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摘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细分为六个方面的小环境,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及其影响因素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指的是由居民、企业和政府等部门构成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及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法治、社会、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法律、经济基础、社会信用体系、政府行为、文化、政策等因素。将上述因素综合,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研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包括:农村经济基础环境、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农村信用环境、农村法制环境、农村政策环境和农村文化环境。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1)稳定的农村经济基础环境。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经济是金融的基础,农村经济基础同样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普遍较慢,主要依靠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金融产品的购买需求主要围绕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中包括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以及农民的生活。通过近年农村社会的发展来看,

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及优化措施

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及优化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4年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作了题为 《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的演讲。自此,无论是在经济政策界 还是在经济理论界都掀起了对金融生态这一新领域的探索和研究。金 融是经济的核心,而现阶段正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在这 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期,提出金融生态建设这一论题有着其深远的意义。 一、金融生态的基本含义 金融生态指的是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 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 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 统(徐诺金,2005)。 简而言之,就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 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 的内容。 二、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产权制度性缺陷阻碍了我国金融业的正常发展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转轨时期,现有的国有商业 银行都是在以计划经济为大的背景环境下建立并成长起来的。伴随着 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一直都肩负着支持国有企业发展与解 困的重任。由于行政上的不当干预、政策性贷款等使得国有商业银行 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中国人民银行曾作过专门的抽样调查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计划和行 政干预而造成的约占30%,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违约的约占30%,国家安排的关、停、并、转等结构性调整约占10%,地方干预,包括司法、执法方面对债权人保护不利的约占10%,而真正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仅 为20%(周小川,2004)。

金融生态建设

金融生态建设

“谏、推、创、导、宣”建设金融生态环境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发展是基层央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根本目的,而金融服务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着力点在哪里?双城市人民银行探索的答案是,政府部门观念的转变和制度建设的到位,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重要角度和有效途径。在地区信用环境痼疾的治理上,双城市人民银行做实做好“五个一”即:一“谏”、一“推”、一“创”、一“导”、一“宣”。 全力打造“诚信双城” 在决策参谋服务上力“谏”,促进地方党政部门转变观念。双城市人民银行充分利用自身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作用,为金融机构“代言”,向市委、市政府“谏言”。通过对当地社会信用环境状况的调查,双城市人民银行剖析了制约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信用缺失,提出了“以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工作建议和方案,得到了地方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促成了政府的金融工作观念从“多取少予”到“多予才能多取”的转变。市委、市政府将整治社会信用秩序纳入重要工作议事范围,先后牵头成立了创建金融安全区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双城市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方案》、《双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市、乡政府及各部门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了“人行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优化社会信用环境的合力。 在维护银行债权上力“推”,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地方政府连续两年开展清收不良贷款的专项行动,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清收不良贷款的通告》,并向所有拖欠贷款的单位与个人送达催收文件,对多次做工作后,既不承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1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金融风险作为各类风险的集中表现,成为多数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企业化改革,首先通过揭示出大量不良资产的累积和银行资本金的严重缺失而将我国的金融风险问题凸显于世。随后,1998年通过财政发行2700亿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通过设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万多亿不良资产,2003年末用现存资本核销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损失类不良资产、继而又运用450亿美元外汇和黄金储备对两行进行注资,从2003年开始,当局又花费大量资财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2005年又用总值达3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和外汇储备注入中国工商银行,如此等等,逐渐揭露出我国金融风险的严重程度。在此期间,一些外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研究也间或见诸报端,它们提供的数据和不无夸张的估计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而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以极其尖锐的形式强化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担心。 面对如此严重的金融风险,人们自然要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朝野的目光最初主要集中于金融部门本身。于是就有了大量的有关金融部门的违纪、腐败、以及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以至于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金融腐败及其治理问题不仅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更连续数年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的首选焦点。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枢纽,它在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同时,也反转来强烈地受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影响,因此,表现在金融部门的严重的风险,有相当的部分事实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类风险的集中和综合的反映。 这样一种认识,推动人们对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完成的一项对2001~2002年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调查分析,深化了人们的认识。根据此次调查,在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中,由于计划与行政干预而造成的约占30%,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 1( 本文系“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课题的总报告。课题主持人:李扬、王国刚、刘煜辉。课题组成员包括:易宪容、曹红辉、胡滨、余维彬、周子衡、尹中立、杨涛、黄国平、袁增霆、沈可挺、彭兴韵、殷剑峰、曾刚等。本报告部分执笔人:李扬、刘煜辉)

