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金融生态环境分析论文

金融生态环境分析论文

金融生态环境分析论文

一、金融生态理论及其建设的必要性

金融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对金融外部运行环境的形象描述,而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要素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基础。狭义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以及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通过资金媒介和信用链条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

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主要包括: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善的法制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协调的市场环境和规范的制度环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和保值增值,促使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并且可以有效防止金融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其将各种成本内在化到自己的治理结构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金融生态环境中各因素相互连接、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金融生态链。金融生态主要是组成金融生态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金融要素的优化配置。

金融生态圈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功能不畅,都会影响整个金融生态圈的良性循环或金融业的运行效率。重视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无论是对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对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对经济社会各方面有宏观、透彻、准确的掌握,能带

动整个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业控制着国家的信贷资源,只有加强对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把个体微观经营行为与整体宏观经济发展要求相结合,

才能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就是要推动金融业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通过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

的功能作用,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维护金融稳定和完善公司债券市场的

重要保障。从金融生态的角度看,政府、公司属于环境因素,但从政府、公

司等角度看,金融业则是它们的环境因素。金融风险的累积不但削弱了金

融职能,而且也影响到金融业的正常发展。更严重的是金融风险的累积最

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这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2022年

的全球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这场次贷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

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导致全球闹股灾,从而使很

多国家的金融生态环境恶化,市场对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

体系失去了信心。因此,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金融业健康发展

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

最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社会诚信的重要载体,是对债权人的保护。金融业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特殊行业,金融生态状况折射了社会诚信水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强大动力。金融生态建设和金融

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将为自身和社会诚信建设创造条件。同时,金融生

态状况的改善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在公司债券市场上,无论是信息披露还是信用评级,如果缺乏诚信基础,那么就不具有存在

的价值。尤其是投资者在债券市场获取信息方面不占优势,其权益无法得

到保障。只有诚信才能构筑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所需的生命线,让投资者和

融资者在公司债券市场上能够进行理性的博弈。此外,良好的金融生态是

促进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力量,还能实现动态平衡,有效控制金融波动,降低不确定性,有利于推动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二、海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目前,海南的金融生态环境在金融产业体系的外部和内部都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海南省的金融产业体系的外部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依据金融生态环境内涵的界定,金融产业体系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三个方面。在区域法律环境方面,尽管开放已进行了很多年,但海南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权力至上、以权代法的做法仍随处可见。我国的法律基本上是以粗线条为主,这为执法者在具体操作中留有很大的自由度。基层地区的许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此原因造成的。有关金融业运作的全过程,如产权、进退出制、创新、整合、监管、重要业务、自律、保护、破产等方面尚存在许多法律空白。在地区层面,配合国家已颁布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及结合地区特点制定的法规还很欠缺。在地方政府方面,海南省地方政府的观念既表现为仍较保守,又表现为急功近利,即对新事物、新体制、新做法吸收较慢,且不能将之与地区区情有机结合,眼光短浅、图省事、图政绩、摆花架子,缺少长远打算。在经济基础方面,海南在经济体制的较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历史包袱拖累造成了改制缓慢、滞后,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均较慢,这在相当程度上阻滞了金融产业的正常发展和金融业创新成果的出现。

另一方面海南省金融产业体系内部环境也阻碍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形成。在区域信用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信用体制不完善和信用意识淡薄。海南省信贷征信体系的建设基本上不能成为银行系统对贷款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的基本支持和重要依据,这使海南省对其内部资金不

能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形成内部资金通过总行一级的资金池流向其他地区,严重阻碍了其他地区的资金向海南的正常流动和授信程度,从而总体上导

致海南省在经济振兴过程中的资金“瓶颈”。

另外,由于海南省信用环境欠完善,银行无法对贷款风险做出合理评价,骗贷、三角债、逃债、虚报、隐瞒等事件屡屡发生,从而导致海南省金融

业的发展非常滞后。在区域金融产权方面,以国有银行制度为主是我国金

融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建制、运行和管理监督等方面,渗入了较浓厚的国有银行管制的色彩,这是在新时期金融体制中出现的新的金融产权制度

不明晰问题。由于金融产权不明晰导致产权关系不清,进而引发风险承担

责任人不明确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等市场化运作机制不能有效落实。在区域金融机构方面,海南省的金融机构主要仍然以国有独资四大银行及其

分支机构为主,支撑经济、社会事业的运行,缺少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性银行机构。在区域金融中介方面,海南省为银行提供服务或与其

业务相匹配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会计师、律师、财务师、审计师事务所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整体水准和工作

人员素质不高。

三、海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缺失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

