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建湖县冈西小学陈真广

小学生们习作普遍遇到两大难题:一是没话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来。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生活,就有习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应该立足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会作文。

一、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学习作文也不例外,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去观察、体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见多而识广,也就有话可说。

1.记录丰富的家庭生活

“家”,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家,将家庭生活分为几个板块,便于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并记录:①人的个性(即家庭成员不同的性格、特点);②人的故事(成员之间因交往引发的趣事、烦恼事、开心事等);③人的活动(包括家务劳动、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有一位学生在人的故事这一板块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放学后,我走进家门,就觉得不对劲儿。原来,是爸爸、妈妈吵架了。唉,怎么办呢?我拉着他们作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和好了。”这是平常的家庭生活记录。虽然细节部分不够具体,但事情的结构条理清楚,能为习作提供原汁原味的素材。

2.观察奇妙的自然景象

自然是奇妙的,又与我们紧密联系,只要注意观察,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田野河流景色优美,它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感受,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围绕自然生活情境去选择美的场景,感受美的的生活,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比如,去年冬天,下了一场雪。下课后,同学们全都拥到走廊上,欣赏空中飘飞的雪花。……几个男同学按捺不住,去雪地里奔跑。上课了,我像拉家常似的说:“下雪好玩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由于有真实的感受,学生的发言很积极,有学生说:“看着这雪景,就像走进童话故事里,多么神奇呀!”有的说:“雪花像许多白蝴蝶在空中舞蹈…”“愿意用你手中的笔留下这美好的雪景吗?”我趁机说。同学们纷纷拿笔写起来,把观察、感受到的美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3.关注校园生活的多彩

学生最熟悉的是老师和同学以及学校生活,对校园环境也了如指掌。但是,因为习以为常,很少将这些带入习作,我要求学生课间去校园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为了让学生更细致、有序地体验学校生活,我引导学生将学校见闻分类积累:(1)学校美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校园的一角》)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场地去真实记录,展开联想,许多作文都能言之有物。(2)人物描写(老师和同学的特点、个性)如在教《我的同学》的作文时,先让学生先选定对象,仔细观察同学的外貌特征,回忆同学故事,总结同学特点,作文充满真情实感;(3)校园故事记录与同学、老师交往过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素材库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4.感受不同的社会生活

学生与社会也紧密相连,大街、商店、菜场、游乐场内,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值得学生去思索、去记录。许多学生记录下自己去商场购物的经历见闻,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们的素材、视野开阔了,思维也

活跃了,再也不会为“无米之炊”而咬笔头,苦思冥想了。

二、勤于练笔,表达真情实感。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小学生的作文也应当勤于练笔,表达真情实感。当学生获取生动、丰富的感受,触动情感,唤起情感体验时,教师要鼓励他们用习作来记录、表达。

1.创设轻松氛围,体验习作乐趣

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来写,虽然提供的内容很宽泛,但学生有可能有更想写的内容,这是允许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应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互相启发,进一步激励表达欲望,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给学生一个思维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

2.记录点滴生活,激发习作兴趣

生活是个大舞台,时时上演好节目,是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抓住这些及时的信息,有效利用,往往给作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要为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所束缚,要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发现鲜活的生活素材,及时习作,让学生明白习作不是作业,而是表达的途径,激发习作兴趣。

3.表达内心感受,感悟习作意义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内心想法,都有表达的需要,与别人交谈是常见方法,习作也是表达的重要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在家庭中,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也需要表达,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并体悟这种变化的种种感受,让学生从说到写,表达真情实感。于是,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老师,我很(伤心、烦恼、幸福、委屈、苦恼、快乐……)让学生自主作文,并鼓励大家:“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实话实说,想写啥就写啥。”“同学们一个个畅所欲言,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作文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学们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开始对作文产生了兴趣,领悟了作文的真正意义。

4.精心讲评指导,提高写作信心。

作文讲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已完成的作文是一个小结,对下次至以后是一个指导,我是这样来讲评的。(一)对作文的交流和品味,(二)对作文得失的分析。(三)对文字的推敲。同时注意抓住重点,要重在鼓励,先让学生自己改,然后组织讨论,肯定成绩,发扬优点,找出不足。总之,作文教学应跳出文体框格,让学生不拘泥于某一文体,“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

