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

浙江绍兴柯桥中学冯国生

“融情入景”与“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包括曲)中常见的两种表现手法,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认为两者并无差异。但从创作的角度看,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差异的。弄清它们的区别无论对教学还是学习都是很有好处的。

一、用到的要素不同

抒情诗有两个要素:描写景物的“景语”,直接抒发情感的“情语”。情景交融的手法,既用到景语,又用到情语。“景语”为“情语”作铺垫或烘托,再用“情语”来点明情感。例如《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面四句描绘一幅萧瑟的秋景,是景语;后面两句用“醉”“离人泪”等语点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是情语。这些秋景是莺莺与张生在长亭送别这一特定背景下的秋景,全是些伤感的声色,是莺莺伤心的内心世界的投射,而莺莺的离愁别恨又因为萧瑟秋景的渲染而显得浓烈凄苦。这样的写法,其实就是点染结合的。如柳永《雨铃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饮无绪。”这里“无绪”是点明情感之语,其余则是景语。这样的描写也就是情景交融的。

“融情入景”,顾名思义是说把诗人的主观情感完全融化在景物的描写之中或者说隐藏在景物描写的背后。就是说,文本中只用到“景语”,而“情语”隐没不露,或只露蛛丝马迹。例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没有一个直接抒情的句子或词语,作者的思想感情深隐在这四句景物描写之中。第一句字面上说,山象以前一样矗立在石头城四周,没有任何改变;实际上在暗示石头城今非昔比了,想当年何等的繁华,而今却是这般的萧条,这句就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第二句,写潮水“寂寞”,其实也在暗示石头城寂寞。三、四两句,用“月”这一意象诱导读者关于今昔的联想。“今月曾照旧时人”,这轮“旧时”明月,它见证了石头城往昔的繁华喧嚣,也看到了今天的荒凉冷落。通过这番联想,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显露出来了:作者一边在感叹着人间的盛衰无常,一边又在借古讽今,告诫今人不要重蹈六朝统治者淫逸误国的复辙。

由上可见,“情景交融”的手法,“景语”、“情语”两个要素都出现,“融情入景”的手法,只出现“景语”,“情语”隐藏不现,其情需要通过景语去体悟。

二、应用的对象不同

“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主要应用在唐代的近体诗中,而“情景交融”手法则广泛应用在历代各种诗、词、曲中。“融情入景”的手法比“情景交融”的手法出现得晚,它的产生,同格律诗,尤其是近体格律诗的出现密切相关,并且是在格律诗、特别是近体格律诗体制的制约下形成的。唐代近体诗的体裁特点是:篇幅短小,句式整齐,格律严谨。由于受体裁限制,以律诗绝句为主的近体诗,不可能去详尽地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展现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而且,即便表达一种意念、一种感情、一种情绪,也是难以尽吐心曲的。于是,唐代诗人创造了融情入景这种抒情手法——将抽象的、不可闻不可睹的情感、情绪、意念,通过想象和联想,转化成或寄寓在可睹可闻的、具体的景物景象描写之中。三、写景的技巧不同

两种手法都需要写景,“融情入景”的手法与“情景交融”手法的另一主要差异是:“景语”的构成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特殊方式。近体诗作由于体裁的

制约,非但不能同时铺写情语和景语,即便是景语的表述,也不能至周至详、至纤至细,而必须有取舍、有选择以求“方寸之域”容纳“大千世界”。这样就迫使诗人们在景语的表述上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段。(诗作中具体描绘的景物、景象称作“实景”,未以文字符号展示而借助于想象与联想而生成的与实景相关联的景物景象称作“虚景”。)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就是“虚实相生”技巧的典型一例。诗人准确地捕捉住“鸡声”、“茅店”、“残月”、“板桥”、“寒霜”、“霜上人迹”等一系列极具特征性景物,组合成六个并列的意象,彼此间的空间关系与逻辑关系藏而不露,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借助生活经验,读者可以构想出一幅完整生动的北国山村野店早春行旅图。再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中的主要意象“巴山夜雨”,让人想起重重大山,无边的暗夜,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苦雨;“涨秋池”更加强了这种沉郁、压抑的氛围。景象描写中寄寓着诗人客居的艰辛和思家的凄苦,造成含蓄、深沉的意境。