论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最新范文

论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内容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必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生态环境农村经济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与重视。在我国城乡差距比较大、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存在的现实情况下,农村金融由于历史局限性和现实发展水平的制约依然处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弱势地位。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研究,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法制环境不完善,金融债权缺乏保护 在影响金融生态建设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环境因素。农村与城市法律环境相比,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普遍存在着“法律行政化”的问题,“胜诉率高、执行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民可担保资产不足,没有一部《合作金融法》来保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欠缺完善的法制环境,必然挫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农村信用管理滞后,征信体系不健全 诚信环境的缺失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 农村企业诚信意识和公众金融风险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和个人存在“贷款就是纯利润”的错误观念,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金融债务,借贷之前不想归还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损伤了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

私营个体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对自然人真实借贷情况难以掌握,金融机构缺乏正常获取和检索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渠道,信息不对称、贷前调查难的问题客观存在。道德风险的不可预见性和对后续贷款的有力影响,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冲击。 缺乏有效的信用激励制度企业和个人缺乏守信的动力,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虽然规定给予信用程度高的企业和个人在信贷政策上的优惠,但具体优惠的范围、条件不明确,使信用管理部门很难掌握。 信息披露失真,银企关系变异 农村企业和个人依赖金融部门贷款较为普遍,但私营个体企业财务制度极不健全,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上报政府产值高、上报税务销售少、上报银行效益好、上报法人是实效”的现象普遍,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执行国家会计和审计准则的真实情况和企业运行的真实质态,信息不对称、贷前调查难的问题客观存在,给信贷留下了风险隐患。特别是由于金融同业竞争日益加剧,金融机构为谋求资金使用出路竞相降低贷款门槛甚至违规操作,给金融行业自律和合规经营带来了致命伤害。 经济金融错位,诱发金融风险 中央一再强调支持“三农”发展,但一些银行却竞相在农村争抢存款份额,支农信贷投放逐步缩减,直接导致农村发展资金被不断抽调,加之金融部门之间发展极不均衡,非正规金融活动极不规范,不仅给农村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带来障碍,而且造成信贷投放与农村发展资金需求不相称,为农村发展带来阻碍。同时,农村干部出于政绩考虑,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创建金融安全区的延续及历史沿革,我市自2002年开展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已经经历了6年创建历程,一是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组织体系,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组织,完善了工作责任制,细化了工作目标;二是开展了创建宣传,通过发表电视讲话、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条幅、开辟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并组织了送100场电影下乡活动,强化了宣传效果,提高了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三是化解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实现了不良贷款的“双降”,2002年全辖不良贷款下降4639万元,下降12%;建立了金融机构间的联动机制,强化了银行债权管理,遏制了逃废银行债务行为,认定逃废银行债务7笔,523万元,均得到了落实。四是优化了经济金融环境,疏通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积极开展创建金融示范一条街和信用村创建活动,11家金融网点(机构)被评定优秀称号,82个行政村被评定为信用村,占比30%;10632个农户被评定为信用户,占比8.6%。创建工作的开展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有效信贷投入,商业银行不断加大了对沙河酒厂、天安集团重点企业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得到了健康发展。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引

入金融领域,提出了金融生态这一名词。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2007年我市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创建工作,出台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办法,制定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及创建规划和总体工作目标,金融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金融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县域经济基础条件差、金融发展起点低,我市金融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还仅仅处于创建工作的初级发展阶段,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未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非法集资现象时有发生,涉及人员多,金额巨大,成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严重障碍。自2004年界首市发现非法集资活动以来,已经陆续查处了宁夏绿色大地农牧有限公司、安徽亿源科技开发公司、安徽亿源科技开发公司、成都丽金花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亳州兴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多起以基地农业为旗号的非法集资活动。这些非法企业往往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大肆进行广告宣传,极具诱惑力,同时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欺骗性广大人民群众。如成都丽金花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先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9523万元,涉及群众2900多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 2、社会整体信用意识和金融意识还比较淡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拖欠银行贷款难清收难度大,不利于金融生态环境建

