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化学教学备课教案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

初中化学教学备课教案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

初中化学教学备课教案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

实验室制备

初中化学教学备课教案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

导言:

非金属元素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一类元素,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和

广泛的应用。本教学备课将重点讲解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实验室制

备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制备过程。

一、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1. 化学性质:

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

a. 不良导电性:非金属元素通常为电负性较高的原子组成,因此

它们往往失去电子成为带负电荷的离子,而不会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b. 易与金属发生反应:非金属元素由于电负性较高,常常与金属

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或者与金属发生共价键结合形成共价化合物。

c. 通常不具备金属光泽:非金属元素因为缺少自由电子,因此不

具有金属的光泽。

2. 物理性质:

a. 一般具有低沸点、低熔点和较小的密度;

b. 通常为固体或气态,少数非金属元素为液态;

c. 多数非金属元素是有机物的组成部分。

二、实验室制备非金属元素的方法

1. 制备氢气(H2)的实验

氢气是最轻的非金属气体,可通过金属与酸反应进行制备。以下是一种简单的制备氢气的实验步骤:

a. 准备一小块锌,放入试管中;

b. 将试管放在架子上,并加入适量的盐酸;

c. 观察管口有无气泡产生;

d. 在试管口倒置一个空气干燥瓶,观察气泡是否进入瓶中;

e. 关闭气泡进入瓶中后,可点燃瓶口的气体,观察火焰。

2. 制备氯气(Cl2)的实验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体,可通过盐酸与过氧化氢反应进行制备。以下是一种简单的制备氯气的实验步骤:

a.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b. 将过氧化氢滴入盐酸中,观察试管内气泡的产生;

c. 将试管口倒置在水中,观察气泡是否被吸入;

d. 注意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颜色变化,判断氯气产生。

3. 制备氧气(O2)的实验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可通过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进行制备。以下是一种简单的制备氧气的实验步骤:

a. 在石英管中放入适量的二氧化锰(MnO2);

b. 用酒精灯或明火加热石英管,观察管口是否产生气体;

c. 将气体倒置在水中,观察气泡是否被吸入;

d. 注意观察气泡的颜色和水的变化。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实验室制备的方法,进一步加深了对非金属元素的理解和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亲身体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制备过程,提高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同学们积极探索更多与非金属元素有关的实验和应用,拓宽化学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022化学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 考纲定位要点网络 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 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 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 理和收集方法). 3.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 制备方法。 氮及其氧化物硝酸 知识梳理 1.氮及其氧化物 (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 (2)N2的性质及应用 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

点、沸点比O2的低。N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①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Mg错误!Mg3N2,N2表现氧化性。 ②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表现氧化性。 ③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O2错误!2NO,N2表现还原性。 注意: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实质是游离态的N2转化为化合态的化合物. (3)氮的氧化物 ①氮有多种价态氧化物,氮元素从+1价至+5都有相应的氧化物,依次为N2O、NO、N2O3、NO2(或N2O4)、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N2O3和N2O5。 ②NO、NO2性质比较 NO NO2 颜色无色红棕色 毒性有毒有毒 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水 与O2或与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注意:①NO2与NO按物质的量比1∶1混合与NaOH反应:NO2+NO+2NaOH===2NaNO2+H2O。 ②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NO x与NH3反应生成N2与H2O,此方法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 x。 [辨易错] (1)NO的氧化和N2的氧化均为氮的固定.() (2)1 mol NO与足量O2充分反应,生成NO2的分子数为N A。 () (3)NO2与H2O反应可以生成HNO3,故NO2为酸性氧化物。 () (4)NO2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NO2.

初中化学教学备课教案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

初中化学教学备课教案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 实验室制备 初中化学教学备课教案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 导言: 非金属元素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一类元素,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和 广泛的应用。本教学备课将重点讲解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实验室制 备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制备过程。 一、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1. 化学性质: 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 a. 不良导电性:非金属元素通常为电负性较高的原子组成,因此 它们往往失去电子成为带负电荷的离子,而不会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b. 易与金属发生反应:非金属元素由于电负性较高,常常与金属 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或者与金属发生共价键结合形成共价化合物。 c. 通常不具备金属光泽:非金属元素因为缺少自由电子,因此不 具有金属的光泽。 2. 物理性质: a. 一般具有低沸点、低熔点和较小的密度;

