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学高中课堂教案: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区分

化学高中课堂教案: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区分

化学高中课堂教案: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区

一、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基本特征

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元素的两大类别,它们在性质和用途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正确的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对于学习化学和理解物质的性质至关重要。本教案将针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1. 金属元素的特征

金属元素通常有以下特征: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光泽、能够被拉伸和压延成薄片或线、具有高密度和高熔点、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容易与非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

例如,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它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生成氧化钠。钠能够通过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并与非金属元素如氧、氯等形成离子化合物。

2. 非金属元素的特征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非金属元素通常有以下特征:差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无金属光泽、脆性、较低的密度和较低的熔点、它们倾向于从其他元素中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例如,氧气是一种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金属光泽。氧气的主要化学反应是与金属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

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实验区分方法

有许多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通过以下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不同性质。

1. 电导实验

使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在电极上放置被测试的元素样品,通过测量电流的通过情况来判断其导电性。金属元素通常是良好的导体,所以电流会通过。而非金属元素则通常是较差的导体,电流通过很小或根本不通过。

2. 反应性实验

将被测试的元素与其他物质如水、酸、碱等接触,观察其是否发生反应。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强的反应性,能与许多物质迅速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性较低,只与某些特定的物质发生反应。

3. 化学性质实验

通过观察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性质,可以进一步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例如,碳酸酯和硝酸钠分别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反应,观察生成的产物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判断它们的性质。

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应用和意义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金属元素的应用

金属元素广泛用于工业、建筑、电子、航天等领域。例如,铁广泛用于建筑、制造工业。铝常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等。铜在电子产业中使用广泛,用于制作导线和电子器件。

2. 非金属元素的应用

非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医药、农业等领域。例如,氧气是呼吸过程

中必需的,也用于医疗和焊接。氯用于消毒和制药。碳用于制造化学品、药物和生物材料。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分对于学习和理解化学元素的性质至关重要。通过实验

和观察,我们可以准确判断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并深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工业应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教案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教案 一、引言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十分重要。本教案旨在介绍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原理、分类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过程。 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是指具有典型金属性质的元素,如铁、铜、锌等。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指不具备典型金属性质的元素,如氢、氧、氮等。它们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脆性。 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原理 1.氧化反应 金属元素与氧气反应会产生金属氧化物,反应式通常为:金属 + 氧气→ 金属氧化物。例如铁与氧气反应会生成铁的氧化物:4Fe + 3O2 → 2Fe2O3。 2.酸碱反应

金属元素与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氢气,反应式通常为:金属 + 酸→ 盐 + 氢气。例如锌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锌和氢气:Zn + 2HCl → ZnCl2 + H2。 3.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比较复杂,通常涉及电子的转移和结合。 例如氯气与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2Na + Cl2 → 2NaCl。 四、实验演示 1.实验一:铁的氧化反应 实验材料:铁粉、点燃用火柴、磁铁 实验步骤: (1)将一小块铁粉放在纸张上。 (2)用火柴点燃铁粉,观察反应过程。 (3)用磁铁测试反应产物的磁性。 实验结果:铁粉在点燃时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的氧化物,可被磁铁吸附。 2.实验二:钠与氯气的反应 实验材料:钠小块、试管、氯气发生器 实验步骤:

(1)将钠小块放入试管中。 (2)将氯气通入试管中,并观察反应过程。 (3)观察试管内产生的现象和变化。 实验结果: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钠,可观察到剧烈的放热 现象。 五、教学讨论 1.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中产生的现象和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3.展示其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的实验案例,并帮助学生分析。 六、练习与评估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如填空题、选择题和 解答题,以评估他们对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学反应的理解程度。 七、应用拓展 1.探究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金属的防锈、酸碱中和反应等。 2.引导学生思考其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并以小组形式 进行讨论和展示。 八、总结

