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6.3《线段的长短比较》参考教案1

6.3《线段的长短比较》参考教案1

6.3 线段的长短比较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2、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难点

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尺规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探讨

1、与同桌探讨,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比较你和老师的个子高矮?

2、观察下列三组图形,你能看出每组图形中线段a 与b 的长短吗?

3、 给定两根筷子,如何比较两根筷子的长短?

(二)实践探究

1、课本P148页做一做

(1)用刻度尺量出图中的三角形三条边的长:

AC=____cm; BC=____cm; AB=_____cm.

(2)用“=”、“<”或“>”号填入下面的空格:

AC___BC, AC___AB, AB___BC.

2、已知线段a ,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b ,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请说说你的画法.

(课本例题)

3、根据示例,归纳线段的一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应用实践

进行随堂练习,ppt 演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归纳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那些内容?

(1)学习了怎样比较线段的长短.

度量法和叠合法

a

(2)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49页课内练习

2、课本作业题

线段的长短比较 优秀教案

线段的大小比较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合作,体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利用丰富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线段的比较方法,并能初步应用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度量法和叠合法; 2、能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所隐含的意义,能从“量”与“形”上进行转化; 3、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算。 【学习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 【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数量”的角度,引入到从“形”的角度来分析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 2、什么叫两点间的距离? 二、接受新知。 1、问题思考: (1)、你们平时是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的?你能从比身高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来说说你们的想法。(2)、任意的画出两条线段,你又该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大小呢?你能想到什么方法? 2、知识形成: 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度量法 比较线段的大小,也可以先分别度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然后按长度的大小,比较出线段的大小,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第二种方法是:叠合法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3、知识拓展: 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其中一条线段对折,从而在其内部得到一折痕,从学生的测量中可以知道,这个折痕刚好把这条线段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1)定义概括: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应用: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A B C 例1、如图,AD=AB-_________ =AC+_______ 。 例2、如图,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的中点的是() A、AC=CB B、AB=2AC C、AC+CB=AB D、CB=AB 例3、AB=6cm,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CB的中点,那么AD 有多长呢? 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及中点的定义

6.3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6.3 线段的长短比较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节选自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3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节线段、射线和直线数学概念后,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性,即通过“目测法”、“度量法”、“叠合法”对线段进行长短的比较,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性知识,也为今后几何的计算,作图等知识的学习提供方法和依据。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同时他们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线段及其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几何工具的运用和几何语言的表达理解可能会产生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指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多种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目测法、度量法、叠合法,并学会用数学 符号语言表示两条线段长短比较的结果。 2.掌握用圆规进行叠合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以及尺规作图法。 3.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并能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解决 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度量、叠合等活动,采取多种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2.自主探究使用圆规进行线段长短比较以及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尺规作图的 过程。 3.通过对比了解度量法和叠合法分别是从“数值”和“形”的角度来进行线 段的长短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线段的长短比较的方法以及运用尺规作图法进行相关的作图。 五、教学难点 运用尺规作图法进行相关的作图。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准备 两根长短不一的绳子、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圆规。 八、教学过程 (一)实物操作,引入新课 出示两条长短不一的绳子,问题:如何比较这两根绳子的长短,你有几种方法?由学生演示,教师适时评价总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比较长短的实例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长短? 在数学中是否也存在可以进行长短比较的事物呢? 【设计说明:此题由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适当点评并归纳比较方法:目测法、 度量法、叠合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学中的线段长短比较,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来源与生活“的理念。】 (二)多种方法,比较长短 一、教师在黑板上画两条如图所示长短相差不大的线段。 问题一:通过目测你能否准确判断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你能猜测一下它们的长短吗?如何验证你的猜想是否准确呢? 【设计说明:通过例子使学生了解到目测的局限性以及度量法的实用性;学 生对线段的长短进行猜测,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能让学生对圆规产生新的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线段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由两个端点所确定的有限长的直线部分。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比较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比较线段长短的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 1.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2. 通过练习掌握把线段按长度排列的方法; 3. 发现线段长度的规律,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较线段的大小,掌握把线段按长度排列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比较线段的大小 1. 定义:线段是有限长的直线部分,由两个端点所确定。比较线段的长短,只需要比较它们的长度就可以了。 2. 方法:如果线段的长度相同,就说它们是一样长的;如果线段的长度不相同,就用“大于”、“小于”、“等于”这几个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例如:如下图所示,比较 AB 和 CD 的长度大小。 解题方法:把 AB 与 CD 首尾对齐,可以看到 AB 小于 CD,因此可以写成 AB