b. 通常为固体或气态,少数非金属元素为液态; c. 多数非金属元素是有机物的组成部分。 二、实验室制备非金属元素的方法 1. 制备氢气(H2)的实验 氢气是最轻的非金属气体,可通过金属与酸反应进行制备。以下是一种简单的制备氢气的实验步骤: a. 准备一小块锌,放入试管中; b. 将试管放在架子上,并加入适量的盐酸; c. 观察管口有无气泡产生; d. 在试管口倒置一个空气干燥瓶,观察气泡是否进入瓶中; e. 关闭气泡进入瓶中后,可点燃瓶口的气体,观察火焰。 2. 制备氯气(Cl2)的实验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体,可通过盐酸与过氧化氢反应进行制备。以下是一种简单的制备氯气的实验步骤: a.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b. 将过氧化氢滴入盐酸中,观察试管内气泡的产生; c. 将试管口倒置在水中,观察气泡是否被吸入; d. 注意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颜色变化,判断氯气产生。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教案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教案 一、引言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十分重要。本教案旨在介绍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原理、分类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过程。 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是指具有典型金属性质的元素,如铁、铜、锌等。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指不具备典型金属性质的元素,如氢、氧、氮等。它们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脆性。 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原理 1.氧化反应 金属元素与氧气反应会产生金属氧化物,反应式通常为:金属 + 氧气→ 金属氧化物。例如铁与氧气反应会生成铁的氧化物:4Fe + 3O2 → 2Fe2O3。 2.酸碱反应

金属元素与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氢气,反应式通常为:金属 + 酸→ 盐 + 氢气。例如锌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锌和氢气:Zn + 2HCl → ZnCl2 + H2。 3.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比较复杂,通常涉及电子的转移和结合。 例如氯气与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2Na + Cl2 → 2NaCl。 四、实验演示 1.实验一:铁的氧化反应 实验材料:铁粉、点燃用火柴、磁铁 实验步骤: (1)将一小块铁粉放在纸张上。 (2)用火柴点燃铁粉,观察反应过程。 (3)用磁铁测试反应产物的磁性。 实验结果:铁粉在点燃时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的氧化物,可被磁铁吸附。 2.实验二:钠与氯气的反应 实验材料:钠小块、试管、氯气发生器 实验步骤:

(1)将钠小块放入试管中。 (2)将氯气通入试管中,并观察反应过程。 (3)观察试管内产生的现象和变化。 实验结果: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钠,可观察到剧烈的放热 现象。 五、教学讨论 1.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中产生的现象和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3.展示其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的实验案例,并帮助学生分析。 六、练习与评估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如填空题、选择题和 解答题,以评估他们对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学反应的理解程度。 七、应用拓展 1.探究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金属的防锈、酸碱中和反应等。 2.引导学生思考其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并以小组形式 进行讨论和展示。 八、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生学科:化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通读教材,百度搜索有关硅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通过查阅尝试归纳二氧化硅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课题】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相互转化。 (2)了解含硅材料在多领域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多种含硅材料的认识初步建立从化学角度认识材料,从材料角度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2)在以二氧化硅为基础原料制备的其他含硅材料的认识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分类、比较、实验、归纳等方法和手段。 (3) 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提高的阅读能力、收集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展示含硅材料在生活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巨大作用,激发学习的热情。 (2)通过了解材料发展的历史与前景,使学生认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激发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材料为载体学习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从材料的角度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节所在的第四章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学习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的继续,继续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这些内容既是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选取硅作为无机非金属元素的开篇,是因为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三章第三节以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结束,第四章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来开篇,从材料学的角度衔接金属和非金属两章。另外学生已有初中碳的相关知识,从硅切入非金属的学习,符合认识规律。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在半导体、计算机、建筑、通信及宇宙航行、卫星等方面大显身手,而且它们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硅酸盐工业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硅是地壳的基本骨干元素,先介绍硅及其化合物,体现了硅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学生对硅的化合物有较多的接触,感性知识较为丰富,从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习起来具有亲切感。 从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来看,它由二氧化硅和硅酸、硅酸盐以及硅单质等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非重点把握准确,主干内容保持一定量,并重彩描绘。在学习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时,既介绍了酸性氧化物的共性,又介绍了SiO2的特性,扩展了学生对非金属酸性氧化物的认识。硅酸盐重点介绍硅酸钠溶液的性质和用途。对非重点知识和拓展性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总之,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介绍,既体现了元素存在的广泛性又体现了应用的前瞻性,既有亲近感又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同时也能使学生增强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同学们刚学习完金属及其化合物,情绪和心理还处于较兴奋状态,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依据的学科,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多做比较,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同时教学中注意始终让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并用,把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验中教师在实验之始,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重视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 【教学方法】