化学高中课堂教案: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区分

化学高中课堂教案: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区 分 一、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基本特征 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元素的两大类别,它们在性质和用途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正确的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对于学习化学和理解物质的性质至关重要。本教案将针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1. 金属元素的特征 金属元素通常有以下特征: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光泽、能够被拉伸和压延成薄片或线、具有高密度和高熔点、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容易与非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 例如,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它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生成氧化钠。钠能够通过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并与非金属元素如氧、氯等形成离子化合物。 2. 非金属元素的特征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非金属元素通常有以下特征:差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无金属光泽、脆性、较低的密度和较低的熔点、它们倾向于从其他元素中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例如,氧气是一种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金属光泽。氧气的主要化学反应是与金属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 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实验区分方法

有许多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通过以下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不同性质。 1. 电导实验 使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在电极上放置被测试的元素样品,通过测量电流的通过情况来判断其导电性。金属元素通常是良好的导体,所以电流会通过。而非金属元素则通常是较差的导体,电流通过很小或根本不通过。 2. 反应性实验 将被测试的元素与其他物质如水、酸、碱等接触,观察其是否发生反应。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强的反应性,能与许多物质迅速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性较低,只与某些特定的物质发生反应。 3. 化学性质实验 通过观察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性质,可以进一步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例如,碳酸酯和硝酸钠分别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反应,观察生成的产物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判断它们的性质。 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应用和意义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金属元素的应用 金属元素广泛用于工业、建筑、电子、航天等领域。例如,铁广泛用于建筑、制造工业。铝常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等。铜在电子产业中使用广泛,用于制作导线和电子器件。 2. 非金属元素的应用

化学教案:认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化学教案:认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认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一、金属的性质 1. 导电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即能够传导电流。这是因为金属中存在着 自由电子,它们能够在金属中自由移动。这也是为什么金属常被用作电线或导体材料的原因之一。 2. 导热性:与导电性类似,金属还表现出良好的导热性。自由电子不仅可以传 导电流,还可以有效地传递热量。 3. 高延展性和高塑性:金属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塑性,即能够被打成薄片或拉 成细丝。这是因为金属原子之间存在着较弱的化学键,并且自由电子可以填充空隙来保持整个结构稳定。 4. 金属性:许多金属呈现出明亮的外观,反射光线并且具有良好的光泽度。 5. 高密度:相对于非金属而言,大多数金属具有较高的密度。这意味着单位体 积内包含更多的物质。 二、非金属的特点 1. 不导电:与金属不同,非金属通常是不导电的。这是因为它们缺少自由电子,所以不能传导电流。 2. 一般都是气体或固体:许多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处于气态或固态。例如,氧气、氮气和碳等就是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3. 不具有延展性和塑性: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存在较强的化学键,使 得其难以被拉伸或压制成细丝或薄片。