中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中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1 解晓丹庄新田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沈阳(110004) E-mail:yuyan_147852@https://www.sodocs.net/doc/1f13826432.html, 摘 要:在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量化指标体系进行设计的基础上,以2004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为样本,从宏观经济、金融资源及企业发展三个角度进行评价分析,并根据排名结果对这31个省级单位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中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等级。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之间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资源水平的排序与金融生态环境排序的一致性较强,而企业发展水平的排序与金融生态环境的排序一致性较差,说明宏观经济环境与金融资源水平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贡献较大。最后,提出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区域金融;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200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入到我国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1]。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学概念,可以概括为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过程[2]。2005年11月5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公布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报告》[2],再一次引发人们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关注。 目前,对于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定性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多,苏宁、徐诺金、杨子强等对金融生态及金融生态环境的定义做了不同的解释[3]-[5]。林永军运用系统论观点分析了金融生态圈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决定中国金融生态系统的各种深层要素[6]。张智元、雷良海、杨艺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城市金融生态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7]。从已有文献看,对金融生态系统从量化层面进行分析的相关文献并不多见。李扬运用DEA分析模型,从经济基础、司法公正、社会诚信、金融发展等10项因素对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8]。袁晋华选取了宏观经济、企业状况、社会信用、法律因素、政府参与等50个指标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估[9]。汪祖杰、张轶锋从四个层次:目标层、领域层、准则层、指标层构建衡量金融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在近几年不断加强但是整体水平仍然不高[10]。韩大海、徐效坡运用距离指数、协调指数和综合指数构建的区域金融生态系统模型考察了我国大陆各省级区域的金融生态,对比分析了不同区域的金融生态系统现状,揭示了单个金融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11]。谢庆健等通过研究安徽、江西、河南等六省1995-2004年间县域金融生态状况,从经济、法律、行政等五方面对其辖属的县级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及政府经济部门进行了针对性分析[12]。 本文首先给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宏观经济、金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371062)的资助。

XX广东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报告doc

XX广东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报告 篇一:表-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篇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机构所处层面的外部运行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信用环境建设、金融债权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金融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平稳增长,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二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积极支持商业银行股改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三是狠抓信用环境专项治理,通过开展信用工程创建,评定企业信用等级,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四是担保、评估、会计等中介机构初成规模,充实了金融生态链。五是金融机构健康发展,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经营效

益稳步提高。六是密切了政银企三方关系,增加了金融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在看到金融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的同时,我们还应重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经济基础较差,金融生存空间狭窄。县域经济总量较小,支柱产业少,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金融生存空间狭窄。农业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长期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城乡差别逐渐拉大;县域工业化程度低于中心城市,企业普遍规模小且分散,经营管理不规范,比较效益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因此金融机构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成本高、风险大,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影响县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 (二)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供求失衡。县域金融市场不发达,投融资结构单一,间接融资占有绝对高的比例。大部分企业自有资本金严重不足,资金来源大量依靠银行贷款,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大量需求。但同时信贷供应却出现总量萎缩、结构失衡的趋势,国有商业银行调整分支机构后县域金融服务受到抑制,资金外流严重,致使农户、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率低,在较大程度上延缓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农村金融市场功能不全。县域金融机构功能简单,服务手段落后,创新能力

