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罗杰斯的《传播学史》笔记

罗杰斯的《传播学史》笔记

罗杰斯的《传播学史》笔记
罗杰斯的《传播学史》笔记

罗杰斯是“议程设置”理论的代表人之一,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体之注意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体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体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

“洛克菲勒基金会对于传播学产生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美国传播学‘是建立在石油提供的基础上的’”。

欧洲起源、三个学派、四个先驱者和作为集大成者的施拉姆,是《传播学史》的主线。

第一章

施拉姆的口吃直接影响了他对传播学的关注,导致传播学的最终建立。

拉斯韦尔(1948)的传播模式——“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首次发表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传播研讨班的一份报告上(1940年11月1日),这个研讨班1939至1940年期间,每月在纽约举行。

实际上,洛克菲勒基金会研讨班产生了两份很长的备忘录:1940年11月1日的报告——《公众舆论和非常时期》,它建议政府在即将到来的战时非常时期投资进行传播研究;1940年10月17日的报告——《必要的传播研究》,它呼吁对作为理解现代社会的基本方面的传播进行研究。(看看人家资本主义怎么搞“宣传”的)

(衣阿华大学)第一个传播学博士课程在一个新闻学院——这是第一个关于传播的印刷途径的专业培养单位——的开设,直接导致了传播领域之被区分为两个分支学科: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

第一部份传播学的欧洲起源

在今天的佛罗伦萨,人们可以看到美第奇臂状的覆盖物(the Medice coat of arms),即由7个红球围成的一个圈,这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和牙科医生的象征,暗示着我们的“医学”(medicine)一词也许就来自“美第奇”(Medici),它500年前被刻在这些建筑物的石墙上。

列奥那多是“文艺复兴新人”(Renaissance man)这一词语的起因,这个词指的是能做许多不同的事情、而每件事情又都做得相当出色的个人。

1450年后,大学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型的中世纪大学产生于天主教教会……与美国最早的一批大学——诸如常青藤名牌大学——一样,这些早期大学强调我们今天称为一种自由的艺术方法的东西,而美国最早的大学就以它们的欧洲前辈为模式。

德国的研究性大学的样板是创建于1737年的格廷根大学。由此开始了这样的思想:教授应该从事研究以便发现新知识,而不仅仅是将他们领域的传统科研成果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要求学生在其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不仅仅是聆听和背诵他们所听到的知识。

……因此,两个不同的大学模式被从欧洲移植到美国:一是常青藤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的模式,即自由的艺术教育模式;二是注重研究生学习的研究性大学的德国模式。

美国大学的第三种本土的模式是:政府赠地的学院,它是由《1862年莫里尔法》所确立的,以便在农业和工程方面提供一种职业教育。对于传播学在美国的推广来说,伊利诺伊、威斯康星、明尼苏达、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其他中西部的政府赠地的学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查尔斯·达尔文和进化论

……进化论的确是革命性的,但是,达尔文的革命是一种奇特的革命:“一个异常腼腆的人在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过着隐居生活;一个充满疑问的半残疾人,害怕他的理论可能触发争论;不过,也正是这个人最终摧毁了上帝创世的信仰。”(米勒和范卢,1982)进化论的思考在那时是一种非常风行的思想,在达尔文的著作发表前,有关生命如何变化的各种科学解释就已经被提出。事实上,即便在达尔文从1831—1836年(达尔文著作发表前28年)乘“比格尔号”作环绕世界的旅行以搜集生物资料和样本之前,其进化论所必需的大部份事实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在达尔文之前,没有人认识到它们的理论意义。

他在伦敦安家并结了婚,在仔细地列举了结婚生活的利弊以后,“与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一

样,达尔文探究了幸福婚姻给不受干扰地从事某种革命性理论研究带来的那种一成一变的安全感”(米勒和范卢,1982)。达尔文在1842年33岁时退回到“一种隐居的个人主义的生活中,一天工作几个小时,然后陷入恶心、虚弱、头痛和心悸的折磨之中”(米勒和范卢,1982)。

对达尔文思想的另一个可能的影响是一个生活在伦敦的当代人,即社会哲学家H·斯宾塞爵士(Herbert Spencer,1820-1903),他在以社会达尔文主义著称的理论中将进化论应用于社会生活。斯宾塞赞同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作为体系决策的最有效的机制。……达尔文将斯宾塞的术语“适者生存”借用到他的进化论中。事实上,对于公众来说,这个词成为达尔文理论中最广为人知的部份。

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1723—1790)的最著名论断是:个体通过金钱收益而获得私利是社会的一个普遍的人类动机。斯密的所谓看不见的手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个体——其中每一个人都追求个人的收益——之间的自由竞争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达尔文致力于系统地提出一个一般的进化理论。他阅读奥古斯丁·孔德关于实证主义哲学的书籍。然后,他阅读亚当·斯密对于自由放任的经济学的论述,经济竞争作为企业生存斗争的结果在使经济建立秩序方面的作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他又转向比利时统计学家阿道夫·奎特勒的著作,该著作讨论了托马斯·马尔萨斯的观点,即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食物供给只是呈算术级数增长的观点。1838年10月,达尔文阅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以便回溯奎特勒的讨论的源头。进化论的最后几个难题现在落在达尔文的面前。这时距从“比格尔”号返回已有两年时间,达尔文时年30岁。

请注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并不是从他的资料中跳到他面前的,也不是来自生物学的领域。相反,“直接的促成者是一个社会科学家,一个经济学家和一个统计学家”(古尔德,1980)。达尔文进化理论形成的关键是他的广泛的阅读,是他能够从其他科学领域中看到与生物学相似的学说的能力。他的理论创造是一个高度的社会过程,涉及到通过与其他人的思想交流而进行逐步的建构,这些既借助于阅读而获得,也是与科学同事广泛通信的结果。

达尔文一直等到1859年才发表他的《物种起源》。这种耽搁的原因之一是要在英国建立一个进化论科学家的共同体。随着一个支持者的无形社团的最终出现,达尔文觉得他能更好地经受住所预计的他的理论会产生的那种争论。

1859年11月24日,查尔斯·达尔文的《论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的起源、或在生存斗争中有利种类的保存》在伦敦面市的第一天,便售出了1250本。以后,第二次印刷的3000本也很快销售一空。在《物种起源》出版的几年之内,售出2.5万本(科恩,1983)。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直接涉及人类进化的问题。查尔斯·达尔文并不喜欢“进化”这个词,因为他觉得它含有生物进步的意思,而由于不存在固定的变化方向,所以上述意思是难以确定的。赫伯特·斯宾塞将社会进化等同于进步,因此他没有与之相类似的烦恼。

“达尔文的进化思想构成了对自然科学的根本重建,这在进化的生物学的狭窄范围之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科学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库恩,1983)

赫伯特·斯宾塞和社会达尔文主义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是查尔斯·达尔文和马克思的同时代人,而且他们在同一时期都生活在伦敦。

斯宾塞没有高等院校的学位,也没担任过大学的职务,且没有学生。他很少阅读,不十分博学。他通过与杰出的科学家交谈来发展他的思想……他赞同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托马斯·马尔萨斯的富有启示意义的人口原理。斯宾塞将社会进货定义为某种现象的不连贯的、无序的分布状态向连贯的、有序的变化状态的转变。他使用来自生物学的类比,追溯社会从简单向复杂的发展。他先于《物种起源》约10年发明了“适者生存”的术语。他把他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视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状态。有人说过:“赫伯特·斯宾塞和他的

哲学是英国工业主义的产物。”

斯宾塞“终身狂热地仇恨国家权利”,认为最好的政府是统治最少的政府。……斯宾塞声称,所有的系统不可避免地从不那么有组织的状态向越来越有秩序的状态进步。与之相对,达尔文对生物进步的思想是持谨慎态度的。

在美国内战以后的30年里,如不把握斯宾塞便不可能活跃在理论工作的任何领域。……斯宾塞的支持者包括美孚石油公司总裁约翰·D·洛克菲勒、铁路大王詹姆斯·J·希尔以及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后者成为斯宾塞的私人朋友和祟拜者。斯宾塞向这些企业领导人讲述他们想要听的东西: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是社会进步的关键。他论证说,资本主义所展示的无情的经济竞争应受到鼓励,以便人类社会获得可与展现于自然之中的效率相媲美的效率(米勒和范卢,1982)。在《社会静力学》(1851)中,斯宾塞声称,自由企业保证了个人和机构迅速地适应于其变化的环境。那些不能适应的人所遭受的通苦提供了一种激励因素,以便下一次做得更好(鲍勒,1990)。因此资本主义是社会进步的理想机制。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最终声名扫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斯宾塞促进了进化论的普及。事实上,他的主要作用就是普及达尔文的进化论。

对于传播学学者来说,达尔文特别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它出版于1873年。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尽管达尔文没有这么称呼。

在纪念《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出版100周年时,P·埃克曼(Paul Ekman)——一位最主要的非语言传播领域的学者——收集了与达尔文的非语言传播理论有关的当代研究依据。他的主要结论是:“达尔文的许多观察,他的大部分理伦解释和预测,都被当前的知识所证实。”研究证据表明,诸如生气、害怕和喜悦等某些普遍的而部表情可能源于对面部表情的某些天生的、遗传的作用。与某些情感有联系的面部肌肉运动的特殊模式起源于遗传的作用,而不是后天学习来的(埃克曼,1973)。

第二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依德的主要贡献是他对于无意识的认识,对于超出我们理性控制的精神力量的影响的认识,对于性欲在个体从婴儿时期起的精神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库恩,1983)。

本世纪初,维也纳成了精神分析理论的诞生地。作为哈布斯堡帝国(奥匈帝国)的首都,这个有着100万人口的美丽城市是一个伟大的智慧中心。重要的思想风靡全城:包豪斯的建筑运动,A·勋伯格的激进的、富有革新精神的十二音体系,O·诺伊拉特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维也纳学派和L·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世纪之交的维也缪表现出清教主义规范、性压抑、严格的道德规范等等特性。这一套东西与弗洛伊德关于心灵、特别是他在解释人类行为时对于性的强调是相对立的。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灵分为三个自我意识的层次:(1)意识,对此,一个个体可以不怎么困难地予以理解和向他人描述;(2)前意识,一个个体可以将之召唤到意识当中;(3)无意识,它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能进入一个个体的自觉意识,除非这个个体依靠精神分析家的帮助。抑制是这样一种过程,通过它,一个个体阴止某些儿时的事件和其他东西成为在自觉意识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偏见是这样一种过程,通过它,无意识层面的神经性的、或精神的焦虑被转化为有意识的恐惧。因此,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有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之间有可能发生交换。