4. 无光泽度:非金属一般不呈现出像金属那样的光泽度。相反,它们可能会呈 现出粉末状、乏味或半透明的外观。 5. 倾向于与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常与金属形成离子键。例如,在盐中,钠 离子(阳离子)和氯离子(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 总结: 通过对比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可以看出,两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金属具 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高延展性和高塑性,以及明亮的金属光泽。然而,非金属通常是不导电的,大多数为气体或固体,不具有延展性和塑性,并且呈现出无光泽度的外观。这些差异使得金属和非金属在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应用。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并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而言之,通过对比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差异,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它们 各自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对于化学教学来说,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是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知识学习中建立良好的框架。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接触到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利用这些物质,并在科技发展中做出相应的创新和改进。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教案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教案 引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性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元素分类的基本概念,以及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元素分类的基本概念 A. 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1.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构成。 2. 元素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B. 金属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1. 庞大的原子量和高密度。 2. 导电能力强。 3. 多为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 4. 容易形成阳离子。 C. 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1. 原子量相对较小,密度较低。 2. 导电能力较弱,甚至没有导电能力。 3. 多种物态存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4. 在化合物中形成阴离子或共价键。 二、金属元素的应用 A. 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工业应用 1. 熔点低,易熔、易加工,用于制造各种工业产品。 2. 强度高、导电性好,应用于电线、电缆和电子设备。 B. 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1. 金属制品,如家具、锅具等。 2. 金属建筑材料,如钢铁、铝等。 C. 金属的生物学作用 1. 人体中的金属元素,如铁、锌、铜等的重要角色。 2. 某些金属元素在医学和治疗中的应用。 三、非金属元素的应用 A. 非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应用 1. 氢气的应用在化工和能源行业中。 2. 氮气的应用在化肥和制冷领域中。 3. 氧气的应用在医疗和制造业中。 B. 非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1. 碳的应用在化学工业中,如制造塑料和燃料。 C. 非金属的生物学作用和应用 1. 氧气的呼吸作用和物质代谢中的重要性。 2. 其他非金属元素在生命体内的作用和需求。 结论: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性质和应用。这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化学和相关科学提供坚实的基础,并帮助他们理解元素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也将被鼓励思考元素分类的原理,并进一步探索元素的丰富应用领域,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2知识总结: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反应置换H2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③金属和金属阳离子的水溶液的置换反应判断。 一般情况下,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但有特殊情况。 ④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如氧化性Na+ Mg>Al (2)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依据 ①单质H2化合的难易及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②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③元素单质与其它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 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将非金属性弱的单质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F2除外)。 ④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则对应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如还原性S2- > I- >Br- 则元素非金属性S < I < Br 【纠错矫正】 【例1】元素X、Y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原子比X原子多一个电子层,它们都可以形成气态氢化物HX和HY,则() A、X元素的非金属性比Y元素弱 B、气态氢化物HX比HY稳定 C、Y单质可将X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D、X、Y的单质都易溶于有机溶剂 答案:B、D

解析:X和HY可知,X和Y的最低价为-1价。X和Y都是卤素;Y原子比X 原子多一层电子,则Y在X的下一周期。同一主族的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即非金属性:X>Y,X的单质可以将Y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故A、C错误,B、D正确。 【例2】下列叙述中能肯定金属A比金属B更活泼的是()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多 C、1molA从酸中置换H+生成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答案:D 解析:A项只指出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因而不能确定A、B的金属性的强弱。如Ag、Cu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而Mg、Al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个和3个,但金属性Mg、Al均比Ag、Cu强;B项只说明了A、B原子电子层数的多少,但电子层数少的比电子层数多的原子的金属性不一定弱,如Na和Cu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Na比Cu少一个电子层,Na比Cu活泼;C项说明了等物质的量的A、B金属与酸反应生成H2的多少,未说明与酸反应的快慢,所以不正确。因为只有活泼金属(如K、Ca、Na)才能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H2,所以D项正确。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与非金属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与非金属性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重要的工具,它将所有已知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其中,金属和非金属是元素性质的基本分类之一。金属具有许多特点,如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则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本文将对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与非金属性质进行探讨。 一、金属的性质 金属是元素周期表中较大部分的元素,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1.电子结构:金属元素的原子通常具有较少的价电子,这使得它们趋向于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2.导电性:金属元素中的电子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可以归因于金属中电子形成电子海的特征,电子在金属中自由流动。 3.延展性与塑性:金属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塑性,可以被拉伸成细丝,或者通过锻造、挤压等工艺加工成各种形状。 4.金属光泽:金属表面有一种特殊的光泽,称为金属光泽。这主要是因为金属中自由电子对光的散射和反射。 5.密度较高:金属的密度一般较大,这与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紧密堆积有关。 二、非金属的性质

相较于金属,非金属元素的性质截然不同,主要特点如下: 1.电子结构:非金属通常具有较多价电子,这使得它们更倾向于获 得电子,成为阴离子或共享电子。 2.导电性:非金属元素中的电子流动性较差,导致非金属几乎没有 导电性。这主要是由于非金属元素中的价电子被束缚在原子核附近。 3.脆性:大部分非金属元素都是脆性的,难以被拉伸或挤压成细丝 或薄片。 4.非金属光泽:非金属的表面通常没有金属那种特殊的光泽,而呈 现出无光泽或半光泽的外观。 5.密度较低:非金属的密度一般较小,这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和较稀疏的堆积有关。 三、金属与非金属的应用 金属和非金属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各自独特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 的应用示例: 1.金属的应用: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交通工具制造等领域。铁、铜、铝等金属是制造建筑结构和电线电缆的重要材料。金属的导 电性也使得它们在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电路板和导线。汽车、火车和飞机制造中也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 2.非金属的应用:非金属广泛应用于医药、塑料、陶瓷等行业。石墨、硅、氯等非金属元素在电池、半导体和化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化学高中一年级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教案