非金属元素教学设计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 课标: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必修 1 第四章)。内容标准还将氧化还原的概念原理归入元素化合物的内容主题,一方面,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必要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打破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概念与知识学习截然分开的传统做法,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该部分内容作为后续学习的基础以及授课时的限制,《高中课程标准》没有规定要学习哪些化合物,只是强调学习有关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强调学习和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些重点内容;而且对元素化合物化学性质的介绍也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强调物质的一些特征反应等。 学生:学习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后,可以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什么是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了解到高中常见的氧化剂及还原剂都有哪些。但将氧化还原知识应用于元素化合物部分,即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未知物的氧化性及还原性还比较欠缺,不能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认识不到学习氧化还原知识的目的在于更深刻的认识元素化合物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是关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的知识。该部分内容分为四节: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结合课标、教材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单元内容界定为: 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认识氯、硫、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通过探究实验验证氯、硫、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入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期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实际上就是上面所述学习者认知结构变量中的第一个变量“可利用性”,即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可利用来对新观念(即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 人教版教材将氧化还原反应放在第一单元的用意是将其原理应用于今后的学习中,尤其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应该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在金属中,涉及到变价的只有铁元素,讲起来不够集中,氧化还原的指导作用学生刚有点认识就结束了,不能充分体会。而对于非金属而言,变价较多,如氯元素,由-1→0→+1→+3→+5,硫元素,由-2→0→+4→+6,氮元素,由-3→0→+2→+4→+5,这样在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可以带领学生以氧化还原为指导,分析氯元素常见化合价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通过实验来验证推断。在后续硫、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可以以学生为主,利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并自己设计探究实验进行验证,既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导作用,又能体现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今后学生的化学学习一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课时教学 以第一课时(氯及其化合物)为例 教学设计分析

化学教案:认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化学教案:认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认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一、金属的性质 1. 导电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即能够传导电流。这是因为金属中存在着 自由电子,它们能够在金属中自由移动。这也是为什么金属常被用作电线或导体材料的原因之一。 2. 导热性:与导电性类似,金属还表现出良好的导热性。自由电子不仅可以传 导电流,还可以有效地传递热量。 3. 高延展性和高塑性:金属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塑性,即能够被打成薄片或拉 成细丝。这是因为金属原子之间存在着较弱的化学键,并且自由电子可以填充空隙来保持整个结构稳定。 4. 金属性:许多金属呈现出明亮的外观,反射光线并且具有良好的光泽度。 5. 高密度:相对于非金属而言,大多数金属具有较高的密度。这意味着单位体 积内包含更多的物质。 二、非金属的特点 1. 不导电:与金属不同,非金属通常是不导电的。这是因为它们缺少自由电子,所以不能传导电流。 2. 一般都是气体或固体:许多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处于气态或固态。例如,氧气、氮气和碳等就是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3. 不具有延展性和塑性: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存在较强的化学键,使 得其难以被拉伸或压制成细丝或薄片。

4. 无光泽度:非金属一般不呈现出像金属那样的光泽度。相反,它们可能会呈 现出粉末状、乏味或半透明的外观。 5. 倾向于与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常与金属形成离子键。例如,在盐中,钠 离子(阳离子)和氯离子(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 总结: 通过对比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可以看出,两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金属具 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高延展性和高塑性,以及明亮的金属光泽。然而,非金属通常是不导电的,大多数为气体或固体,不具有延展性和塑性,并且呈现出无光泽度的外观。这些差异使得金属和非金属在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应用。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并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而言之,通过对比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差异,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它们 各自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对于化学教学来说,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是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知识学习中建立良好的框架。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接触到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利用这些物质,并在科技发展中做出相应的创新和改进。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教案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教案 引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性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元素分类的基本概念,以及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元素分类的基本概念 A. 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1.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构成。 2. 元素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B. 金属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1. 庞大的原子量和高密度。 2. 导电能力强。 3. 多为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 4. 容易形成阳离子。 C. 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1. 原子量相对较小,密度较低。 2. 导电能力较弱,甚至没有导电能力。 3. 多种物态存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4. 在化合物中形成阴离子或共价键。 二、金属元素的应用 A. 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工业应用 1. 熔点低,易熔、易加工,用于制造各种工业产品。 2. 强度高、导电性好,应用于电线、电缆和电子设备。 B. 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1. 金属制品,如家具、锅具等。 2. 金属建筑材料,如钢铁、铝等。 C. 金属的生物学作用 1. 人体中的金属元素,如铁、锌、铜等的重要角色。 2. 某些金属元素在医学和治疗中的应用。 三、非金属元素的应用 A. 非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应用 1. 氢气的应用在化工和能源行业中。 2. 氮气的应用在化肥和制冷领域中。 3. 氧气的应用在医疗和制造业中。 B. 非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1. 碳的应用在化学工业中,如制造塑料和燃料。 C. 非金属的生物学作用和应用 1. 氧气的呼吸作用和物质代谢中的重要性。 2. 其他非金属元素在生命体内的作用和需求。 结论: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性质和应用。这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化学和相关科学提供坚实的基础,并帮助他们理解元素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也将被鼓励思考元素分类的原理,并进一步探索元素的丰富应用领域,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初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教案:金属与非金属