1. 定义:把线段按长度排列,就是按照线段的长度来把线段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2. 方法:利用直观排列、测量排列和图形排列三种方法。 (1) 直观排列法:用眼睛测量出线段的长度,并直观地排列出大小关系。 例如:将下面的线段按照长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解题方法:看图可以发现 AB

6.3线段的大小比较(教案练习)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线段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课题 6.3线段的大小 比较单元第6章图形的初步 知识 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 数学的兴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知识目标1、掌握多种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目测法、度量法、叠合法,并学会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两条线段长短比较的结果; 2、掌握用圆规进行叠合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以及尺规作图法; 3、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并能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 论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 难点运用尺规作图法进行作图. 学法操作、发现、交流、反思.教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复习回顾 1、线段、射线、直线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 没有端点,_________只有一个端点,__________ 有两个端点. 2、直线的基本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线段、射线、直线中_______可以度量长 度,所以只有_______才可以比较长短. 导入新课 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中,AB=2 cm,AC=2 cm,BC=3 cm.请比较AB,BC,AC这三条线段长度的大小.它 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完成填空. 了解比较两个 同学高矮的方 法. 回顾线段、射线、 直线的概念和性 质. 通过比较两个同 学的高矮引入线 段长短比较.

讲授新课线段的比较: 一般地,如果两条线段长度相等,那么我们就 说这两条线段相等.例如下图中,线段AB与AC 相等,记为AB=AC. 如果两条线段的长度不相等,那么我们就说长度较大的线段大于长度较小的线段.例如下图中,线段BC大于线段AB,记为BC>AB.也可以说成线段AB小于线段BC,记为AB<BC. 第一种方法是:度量法,即用一把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AB<CD. 第二种方法是:叠合法.先把两条线段的一端重合,另一端落在同侧,根据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比较长短. 如图,分别比较线段AB、CD的长短. 比较方法:如图,端点A和C重合,观察端点B和D的位置关系,发现点D与点B重合.结论:线段AB等于线段CD,记作AB = CD.如图,分别比较线段AB、CD的长短. 比较方法:如图,端点A和C重合,观察端点B和D的位置关系.阅读理解. 测量线段长度 进行比较. 动手操作比较 线段比较时的数 学写法. 会用度量法比较 线段的长短. 知道叠合法比较

比较线段的长短参考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学思考 创设现实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立足具体情境,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去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线段性质及线段比较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 教学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想一想

如上图,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那条路最近? 1、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也可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就是线段的基本性质 2、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探究新知,学习新课 在没有接触如何比较之前大家来看这个问题 试一试 怎样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师生互动作图) 第一步:先用直尺画一条射线AB 第二步: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记作a) 第三步:在射线AB上以A为圆心,截取AC=a 所以,线段AC就是所求的线段 议一议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长短? 方法1:用刻度尺量出线段AB与线段CD的长度,然后进行比较。 方法2:把这两条线段都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比较,即:画一条直线L,在L上先作出线段AB,再作出线段CD,并且使点C 与点重合,点D与点B位于点A的同侧。

线段的长短比较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模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合作探究,探索新知〔练习纸上有一组线段AB和CD,先让生自己动手比拟,之后小组合作探究比拟方法,最后展示交流〕 3练习反应,稳固提高 4课堂小结及作业〔1.如果有两个同学在比拟高矮, 你们一般是怎么做的?〕 〔1.问生你能类比刚刚的方法比 拟两个线段的长短么; 2.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线 段AB,将线段AB折叠,使点A和 点B重合,折痕与线段AB的交点 为C,测量AC与BC、AB的长度, 你有什么发现? 结:AC=CB= 1 2AB,AC +CB=AB 归纳: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 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如图,以下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 线段的中点的是〔〕 A.AC=CB B.AB=2AC C.AC+CB=AB D.CB= 1 2AB 1.比拟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 种方法: 〔1〕用刻度尺度量;〔2〕 利用圆规进行移动. 作业:完本钱课时对应的练习. 〔第一种让两个 人站在一起来比 拟;第二种分别 量出这两个同学 的身高〕 〔一比拟两条线 段的长短有两种 方法: 〔1〕用刻度尺度 量;〔2〕利用圆 规进行移动. 二学生动手用工 具来完成第二个 小任务,发现AC 和BC两条线段 相等〕 (主要是对线段 的和差、线段的 中点进行检测, 提醒学生观察图 形进行解答) 从学生认知出发,选择 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的 积极性,激起探索的欲 望。 比拟线段长短是本节课 的难点,在这里给了学 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 展示,并从生活实例过 渡到数学知识中,学生 更容易接受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 并学习到中点的概念, 然后通过教师示范树立 几何语言的概念,由浅 入深,过渡自然 通过习题的练习稳固学 生对于中点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 知识进行回忆,重点强 调用几何语言表示实际 问题的标准性,理解中 点的含义.