化学高中一年级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教案一、引言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掌握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和性质对于理解化学元素、化学反应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系统地了解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和实验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并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二、金属的定义及性质 1. 金属概述 金属是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常以固态存在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了解金属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对于学习金属的性质十分重要。 2. 金属的性质 金属在物质世界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以下特点: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和溃变性;常以固态存在;一般为银白色或金黄色;容易损坏;常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等。 3. 常见金属的性质及应用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金属及其性质和应用。例如,铁、铜、铝等金属在制造建筑材料、电器、工具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通过学习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的性质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非金属的定义及性质 1. 非金属概述

非金属是指具有较差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理解非金 属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有助于我们分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区别。 2. 非金属的性质 非金属在物质世界中也广泛存在,并有以下特点:导电性差或不导电;多种状 态存在,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具有多样的颜色;易挥发或易燃等。 3. 常见非金属的性质及应用 这部分内容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非金属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例如,氧、氮、 碳等非金属在环境保护、化学反应和材料制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例的介绍,学生将能够了解非金属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1. 物理性质的差异 金属和非金属在物理性质方面有明显区别。例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而非金属则不具备这些性质。 2. 化学性质的差异 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性质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金属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则倾向于获取电子形成阴离子。 3. 其他特征的差异 除了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外,金属和非金属还在其他方面有所区别,如外观、密度、易损性等。 五、实验案例

化学九年级教案:认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化学九年级教案:认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一、金属元素的认识 金属元素是化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介绍金属元素的特点和相关知识。 1. 金属元素的常见特点 金属元素具有以下几个常见特点: (1)导电性:金属可以有效地传导电流。这是因为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这 些自由电子能够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移动,形成电流。 (2)良好的热导性:金属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可以迅速将热量传递给周 围环境。 (3)延展性和韧性:大多数金属具有较高的延展性和韧性,可以被拉伸成薄 片或拉成细丝。 (4)反射光线:金属对光线有良好的反射能力,因此常用于制造镜面等反射 器件。 2.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金属元素及其主要应用: (1)铁(Fe):铁是最为广泛使用的金属之一,在建筑、交通工具、机械等 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2)铜(Cu):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用于电线、电缆、管道 等领域。此外,铜还可以用于制作艺术品和硬币。

(3)铝(Al):铝具有较低的密度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程 建筑、飞机制造等领域。 二、非金属元素的认识 非金属元素在化学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与金属元素相比,它们具有截然不同 的性质和特点。以下将介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知识。 1. 非金属元素的常见特点 非金属元素具有以下几个常见特点: (1)不导电:大多数非金属是不导电或者仅在某些条件下能微弱地导电。 (2)易反应性:许多非金属对氧气、酸等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反应性。 (3)易燃或易爆:一些非金属如氢气、氧气等在适当条件下会发生燃烧或爆 炸反应。 2. 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主要应用: (1)氧气(O):氧气是我们呼吸和维持燃烧所必需的,它也广泛应用于冶金、制药等领域。 (2)氮气(N):氮气广泛应用于化肥、爆破剂等行业。此外,液态氮还常被用作冷却剂。 (3)硫(S):硫常用于制造硫酸等化学品,在农业和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结: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化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 电性和热导性,延展性和韧性等特点,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机械等领域。非金属元素则多数不导电,易反应和易燃等特点,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以及各种

