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群体行为的基础总结

群体行为的基础总结

群体行为的基础总结
群体行为的基础总结

第七章群体行为的基础

第一节群体及其发展阶段

一、群体的定义:群体(group)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组织、群体和个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群体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

二、群体的分类1.正式群体1)命令型群体2)任务型群体

2.非正式群1)利益型群体2)友谊型群体

1.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位分配很明确的群体。个人的行为由组织目标规定,并且是指向组织目标的。

表现为命令型、任务型。

2.非正式群体:个体为了满足社会交往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表现为利益型(为了共同关心的特定目标的群体)、友谊型(个体在兴趣、观点等方面相同)。

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如下需要和满足:1)安全需要;2)情感需要; 3)权利需要4)地位和自尊需要;5)实现目标的需要。

三、群体发展的阶段

(一)5阶段模型

第1阶段:形成,群体成员开始把自己看作是群体的一员。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明确。

第2阶段:震荡,群体内部冲突阶段。领导层次逐渐明确。

第3阶段:规范化,群体结构稳定下来,形成一定凝聚力和规范。

第4阶段:执行任务,群体成员的注意力转移到完成手头的任务。

第5阶段:终止阶段,对于暂时性的群体开始准备解散。

说明:

1)一般而言随着群体从第1阶段发展到第4阶段,群体的效率会越来越高。但在某些条件下,高水平的冲突可能会导致较高的群体绩效。

2)有时几个阶段同时进行,群体甚至可能回归到前一个阶段。

3)并不适用于解释所有的群体。

(二)间断——平衡模型(任务型群体)

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贯性进行

3每个群体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发生一次转变,及其群体的重大变革

4转变之后,群体又会依惯性进行

5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以迅速的活动来完成工作任务为特征

四、社会测量法

社会测量法是研究群体互动的分析工具,通过面谈或问卷来发现成员的社交偏好。并绘成社会关系图。

1.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s):是指在一群特定的个体中存在的一系列特殊联系。

2.簇(clusters):是指存在于社交网络之内的群体。

3.规范性簇(prescribed custers):是指正式的群体,如一些部门,工作团队,任务小组或委员会。

4.自发性簇(emergent clusters):是指非正式的,非官方承认的群体。

5.结合体(coalitions):是指一些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的而暂结合在一起的个体所组成的簇。6.小集团(cliques):是指更为长久的、群体成员之间存在友谊关系的非正式群体。

7.明星(stars):是指社交网络中,关系网最密的那个人。

8.联络人(liaisons):是指联系两个或者更多个簇,但自己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簇的人9.桥梁(bridges):是指属于两个或者更多个簇,从而起到联结点作用的个人。

10.孤立者(isolates):是指与社交网络没有联系的个人。

第二节决定群体绩效和成员满意度的因素

群体行为模型

工作群体不可能孤立存在,他们是更大的组织的一部分,必须遵从部门和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因此,每个工作群体都要受到施加于群体的外界条件的影响。但工作群体本身蕴藏着有群体成员决定的各种资源,包括群体成员的智慧才能和工作动机等。群体本身还有一个决定其成员的角色和规范的内部结构。这些因素——群体成员所带来的资源和群体结构——决定着群体内部的相互作用模式和其他过程。最后,群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群体绩效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受群体所承担的任务类型的影响。下面将对模型中每项因素加以详细分析。

一、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1)组织战略, 一个组织所追求的战略会影响到组织中工作群体的权利和组织分配给群体的资源。

2)权力结构, 组织的权力结构通常决定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决定群体的正式领导和群体之间的正式关系。

3)正式规范, 规则、程序、政策等,规范越多群体成员的行为越一致。

战略:“战略”源于古代兵法,属军事术语,意译于希腊一词“Strategos”,其含义是“将军”,词义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也意指基于对战争全局的分析而作出的谋划。在军事上,“战”通常是指战争、战役,“略”通常是指筹划、谋略,联合取意,“战略”是指对战争、战役的总体筹划与部署。

企业战略:根据市场状况,结合自身资源,通过分析、判断、预测,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它界定了企业的使命、经营范围、远景目标、发展方向、经营方式等坐标,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

案例:联想并购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IBM个人电脑、笔记本所有业务联想在此次收购中的收获:第一,可以继续使用IBM品牌五年;第二,获得IBM的一些技术,可以弥补联想本身的技术缺陷;第三,联想通过管理合资企业,能够介入到IBM公司PC业务的销售渠道当中,拓宽了企业发展空间。第四,品牌知名度极大提升,这也是此次收购的最大亮点。

联想也付出了代价,主要是:一,付出了12.5亿美圆的现金流,代价很大。二,IBM公司PC业务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约5%,联想的此次收购并不能使自己成为中国PC市场的绝对霸主。三,联想的此次收购是联想集团战略调整的一个信号,即从多元化发展回归专业化道路。此次收购,意味这联想将至关重要的企业现金流重新投入PC业务,这对联想其他业务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组织资源资源(资金、设备、时间、原材料)的富裕与否对工作群体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