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对行为的一种内在考察的个体性的解释,是通过对无意识的理解而发展起来的。

事实上,创造精神分析理论的关键转折点发生在1896年和1901年之间:“弗洛伊德在40岁至45岁期间,通过直接着手对于他自己的梦进行分析而发明了精神分析。”(安佐尔,1986)

谈话疗法——安娜·奥也将之称为“扫烟囱疗法”(chimney sweeping)——被布罗伊尔和弗洛伊德重新命名为“宣泄”(catharsis)。“宣泄”是通过替代性的手段对某个个体的强烈的情感进行清洗。这个概念最初来自希腊悲剧,如同亚里士多德所提到的那样,这些悲剧常常通过在戏剧舞台上描绘悲剧事件来净化或纯净观众的情感。由于某种“水压式的”(hydraulic)情感论,宣泄被看作是一种对个体有用的释放:内在的情感必肥肉被释放,否则,它们就会“沸溢”或“爆发”。对于弗洛伊德来说,宣泄是精神分析治疗过程的一个先驱。

弗洛伊德的创造性疾病和梦的分析

1896年,弗洛伊德的父亲去世,引起了一场中年危机和神经疾病,由此导致弗洛伊德对他自己的梦进行自我分析。在对付他自己的神经病,即一种创造性疾病(creative illness)时,弗洛伊德开始写作《梦的释义》(1899),这是他最重要的著作……随着《梦的释义》的出版,弗洛伊德的神经疾病也痊愈了。“这本书可以被称作是一部伪装起来的自传。”(埃伦伯格,1970)

1900年以后,弗洛伊德的“自我分析将这个缺乏信心的年轻开业医生变成了一个新学说和新流派的充满自信的奠基人,他相信他已经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发现,他将这一发现视为他对这个世界所具有的使命”(埃伦伯格,1970)

(弗洛依德)他在自己的许多梦中找到了婴儿性欲的根据,包括对父亲与弗洛伊德母亲的性关系的妒忌。他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希望的实现:

1、快乐原则,这主要由某种性本质的希望和欲望所构成,它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是破坏性的,因为它们可以要求并不十分文明的行为。快乐原则统治着无意识。

2、现实原则,它由更有逻辑的、有组织的思想所组成,其中许多思想有助于个体达到快乐原则的目的。现实原则主要在意识层面发挥作用。

这两种类型的希望的实现经常处于冲突之中,而一个个体的行为可以代表一种妥协。

(施拉姆1949b用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之对比的理论解释这样的问题:个体为什么将大众媒体用于娱乐而不是新闻?)

弗洛伊德提出,个体的人格由三个系统组成:

1、本我(the id),由生而有之的某种心理本性——诸如本能——的所有东西构成。由人的人格的生物成分构成的本我,借助于作为减少紧张手段的快乐原则来发挥作用。对于本我来说,在存在善和恶;它不知道道德。

2、自我(the ego)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晨,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之间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3、超我(the superego),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代表着自我控制,由社会的传统理想的内在表现所构成,如同父母向其孩子所解释的那样。在这里,个体被教会区分正确和错误,并学会为完美而奋斗、而不是为快乐而奋斗。因此,超我与本我是相冲突的。

在所描绘的生活周期阶段中,人格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往往有着不同的发展。弗洛伊德还发明了“利比多”(libido,用来表示“欲望”的拉丁文)的概念,描绘诸如饥饿、渴和性这样的生命本能(这些生命本能也被称作性欲)的力量。利比之被包括在本我之中。

精神病学在欧洲的兴起

精神分析理论最初是在维也纳获得发展,然后扩展到瑞士和德国。今天,欧洲将弗洛伊德作为一个昔日的天才来顷怀,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精神分析学。美国现在是世界精神分析的中心。

(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分裂)两者的主要分歧涉及“利比多”的性质。对于荣格来说,“利比多”是一个一般性的生命动能。对于弗洛伊德来说,它是一种性的动能。荣格还反对俄狄

浦斯情结。他因其“类型”(archetypes)概念而广为人知,这是普遍的、原发性的概念。最终,荣格不仅中止了与弗洛伊德的关系,而且彻底离开了精神分析运动。

精神分析理论向美国的转移

可以理解的是,弗洛伊德被认为是心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不过美国心理学的主流朝着不同于精神分析理论的方向发展。现代心理学从W·冯特(Wilhelm Wundt)演化而来,冯特是实验心理学家,他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比弗洛伊德开始创立精神分析理论的时间约早10年。尽管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理论都注重人类行为的个体内的解释,但它们在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不同:

1、心理学是以(实验室的实验)方法为中心,而精神分析理论是以(神经病)问题为中心。心理学试图通过使用实验的方法而成为科学的学科,但这对于精神分析理论来说是不适合的(舒尔茨,1975)。

2、受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理学)的影响,心理学的资料是定量的,而精神分析理论涉及个体精神生活的复杂性,使用取自深入的案例研究的定性资料。

3、心理学的时间框架是实验的此时此刻,而精神分析理论与个体以前的生活有关,利用回忆童年时期的事件来解释成人的神经病。

4、对于心理学家来说,主要感兴趣的个体是正常的成人或儿童:精神分析家则涉及神经病患者。

精神分析理论对于传播学的贡献

对于社会科学在美国的发展,S·弗洛伊德是自19世纪以来欧洲的三个影响力量之一。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它们掩盖在无意识之中——之年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

精神分析理论假定,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于个体之中,特别是存在于无意识之中。今天所使用的许多重要的传播学理论都在个体当中寻求推动行为变化的力量,尽管这些理论不是精神分析理论。例如F·海德(Fritz Heider)(1946)的平衡理论,L·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57)的认识不和谐理论以及佩蒂(Petty)和卡西奥普(Cacioppo)(1981,1986)的态度变化的详尽可能性模式。这些理论都假定,个体失衡的、不一致或不和谐的状态,由于对于个体来说乃是不舒适的事,所以导致了这个个体的行为和变化。人格研究的学术传统由C·I·霍夫兰所开创,这个传统是从C·赫尔的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赫尔的学习理论反过来又受到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对H·D·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研究产生了影响,尽管它没有同样直接地影响拉斯韦尔的传播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从而为了们提供了今天的批判的传播理论。批判学派对于偏见的颇有影响的研究在阿多诺等人(1950)的《权威人格》中有记载,它代表了一种以量化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格问题的精神分析理论。

帕洛阿尔托小组和交往传播

G·贝特森是帕洛阿尔托的两个交往传播小组的理论指导教师,这两个小组的学者们在他们的交往观点上是完全相容的。最终,贝特森在退伍军人管理局医院的研究资助用完了,两组学者逐渐合并为至20世纪70年代末被称为帕洛阿尔托学派或帕洛阿尔托小组的组织(怀尔德,1979)。或许,更准确的是把这些学者称为交往传播学派,因为这是它的主要的理论侧重点。

贝特森起初是帕洛阿尔托小组的核心人物。……这个小组近乎是一个社会运动,以作为交往者的人类传播行为的理论观点为中心。如同C·怀尔德(Carol Wilder,1979)在她关于帕洛阿尔托学派的评论中所说:“我经常感到在追踪这个部分(她的观点),即我正在涉及的

与其说是一种传播理论,不如说是一种社会运动——甚至是宗教运动,或许,传播意识形态是一个更加准确的术语。”

G·贝特森:奠基者

贝特森是一个真正的跨学科的学者,在他的知识兴趣中不存在什么界限。“就他的大部分生涯来说,G·贝特森试图发展一种普遍的认识论,它将在一个本质上是系统理论的参照框架中,对所有生物的整合信息、组织和重新组织信息、向外传播信息的能力提供一种综合性的说明”(里伯,1989)。

贝特森论证说,人类精神不在大脑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之中,而是外在于身体,在个体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因此有了这样的标题:“精神生态学”。这样一个概念强调个体与其他人的传播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反映了帕洛阿尔托小组的中心论题。

帕洛阿尔托小组和传播学

P·沃茨拉维克、J·B·贝弗拉斯和D·杰克逊撰写了《人类传播语用学:交往模式、病理学和悖论的研究》(1967),以便对帕洛阿尔托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这是表述交往观点的核心文献,也是这个小组最著名的著作。

帕洛阿尔托小组中的另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H·冯·福斯特(Heinz von Foerster),他(于1911年)生在维也纳,并在那里成长。他的叔叔就是哲学家L·维特根斯坦。

冯·福斯特指出,一个行为的观察者、被观察的现象和观察的过程构成了一个控制的体系。这个观点暗含着这样的意思,即一个科学家所观察的是一个社会的结构,有关绝对客观性的尝试是徒劳的。

请注意:帕洛阿尔托小组并未被组织成为一个大学的系或学院——它们以单一的学科为中心——而是被组织成一个松散地连结在一起的学者小圈子,这些学者从事精神健康、家庭治疗和精神分裂症等与传播有关的问题研究。小组有一个中心问题(如果人们愿意的话,它可以是限制性的),对它而言,人类传播被解释为主要的答案。

帕洛阿尔托小组和弗洛伊德的观点

帕洛阿尔托学派与弗洛伊德的方法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它在其传播思想中表现出一种系统理论的观点。“就控制论、信息论和一般的系统论对于贝特森的思想所产生的作用而言,很难作出过高的估计”(怀尔德,1979)。

帕洛阿尔托小组将焦点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网络作为它的分析单位。因此,小组的关系理论内在地具有一种人际传播的性质。“这是从个体向社会网络(从客体向模式)的焦点转变,它与把一个相关宇宙的中心从地球转向太阳的做法相类似:(它是)行为科学中的哥白尼革命。”(怀尔德,1979)

“准确说来,它们(精神研究所和贝特森的退伍军人管理局项目组)的共同特性是反对线形的、单元的、精神内部的模式,并用交往的观点取而代之。”(沃茨拉维克,1981)帕洛阿尔托小组原先的两个组成部分都共同反对有关治疗的医学模式。按照这种医疗模式,一个人可以“被改变,只要他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脱身出来,并在一个私人办公室晨或一家医院中得到个体性的治疗。一理被改变,他就会返回到他的社会环境中,他变了,因为他已被‘清除掉’造成他的困难的那些精神内部的问题……因为重要的是病人对他的真实世界的知觉,所以这个真实世界的本身就被认为是次要的了”(黑利,1971)。

帕洛阿尔托小组在医学模式上所发生的视野转换需要一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这个观点以个体和他人的人际关系为中心。“始终如一地最受到欢迎的模式是一种源于控制论的系统理论。这个模式能够对付以一种自我纠正的方法彼此响应的交往要素,而家庭成员似乎就是以这种自我纠正的方法来行事的。传播技术开始成为这个领域的语言的组成部分。”(黑利,1971)