初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教案:金属与非金属

初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教案:金属与非金属一、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及区别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根据其化学性质的差异,可以将元素分为金 属和非金属。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介绍和讲解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 1. 金属: 金属是一类具有独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元素。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典型的金属有铁、铜、锌等,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周期表的左侧。 2. 非金属: 非金属元素则具有与金属相反的特性。它们通常不具备良好的导电和导热能力,而更多地表现出灵活易碎和不导电等特点。典型的非金属包括氧气、氮气、碳等,这些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二、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1. 金属性质在化合物中所起作用: 由于金属元素优良的导电能力和延展性,使得含有金属离子或触媒的化合物在 电子传导、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电池中,金属离子起到了电解质和电荷传递的关键角色。此外,金属元素还可以形成金属络合物,提高某些化合物的稳定性。 2. 非金属性质在化合物中的应用: 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氧气是许多氧化反应的氧化剂,如 燃烧过程就是一种典型的氧化反应。含有非金属元素的无机酸也具有酸性质,可以与碱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三、实践教学活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 为了加深学生对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性质差异和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我们可以 通过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概念: 1. 金属与非金属直接接触引发反应: 将几种不同的金属片(如锌片、铜片、铝片)以及非金属材料(如纸张、硫粉)放置在盛有水的容器中,观察他们之间的反应。学生可以发现,金属片会与水产生化学反应,而非金属材料则不会。 2. 金属离子沉淀实验: 通过将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与含有特定反应物的溶液相混合,观察是否会产生 沉淀。例如,将铜离子溶液与铁片接触,会引发铜离子和铁的置换反应,并生成红棕色的铜沉淀。 3. 冒泡实验: 将盛有氯化氢酸或硫酸等强酸溶液的试管倒置到装满水的容器中。然后将锌片(金属)和一小块镁带(另一种金属)分别插入两个试管中。学生可以观察到试验装置上方产生大量气泡,并能够判断出这是由于酸与金属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四、巩固知识:习题练习 为了确保学生对于金属与非金属特性及其在化合物中作用的理解程度,我们可 以设计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巩固知识。 1. 铝是一个金属元素,那么下列关于铝的词语组合中,哪一个不适合? A. 良好导电性 B. 易燃性 C. 密度大 D. 延展性 2. 以下哪一个是非金属元素? A. 铁 B. 铝 C. 氧 D. 铜

化学九年级教案认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2.熟悉和掌握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3.能够用实例和实验现象说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不同。 二、教学内容: 1.金属元素的性质: a.密度大,银白色或灰色; b.能导电和导热; c.富有延展性和可塑性; d.在常温下多数为固态。 2.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a.密度小,颜色多样; b.通常不导电和导热; c.多为脆性; d.在常温下大多数为气体或液体。 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比较: a.金属元素常见的有铁、铜、铝等,非金属元素常见的有氢、氧、氮等; b.金属元素通常是固态,非金属元素通常是气态或液态;

c.金属元素通常有金属光泽,非金属元素通常各不相同; d.金属元素通常能导电和导热,非金属元素通常不能导电和导热。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实验现象(如铁锈变红)或举例子(如铜线导电)的方式,引起学生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认识。 2.知识讲解(20分钟): a.介绍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如密度大、导电导热性强等; b.介绍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如密度小、不导电不导热等; c.比较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差异,如固态与气态、导电导热与不 导电不导热等。 3.实验展示(30分钟): a.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用导线和灯泡测试不同物质 的导电性; b.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实验,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实验中的表现。 4.总结归纳(15分钟): a.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b.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的解答和讨论。 5.拓展应用(10分钟):