人员甄选过程:组织甄选人员的标准决定成员的类型。如沃尔玛拒聘硕士的启示

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由于工作群体是较大组织系统的一部分,因此,组织进行绩效评估的方式,以及组织对于哪种类型的行为给予奖励,都会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例子:沃尔玛拒聘硕士的启示)

组织文化每个组织都有其文化,规定者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物理工作环境建筑师、工业工程师、办公室设计人员决定着员工工作场所的外观、设备的安排、照明水平及隔音设备的安装。这些因素既可以成为工作群体互动的障碍,又可以为群体成员交往提供机会。(例子:日本公司文化的“神器)

企业文化:广义的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例子(老头放羊)

二、群体成员资源

1..群体成员的能力与群体绩效:

1)一个群体的绩效水平不仅仅是其成员个人能力的总和,但其成员的能力使我们得以间接地判断群体的绩效。

2)个人的能力如果足够胜任,则其更愿意参加群体活动,一般来说贡献也越多,成为群体领导的可能性也较大,如果群体能有效的利用其能力,工作满意度也越高

3)群体成员的智力与工作能力与绩效相关,但相关度不高。其他因素:群体领导的行为方式,群体规模、工作任务类型,群体内冲突水平。

2. 人格特点:研究表明,善于社交、自我依赖、独立性强对群体的生产率、士气和凝聚力有积极的影响;具有消极意义的特质如独断、统治欲强、反传统、孤僻、自大等,对群体有消极影响。(人格特质通过影响群体成员在群体内部的相互作用方式而影响到群体的绩效。)

三、群体结构

(一)正式领导:

第九章群体领导对群体成员和群体绩效的影响

(二)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群体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这些标准。

群体的规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但大部分规范是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

1.群体规范的类型1)与群体绩效方面的活动有关的规范。2)有关群体成员形象的规范。3)非正式的社交约定。4)与资源分配有关的规范。

2.群体规范的形成和作用

通过以下4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形成:(1)群体主管或某个有影响力的人物所做的明确陈述(2)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3)私人交谊(4)过去经历中的保留行为

(1)能促进群体的生存

(2)能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

(3)能够减少群体成员中令人尴尬的人际关系问题

(4)表现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身份

3.从众

从众是指群体能够给与其成员巨大的压力,使它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适应群体规范。

个体并不是接受所有他们所在的群体给与他们的从众压力,他们只遵从自己认为重要的群体的规范。

(三)群体规模

群体规模即组成一个群体的人数多少。群体规模能够影响群体行为。

社会惰化: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时努力。

德国科学家瑞格尔曼Ringelmann 的拉绳实验比较了个体绩效和群体绩效:

3人拉力是1人拉力的2.5倍。8人拉力不到1人拉力的4倍

即:群体规模的增大,与个人绩效是负相关

拉绳案例原因:

(1)认为别人不会尽全力,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

(2)群体责任、利益扩散;。

意义:如果想借助群体的力量,来强化士气和工作团队,必须提出衡量个人努力程度的手段。否则就应该权衡一下群体可能带来的生产率下降程度是否可以接受。

有关群体规模研究的另两个结论:

1)群体成员奇数的群体比成员为偶数的群体更受欢迎。

2)5人或7人群体在执行任务时,比更大一些的群体或更小一些的群体,都更有效。

(四)地位

地位:别人对群体或群体成员的位置或层次的一种社会性界定

正式地位、非正式地位:

地位和规范

地位较高的成员具有较大偏离群体规范的自由

(五)群体构成

群体构成:性别、个性、能力、观点、年龄、视野、进入群体的时间的分布情况。

1.同质性与异质性有效性的比较

异质群体运行效率更高。

2.异质群体与群体成员的离职率

经历不同的人所构成的群体,沟通较困难,成员离职率高。

如果群体成员中,有一大部分是同时加入这个群体的,那么这些同类者之外的成员离职率较高。

其他差异如:性别、教育水平、社会背景差异更容易形成群体内的不平衡,使一些人离职。如管理阶层中,女性的流动可能性较大。

四、群体互动过程

群体互动包括:信息沟通、群体决策、领导行为、群体冲突等.

协同效应:群体互动的效果不同于单个个体的总和。

负协同效应:群体互动的结果小于个体努力累加之和。

正协同效应:群体互动的结果大于个体努力累加之和。

社会促进效应:在别人面前,个体绩效水平提高过降低的一种倾向。

简单的、常规性的任务,个体操做更快更精确.,复杂的、需要高度集中注意

力的工作别人的出现会对绩

效产生消极影响.

五、群体任务

1.群体规模与绩效的关系受群体任务要求的影响

大型群体有利于信息的搜集,对于目的是解决问题的任务,增加多样化的观点通常会增进群体的收益

如果群体的任务是协调和执行决策,增加一个成员所带来的损失远大于其收益

2.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绩效和成员满意度的影响,受到群体所从事任务的影响

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互相依赖性影响群体的有效性。

复杂性

简单任务:常规性的、标准化的工作----不需要讨论

复杂任务:新颖而又非常规性的任务----需要有效沟通

互相依赖性

互相依赖性强的任务---领导有力、有效的沟通和低水平的冲突有助于提高群体绩效。六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

群体决策的优点: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观点的多样性,决策的可接受性.