而情景交融的手法中,“景语”的表述,都绘形绘色绘声,力求具体清晰。譬如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是典型的情景交融之作。写秋景,用铺叙手法表现秋色秋形:满天的碧云、满地的黄叶、满眼的寒色、斜照的夕阳,渲染了一派萧瑟氛围,为下文抒发将士的思乡之情作铺垫。可见,“融情入景”手法比“情景交融”手法更注重于调动读者的想象与联想。因为只有充分地调动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才能在极小的篇幅中表现尽可能大的世界。

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评) 2、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评) 3、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答: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叙)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析)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评) 借景抒情或者寓情于景与情景交融不属于一个术语层面。前两者是修辞,后一种指意境。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借景抒情的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借景抒情不一定能够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比如: 窗外的柳枝轻拂着,是我对你温柔的爱。 这句话的重心是抒情。但绝对不是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则重在景,写景中含有情感。 比如: 我们相互依偎在柳树下,柳枝们在温柔地相互缠绕。 这句话的第二句不是抒情,只是讲了柳枝在风中缠绕的事实,但是含有情在其中。情与景交融在了一起。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二者如果“表现出色”,就称作“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 ——《归园田居》与《山居秋暝》抒情手法之比较 我们平时在诗歌评论与鉴赏中,常常将“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等用语涵义混合起来,但在诗歌创作中,“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作为抒情诗的不同表现手法,还是有区别的。 “情景交融”,即情语与景语融为一体,或随景赋情,情随景生;或移情于景,景中见情;或物我情融,主客一体。唐代近体诗诞生之前,情景交融是诗歌抒情手法发展的极致,历代情景交融的诗篇举不胜举。如: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 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至唐代,唐人在继承和发掘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融情入景”的特殊表现手法,使抒情诗创作达到前无古人的境界。所谓“融情入景”,乃指将诗人的主观情感(包括情绪或意念)完全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或隐藏在景物描写的背后,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入景”是唐代近体诗创作使用最普遍的手法之一,采用此手法的诗作俯拾即是。如: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唐以前历代情景交融的诗篇,都是运用情景互动的方式抒发情感。诗中固然有“景语”为情感的抒发作铺垫或烘托,可以起到强化或深化情感的作用,但诗歌情感的表达仍离不开“情语”,是靠“景语”与“情语”的交互配合来实现的。而且,随着文人创作的兴盛,诗中“情语”、“景语”均趋于生活、细腻,往往

融情入景的诗句

融情入景的诗句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2、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5、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7、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8、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9、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11、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12、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夜月》 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16、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17、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杨载《到京师》 18、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9、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李商隐《嫦娥》 20、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21、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2、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2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2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5、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2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7、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2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9、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30、风柔日薄春犹早。——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31、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3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34、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融情于景诗句

融情于景诗句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5、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泛》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8、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毛泽东《沁园春·雪》 9、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馀雪》 10、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程颢《秋日》 11、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1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4、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1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7、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18、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19、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2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23、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2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5、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2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8、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29、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3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3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2、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融情于景的诗句

融情于景的诗句 导读: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 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6、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9、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1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13、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15、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16、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17、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18、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0、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2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25、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26、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8、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襄邑道中》 2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30、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3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2、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陈与义《登岳阳楼》 3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5、人生长恨水长东。——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3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第五章 融情入理 灵性构思(写景状物文)