高中化学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知识点复习

一、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非金属元素概论 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22种,除H外非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H在左上方)。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 (1)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多,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2)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 (3)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O、F无+6、+7价)‘对应负价以绝对值等于8–主族序数。如S、N、C1等还呈现变价。 3.非金属单质 (1)组成与同素异形体 非金属单质中,有单原子分子的He、Ne、Ar等稀有气体;双原子分子的H2、O2、Cl2、H2、Br2等;多原子分子的P4、S8、C60、O3等;原子晶体的金刚石,晶体硅等。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常见的有O2、O3;红磷、白磷;金刚石、石墨等。 (2)聚集状态及晶体类型 常温下有气态(H2、O2、Cl2、N2…)、液态(Br2)、固态(I2、磷、碳、硅…)。常温下是气体、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及部分固体单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少量的像硅、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石墨“混合型”晶体。 4.非金属的氢化物 (1)非金属氢化物的结构特点 ①IVA—RH4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VA—RH3三角锥形,极性分子;VIA—H2R为“V”型,极性分子;VIIA—HR直线型,极性分子。 ②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常温下H2O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一般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气态氢化物的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金属与非金属的活动性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金属与非金属的活动性实 验 实验目的:通过金属与非金属的活动性实验,了解不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活动性,认识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实验材料: 1. 金属试剂:锌粉、铜片、铁钉、镁粉、铝片 2. 非金属试剂:硫粉、碳粉、氧气气体、氢气气体 3. 实验设备:试管、试管架、燃烧装置、酒精灯、点火器、草纸、安全眼镜、实验台布 实验步骤: 1. 金属活动性实验 1.1 准备五个试管,并标记为A、B、C、D、E。 1.2 将试管A中放入少量锌粉,试管B中放入一块铜片,试管C 中放入一根铁钉,试管D中放入少量镁粉,试管E中放入一片铝片。 1.3 逐个试管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每次实验的现象和变化: a) 将试管A中的锌粉加入适量硫粉,加热试管口,观察是否有黄绿色烟雾产生。 b) 将试管B中的铜片加入适量硫粉,加热试管口,观察是否有黑色烟雾产生。

c) 将试管C中的铁钉加入适量硫粉,加热试管口,观察是否有红褐色烟雾产生。 d) 将试管D中的镁粉加入适量硫粉,加热试管口,观察是否有明亮的白色火花产生。 e) 将试管E中的铝片加入适量硫粉,加热试管口,观察是否发生燃烧反应,并记录观察结果。 2. 非金属活动性实验 2.1 准备五个试管,并标记为F、G、H、I、J。 2.2 将试管F中放入少量碳粉,试管G中放入一小块石墨,试管H中放入一小块草纸,试管I中放入适量氧气气体,试管J中放入适量氢气气体。 2.3 逐个试管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每次实验的现象和变化: a) 将试管F中的碳粉点燃,观察是否发生燃烧反应,并记录观察结果。 b) 将试管G中的石墨点燃,观察是否发生燃烧反应,并记录观察结果。 c) 将试管H中的草纸点燃,观察是否发生燃烧反应,并记录观察结果。 d) 将试管I中的氧气气体加热,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并记录观察结果。

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归纳总结

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归纳总结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下面将对 化学金属和非金属进行归纳总结。 一、化学金属 化学金属是指一类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的元素,它们通常在 常温下呈固态,并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和特点。 1. 导电性:化学金属是良好的导电体,它们的价电子较少,容易失 去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从而形成电子云,能够形成自由电子,导电 性极佳。 2. 导热性:与导电性相似,高导电性的化学金属也具备良好的导热 性能,能够迅速传导热量。 3. 可塑性:化学金属可塑性强,可以通过加热和机械加工形成各种 形状的制品,如金属棒、金属片等。 4. 高密度:相对于非金属而言,化学金属的密度较高,例如铁、铜、铝等都是常见的高密度金属。 5. 反应性:化学金属在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通常会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会形成金属氧化物。 二、化学非金属

化学非金属是指一类不具备良好导电性和导热性的元素,它们在常 温下可以呈固态、液态或气态,不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和特点也有所 差异。 1. 电绝缘性:化学非金属不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它们大部分为电绝 缘体,不易形成自由电子。 2. 无光泽:与金属不同,化学非金属呈现无光泽的特点,不具备反 射光的能力。 3. 脆性:大部分化学非金属是脆性材料,容易在外力作用下断裂。 4. 低密度:化学非金属相对于金属而言密度较低,例如氢气、氮气 等非金属元素。 5. 反应性:化学非金属在与金属发生反应时通常会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非金属与氧发生反应,会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三、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方法 根据化学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区分: 1. 导电性测试:使用电流和电阻仪器测试物质的导电性,良好的导 电性通常标志着金属元素。 2. 密度测试:通过比较物质的密度,一般来说,高密度的元素往往 归属于金属。