元传播、悖论和双重约束

一天,当G·贝特森在旧金山动物园观察猴子的时候,他注意到,一个猴子开玩笑地咬另一个猴子,两个猴子都明白这只是一个玩笑而已,尽管它看上去像是真正的战斗。贝特森(1972)得出结论说,这个咬的信息肯定是以一个元传播(metacommunication,关于传播的传播)信息——它说:“这是一个玩笑,不是战斗。”——为先决条件的。

贝特森论证说,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个体丧失了元传播的能力,即能够理解一种情影是有约束力的,并且能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抽象层次,以便逃避这种约束,诸如通过说“你给了我一个混乱的讯息”(怀尔德,1979)。因此,一个个体通过重新构造传播环境而摆脱双重约束。构造一种传播交流意味着在上下文中确定它。重新构造就是改变讯息交流的上下文。“人们不能不传播”

帕洛阿尔托学派本质上将传播等同于人类行为,正如他们的著名的格言所指出的:“人们不能不传播。”(沃茨拉维克等,1967)这个断言使我们意识到并非所有的传播都是有意图的。

作为“我们不可能不传播”的最早断言的提出者之一,J·B·贝弗拉斯(1990)希望通过确定两个子陈述——她认为这两个子陈述能澄清原意图——以修改她的最初观点:(1)“所有的行为都‘不是’传播,”但是(2)“人们在某个社会背景下可能无法避免传播。”

“所有的行为并非都是传播性的,尽管它有可能是提供信息的”(贝弗拉斯,1990)

帕洛阿尔托小组对传播学的贡献

对于传播学说,从帕洛阿尔托小组的工作中吸取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既重视假定的实在,也重视传播问题。“贝特森、沃茨拉维克等人对于悖论、混乱、操纵、不可测、甚至‘虚假信息’的重视表明一种看待人类传播的方法,它截然不同于那种一直支配着新知识的方法。”……帕洛阿尔托小组的观点要求人们意识到模棱两可的传播(贝弗拉斯等,1990),理解传播反常现象,研究诸如悖论那样的自我指认的矛盾的性质,并提出更多的与更清楚的传播是否经常发挥作用的问题。

该小组声称,人类传播作为通向两个或以上参与者相互理解的一个步骤,不仅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和成功的。个体的信息交流也可能是非语言的、无意图的、可产生悖论的,也可用作一种治疗的手段。关系传播学学者的观点是控制论的、生态学的,以系统论为基础。它不适合传播学占统治地位的认识论,这是帕洛阿尔托小组的交往理论之所以没有对传播学产生更多影响的生个原因。传播研究的占统治地位的重点是研究效果。相反,交信理论试图回答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重要问题。

对于说服、宣传和研究大众传播效果来说,单向模式有可能是非常适用的,但是,由此类直接的模式所假定的线形因果关系并不适合作为相互关系与作为相互影响的过程的人类传播的认识。

贝特森的退伍军人管理局医院的研究项目具有一种人类学的方向,因为它的基本方法是将传播看作是在自然背景中发生而没被调研者所闯入或干预的东西。贝特森有一种反实验方法的偏见,认为在独立和不独立的变量之间寻求因果关系是愚蠢的。考虑到他的系统理论的方向和作为帕洛阿尔托小组的来源的人类学视野,“在双重约束理论和传播的实验方法之间存在着一种不相适应的关系,也就不是什么令人惊奇的事情了”(怀尔德,1979)。

权威人格

有多名作者介入的著作很少是真正合作性的,但是《权威人格》看来就是这样一部著作。4个作者中有3个是犹太人,第4个人——内维特·桑福特——是一个南部的新教徒。毋庸置疑,他们的背景对他们研究的性质产生了作用。弗洛伊德的影响以几种不同的方式进入《权威人格》研究。桑福特与H·默里(Henry Murray)一起学习过,后者是一个曾在哈佛大学介绍精神分析的心理学家。

E·F·布伦维克也曾一直从事精神分析,但将对弗洛伊德的倾向与量化心理学的爱好结合起来。

阿多诺“是一个最令人兴奋的理性伙伴。他具有在我们看来是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深邃把握的知识,熟知德国法西斯主义内部和外部,尤其是,有说不完的近乎下流的玩笑。在思考‘F’(Fascism,法西斯主义)级的条目时,他这个人非常有帮助”桑福特,1986)。T·曼(Thoms Mann)是德国流亡知识分子,20世纪40年代初住在洛杉矶离阿多诺不远的地方,他这样描绘批判的理论家:“阿多诺……与他的老朋友W·本杰明相似,也是一个智力型的人,不妥协,生不逢时,从事最高层次的工作。他生长在一个完全由理论(也包括政治理论)和艺术——主要是音乐——兴趣所笼罩的氛围内,因此,他研究哲学和音乐……在其一生中,主空虚具有非凡才能的人拒绝在哲学职位和艺术职位之间进行选择。他认为,他在这两个不同领域中实际上追求着同样的东西。他的辨证的思想转折以及对社会史的爱好是与对音乐的热情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曼,1961)

D·列文森是伯克利的一个心理学博士生,曾上过具有N·桑福特的精神分析观点的课程。这四位学者给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对犹太人有偏见的个体是否也是对其他外在财体有偏见?

……他们发现,这些级别(种族中心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等级量表)是如此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以至于他们可以得出结论说,反犹主义、种族中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统统都是被他们称之为“权威主义者”的一般性格结构的一部分。

由伯克利的研究者们所确认的权威主义人格是软弱的和有依附性的,但是试图通过实施一种惩罚性的、传统的道德来维持法律和秩序。权威主义个体以老一套的范畴思考,并强烈地感受到对于所有外部团体的偏见。个体之根本性的软弱和自卑的自我态势导致了一场“痛苦的斗争,以向自己和他人证明他实际上属于强者和优秀者”(史密斯,1950)。

总之,《权威人格》既标志着心理测试和精神分析观点的混合,也代表着调查、临床和投射法的一个三角测量术。它所产生的1000页书卷是“图书馆书架上的一个有形标志”(史密斯,1950),也是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思想运用于当时的一个重要问题——偏见——的令人赞叹的表现。

不管用什么标志来衡量,《权威人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它的确是法兰克福学派所有成员的最著名的作品。不幸的是,从这一重要的研究中没有引发出关于个体如何成为有偏见的这一问题的探讨。此类探讨本该从一种社会学的,以及传播的视野出发更加侧重于这样的研究。

返回法兰克福,返回弗洛伊德

1950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德国重建社会研究所以后,法兰克福学派恢复对于弗洛伊德的重视。研究所再次对精神分析理论发生兴趣,而这种兴趣是由马尔库塞所引导的,后者在1932年已经加盟了研究所,但是他的主要工作是在20世纪50和60年代表现出来的。和其他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一样,马尔库塞(生于1898年)是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的儿子,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西班牙内战和苏联的斯大林的清洗,他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不满,并成为一名新弗洛伊德主义者(杰伊,1973)。在一个漫长的酝酿期之后,马尔库塞的重要著作《爱欲与文明》(1955)出版了。这部著作建立在弗洛伊德的生命直觉(爱欲)和死亡直觉(死欲)的概念基础上,并将其置于一种社会经济的背景之中。马尔库塞论证说,在某些物质条件下,个体能够摆脱性压抑和死亡直觉,因此一个不受限制的生命直觉会繁盛起来。马尔库塞的其他重要著作是《单向度的人》(1964),这部著作使他成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学生运动的祟拜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兰克福学派主要批判后资本主义,因为后资本主义用大众媒体广告操纵着人们的精神,这样人们就会渴望消费产品,就会丧失他们的批判和抗争性的思想路线(昆顿,1974)。但是,当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运动真正反对现存的制度时,法兰克福学派的手批判的学者们则因为学生由激进主义引起的幼稚破坏性而感到灰心丧气。

批判学派和传播研究中的经验学派

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对于大众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的看法极其不同。批判学者认为,大众传播被现存的制度用来控制社会,而经验主义学者认为媒体能够帮助改进社会中的社会问题,并能够引导渐进的社会变化。

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历史原因可追溯到他们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开始——批判学者一般都反对实证主义,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倾向于哲学。

批判学者注重解放。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从社会研究中谁有所得,谁有所失?在大众传播和社会问题上(海巴特,1983),他们探求媒体使个体异化、使通俗文化商业化的途径。

有一个批判的学者相信媒体唤醒意识的能力,他就是W·本杰明(1892—1940)。他生在德国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一个杰出的学者……在与德国学术界一次不幸的交往之后,本杰明迁移到巴黎。他与B·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友情在通俗艺术的革命性潜力方面引起了一种信念,这种信念表达在《理解布莱希特》(本杰明,1966)中。今天,批判的学者和经验主义的学者的截然相反的理论观点经常将他们带入尖锐的冲突之中。事实上,批判的和经验主义的裂痕是今日传播领域中最明显的分歧。

今日的批判理论

批判学派在今天的地位如何?欧洲、北美和拉美的回答是不同的。在最近几十年复兴起来的法兰克福学派中,J·哈贝马斯及其学生A·韦尔默(Albrecht Wellmer)成为主要人物。哈贝马斯1954年在波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后从1956年—1961年加入法兰克福的社会研究所。在担任了各种学术职务以后,1983年他作为所长返回社会研究所。他也是法兰克福大学的哲学教授。哈贝马斯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在高度抽象的层次上运作,他反对实证主义,强调唯物主义。他希望传播成为解放性的,从其效果研究中摆脱出来。他的著作有英文译本,但非常难读。在欧洲,法兰克福学派从前的思想活力已经一去不复返。不过,在今天的欧洲,还有几百名批判的传播学者,也出版几家批判的传播杂志。

在北美,存在着几个批判的学术中心,例如,伊利诺伊大学,衣阿华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在美国,几百名批判的传播学者属于一个专业协会:民主传播协会。美国没有专门的批判理论的杂志,尽管有一个传播学杂志以“批判研究”命名。

在拉美,许多传播学学者对批判理论有兴趣。由A·多尔夫曼(Ariel Dorfman)和A·马特拉特(Armand Mattelart)撰写的著作《如何解读唐老鸭:迪斯尼连环漫画中的帝国主义意识》(1975)被广泛阅读,这部著作1971年最早以西班牙语出版。……多尔夫曼和马特拉特从其研究中得出结论说,迪斯尼制作室的工作人员具有赞成帝国主义的动机。他俩假定,这些连环漫画对拉美的读者们产生了作用,这个假定可以由从连环漫画的读者那里收集到的有关效果的资料来证实(罗杰斯,1985)。

