50%的患者局限在直肠或乙状结肠部分,30~40%的患者可以蔓延至乙状结肠以上部分但不会包括全结肠,20%的患者为全结肠炎。

轻中度UC的主要治疗药物为柳氮磺胺嘧啶(Sulfasalazine)和5-氨基水杨酸(5-ASA)。这些药物对于缓解疾病和维持疗效是有效的。多数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可通过局部、口服或非胃肠途径的糖皮质激素来获益。但是用类固醇治疗并非一直持续缓解。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或6-羟基嘌呤

(6-mercaptopurine,6-MP)被用作对激素依赖患者的替代药物。一种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TNF-α)的药物被批准用于糖皮质激素或AZA/6-MP无法控制的UC治疗。外科结肠切除也是一种治疗手段,但仅用于严重爆发型或顽固性病例以及一些为预防肿瘤发生的病例。憩室炎是发生于回肠袋的炎症,有20~30%的患者发生在回肠肛门吻合术的结合部。UC作为一种癌前病变,常规肠镜监测提示该病8~10年后有恶化可能。总体来说UC的死亡率并不高,但该病往往因爆发型结肠炎而影响生活质量。UC的肠外表现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眼、关节以及皮肤表现。

2.适用范围

本指南意在帮助申请人在研发UC治疗药物期间,不会因没有相应指南而受局限。但它仅仅是指南,任何偏离指南的研究需证明是恰当合理的。本指南不用于指导某个UC具体药物的研发。

3.临床试验

3.1患者特征和选择标准

3.1.1定义和诊断标准

UC是发生于大肠和直肠的节段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血性腹泻。UC的诊断是基于病史(腹泻和出现粘液脓血便)、肠镜检查(持续水肿、质脆、粘膜颗粒状和结肠粘膜溃疡)、组织学检查(隐窝结构紊乱或脓肿、溃疡。结肠炎感染因素和恶性病变应排除。基于病变程度,患者可被分类为①远端病变:只包括直肠(直肠炎)或直肠、乙状结肠部分(直肠乙状结肠炎);②左侧病变:从直肠向结肠脾曲蔓延;

③广泛病变:包括从直肠到结肠肝曲病变;④全结肠炎:包括整个大肠病变)。大约远端病变的半数患者将随时间推移逐渐向近端病变。从治疗角度看,UC若被诊断为“远端病变”则意味着可采用直肠纳栓的方

式治疗;“直肠乙状结肠病变”则可便于采用灌肠剂局部治疗;病变超过乙状结肠以上部分则需全身治疗。基于疾病的活动程度,患者可被分为缓解期和轻、中、重度活动性病变,如根据Truelove和Witts标准。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是一组特别的重度患者亚组人群。

难治性疾病

若尽管采用足够剂量和足够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患者并无明显改善(根据采用的活动度量表判断),此时可定义这类患者为类固醇药物治疗无效。精确的剂量和疗程需预先设计且应合理。如果患者一开始采用足量的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或6-羟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治疗3~6月并无疗效,则认为这部分患者对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和6-羟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无效。

激素依赖

患者表现出对类固醇治疗应答,但逐渐减量后又加重,此时被认为是激素依赖。为采用最短疗程和最小剂量治疗的精确标准应事先确定并证明其合理性。基线仅使用糖皮质激素不等同于激素依赖。

3.1.2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患者一经确认为UC就应纳入试验。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需根据近期的临床表现以及肠镜评估来确定。除了之前和现在的治疗情况外,纳入标准应根据病变范围和病情程度界定好研究人群。研究人群应能体现特定的治疗目的(诱导缓解还是持续缓解),以及研究药物的治疗途径(全身还是局部给药)。总体而言,研究是相关性的,要么是远端病变(直肠炎或直肠乙状结肠炎),要么是更近端大肠病变(左侧、广泛和全结肠炎),前者主要采用直肠局部治疗,而后者要求全身治疗可伴或不伴局部治疗。通常轻、中、重度疾病作为标准治疗时应分别予以研究,因此参比制剂的选择组间应有不同区别。基于治疗水平(一线、二线或加载),也可以排除或特别纳入那些先前治疗失败的患者。如果治疗是专门针对激素无效或激素依赖的患者,则需清楚界定这些条件,纳入/排除标准也应反映出这些定义。同样地,如果受试药被用于治疗那些对免疫调节剂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应提供不耐受或未能充分应答的定义。

若患者疑似Crohn’s小肠结肠炎、未定型性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缺血性结肠炎(ischaemic colitis)、放射性结肠炎(radiation colitis)和显微镜下结肠炎应排除。对于采用免疫抑制的新治疗,有必要筛选特定的胃肠感染者并排除有这类感染证据的患者。

3.1.3基线特征

另外标准的基线特征如象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病情程度和范围应被记录,伴随治疗和先前治疗应祥细登记。

3.2有效性评价方法

3.2.1探索性研究的有效性标准

不应偏离主要的治疗研究。

3.2.2主要治疗研究的有效性标准

主要有效性终点指标

无论病变范围如何所用的终点指标都是一样的,但是应区分像难治性或激素依赖亚组人群。主要终点指标应能反映UC的疾病活动度。有大量的临床活动度量表用在UC临床试验中。一般而言,这些量表没必要进行严格验证。量表所包括的体征和症状应是较适宜的。肠镜可成为量表的一部分,也可不包括肠镜。由于肠镜表现与症状体征以及反映炎性活动度的生化指标密切相关,在主要有效性评分中并非一定要包括肠镜(肠镜检查的潜在偏倚、时间延迟和观察者变化)。但是肠镜表现是一个合适的次要终点指标(具体见下)。·活动性疾病的治疗:治疗目标是诱导缓解。除表现大便次数正常且无粘液脓血便外,还需基于采用的量表或标尺法来准确定义缓解。作为建议,根据受试药的药效学特征通过4~8周获得初始治疗效应。在使用类固醇治疗患者的加载试验中,应必须考虑一个预期的激素减量。对于研究那些在常规性治疗中失败的活动性重度患者,12个月的结肠切除术发生率是一个适宜的参数。对于激素依赖性患者,疾病缓解或能够终止类固醇治疗可作为一个复合主要终点指标。对于类固醇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终点指标应是诱导缓解。·维持缓解:入组时应纳入临床和肠镜均表现为缓解的患者。其主要有效性指标应是整个试验期间维持缓解的患者比例。临床复发应同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但没必要通过肠镜证实。根据前期制定的时间表,入