5.提供实践机会,施展习作才华

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的刺激,最初是对学习的过程更感兴趣,以后逐步过渡到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在学生习作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中,教师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征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写好文章,除了要有生活基础之外,还要多读点书,多吸收营养,写起文章来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积累了素材,激发了兴趣,学会写作,增强了信心。作文由苦写、厌写到乐写、善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_1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要么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要么不能围绕中心选习作素材;要么语句不通顺,词语搭配不恰当;要么错别字甚多,标点符号乱用等等。而对于部分后进生来说,他们为了完成习作任务,有的把以前写过的作文誊一遍;有的找一本作文书抄一篇;有的甚至不写习作。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习作产生厌倦情绪,更不要说提高写作能力了。下面,结合我上习作教学的体会谈一下习作教学心得。 1. 培养兴趣,变“苦”为“乐”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动力,当孩子们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高兴地去写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描写场景的习作。我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自己参加过哪些有趣的活动,然后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该活动哪些情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比一比谁说得好,这样一来,教室里霎时热闹起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最后,一位名叫陈瑞雪的孩子把拔河比赛的活动说得很好,于是全班同学高兴地说:“老师我们今天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吧!”我说:“好,大家要注意安全。”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后,我再组织学生写作文,居然班上没有一个学生叫无话可写。 (2)表扬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表扬,也都会因获得荣誉和利益而无比兴奋、快乐。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专门设置了习作专项奖励,把对学生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作为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强化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习作要求,只要达到要求的就给予表扬奖励。物质奖励有笔、日记本,精神鼓励是奖状。而作为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和欣赏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要承认学生是学生,不是作家,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尤其对后进生要做到及时表扬、奖励,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量全体学生。否则,后进生永远是后进生,也永远得不到表扬,也永远得不到任何荣誉和利益,他们对习作将越来越没有兴趣,习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2. 以学导写,授之以渔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都是经过专家认真筛选的优秀课例。每一单元都有精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教师通过课堂

我的作文教学叙事

我的作文教学叙事 我们班的学生作文基础不是很好,一提到写作文就有一种畏惧情绪,总把作文看得很难很难。第一次作文收上来,在我的意料之中:能够说清意思的没几个,绝大多数学生东扯西拼才凑了两、三百字,书写又不工整,更别说语句优美的文章了。 对此我想到了作文捷径。然而,我清楚地记得方圆老师对此是这样说的,写作没有捷径和技巧。写文章是一种慢功夫,它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训练。 于是,我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 第一步,树立信心,让孩子想写。 很多同学碰到作文就头疼,心里总产生一种畏惧感,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其实,作文就是写生活,就是写心中想说的话,抒发真情实感。因此,作文首当其冲地就是帮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浓厚的兴趣,认真对待。首先,我要求学生写足四百字,只要书写工整,字数达到即给高分,不管有没有中心,语言通不通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第二步,注重积累,让孩子有得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鲁班手艺再高,手中无木也难成一物。学生写作文常常感到很为难,觉得无从写起,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头脑仓库中无“货物”。当然,“货物”应分两类,一是写作素材,二是现成的字词句,甚或是精彩的片段。怎样做到常备无患,创作源泉不枯竭呢?为此,我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丰富

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更多的生活素材。如赛诗会、演讲比赛、歇后语比赛、读书比赛等。抓住阅读课,引导学生吸收丰富的写作理论、素材、语言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能力。让阅读融入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世界,让他们产生表达的需要与激情。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吸收的多了,写起来自然就容易了。同时,我还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捕捉一些细微的生活细节,作为写作内容。比如,老师的一个眼神、同学的一个调皮动作、路边的一棵小树、菜市场的一声喧哗,爸爸妈妈的一句话语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对象。同时,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好词好句的积累。 第三步,拓宽途径,让孩子反复写。 作文,作文,只有勤动笔,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有素材不会运用,等于永远放在篮子里的菜,而不会变成一道盘中菜。这里,我认为要引导通过多种途径,抓住一切可以练习的机会,不断地写,不停地练。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平时,我注重两方面的训练:一是说话训练。搞好说话训练,不仅能直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必然会给作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说好课文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平时,我还搜集了许多话题让学生五分钟即兴演讲。二是主要通过小练笔、日记、周记、小作文等途径,指导学生抓住一切可以练写的素材反复练习,反复修改,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四步,鼓励为主,让孩子乐于写。