马克思和批判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及其近代的批判学派的理论团体可被看作是经验学者的思想和概念的一个来源(罗森格伦,1983)。批判学派注重大众媒体的所有权和控制问题,这些课题没引起像P·F·拉扎斯菲尔德那样的经验主义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后者沿着探讨传播效果的方向对待传播领域。批判学派对于社会的贫困、劣势和微弱部分的强调对于非批判学者能够产生提高意识的影响。美国的批判的传播学学者和经验主义的传播学学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提出了一个富有成果的理智挑战;不过,这一冲突使得批判学者为传播研究提供的有趣线索未能得到从经验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入手的探讨。

第二部分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

知识分子从欧洲向美国迁移

今天的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大学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但他们容易忘记)大部分美国大学直到大约100多年前才建立起来(尽管哈佛大学可追溯到1636年),而几所欧洲大学——

其中有剑桥、牛津、巴黎等等——已存在600多年。而且,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无论怎样说欧洲的大学都立于世界之巅。德国的科学大学特别突出……

德国大学在世界范围内出类拨萃是因为几个理由。第一,德国人极其重视教育,公众非常尊敬大学教授。研究性的大学存在主要是为了通过科学研究推进知识,而不是对将成为未来专业人员的大学生施以培养。一个世纪以前,德国的大学既有教学自由的特点,又有学习自由的特点。大学教授自由地选择教课题目,并不受阻碍地表达他(或她)的观点(多布森和布鲁斯,1972)。人们认为,教授应该从一定距离之外看待日常世界,并且自由地对之进行评论。德国的大学生并没有课程测验。相反,在学生?C

相反,在学生的课程结束时要完成一个综合性的考试。因此,学生对于讲课细节的了解与是否上课,都是无关紧要的。学生们可以去听任何他们感兴趣的题目的课,也可以在德国自由地从一所大学转学到另一所大学。不论是教学人员还是学生,在德国的科学性大学里都享有相当高程度的自由。(陈寅恪在世纪初在德国的求学经历正是其中的一个典范,陈后来的学术风范很有些其中的影子,乖乖注)

欧洲送给美国知识生活的最宝贵的礼物是希特勒的一个结果,希特勒1933年在德国掌权后迫害犹太人与其他个体,诸如吉普赛人和社会主义者。……欧洲知识分子向美国的移居包括19名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海布特,1983),他们中的几位,例如:A·爱因斯坦、E·特勒(Edward Teller)、L·齐兰德(Leo Czilard)在1945年发明原子弹中起了重要作用。知识分子流亡者包括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和社会学家。迁移到美国的人是所有德国大学教师的43%,是所有社会科学家的48%(海布特,1983)。来到美国的著名社会学学者的长长的名单中有:柏林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K·勒温、维也纳数学家和社会学家P·F·拉扎斯菲尔德以及整个法兰克福学派。

欧洲流亡者丰富了美国文化生活的近乎每一个方面。……1933至1941年间,13.2万名流亡者离开纳粹德国来到美国,这个知识分子的迁移是将传播理论的欧洲根源转移到美国的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美国社会科学的直接根源

A·孔德(Auguste Comte)和实证主义。A·孔德(1798—1857)是社会学之父,1839年论证社会学之被承认为社会科学的问题。孔德还为这个世界贡献了“实证主义”。实证主义信念认为,科学方法能被用于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以便帮助解决社会中的社会问题。E·涂尔干(Emile Durkheim)。E·涂尔干(1858—1917)在巴黎大学稳坐社会学第一把交椅(1913)。他写了《自杀》(1897)一书,这是关于自杀率的一个早期的重要的经验研究。涂尔干还以一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而开社会学方法论的先河。他(与G·西梅尔)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学的共同创立者。

G·西梅尔(Georg Simmel 过去通译为“西美尔”)和“芝加哥学派”。G·西梅尔(1858—1918)是现代社会学的创立人之一,他特别对芝加哥学派产生了影响。在西梅尔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社会网络、城市生态学和社会距离以及边缘人等概念的研究。芝加哥学派的R·帕克在柏林大学随西梅尔学习时,获得了对于报纸在舆论方面的作用的洞见。后来,帕克把西梅尔的这一理论视野转变成美国大众传播的经验主义研究。

G·塔尔德(Gabriel Tarde)。G·塔尔德(1843—1904)是一名律师和法官,后来成为一名社会学家……他撰写了《意见和大众》(1901)、《隐蔽的人》(1905)等著作,是有关未来社会的风气变化的未来主义乌托邦。他的《模仿律》发表于他逝世前4年的1900年,这部著作影响了两个当代的研究传统,即扩散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扩散”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它,在时间过程中,某个创新思想凭借某些渠道在一个社会体系的成员中传播(罗杰斯,1983)。塔尔德观察到,一个新思想的采纳率在时间中遵循一种S型曲线,而地位比较高的个体相对早地采纳某种创新思想。通过摹仿另一个已经接受

了新思想的个体的行为,某个个体受到了影响,也采纳了这个创新思想。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一个个体对于另一个体的公开行为的观察往往发挥着作为这个观察者的行为指南的作用。(即中国俗话所说的“言传不如身教”)。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A·班德拉(A·Bandura)开创了关于个体如何从人际模式中学习,如何从他们在大众媒体中观察到的模式中学习的研究。

M·韦伯(Max Weber)。M·韦伯(1864—1920)始终是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尽管他直到生命的相对后期都一直是个经济学教授。他开创了各种学术论题的研究。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1930)中,他论证说,新教价值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资本主义的崛起联系在一起的。他为我们提供了行政系统(bureaucracy)的概念,这是一个由许多个体在一个等级制中构成的组织,目的是为了执行管理的任务;“理解”(

W·冯特(Wihelm Wundt)和“心理学”。W·冯特(1832—1920)首开将实验的科学方法用于心理学之风(舒尔茨,1975)。……冯特对美国的几个重要的社会科学家具有相当大的思想影响。例如,J·杜威和J·H·米德的反射弧(reflx arc)思想就直接来自冯特的手势概念。冯特反过来又受到杜威的《人和动物的情感表达》(1872)一书的影响。

(此处的后一个杜威疑是达尔文的笔误,否则就是这两个家伙在相隔不到一年时间里发表了同一标题的著作。乖乖注)(补注,真的是两个人耶)

第五章芝加哥学派

一,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的繁荣,对重要的欧洲理论起着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和实证的

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强调符号互动论

4.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地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二,乔治.西梅尔和芝加哥学派

1.西梅尔,德国人,围绕社会进化,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生态学等问题从事教学和写作

2.西梅尔认为,社会学的中心问题时对社会化的理解,此观点由C.H.库利,G.H.米德和J.杜威推向前进,并将之系统地阐述为符号互动论

3.西梅尔有关传播的理论观点

(1)社会由个体之间的传播所构成

(2)所有的人类传播代表着某种交流,具有交互的效果

(3)传播在彼此之间的社会距离不断改变的个体之间发生

(4)人类传播满足某些基本需要

(5)某些种类的传播随时间的发展而代表着文化和社会结构

三,库利,杜威,米德和帕克

1.共同的特征

(1)改良派,通过更准确地理解社会问题而对抨击社会问题发生了兴趣

(2)库利和米德创建了互动社会心理学,反对以直觉构成人类个性的基础,认为人际传播是个性构成的中心

(3)强调人类传播的主观主义,即信息的接受者以某种为其所特有的方式解释信息的内容,而不是完全如同信源的意图

(4)早期芝加哥学派是经验的,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将统计的方法运用到量化资料的分析中

2.库利

(1)发展了两个主要的概念:“镜中我”,“初级群体”

(2)三本主要著作:《人性和社会秩序》,《社会组织》,《社会过程》

3.杜威和实证哲学

(1)他认为:个体只有在与其他人的联系中才能发现自我意识;因此对于民主制度来说,共同体乃是基本的

(2)被称作“民主制度的哲学家”,认为传播是使人民成为社会的完美的参与性的成员的手段

4.G.H.米德和符号互动论

(1)“主我”与“客我”

(2)“内形式思考”

(3)(布鲁默)符合互动论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即个体基于对象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产生于与人们的同伴的社会互动,也通过个体的解释过程得到修正)而对对象采取行动。5.帕克和芝加哥的鼎盛期

(1)开创了4个重要论题的学术研究:大众传播,种族关系,人类生态学和集体行为(2)利用了达尔文生存竞争的观念,区分了四种主要的社会进程:竞争,冲突,适应,同化

(3)陌生人和社会距离

a,社会距离:两个或以上个体或其他范畴之间的能感觉到的亲近感的缺乏

b,边缘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又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世界的人

c,陌生人:集团以外的人,具有某些优势,如在理解集团及其行为方面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

d,创新者:即一个系统中最先采纳新思想的个体,他们具有世界性,与他们的系统相对来说不成一体。因此,他们享有免予遵守这个系统的规范的自由。

第六章拉斯韦尔与宣传分析

一,什么是宣传?

1,拉斯韦尔:“通过操纵有意义的符号控制集体的态度”

2,宣传与说服的异同

(1)相同:都是有意图的传播,由一个信源所进行,以改变受众成员的态度

(2)不同:说服是面对面的,人际间的传播,更具有互动性

宣传是借助于大众媒体的说服,往往是单向的

二,内容分析

1,定义:通过将信息内容分类,以便侧度某些变量的途径对传播信息进行研究

2,拉斯韦尔用它来研究一战的宣传战史及宣传技巧

三,五W模式

1,在洛克菲勒传播研讨班中提出

2,内容: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

3,成为限定美国传播研究的范围和问题的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使传播研究侧重于媒体效果,把传播看作一种行动,而非过程

四,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在洛克菲勒传播研讨班中提出

2,内容:

a,监督环境:开拓个人视野,知道更多事件

b,协调社会对于某种环境下的事件的反应:帮助个人了解事件的意义

c,传递文化遗产:让儿童接受有关他们的民族的历史的教育等

五,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

1,他的五个问题传播模式导致了传播学对于确定效果的重视

2,他开创了内容分析方法,实际上发明了定性和定量侧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

3,他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

4,他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美国社会科学

5,他帮助创办了政策学,这是一门将社会科学知识与公共行为整合起来的跨学科的运动六,刻板模式

李普曼“是一种规范,它能简化现实以至于一个信源能够轻易地将之传递给个体。”“我们头脑中的图像往往因为几个原因而与实际现实不相吻合,我们需要简单的规范(如,“刻板模式”),以便为这混乱的世界提供解释;由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伪环境’,它是新闻过程中高度把关所产生的结果。”

七,议程设置的概念化

1,李普曼: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队这个事件的想象之间的主要连接物——早期的议程设置