组时使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在试验期间必须终止使用类固醇且至少6个月以上。

次要疗效终点指标

疾病活动度量表中的单个项目可作为次要疗效终点指标。肠镜表现是一个恰当的次要终点指标。其他次要终点指标也包括大便次数改变、肉眼下脓血便的消失、C-RP正常和/或其他急性期反应以及生活质量的正常。治疗应答仅被视作是一个次要终点指标且应预先确定。激素依赖者的激素剂量减少是一个重要的次要指标。组织学评分被用作一个次要有效性指标。

3.3临床试验方案和设计

治疗目的

UC药理干预的目的是诱导缓解或防止复发(持续缓解),因此说明书应予以反映。不能认为一个诱导缓解有效的药物一旦达到缓解后也同样在防止复发方面有效。因此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应分别研究这两个适应症。修订适应症可能是针对某一特定亚组人群,如像类固醇无效或类固醇依赖患者。

人体药理学

UC治疗中发挥全身作用方式的药物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不同于一般的PK/PD研究。对于局部作用药物,其分布研究是必要的,例如可采用闪烁扫描法来进行,因为口服吸收可到达整个结肠包括直肠,因此发挥局部作用的药物进行该项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直肠给药的分布研究也是必须的,灌肠剂需确定给药体积。同样应对分布过程可能会受到伴见的腹泻症状影响进行研究,药物吸收后应表现出对粘膜炎症的疗效。

3.3.1探索性研究

Ⅱ期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为探索对目标适应症的药物作用,为进一步评估确证性试验中的剂量,也是为Ⅲ期试验设计、终点指标和方法学提供基础。UC的Ⅱ期试验设计应采用平行组、双盲、安慰剂对照进行设计。至于剂量效应关系,推荐至少考察3组剂量。不同的剂量可能需要诱导缓解并比较防止复发,这应该在单独的量效试验中进行探索。活动性疾病的剂量确证可以指导,但是联系到不同剂量的可能长期安全性问题应有一些特别考虑。

从证据对概念而言,选用活动度量表和肠镜作为临床终点可被认同。在Ⅱ期试验中生化指标可作为次要终点。一些抗炎药物可能在炎性标记物方面直接有效,如像C-RP就可能会被考虑选用。Ⅱ期试验中应通过指标的探索来挑选患者进入更进一步的试验和预测效应,将来基因分型可能在这方面也很重要。

3.3.2主要的治疗研究

UC的Ⅲ期试验应采用平行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或阳性对照研究。总的来说,对于批准上市而言必须采用两个良好实施的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应与申报的适应症和临床实际相关。

关于适应症,诱导缓解和防止复发这两个适应症在获准上市之前没必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研究,推荐对上述两个适应症分别进行研究。联合研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在一个试验中需要回答太多的问题,使得数据复杂难以解释,因此这种试验必须仔细计划,包括对统计的考虑。在两期试验(如诱导期和维持期)中应预计其临床相关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结果。如果未用试验药的患者允许进入和/或用于维持缓解(增强设计)评价,说明书应予以反映。

除了诱导缓解和防止复发的治疗目的外,临床实践中有两个决定治疗方式的主要因素,即病变部位和疾病的病情程度。UC的Ⅲ期试验应考虑对不同病变范围患者的治疗效应分别评价,这可以通过单独的试验或分层进行设计。直肠炎或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局部途径时通常应单独研究。病情程度主要分为3个等级,轻、中、重(见3.1.1)。Ⅲ期试验的患者纳入应限定其中的某一级病情程度。只有当研究允许单独评价组间两两效应时,Ⅲ期试验方可纳入另外两级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即中、重度患者)。除了可研究类固醇依赖患者外,当病变部位炎性严重程度不能充分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时,也可就这类不取决于病情程度的人群单独进行试验。

3.3.2.1对照药的选择

对照药选择应根据其适应症定位(一线、二线或加载)和试验目的(诱导缓解相对于防止复发)、以及病变范围和病情程度来确定。病变范围和病情程度也影响着其剂型选择,如直肠炎或直肠乙状结肠炎的直肠

给药,更广泛部位发生病变的采用口服途径,严重结肠炎的采用静脉途径等。对照药可选用安慰剂和阳性药。

安慰剂对照:若用于一线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疾病采用安慰剂对照研究是不可接受的。若为观察防止复发,在轻度活动性疾病中采用安慰剂对照应证明其合理性。在诱导试验和维持研究中,用作二线和加载治疗的药物,安慰剂是可被接受的。

阳性对照药:其目的要么是证明受试药优效要么是证明其非劣效于阳性药。阳性药的选择应反映药物上市的标准用法和其批准的适应症。对于非劣效性设计而言,阳性药δ值的确定应是基于先前在相同人群中、使用同样的缓解定义、并通过安慰剂对照试验得出的具有临床意义且应预先确定的值。还可选择采用安慰剂、阳性药进行3组对照,后者在特定情况下用作内部参照是可允许的,例如当非劣效性试验样本量是个问题时就可以采用。阳性药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例如诱导缓解相对于维持缓解。