群体决策的缺点:浪费时间,从众压力,少数人控制,责任不清

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的比较

个人决策群体决策

速度快慢

正确性较差较好

创造性较差适合创新

可接受性差好

(二)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是从众在群体决策上的表现。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

表现:

对于怀疑群体共同观点的人,群体成员对其施加直接压力。

那些持有怀疑或不同看法的人通过保持沉默和降低自己

看法的重要性,来尽力避免与群体观点不一致。

如果某人保持沉默,大家往往认为他表示赞成。

什么样的群体易产生群体思维?

主要取决的变量:

凝聚力

群体领导的行为

与外部人员的隔离

(三)群体转移

在决策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观点或立场。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群体容易向冒险转移。

原因:

群体决策分散了责任。使得任何一个人用不着对最后的选择负责任。

(四)群体决策技术

克服群体中妨碍创造性方案形成的从众压力的决策技术

脑力激荡法:克服互动群体中产生的妨碍创造性方案形成的从众压力

基本规则:延迟判断、建议数量多多益善。

6-12人围坐在桌旁,群体领导把问题讲明白,使每个人都了解。然后在给定的时间里,大家自由发言,尽可能想出各种解决方案,其间任何人都不能对发言者加以评价,无论是受别人启发的观点或稀奇古怪的观点。所有方案都记录在案,直到最后允许群体成员来分析这些建议和方案。

名义群体法:群体首先进行个体决策。问题提出后:

1、讨论前,每个群体成员写下自己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看法或观点。

2、每个群体成员向群体中其他人说明自己的一种观点,一个人挨一个人进行,每次表达一种观点,直到所表达的观点都被记录下来。

3、群体开始讨论每一种观点。

4、每个成员独自对所有观点进行排序,最终决策结果是排序最靠前、选择最集中的那个观点。

优点:允许成员正式的聚在一起,但又不像互动群体限制个人的思维

德尔斐法:成员不见面

1.问题明确后,要求群体成员通过填写精心设计的问卷,来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2.每个群体成员匿名并独立完成第一份问卷

3.把第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在另一个中心地点整理出来

4.组织者把整理后的结果分发给每个成员

5.成员根据结果再修改方案,寄给组织者

6.如果有必要重复步骤4和5,直到大家意见一致

优点:能保证群体成员免受他人不利影响,可使地理位置分散的群体成员参与到一个决策中缺点:占用大量时间,不能快速做出决策;不能提出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电子会议法:名义群体法与计算机技术的混合

成员围坐在桌旁,问题通过大屏幕呈献给参与者,个人的意见输入各自面前的电脑,个人的意见和投票显示在投影屏幕上。

优点:匿名、可靠、快速

一公司采用此法,使年度计划会从几天缩短为12小时

群体决策效果的评价

六、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程度。

(一)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a.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b.加入群体的难度

c.群体规模

d.群体的性别构成

e.外部威胁

f.以前成功经验

(二)凝聚力对群体生产率的影响

凝聚力

高低

高高生产率中生产率

低低生产率生产率低到中等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况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括) 17、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 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18、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9、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20、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21、价值观的分类:1)按人员的不同对象来区分。有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 观。2)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区分。3)按不同行为方式来区分(行为方式可分为:反应性、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现实主义型。)4)按经营管理所追求的不同目标来分(最大理论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22、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树立和培育健康的价值观,是促使企业、组织各项事业成功的 保证之一。 23、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4、态度由3种因素构成:1)认知2)情感3)意向 25、态度的特性: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针对性、态度的协调性、态度的稳定性、态度的两 极性、态度的间接性。 26、工作态度的概念:共走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7、工作态度的功能: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关系。 28、组织认同感的概念: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组 织认同的程度,包括三个方面1)对组织目 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 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29、组织认 同感对组织的作用:1)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 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组织认同感 与员工的辞职率成反比关系)2)有组织认同感 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而 员工会坚持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会自觉贯彻执 行这些政策。4)有组织认同感的人能充分发挥 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 30、工作参与程度决定于工作的特征。投入工作 能让员工暂时忘记对失业的担心。 31、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 作参与度: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 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3) 改善工作,是更多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 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5)同员工一 起设置目标。 32、个性的概念: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 理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却 别与他人的心理特点,也叫做心理特征。 33、个性的性质: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 向性、整体性。 34、个性的结构与内容:个性结构是由个性倾向 性和个性心理特质两大部分所组成。 35、个性倾向性是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 定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性质、方向和大小。 36、动机强度的不同,均会直接影响他从事该项 活动的水平。 37、理想可分为:政治理想、工作职业理想、生 活理想、道德理想等。 38、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态度,它 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都起着指导和调 节作用。包括:自然观、社会观和人生观。 39、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 联系的行为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 和抑制过程。 40、气质差异表现为气质类型及其行为特征的差 异。 41、气质类型的划分及其特性:1)多血质(活 泼型、均衡灵活-善于管理夕阳企业)2)胆 汁质(兴奋型、不均衡不灵活-善于管理逆境企业) 3)粘液质(安静型、均衡或不均衡不灵活-善于 管理顺境企业)4)抑郁质(抑制型、不均衡不 灵活-善于管理照样企业。) 42、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 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一般总是以工作绩效来 衡量能力的强弱。 43、能力按其适应性,可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 创造力三类。 44、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注意力、 想象力所综合构成的。 45、能力水平可分为4个等级:能力低下、一般 能力、才能、天才。 46、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 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7、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 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 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48、性格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混合 型。 49、按心理活动可分为外倾性和内倾型。 50、按思想行为可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 5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先天遗传因素、后天 社会环境因素。 52、社会环境对个性特征起决定性作用。 53、后天因素主要有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 响、社会阶级和阶层影响。文化传统从多个 方面影响着个性的形成。 54、控制方位论的含义: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 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55、控制方位论的分类:内因控制论(个人主观 努力和能动性的发挥)和外因控制论(个人 所处客观环境)。 56、控制方位论与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 内因控制论:能充分发挥员工主动能动性、让员 工相信所取得成绩是个人努力的表现,使员工在 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加积极,主观能动性提 高。外因控制论:使员工暂时的失败和挫折解 释为客观环境所造成并非员工本身主观能动性 不足而造成,以防员工产生消极心理。 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1、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综合各方面的信息 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解客体过程中产 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 种行为。 2、创造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取于人们内在主观