小学作文写作 训练营小学作文 训练营中年段A册 第一讲《一字千金》教案

第一讲一字千金 教学目标:1、多音字的识记以及判断读音的类别。 2、同音字的识记以及判别方法。 3、汉字结构与常用查字法。 教学重点:1、多音字的识记以及判断读音的类别。 2、同音字的识记以及判别方法。 教学难点:趣味生动中教授同音字、多音字的识记以及判别方法。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和安排: 开课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平时我们阅读过很多古诗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你听见这样的诗句时,你想起了什么?读到了什么?(阅读可以增长见识,丰富知识,还可以为写好文章打下基础,提供借鉴) 是的,积累和阅读对于我们学习语文,写好作文,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你拥有了热爱阅读的习惯,那么恭喜你已经拥有了一盏闪耀的明灯,提着这盏灯,它会带你走向你想要抵达的任何地方!现在就和扶老师一起,提起这盏灯,走进小桔灯快乐阅读,让我们一起在这座知识的城堡里遨游吧。 让我们喊出小桔灯的口号吧:在快乐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耶!(阅读,越读越爱读!) 棒极了!同学们的声音都十分的响亮,老师的心情也非常愉快。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我们快乐阅读的一字千金篇。 一、心香一瓣——瓣瓣沁脾 导入:说起一字千金,我们从一年级的学生字开始,就和不同的汉字接下了不解之缘,可别小看简单的一个个汉字呢,在战国时期还有一字值千金的故事呢!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小结:汉字是世界上伟大的发明,不仅可以一字千金,同样的汉字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读音和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神奇的汉字世界,去了解一下汉字的神秘。 二、指点迷津——点石成金 1.多音字 同学们今天老师首先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多音字世界的神秘。那么什么叫“多音字”呢,(此处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看法,从而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1、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建湖县冈西小学陈真广 小学生们习作普遍遇到两大难题:一是没话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来。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生活,就有习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应该立足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会作文。 一、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学习作文也不例外,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去观察、体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见多而识广,也就有话可说。 1.记录丰富的家庭生活 “家”,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家,将家庭生活分为几个板块,便于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并记录:①人的个性(即家庭成员不同的性格、特点);②人的故事(成员之间因交往引发的趣事、烦恼事、开心事等);③人的活动(包括家务劳动、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有一位学生在人的故事这一板块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放学后,我走进家门,就觉得不对劲儿。原来,是爸爸、妈妈吵架了。唉,怎么办呢?我拉着他们作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和好了。”这是平常的家庭生活记录。虽然细节部分不够具体,但事情的结构条理清楚,能为习作提供原汁原味的素材。 2.观察奇妙的自然景象 自然是奇妙的,又与我们紧密联系,只要注意观察,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田野河流景色优美,它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感受,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围绕自然生活情境去选择美的场景,感受美的的生活,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比如,去年冬天,下了一场雪。下课后,同学们全都拥到走廊上,欣赏空中飘飞的雪花。……几个男同学按捺不住,去雪地里奔跑。上课了,我像拉家常似的说:“下雪好玩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由于有真实的感受,学生的发言很积极,有学生说:“看着这雪景,就像走进童话故事里,多么神奇呀!”有的说:“雪花像许多白蝴蝶在空中舞蹈…”“愿意用你手中的笔留下这美好的雪景吗?”我趁机说。同学们纷纷拿笔写起来,把观察、感受到的美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3.关注校园生活的多彩 学生最熟悉的是老师和同学以及学校生活,对校园环境也了如指掌。但是,因为习以为常,很少将这些带入习作,我要求学生课间去校园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为了让学生更细致、有序地体验学校生活,我引导学生将学校见闻分类积累:(1)学校美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校园的一角》)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场地去真实记录,展开联想,许多作文都能言之有物。(2)人物描写(老师和同学的特点、个性)如在教《我的同学》的作文时,先让学生先选定对象,仔细观察同学的外貌特征,回忆同学故事,总结同学特点,作文充满真情实感;(3)校园故事记录与同学、老师交往过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素材库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4.感受不同的社会生活 学生与社会也紧密相连,大街、商店、菜场、游乐场内,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值得学生去思索、去记录。许多学生记录下自己去商场购物的经历见闻,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们的素材、视野开阔了,思维也