·诱导缓解:对于轻中度活动性UC且病变范围超过乙状结肠,柳氮磺胺嘧啶(Sulfasalazine)或5-氨基水杨酸(5-ASA)可作为对照药选择。在重度UC的诱导缓解中,作用全身的糖皮质激素应被使用。对于直肠炎和直肠乙状结肠炎,采用5-ASA或糖皮质激素的局部治疗可用作活性对照。当受试药剂型不同于阳性药剂型时,需采用双模拟技术。

·维持缓解:对于持续疗效研究,5-氨基水杨酸(5-ASA)或柳氮磺胺嘧啶(Sulfasalazine)可作为参比制剂。在难治性人群中(曾经接受5-ASA和SASP治疗),推荐采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A)/6-羟基嘌呤(6-MP)),但安慰剂也可接受,可参照以上安慰剂对照部分的内容。

在诱导缓解研究中,试验纳入的短期复治患者应用相同的参比制剂来治疗复发。

3.3.2.2研究周期

诱导缓解研究:诱导缓解的研究周期一般为8~12周。缓解率是其主要有效性终点指标,并应在4~8周进行评价。一旦获得缓解应在整个诱导研究周期中维持其疗效。更早的评价适宜采用2~4周后的应答。

维持缓解研究:维持缓解的研究至少1年,并推荐最少12周的无治疗随访或者选择性地随机退出。

3.3.2.3先前治疗和伴随治疗

UC患者通常会接受维持治疗,一般在活动性疾病的试验期间允许作为背景治疗。纳入前应就伴随治疗的周期和剂量给予具体规定。例如在诱导缓解中5-ASA剂量稳定在2周以上、维持缓解稳定在4~6周以上是合适的。AZA/6-MP要求剂量稳定至少在3个月以上。

当伴随治疗不允许时,应确定足够的洗脱期。对于新的免疫调节剂,洗脱期可以不确定,但多数药物有延迟作用。基于对这些药物药理作用的认识,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洗脱期。

对于难治性人群,随机化之前应确定患者已经接受过最佳治疗。并应确定好先前药物治疗(基线)的最小周期和剂量水平。用于中重度病情的二线治疗药物,要求基线使用皮质激素。当多数诊断为UC的患者在患病期间经常使用这些药物治疗时,之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和5-ASA的治疗史并无太大相关性。前期治疗情况有助于区分难治性UC。至于皮质激素依赖性患者应提前作出详细规定。不耐受者也应通过最低的严重程度标准来予以明确,例如之前因使用糖皮质激素出现的轻微并已缓解,但并不能导致中断治疗的副作用,此时是不能将此类患者划分为对糖皮质激素不能耐受的人群中。对AZA/6-MP的难治性患者定义要求至少通过3~6个月的治疗并未改善。

试验期间糖皮质激素的减量程序表应符合标准过程。在诱导研究中通常按每周2.5~5mg进行减量,应避免减量太快。如果试验目的是桥接AZA或6-MP,受试药的减量应至少3个月以上。

在广泛病变中若伴随局部治疗可能影响乙状结肠镜的肠镜检查结果,因此不允许这种治疗是可接受的。抗生素通常被排除,在病情重度者中,抗胆碱药、止泻药、NSAID和鸦片类药物会使复发加重,故不允许使用。

3.4特殊人群的研究

3.4.1老年人群的研究

单独对老年人群开展研究没有必要。试验中应保证纳入足够数量的老年患者和久病未愈的患者。

3.4.2儿童和青少年人群的研究

请参照在儿科人群中进行医药产品临床研究的相关指南(CPMP/ICH/2711/99)。

大多数儿科患者是大龄儿童和青少年。青春期前的儿童病变范围更为广泛且活动性高,其生长发育和营养可能会受到影响。

鼓励对儿童和青少年展开相关研究。对于年幼的儿童,也鼓励开发更为合适的制剂。在开展儿科试验时,纳入标准中合适的年龄下限应从6~8岁开始。在难治性儿童患者中,停用类固醇(当维持缓解时)是一个重要结果并应作为一个可接受的主要终点指标。在纳入试验的儿童UC患者中还应注意观察其生长、营养和青春期发育情况。儿科人群的肠外表现也很常见,这些相关表现的应答在其试验中也是重要的次要终点指标。

3.4.3其他亚组人群的研究

爆发型结肠炎

爆发型结肠炎患者可作为UC患者中的一个小的亚组人群。对于这个适应症,这组患者数据的有限数量是可被接受的,但是需要其它数据的支持,特别是安全性数据,而且包括在其他UC亚组和/或其它疾病的有效性数据。爆发型结肠炎可以通过预测在这部分人群中可能会结肠切除术的有效量表来定义,如爆发型结肠炎量表和牛津标准。评价一开始就应基于每天观察的基础之上。研究要么是活性对照(标准治疗包括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要么是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对照(加载试验)。在这部分人群中,短期和长期避免结肠切除是一个适宜的主要终点指标。

憩室炎

发生于结肠术后的回肠末端和肛门连接处憩室炎患者形成一个重要的UC患者亚组人群。试验设计应采用随机、双盲和对照的方法。控制憩室炎的目的在于减少细菌过度生长繁殖和炎症,但据报道耐药高达20%。抗生素成为一种维持治疗,在憩室炎的新药研究中也往往作为对照。对于急性憩室炎(<4周),灭滴灵(metronidazole)或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也被用作参比制剂。在慢性憩室炎中采用安慰剂对照可被接受的。诊断应通过肠镜和病史加以确定。涵盖18个要点的憩室炎活动性量表(PDAI,pouch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可被用于观察疾病活动度和应答情况。

肠外表现

肠外表现发生在UC患者的亚组人群中,他们被归为反应性症状伴活动性结肠炎和非炎症依赖性表现(如强直性脊柱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道炎)。在这类亚组人群中没必要进行单独研究,但是试验中应监测治疗应答并单独分析。原发性硬化性胆道炎是恶化程度很高的癌前病变,因此在采用全新免疫调节剂的临床试验中当纳入有这类人群时需要特别考虑。