《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

读《组织行为学》有感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学科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读此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识人、读人、用人、用好人。更好地了解新生代的员工的需求,怎样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更好的管理,让我在建设团队、管理团队、处理团队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激励团队等工作上有了更加有效的方法可以选择。 学习组织行为学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在一个组织中,领导人很重要,但是领导不是所有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事必躬亲。真正的领导人要会招揽人,会用人,各持其长,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另外,组织行为的考量需要建设一个高效的团队,而团队的建设贵在坚持。团队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所有人在保持相对稳定的企业凝聚力的前提下,不断改进、提高,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将每个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转化为巩固经营成果的安全防护墙;最终保证业务经营的健康持续发展。 团队的真正意义在于找到一群人,他们技能互补、目标相同、工作表现指标一致、具有协调的认知、彼此为对方负责。而我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更要为这个团队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某公司安全行为观察工作计划

某公司安全行为观察工作计划 1.参与人员及组织机构 ?公司领导;各部门经理、副经理、助理经理;各部门工程师、技术员;各工段工段长和专、兼职安全员;各班组班组长必须参加安全行为观察,员工本着自愿的原则参加。 ?安全行为观察领导组成员名单: 组长:赵清 副组长:喻宝国、谢永萍、陈家光、温振新、廖福展、王振华、连志明 成员:王建利、李维科、李春年、廖月英、许丞志、周文禄、胡勇、郑维强、肖伟、陈小茹、黄瑞金、颜崇志、林芳锋、段勇、刘哲、谢官知、王新运、袁军、赵日彤、姚汉民、吴旭、轩子府 ?安全行为观察工作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喻宝国 副组长:廖月英、赵日彤 成员:许丞志、袁军、王新运、郭志敏、彭森、凌远锋、徐汉华、白为盛、胡家猛、高海良、勾荣胜、潘哲宏、陈珠科 2.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的参加安全行为观察的频次要求: 3.总体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试运行阶段(8月1日-8月19日)

-试点单位:制造部烧成工段机修班 ?第二阶段--试点单位总结阶段(8月20日-8月31日)?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9月1日-10月21日) -参与单位:整个公司 4.安全行为观察培训开展计划 ?公司级培训 -培训时间:8月1日 -培训教师:公司安全主管 -参加培训人员:公司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部门级(制造部)培训 -培训时间:8月3日 -培训教师:制造部副经理许丞志 -参加培训人员:制造部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 ?班组级(试点单位:烧成工段机修班)培训 -培训时间:8月4-8月7日 -培训教师:维修工段工段长、机修班班长、 -参加培训人员:机修班所有员工 备注:其它部门、班组人员的培训在8月5日前完成,具体计划由各部门制定。 5.安全行为观察检查表编制 ?试点单位(烧成机修班)8月5日前编制专项安全行为观察检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 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 3)实用性 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 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管理科学的发展p2 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p4 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试验背景:1)霍桑工厂的状况:工资较高、福利待遇好但工作效率低下 2)劳资矛盾日益突出 3)工人不是经济人——只追求经济利益 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5)工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脑力劳动比例增加,简单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可行。 6)希望对工人行为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霍桑试验的结果: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霍桑试验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和他周围人的关系。 满意的员工是高效的员工。 3.人群关系理论(行为学派时代)p5 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 主要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 主要理论: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设、Y理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行为科学理论、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权变的观点) 人权关系理论——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兴起 4.积极组织行为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概念: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 积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P17 研究对象: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p16 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p19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系统法p12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一、个体的知觉与认识过程