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

175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4期(总第380期) 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 □王文乐 [摘 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金融生存与发展的一个短板,要消除困扰我国数十年的金融与“三农”经济严重失衡的矛 盾,应从改革这个短板开始。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从体制或机制入手,在改革过程中充分体现公平原则,实现金融企业和各方利益均等,这不仅需要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全社会的合力。 [关键词]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4-0175-04 [作者简介]王文乐,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业经济、金融学。(江西南昌330077)Abstract :The rur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weak part of rural financi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plaguing dozen years of our country ’s finance and serious unbalance of “three -agriculture economy ”,it is imperative to start with the weak part.It is necessary to start with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foster sound rur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fully reflect fairness principle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and realize equalization of all parts interests,which needs their own efforts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is but also more in the need of the government ’s guidance and whole society ’s joint forces. Key words :improvement;rural finance;ecological environment 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未来政策的着力点,与之相适应,农村金融必须同步跟上甚至适度超前发展。然而,由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弱化,农村金融举步维艰。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以支持农村金融的生存与发展,富集闲散资本和社会资本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自然生态环境一样,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也是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的总和,是市场环境、信用环境、人才环境与政策环境的统称。 一、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需要建立开放、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制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金融企业正面临着由垄断型市场环境向竞争型市场环境的转变。目前农村金融的市场环境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农村金融市场的几大制约因素 1.作为现存的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限制了支农作用的发挥,资金供应的操作无法与新形势下的资金需求形成共振,导致了农村金 融市场的扭曲,使农村金融市场积累了一些隐性不利因素,成为制约新型农村民营金融发展的内在因素。2.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 功能单一,无法成为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育的“引导者”和民营金融的经营标榜。早期农业发展银行还承担着以固定资产贷款为主体的各类农业开发和技术改造贷款等生产性贷款和扶贫贷款等功能,目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但后期由于政策调整,农业发展银行仅仅是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其业务功能单一地退化成“粮食银行”。 3.地下金融活动冲击了正常金融, 使农村融资体系呈现畸形态势。我国正规金融企业战线的收缩和业务歧视,客观上为各种民间金融和民间借贷活动提供了发展空间,部分地区的民间金融成为资金融通的主要力量。由于得不到金融法规的有效保护和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民间金融成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的风险敞口,并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4.国有商业银行将农村吸储资金大量上存, 引发了农村金融市场中资金供给的“大面积荒芜”, 农村民营金 Finance Forum |金融论苑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金融银行总结大全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金融银行总结 大全-公文易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是: 1、组织、完成了全市信用乡镇、信用社区评选申报工作和a级信用企业资料收集、公示、认定工作。 2、组织、完成了2011年度襄阳市“金融信用市州”和各县(市)区“金融信用县(市)区”申报工作。襄阳市实现了连续9年保持“湖北省金融信用市”称号,辖内7个纳入省政府考核的县(市)区全部为“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市区”称号的目标,并在2012中国武汉金博会上授牌表彰。 3、狠抓了金融生态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信息反映。编辑《襄阳金融生态》简报19期,信息27条。被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各栏目“金融生态调研”、“基层工作动态”、“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金融生态简报”采用12篇次,被《湖北金融生态》简报采用4篇,获湖北省副省长赵斌、襄阳市副市长傅振邦肯定性批示各1次。 4、继续落实《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落实分行布置的2012年上半年农村金融全覆盖工作进展情况调查统计。与2010年末比,全市县及以下新增金融机构网点达银行类11个,非银行类3个,达到381家,县域存贷比与2010年末比增长0.84个百分点,达到43.48%,转账电话平均每村 3.87部;atm乡镇覆盖率

94.34%,pos乡镇覆盖率92.68%。全市召开了农村支付结算村村通暨支付结算示范区建设,信息报道获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和襄阳市副市长傅振邦肯定批示。 5、开展了对全市12个县辖市的金融发展及金融服务情况调查,为全市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全覆盖指标落实寻找突破口。 6、开展了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情况的调查。同时在全市融资担保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7、协助分行完成了湖北省金融生态十周年活动《十年树信》书稿编纂工作。2012年11月27日,该书已在2012中国武汉金博会上首发。 8、开展了全市金融生态十年总结回顾工作。根据分行要求,完成了2部金融生态“信用”主题宣传片拍摄任务,并全部获奖。我市报送的《襄阳金融跨越》荣获三等奖并在2012中国武汉金博会上展播,另一部宣传片《诚信布帝乡》同时荣获优秀奖。 9、开展了全市金融生态建设十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通过总结表彰活动,进一步宣传总结了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彰显了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魅力。 10、积极做好金融生态日常监测。依托金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充分发挥“指挥棒”和“晴雨表”作用,为各级党政领导、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各级受众提供全市金融生态环境信息,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监测排名均位居全省前列。 11、安排专人参与分行金融生态办和市金融办相关工作。先后专人参与了2012武汉金博会金融生态建设展板设计、金融支持东津新区建