第二章融情入理灵性构思 ——写景状物文的构思与创作 第一部分:融情入理 故事一: 长江流域里面生活着三种鱼,鲥鱼、刀鱼和河豚。这三种鱼是当时长三角地带味美鲜嫩的佳肴。三种鱼形状不同,吃法也不同,鲥鱼形状像鲤鱼,身子比鲤鱼要扁一些,其最美味的地方是它的鱼鳞,所以,烧时不能去鳞,去了,这道菜就没意义了,也就是说,鱼鳞是鲥鱼的“卖点”。刀鱼形状像一把匕首,鱼肉极其鲜嫩,可是其刺多且细,所以,吃时要非常小心,不可吃快,不然很容易被刺卡着或刺到。而河豚呢,是滚圆的形状,身上长的不是鱼鳞,而是带小刺的皮。它的味道非常鲜美,可是具有毒性,一不小心就会吃死人。 渔民在捕这些鱼的时候是同一张网,渔民把渔网拦在水中,让鱼钻到网眼里。鲥鱼被套在网眼中时,由于爱惜鱼鳞,死不后退,便被渔民捕获了。而刀鱼呢,总结鲥鱼被捕经验,心想,这鲥鱼真笨,被套住时学会倒退不就行了吗?结果刀鱼在穿到网眼中时迅速后退,结果两边的鱼鳍被卡在了网上,其实,这个时候只要刀鱼继续努力向前就能穿网而去了,可它汲取鲥鱼经验,拼了命地后退,结果,精疲力竭时,只好束手待缚。那么,最后那河豚呢,看到鲥鱼和刀鱼被捕,万般嘲笑它们,心想,这两个笨蛋,碰到网不要前进也不要后退,不就行了吗?于是,河豚在被卡在网眼中时,拼命鼓足自己,把自己鼓得圆圆地,然后当成是美美地睡觉,结果觉被睡成,便被渔民给抓了。 思考: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悟与体会? 提示:在分析别人失败的原因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而不能只能盲目地跟从或改变,一个如果看不到自身缺陷或弱点的人,那么,一切经验的获得于他而言都是可怕地,因为这些盲目的经验会将他推向另一个致命的深渊。所以,做人,处事,一定要先立足自己,再对比他人,总结成败得失。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何融情

如何融情入文(记叙文) 江苏徐启根 【技法揭秘】文以情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应该是作者真情的流淌,力戒矫揉造作,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诉我情”。纵观历年中考佳作,考生都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动情点,以真情感动人。那么,如何融情入文呢? 一、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优秀的文章不但应该言之有物,更应该言之有情,融情于景。融情于景,就是作者不直接抒情,而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化到对景物的描述中,化情思为景物,让读者在具体的情景中去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同学们在写作中,不妨尝试运用融情于景的方法:(1)、运用修辞,让景物有情。大自然中的景致本是没有情感的,但我们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化无情为有情,让景物带上人的情感,让作文动人起来。我们学过的写大自然的课文,无一例外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朱自清《春》中的“春风图”,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把一个生机勃勃、生趣盎然的春天,展现在读者面前。老舍笔下的薄雪“忽然害了羞”,让我们看到了姑娘般的娇美;水因水藻而“不忍得冻上”,让我们体会到了水的万般柔情。再如,2011重庆中考作文《我改变了月光的色彩》这样写道:云雾疾驰着,月光忽明忽暗地泻下,映出一道道尘埃。月光冷冷如白霜,却与昏黄的路灯灯光搅在一起,形成一堆堆难看的泥浆,我行走在泥浆中,步履维艰。 ……仿佛有一束月光穿破虚空,注视着我和烛光一起编织的彩色天堂。 作者借助景物(月光)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心境,情景交融。因考试失败,心情沮丧,月光也是冷冷的,在父亲的开导、小桃的感染及自我努力排解下,“我”看到了希望,所以觉得“一束月光穿破虚空……编织彩色的天堂”。 作文中,不妨也让景物“活”起来,让它们像人一样说话、唱歌、欢笑……这样一来,你的作文也会因这些景物的多情而有灵气了。 (2)、斟酌词句,让语言含情。 融情于景,必须学会精选字词,锤炼自己的语言,努力寻找最合适最贴切的词语来表达思想感情。“吟安一个字”而“拈断数茎须”,这一个字,也许会激活全篇,使作文满篇生情,境界全出。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天的绚烂与美丽,也饱含了诗人的满怀喜悦之情。“古道西风瘦马”一个“古”、“西”、“瘦”写尽了漂泊在外游子的孤苦、凄凉,可谓字字含情。又如,同样是鸟儿在鸣叫。“窗外的小鸟在唧唧喳喳乱叫”一个“乱”字,就写出一种烦躁不安的心情,“美丽的鸟儿在婉转地歌唱”一个“唱”字就传达出愉快之情。“弯弯的月亮”“弯弯”一词就渲染出一种浪漫、美丽的情怀。“一轮残月”一个“残”字,表达出一种凄凉与伤感;而老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着一“卧”字,那安详的情态就恍如在我们眼前,作家对其喜爱、赞美之情便不言而喻了。 二、融情于事,以事传情 融情于事,是指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此法要点是将浓郁的感情集于笔端,表面看是冷静的记叙,而实则表现了作者真挚细腻的感情。朱自清的经典名篇《背影》就是如此。 在叙事中传递情感,为使读者动心、动容,产生感情上的共振,要做到以下三点:(1)定好叙事的感情基调。写作文与谱曲一样,必先定好适宜表现主题的基调。基调关系全篇,往往在一开头就形成了一锤定音之势,写欢乐的事,一开头就要让读者进入欢乐的氛围;写严肃的事,一开头就要使读者感受到严肃的意味。而全文的感情色彩、气氛、语

