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

——《归园田居》与《山居秋暝》抒情手法之比较

我们平时在诗歌评论与鉴赏中,常常将“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等用语涵义混合起来,但在诗歌创作中,“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作为抒情诗的不同表现手法,还是有区别的。

“情景交融”,即情语与景语融为一体,或随景赋情,情随景生;或移情于景,景中见情;或物我情融,主客一体。唐代近体诗诞生之前,情景交融是诗歌抒情手法发展的极致,历代情景交融的诗篇举不胜举。如: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

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至唐代,唐人在继承和发掘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融情入景”的特殊表现手法,使抒情诗创作达到前无古人的境界。所谓“融情入景”,乃指将诗人的主观情感(包括情绪或意念)完全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或隐藏在景物描写的背后,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入景”是唐代近体诗创作使用最普遍的手法之一,采用此手法的诗作俯拾即是。如: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唐以前历代情景交融的诗篇,都是运用情景互动的方式抒发情感。诗中固然有“景语”为情感的抒发作铺垫或烘托,可以起到强化或深化情感的作用,但诗歌情感的表达仍离不开“情语”,是靠“景语”与“情语”的交互配合来实现的。而且,随着文人创作的兴盛,诗中“情语”、“景语”均趋于生活、细腻,往往

竭力铺写,大肆渲染。如《归》中不但有榆柳、桃李、远人村、墟里烟、狗吠、鸡鸣、桑树等田园风光的重笔渲染,还有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流露,“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情语”与“景语”的交互配合,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仿佛遗世独立、超凡脱俗、悠然自得的诗人就在眼前。

由于体裁的限制,融情入景的诗作往往将抽象的情感通过想象和联想,转化成或寄寓在具体的景物景象描写之中。如《山》一诗的颔联、颈联写景的句子就寄寓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由于融情入景手法对诗作的意向和主旨不做直接的揭示,而是隐蔽在作品的深处,因而使作品更加含蓄、深沉,让读者在寻思求索中玩味无穷,获得丰富深远的审美享受。《山》是王维的代表作,首联写雨后空山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清新,又是初秋傍晚,给整首诗勾勒了一个宏大的背景。颔联皓月当空、青松如盖、石上清泉、熠熠生辉,虽是描摹自然却处处有作者的人格体现。颈联“竹喧”、“莲动”、“浣女(归)”、“渔舟(下)”,以动衬静,以喧衬幽,表现诗人对幽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尾联委婉地道出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寄情山水的愿望。诗人仅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了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正是苏轼所赞“诗中有画。

唐人融情入景手法与传统情景交融手法的另一主要差异是:“景语”的构成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特殊方式。

传统情景交融手法中,“景语”的表达无论简略或细致,无论是撒点式的渲染还是画面式的铺写,都绘形绘色绘声,力求具体清晰。《归》里就包含大幅景语和大幅情语,把那种辞官归隐,回归自然的欢愉之情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

王维的《山》则不同,诗人巧妙地捕捉住“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一系列极具特征的景物,组合成四幅并列的画面,彼此间的空间关系与逻辑联系藏而不露,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借助生活阅历,你仿佛见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听泠泠清泉流过石上;更妙的,画面动了,竹林里隐隐传来一阵阵歌声笑语,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会是些什么人隐蔽在其中呢?诗中一个个具象或意象(实景)唤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作者想要表现而无法形诸文字的内容,据此在读者头脑中构建具体生动的形象(虚象)。因此,这种响中见幽、动中寓静的审美效果,胜过实景描绘的作用。

融情入景的诗作中,“景语”中凝聚了大量信息,故能“以小见大”、“以有限表达无限”,唤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综上所述,“融情入景”手法与传统的“情景交融”手法无论在抒情方式还是审美效果上均有明显不同。前者抒情更含蓄蕴藉,涵盖的信息量更大,拓展了诗意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如此,而且在审美上还产生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人们借助联想与想象在欣赏过程中作了一次审美的飞跃,以“游于无穷”。由“情景交融”到“融情入景”,是诗歌创作方法的演进,也是诗歌发展的一次更新、一次飞跃。