3.5临床评价

3.5.1监测特别的不良事件

所有潜在的不良事件包括那些被收集并通过预先计划的方法学分析出受试药的药效学特征的提示。至于其他医药产品,AE需按系统器官分类法被详细记载。

对于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药物,在形成肿瘤、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应特别予以关注。

任何一种AE风险的增加都应认真鉴别。根据适应症,研究终点、研究周期、研究人群和关于药物安全性的有用信息与成立数据监测委员会(DMC,data monitoring committee)来监测安全性数据密切相关。(请参照数据数据监测委员会相关指南EMEA/CHMP/EWP5872/039)

根据产品,评价抗体形成包括评价在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抗体效应可能是必要的。另应考虑伴随治疗的潜在干扰或贡献。

3.5.2研究周期

如果一个药物经过试验用于UC,其主要分类被认为是作用于免疫调节,应特别注意因使用这些药物带来的自身免疫紊乱和诱发或助长肿瘤的可能,并应在上市后进一步全面评价其在这方面的作用。

当药物准予上市时,要求其累积至少一年的安全性数据对于众多患者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

3.5.3药物相互作用

根据作用机理并基于非临床数据结果,Ⅰ、Ⅱ期临床试验可能的安全性担忧在于同常规合并用药后PK 或PD的相互作用,这应在Ⅲ期试验中进行研究。

2020溃疡性结肠炎(UC)科普知识(完整版)

2020溃疡性结肠炎(UC)科普知识(完整版) 导语: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常简称溃结,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是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 虽然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普遍认为发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及肠道感染等多因素有关。我国的发病率<5/10?。 因UC治愈难度大,迁延不愈,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被称为“绿色癌症”。 1.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常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以及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粘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多成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2.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有关系。

3. 什么样的人容易的溃疡性结肠炎? 直系亲属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得溃结的可能性会增加,除此之外,经常处于紧张焦虑或者抑郁状态以及肠道感染等都有可能增加溃结的风险。 4. 溃疡性结肠炎能预防么? 由于溃结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并没有特效的方法可以预防溃结的发生。但是对于进入缓解期的溃结患者,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预防溃结的复发。避免焦虑、情绪低落等精神刺激,避免辛辣、生冷食物对肠道的刺激,减少肠道感染机会,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等均可以有效的预防溃结的复发。 5. 溃疡性结肠炎有什么临床表现? 粘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重要表现,症状轻的患者每日可排便2-4 次,重者可以达每日10 次以上。除此之外的症状都不够典型,可有腹痛、腹胀或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口腔反复溃疡、外周关节炎等肠外表现以及衰弱、贫血、消瘦等全身表现。 6. 出现哪些症状可以怀疑得了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doc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结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 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结肠癌 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又称lynch综合征。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拟诊结肠癌病例结肠癌门诊继续随访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组织或及 X 线摄片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病理学检测 确定诊断排除诊断可根治性切除术前评估不可根治性切除有梗阻、出血、穿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再次评估可切除放、化疗姑息性手术 随访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结肠癌发生的因素可 归纳为: 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 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上常表现有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 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可扪及右侧腹部质硬肿块。 左侧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上可表现有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 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 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 %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 性肠梗阻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 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患者则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 为多见。 5.3.2 直肠指诊

结肠癌诊疗指南

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直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的,形成半圆,厚1.5~2.0cm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3.1TME:(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3.2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主要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便频、里急后重、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大便表面带血和/或粘液,严重时有脓血便。根据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直肠癌临床表现依次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 5.3.2直肠指诊 凡遇到患者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肠指诊。检查时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要注意有无肿物触及,肿瘤距肛门距离、大小、硬度、活动度、粘膜是否光滑、有无压痛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侵犯骶前组织。如果肿瘤位于前壁,男性必须明确与前列腺关系,女性患者需做阴道指诊,查明是否侵犯阴道后壁。指诊检查完毕应观察指套有无血迹。 5.4辅助检查 5.4.1内镜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病史的内容主要包括: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消瘦、贫血及其它相关症状,同时要描述发病、复发及加重的诱因、既往的诊疗过程。 【物理检查】 要注意腹膜刺激征及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外表现。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粪及肝、胆、脾等B超。 2.大便培养连续三次,大便中找阿米巴。 3.肠镜及肠粘膜活检。 4.钡灌肠检查。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肠镜所见: (1)粘膜有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病变大多以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 (2)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3)可见假息肉,环形皱襞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4.钡灌肠所见: (1)粘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变化。 (2)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息肉。 (3)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5. 在排除菌痢、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氏病、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1)根据临床及肠镜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及钡灌肠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可以诊断本病。 (3)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有典型肠镜所见或钡灌肠所见者可以诊断本病。 (4)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 【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真菌性肠炎。 2.结肠癌、克隆病、过敏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新进展继教习题教学教材

2016蚌埠市级继续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新进展》考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1.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的典型表现是() A.盲肠可见多发浅溃疡 B.回肠末端可见纵行溃疡并狭窄 C.乙状结肠可见节段性分布的浅溃疡,易出血 D.直肠可见菜花样隆起性病变 E.直肠、乙状结肠可见连续性分布的病变,病变处结肠粘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消失, 可见多发糜烂或浅溃疡,质脆,易出血 2.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理特点为() A.结肠壁全层性炎症 B.病变是节段性分布 C.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 D.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E. .病变先发生于盲肠。后向下侵犯远端结肠 3.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是() A.左旋多巴 B.庆大霉素 C.吡哌酸 D.甲氰咪胍 E.柳氮磺嘧啶 4. 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部位是() A.十二指肠降段 B.回肠 C.直肠和结肠 D.回盲部 E.小肠 5.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改变错误的是() A.病变呈广泛性小溃疡 B.病变常侵入肌层易出现穿孔及巨结肠 C.炎症反复发作可形成炎性息肉 D.病变反复发作可致结肠变形缩短 E.溃疡性结肠炎可出现癌变 6.患者,女性,28岁。腹泻半年就诊。大便每日3~4次,果酱色,排便前下腹疼,排便后减轻。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直肠及全部结肠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散在多个浅小溃疡及小息肉。下列处理中哪项是不恰当的( ) A.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B.地塞米松