融情于景的诗句

融情于景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2、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3、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4、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5、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6、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襄邑道中》 7、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8、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9、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10、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1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1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13、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5、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9、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0、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2、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2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2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

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 1、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福建卷)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评) 2、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评) 3、题菊花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答: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叙)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析)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评) 借景抒情或者寓情于景与情景交融不属于一个术语层面。前两者是修辞,后一种指意境。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借景抒情的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借景抒情不一定能够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比如: 窗外的柳枝轻拂着,是我对你温柔的爱。这句话的重心是抒情。但绝对不是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则重在景,写景中含有情感。比如:我们相互依偎在柳树下,柳枝们在温柔地相互缠绕。 这句话的第二句不是抒情,只是讲了柳枝在风中缠绕的事实,但是含有情在其中。情与景交融在了一起。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二者如果“表现出色”,就称作“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诗句

融情于景诗句 导读: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5、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泛》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8、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毛泽东《沁园春·雪》 9、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馀雪》 10、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程颢《秋日》 11、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1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4、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1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7、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18、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19、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2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23、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2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5、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2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8、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29、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3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3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2、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35、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7、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38、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39、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

融情于景诗句

融情于景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融情于景诗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5、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泛》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8、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毛泽东《沁园春·雪》 9、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馀雪》 10、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程颢《秋日》 11、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1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4、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1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7、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18、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19、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2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23、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2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5、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2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8、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29、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3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3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2、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35、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三者区别