2,(M.麦库姆斯和D.肖)议程设置过程包括:

a,媒体议程设置:一种特殊新闻问题之报道的相关数量由大众媒体把关者,重大新闻事件的影响,受众的兴趣所决定

b,公众议程设置:公众决定哪些问题相对来说最重要

c,政策议程设置:政府体系或被选出官员的问题议程得以确定。以法律的通过或基金的调拨为标志

决定决定

a ——〉

b ——〉c

3,大众媒体在决定人们想什么方面具有强烈的影响。在构成舆论方面,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八,麦库姆斯和肖的论文的贡献:

1,为这个新的研究专业提供了一个名称,为研究议程设置的过程提供了一种经验的方法论2,论述了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一种异常紧密地联系,提出通过议程设置过程,大众传播具有间接的效果

3,论文既展现给研究公众议程设置的大众传播学者,又展现给研究政策议程设置的政策学家和社会学家

第七章拉扎斯菲尔德和大众传播效果

一,拉扎斯菲尔德的两个重要的方法论贡献

1,拉扎斯菲尔德——斯坦顿节目分析仪:能使研究者们将广播节目,或广告内容与其对受众个人的情感影响连接起来

2,焦点小组访谈: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对于某个媒体信息的理解上,由深入细致的,自由型的访问所引起,以便帮助回忆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1,试图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研究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

2,拉扎斯菲尔德用4个法则论述他对社会研究的信念

a,任何现象都应该以反省报告和客观观察来侧度

b,案例研究应该与统计信息结合起来

c,资料研究应该与所研究的问题的历史信息结合起来

d,来自不引人注目的测量方法的资料应与问卷和其他自我报道的资料结合起来

三,1940年的伊利县研究

1,舆论领袖,两级传播

2,“有关媒体内容的特殊的,可侧度的,短期的,个人的,态度的和行为的效果的研究,以及媒体在舆论的形成中并不是非常重要的结论

3,J.T.克拉帕:“一般说来,大众传播不能作为受众效果的必要的与充分的原因,倒不如将它看作是通过一组中介因素在发挥作用。这些中介因素通常使大众媒体在巩固现存状况的进程中成为一种能够发挥作用的力量,却不是唯一的原因

四,个人影响的迪凯特研究(1945):《个人影响》

1,这个调查促进了对于舆论领袖过程中的大众媒体和人际传播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学术理解2,内容:第一部分是卢因式的群体动力学研究,表明群体影响对于个人决定的重要性,并论证说来自小型群体研究的概括可以被扩展到大众传播过程中。第二部分报道了迪凯特研究的经验结果,即关于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对家庭主妇类的调查对象的决策行为的作用

五,医药扩散研究

最先采纳创新思想的个人,不被系统中的其他个人所尊敬,所以采纳的速度最初增长缓慢,然后,在这个系统中的舆论领袖采纳了这个创新思想之后,人们中间关于这个创新的讨论促使“S”型的扩散曲线向上飚升

六,研究局的研究风格

1.风格:

a,选择有代表性的共同体,从其调查对象的样本中收集资料

b,从未使用统计显著性检验

2,拉扎斯菲尔德对于节目制作过程和报纸出版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对于传播产品本身背后的运作都一无所知,导致他脱离了对于大众媒体传播的源泉组织的研究。他引导着传播学沿在社会背景下研究个人行为的方向行进,将传播学领域引向效果问题的研究

七,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贡献

1,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这一传统成为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2,通过收集资料的方法提出了调查方法论。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收集不醒目的侧度,焦点访谈,三角策略以及各种资料分析方法

3,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

第八章勒温和群体动力学

一,群体对于个人行为的影响

1,群体中的成员资格是一个人立足之“地”的组成部分。与一个群体的认同为一个人提供了一种观点,一种视野和一种自我的意义。当一个人通过一种传播过程接受了信息,该信息的意义就部分地由这个人所属的群体决定。

2,“自我怨恨”:当一个群体的否定方面超出了肯定的吸引力,那么一个人就会离开这个群体,但是,由于多数人群体的更大力量,少数人群体的成员被禁止离开他的群体。多数人群体过于强大,难以攻击,所以这个体转而进攻其所在的群体或其本身

二,权威主义的,民主的和自由放任的领导

1,专制的领导被定义为“在群体决策中,由领导者所实施的一种高度的控制,成员们没有多少自由,也不参与”,民主的和自由放任的领导人控制程度低,但区别在于民主的领导人“积极鼓舞群体讨论和群体决策,”而后者发挥着“消极的,袖手旁观的作用。”

2,在勒温从个体心理学向社会心理学的变化中,领导方式的实验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三,食品习惯变化方面的实地实验

1,胰腺实验:在有关相互作用的人际传播(由讨论的条件所代表)和单向大众传播(近似于演讲的条件)之间差异的方面,该实验成为一个经典性的研究。

2,行为变化的三阶段程序:解冻,行为和凝固新的行为

a,当一个个体的行为发生变化时,这个行为不久就会回复到它以前的状态;

b.在改变和维持那样的行为方面,群体的其他成员对于每一个个体的行为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c.群体决定对于未来的行为具有某种“凝固”的作用

四,把关

1.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他们可以扣押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把关概念适用于范围广泛的各种传播环境)

2.“把关”在本质上是一个群体(而非个体)过程,因为一个报道在电视台新闻演播室里通过一道门,然后在行进中又通过另一道门,以便被广播出去。

五.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

1.内聚力:个体成员实现集体期望的程度。因此,内聚力标志着集体对于个体的重要性,并被用来解释一个集体中的成员资格能够预示一个集体成员的行为变化的程度。

2.集体内聚力往往产生有益的效果,但它也导致集体审议,这是一种“精神效力,现实检测和道德判断的退化,它来自集体内部的压力。”

六.西门研究(1946年,费斯廷格)

两个个体之间的偶尔联系由于空间的靠近而得到大大增加。空间距离通常是谁对谁谈话的主要因素。

七.费斯廷格和认知不和谐

不和谐是一个个体面临两种冲突着的认识要素的程度。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不和谐的一个效果是避免面对相互冲突的信息。其过程存在着传播的方面。

八.场论

一般观点:研究处于他(她)的“场”中的个体,因为事件是由个体当下的环境中的各种力量决定的。这个“场”也被称为一种生活空间,它是个体行为的私人环境,或是围绕此个体的社会环境。

将场论运用于受群体影响的行为——群体动力学

九.勒温对传播学的贡献

1.群体传播对于个人行为的效果研究:群体动力学运动,组织中的参与性管理研究;

2.提出行为研究、把关人、暗示——行动等重要概念。

第九章卡尔?霍夫兰和说服研究

1.霍夫兰开创了有关个人态度变化的微观层次研究的学术传统。

2.说服:做出积极努力以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有意图的传播,是由某种信源所作出的单向尝试,以便在接受者方面造成效果

3.态度研究经历的三个时代:(麦奎尔)

(1)20世纪20y~30y,态度测度时代。(1935~1955,群体动力学使该研究黯然失色)

(2)50y~60y,态度变化时代(卡尔?霍夫兰时代,之后,社会知觉研究将其取代)

(3)80y~90y,态度和态度体系

一.说服试验

1.以美国1500万新兵为实验对象,研究《我们为何而战》系列片的效果

2.内容:一面理信息和两面理信息,恐惧呼吁的影响,信源可信度的效果等

3.结论:个人认识方面的变化超出了其态度方面的变化,个人的明显行为的改变程度更小

4.有关说服的战时研究开创了“信息学习法”(MLA),试验涉及信源、信息、信道、信宿中

的一个方向。

二.信源的可信度和说服(1953)

1.信源的可信度:一个传播信源被接受者认为是值得相信和能够胜任的程度

2.实验结果:比较大的态度变化来自具有高可信度的源泉。4周之后,在高可信度对象和低可信度对象之间的早先态度变化方面的差异消失了。

3.结论:信源可信度的效果在传播时最大,但随着时间推移而退化(休眠效果)。因为个人具有这种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忘记低可信度的信源不值得信任,人们记住的是信息,而非值得怀疑的信源

4.控制实验促进研究的内在有效性(一项调查控制外来变量效果的程度),而外在有效性(一个研究结果被推广到现实世界条件中的程度)比较低。

三.恐惧呼吁(贾尼斯)

温和程度的恐惧呼吁更有说服力。使用过强的恐惧呼吁可能相当于玩火,使受众置于一种情感紧张的状态中,受到激发而忽略这种危险的重要性,或使其重要性减到最小。而如果使用温和的恐惧呼吁,可以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在引起态度变化方面不会产生相反效果

四.从霍夫兰说服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1.霍夫兰有关说服的研究和理论来自三种影响

(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2)C?赫尔的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变化的方法

(3)勒温的场论和群体心理学研究

2.说服研究的成果

(1)信源可信度与态度变化、休眠效果

(2)恐惧呼吁(见《传播学教程》207-208)

(3)一面理信息和两面理信息的说服效果(见《传播学教程》203-204)

(4)陈述结论与让结论含而不露的说服效果(见《传播学教程》205-206)

(5)一种强烈的自我评价能够提供对于说服信息的抵制

(6)积极参与说服过程的人与消极的参加者相比,具有更多的态度变化

(7)在一个与群体规范相反的问题上,受群体强烈吸引的个人较难说服(即:群体的内聚力鼓舞群体的个体成员遵守这个群体的规范)

五.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

将说服研究与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

第十章诺伯特?维纳和控制论

一.控制论

反馈是通过有关一个系统过去行为的信息来控制这个系统的未来行为。因此,它是借助于重新插入一个系统的过去行为的结果来控制该系统的一个手段。在传播系统中,反馈是信宿对于信源从前信息的回应,表明它的效果。

二.控制论对于传播学的贡献

1.反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传播信息流通,因为被传递的信息描绘了系统自身在从前某一时间的运行状况

2.控制论包含着一种时间中的动力学的,行进中的行为观

3.控制论假定,一个系统的控制主要在于这个系统的内部。因此,这个系统从它自身中学习。关于环境变化的信息只有当这些变化必须适应于反馈的时候,才能影响这个系统。

第十一章香农的信息论

一.信息:被定义为一种有别于物质、能源的东西,在需要做出决策的时候,有一个选择存在于一批选择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影响不确定性。

讯息:都是已知和未知,预料之中和预料之外的结合。在一个只含有你已知道了内容的讯息中,没有信息,所以,一个讯息中的预料之外的部分就是信息的一个标志。

二.香农的传播模式(详见〈传播学教程〉)

三.信息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1.香农模式:有助于奠定传播学的学术领域

2.关于信道能力的命题(与传播学学者对于传播效果的基本兴趣不十分吻合)