小学语文论文:例谈如何实现低年段说话、写话至中年段习作的有效过渡

“一碗都不能少” ——例谈如何实现低年段说话、写话至中年段习作的有效过渡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还没有独立的写作课程,小学低年段的一、二年级,主要以说话、写话为主,到中年段三年级,才真正引入“习作”一词,而“习作”一直是很多三年级学生望而生畏的。解读教材不难发现,低年段的“说话”“写话”是为中年段的“习作”过渡、铺垫的。笔者联系教学实践,从“与编者对话”、“与学生对话”、“与大家对话”三个角度谈谈如何实现低年段说话、写话至中年段习作的有效过渡,让孩子们爱上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说话、写话、习作、有效过渡 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大汉到面馆吃面,一开始连吃了九碗面都没有吃饱,直到吃了第十碗才终于饱了。大汉万分懊恼:“早知如此,前面九碗面就不用吃了,直接吃这第十碗面就行了。”这则笑话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不由地让我联想到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还没有独立的写作课程。在小学低年段的一、二年级,主要以“口语交际”和“写话”为主,到了中年段三年级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习作”。作为教师,如果直接从这“第十碗面”——三年级“习作”时才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那学生一定得落个“吃不饱”的下场。现实中,“习作”也一直是很多三年级学生望而生畏的。看来,这面是一碗都不能少啊!那么,如何实现低年段说话、写话至中年段习作的有效过渡,让孩子进入三年级后觉得“习作”并不是一件难事,从而能真正爱上习作,切实提高写作能力?笔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习作教学学段目标”,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思考。

一、与编者对话——让教材解读更清晰 《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发展需求是编者编写教材的依据。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训练依附在阅读单元之后。纵观一年级至三年级语文教材的单元练习中所有关于“口语交际”、“写话”和“习作”的内容,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联系,低年段的“说话”“写话”是为中年段的“习作”过渡、铺垫的,而且“说话”“写话”“习作”是学生生活体验的反映,是学生交际活动的一种体现。 以“描写景色”为例: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练习1》“口语交际”题目是《春天来了》:去大自然中找春天,把找到的春天讲给大家听,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讲给全部同学听。二年级上册《练习2》的“做做说说”中,让学生观察秋天的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将自己找到的秋天画下来或写下来。到了三年级,上册的《习作4》是一篇引导学生写秋天景色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能留心景物的特点,初步感知描写景物的方法。细细思考这三个年级中关于“景色”的说写练习,可以发现,其实它们遵循着“体验——说话——写话——习作”的序列规律。 低年级孩子语言积累贫乏,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不强。所以,低年级的说写训练就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兴趣为主要目的。让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春天,去野外观察秋天,这本身就是孩子们最开心、最兴奋的活动,孩子们一下子就深深爱上了这项“室外作业”。“把找到的春天讲给小组队员听”,“讲得好的还能作为代表讲给所有同学听”,这种带有“展示”和“比赛”性质的说话形式怎能不再次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们说话的欲望呢?一年级孩子是这样说的:大部分孩子会说:“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梨花开了,杏花也开了。”个别语言丰富的孩子会说:“春天就在奶奶家的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有粉红色的桃花。”在景物前加了表示颜色的词,能初步描绘一下景物的特点了。一年级的要求只是停留在“找找说说”的层面上,而到了二年级不仅观察要求提高了——要

小学作文教学点滴谈

小学作文教学点滴谈 小学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经过自己的构思和组织。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然而,有不少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厌恶和恐惧的心理。究其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无从下笔。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一放、二创、三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一放 放就是适当放宽题材,放宽要求。让学生放手写,指导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使学生在无拘无束高度自由、思维活跃,并且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放一般可以采用日记和周记的形式进行。 当然放并不是不管不问,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明确、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达到写作的目的。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觉得写作文和说话交谈没有什么两样,从而消除了恐惧心理,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当然在放的前提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降低要求,还应根据实际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 二、二创