四、构建和谐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海南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适时增加有效信贷投放。要全面理解国家宏观

调控政策,准确把握市域经济运行的

特点。正确处理防范风险、发展业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着力搞好信贷结构调整的同时,适度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建立起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首先,要在继续保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

政策成果的基础上,正确审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过热迹象不明显的地域特

征,在加强调控的同时,要注重引导支持,防止信贷的过度萎缩;其次,应增

强宏观意识,跟进研究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趋势,准确把握银行业运行

情况和风险状况,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市场分析,避免贷款投放的盲目性,倾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最后,应继续调整与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地方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适时、适度地调整和优化信贷投向,积极向上争取授信额度,适当放宽对企业的评信标准和限制,降低门槛,

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在调整和改造过程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发现和培

育新的经济“亮点”和“绿洲”,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二)优化经济金

融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一个金融生态环境

良好的地区,必然是最吸引资金的“洼地”。构建和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一是要建设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要培养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

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重塑新型银企关系,对改制后中小企业、私营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要树立起新的、长期、互信的银企关系,

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进行严厉制裁,从根本上杜绝逃、废、赖债劣迹的

发生,维护银行债权;二是要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将银行业作为地方的一

个优势行业,把支持银行业的发展作为扩大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举措,支持

银行业提高资产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为金融机构向上级行争取更多的信

贷规模,开辟信贷投放绿色通道提供政策环境;三是要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严厉打击涉及金融领域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案件执行力度,为银行业金融

机构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四是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新闻部门

的舆论宣传优势,坚持从正面宣传报道金融政策、金融环境和金融经营管

理情况,为金融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共同创建宽松的融资环境。可

以由政府牵头做大、做强现有的担保公司,完善担保机制,健全贷款担保制度,积极引导和推进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具备条件

的社会法人,特别是那些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负债率低的民营企业之间成立信用担保机构和发展担保业务,发挥对民营经济融资的桥梁

纽带作用,鼓励解决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简化抵

押评估、登记、公证等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努力解决民营企业抵押难的问题。同时,政府应协调各经济管理、司法、新闻宣传和金融等部门,扎实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教育企业强化信用意识,重诺守信,在全社会努力

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还应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价机构,根据全

市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对民营企业做出综合评价,实现信用信息共享,逐步

完善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等企业信用评价功能。对于通过国企改制来的民营企业,要将改制后的民营企业与改制前的信用区

别开来,注重考察新企业的信用。另外,政府还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管理,

鼓励组建行业自律性组织,如行业协会或行业商会等,对民营企业自身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进行培训。要监督和管理民营企业,注重增加积累,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切实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帮助民营企业努力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从经营机制、经营策略、组织管理、自身素质等多方面进行提高,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强行业协会内部企业的联保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区域融资环境。

(四)强化银行业经营管理,提高风险防化能力。一是要紧紧抓住海南

省目前良好的机遇,用好、用足、用活中央已给政策,采取超常规手段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消化历史包袱。要拓宽信息渠道,抓住政策导向,及时向上

级行反映实际情况和风险程度,积极争取核呆指标,最大限度处置不良贷款;二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采取转让、打折出售、打包处理、租赁、

招标、拍卖等方式直接处置不良贷款。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区域性资产重组和置换,盘活不良资产;三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坚持常规手段“抓降”,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四是加

强贷款分类监管,要真实反映资产质量,既要敢于亮底,又要积极处置,要进一步加大对恶意隐瞒不良贷款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防范不良贷款反映失实造成的风险。

(五)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海南省应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发展快、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际,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首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明确中小企业信贷职能部门,培养中小企业信贷专门人才,完善适合中小企业信贷人员的业绩考评和绩效挂钩体系;其次,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标准,对中小企业的评估和信用评级应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注重对成长性指标考核,突出对业主个人的信用评级以及对其所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信用环境的评价;第三,应完善授权授信制度,改变目前从建立信贷关系到每笔融资都要上级行审批的办法,根据各基层行的决策、管理水平和所在地区经济结构及企业融资状况,分层次明确融资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第四,应推进信贷融资产品创新,拓宽担保渠道,探索新的贷款担保形式,解决中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最后,可以适当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减少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高成本和高风险代价。