3.信息论和传播学

第十二章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建立

1.施拉姆的传播学观1942年在华盛顿产生,1943年—1947年在依阿华大学成型,1947年在伊利诺伊成为现实。

2.1955年,施拉姆前往斯坦福大学;1955-1970年,斯坦福大学支配了美国传播学领域

一.“绿眼罩人”和“卡方人”之争

1.绿眼罩人:以新闻职业为方向,而不是以新的传播科学为方向;他们认为,新闻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在报道、写作和编辑方面的实践技能。

2.斗争的中心:正确的术语是“新闻”还是“传播”,社会科学在新闻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理解人类传播和新闻实践的认识论的基础是什么。

3.布莱尔的弟子们在为施拉姆的传播研究观准备新闻学院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国际传播

1.每一份报纸的意识形态立场直接影响它的报道

2.施拉姆对国际传播产生兴趣的原因:

a.只以一个国家为中心的传播学是过于有限的;

b.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研究国际传播问题是将传播学推广到其他国家的一个途径

三.为什么施拉姆如此有影响

1.具有涉足某一特定研究前沿的能力,快速地理解主要的问题,确认有前景的研究方向,然后将这一认识组合成一部可读性很强的著作。

2.具有广阔的文学和社会科学的背景,为他建立传播学这一跨学科领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轻易地将他那个时代的杰出学者融合在一起,将与这些权威的关系用作通达其他学科的知识桥梁,用作为发现一个新领域做出准备的工具

四.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1.对传播学这个新的科学领域持有某种观念

2.撰写了大部分大众传播方面的早期教科书

3.将研究基金和博士申请人吸引到他的研究机构

4.赋予新领域的研究以特殊的方向

5.创建了第一个被称作“传播学”的学术单位

五.大学对传播学的吸收

1.传播学盛行于现存的新闻学院,逐步地使这些学院的传播教学和传播研究从一种职业的视野转向更为科学的方向。

2.传播学渗透到言语学系,将它们从对修辞学的人文研究改变为对人际传播的科学分析。

3.由此,将传播学领域划分为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个分支学科。

六.技术决定论者:英尼斯和麦克卢汉

1."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变化导致社会中的社会变化。(技术决定论的批评者们论证说,一种技术通常被嵌入到一个社会结构之中,这一社会结构影响技术的发明、发展、扩散,影响技术对于社会的作用。技术可能成为社会变化的一种动力,但并非唯一的动力。)

2.哈罗德?英尼斯,最有影响的媒介决定论者之一

(1)媒介决定论者认为,一种文明的占支配地位的传播技术是那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的中心。英尼斯将传播媒介看作是文明的真正本质

(2)《帝国和传播》:根据传播媒介允许控制时间或空间的倾向,将它们分为“以时间为偏向”(经久耐用,难以运输)和“具有空间的偏向”(不那么耐用,易于运输),倾向于现在和未来,侧重点在于扩展,在于政治权威的增加,在于各种世俗机构的创立。

3.马歇尔?麦克卢汉

(1)侧重于传播技术如何改变基本的视、听、嗅、触、味觉等问题

(2)媒介就是讯息:那些有文字被写于上面的东西比文字本身更重要

(3)热媒介(受众参与度低)和冷媒介(受众参与度高)

(4)传播技术是人的心灵的延伸

七.今日的传播学学科

1.主要是经验的、定量的、侧重于确定传播的效果

2.传播学的两个分歧

(1)主流传播学学者考察“是什么”,批判学者对“应该是什么”感兴趣

(2)定量的还是定性的

3.可供替代的选择:解释学派;文化研究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第1~4章)【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 第一章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创立 一、名词解释 1.威尔伯·施拉姆 答:威尔伯·施拉姆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施拉姆在传播学史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他就是这个领域的奠基人,是第一个将自己认作是一个传播学学者的人;他最早在大学中创办以“传播”命名的博士课程;他培养了第一代传播学学者。施拉姆在衣阿华认可了那些有助于建立这个新领域的教科书。就传播学的博士课程来说,就他于1947年在厄巴纳所创建的传播研究所来说,施拉姆在衣阿华新闻学院的大众传播课程是一个导航性的计划。在伊利诺伊,施拉姆使传播学的学术工作范式启动起来,这些范式一直持续存在到今天。 2.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清华大学2007研] 答: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对其之前提出的循环模式的修正,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联系,又通过大量复制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他们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但仍然没有考虑更为广泛的社会过程和背景对传播的影响。

3.“老爸”布莱尔 答:“老爸”布莱尔是美国大学新闻教育的非正式的奠基人,1873年生于密尔沃基的一个报人家庭。1912年,他帮助创建了美国新闻学教师协会,并担任了该协会的第一届主席。他通过主持美国新闻学院和新闻系协会课程委员会(AASDJ)的工作,影响了其他大学的新闻学课程。布莱尔是新闻问题研究的一个强有力的推动者,他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担任美国新闻教师协会研究委员会主席。布莱尔通过以一个更加学术性的方向改造新闻学院的途径,帮助新闻学院生存下来。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20世纪三个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之一。他于1856年生在奥地利帝国摩拉维亚弗莱堡。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还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他提出男孩们将父亲视作母亲的性关注对手的理论,震惊了因循守旧的欧洲。他声称,歇斯底里症是由儿童的性诱惑造成的,男人和女人一样,都有可能患歇斯底里症。1939年因癌症去世。 5.大众传播[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武汉理工2009年研;华东师大2007年研;四川大学2007年研;厦门大学2004~2005年研;北师2005年研;上海交大2005年研;复旦大学2004年研] 答: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①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②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③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美国传播学者E.M.罗杰斯说:“任何涉入一条新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1 今天传播学理论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条崭新的河流,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则如一叶扁舟,带我领略河流上游的奥秘。 《传播学史》此著作也不似寻常地叙述历史般冗长而乏味。著作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史,给予了众多如我一般“传播学理论新学者”新奇而意味深长的旅途。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寒,传播学的形成也非凭借着几人的一日之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有了传播学的身影。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而正规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但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三大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学派。 查尔斯??达尔文对传播研究的直接影响始于1873年出版的《人与动物的情感》。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他的进化论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成为库利和帕克等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引路人。 与达尔文相同,对马克思传播研究的影响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研究范式上。 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至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成功后才将《共产党宣言》推举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2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范围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之中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3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间接地了拉斯韦尔的精神分析研究和霍夫兰的人格研究。 1【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引言第1页。 2【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3【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linux读书笔记

12.29 Linux系统 Linux是真正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它继承了UNIX系统的主要特征,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特别在Internet和Intranet的应用中占有明显优势。是一个完整的UNIX类操作系统。它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在一个系统上运行多道程序。真正的32位操作系统。 用户接口 用户接口定义了用户和计算机交互作用的方式。Linux操作系统提供4种不同的用户接口。命令行接口 命令行是为具有操作系统使用经验,熟悉所用命令和系统结构的人员设计的。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命令行是UNIX/Linux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支持命令行的系统程序是命令解释程序。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用户输入的命令,然后予以解释并执行。 “$ ”是系统提示符。 在UNIX/Linux系统中,通常将命令解释程序称为shell。各种Linux环境下都安装了多种shell。这些shell由不同的人编写并得到一部分用户的青睐,各有其优势,最常用的几种是Bourne shell(sh),C shell(csh),Bourne Again shell(bash)和Korn shell(ksh)。红旗Linux 的默认shell是bash。 Bash 菜单 图形用户接口 程序接口 程序接口也称为系统调用接口。用户在自己的C程序中使用系统调用,从而获得系统提供的更基层的服务。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内核与用户程序,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在UNIX/Linux系统中,系统调用以C函数的形式出现。例如:fd=fopen(“file1.c”,2);其中,open是系统调用。 所有内核之外的程序都必须经由系统调用才能获得操作系统的服务。系统调用只能在C程序中使用,不能作为命令在终端上执行。由于系统调用能直接进入内核执行,所以其执行效率高。 Linux的版本 Linux有两种版本:核心(Kernel)版本和发行(Distribution)版本。 核心版本 核心版本主要是Linux的内核。Linux内核的官方版本由Linus Torvalds本人维护着。核心版本的序号由三部分数字构成,其形式为:major.minor.patchlevel 其中,major是主版本号,minor是次版本号,二者共同构成了当前核心版本好;patchlevel 表示对当前版本的修订次数。例如:2.6.34表示对2.6核心版本的第34次修订。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

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与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与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与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张学浩《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读后感

《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读后感 计算机学院物联网工程15-01班张学浩201501030130004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书的作者是蓝枫叶。本书是《自己动手写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全面升级版,作者对自己亲自在PC上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的“Hello China”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进,本书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对于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应用软件开发工程师均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大中院校的学生学习和理解操作系统及计算机原理也会有许多启发,对于系统软件爱好者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因为它会使您得到一个完整而细致的实践过程。即以作者亲自在PC上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Hello China”的全过程为主线,详细地叙述自己动手写嵌入式操作系统所需的各方面知识。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内容的理解:Hello china的内存管理部分的设计应该算是比较复杂的,其采用了虚拟内存机制,需要MMU的支持。Hello china将系统内存分为kernel memory 和paged memory,kernel memory只能被kernel利用,并且kernel memory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按照4kB粒度进行块分配的内存区域;另一类为可以按照任意大小进行分配的区域。按照4KB粒度进行分配的思路类似于应用于内核的分页机制,任意大小内存分配采用的是Heap算法,该算法在某种应用下会产生内存碎片。Paged memory就是将内存切分成4KB 大小的page,并且采用page frame(页框)对其进行描述。Paged memory可以映射给进程的VM,实现虚拟内存机制。Paged frame机制与Linux下的实现颇为类似。系统中的每个进程都会拥有一个virtual memory manager(虚拟内存管理器)对进程所拥有的内存进行管理,VMM是对虚拟内存的抽象,其封装了虚拟内存资源及其属性,并且对虚拟内存的操作方法进行了封装,例如虚拟内存分配方法和释放方法。每个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都会被分成一些区域(VM area),这些VM区域通过链表或者二叉树联系起来,构成虚拟空间的整体。在hello china中的VM区域对象为virtual area descriptor,该对象对虚拟内存的线性地址空间进行描述。在虚拟内存管理对象结构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页面索引对象(page index manager),该对象封装了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转换所需的数据结构,其中页目录的物理地址(Intel架构的CR3寄存器值)就存储在该对象中。要实现虚拟内存机制,那么需要页表实现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转换过程通过MMU的硬件机制来实现。页面索引对象的封装有一个好处,就是增强了代码的可抑制性,页面操作与体系