(一)创造生活,解决选材 指导小学生作文,首先面临着一个“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写作的原材料从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来自生活,如果把文章比作鲜花,那么生活就是培植鲜花的泥土。然而,学生生活比较单调,再加上他们不知道观察,不会捕捉,不懂收集,有时让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悄悄地从他们身边溜走。当需要写的时候又“无话可说”,于是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1、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日。如元旦开个联欢会;春节搞个慰问活动元宵节做个有趣的彩灯;三八妇女节给妈妈送件礼物;植树节在房屋后种棵小树;儿童节更可大做文章等等。通过节日巧安排,在让学生节前,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出计划,节日,安排精心的活动;节后,根据个人的感受写一写《_____的节日》。 2、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因为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的共性是喜欢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学习观察、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学生有了深刻体会再让学生写作,这样学生想得到、写得出,材料就在眼前,作文就在心中。比如我班经常开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活动,通过活动指导观察、引导思维。让学生紧紧抓住那些大自然的杰作“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去观察,去感受,然后写出观察日记。在组织学生到公园里去找“春、夏、秋、冬”前,先学生读一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

我的作文教学观:我教作文规范

我的作文教学观(一):我教作文规范 作者:汪小辉 批阅年级作文试卷,由于是分班装订,在批改中,很多时候都能从书写、字数、内容上清楚地判断哪班级的作文素养高。其实,也就明白,作文教学既是张扬学生个性,体现个性思维和个性表达,也是语文规范的实践性体现。 作文规范是民族文化的精髓。祖国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今天倡导的审美价值、文化品位、情感态度、思想观念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内涵。这种内涵是继承革新、与时俱进,不变的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作文创作追求的价值体现、语言活力、音韵节奏、结构层次,都是继承文化传统。曾经有语文老师坚决反对将英语套进作文内容里,坚决反对“时髦”的语言作祟,还有老师反对不规范的标点符号使用,一个字后面三个问号或三个感叹号,也有反对创作时添加生硬词语、丢失规范的假“创新”等等,这都呼唤规范的作文表达。中华文化对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都有特定规范,就是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转到作文教学上,就要进行相应的规范教学。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有必要推行文章表现的规范化教学。 作文规范是语文实践的要求。语文课程重在实践,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个性表达需要规范,文字表述需要规范,作文表达就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在实践中,学生规范字体、规范语言、规范标点

符号、规范段落层次,也是在形成语文素养。 作文规范是作文创作的基础。作文肯定是有章法的,小学低段,写话说话,教师会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地教,这就是教规范。初中作文创作,规范的作文要求是必要的和必须的。有了字词句段篇的规范,也就打好了作文的基础。有人会认为这样是不是把学生教死板了,没有了创新思维,严谨本就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品质,恰恰是这种严谨才给了学生思维创作的基础,个性表达与规范表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怎样落实作文规范教学? 一是教师要知规范。诸如,字体的规范。我一直要求学生,正楷书写,字要写大,占满了真个作文格就是规范,字不能靠下或靠上,字写得越大,越清晰,这样要求不高,学生很容易完成作文目标。字数规范,总字数、错别字比例、标点符号计算字数、文章各部分字数,都要了然于心。各种规范都要详细了解,熟悉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 二是要循序渐进教学。七年级教规范,以字体字数为例,第一单元字体要求,写大写正楷为达标;第二单元字体总字数要求,写大写正楷并有450字为达标;第三单元字体总字数标点符号要求,写大写正楷、有450字、标点符号正确为达标;第四单元字体总字数标点符号错别字要求,写大写正楷、有450字、标点符号正确、错别字不超过5个为达标;第五单元字体总字数标点符号错别字要求,写大写正楷、有450字、标点符号正确、错别字不超过3个为达标;第六单元字体总字数标点符号错别字及分段要求,写大写正楷、有450字、标