初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教案:金属与非金属一、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及区别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根据其化学性质的差异,可以将元素分为金 属和非金属。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介绍和讲解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 1. 金属: 金属是一类具有独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元素。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典型的金属有铁、铜、锌等,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周期表的左侧。 2. 非金属: 非金属元素则具有与金属相反的特性。它们通常不具备良好的导电和导热能力,而更多地表现出灵活易碎和不导电等特点。典型的非金属包括氧气、氮气、碳等,这些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二、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1. 金属性质在化合物中所起作用: 由于金属元素优良的导电能力和延展性,使得含有金属离子或触媒的化合物在 电子传导、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电池中,金属离子起到了电解质和电荷传递的关键角色。此外,金属元素还可以形成金属络合物,提高某些化合物的稳定性。 2. 非金属性质在化合物中的应用: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氧气是许多氧化反应的氧化剂,如 燃烧过程就是一种典型的氧化反应。含有非金属元素的无机酸也具有酸性质,可以与碱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三、实践教学活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 为了加深学生对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性质差异和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我们可以 通过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概念: 1. 金属与非金属直接接触引发反应: 将几种不同的金属片(如锌片、铜片、铝片)以及非金属材料(如纸张、硫粉)放置在盛有水的容器中,观察他们之间的反应。学生可以发现,金属片会与水产生化学反应,而非金属材料则不会。 2. 金属离子沉淀实验: 通过将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与含有特定反应物的溶液相混合,观察是否会产生 沉淀。例如,将铜离子溶液与铁片接触,会引发铜离子和铁的置换反应,并生成红棕色的铜沉淀。 3. 冒泡实验: 将盛有氯化氢酸或硫酸等强酸溶液的试管倒置到装满水的容器中。然后将锌片(金属)和一小块镁带(另一种金属)分别插入两个试管中。学生可以观察到试验装置上方产生大量气泡,并能够判断出这是由于酸与金属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四、巩固知识:习题练习 为了确保学生对于金属与非金属特性及其在化合物中作用的理解程度,我们可 以设计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巩固知识。 1. 铝是一个金属元素,那么下列关于铝的词语组合中,哪一个不适合? A. 良好导电性 B. 易燃性 C. 密度大 D. 延展性 2. 以下哪一个是非金属元素? A. 铁 B. 铝 C. 氧 D. 铜

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非金属元素概论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包集中学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教案:非金属元素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掌握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Cl、Br、I、F、H、O、S、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能力培养: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建立“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科学品质:认识本质,进行知识整理、综合、提高与拓展的方法培养。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重点、难点非金属元素的结构、性质及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物质推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入】一、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方法 落实存在、性质、制备、用途四要点。 学生活动 体会“位、构、性”三者关系。 【举例】(1)从位置出发,以Cs为例。位置:第六周期,IA族。→结构特点: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原子半径大。→比Na、K更活泼的金属元素,具强的金属性。→应隔绝空气保存;与水反应剧烈,可能发生爆炸;与氧气迅速反应,主要产物肯定不是Cs2O。 (2)从结构出发:已知某元素原子有六个电子层,最外层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少,电子层数多,应是活泼金属,金属性大于钙→与水剧烈反应;氢氧化物是可溶性强碱;碳酸盐、硫酸盐均不溶于水。 与教师共同分析。 (3)从性质出发:某单质能从水中置换出O2。→非金属性大于氧,应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F→在周期表的右上角,第二周期ⅦA族→可与绝大多数金属、非金属甚至某些稀有气体直接反应;化合价只有-1价;几乎无法用氧化剂将F-氧化成F2。 分析: 归纳: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二、知识讲解 考点1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考点2卤素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考点3氮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考点4氧、硫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考点4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因一次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受到大自然的一次次报复。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死鱼事件、沙尘暴等。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作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高考已经把环境问题列为一个重要考点。 1.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噪音污染等类型。 2.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二氧化硫是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罪魁祸首。当空气中SO2的含量达到百万分之零点一到百万分之一时,植物、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就会严重受损;若达到百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十时,会引起呼吸道痉挛、流泪、咳嗽甚至死亡;若达到万分之一时,一切生命都无法存在。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SO2和NO2的人为排放量。火力发电厂是SO2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目前全世界的火力发电厂通常利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尾气中的SO2生产石膏,较先进的方法是采取烟气脱硫、重油脱硫等方法。 生产硫酸的工厂也是主要的污染源,硫酸工业通常采用氨吸收法。 3.化学中的环保