最新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最新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1): 《你能成为优秀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对知识的渴望都是无穷的,这个假期有幸读了《你能成为优秀教师》一书,我又一次享受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作为教师只有时刻持续学习的心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理论思想与技能,才能始终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的更新,永远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上审时度势,不断激发勤奋工作的热情,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书中认为一名优秀教师务必具备以下素养:对工作敬业--竟也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对学校忠诚--忠诚是信赖的前提;对领导服从--服从是步迈协调的保证;对自己信任--自信是成长的基点;对他人欣赏--欣赏是快乐的源泉;对社会奉献--奉献是卓越人生的境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成功,成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它不会一蹴而就,成功蕴藏在平凡的工作当中,生命的价值也蕴藏在平凡的工作当中,生命的价值离不开工作,工作是我们创造价值的平台,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务必重视自己的工作,并投入全部的热情。大家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干的是良心活,是呀,我们的身上担负着教育好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所以我们更就应要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我热爱我的工作,它让我得到尊重,得到幸福的满足,光有热爱是不够的,我要做的事在热爱的基础上如何让自己一步步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受人喜爱和尊重。作为教师,就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多从孩子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凡是多问问大家的想法,做到对学生信任和欣赏。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我们就应多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尽可能的给大家创造一个战士自我的舞台,时刻用用心乐观的心态应对工作和孩子们,用阳光般的笑容感染周围的人,快乐是能够传播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所以要努力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从小事开始,坚持天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容易的事情十分认真的做好,学会欣赏他人,多向同事学习与同事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欣赏。有句话叫“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

0702:《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一天一道论述题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一天一道论述题之7-2 2014年7月3日09:40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一书的基本观点与内容。 by北大欢洛生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欧洲起源、三个学派、四个先驱者和作为集大成者的施拉姆,是《传播学史》的主线。 第一章 施拉姆的口吃直接影响了他对传播学的关注,导致传播学的最终建立。 拉斯韦尔(1948)的传播模式——“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 施拉姆建立了(衣阿华大学)第一个传播学博士课程在一个新闻学院——这是第一个关于传播的印刷途径的专业培养单位——的开设,直接导致了传播领域之被区分为两个分支学科: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 第一部份传播学的欧洲起源 查尔斯·达尔文和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思想构成了对自然科学的根本重建,这在进化的生物学的狭窄范围之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科学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库恩,1983) 赫伯特·斯宾塞和社会达尔文主义 斯宾塞“终身狂热地仇恨国家权利”,认为最好的政府是统治最少的政府。……斯宾塞声称,所有的系统不可避免地从不那么有组织的状态向越来越有秩序的状态进步。与之相对,达尔文对生物进步的思想是持谨慎态度的。 对于传播学学者来说,达尔文特别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它出版于1873年。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尽管达尔文没有这么称呼。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依德的主要贡献是他对于无意识的认识,对于超出我们理性控制的精神力量的影响的认识,对于性欲在个体从婴儿时期起的精神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库恩,1983)。 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对行为的一种内在考察的个体性的解释,是通过对无意识的理解而发展起来的。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苑辰docx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 传播2班 100200219-苑辰 罗杰斯在《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这部书里,从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著作开始讲起,到20 世纪60 年代它作为美国大学最重要的新的研究领域的出现,讲述了构成人类传播学的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 这部书与以往的传播学理论书籍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传播学的发展过程概 括得更加全面,传播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学派、理论基本都涉及到了,并且还花了近一半的篇幅来阐述传播学在欧洲的起源以及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它的贡献 就是让人们重新注意到那些以往被传播学理论界所忽视的,但却曾经为传播学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几位学者,比如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米德、库利、帕克等,并且让我们重新审视施拉姆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施拉姆所总结的传播学理论框架,夸大了四位奠基人,造成窄化和压缩传播学为个人主义和短期效果为主的研究。而杜威、米德、库利、帕克的传播学研究是把传播放在社会结构组成部分的高度加以研究的,视野开阔,他们也是传播学技术主义 的先驱。通过对《传播学史》这本书前半部分的反复阅读和思考,以及与之前阅读过的传播学理论相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绝大多数学者都沿袭了施拉姆的四大奠基人的观点,忽视了芝加哥学派在传播学史上的地位。但其实,无论是拉斯韦尔,卢因,还是拉扎斯菲尔德或者霍夫兰,他们对传播问题的研究都侧重于某些对他们本学科有用的方面,“他们的终极目标,仍是在解答他们本学科的问题,而不是在建立传播理论。”另一方面,也由于施拉姆的过分强调,以及他本人在传 播学界的巨大影响力,将后来的传播学研究工作限制在了这四人的理论框架之下,这大概就是前面学者所提及的传播学窄化。而与上述四位学者不同,芝加哥学派的研究者把传播问题放在了社会解释的中心位置,认为传播构成了人的社会 化过程,社会学的中心问题是人与人的传播。这些传播问题也占据了米德和库利思想的中心,他们的全部理论都与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们的哲学、社会学理论就建立在他们对人类社会消息传播思考的基础之上,由他们最初阐发,后经米德的学生赫伯特·布鲁默总结的“符号互动论”至今仍是传播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他们的许多思想对后世的传播研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一种观点认为,传播学研究有五种取向:(1)心理学取向,认为传播是劝服,关键词是态度和行为;(2)社会学取向,认为传播是沟通,关键词是稳定和发展;(3)马克思主义取向,认为传播是斗争,关键词是 意识形态;(4)美学取向,认为传播是游戏,关键词是快感;(5)人类学取向,认为传播是互动,关键词是意义。而符号学贯穿五个取向(而不是自成一个 取向),所以是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这五种取向的观点乍一看来泾渭分明,容易理解,但是读过《传播学史》的欧洲起源部分之后,应当对这种观点进行重新思考。首先,查尔斯·达尔文和进化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主要在四个方面:(1) 进化论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直接影响了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采纳了一种严格的革命观点,一种进化的机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2)由赫伯特·斯宾塞的社 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将库利和帕克那样的美国早期社会学家引向社会学领域,尽管他们后来都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特别是帕克,他是大众传播的第

《现代操作系统》读书笔记之——进程间通信

很多时候,进程需要和其他的进程进行通信。比如shell中的管道命令:ps -ef | grep nginx,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另一个进程的输入,这就是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进程间通信主要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一个进程如何给另一个进程传递信息 2.如何确保进程之间不互相干扰、妨碍 3.当进程间出现依赖关系时,该如何处理。 尽管这里讨论的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但其实对于线程来说,他们之间的通信需要解决后两个问题。由于多个线程处在相同的进程,因此也处在同一个地址空间中,所以第一个问题自然很好解决。但是第二个、第三个问题还是存在的,当然解决的方案其实与进程间通信在处理这两个问题上采取的方案也是类似的。下面的内容会涉及上面的三个问题。 1.竞争条件(Race Condition) 在一些操作系统中,多个进程会共享一部分内存,每个进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读写操作。共享的内存有可能再内存中,也可能是一个共享的文件。为了看看进程间通信之间的竞争条件,举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打印池。假如一个进程想打印一个文件,于是他将文件名输入打印池目录中。有一个负责打印的进程——打印机守护进程——每隔一段时间会查看一下打印池目录中有没有需要打印的文件。有的话就打印,没有拉到。 打印机目录的示意图如下: 图中的每个小格子可以存放一个待打印的文件名(实际上应该是需要打印的文件的指针,这里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做的假设)。同样,还需要假设两个共享的变量:一个叫out存储下一个轮到打印的文件的文件名;另一个叫in存储上图中下一个可以存放待打印文件文件名的小空格。这两个变量可能被存储再一个文件中,而这个文件共享给了所有的进程。 上图所示的时刻,单元1、2、3已经空了,也就是说,之前存在里面的文件已经打印了。而5-9号空格还是空的,也就是说接下来需要打印的文件依次存放在下面的单元中。这一时刻,变量in存储的应该是5。假设这时候,进程A读取变量in,得到的值是5。于是,进程A将这个值存储到他的局部变量 next_free_slot中,这时候,恰好CPU时间片到了,进程A重新回到可运行状态,而此时进程B获得了时间片,开始运行,它也有文件需要打印,那么它读取in,获得的

教育学之读书笔记十篇

一、《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笔记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这本书重点阐释了陶行知先生对与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传统教育和生活教育进行了比较。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作者:韦钰 读了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传播学史》读后感

读《传播学史》的感悟 《传播学史》是传播学发展历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本著作,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很高的名誉。这本书的作者是罗杰斯,也是一位在传播学发展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对传播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这本书是罗杰斯的得意之作,在这本书中,我了解了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也知道了那些对传播学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著名学者以及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书中,罗杰斯从达尔文、马克思等人的巨著开始讲起,一直讲到20世家60 年代传播学作为新的研究领域为世人所接受,讲述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在这些事件的讲述中,罗杰斯是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展开的,我觉得这样更容易让人去了解传播学的发展历程。读完这本书,我对传播学的发展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传播学史》第一章讲述的是施拉姆如何创建传播学的。施拉姆的传播学观形成于1942 年,当时正在处于二战时期,当时的统计局长和战时新闻局的工作为其传播学观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一章还介绍了施拉姆的生平。读了这一章,我感觉到成功真的不容易,一个人要想成功往往要有渊博的学识,施拉姆就是具有历史政治学学士学位和心理学学位博士学位,而且精通英国文学,这位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想成功还要有适当的环境和善于思考和研究的习惯。这本书当中很好的交代了当时施拉姆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传播学观点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读完第一章,让我觉得传播学的发展确实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的是学者们不懈的努力。 接下来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总共分为三大部分,这三部分由古及今,由欧洲到美国,逐一介绍了那些对传播学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这些学者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大多接触过,但是所了解的并不多。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一部分写的是传播学的欧洲起源,主要讲了马克思、达尔文和弗洛伊德这三位伟大的智者。由于他们都是欧洲人,而且对后世传播学的发展产生启蒙的影响,所以这一部分也就被称作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这三位智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们三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马克思主义对后世的学多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过重的影响。而传播学的起源也正是从此而来。读了这一部分,不但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这三位伟人,也让我更使得知道了他们的学说,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尤其是达尔文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借鉴,我想他们的成功都是自己的努力换来的。而成功者心中都会对自己的目标有一种执念,正是这种执念支撑着他们一直向前,最终取得成功。 第二部分是书的主体部分,也是讲述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二战及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中心,无论经济还是文化,美国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时期许多学者涌入美国,这为传播学在美国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一时期传播学的发展也是传播学史上十分重要的阶段。 第二部分中写到了许多对传播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包括