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评) 2、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评) 3、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答: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叙)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析)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评) 借景抒情或者寓情于景与情景交融不属于一个术语层面。前两者是修辞,后一种指意境。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借景抒情的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借景抒情不一定能够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比如: 窗外的柳枝轻拂着,是我对你温柔的爱。 这句话的重心是抒情。但绝对不是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则重在景,写景中含有情感。 比如: 我们相互依偎在柳树下,柳枝们在温柔地相互缠绕。 这句话的第二句不是抒情,只是讲了柳枝在风中缠绕的事实,但是含有情在其中。情与景交融在了一起。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二者如果“表现出色”,就称作“情景交融”。

描写中如何突出景物特征

《描写中如何突出景物特征》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是以单元主题构建模式组合课例篇目的。每册教材按专题分组编写,每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各个部分都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联系、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交织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在课程研发开发中心编写的高中《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规范教师进行单元教学时“首先理清专题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而我们的现状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孤立教学,按顺序就“一篇”教“一篇”。很少揣摩编者的意图,以及文本间的内在联系和前后链接,难于发挥教材单元主题建构的优势。孤篇教学另一个弊端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时数不够,一线教师都出现了中“阅读鉴赏”,轻“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的教学去向。 课题《写出景物的特征》在必修二的“表达与交流”部分,内容的安排与“阅读鉴赏”板块散文单元的几个篇目有好的对应关系。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这种对应关系而孤立地进行作文教学,本教学设计试图用整合的方式,实现“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的有效融和,更好地体现教材编写的意图,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预设:确定整合主题——整合课内范文——探究范文特点——模仿范文写作——交流展示评价——修改完善升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明白突出景物特征的技巧与方法。 2.能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指导写作。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探究得出景物特征的方法。 2.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修改升格习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描写景物感受大自然之美,学会发现没,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难点: 1.探讨总结突出景物特征的方法。 2.运用总结出的方法和技巧指导修改升格自己的习作。 教学媒体: CAI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描写校园一角的初冬图 2.收集几张学校初冬的照片也可以自己绘画 教学过程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3分钟) 展示学校的秋景图和优美的秋景描写文字。 (师:如何让我们描写的景物充满生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二、整合阅读名篇(10分钟) 师: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的写景名篇,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下面我就来欣赏这些优美的画卷。 链接范文《荷塘月色》里的“月下荷塘”与《故都的秋》“小院秋晨图”。 比较这两段在写景上有何相同点? 活动:先自主完成再小组交流,展示小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 教师预设:

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 一、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类:倒叙、插叙、补叙、先叙后议、夹叙夹议 描写类:写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写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动为静、化静为动 说明类: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一般到特殊)论证类: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 力。 引用论证: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论证结构:总分、层层递进、并列 抒情类: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融情入景、寓情于理、缘事抒情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 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二、表现手法:悬念,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铺垫、正侧面结合、象征、借古讽今、渲染、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 ——《归园田居》与《山居秋暝》抒情手法之比较 我们平时在诗歌评论与鉴赏中,常常将“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等用语涵义混合起来,但在诗歌创作中,“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作为抒情诗的不同表现手法,还是有区别的。 “情景交融”,即情语与景语融为一体,或随景赋情,情随景生;或移情于景,景中见情;或物我情融,主客一体。唐代近体诗诞生之前,情景交融是诗歌抒情手法发展的极致,历代情景交融的诗篇举不胜举。如: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 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至唐代,唐人在继承和发掘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融情入景”的特殊表现手法,使抒情诗创作达到前无古人的境界。所谓“融情入景”,乃指将诗人的主观情感(包括情绪或意念)完全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或隐藏在景物描写的背后,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入景”是唐代近体诗创作使用最普遍的手法之一,采用此手法的诗作俯拾即是。如: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唐以前历代情景交融的诗篇,都是运用情景互动的方式抒发情感。诗中固然有“景语”为情感的抒发作铺垫或烘托,可以起到强化或深化情感的作用,但诗歌情感的表达仍离不开“情语”,是靠“景语”与“情语”的交互配合来实现的。而且,随着文人创作的兴盛,诗中“情语”、“景语”均趋于生活、细腻,往往