(1)环境:大气、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及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 区等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环境。 (2)环保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硫酸厂尾气在排放前的回收处理、城市机 动车的排气限制等。 (3)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4)粉尘:指煤、矿石、SiO2等固体物料在运输、筛选、粉碎、卸料等机械处理过程中 产生的或是由风扬起的灰尘等。 (5)破坏臭氧层的物质:SO2、NO、NO2、CF2Cl2(氟利昂)等。 (6)氰化物:CN-有剧毒(电镀液中常含有),含CN-的污水、废气会严重污染环境。 (7)汞:剧毒。不慎洒出,可在汞上撒上硫粉(Hg+S===HgS)。为了排除室内汞蒸气,排 风机应装在墙的下部。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 相关信息如下: 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 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应用教案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应用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原理。 3.培养学生运用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和一般性质。 2.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让学生对非金属元素有一个 初步的认识。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哪些性质和应用吗? 二、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和一般性质 1.介绍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如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等。 2.讲解非金属元素的一般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1.通过实验演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如氯气与水的反应、硫 化氢与酸的反应等。 2.讲解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 反应等。 3.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规律。 四、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1.通过案例分析,介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如氯气用于自来水消 毒、硫化氢用于采矿业等。 2.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五、总结与拓展 1.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反应规律,强调其在日常生活和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拓展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如半导体材料、新能源 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 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作业与巩固 1.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非金属元素及其 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的信息。

初中化学的归纳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

初中化学的归纳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 反应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以及变化过程的科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了解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归纳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有助于我们理解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规律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 金属元素是一类物质,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和特点。下面我们来归纳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 1. 金属的物理性质 (1)导电性:金属是良好的导电体,能够传导电流。这是因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形成电流。 (2)导热性:金属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能够迅速传导热量。这是因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快速传递能量。 (3)延展性和韧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可以被拉伸成细丝或打成薄片,而不容易断裂。 (4)金属的光泽:一般来说,金属表面有光泽,能反射光线。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一般情况下,金属与非金属反应会产生离子化合物。例如,钠和氯反应会生成氯化钠。

(2)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属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产 生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例如,钠与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钠。 (3)与酸的反应:大多数金属与酸反应会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例如,锌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 与金属元素相反,非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下面我们来 归纳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反应。 1. 非金属的物理性质 (1)非金属元素一般不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它们是较差 的导电体。 (2)大部分非金属是脆的,容易被折断和粉碎。 (3)非金属没有金属的光泽,多数是无色或有颜色的固体。 2. 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非金属与金属反应会生成离子化合物。例如,氧气与铁反应会生成氧化铁。 (2)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金属或非金属 氧化物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合物。例如,硫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 (3)与酸的反应:非金属一般与酸反应会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例如,氮气与硝酸反应会生成一氧化二氮和水。

化学九年级教案认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2.熟悉和掌握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3.能够用实例和实验现象说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不同。 二、教学内容: 1.金属元素的性质: a.密度大,银白色或灰色; b.能导电和导热; c.富有延展性和可塑性; d.在常温下多数为固态。 2.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a.密度小,颜色多样; b.通常不导电和导热; c.多为脆性; d.在常温下大多数为气体或液体。 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比较: a.金属元素常见的有铁、铜、铝等,非金属元素常见的有氢、氧、氮等; b.金属元素通常是固态,非金属元素通常是气态或液态;

c.金属元素通常有金属光泽,非金属元素通常各不相同; d.金属元素通常能导电和导热,非金属元素通常不能导电和导热。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实验现象(如铁锈变红)或举例子(如铜线导电)的方式,引起学生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认识。 2.知识讲解(20分钟): a.介绍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如密度大、导电导热性强等; b.介绍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如密度小、不导电不导热等; c.比较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差异,如固态与气态、导电导热与不 导电不导热等。 3.实验展示(30分钟): a.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用导线和灯泡测试不同物质 的导电性; b.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实验,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实验中的表现。 4.总结归纳(15分钟): a.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b.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的解答和讨论。 5.拓展应用(10分钟):