传播学史笔记

传播学史 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E.M 罗杰斯 引言 思考: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自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的,20世纪40年代初具规模,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传播学史本质上是社会科学史.(与五大社会科学领域关联紧密: 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 我们对传播学的印象 先驱者:对传播学做出了重要的思想贡献,但是并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传播学学者,他们的学生也不这样看,他们也没有通过在大学里建立传播学院或传播系是这个领域机构化(施拉姆的划分 奠基人:没有受过传播学的正规教育,但是从事传播研究,并在这个新的领域培养的新一代的传播学学者。 三大学派: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帕洛阿尔托学派 传播学史的主线 欧洲起源 三个学派 四个先驱者 集大成者施拉姆 第一部分欧洲起源 19世纪的三大智者 查尔斯·达尔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马克思 《物种起源》精神分析理论批判学派 他们每一个人都以其关于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的革命思想改变了这个世界的精神在某种精神的意义上,这三人都是创造性的叛逆者,都反抗他们所处的欧洲社会规范,并都为他们的理智激进主义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大学模式的建立 1450年后的欧洲大学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型的欧洲型大学产生于天主教教会)。 研究性大学的样板是创建于1737年的格廷根大学(德国)。 由此开始了这样的思想:教授应该从事研究以便发现新知识,而不仅仅是将他们领域的传统科研成果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要求学生在其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不仅仅是聆听和背诵他们所听到的知识。 研究性大学模式的建立迅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两个不同的大学模式:一是大学的本科生的模式,即自由的艺术教育模式。 二是注重研究生学习的研究性大学的德国模式。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音乐教师读 书笔记大全 【--教师节祝福语】 教师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把更多知识传播给学生。那么,作为教师的你该如何写教师读书笔记呢?下下面是为你整理了音乐教师读书笔记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1)《乐在民主育人中》一书,书作者魏书生,平凡的教书匠,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岗位从爱和责任出发,不断深化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提出人生价值等于有效工作量减去生存成本,人生深层次享受在学习、工作、尽责、助人之中。熟读此书后,我发现书中写到的并不是纯理论的东西,而更多的是那些实际的,可以借鉴的,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必需的一些教育方法。 虽然本书的篇章各叙其事,却都体现着一个字—“爱”。 教师的爱意味着奉献。魏老师放弃了招工进城的机会,要知道,那时候进城是每个人的梦想。现在的我们不需要放弃如此珍贵的机会,不需要以生命和健康为代价,但我认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忠诚于教育事业,严谨治学,勤于求索,不断进取,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这就是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最无私的奉献了。 教师的爱意味着执着。魏老师有过长达6年,多达150次的申请,希望离开电机厂,当一名普通教师,直至在教育岗位工作了33年。选择了教师工作,就是选择了最执着的事业。日复一日的备课与教授,年复一年的考核与批改,在最初的激情随岁月渐渐熄消后,必需以执着面对学生们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我知道,几代人的希望放在我的手上,祖国的未来需要我坚持执着。 教师的爱意味着理解。魏老师认为差生最不容易,课听不懂,还要不懂装懂的听,装模作样,因此要给他们一些关爱。从事教师近10年的经验也告诉我,帮助每一个学生进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懂得儿童”。这就需要我们去理解不同性格、各年龄段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教师的爱更多带来的是责任,魏老师就是具有高度责任心教师的典范,书桌上、课堂下,他无不尽心尽力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因爱而产生的高度责任心会使教师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具有爱心的人,懂得做人的人、追求真理的人。一直以来,总是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诠释“师范”,所以我想教师的责任首先应当是对自己的责任,是“守纪律、树形象、广博识、勤奉献”的责任,教师要率先垂范,才能赢得同学

中传考研笔记整理第一章传播学史

第一章传播学史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地点 2.传播学诞生的主要背景 3.传播学的思想来源(学科、人物) 4.传播研究早期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5.当代传播研究的主要发展 名词解释:麦克卢汉00’ 11’施拉姆01’ 03’拉闸斯菲尔德05’ 法兰克福学派04’ 99’专拉斯韦尔00’专 简答题: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04’ 传播学引入我国的经历02’专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宣传研究11’ 卢因对传播学理论的贡献12’ 论述题: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分类以及对传播学的认识和看法99’ 对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看法00’ 定性、定量研究法的含义及评价02’ 比较分析传播学中的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00’专 一、传播学的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1、为什么要考察传播学产生前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是传播研究进入到成熟阶段,能够利用自己的学术范畴、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我们考察传播学产生之前的传播活动将对我们认识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学术传统将大有裨益。 2、早期传播研究的成果 最早的传播研究成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如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我国的《论语》等,其中不乏精辟的论断。 3、早期研究的不足 虽然早期的传播研究提出了不少值得后人珍视的观点,但是它们都不可能实现从传播研究向传播学的转化。这种转化实际上是一种飞跃,即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学术范畴的完整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的系统性的形成与确立。 (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传播学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它是在美国诞生的。 1、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与形成,必然要尤其社会基础、社会需要以及学科基础和需要。传播学的兴起也是如此。 (1)首先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的年代。工业化大生产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和范围大大延伸。国内市场开始初步走向国际市场,走向跨国经营,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2)19世纪已经形成的报业,加上新兴的电影、广播、电视等新媒介,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独立的产业--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社会急需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3)科学基础:传播学的形成还必须有科学发展作其基础。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

计算机操作系统读书笔记

操作系统读书报告 课题:<<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读书笔记 院系:__ _____ 班级:__ __ 姓名:__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 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10月18日

<<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读书笔记这段时间读了<<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这本书。学到了很多知识。总结了如下笔记。 Windows NT系列和Windows 95系列的区别: ?Windows NT支持多处理器,Windows 95不支持。 ?Windows NT文件系统支持安全性(例如自主访问控制),Windows 95不支持。 ?Windows NT是完全32位,而Windows 95从Windows 3.1和MS-DOS 继承了大量的16位代码。 ?Windows NT是完全可重入的,Windows 95有一部分是不可重入的。 ?Windows NT可以让16位应用程序运行在它们自己的地址空间中,而Windows 95总是在一个共享的地址空间中运行16位Windows应用程序,在这个共享的地址空间中,这些程序相互影响,甚至一个程序破坏(或挂起)别的程序。 ?Windows NT进程共享的内存只对哪些影射了这一共享内存的进程才是可见的,在Windows 95上,所有的共享内存都是可见的,而且在任何一个进程内都可以写这些内存,因此任何一个进程都可以改写或者破坏其他协作进程所使用的共享内存。 ?在Windows 95中,有一些关键的操作系统页面在用户模式下是可写的,从而允许一个用户程序破坏系统,或者使系统崩溃。

四年级读书笔记大全

四年级读书笔记大全 四年级的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会不会突然想写一下读书笔记,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写呢?只要看看大家写的就可以模仿着写啦!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读书笔记大全,希望能帮到大家! 《聊斋志异》四年级读书笔记400字篇1 这几天,我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一本厚厚的《聊斋志异》。 是什么东西这么吸引我呢?哦!原来是里面的情节写得很精美。尤其是书中的《赵城虎》这则故事特别好玩儿。它讲是一只通人性的老虎。一天,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的儿子上山砍柴,不料被一只饥饿的老虎给吃了。老奶奶听说后嚎啕大哭,但是又一想光哭有什么用,还不如到县衙去告状。她到了县衙后带着哭腔说:“我的儿子被老虎吃了。”县官遗憾地回答道:“我们只逮捕人,不逮捕老虎。”听了这句话,老奶奶又大哭了起来。县官没办法,只好问左右两边的人有没有人肯去捉老虎。要知道捉老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所以没人肯去。正在这时,一个人醉熏熏地走了出来说:“我去”,说着拿起公杖就走。但等他酒醒了,立刻就后悔了,只好双手空空地回来了,结果挨了板子。第二天清晨,他就去菩萨那里诉苦。他刚刚要回去,忽然,一只老虎扑了进来。那人吓坏了。但那老虎不但没有要吃他的意思,反而觉得很羞。于是,那人把老虎带到县衙去审问。审问过后,老虎就经常去帮助老奶奶。于是老奶奶就和这只老虎相依为命了。 我觉得《聊斋志异》真是书中自我介绍的“曲折离奇的鬼怪故事,

百读不厌的古代奇书。” 《在山的那边》四年级读书笔记400字篇2 《在山的那边》是从山里走来的大诗人王家新写的,这首诗歌写了作者对大海的渴望,带着对心中那份理想的期待,他大胆的去追求,但当他一次次登上高峰后,换来的确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是,长大后,他明白了,“山”象征着重重艰难险阻。海象征着理想境界,要想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 这首诗歌,为我敲起警钟,点燃了我对理想那份热忱的心。我才恍悟,理想不是空想,理想的兑现,需要奋斗,需要坚定信念,需要坚贞不屈。是的,虽然前进的路上布满荆棘,但是不要气馁放弃,要勇往直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当我们勇敢的站起来,从失望中脱身,我们便有了前进的动力,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了。如果你一直碌碌无为,麻木颓废,到头来你只是一无所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来吧朋友,如果你小学成绩不好,请你勇敢的抬起头,抱着坚定的信念,朝着理想成绩而奋斗吧,相信黎明的曙光一定会在今夜的黑暗中孕育! 《愚公移山》四年级读书笔记300字篇3 今天,我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看到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 虽然愚公那种精神十分可贵,为了子孙后代方便外出,竟想到了移山。 可是愚公他想过没有,他如果真的把两座大山移走了,山上的飞

计算机基础读书笔记

计算机基础读书笔记 【篇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读书笔记】 计算机 计算机的应用: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cad,cam,cbe,cat,cai),人工智能,通信和电子商务 (数值计算又称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又称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又称过程控制,包括检测过程和控制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降低了设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节约了设计成本;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缩短生产周期;计算机辅助教育cbe(computer based education)包括计算机辅助测试cat(computer aided test)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提高了教学质量;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如专家系统等,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决策;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提高了通信的速度与效率,降低了软件与硬件的使用费用,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记忆力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自动化程度高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应用软件层》实用软件层》操作系统层》硬件层 数制: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进位计数制 位权:一种进制中某个位置上的单位值 十进制:0,1,…,9,逢十进一,基数为10。二进制:0,1,逢二进一,基数为2。二进制的优点:便于实 八进制:0,1,2,…,7,。 0,倒排余数。小二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方法:从小数点开始,每4位一组,不足4位的用0补齐,每一组用一个十六进制数表示。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方法:每位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用3(4)位二进制数表示,删除两端无意义的0。 机器数:正负号用数字表示的数。0为正,1为负。真值:与机器数对应的数学中的数。

教师读书笔记20篇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例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