论文关键词:金融生态经济发展金融运行

论文摘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和保值增值,促使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并且可以有效防止金融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其将各种成本内在化到自己的治理结构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针对海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具体对策。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城市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城市金融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报告旨在对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价,分析其现状、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整体评价 1. 经济基础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首先关注经济基础。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并且金融业在国内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 金融市场 中国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活跃度不断扩大,证券、期货、外汇等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和工具使得城市金融市场更加繁荣。然而,金融市场风险也随之增加,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 3. 金融创新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金融创新成果丰富。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崛起为城市金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金融创新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 4.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还需考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的贷款和融资活动对于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向热点行业和地区倾斜的问题。 三、问题与挑战 1. 金融风险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金融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金融风险也日益增加。需要强化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韧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 金融不平等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金融不平等问题。金融资源和服务的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和人群难以享受金融发展的红利。需要加强金融普惠和金融包容,推动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3. 金融监管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还应关注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仍存在着监管职责不清晰、监管手段滞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 四、可持续发展路径 1. 加强风险防范

金融生态环境分析论文

金融生态环境分析论文 一、金融生态理论及其建设的必要性 金融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对金融外部运行环境的形象描述,而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要素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基础。狭义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以及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通过资金媒介和信用链条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 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主要包括: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善的法制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协调的市场环境和规范的制度环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和保值增值,促使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并且可以有效防止金融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其将各种成本内在化到自己的治理结构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金融生态环境中各因素相互连接、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金融生态链。金融生态主要是组成金融生态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金融要素的优化配置。 金融生态圈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功能不畅,都会影响整个金融生态圈的良性循环或金融业的运行效率。重视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无论是对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对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对经济社会各方面有宏观、透彻、准确的掌握,能带

动整个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业控制着国家的信贷资源,只有加强对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把个体微观经营行为与整体宏观经济发展要求相结合, 才能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就是要推动金融业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通过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 的功能作用,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维护金融稳定和完善公司债券市场的 重要保障。从金融生态的角度看,政府、公司属于环境因素,但从政府、公 司等角度看,金融业则是它们的环境因素。金融风险的累积不但削弱了金 融职能,而且也影响到金融业的正常发展。更严重的是金融风险的累积最 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这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2022年 的全球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这场次贷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 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导致全球闹股灾,从而使很 多国家的金融生态环境恶化,市场对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 体系失去了信心。因此,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金融业健康发展 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 最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社会诚信的重要载体,是对债权人的保护。金融业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特殊行业,金融生态状况折射了社会诚信水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强大动力。金融生态建设和金融 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将为自身和社会诚信建设创造条件。同时,金融生 态状况的改善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在公司债券市场上,无论是信息披露还是信用评级,如果缺乏诚信基础,那么就不具有存在 的价值。尤其是投资者在债券市场获取信息方面不占优势,其权益无法得 到保障。只有诚信才能构筑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所需的生命线,让投资者和 融资者在公司债券市场上能够进行理性的博弈。此外,良好的金融生态是

关于优化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的调研报告9.17

关于优化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的调研报告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则经济活,经济兴则金融兴。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事关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和配置效率,事关全市经济社会能否更好更快发展。近期,调研小组对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就破解我市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金融生态环境的内容及含义 (一)金融生态环境的界定 要搞清楚金融生态环境的这个概念,不得不首先提到“金融生态”这个概念,大多数文献说是周小川首先提及,但他本人多次强调自己并非提出金融生态的第一人。据相关资料显示,白钦先等(2001年)最早阐述了金融生态环境。他们指出,金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开发利用过程和效率状态则构成一国经济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还阐述了维持、保护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作用,得出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金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为前提的结论,从而为金融生态理论的提出和深入研究破了题。不过,把生态学理论引入金融学并且系统而深入地分析金融生态问题的还是周小川(2004年)。他认为“金融生态”指的主要不是金融机构的内部运作,而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即金融生态环境。这对金融生态及金

融生态环境的系列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之后,徐诺金(2005年)认为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生态主体的行为及运行情况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认为,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由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构成的硬环境和由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等构成的软环境。李扬等(2005年)认为金融生态环境是指由政府、企业、居民等消费群体及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等体制、制度和文化、习俗等传统环境。总的来说,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从模糊走向清晰,从抽象变得具体,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金融生态环境的内容 金融生态环境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对金融运行环境的形象 描述,主要包括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行政管理体制、中介服务体系、银企关系以及人文地理等内容。 广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宏观层面的金融环境,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 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状况、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的发展状况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二、我市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融宏观环境分析报告