八年级化学教学了解氟的制备与性质

八年级化学教学了解氟的制备与性质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元素,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了解氟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就八年 级化学课程中关于氟的制备方法和性质进行详细论述。 一、氟的制备方法 1. 氟的工业制备 氟的工业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露点法和电解法。 露点法是通过将氟化盐溶解在浓硫酸中,利用硫酸的强吸湿性,使 水分子在吸湿的同时与氟化盐反应生成氟气,然后通过冷却使氟气凝结,得到氟。 电解法是将氟化钾或氟化铝溶解在氢氟酸中,然后进行电解,经过 电解反应生成氟气。 2. 氟的实验室制备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将氟化钙或氟化氢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氟气。 二、氟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氟是一种气体,常温常压下无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它的密度 比空气要大,能溶于水,生成氢氟酸。

2. 化学性质 氟在室温下与大多数物质都能发生激烈的反应。它与金属反应生成 金属氟化物,与非金属反应生成氟化物。氟气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氟酸,也能与氢反应生成氟化氢。此外,氟还具有氧化性,能与氢气和二氧 化硫等物质发生剧烈反应。 三、氟的应用 氟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下面列举一些重要的应用领域: 1. 制冷剂 氟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制冷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等制 冷设备中。 2. 防蛀剂 氟化物类化合物常被用作防蛀剂。例如,在牙膏中添加氟化物可以 预防龋齿的发生。 3. 高分子材料 氟类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抗腐蚀性和电绝缘性能,被广 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等领域。 4. 化学分析 氟化物可以作为分析试剂,常用于鉴定和测定一些金属离子。 结语

硫、氮、氯、无机非金属材料教案 (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使学生初步掌握氯气与金属、氢气反应的化学性质。 3.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氢气等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过程,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历史上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明确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重点、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海洋图片,阅读海洋中的化学资源: 海水的成分非常复杂,全球海洋的含盐量就达5亿亿吨,还含有大量非常稀有的元素,如金达500万吨,铀达42亿吨。所以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矿产资源库。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全世界每年从海洋中提取淡水20多亿吨、食盐5 000万吨、镁及氧化镁260多万吨、溴20万吨,总产值达6亿多美元。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阅读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 氯气的发现应归功于瑞典化学家舍勒。舍勒是在1744年发现氯气的。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当他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舍勒感到极为难受,但是当他确信自己制得了一种新气体后,他又感到一种由衷的

高兴。舍勒制备出氯气以后,把他溶解在水里,发现这种气体的水溶液对纸张,蔬菜和花都具有永久性的漂白作用;他还发现氯气能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从1774年舍勒发现氯气到1810年,许多科学家先后对这种气体的性质进行研究。 思考与交流: 1.从氯气的发现到确认时间长达30多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仍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请写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演示实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4HCl(浓)+MnO2△MnCl2+2H2O+Cl2↑。 引导学生观察:集气瓶中氯气的颜色、状态,并闻气味。 (二)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黄绿色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有毒,易液化。 强调:易液化的气体一般是气体分子的分子量较大,液态氯又称为液氯。 闻气体的时候,不管毒性大小如何,均要正确操作,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或试管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见教材第83页图4-15) 讨论:假如你是一名士兵,当遇到由氯气制成的毒气弹顺风爆炸时,你认为可采用哪些措施进行防御?(①人躲向地势较高地方去。②防毒面具。③活性炭。) 提问:(1)根据氯的原子结构,推断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它具有强还原性还是强氧化性?为什么? (2)写出金属钠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个是氧化剂,哪个是还原剂。 2.化学性质 练习:实验事实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氯气可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写出氯气跟下列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化学方程式) 跟铝反应:。 跟镁反应:。

初三化学教案6篇

初三化学教案6篇 初三化学教案篇一 一、教材分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本课题包括两部分:1、碳的单质;2、碳的化学性质。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钻石、无轨电车等。本课题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碳等,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许多内容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

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 3、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 2、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3、C和CuO的化学反应。 四、教法建议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让学生充分利用对实物的感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金刚石、石墨和C60》一节的教学中,可采取谜语,引出碳族“三兄弟”,通过猜谜语,对“三兄弟”有一个初步认识,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教师出示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