C.阿托品肌肉注射 D.必要时加用硫唑嘌呤 E.大便检查白细胞增多时加用抗生素 7.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口服药物有( ) A.泼尼松 B.环磷酰胺 C.SASP D.甲硝唑 E.抗生素 8.下列不支持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的是( ) A.黏液脓血便 B.粪便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 C.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D.结肠镜检查发现较多的炎性息肉 E.可并发结节性红斑 9.患者,男性,25岁。反复腹泻2年。粪常规除见少许红、白细胞外无异常,粪细菌培养(—),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直肠及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质地脆、易出血。最可能的诊断是( ) A.阿米巴痢疾 B.细菌性痢疾 C.克隆病 D.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早期 E.直肠乙状结肠癌症早期 10.下列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的是() A.肠壁边缘呈锯齿样 B.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 C.病变部位呈跳跃现象 D.肠腔见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 E.肠管缩短,肠腔变窄,呈铅管状 11.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柳氮磺吡啶主要用于() A.减少激素的用量 B.轻中型患者或重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已缓解者 C.避免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症 D.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E.活动期病例欲激素合用 12.门诊对有便血伴有腹泻或便秘的患者,首先应进行的检查是( ) A.直肠镜检 B.纤维结肠镜检 C.直肠镜检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病史的内容主要包括: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消瘦、贫血及其它相关症状,同时要描述发病、复发及加重的诱因、既往的诊疗过程。 【物理检查】 要注意腹膜刺激征及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外表现。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粪及肝、胆、脾等B超。 2.大便培养连续三次,大便中找阿米巴。 3.肠镜及肠粘膜活检。 4.钡灌肠检查。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肠镜所见: (1)粘膜有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病变大多以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 (2)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3)可见假息肉,环形皱襞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4.钡灌肠所见: (1)粘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变化。 (2)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息肉。 (3)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5. 在排除菌痢、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氏病、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1)根据临床及肠镜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及钡灌肠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可以诊断本病。 (3)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有典型肠镜所见或钡灌肠所见者可以诊断本病。 (4)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 【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真菌性肠炎。 2.结肠癌、克隆病、过敏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溃疡性结肠炎UC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UC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注意患者常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伴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二)体格检查:可有发热、脉速和失水的表现,左下腹或全腹常有压痛,伴肠鸣音亢进,触及变硬的肠管。有肠扩张者常有腹胀腹部膨隆和腹痛。 (三)辅助检查 1.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 2.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

小充盈缺损;⑨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3.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粘膜肌层间隙增大;④潘氏细胞化生。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罗恩病(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UC。 (1)、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和(或)粘膜活检支持,可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表现和钡剂灌肠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

成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指南

成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指南 一、成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 诱导缓解期并维持缓解期,以提高生存质量。 二、成人溃疡性结肠炎的几个相关定义 1.远端:定义为肛门到结肠脾曲,即灌肠治疗可以达到的部位。 2.广泛:病变超过结肠脾曲。也就是灌肠治疗不可能达到的部位。 3.轻型:大便次数<4次/甘。有或无血便,无全身中毒症状。ESR正常。 4.中型:大便次数>4次/日,全身中毒症状轻微。 5.重型:血便>6次/H,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包括发热、心动动过速、贫血、ESR升高。 6.暴发型:大便次数>10次/日,持续m血,中毒症状明显,腹痛,腹胀,有输血指征,腹平片显示结肠充气。 三、轻一中型的远端结肠炎的治疗 包括口服氨基水杨酸(aminosalicylates)、局部5一氨基水杨酸(5-ASA)如美沙托嗪(mesalamine,)或局部激素治疗其中局部5-ASA治疗优于其它方法,口服氨基水杨酸与局部氨基水杨酸联合优于其单独直用。对于口服氨基水杨酸或局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局部采用5-ASA治疗仍然有效对于上述治疗方法均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泼尼松40~60 mg/日治疗。 需要说明的问题: 1.荟萃分析表明局部采用5-ASA(美沙托嗪)治疗较口服氨基水杨酸有效。 2.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每口4~6 g,分4次口服;美沙拉嗪每日2~4.8 g。分3次口服;巴柳氮(balsalazide,新型5-ASA前药,载体部分为4一氨基苯甲酰基一丙氨酸,消除了SASP的磺胺药副作用)每日6、75 g,分3次门服治疗;奥沙托嗪(olsalazine.5-ASA二聚体)每日1.5~3 g,分次口服治疗,但其疗效尚未最后确定上

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直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的,形成半圆,厚1.5 ~2.0cm 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 3 骶椎前方,下达盆膈。 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3.1TME:(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3.2CEA :(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4 诊治流程图

5 诊断依据 5.1病因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 5.1.1环境因素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 和硒。 5.1.2内在因素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 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Crohn 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 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主要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便频、里急后重、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大便表面带血和/ 或粘液,严重时有脓血便根据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直肠癌临床表现依次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 5.3.2直肠指诊 凡遇到患者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肠指诊。检查时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要注意有无肿物触及,肿瘤距肛门距离、大小、硬度、活动度、粘膜是否光滑、有无压痛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侵犯骶前组织。如果肿瘤位于前壁,男性必须明确与前列腺关系,女性患者需做阴道指诊,查明是否侵犯阴道后壁。指诊检查完毕应观察指套有无血迹。 5.4 辅助检查 5.4.1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直肠癌最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内镜检查可直