最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1》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通过具体操作,掌握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运用图形来表示。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线段的长短比较,这节课是点和线的延伸,主要是强化线段的和、差的意义,延伸出新的知识点线段的中点,能够运用线段的和、差、中点进行实际应用。 3、中招考点 近几年无均有考查和线段有关的题型,一般与其他知道点联系在一起相互考察。 4、学情分析 学生对线段的长短比较的方法通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及时掌握,可以正确的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会用几何语言来表达。但是对线段中点的实际应用不能够达到每位同学都能掌握的程度。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表示两条线段的大小。 2、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中点的概念,并会进行线段的加 减解决实际问题。 三、评价任务 1、向同桌说出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和线段中点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学习 目标教学活动 评价要 点 两类结构

学习目标1: 能说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自学指导一: 1、内容:教材141页和142 页的内容。 2、时间:5分钟。 3、方法:前3分钟自学后2分 钟小组讨论自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4、要求: 1、掌握线段的长短比较的方法。 2、能够根据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解决问题 自学检测一: 1、比较线段a、b的大小。 a b b a a b 2、下列图形中可以比较长短的是 () A、两条直线 B、 两条射线 全班 90%的 学生能 准确说 出线段 的长短 的比较 方法。 线段的大小比 较方法有两种: 度量法、叠合法 1、度量法—— 从“数值”的角 度比较 2、叠合法—— 从“图形”的角 度比较。 叠合法必须 使两条线段的 一个端点重合, 另一个端点在 重合端点的同 侧才能比较。

比较线段的长短优秀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与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1.借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适时点题 1.内容: (1)老师出示一张生活中“猫狗获取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走法。 (学生自由发言。)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上图中,是小猫跑得远?还是小狗跑得远?你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思考

(3)在班上点两个个子差别不大学生都坐着,他们谁高谁矮? 怎么比较?(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明课题:把小猫、小狗跑的路程看成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课题:线段的大小比较) (4)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同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线段,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方法。 2.目的: 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过程。 3.效果: 在具体问题中设问,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热情。 (二)问题探究,形成策略 1.内容: (1)引导学生从交流发言中归纳出方法策略。 方法一、测量法。(工具:可用刻度尺) 方法二:叠合法。(工具:可用圆规) a .比较法: 用刻度尺量出长短,再比较。 b .叠合法: 将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比较。 (2)随堂练习,即学即用:(用两法比较,看结果是否同。) (3)师在黑板上画出: 让学生上台用两种方法比较比大小,结论:线段AM=BM a b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线段的长短比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实际条件,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短 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存在的长短;借助具体 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了解线段中点的概 念和几何语言表示。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过程,有条理的叙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 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和线段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线段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请同桌两同学站起来各自发表意见) 2、要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用两根绳子作教具) 3、我们能用眼睛准确看出下列二组图形中线段a与b的长短吗?(看 完以后再请同学用刻度尺量一下,看看自己观察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目的:通过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深入思考,找出解决问题即是要比较线段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 (二)、实践探究 1、生活感悟: ①通过实物的比较与方法的运用,初步明确两个实际物体的长短或高矮的比较方法。(可能出现的方法:度量法,叠合法) ②请同学们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说明怎样比较你所举出的实例的长短(可比较长短或高矮的物体) 学生活动:(2—3分钟)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感悟生活中实物长短的比较 教师准备基本工具:刻度尺,圆规,米尺,细绳 2、实验演示: 方法一:将实物抽象成线段,探求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教师可边说边用电脑演示) 如果AB 比CD 短,我们可以记为 如果AB 与CD 相等,我们可以记为 如果AB 比CD 长,我 们可以记为 AB AB ). AB =CD (或CD =AB ) . AB >CD (或 CD CD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的了解有一个生动、直观的体验,同时通过个体学习,合作学习,完成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化既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 (三)、应用实践 1、练一练 1)全班分组,每组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C D A B A B C D A B C D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 目 标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 段最短”的性质; 2、能用圆规、直尺作一条线段等于已 知线段; 3、利用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 段的大小; 4、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数量关 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 过 程 与 方 法 目 标 1、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 段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积 极性; 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 的兴趣;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2、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 念及表示方法