融情入景的诗句

融情入景的诗句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2、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5、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7、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8、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9、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11、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12、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夜月》 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16、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17、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杨载《到京师》 18、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9、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李商隐《嫦娥》 20、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21、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2、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2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2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5、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2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7、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2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9、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30、风柔日薄春犹早。——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31、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3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34、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融情于景诗句

融情于景诗句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5、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泛》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8、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毛泽东《沁园春·雪》 9、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馀雪》 10、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程颢《秋日》 11、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1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4、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1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7、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18、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19、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2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23、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2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5、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2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8、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29、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3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3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2、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 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2、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用法: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读mò,同“暮”,一年将尽的意思。 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没有谁。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yù,下,降落,用作动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又……又……。 5.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很、甚。 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无,没有。 《山鬼》思考练习题 1、屈原为什么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谈谈你对屈原的认识和了解。 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志士和诗人,他崇高无私的爱国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每年五月端午这一天,许多国家和民族包棕子、划龙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为一位卓有才华的政治家和诗人,无论国家怎样对待他,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艰难,他都一心一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决不向黑暗邪恶低头妥协,宁死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并用诗歌将自己的心声记录下来,让千秋万代的人们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屈原为什么受到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原因。 2、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 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 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度孤独和忧愁中。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3、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诗经》侧重于写实,重章叠句突出,语言朴素,民歌色彩很强,句式是以四言为主;而屈原的诗歌则侧重于表现理想,抒情性更强,语言富有变化和文采,句式则是每句七个字,且每句都有一个语气词“兮”字等。 4、、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及用法: (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被:同“披”。 (2)、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遗(wèi):赠、送。 (3)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晏:同“晚”。孰:谁。 (4)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离:同“罹”,遭受。

融情于景的诗句

融情于景的诗句 导读: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 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6、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9、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1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13、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15、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16、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17、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18、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0、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2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25、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26、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8、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襄邑道中》 2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30、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3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2、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陈与义《登岳阳楼》 3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5、人生长恨水长东。——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3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融情于景,以情动人

【摘要】初中音乐更重视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它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乐感等来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为了更好地教学初中音乐,教师就需要对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融情于景,以情动人”的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文章就如何实现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研究;以情动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17-02 在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对初中音乐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方式、观念相对落后,对音乐作品的选择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初中音乐教学效率下降,使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了厌烦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素质等,教师就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真正做到融情于景、以情动人。 一、改变传统音乐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音乐作为一门“副科”而往往不被师生所重视,由此导致许多学校看轻或不重视音乐这门学科――音乐课程在教学中被安排得最少,且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从而严重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由此可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势在必行。 首先,教师要抛弃陈旧的音乐教学观念,进行多元化教学,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山歌好比春江水》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自主预习,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音乐,欣赏完后,再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看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还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感悟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 再次,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音乐教学的价值。为了更好地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教师应帮助学生改变音乐不重要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科学的学习观,并以此为基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首先,结合现实生活,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音乐来源于人类生活的社会实践,它是在人类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历史上,有许多与音乐有关的小故事,而在现代生活中,音乐也一直陪伴着我们,是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所以,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就应当选取一些典型且独特的音乐作品去创设融情于景、以情动人的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他们走入音乐的王国。 例如,在进行《中学时代》中《校园的早晨》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游”,让学生仔细观察校园的每一处风光,接着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说说自己心中学校的样子。待学生交流完,教师再在合适的时间引入、播放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音乐曲目,从而自然地将他们带入音乐中,去感受《校园的早晨》。这种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在具有现实生活经历的基础上感悟音乐的美好,进而实现自身音乐素质的提升。 其次,进行启发诱导,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适时的启发、诱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积极性,当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后,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音乐知识,探索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音乐欣赏课《红旗飘飘》《红旗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手背在后面问:“请同学们猜一猜我背后藏有什么东西?稍微提示一下,它是由红色和黄色组成的,是我们中国