(欧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南草案介绍讲解

(欧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南草案介绍 实施摘要: 本指导原则旨在协调欧盟各国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临床研究立场达成一致。同时应结合2001/83/EC 指示来理解,包括所有其他相关并公布的,目前或将来欧盟和ICH的指导原则或法规,尤其是: ·临床试验一般性考虑指导原则(CPMP/ICH/291/95) ·GCP指导原则(CPMP/ICH/135/95) ·支持药物注册的有关剂量效应信息指导原则(CPMP/ICH/378/95) ·临床试验统计原理指导原则(CPMP/ICH/363/96) ·临床试验对照组选择指南(CPMP/ICH/364/96)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原则(CPMP/ICH/560/95) ·在儿童人群中开展医药制剂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CPMP/ICH/2711/99) ·关于暴露人群的指南:人群暴露程度评估药物安全性(CPMP/ICH/375/95) ·关于新药评价中生活质量健康相关量表(HRQL)的使用指南的反映问卷(CPMP/EWP/139391/04) ·Meta分析和关键研究的考虑要点(CHPM/2330/99) ·非劣效界值的选择原则(CHMP/EWP/2158/99) ·儿科人群的药物警戒实施指南(CHMP/PhVWP/235910/05) 1. 前言(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个发生于结肠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炎性肠病。流行病学估计在15~25岁好发人群中每10万人就有70~150例发生该病。UC也会感染儿童,但是学龄前少见。该病通常包括直肠,但也可就近蔓延至部分甚至全结肠。大约40~50%的患者局限在直肠或乙状结肠部分,30~40%的患者可以蔓延至乙状结肠以上部分但不会包括全结肠,20%的患者为全结肠炎。 轻中度UC的主要治疗药物为柳氮磺胺嘧啶(Sulfasalazine)和5-氨基水杨酸(5-ASA)。这些药物对于缓解疾病和维持疗效是有效的。多数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可通过局部、口服或非胃肠途径的糖皮质激素来获益。但是用类固醇治疗并非一直持续缓解。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或6-羟基嘌呤 (6-mercaptopurine,6-MP)被用作对激素依赖患者的替代药物。一种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TNF-α)的药物被批准用于糖皮质激素或AZA/6-MP无法控制的UC治疗。外科结肠切除也是一种治疗手段,但仅用于严重爆发型或顽固性病例以及一些为预防肿瘤发生的病例。憩室炎是发生于回肠袋的炎症,有20~30%的患者发生在回肠肛门吻合术的结合部。UC作为一种癌前病变,常规肠镜监测提示该病8~10年后有恶化可能。总体来说UC的死亡率并不高,但该病往往因爆发型结肠炎而影响生活质量。UC的肠外表现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眼、关节以及皮肤表现。 2.适用范围 本指南意在帮助申请人在研发UC治疗药物期间,不会因没有相应指南而受局限。但它仅仅是指南,任何偏离指南的研究需证明是恰当合理的。本指南不用于指导某个UC具体药物的研发。 3.临床试验 3.1患者特征和选择标准 3.1.1定义和诊断标准 UC是发生于大肠和直肠的节段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血性腹泻。UC的诊断是基于病史(腹泻和出现粘液脓血便)、肠镜检查(持续水肿、质脆、粘膜颗粒状和结肠粘膜溃疡)、组织学检查(隐窝结构紊乱或脓肿、溃疡。结肠炎感染因素和恶性病变应排除。基于病变程度,患者可被分类为①远端病变:只包括直肠(直肠炎)或直肠、乙状结肠部分(直肠乙状结肠炎);②左侧病变:从直肠向结肠脾曲蔓延; ③广泛病变:包括从直肠到结肠肝曲病变;④全结肠炎:包括整个大肠病变)。大约远端病变的半数患者将随时间推移逐渐向近端病变。从治疗角度看,UC若被诊断为“远端病变”则意味着可采用直肠纳栓的方

医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 南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病史的内容主要包括: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消瘦、贫血及其它相关症状,同时要描述发病、复发及加重的诱因、既往的诊疗过程。 【物理检查】 要注意腹膜刺激征及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外表现。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粪及肝、胆、脾等B超。 2.大便培养连续三次,大便中找阿米巴。 3.肠镜及肠粘膜活检。 4.钡灌肠检查。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肠镜所见: (1)粘膜有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病变大多以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 (2)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3)可见假息肉,环形皱襞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4.钡灌肠所见: (1)粘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变化。 (2)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息肉。 (3)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5. 在排除菌痢、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氏病、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1)根据临床及肠镜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及钡灌肠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可以诊断本病。 (3)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有典型肠镜所见或钡灌肠所见者可以诊断本病。 (4)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 【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真菌性肠炎。 2.结肠癌、克隆病、过敏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写在课前的话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以溃疡为主。该病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和诊断手段的日趋完善,我国发病也明显增高,也常有重症报道。鉴于本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断加重,经久不愈,并有一定癌变率等,寻求有效疗法显得日益迫切。 一、溃疡性结肠炎 (一)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右图为溃疡性结肠炎肠镜检查图片。 (二)病理 1.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2.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很少侵入肌层。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那么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三)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缓慢,少数急性起病,病程为一种慢性经过,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症状逐渐加重。该病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和病期有关。 1.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 (2)黏液脓血便。 (3)腹痛,最常见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 (4)其他表现: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若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要注意中毒性巨结肠或肠穿孔。 2.全身表现 (1)高热: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到中度发热,如出现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急性爆发性。(2)其他表现: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 3.肠外表现