八戒所 悟空和师傅 A B 沙僧所 老师问:同学们悟空和师傅走得晚走得慢,为什么会先到? 学生答:因为他们走的是直路 老师给予鼓励:你们说得很对 新课讲解 1、老师:看看书图4—6,那条路最近? 学生答:线段AC这条最近。 老师问:同学们从我们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答: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老师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而我们称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老师讲解 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AB,请用圆规、直尺作一条线段A`B` ,使A`B`=AB 解:作图步骤如下: (1)作射线A`C` (2)以线段AB的长度为半径,以A`点为圆心画弧,交A`C`于点B`,

(3)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3、议一议线段的长短比较 怎样比较P110页两棵树的高矮、两支笔的长短、窗框相邻的两条边的长?你有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度量法。 即用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小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第二种方法是:叠合法 方法:先作一条射线把两条线段的一端与射线的端点重合,两条线段的另一端落在射线的同侧,根据两条线段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进行比较。 (老师做演示之后,学生动手操作) 4、线段的中点 如果线段AB上存在一点M将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AM和BM,我们称点M为线段AB的中点。AM=BM=1/2AB(或AB=2AM=2BM)(引导学生用对折法找线段的中点) 5、P111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 6、学生完成P112页随堂练习 7、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8、作业P112知识技能

浙江省慈溪市横河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数学上册 6.3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浙教版

6.3线段的长短比拟 教学目标 1、掌握比拟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2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了解线段线段和、差的概念; 4、会画两条线段的和、差。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探求线段长短的比拟方法,尺规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线段的和差的概念涉及形与数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探讨 1、与同桌探讨,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比拟你和沈教师的个子高矮? 2、观察以下三组图形,你能看出每组图形中线段a与b的长短吗? 3、给定两根筷子,如何比拟两根筷子的长短? (二)、实践探究 1、课本P157页做一做 1) 用刻度尺量出图中的三角形三条边的长: AC=__cm; BC=__cm; AB=__cm. 2) 用“=”、“<”或“>”号填入下面的空格: AC___BC, AC___AB, AB___BC. 2、已知线段a,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b,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课本例1)(1)请说 说你的画法 三)、应用实践 3、合作探究: 已知:线段a,b(如图),画一条线段c,使得它的长度等于两条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 4、继续探究: 已知线段a,b,(1)画一条线段CD,使它的长度等于a-b。 (2)画一条线段c,使线段c =3a-b 5、如图,AB=DC,那么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A、AC>BD B、AC

6、如图,填空: AD =( )+( )=( )+( ) =( )+( )+( ) BC =( )-( )=( )-( ) =( )-( )-( ) 7、如以下图所示已知AB=6cm ,AD=4cm ,BC=5cm ,那么CD= 。 8、直线l 上有A 、B 、C 三点,且AB=8cm ,BC=5cm ,求线段AC 的长。 (五)归纳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那些内容? 一、学习了怎样比拟线段的长短。 1、度量法; 2、叠合法。 二、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三、画已知线段的和与差。 四、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布置作业:作业本: 6.3线段的长短比拟 B C A D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教案标题: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比较线段的长度。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 教学资源: 1. 教学投影仪和屏幕 2. 学生练习册 3. 直尺和其他测量工具 4. 实物线段模型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使用教学投影仪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线段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 些线段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 引导学生讨论线段的概念,并解释线段是由两个端点所确定的一段连续直线。探究(15分钟): 1. 分发直尺和实物线段模型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在练习册上绘制出不同长度的 线段。 2. 引导学生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让他们比较不同线段的长短。 3. 鼓励学生使用数学术语和符号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如“较长”、“较短”、“相等”等。

讲解(10分钟): 1. 通过教学投影仪展示线段的比较示例,并解释如何使用数学术语和符号来表 示线段的长短关系。 2. 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线段的长度差异,以及如何使用数值来表示这种差异。 练习(15分钟): 1. 分发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比较给定线段的长短,并填写相应的 数值和符号。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拓展(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生活中如何比较不 同长度的线段?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使用测量工具和数学术语来解决问题。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段的概念和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并提醒他们继续练习和巩固。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比较不同长度的线段,如教室的桌子、书架等。 2. 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应用软件或在线资源进行线段比较的练习和游戏。 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的练习题。 3. 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比较线段的长短并给出解决方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 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景问题,引入课题 [师]对,如图(教师把图画在黑板)从A地到B地,实线表示公路,虚线表示小路,若要让你从A地到B地办事,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生]因为小路近,所以我走小路. [师]很好,我们现在把A地、B地看成两个点时,就会发现: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这是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distance). 思考: 1、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请同桌两同学站起来各自发表意见) 2、要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用两根绳子作教具) 学生动手画出 (1)直线AB.