2020年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教学计划 何丽琴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两个班,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习作能力,掌握了写作文的方法,能写三百字左右的文章。几个同学有了较强的表达能力,作文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活泼。大部分同学能用通顺的句子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有一定的条理。但还有不少的同学,作文基本功很差。他们不会观察,日记只有三言两语,而且句子往往有很多语病,条理不清,无法让人读懂。写作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他们既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 这学期,我将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七次,第三单元结合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一篇自由写诗。“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写想象。 教材中安排的写我的乐园、写我的奇思妙想、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 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对于写想象的习作,则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四年级的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想象不一定合理,所以在这方面的要求不能过高。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教材中的习作都不搞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一个范围,而且所提的范围很宽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提供了多种选择,而且有的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有的则可以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作文难,但又不得不写,于是学生的作文呈现出这样的现象: 胡编乱造,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缺乏鲜明的个性。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用“我手写我心”呢?在习作前可以指导学生“五想”。 一范围往“大”处想 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题,大都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范围,这就可让学生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写作题材。对这类“范围题”,教师应指导学生拓宽思维,往“大”处想。从课内想到课外,从校内想到校外,从老师、同学想到亲友、邻居。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都“亮一亮”,让学生感到,根据习作要求,胸中有憋了多时的话要想说,现在可以一吐为快了。 二题材往“新”处想 有些习作训练题,中年级时做过,到高年级又遇到了,不少学生把写过的材料搬出来,有的只会套用作文书上或教师介绍的题材。如在写“通过一两件事写某个人”这类型作文时,多数只能写帮人提东西,或帮老人或残疾人让座之类题材,而且往往是胡编乱造。因此,习作前我要求学生选材时做到两不:以前写过的材料不用,老师举例的材料不用。写作范围确定以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新题材。就上题而言,让学生明白,这个人既可以是自己的亲人、老熟人,也可以是与自己有一面之缘的人。从情感角度看,自己对这个人可以是钦佩、喜欢,钦佩某人的思维活,做事办法多,喜欢某个人歌唱得好,舞跳得美......也可以是厌恶,厌恶某人斤斤计较,某人不讲卫生,某人口是心非...... 三命题往“小”处想 习作训练题大多只提供一个写作范围,题目一般让学生自拟,很多学生习作时命题有点夸,有点大。指导学生命题时要着眼于“小”。如有个学生在写“家乡变化大”这个题材时,主要描写了家乡的路由泥泞路变到石板路,再变到柏油路,现在还要修高速路。他先拟了《我的家乡变化大》为题,我让他想想,根据内容可不可以把题目往“小”处想。经一点拨,他改成了《我家门前的路》,题目新颖而又富有深情。 四中心往“深”处想 学生作文常常会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除了审题不清的原因外,与没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关。因此,学生动笔前,教师应指导他们根据选好的材料想好中心,编写提纲,确定详略。如一个学生在写‘‘通过一件事描写某人”这个类型作文时,他命的题目是《这样的老师,我真喜欢》,准备写刘老师上数学课时,设计了许多数学兴趣题,传授新知寓教于乐的事,选材好,立意新。问他写作目的时,他说了四点:1、说明刘老师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师;2、说明刘老师数学课上得成功,同学们学得高兴;3、表达对刘老师的敬佩之情;4、反映教育改革中,刘老师创出了新路子,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第四点是从教学改革的高度认识评价这堂课,想得颇深,立意高,肯定之余,帮助他确定重点,结果他的习作详略得当,真实感人。