结肠炎治疗一绝

结肠炎治疗一绝 1.半枝莲治疗慢性结肠炎 取半枝莲15g泡水经常服用。一般用上2个月,就能痊愈。我在临床上治愈了很多这样的病人,希望在此给大家共同学习。互相交流。 2.喝酸奶治结肠炎 得了结肠炎反复发作,让人很烦恼。一天一瓶酸奶,就可以治疗结肠炎。 涧西区王女士致电本刊说,八年前,她的爱人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在外面吃饭。久而久之,患上了结肠炎,一天能上四五次厕所,人明显消瘦。他到多家医院治疗过,抗生素、消炎药等用了个遍。但是,结肠炎总是不能治愈,反复发作令他很痛苦。 后来,一名医生推荐王女士的爱人喝酸奶,说对治疗结肠炎有一定作用。王女士的爱人坚持每天喝一瓶酸奶,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结肠炎竟然不治而愈。 此后,每天喝一瓶酸奶,成了王女士爱人的生活习惯。王女士后来查询资料了解到,结肠炎患者的肠

道菌群会发生变化,而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可以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平衡。 3.黑矾加鸡蛋治疗结肠炎 对于由结肠炎引起的长期慢性腹泻,可吃黑矾加鸡蛋进行治疗。此偏方由瀍河回族区的范金山和张虎齿提供。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将鸡蛋打开一个小口,把蛋清倒出来一点儿。 2. 把约6克黑矾粉倒进鸡蛋里,然后用筷子轻轻搅匀(黑矾较苦,搅匀可以减少苦味)。 3. 用面糊把鸡蛋包起来,面糊适当厚一些。 4. 将鸡蛋放进烤箱,当面糊烤至发黄微焦时取出,把面糊、鸡蛋全部吃掉;也可以蒸着吃,像蒸馒头一样,蒸15分钟即可。 范金山介绍,连续吃3天,就会有效果,不成形的大便就会成形了。(因个人体质有差异,效果会有所不同)

4. 结肠炎治疗一绝 结肠炎治疗一绝这是我在上卫校时,我的恩师告诉我的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偏方,可谓一绝! 现在拿出来供大家分享,因为我也是受益者,所以有好东西也应该献出来,大家共同学习。 其方为:栗壳10g 金银花10g 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温水一次冲服。一般两次即可,效果神速,可治愈。 注意:是(板)栗壳不是罂粟壳. 5.溃疡性结肠炎临床验方 我献出一临床验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泻者,可以使用如下方法:诺氟沙星胶囊两粒、复方地芬诺酯片(又名复方苯乙哌啶片)一片、次苍片(次炭酸铋片或次硝酸铋片)两片,维生素B6片两片,地塞米松片一片,维生素K3片两片,上述各药同时服用,一日三次,饭后服。临床效果真实可靠。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研发的指导原则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研发的指导原则Development of new medicinal products for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2008年1月 欧洲EMEA发布 2010年3月 药审中心组织翻译 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翻译 药审中心最终核准

目录 概述 (3) 1. 前言(背景) (3) 2. 适用范围 (3) 3. 法律依据 (4) 4. 指南正文 (5) 4.1 患者的特征及选择 (5) 4.2 疗效评估的方法 (6) 4.3 临床试验的实施策略和试验设计 (7) 4.4特殊人群中的研究 (12) 4.5 临床安全性评价 (14) 定义 (14)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研发的指导原则 概述 这一关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新药的研发指南(CHMP/EWP/18463/2006),旨在为这类疾病治疗新药的评价提供指导。本指南阐明了对用于支持药品上市许可的临床资料的要求,其中特别提到了临床研究中的患者选择,推荐的疗效评估方法,临床试验的策略和试验设计,药品研发的安全性和全局考量。 1.前言(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影响结肠部位的炎性肠病。该病的发病率预计为70-150例/100 000,发病年龄集中在15到25岁之间。有15%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儿童,并且可能于学龄前出现。该疾病通常累及直肠,且可能累及临近的部分乃至整个结肠。约40-50%患者的病变部位仅限于直肠和直肠乙状结肠,30%-40%的患者蔓延至乙状结肠曲,但未累及全结肠,而有20%患者罹患全结肠炎。 轻度至中度UC的治疗主要依靠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5-ASA)。这类药物制剂对于诱导和维持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是有效的。大多数中度至重度的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从局部、口服或静脉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中获益。然而,缓解期的疾病不能采用类固醇药物进行维持治疗。对于无法停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的患者,硫唑嘌呤(AZA)或6-巯基嘌呤(6-MP)已被作为减少皮质类固醇使用的药物制剂使用。在2006年初,首个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TNFα)药物获准用于针对类固醇和AZA/6-MP抗药性UC的治疗。结肠切除手术对于治疗这一疾病虽然有效,但能够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病损,因而只适用于急性重症(暴发性)结肠炎、治疗抗药的患者,或者是出于预防癌变的考虑。小肠的连续性可以通过构建回肠窝-肛门窝吻合而得以恢复。憩室炎是一种发生于回肠窝的炎症,可以在高达20-30%的回肠窝-肛门窝吻合术患者中出现。长期患病者发生直肠结肠癌的风险增加,通常应该在患者病程达到8-10年后定期通过结肠内镜监视疾病的进展。UC患者的死亡率通常不会升高,但急性重症结肠炎有可能危及生命。UC的肠外表现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眼、关节和皮肤的表现等。 2.适用范围 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在尚无现行指导规范的情况下,为研发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2016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制定。 (1)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病程较长,多在4-6周以上,常持续或反复发作。 (3)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 (4)结合结肠镜、钡剂灌肠、结肠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腔及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脓血性分泌物附着,或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③缓解期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桥型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 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和缓解期有不同表现。 活动期:

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②隐窝内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④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 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性细胞减少; 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 ③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宽; ④潘氏细胞化生。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②同时具备以上条件(1)和(2)或(3)项中任何一项,可拟诊本病。 ③如再加上(4)项中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可以确诊。 ④初发病例、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UC,需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 ⑤结肠镜检查发现的轻度慢性直、乙状结肠炎不能与UC等同,应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寻找病因。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疾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情分期、病变范围及并发症。 ①临床类型:可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和暴发型。初发型指无既往史而首次发作;暴发型指症状严重,血便每日10次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脓毒血症等并发症。除暴发型外,各型可相互转化。 ②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每日腹泻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红细胞沉降率正常;中度:介于轻度