组织行为学学习感想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结合各种资料、实例,就其中的激励机制与行为影响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一、对激励机制的概述 《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产生的激励机制是领导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公司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方法)。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二、激励机制在团体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团体无一例外地都拥有非常成熟的激励机制。我就本人搜集的几个具体例子对此进行阐述。 这是国外和国内两个比较著名的公司所运用的激励机制。它们很好地体现了激励机制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在学习《组织行为学》之前,我是一向不去注意这些例子的。但现在通过这两个例子,更加使我了解到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的要点。 第一个是GE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根

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报告总结归纳表

安全观察与沟通的步骤 集团公司在推行安全观察与沟通管理方法时,将安全观察与沟通分为“观察、表扬、讨论、沟通、启发、感谢”六个步骤,简称“六步法”。 第一步骤:观察。观察者关注员工的行为,而不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或只是工作本身,关心的是使员工不要受到伤害而决心采取行动,安全地制止不安全行为。 第二步骤:表扬。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激励员工,肯定和表扬员工作业中安全的行为,以使这种安全行为得到良好的保持,并能形成个人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三步骤:讨论。从他人的角度去了解、在平等、友好、融洽的氛围下与员工讨论其不安全行为和该行为的后果,用提问不取代直接的要求,启发员工思考安全问题,多听听对方的观点。鼓励员工讨论更为安全的工作方法。 第四步骤:沟通。尊重员工,以请教的态度,了解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就如何安全地工作与员工进行沟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心声,理解他的想法和愿望。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同类问题的再次出现。 第五步骤:启发。依靠员工、引导员工讨论工作地点的其他安全问题,培养和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引导员工参与管理,挖掘员工的智慧与才能,为企业出谋划策。让他觉得,这主意是他想不到的。 第六步骤:感谢。以真诚的态度,对员工的配合表示感谢。多多鼓励,让他觉得这过错很容易改正,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营造更为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与环境。 安全观察与沟通的技巧 1.原则上不应当把员工的记录作为观察的结果。

2.观察时应重点关注人的行为。 3.行为安全观察活动不应仅得出一份整改措施的清单。 4.在开始讨论之前应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观察。 5.观察时,应充分与员工交流、沟通,花费一些时间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不能急于求成。 6.观察小组在与员工交流时,应采用请教或询问的方式,目的是让员工认识到改善其安全表现的必要性。讨论应采用一定的技巧进行引导,而不是采取强制、指教的方式。 7.讨论应开放、真诚、直接,而不应形成争论或者对峙的场面。且须将讨论活动当作一次相互之间的学习机会。8.应鼓励员工对安全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并书面记录(记录应在与员工讨论之后进行且不应当着员工的面记录)。此记录可作为隐患整改的参考建议。 9.对遵章守纪、严格执行操作程序等的员工行为应鼓励或提出表扬。 10.应对员工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改善建议的行为表示感谢。 11.原则上不应将观察结果作为处罚员工的依据。 12.不安全行为应在安全观察报告中进行记录。并且可以将其与在此期间所做的其他安全观察报告一起进行总结,从而为趋势分析等提供帮助。这些总结报告可以在整个组织范围内使用,并为安全讨论提供信息。此外,还应在执行此观察活动的特定直线组织范围内发布有关发现。

最新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3、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3、组织模型: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4、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系统水平变量。 5、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 7、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应经济压力、回应全球化、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改善顾客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和变革、应对“临时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冲突、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 组织多元化1、多元化分层:表面层次多元化,深层次多元化 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情绪能力 态度1、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 4、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6、测量工作满意度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 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人格 8、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反应: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情绪1、情感: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的所有感情。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得基本知识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得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 组织行为学发展得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得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与观点: 1、以泰勒为代表得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 2、以霍桑实验开始得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得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 3、以权变态度与方法来瞧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得现阶段(1965—2000) 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知觉特征: 1.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得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得整体形象 2.理解性:以过去得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3.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得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4.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得亮度、形体、大小等 颜色方面得恒常性。 内涵:指得就是个体为自己所在得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得过程。一个人就是活在知觉中得。 人们得行为就是以她们对现实得知觉为基础得,而不就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这个世界就是人们知觉到得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 知觉防卫机制得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得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得知觉与反应得倾向。 错觉:错觉就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得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 社会知觉得集中表现形式: 1.对她人得知觉:表情、性格 2.人际知觉 3.角色知觉 4.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社会知觉偏见: 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 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得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与推测其原因与动机得过程 归因得参照点: 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 海德得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 (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得人;(2)归因于行为者得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得情境 为难得归因理论: 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判断得三种启发: (1)代表性启发式就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就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得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得样本,就判断其出现得概率越高。 (2)可得性启发式就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得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得或容易回想起得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3)锚定与调整启发式就是指在判断过程中,人们最初得到得信息会产生“锚定效应”,人们会以最初得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得估计。