第五章 融情入理 灵性构思(写景状物文)

第二章融情入理灵性构思 ——写景状物文的构思与创作 第一部分:融情入理 故事一: 长江流域里面生活着三种鱼,鲥鱼、刀鱼和河豚。这三种鱼是当时长三角地带味美鲜嫩的佳肴。三种鱼形状不同,吃法也不同,鲥鱼形状像鲤鱼,身子比鲤鱼要扁一些,其最美味的地方是它的鱼鳞,所以,烧时不能去鳞,去了,这道菜就没意义了,也就是说,鱼鳞是鲥鱼的“卖点”。刀鱼形状像一把匕首,鱼肉极其鲜嫩,可是其刺多且细,所以,吃时要非常小心,不可吃快,不然很容易被刺卡着或刺到。而河豚呢,是滚圆的形状,身上长的不是鱼鳞,而是带小刺的皮。它的味道非常鲜美,可是具有毒性,一不小心就会吃死人。 渔民在捕这些鱼的时候是同一张网,渔民把渔网拦在水中,让鱼钻到网眼里。鲥鱼被套在网眼中时,由于爱惜鱼鳞,死不后退,便被渔民捕获了。而刀鱼呢,总结鲥鱼被捕经验,心想,这鲥鱼真笨,被套住时学会倒退不就行了吗?结果刀鱼在穿到网眼中时迅速后退,结果两边的鱼鳍被卡在了网上,其实,这个时候只要刀鱼继续努力向前就能穿网而去了,可它汲取鲥鱼经验,拼了命地后退,结果,精疲力竭时,只好束手待缚。那么,最后那河豚呢,看到鲥鱼和刀鱼被捕,万般嘲笑它们,心想,这两个笨蛋,碰到网不要前进也不要后退,不就行了吗?于是,河豚在被卡在网眼中时,拼命鼓足自己,把自己鼓得圆圆地,然后当成是美美地睡觉,结果觉被睡成,便被渔民给抓了。 思考: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悟与体会? 提示:在分析别人失败的原因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而不能只能盲目地跟从或改变,一个如果看不到自身缺陷或弱点的人,那么,一切经验的获得于他而言都是可怕地,因为这些盲目的经验会将他推向另一个致命的深渊。所以,做人,处事,一定要先立足自己,再对比他人,总结成败得失。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何融情