金融宏观环境分析报告 金融宏观环境分析报告 金融宏观环境是指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宏观经济变量和政策环境。了解金融宏观环境是预测市场行情、制定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的基础。本文将对当前的金融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国内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9年GDP增 速达到6.1%,虽然相较于以往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增长。政 府也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和引导,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同时,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保持稳定,就业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失业率与就业率分别为5.3%和94.7%,可见就业市场的状态良好。 二、国际经济环境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特别是欧美国家的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此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加,贸易壁垒的出现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同时,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下,我国的进口价格水平持续下降。这一因素在短期内对国内的通货膨胀也产生了抑制作用。 三、货币政策 面对当前的金融局势和经济环境,我国早已经重视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和适度灵活性。因此,为了引导货币市场的正常运作和未来的金融稳定,央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息以及发布一些补充性质的货币市场调控措施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健康。 四、资本市场 当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迈上了跨越式发展。在股票市场方面,近年来直接融资体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债券市场也十分繁荣,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融资主体和融资期限等均已得到很大改善。 五、金融市场 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在快速发展中,本文对其中几个重要的领域做出介绍: 1. 保险市场:目前我国的保险市总体上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保险行业不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寿险和财险产品,而且还广泛涉及股权领域。

绿色金融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绿色金融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逐渐提升,各国政府和企业已经开始摆脱传统的生产模式和 商业模式,转向绿色发展。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在逐渐发挥作用。本文将从绿色金融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角度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是指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投资和融资,支持和推动可再生能源、清洁技术、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绿色领域的发展。2015年,联合国发起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绿色金融被列入其中,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绿色金融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从传统金融业来看,绿色金融是一种高附加值、高投资回报率的新型金融产品,能够吸引大量资金的涌入,增加投资者的利益回报,是一种可持续性的金融助推方式。而从环保角度来看,合规的绿色金融可以引导财富向环保领域集聚,前所未有地拓展新的资金来源,持续支持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全球环境部门和绿色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在绿色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核心理念,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 生态建设放在经济发展中同等重要的地位,形成一种完整的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生态文明工程。 作为一种前瞻性的生产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被认为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 的战略性计划。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作为促进绿色发展的支柱之一。多年来,中国积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进行全面协调的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实现全面提升。

课题研究论文:绿色金融对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

107762 金融研究论文 绿色金融对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影响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上升,环保问题也层出不穷,中国已经是受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在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环保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环境污染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全民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此,可以将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协调,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定义 绿色金融,是一个比较新兴的概念,国内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目前关于绿色金融的内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种:一是《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2000年)的解释,将绿色金融称之为“环境金融”或“可持续融资”,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其基本内涵是,如何

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二是指金融业在贷款政策、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种类和贷款方式上,将绿色产业作为一项重点扶持项目,从信贷投放、投量、期限及利率等方面给予第一优先和倾斜的政策。三是指金融相关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以此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运营策略。四是将绿色金融作为环境经济政策中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手段,如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 三、我国绿色金融主要产品 1.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金融杠杆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具体化,其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期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新的金融工具。一般是银行利用利率等优惠条件,来支持有环保效益的贷款项目,其对象包括个人和企业,例如房屋贷款、汽车贷款、项目融资和设备租赁等。 2.绿色保险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 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过程的推动,我国经济开展取得了长足的提高,与此同时却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刻人心。诸如雾霾天气、可吸入空气小颗粒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政府对于绿色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我国商业银行踊跃呼应国家的政策,将绿色发展理念与自身产品相连接,主动展开“绿色金融”业务,使绿色金融理论落到实处。在政府和国家的积极首倡下,国内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已小有规模,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主要从金融专业的角度出发,以中国工商银行为案例,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最后就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对应政策。 关键词:环境问题,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商业银行 第1章绪论 1.1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下,世界经济在不断增长,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在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带来的却是可利用资源紧缺、空气污染严重和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严重违背了经济增长应与环保、绿色发展同步的低碳环保经济发展理念。为了解决日益恶化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全球多个国家于1992年订立了《21世纪议程》,并且在1997年通过《京都议定书》。随着这些文件的签订,世界各国保护 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并且都在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低碳环保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绿色金融,金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其资金配置的功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上各大经济体对绿色金融的发展也尤为重视,纷纷积极开展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探索,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于 2002年10月份,在伦敦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一项全球金融机构进行项目投资 时评估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企业贷款规则,赤道原则。赤道原则深受金融机构认可,截止2023年1月,赤道原则已经被全球37个国家的许多金融机构选取,以用来 开展金融业务。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近年来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下达多项指令和政策。例如,2023年,我国首次提出创建绿色金融体系,并且将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最高层次战略。2023年,我国在杭州G20峰会上 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也开始积极探寻自身发展之路,试图通过金融产品与绿色金融理念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来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提高我国经济的核心产业在于商业银行金融业的发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推行,实现金融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绿色金融将会成为主要发展趋势。