安全行为观察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安全行为观察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大同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一、目的: 通过对员工作业行为的管理,使员工逐步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提升安全素养。同时,通过对形成不安全行为的前因进行分析和改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并促进团队互助式的优秀安全管理文化的形成。 二、范围: 公司生产性部门(门站部、运行部各班组)。 三、创建执行标准 : 依据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安全行为观察工作指引(2012版) 四、组织机构: 1、成立公司安全行为观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芮聿杰 副组长:解和平、杜有智、刘旭、钟明生 成员: 高飞苗秀宾王建华张龙龙 刘强国杜振华刘志泽刘祥生李亚平 2、职责: 组长:公司安全行为观察工作最高负责人,负责审定安全行为观察工作计划,建立激励机制,决策重大安全改进措施,持续为安全行为观察工作提供资源与支持。 副组长:负责组织制订公司安全行为观察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定期组织召开安全行为观察工作会议,负责安全行为观察工 大同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作全面检查与考核工作。 安全技术员职责:负责公司层面的安全行为观察工作的策划、培训、计划、组织、协调、督导、数据统计分析、资料归集等综合管理工作。如策划工作目标、督导公司各级单位贯彻执行本指引的工作要求、定期汇总统计公司的安全行为观察指标数据、监督相关的改进措施的落实、进行安全行为观察工作月度、季度、年度工作总结。观察员职责:参与订立关键行为清单及编制观察表;履行安全行为观察及呈交观察表;在现场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及提供指导,收集不安全行为的前因;对观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作出建议;向部门经理反映在观察过程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出席定期安全行为观察会议,汇报进度。 员工职责:积极参与公司安全行为观察工作,配合安全行为观、接受相应的培 训和指导,及时纠正自身和他人不安全行为,向公司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报告管理缺陷和不足。 五、实施计划: 1、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6月5日-6月10日) 公司召开安全行为观察工作动员会,传达部署安全行为观察工作。组织各部门负责人、班组长讲解“安全行为观察”基本标准和和具体要求。 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全体员工对安全行为观察的意义和要求进行传达,让各级人员理解安全行为观察的重要性。 2、第二阶段:资料以及管理准备阶段(6月10日-6月14日) 大同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3、第三阶段:全面开展阶段,从6月16日开始, 安全行为观察活动全面展开,必须按照相关制度认真组织落实。 4、第四阶段:评估与反馈阶段(7月3日-7月7日)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一、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1. 管理者的职能 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今天这些职能简化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 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2)组织 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制定的行动方案。 (3)领导 管理者就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去影响组织的成员,努力营造起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以便使管理的领导职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4)控制 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组织的管理者从头到尾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或预见问题后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 2. 管理者的角色 20世纪60年代末,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高层经理进行了一项精心研究,明茨伯格得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角色。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信息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亨利·明茨伯格界定的10种管理角色如表1.1所示。

3.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指为了完成或理解一个组织的特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也就是业务方面的技能。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4. 有效的管理活动与成功的管理活动 (1)有效的管理活动 其是根据管理者的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的。对于有效的管理者,沟通时间所占比例最大,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小。 (2)成功的管理活动 其是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的。对于成功的管理者,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大,人力资源管理的时间所占比例最小。 5. 有关管理者工作的总结 贯穿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和活动中有一条共同的主线:这些观点都认识到对人的管理的极端重要性。不管它被称为“领导职能”、“人际交往的角色”、“人际技能”,还是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沟通及社交活动”,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而且成功,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了解组织行为学 1.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的规律性,但不是研究人的一般行为规律,而是集中研究在各种工作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 对《组织行为学》一点浅薄的理解 李婧 通过陈英葵老师对《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讲授,让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陈老师的讲解风趣幽默,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关于该门课程知识,深深的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针对组织行为学的特色,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共性,作为工作环境在于学校的我们,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示。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让教师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自身作为管理者的领导水平,改进了较适合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进步和自身提高。现就本课程心得体会作如下陈述: 对于这么课程的学习,首先我明确了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

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中,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组织行为学当中还囊括了很多学科的知识性和指导性,对于实际的运用,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其次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管理就是:提出问题、规划、决策、执行、检查,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用清晰的思维把握好的,是基础。是为管理者对一个问题或者活动做出决策、资源的分配、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便工作目标以高效的、合理的方式完成。在具体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通过周密、详细的方案设计,布局 承担任务的担当者,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作出怎样的决策,都应该组织好,从而体现一个领导,特别是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能力,体现领导科学管理的决策水平。这一点,在运用到工作当中时,能是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人说《组织行为学》是一种文化,一种魅力,是一种激励机制的体现。但我认为《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不但是对于学科内容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之前知识的反思和从新认识。能够有效的改善之前固有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从而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 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 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 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

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 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 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②认知失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个人的决策行为,即需要在多个有同等价值的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要知识点大全