论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 一、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有了快速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呈现出显著的成果,随着不断放宽的农村金融进入条件,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越来越突出。相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与其相适应,表现出多层次、覆盖面广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特征。 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在经历两次改革之后基本形成了我们所见的从村金融体系。第一阶段的改革在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之前,农村金融体系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彻底的改造,形成了新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二阶段的改革在改革开放以后进行,改革从扶持和支持农业发展为出发点,管理权和经营权转变作为核心,充分体现出权利合理责任划分的本质。总体而言,农村金融改革分为恢复起步阶段、调整阶段和政府扶持三个阶段。 目前的农村金融发展表现出融资总量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的新特点。单农户传统型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因为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等原因策存在而在从业生产资金方面趋于饱和。目前农村资金的需求从总量上看还在不断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的促进。由于农民缺乏可抵押性的资产和物

品进行有效性的融资,在除去农民自发筹得的或者从信用社取得贷款的状态下,财政性投入以及农村积累在总量需求上不能喝融资总量相协调,缺口较大。其次融资主体的不同也会造成金融服务的对象表现不同的特性。告别传统的耕作模式,单纯农业方面投入的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资金需求方面的问题,但是对于个体工商户或者家庭单位制的经营者而言,较大的资金需求总量远远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不仅如此,在此情况下,经营者很难采取有效的抵押担保的方式解决此问题。因为经营风险大和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乡镇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就面临资金短缺方面的突出问题。总体而言,就财政性融资的层面分析,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功效较弱; 从财政性融资的发展历程层面以及财政性农业支持层面分析,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能力较小,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相比显得有很大距离,同时乡镇要供养的人口太多,这使得地方的财政性收入较低。 二、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整体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偏弱 城市和乡村的差距在农村的资金呈现逆向流动进入城市的情况下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三农发展的需求不能得到农村金融服务系统的有利支持。农村融资渠道在以前旧时期较为固定,但是固定为四大商业银行、合作基金以及农村信用社几种方式,但目前新时期呈现出相对单一的融资渠道,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为了唯一的融资渠道。商业性质的金融功能机构所进行的撤并和重新组合构成了金融服务的盲区。农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X 县“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进一步优化全县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全县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推动X县挺进X第一方阵,根据《X市金融生态县环境建设指导意见》、《X市金融生态县环境建设评价体系》,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有效提高金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提升金融运行质量和效率,重塑X县金融发展新格局,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向好发展。具体来说,一是优化信用生态环境,创建金融发展新格局,构建全面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二是加强沟通与协作,培育金融发展新动力,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三是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形成金融发展新模式,提高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重要意义及目标 (一)重要意义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是建立长远发展规划的基石,是提高金融竞争力、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弘扬传统诚信文化、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目标

从201X 年起,通过不断改善和优化经济与政务环境、金融服务环境、政府履职环境、社会信用与金融法制环境,使全县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诚信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政策环境更加规范、信用环境更加良好、法制环境更加完善、金融运行更加稳健、金融服务更加和谐”的目标,全面形成“政府主导,金融推动,企业广泛参与,各相关单位分工负责、积极配合”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局面。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科学、公平、高效的政策服务体系。一是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密度,加大项目谋划与推介力度,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县域经济以及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二是完善政银企联席协调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等内容,定期举办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政银企座谈会和项目推介会等,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搭建信息沟通平台,促进融资方式、融资品种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三是加大对金融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台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解决金融业改革发

加强金融学知识诚信建设优化金融学知识生态环境.doc

加强金融诚信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市场经济之基、金融机构经营之本,是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方式。良好的信用关系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金融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保障。可以说,金融诚信的正常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构筑强健金融体系的基石。近年来,我市依法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秩序呈良性发展趋势。但也必须看到,我市的金融诚信建设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金融运行环境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我市的金融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削弱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健全金融安全内控机制。各金融机构自身作为金融诚信建设中的重要载体,是社会诚信链条中最敏感部分和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其各项业务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诚信质量的好坏非常重要。一是要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各金融机构应自上而下成立诚信体系考评委员会,实行诚信考评一票否决制。对违规从业机构“摘牌子”,违规从业人员“摘帽子”。二是要着重抓好行风建设。