如何融情入文(记叙文) 江苏徐启根 【技法揭秘】文以情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应该是作者真情的流淌,力戒矫揉造作,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诉我情”。纵观历年中考佳作,考生都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动情点,以真情感动人。那么,如何融情入文呢? 一、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优秀的文章不但应该言之有物,更应该言之有情,融情于景。融情于景,就是作者不直接抒情,而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化到对景物的描述中,化情思为景物,让读者在具体的情景中去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同学们在写作中,不妨尝试运用融情于景的方法:(1)、运用修辞,让景物有情。大自然中的景致本是没有情感的,但我们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化无情为有情,让景物带上人的情感,让作文动人起来。我们学过的写大自然的课文,无一例外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朱自清《春》中的“春风图”,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把一个生机勃勃、生趣盎然的春天,展现在读者面前。老舍笔下的薄雪“忽然害了羞”,让我们看到了姑娘般的娇美;水因水藻而“不忍得冻上”,让我们体会到了水的万般柔情。再如,2011重庆中考作文《我改变了月光的色彩》这样写道:云雾疾驰着,月光忽明忽暗地泻下,映出一道道尘埃。月光冷冷如白霜,却与昏黄的路灯灯光搅在一起,形成一堆堆难看的泥浆,我行走在泥浆中,步履维艰。 ……仿佛有一束月光穿破虚空,注视着我和烛光一起编织的彩色天堂。 作者借助景物(月光)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心境,情景交融。因考试失败,心情沮丧,月光也是冷冷的,在父亲的开导、小桃的感染及自我努力排解下,“我”看到了希望,所以觉得“一束月光穿破虚空……编织彩色的天堂”。 作文中,不妨也让景物“活”起来,让它们像人一样说话、唱歌、欢笑……这样一来,你的作文也会因这些景物的多情而有灵气了。 (2)、斟酌词句,让语言含情。 融情于景,必须学会精选字词,锤炼自己的语言,努力寻找最合适最贴切的词语来表达思想感情。“吟安一个字”而“拈断数茎须”,这一个字,也许会激活全篇,使作文满篇生情,境界全出。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天的绚烂与美丽,也饱含了诗人的满怀喜悦之情。“古道西风瘦马”一个“古”、“西”、“瘦”写尽了漂泊在外游子的孤苦、凄凉,可谓字字含情。又如,同样是鸟儿在鸣叫。“窗外的小鸟在唧唧喳喳乱叫”一个“乱”字,就写出一种烦躁不安的心情,“美丽的鸟儿在婉转地歌唱”一个“唱”字就传达出愉快之情。“弯弯的月亮”“弯弯”一词就渲染出一种浪漫、美丽的情怀。“一轮残月”一个“残”字,表达出一种凄凉与伤感;而老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着一“卧”字,那安详的情态就恍如在我们眼前,作家对其喜爱、赞美之情便不言而喻了。 二、融情于事,以事传情 融情于事,是指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此法要点是将浓郁的感情集于笔端,表面看是冷静的记叙,而实则表现了作者真挚细腻的感情。朱自清的经典名篇《背影》就是如此。 在叙事中传递情感,为使读者动心、动容,产生感情上的共振,要做到以下三点:(1)定好叙事的感情基调。写作文与谱曲一样,必先定好适宜表现主题的基调。基调关系全篇,往往在一开头就形成了一锤定音之势,写欢乐的事,一开头就要让读者进入欢乐的氛围;写严肃的事,一开头就要使读者感受到严肃的意味。而全文的感情色彩、气氛、语

融情于景的诗句

融情于景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2、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3、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4、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5、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6、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襄邑道中》 7、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8、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9、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10、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1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1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13、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9、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0、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2、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2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2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三者区别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这三个概念涉及的都是景与情的关系问题,其不同在于:借 景抒情是一种抒.情方式 ...,是诗歌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 情;融情于景是诗歌在写景时的基本要求,是写景的方法 .....,即诗歌写景时不能只进行客观描写,而应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其 中;情景交融则是是诗歌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所达到的艺术效 ...果.,是诗歌在写景时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或借助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使情与景有机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请看王维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

求。这首诗景与情的关系,若从写景的角度分析,是寓情于景,诗人对秋雨初晴山中的明月、清泉和浣女、渔舟的描写,蕴含着对山居生活的热爱;若从抒情的角度分析,是借景抒情,前三联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借助的是对秋雨初晴后山中晚景的描写来表达的;因为诗歌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所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当作者描写的都是景时,你能从景里读出作者的感情,就可以说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指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它包括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重点在于更贴切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融情于景是为了使自己描写 的景色更生动而加入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目的在于使景色更生动.二者作用 不同. 即景抒情就是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诗人本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现在身在一定的环境,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或因景的萧瑟而伤愁。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受制于情的,是景决定了情。如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景况很自然触发的情感。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

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 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评) 2、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评) 3、题菊花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答: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叙)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析)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评) 借景抒情或者寓情于景与情景交融不属于一个术语层面。前两者是修辞,后一种指意境。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借景抒情的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借景抒情不一定能够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比如: 窗外的柳枝轻拂着,是我对你温柔的爱。这句话的重心是抒情。但绝对不是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则重在景,写景中含有情感。比如:我们相互依偎在柳树下,柳枝们在温柔地相互缠绕。 这句话的第二句不是抒情,只是讲了柳枝在风中缠绕的事实,但是含有情在其中。情与景交融在了一起。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二者如果“表现出色”,就称作“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诗句

融情于景诗句 导读: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5、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泛》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8、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毛泽东《沁园春·雪》 9、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馀雪》 10、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程颢《秋日》 11、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1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4、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1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7、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18、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19、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2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23、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2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5、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2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8、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29、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3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3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2、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35、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7、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38、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39、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