名词 1组织行为;是指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为实现其创立时的宗旨,自行发出动机,采取行动和取得效果的过程,它是动机,行动,效果的统一. 2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 3 科学管理;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以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主一切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泰罗是美国的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4 官僚行政管理;以马克思*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为代表,重点研究组织设计,等级层次,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容。这样一种管理理论又称为行政管理理论。 5 工作专门化;就是进行劳动分工,使不同的人从事不同职位类型的工作。 6 指挥链;又称为命题链,是指一种不间断的权利路线,是层层指令所形成的链条。 7 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权威集中于总部或者某个高层管理者的组织。 8 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大部分权利被转移到下属部门的组织。 9 正规化;是指组织中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10 位:是指某人在组织层次中所处的位置 11 职权;是指由一盯的正 式程序所赋予的某个职位 的权利,是指导或指挥其他 人的权利。 12 职责:是指在组织结构 处于某一职位的某人因完 成某一任务,职能或者接受 委派而被赋予的责任。 13 职位界定;是确定组织 中职位类型与数目的活动, 是对组织中执行一定职务 的位置所进行的分析和设 计 14 正式组织;是指依照有 关管理部门的决定命令指 示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建 立的组织。 15 非正式组织:是指依照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等自发 建立的组织 16 机械式组织;是指设有 严格的等级层次,决策高度 程序化,权利高度集中化和 操作高度标准化的组织。这 样的一种组织有称为官僚 行政组织 17 有机式组织;是指一种 相对分散,分权化的,具有 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组织。 18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 定的目标,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 个体组合。 19 组织;一般是指为完成 特定目标。按照法定程序设 立的,具有法人资格和系统 性结构的群体。 20 正式群体:是根据目标 和任务的需要,通过上级组 织决定成立的群体。 21 非正式群体;是指自然 或者自发形成的,以共同的 兴趣或者爱好为基础而建 立的群体 22 群体动力;是指一个群 体的成员共同追求群体目 标的力量。它是决定群体功 能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个 人行为方向和强度受到个 人的部动力和所处的外在 环境的影响。 23 群体结构;是指一个群 体中的不同构成要素之间 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模式。群体结构是我们理解 群体性质的核心概念,研究 群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4地位;是指群体中成员所 在的等级层次,所占有的职 位. 25地位结构:指个体地位之 间的区别和相互影响,是指 个体之间的地位关系,是衡 量组织结构的第一维度 26正式地位;是指组织正式 给予个体的头衔或者某类 令人愉快的东西。 27非正式地位;又称为社会 地位,是指通过教育,年龄, 性别,技能,经验等特征而 非正式地获得的一种地位, 是其他组织的成员给予某 个体的地位。 28群体影响;也称为社会影 响,是指由于其他人到场的 影响,人们将从在独自一人 状态下本来想做的某种行 为中转变过来的一种现象。 29群体促进;也称为社会促 进,是指由于有其他人共同 参与做某项工作,往往比单 独一个人完成的更好,更快 和更有效的一种情形。 30群体规;正式群体或者是 非正式群体所期望的行为 模式,以及这些群体所制定 的信条,也称社会规。

组织行为学要点(自行整理)

组织行为学要点目录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P2 组织行为学中的几个重要理念 组织的要素与特点 管理者做什么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个人特征与工作行为------------------------------------P3、P4 能力与人格特征 价值系统 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几种与工作有关的态度 工作满意度 第三章社会认知及其管理------------------------------------P5、P6 知觉及其重要性 影响知觉的因素 归因理论及对他人的判断 第四章判断与决策------------------------------------P7 人类的决策 个人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 --行为决策模型 重要的教训

决策的个体差异 第五章动机与激励------------------------------------P8、P9 员工绩效=f(能力×动机×机会) 动机定义与激励的逻辑 有关需求与人性的动机理论 其他几个重要的动机理论 内在报酬与外在报酬 第六章群体过程与行为------------------------------------P10、P11 群体及其发展 群体决策及其问题 群体思维及其危害 对阿比勒尼悖论的分析 影响群体过程的因素及其对绩效的影响 第七章沟通与谈判------------------------------------P12 沟通与交流 -《摩托车零部件公司》案例分析 谈判与影响力 -《员工干私活怎么办》 第八章领导------------------------------------P13、P14 领导与管理 有关领导的研究 中国企业领袖的变迁

安全生产行为观察方案

安全生产行为观察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许昌市富源牧业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行为观察实施方案 各部门、各分场: 根据华润五丰肉类食品(河南)有限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行为观察》文件精神,搞好安全、健康、环境方面的工作观察,实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措施、规章制度作业,遏制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零目标”的实现;确保公司KPI目标的顺利完成, SDA改善项目顺利展,keizenzai改善项目在全体员工的积极响应;经公司研究决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各部门、各分场在安全生产和精益化管理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行为观察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为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行为观察,公司成立安全生产行为观察组织机构 (一)成立行为安全观察指导委员会 办公室设在生产部 主任:总经理(司平新) 副主任:副总经理(赵广生) 成员:人事行政部主管(赵玉环)、财务部经理(黄军)、贸易部经理(李勇)、饲料加工部经理(郭建宁)、各分场生产部经理(尹建辉、唐向前、胡彦涛); (二)安全生产行为观察考核组 组长:副总经理(赵广生) 副组长:生产部经理(尹建辉)