锻造一流的金融行业队伍,是建立良好社会诚信环境的保证。要开展“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行风建设,深入进行“三铁”教育,使金融机构“铁帐本、铁算盘、铁规章”重新回到经营管理中来。三是要全面改善金融服务。要建立良好的金融诚信环境,归根结底,还是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只有经济发展了,金融诚信建设才有起始点和落脚点。因此,各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大力改善金融服务。尤其是银行业,要把信贷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守诚信、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企业,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信贷资产质量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共同提高,发展更多的优质客户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多方共赢,最终提高企业及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 二、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重点,重塑企业诚信形象。诚信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是市场经济的准入证。从实质意义上讲,企业卖的不仅是产品,还有企业信用。因此,诚信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具有黄金般的价值。企业只有增强诚信自律意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才能为长久发展赢得广阔的空间。一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企业特别是国有资产中国家、企业和个人产权和使用权。二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

090312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 ( 本文系“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课题的总报告。课题主持人:李扬、王国刚、刘煜辉。课题组成员包括:易宪容、曹红辉、胡滨、余维彬、周子衡、尹中立、杨涛、黄国平、袁增霆、沈可挺、彭兴韵、殷剑峰、曾刚等。本报告部分执笔人:李扬、刘煜辉)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金融风险作为各类风险的集中表现,成为多数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企业化改革,首先通过揭示出大量不良资产的累积和银行资本金的严重缺失而将我国的金融风险问题凸显于世。随后,1998年通过财政发行2700亿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通过设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万多亿不良资产,2003年末用现存资本核销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损失类不良资产、继而又运用450亿美元外汇和黄金储备对两行进行注资,从2003年开始,当局又花费大量资财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2005年又用总值达3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和外汇储备注入中国工商银行,如此等等,逐渐揭露出我国金融风险的严重程

度。在此期间,一些外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研究也间或见诸报端,它们提供的数据和不无夸张的估计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而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以极其尖锐的形式强化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担心。 面对如此严重的金融风险,人们自然要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朝野的目光最初主要集中于金融部门本身。于是就有了大量的有关金融部门的违纪、腐败、以及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以至于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金融腐败及其治理问题不仅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更连续数年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的首选焦点。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枢纽,它在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同时,也反转来强烈地受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影响,因此,表现在金融部门的严重的风险,有相当的部分事实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类风险的集中和综合的反映。 这样一种认识,推动人们对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完成的一项对2001~2002年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调查分析,深化了人们的认识。根据此次调查,在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中,由于计划与行政干预而造成的约占30%,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违约的约占30%,国家安排的关、停、并、转等结构性调整的约

如何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如何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尚义农行 截止2016年3月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20568万元(含信用卡透支1055万元),比年初纯增235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103万元,占各项贷款的1.14%,比年初纯增27万元,比年初提高了0.8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136万元,占各项贷款的0.66%,比年初纯增121万元,比年初提高了0.6个百分点。我行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持续增多,但各项贷款增量不大,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个问题充分说明了当地贷款户信用观念淡薄,不能按时、足额履行还款契约,从而导致银行惜贷。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当地金融生态环境不良造成的。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安全。而保持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永恒的竞争推动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市场竞争机制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减少社会交易成本和权利寻租行为,而且可以弱化社会外部监管成本、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自身风险。国家对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具体要求意味着我国金融行业和银行业以国家信用作担保、只发“出生证”、罕发“死亡证”时代的彻底结束,我国银行业必将进入一个更加迅速、更加健康、更加完善的发展时期。怎样规划我国商业银行优质竞争的市场框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影响商业银行优质竞争市场框架构建的最重要因素是其所处的金融生态环境。按照金融生态系统论的观点,金融生态是指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