高中化学教材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正确表述

高中化学教材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正确表述高中化学教材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正确表述为: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对于主族元素来说,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电荷数逐渐增大,而电子层数却没有变化,因此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降低,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而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例如:对于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P>Si。 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逐渐增大,原子半径明显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减弱。例如:第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H<Li<Na<K<Rb<Cs,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F>Cl>Br>I。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可以作出简明的结论: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向左、下方,元素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金属是Cs;越向右、上方,元素的非金属越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例如:金属性K>Na>Mg,非金属性O>S>P。 二、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化学反应3中的表现的关系 一般说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对于的碱的碱性也越强。例如:金属性Na>Mg>Al,常温时单质Na与

水能剧烈反应,单质Mg与水能缓慢地进行反应,而单质Al与水在常温时很难进行反应,它们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NaOH>Mg(OH)2>Al(OH)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H2反应越剧烈,得到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也越强。例如:非金属Cl>S>P>Si,Cl2与H2在光照或点燃时就可能发生爆炸而化合,S与H2须加热才能化合,而Si与H2须在高温下才能化合并且SiH4极不稳定;氢化物的稳定HCl>H2S>PH3>SiH4;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H4SiO4。 因此,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以作为判断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强弱的依据。另外,还可以根据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进行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一种金属把另一金属元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表明前一种元素金属性较强;一种非金属单质能把另一种非金属单质从它的盐溶液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表明前一种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 三、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还原性越强,而它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例如:金属性Na>Mg>Al,单质的还原性Na>Mg>Al,阳离子的氧化性Na+<Mg2+<Al3+。中学化学教材中金属活动顺序表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而阳离子的氧化性为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Hg2+<Pt2+<Au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

化学教案: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 (3)

化学教案: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定义及区分 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中常见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本 文将详细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的定义,并探讨如何准确区分两者。 (一)金属的定义及特点 1. 什么是金属? 金属是指一类具有典型特征和性质的元素或物质。这类物质通常具有良好的导 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塑性等特点,且在常温下呈固态。 2. 金属的特点 (1)电子排布:金属元素的原子通常处于较低能级状态,其外层电子少于四个,易失去并形成正离子。 (2)导电性:由于金属中自由电子可自由运动,使得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这也使得许多现代科技产品如导线、电池等大量应用了金属材料。 (3)导热性:由于自由电子在空间中容易传递热量,因此金属拥有较高的热 传导率。这使得许多发热设备如散热器、炉子等采用金属材料以实现高效的热传导。 (4)延展性和塑性:金属物质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塑性,可以通过受力拉伸 变形或者压制成形。这使得金属在制造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构件和零部件。 (5)光泽性:金属表面通常具有良好的反射能力,因此呈现出较为明亮的光泽。 (二)非金属的定义及特点 1. 什么是非金属?

非金属是指一类化学元素或物质,其特点与金属相反。非金属通常不具备典型的导电性、导热性,并且在常温下多呈气体、液体或固体状态。 2. 非金属的特点 (1)电子排布: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四个,容易接受电子并形成负离子。 (2)不良导电性:由于非金属中缺乏自由电子,使得它们不易传导电流。因此,大部分非金属物质对电流表现出较低或无导电性能。 (3)不良导热性:同样由于缺乏自由电子的存在,非金属通常表现出较低的热导率。 (4)脆性:许多非金属物质在常温下呈现脆弱状态,易于破碎。如玻璃、陶瓷等。 (5)多种形态:非金属可以以气体、液体或固体等形式存在。例如,氧气、氮气为气态;水、硫酸为液态;碳、硫为固态。 二、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方法 准确地区分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区分方法: (一)外观特征 1. 金属外观特征 大多数金属具有光亮的表面,因其具备较好的光泽性。例如,银白色的铝、灰白色的铁等。 2. 非金属外观特征