初中作文教学之管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管见 发表时间:2011-05-11T14:23:43.86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7月上作者:吴小琴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道坎,一道较难跨越的坎。 ◆吴小琴浙江省瑞安市滨江中学325200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道坎,一道较难跨越的坎。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愁眉不展,叫苦不迭,瞎编瞎套瞎凑,敷衍了之。民意测试显示,大多数学生最怕的学科是语文,而学语文最怕的就是作文,“无内容可写”,“找不到恰当的词语”,“缺乏文采”。究其原因,固然有学生的关系:不喜欢阅读课外书,不善于练笔,不关心社会,也无法了解社会。可是老师的作文教学弊病也不可忽视:一是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既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二是效率低下。学生写作目的不明确,老师又重改不重写,前指导,写后讲评,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什么问题也都没解决。 作文教学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但实际上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而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这沉重的使命。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初中作文教学。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一、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进行有序教学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没掌握好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捕捉学生感情的火花,燃起学生作文的欲望和激情 学生若对自己写作的内容不感兴趣,写出的文章必令老师头晕目眩。因为情感是写作的生命,文章没有感情,怎能打动别人?因此,可让学生写他们喜欢的、熟悉的内容,如《同学雅号趣谈》,学生一看此题,欣然提笔,一气呵成。速度之快,令我大吃一惊,特别是那几个一向“咬笔杆”的调皮生,写来更是得心应手,虽然语句尚不是很通顺,但是文章里却明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着初中学生特有的青春气息,“吹着自在的口哨,开着自编的玩笑”。老师批阅也不再索然无味,而是兴味盎然,在批改时肯定学生,在讲评时给同学们以自信心。 三、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使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四、让学生从自然生活中学习写作 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五、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做好摘记 不可否认,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因此要激发同学们阅读的兴趣,不断积累材料,提高写作能力。总之,教无定法。让学生开心地写作,写出心中的快乐,应是我们所追求的。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江永县第一小学欧阳燕梅 小学作文教学从三年级起步直到六年级,教师应一以贯之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心理优化、兴趣培养,从而较快地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 一、说话训练是小学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生的口头表达先于书面表达,优于书面表达。从“呀呀”学语开始,再加上一、二年级的训练,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说话能力。同时,语言交流之一的口语,学生天天进行着,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基础条件, 进一步明确学生平时的说话要求,如说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及完整的过程。我在教第九册“听话、说话”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然后要求学生想清这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始和结尾怎样。如要求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 具体指导时,我强调五点:(1)年龄、性别、身高、胖瘦;(2)性格、爱好、特长;(3)学习情况;(4)主要优缺点;(5)对同学和老师的希望和要求。学生按这样的顺序讲述自己时,基本上能表达清楚,给人以清晰的印象。我还要求学生向老师、家长提要求时要有自己的明确观点、理由等等,如班会上我让每个同学给老师提一个具体的要求,具体指导时我强调一定要将理由说清楚、说具体,从而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大胆提要求。在这种宽松而热烈的气氛中,学生们的思维和说话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这些训练对学生的起步作文大有帮助。 二、作文就是写话,即用“我手写我口,”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作文是一件平常的事,也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要对小学生把作文讲得那么成人化、文学化、神秘化,可以轻松地告诉学生:作文就是用笔将自己要说的话完整地写下来,让学生用这种轻松自然的平常心理接受作文训练。同时,作文要求注意阶段性、程序化,不要随意提高标准,以免挫伤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如向学生只提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一般不提字数要求,这有利于学生对作文形成正确的评价观点,而不是言之无物,废话连篇。在用语方面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明了,不装腔作势或抄袭别人的原文,当然,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时,要求学生用语规范,不生造词句,适当使用课文里学过的新词语。作文内容有实情实感就行了,对于中心、主题之类的要求不要过于政治化。 三、对于学生作文不仅要进行鼓励,而且鼓励要注意经常化、多样化。自信心是学生作文的重要因素。小学生刚接受作文训练,大多有恐惧心理,作文前教师应亲切地与学生多功能作交谈鼓励。 如可以欣赏同龄小学生的文章讲到文学家小时候的作文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

中年段习作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写自己的事 ——对《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四年级习作的解读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写作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就是要求我们写“实”,写自己身边切实发生的事,看到的人、物、景,谈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这些目标对于四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引导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教会学生写自己的事。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有一定的说话、写话的基础,但仍存在两方面问题:1.“干巴病”,写文不具体,写实不足。 2.不会根据题目选材,不会有序表达。所以首先第一点就是要鼓励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事,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的题材,因此作文内容不具体,记叙不生动,缺乏真情实感。因此,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习作中的最大困难,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从繁杂的事物和现象中,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意义的人和事来写。懂得观察的越真、越仔细、越深入,文章就能写得越具体、越生动、越感人。其次,就是要教会学生审题,学会根据文章主旨修改文章。 教学策略一:写自己的事1.从“我”写起首先可以先鼓励学生放眼自己,从“我”写起。比如:写《我想起这件事就____》的时候,可以写我想起自己当时能自告奋勇地帮妈妈消灭蟑螂我就自豪,或者我想起当时没能竞选上中队长就伤心等等。可写的事其实很多,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自己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生活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一旦学生发现原来自己身边的种种都可写的时候,题材很广泛的时候,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畏惧心理也小了,大家都会想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 2.从“我们”写起其次,可以从“我们”练起。比如第7课《特别的作业》就可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身边的同学,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写“**爱劳动,……。”“**爱体育,……。”“**助人为乐,……”等等。引导学生用放大镜去看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鼓励学生积极反应自己周围的生活。 3.写自己的“所感、所闻、所思”最后引导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这就把自己身边切实发生的事延展到了自己看过的书、看过的电影、报道的内容,看到的也不再局限于学校,回家途中、汽车、商店、公园等等,随时随地。“想到的”内容更是漫无边际,如此一来,写作的内容就犹如浩瀚的大海,可写的材料比比皆是。解决了素材问题,学生才是打破了第一堵墙。教师要做的或许就是告诉学生,他们生活中、社会中、家庭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接触到的人、事、物、景都可以反映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只要善于观察、熟悉生活、展开联想就能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思所见,就是一篇实实在在的好文章。 教学策略二:积累语言在第二学段,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自己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假如学生想写又没有东西可写,而老师硬要他写,这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开始作文写什么呢?一般说来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已所干、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 (一) 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例如平时我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去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二)看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我就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休,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我在观察或参观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具休充实。 (三)听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我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学生就有事可写了。 (四)想到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已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注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或写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回忆等。如让学生写“我长大了想干什么”, “老师日夜辛勘地工作为了什么”,“你生活中有过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一这样写起文章来,思想就会长上翅膀,自由飞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态。 (五)读了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已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仿写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动生搬硬套,或者改头换面。使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看图作文之管见