湖南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湖南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主体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政府治理、经济发展、金融发展、法制与诚信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为了统计与测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在分析金融生态环境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以湖南省为例,构建了内含18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近年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标签:湖南;金融生态环境;评价 近年来,金融风险问题引起了政府与广大学者的关注。最初,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金融部门本身,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金融主体运行的外部环境是引起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2004年,周小川首次提出了“金融生态”的说法,由此拉开了“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序幕。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方面借助生态学的方法探寻金融系统的发展规律与本质,丰富了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对于其他交叉学科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开展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与研究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政府开展宏观调控的重要保证。货币政策的实施与传导有赖于金融机构的有效运行,而金融机构的运行则受到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金融机构的有效运行,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想的外部环境,政府、企业与个人也可以据此合理地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使整个经济处于一种有序状态。其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资金支持,而资金的流动与金融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资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吸引大量资金流入,大量金融机构进驻。反之,金融生态环境恶化,不仅无法吸引资金,还会增加不良资产,引起资金外逃,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最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安全。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化解该地区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本研究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一套较为合理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证研究,以找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金融生态根据生态系统的构造原理、结构与功能特征仿生而来,是一个由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主体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一个仿生概念。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与社会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地理与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打造信用建始助推经济发展 ——建始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9月21日) 一、2010年基本情况 2010年,建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金融信用为着力点,不断加大“区域信用、农村信用、企业信用和社区信用”四大信用工程创建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部门配合,商行服务,社会参与,企业自律”的工作方针,收到明显成效。金融机构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39.53亿元,各项贷款16.79亿元。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信用乡镇达60%,不良贷款比例均控制在20%以下,信用村达到71%,信用农户占比80%。信用社区达到100%。A级以上信用企业达到71个,占与金融机构有信贷往来企业数的78.9%。全县金融机构收贷、收息率均达到98%以上。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量到质的转变,社会公众诚信观念明显增强,金融生态环境、司法环境、行政环境、中介环境、区域经济环境和金融内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2011年初,顺利通过“湖北省最佳金融信用县”考核验收。 二、2011年创建情况 (一)完善工作机制,营造创建氛围。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保障。县政府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相关部门及金融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

2011年5月19日,县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部署,研究解决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为金融信用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政府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1年安排2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预算资金偿还政府承诺的银行贷款本息。同时,县委把金融知识纳入县委中心小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学习,聘请金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以增强县“四大家”领导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2.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创建行为。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五年规划》、《金融教育十年规划》后,今年又出台了《建始县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培育诚实守信文化、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工作思路、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为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县信用环境创建领导小组创办了《金融简报》,以此为阵地适时通报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交流创建工作典型经验,推介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对影响信用环境和创建工作进展缓慢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同时,县政府组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信用黑名单曝光制度及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对失信者实行各金融机构联合制裁,金融机构限制其开户、结算和办理信贷业务。对因主观原因发生违约,或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金融机构降低其信用等级,司法机关及有关职能部门依法采取约束、限制等措施,使失信行为受到严厉惩罚。 3.开展宣传教育,培育诚信文化。结合金融惠民工程的开展,

金融生态环境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综述 李高芬《人民论坛》(2011年第11期)【摘要】2005年以来,金融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学术界讨论热点,研究人员与相关文献也日渐增多。基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文献,从金融生态环境的界定、目前研究的内容两大方面着手,全面介绍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现状及演进,并作出简要评述:研究对象需要明确界定,研究内容需要更加深入。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法治环境制度环境信用环境政府行为 自“金融生态”概念由周小川在2004年底公开提出后,便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2005年以来,金融生态问题已成为国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金融生态环境更是讨论的重点,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现状及演进,并对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简要评述。 金融生态环境的界定 要搞清楚金融生态环境这个概念,不得不首先提到“金融生态”这个概念。提及谁最先提出这个概念,大多数文献都说是周小川,但他本人多次强调自己并非提出金融生态的第一人,情况确实如此。白钦先等(2001)最早阐述了金融生态环境。他们指出,金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开发利用过程和效率状态则构成一国经济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还阐述了维持、保护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作用,得出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金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为前提的结论,从而为金融生态理论的提出和深入研究破了题。不过,把生态学理论引入金融学并且系统而深入地分析金融生态问题的还是周小川(2004)。他认为“金融生态”指的主要不是金融机构的内部运作,而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他所指的金融生态即金融生态环境。这对金融生态及金融生态环境的系列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之后,徐诺金(2005)认为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生态主体的行为及运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