高中化学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题解析与应用

高中化学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题解析与应用 在高中化学学科中,金属和非金属是两个基本的分类,学生们经常会遇到金属 和非金属的区分题。正确区分金属和非金属是理解化学性质和反应的基础,因此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题,并给出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和应用。 一、通过物理性质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物理性质是区分金属和非金属的重要依据。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 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则相对较差。例如,铜是一种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于制造导线;而硫是一种非金属,不具备导电性。因此,当遇到题目要求判断某种物质是否为金属时,可以通过检验其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来进行判断。二、通过化学性质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化学性质也是区分金属和非金属的重要依据。金属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 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则通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容易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例如,钠是一种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而氯是一种非金属,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因此,当遇到题目要求判断某种物质是否为金属时,可以通过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来进行判断。 三、通过元素周期表位置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工具,也可以用来区分金属和非金属。一般来说,元素周期表左侧的元素多为金属,而右侧的元素多为非金属。例如,钠、铜、铁等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侧,属于金属元素;而氧、氮、硫等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侧,属于非金属元素。因此,当遇到题目要求判断某种元素是否为金属时,可以通过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进行判断。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教案必修第一册第4章微专题7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微专题7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是指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失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其强弱: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碱性越强,则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两种方法判断: (1)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越易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跟踪训练 1.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关于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铍的金属性比镁强 B.氯化镁的氧化性比氯化铍强 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 D.单质铍易和冷水反应产生氢气 答案 C 解析Be位于第ⅡA族,金属性Be、Mg、Ca依次增强,A、B错,C正确;镁与冷水很难反应,Be与冷水更难反应,D错。 2.(2019·郑州高一期末)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氢气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氢气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 答案 D 解析选项A中只指出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而没有指明它们的电子层数的多少,因而不能确定A、B金属的活泼性强弱,如Li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a的少,但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5——身边的化学物质

走进高中——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 第五讲身边的化学物质(三) 1、金属 (1)金属的性质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区别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非金属 具有金属光泽,大都数呈银白色有多种颜色 具有延展性没有延展性 具有可锻性不具有可锻性 硬度通常较大硬度不一致 是良好的导电体一般不可以导电 是良好的导热体导热性能差 密度高密度低 熔点高熔点低 金属物理性质:常温下为固体(汞为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 + O2 2MgO 4Al + 3O2= 2Al2O3 占姆 3Fe+2O2 =^= Fe3O4 2Cu + O. =^= 2CuO 2 除银、金铂外,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Mg、Al 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Fe、Cu等在常温时几乎不与氧气反应,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②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Mg + 2HCl == MgCl 2 + H 2 T Mg + H 2SO 4 (稀)=MgSO 4 + H 2 T Zn + 2HCl === ZnCl 2+ H 2T Zn + H 2SO 4 (稀)=ZnSO 4+ H 2 T Fe + 2HCl = FeCl 2+ H 2T Fe + H 2SO 4 (稀)=FeSO 4 + H 2 T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而位于氢后面 的金属则不能。几种不同金属的混合物与同一种酸或盐反应时,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 序,依次逐一的发生反应。 ③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Al + 3CuSO 4= Al 2(SO 4)3 + 3Cu Zn + CuSO 4 = Zn(NO 3)2 + Cu Fe + CuSO 4= Cu + FeSO 4 Cu + 2AgNO 3= Cu(NO 3)2 + 2Ag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 出来。在一种金属与含几种金属阳离子的混合盐溶液反应时,按金属阳离子所对应的金属的 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逐一地被置换出来。 (3)金属的冶炼 金属冶炼就是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为了得到金属单质,常用的金属冶炼方法是用碳 作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发生还原反应,碳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把游离态的金 属单质还原出来。炽热的碳也能在高温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也 可以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产生游离的金属单质。 高恨 CUO + CO Cu + CO 2 高温 氏2。3 + 3CO - 2Fe +3CO 2 (4)金属的锈蚀 金属日久之后,表面往往会失去光泽,产生锈蚀现象。 ① 钢铁在潮湿空气中极易生锈。钢铁锈的化学过程和铁锈的成分都相当复杂,一般 2c uO + C-2Cu + CO 2「 高温 C + CO 2 - 2C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