成员:唐向前(二分场)、胡彦涛(三分场)、高丙可、时冬冬、李勇、郭建宁、黄军、刘凯、赵玉环 (三)各分场、各部门安全行为观察专业小组 1、一分场:组长:尹建辉 成员: 2、二分场:组长:胡彦涛 成员: 3、三分场:组长:唐向前 成员: (四)岗位职责 1. 安全行为观察指导委员会职责: (1)主任职责:①统筹公司的安全行为观察的总体安排;②对各组组长的考核;③安排副主任及成员进行定期观察员工工作中的安全行为。 (2)副主任职责:①协助主任抓好安全行为观察专项工作;②确保管辖范围内安全行为观察活动落实到位。 (3)成员职责:①协助副主任具体抓好部门、分场小组的安全行为观察;②确保管辖范围内安全行为观察活动落实到位。 2. 安全行为观察考核组职责: (1)组长职责:①对各部门、各分场、各岗位安全行为观察负总责;②安排成员,每月分别对各部门、各分场进行不定期安全行为观察;③对特殊工种(电工)、特殊工艺(接产、消毒)、特殊时段(分娩)等安排专项观察;④对本小组观察人员要做好观察、沟通记录

组织行为学的阅读心得

组织行为学的阅读心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组织行为学的阅读心得 通过两周来对美国学者罗宾斯所着的《组织行为学精要》的阅读,我对组织行为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浅显的体会,也感受到了这一学科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之处。下面是我对组织行为学的一点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如何做好对人的管理、如何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等问题的学科,它探讨的是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如何影响组织绩效、影响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精要》则是一本“独特的、更易理解的组织行为学教材”,通过大量的例子和图表,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因此在阅读这本书时,即使是从未接触过组织行为学的我也能独立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根据罗宾斯博士给出的定义,所谓组织,就是指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人,通过有计划的协作所组成的为达到共同目标的正式结构。而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它的研究领域,是运用在控制条件下收集到的科学的证据,以合理的、严谨的态度去测量和解释,对其原因和结果进行归类和汇总。作为一门应用科学,组织行为学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它的相关理论很广泛,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心理学的贡献在于个体和微观的分析层次,其余学科则在于帮助人们理解宏观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当今越来越讲究群体性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社会就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一个大型组织,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方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合作不可避免。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趋势下,更讲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便是人际交往能力。 组织行为学的确切目标是帮助人们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解释这一目标看似并不重要,但从一开始便试着解释某一事件的产生对于理解某种现象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员工辞职率升高、工作效率下降等,对事件的有效解释能够帮助管理者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发生;预测则是对将来的事件而言的,掌握了组织行为学以后,管理者能够对于某种变化引起的行为反应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从而选择员工抵触程度最小的决策,例如工厂的管理者试图评价员工对安装新型机械设备的反应,就是一种预测行为;而控制目标既是被管理者认为最有贡献价值的目标,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目标。因为现代社会大多数是民主社会,而民主社会则是建立在个人自由理念基础上的,当有人试图控制别人的行为,令别人依照自己的意图行事时,会被认为是一种缺乏道德的做法而遭到厌恶和反对,控制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牵涉到道德的问题。 然而,组织行为学中提供的控制他人技巧却是事实,也对一个组织的运作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因此虽然这一目标引起了相应的争议,它仍然作为组织行为学的其中一个目标而存在。这也使我意

2015年本科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整理(汇总)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本科 《组织行为学》 考 试 重 点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16 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组织:组织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是指有目的、有系统集合起来。另— 种是名词,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标建立起来的集体。 2.需要:就是人对实物的欲望和要求 3.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 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4.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如事件、团体、制度以及代表具体 事物的观念等)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 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6.情绪情感:人有喜、怒、哀、乐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 度的一种反映,称为情绪情感。 7.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相一致的行 为,也称随大流行为 8.人际关系: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和联系的状态,称为人际关系。 9.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 的总和。 10.群体: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11.领导: 是关于影响别人来完成某项目标所发生的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相互 关系的过程。 12.权力性影响力:也叫强制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 地位、权力等所构成的影响力 13.群体规范:又叫群体常模,是影响和约束群体及其成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群体意识中的一种,是一种思想观念,具有强迫其成员接受的规定形式。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气质能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 气质类型虽然在一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往往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由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来承担不同的工作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具有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那些要求做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而具有黏液质和抑郁症的人则较适合从事较持久细致的工作。因此,在组织管理工作中了解和识别员工之间的气质差异,利用和扩大个人气质特征积极的一面,抵制和减少其消极的一面,对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对人的激励,为什么要以正强化为主,奖惩结合? 正强化对于影响行为来说是最省力和有效的工具,因为它促进了员工有效行为的发生。因此,在管理中,要以正面引导为主,以表扬为主。正强化能够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精神受到鼓舞,优点和长处能够得到肯定和强化,并能产生较强的驱动力。但是,有时候负强化也能起到正强化起不到的作用。 3.循环交替地应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有什么意义? 由于目标导向行为对需要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力,那么要想把动机强度经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有效地方法就是循环交替地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