【精品】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营养指南 饮食保健加入时间:2006—5—2515:09:16 胥明群点击:623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肠内营养指南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等; 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 9、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肠功能恢复后、慢性胰腺功能不全者。注意喂养管应插入近端空肠10cm以上,营养制剂只能选用小分子低脂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的要素膳,如维沃、爱伦多、大元素等;

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大家对其认识不多,其临床一般以腹痛肠鸣、里急后重、大便带脓血等特征,如果长期不治疗或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后果将极为严重,有的还甚至恶化为肠癌。疾病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对症治疗,由于溃疡性结肠炎与消化道的一些疾病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因此科学诊断病情非常重要。 南通广济胃肠医院的专家指出,溃疡性结肠炎应该注意与如下几种疾病相区分: 1.慢性细菌性痢疾常有急性菌痢病史,粪便检查可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检查时取粘液脓性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较高,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2.阿米巴肠炎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也可累及左侧结肠,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潜行,溃疡间的粘膜多属正常。粪便或结肠镜取溃疡渗出物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血清抗阿米巴滋养体抗体阳性。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3.血吸虫病有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大,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查在急性期可见粘膜黄褐色颗粒,活检粘膜压片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血吸虫卵。免疫学检查亦有助鉴别。 4.克罗恩病。克罗恩病的腹泻一般无肉眼血便,结肠镜及X线检查病变主要在回肠末段和邻近结肠且呈非连续性、非弥漫性分布并有其特征改变,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一般不难。但要注意,克罗恩病有时可表现为病变单纯累及结肠,此时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因为两者在治疗反应和预后上有所差异,最重要的是当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时,术式选择有很大差异。例如全结肠切除加回肠肛门小袋吻合术仅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而不适用于克罗恩病,该术式对前者为根治性治疗,而用于后者则术后回肠吻合口复发率非常高。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克罗恩病的鉴别要点是: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从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上扩展,病变呈连续性和弥漫性,极少数病例可见回肠末段数厘米内粘膜炎症改变但无溃疡形成。如见直肠不受累的结肠病变、病变肠段间有正常粘膜的肠段(非连续性)、纵行溃疡间有正常周围粘膜(非弥漫性)则为克罗恩病特征;广泛的肛周病变、瘘和腹腔脓肿仅见于克罗恩病;肠腔明显狭窄多见于克罗恩病;活检如见非干酪样肉芽肿支持克罗恩病诊断。然而,即使仔细鉴别,仍有少部分(西方文献报道约10%)结肠IBD无法肯定分类,此时称为未定型结肠炎,可能要经过长期随访才能作出判断。 5.大肠癌多见于中年以后,直肠指检常可触到肿块,结肠镜与X线钡剂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活检可确诊。须注意溃疡性结肠炎也可引起结肠癌变。 6.肠易激综合征粪便有粘液但无脓血,显微镜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7.其他其他感染性肠炎(如肠结核、沙门菌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真菌性肠炎等)、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胶原性结肠炎、白塞病、结肠息肉病、结肠憩室炎等应和本病鉴别。 三维胃平衡修复疗法具有纳米微粒子结构,渗透力极强,能够自由穿越细胞膜,高度渗透到胃粘膜基底层,发生层及神经层中的有害因子,能够更彻底的杀灭真菌、病毒、细菌等,并

感染性腹泻诊治指南

感染性腹泻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我们也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为狭义上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病因 感染性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也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腹泻,如果是感染性慢性感染,有细菌感染,有比较特殊的像结核杆菌(N/med tuberculosis bacili)的感染,也可能造成慢性腹泻,当然其他的慢性感染也可以。 还有一些是非感染一类的,对于慢性腹泻来讲,跟急性腹泻比较起来非感染的更多见,非感染一大类叫慢性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另外还有经常服某种药物引起的慢性腹泻,另外还有老年人的缺血性腹泻,一般是急性的,也有慢性缺血性质的,少见一些。 还有肿瘤,有些肿瘤也可以引起。再有一个是吸收不良,还有一类是肠易激综合症,有些达不到这个标准,但是也属于功能性的。还有全身疾病也可以引起慢性腹泻,尿毒症等等,慢性腹泻很复杂,病因很多,一旦有慢性腹泻的症状最好不要掉以轻心,到医院来看看,首先查明原因是什么。 感染性腹泻不明原因只是暂时查不出原因,但是一定是有原因的,这需要通过系统的诊断。常规检查查不出来的,有些特殊检查能查出来。在诊断的时候,我们一步一步地从最常规的检查查起,不会一下子全面地所有检查一块儿上,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他最可能的是什么,先做那个检查,除外以后再考虑其他的。明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疾病,才能根据病因做针对性的治疗。 临床表现 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 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 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病情严重者,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1、分泌性腹泻(Secretory diarrhea)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做出诊断。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临床表现: 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资料统计,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约为(1.0~1.3)]。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黏液脓血便是UC最常见的症状。不超过6周病程的腹泻需要与多数感染性肠炎相鉴别。 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并黏膜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 黏膜活检:建议多段、多点取材。组织学上可见以下主要改变。 活动期:(1)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性、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即隐窝炎),乃

至形成隐窝脓肿;(2)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分支、出芽,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3)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 缓解期:(1)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2)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减少;(3)隐窝结构改变可保留,如隐窝分支、减少或萎缩,可见帕内特细胞化生(结肠脾曲以远)。 UC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诊断要点: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1) 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2)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和(或)放射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3)如再具备上述黏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特征者,可以确诊;(4)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者,暂不确诊UC,应予密切随访。 疾病评估: UC 诊断成立后,需全面估计病情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