看图作文之管见 发表时间:2016-07-01T11:18:41.29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4期(上)作者:李国琼[导读] 看图作文,就是要看图画或照片来写文章,它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 (广安市枣山物流园区广门小学广安 638000) 看图作文,就是要看图画或照片来写文章,它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看图作文是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强化各种题材作文训练的关键一步,是对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要求把图中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想象及包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这样指导学生写好看图作文。 一、精选插图,激发兴趣。 兴趣是探索的动力和成功的诱因。只有激发学生的看图写作兴趣,培养作文的积极性,学生才能积极思维,循序渐进地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看图作文,学生首先触及的便是插图,若插图新颖,富有童趣,有鲜明的色彩和饱满的情感,定能使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心理感受。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语汇的涌现才会流畅、自然。有一次,我准备了《够月亮》这幅图,让学生看图作文。这幅图描绘的是静谧的夜空中,闪烁着几颗惺忪眼睛似的星星,一轮圆月升上了天空,一只猴子站在大象的鼻子上够月亮……当我把这幅极富情趣,让人浮想联翩的图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有的学生咯咯的笑,乐了;有的学生说,真逗;有的学生说,我也曾这样想过。孩子们兴趣盎然,非常激动,进入了“乐之者”的美好情境。所以,看图作文课前,教师花一番心思,精心选择、设计学生喜欢的插图至关重要。 二、顺序观察,有序表达。 看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看是写的前提。但必须按顺序边看边想,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人到景,从景到人。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按图意列出提纲进行写作。 三、合理想象,丰富语言。 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既表达了图意,也能够有条理地写,但是语言很简单,仅仅是就图说图,缺乏合理的想象。其实想象可以使你的写作充满灵气和活力。 例如给你两幅图,第一幅图呈现了一条小鱼在鱼缸里、一个猫站在鱼缸边上正朝着鱼缸看,第二幅图呈现了一个鱼缸和一只舔着嘴巴笑眯眯的猫。你在观察时,就要对比两幅图的不一样,细心的你会发现第二幅图中鱼缸里的鱼不见了,而猫正在舔着嘴巴。经过你的认真思考,你会想到鱼被猫吃了。图中省去了猫吃鱼的过程,就需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理清图的意思。 四、下水作文,激发热情。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的“下水作文”,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很原因简单,就是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教师“下水作文”,可以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关隘沟坎,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从而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教师如能把自己如何打腹稿,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则有利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教师“下水作文”中丰富的词汇,精彩的篇章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教师“下水作文”的垂范,还能以健康而强烈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引情动而相随,从而喜欢上作文。所以每次上看图作文课前,我都自己先酝酿构思,与其他教师琢磨推敲,然后写几篇构思各异的“下水作文”,学生因受我的感染,每次作文都认真对待,力求构思新颖。 五、及时批改,捕捉闪光点。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级说”指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对寻求自我满足、成就、发展最优势潜能等的需要”。学生也一样,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渴望着成功。根据学生作文的这一心理,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注意做到两点:第一,及时批改。即学生作文后迅速批改、讲评。切莫时隔多日,学生那颗热切期盼的心冷却了才批改、讲评作文。 第二,捕捉闪光点。即教师应适度把握作文的评价尺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一种巨大的目标,以便产生较大的激励效应,形成良性的心理环境。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因此,作文批改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对后进生,更要多加激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功感。为此,我的作文批改采用面批,发现效果特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进行面批时,我会写上真挚评语,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更显奇效。 看图作文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是作文当中的一项基本功,是培养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指导学生写好看图作文,不仅要在以上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指导,要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写好看图作文,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