这三个概念涉及的都是景与情的关系问题,其不同在于:借景抒 情是一种抒.情方式 ...,是诗歌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融情于 景是诗歌在写景时的基本要求,是写景的方法 .....,即诗歌写景时不能只进行客观描写,而应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情景交融则是是诗 歌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是诗歌在写景时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或借助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使情与景有机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请看王维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 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这首诗景与情的关系,若从写景的角度分析,是寓情于景,诗人对秋雨初晴山中的明月、清泉和浣女、渔舟的描写,蕴含着对山居生活的热爱;若从抒情的角度分析,是借景抒情,前三联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借助的是对秋雨初晴后山中晚景的描写来表达的;因为诗歌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所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当作者描写的都是景时,你能从景里读出作者的感情,就可以说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指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它包括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重点在于更贴切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融情于景是为了使自己描写的景色更生动而加入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目的在于使景色更生动.二者作用不同. 即景抒情就是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诗人本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现在身在一定的环境,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或因景的萧瑟而伤愁。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受制于情的,是景决定了情。如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景况很自然触发的情感。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这里的景物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地位,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乍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表现了自然之美——长江流域的无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 浙江绍兴柯桥中学冯国生 “融情入景”与“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包括曲)中常见的两种表现手法,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认为两者并无差异。但从创作的角度看,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差异的。弄清它们的区别无论对教学还是学习都是很有好处的。 一、用到的要素不同 抒情诗有两个要素:描写景物的“景语”,直接抒发情感的“情语”。情景交融的手法,既用到景语,又用到情语。“景语”为“情语”作铺垫或烘托,再用“情语”来点明情感。例如《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面四句描绘一幅萧瑟的秋景,是景语;后面两句用“醉”“离人泪”等语点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是情语。这些秋景是莺莺与张生在长亭送别这一特定背景下的秋景,全是些伤感的声色,是莺莺伤心的内心世界的投射,而莺莺的离愁别恨又因为萧瑟秋景的渲染而显得浓烈凄苦。这样的写法,其实就是点染结合的。如柳永《雨铃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饮无绪。”这里“无绪”是点明情感之语,其余则是景语。这样的描写也就是情景交融的。 “融情入景”,顾名思义是说把诗人的主观情感完全融化在景物的描写之中或者说隐藏在景物描写的背后。就是说,文本中只用到“景语”,而“情语”隐没不露,或只露蛛丝马迹。例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没有一个直接抒情的句子或词语,作者的思想感情深隐在这四句景物描写之中。第一句字面上说,山象以前一样矗立在石头城四周,没有任何改变;实际上在暗示石头城今非昔比了,想当年何等的繁华,而今却是这般的萧条,这句就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第二句,写潮水“寂寞”,其实也在暗示石头城寂寞。三、四两句,用“月”这一意象诱导读者关于今昔的联想。“今月曾照旧时人”,这轮“旧时”明月,它见证了石头城往昔的繁华喧嚣,也看到了今天的荒凉冷落。通过这番联想,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显露出来了:作者一边在感叹着人间的盛衰无常,一边又在借古讽今,告诫今人不要重蹈六朝统治者淫逸误国的复辙。 由上可见,“情景交融”的手法,“景语”、“情语”两个要素都出现,“融情入景”的手法,只出现“景语”,“情语”隐藏不现,其情需要通过景语去体悟。 二、应用的对象不同 “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主要应用在唐代的近体诗中,而“情景交融”手法则广泛应用在历代各种诗、词、曲中。“融情入景”的手法比“情景交融”的手法出现得晚,它的产生,同格律诗,尤其是近体格律诗的出现密切相关,并且是在格律诗、特别是近体格律诗体制的制约下形成的。唐代近体诗的体裁特点是:篇幅短小,句式整齐,格律严谨。由于受体裁限制,以律诗绝句为主的近体诗,不可能去详尽地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展现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而且,即便表达一种意念、一种感情、一种情绪,也是难以尽吐心曲的。于是,唐代诗人创造了融情入景这种抒情手法——将抽象的、不可闻不可睹的情感、情绪、意念,通过想象和联想,转化成或寄寓在可睹可闻的、具体的景物景象描写之中。三、写景的技巧不同 两种手法都需要写景,“融情入景”的手法与“情景交融”手法的另一主要差异是:“景语”的构成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特殊方式。近体诗作由于体裁的

融情于景

“融情于景”者,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须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请看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荣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闻声而心惊。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非常高明的 触景生情,是指由于客观景物和它的变化发展,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起联想,继而感叹抒情。其特点是情随景生,辞以情发,情景相间,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指先抒情,后写景。 借景抒情指先写景,后抒情。 情景交融是较为常见的写作方法。

融情于景的诗句

融情于景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融情于景的诗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沁园春·雪》 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6、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9、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1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13、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15、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16、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17、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18、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0、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2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25、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26、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8、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襄邑道中》 2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30、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3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2、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陈与义《登岳阳楼》 3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三者区别(精)

这三个概念涉及的都是景与情的关系问题,其不同在于:借景抒 情是一种抒.情方式 ...,是诗歌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融情于 景是诗歌在写景时的基本要求,是写景的方法 .....,即诗歌写景时不能只进行客观描写,而应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情景交融则是是诗 歌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是诗歌在写景时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或借助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使情与景有机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请看王维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 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这首诗景与情的关系,若从写景的角度分析,是寓情于景,诗人对秋雨初晴山中的明月、清泉和浣女、渔舟的描写,蕴含着

对山居生活的热爱;若从抒情的角度分析,是借景抒情,前三联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借助的是对秋雨初晴后山中晚景的描写来表达的;因为诗歌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所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当作者描写的都是景时,你能从景里读出作者的感情,就可以说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指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它包括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重点在于更贴切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融情于景是为了使自己描写的景色更生动而加入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目的在于使景色更生动.二者作用不同. 即景抒情就是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诗人本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现在身在一定的环境,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或因景的萧瑟而伤愁。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受制于情的,是景决定了情。如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景况很自然触发的情感。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这里的景物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地位,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乍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表现了自然之美——长江流域的无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 情诗。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人久久伫立,一直望到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