(2)射线OA. (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 (1)直接用刻度尺. (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教师讲授此部分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 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 因为量得AB=××cm,CD=××cm, 所以AB=CD(或AB<CD或AB>CD.) 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回答出,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 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 完成课本的随堂练习,同学进行交流,老师给予相应的指导.

线段的长短比较优秀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 教学目标 1.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借助直尺和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学会使用圆规,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及线段的和,差的画法及其画法的说法; 4.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画法,并会用线段的中点进行简单计算和说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直尺和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线段中点的画法及线段中点的简单运用;线段的和差的画法及其画法的说法; 3.“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引入课前探究) 情景1:教师不小心把课本掉在教室门口,请个同学帮我捡一下,并解释 你为什么选择这条路线 情景2:如图从A村到B村,有三条路径可选择你愿意选第几条路径?说出你的理由。 情景3:书本中小狗为什么选择直的路? 情景4:课本中要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你有几种方法? 二、新课(实践,探索和交流) 1.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distance)。合作互动学习:(1)一只昆虫要从一个正方形的一个顶点爬到相距它最远的另一个顶点,哪条路径最短,为什么? (2)一只昆虫要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通过长方体表面爬到相距它最课后反馈 A B

远的另一个顶点,哪条路径最短,为什么? 2.问题(1)(出示教学准备)你如何比较这两根筷子的长短? 问题(2)若把这两条线段画在黑板上,那这两条线段就不能移动了, 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介绍使用工具:刻度尺,圆规) 做一做:完成课堂练习书 3.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长短(把讨论结果总结) (1)“形”的叠合比较;叠合法(圆规) (2)用刻度尺度量后的比较,度量法 完成课堂练习书

6.3 线段的长短比较导学案

a C B A b d c C B A 6.3线段的长短比较 【课前尝试预学,课中尝试交流】 1、(1)线段、射线、直线的本质区别是没有端点,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2)线段、射线、直线中,能够度量长度,所以只有之间才能够比较长短。 (3)如何比较两个人的身高?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4)对于例题的作图,我们称为尺规作图,其中直尺的作用是什么?它能否用来测量线段的长度? 2、(1)用刻度尺量出图中三角形三条边的长。 AC= cm;BC= cm;AB= cm。 (2)用“=”“〈”“〉”填入下面的空格。 AC BC , AC AB , AB BC。 【归纳】试着用一个字或一个词归纳线段长短比较的第一种方法。 3、用圆规比较下列各对线段的长短。 (1)(2) 【归纳】试着用一个字或一个词归纳线段长短比较的第二种方法。 4、(1)请用两种方法比较图中三角形三条边的长短,并用“〈”表示。 (2)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第4题图中边AB的长。并会说各个步骤的作法。

a B A 5、让我们考虑下面的事例: (1)小狗看到远处的食物,总是径直奔向食物。 (2)从A 地到B 地有三条路可走,为了尽快到达,人们通常选择其中的直路。 根据这些事例,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归纳】(1)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 。简单地说, 。 (2)连结两点的线段的 叫做这 。 6、图中的直线a 表示一条小河,点A ,B 表示两个村庄。在何处架桥才能使A 村到B 村的路程最短?请说明理由。 【尝试梳理】梳理一下这节课你学到的知识,并说说你的困惑.

《比较线段的长短》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北师版 (3)

比较线段的长短 第1课时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具体情况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了解两点间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线段的性质. 难点:理解并掌握线段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下图是某市交通地图的一部分,请你画出从“环岛”到“茂华中学”的线路草图(画出4条即可). 1.你喜欢从哪条路线到达学校?为什么? 2.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合作交流.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活动(一) 线段的性质 问题展示:(1)如图,已知从A地到B地共有五条路,小明选择第几条路最近? 学生思考. 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用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即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中,AB=2 cm,AC=2 cm,BC=3 cm,请比较AB,BC,AC这三条线段长度的大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一般地,如果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条线段相等,例如图中,线段AB与AC相等,记为AB=AC.如果两条线段的长度不相等,那么我们就说长度较大的线段大于长度较小的线段.例如图中,线段BC大于线段AB,记为BC>AB,也可以说成线段AB小于线段BC,记为A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