浅谈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浅谈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摘要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对策研究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宁省为例,综合分析了目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通过加强监管、创新金融产品、培育金融服务市场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辽宁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农村金融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解决农村居民金融需求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金融服务不足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弱等原因,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够良好,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对策,对于加强金融服务、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为例,本文将从现状分析、问题解析和对策研究等方面探讨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 2. 现状分析 2.1 辽宁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突出。其次,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不明显。再次,农村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管手段滞后,存在监管盲区。此外,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缺乏金融创新和金融产品多样化等也是目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问题。 2.2 问题解析 针对辽宁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问题解析: 2.2.1 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布局较少,导致农民融资难、融资贵。此外,由于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2.2.2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不明显,也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的原因之一。由于市场竞争程度不够,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动力不足,导致农民无法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

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论文

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不仅能促进区域金 融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 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对区域金融的发展。因此, 应该采取切实措施,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以实现区域金融与区域 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正反馈机制”。 关键词:区域金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 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生态环境,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 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虽然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 但两者并不等同,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 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被包含关系。将生态环境这一自然 科学的概念引入金融领域,与金融这个社会科学的概念相结合,便产生了 具有崭新内涵的金融生态环境这个概念。 从理论上讲,金融生态环境是个仿生概念,是借用生态学上的提法对 金融环境进行的描述,通常指金融运行的一系列环境要素。广义上的金融 生态环境是指宏观层面的金融环境,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 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 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是金 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状况、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

务体系、企业的发展状况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则是指其中一个区域内的金融生态环境,即其中一区域范围内金融运行所 涉及的所有影响因素,其状况的演化与变革是整个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优 化的前提和基础。由此,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既包含通常意义上的微观 层面的金融环境,也包括整个金融市场得以生成的环境。与通常的金融市 场的概念相比较,金融生态环境更强调金融系统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以及协调发展。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 生态环境。从生态角度看金融发展问题,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也是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观念的体现。 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良好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地区 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同样重要。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提出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的要求。 (一)促进地区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的要求 开放以来,各地区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 由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本身基础差,起点低,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 观念下遗留的弊病,各地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尚远不能满足该地市场经济 环境下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有些企业利用破产法 的不完善,以破产逃避还债,导致银行内大量坏账的产生;由于没有完善 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及其相应的管理系统,银行在通过借款人信用对贷款 风险作合理评估方面还有很多困难;由于会计、审计、信息披露等标准不高,“骗贷”现象依旧屡禁不止;相关的中介行业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 容易被买通作假。所以,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采取有效 措施以改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达到金融与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绿色金融发展对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绿色金融发展对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开始关注并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金融是指财政、金融、投资等机构和工具,以及与之相关的政策、 规范和标准,为符合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和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绿 色金融的发展对环境和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将对绿色金融发展对环 境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绿色金融通 过提供巨额资金支持环保项目、绿色科技研发等途径,鼓励企业增加绿色投资,帮助环境友好型产业提升竞争力。例如,绿色金融可以为可再生能源项 目提供融资,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在能源领域减少 对传统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有着显著 的减少污染的效果。 其次,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转型。低碳经济是指在资 源利用、能源消费和排放水平方面具有较低碳含量的经济模式。绿色金融通 过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相关政策的引导,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鼓励低碳产业 的发展。例如,一些国家通过绿色债券、碳排放交易、环保基金等金融工具,为低碳产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低碳技术的成本,加速低碳经济的发展。这 种转型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 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绿色金融的发展还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绿色金融支持和鼓 励企业进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和经营,通过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评估、绿色标 准的建立和执行等措施,引导企业履行环境责任。这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生态系统的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通过绿色贷款或绿色信

贷,金融机构鼓励企业改善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企业采取更加 有效的环保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最后,绿色金融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致力 于提供可持续的投资和融资机制,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企 业的发展。这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一些绿色金融机构和社会责任投资基金为社会环境项目提供贷款 和投资,如城市绿化、水资源保护、环境教育等。这种投资不仅能够改善当 地社区的环境质量,还能够提升社会资本的回报率,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总结起来,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环境效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推动了 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低碳经济的转型、提高了生态环境的质量以 及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要实现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 一些挑战,包括缺乏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以及信息披 露和标准的不规范等。因此,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确保环境效益的实现。只有这样,我们 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环境发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金融行业的环境分析

金融行业的环境分析 金融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金融行业的环境分析涉及到政策法规、市场竞争、创新技术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展开金融行业的环境分析。 首先,政策法规对金融行业有着重要影响。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制定直接影响着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发展。近年来,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加强风险防控和金融稳定,也促使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加大对风险的管理。政府还会通过一些政策来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 其次,市场竞争也是金融行业面临的重要环境。金融行业内部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不仅来自于国内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还来自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金融机构需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寻找差异化发展的路径,通过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市场份额。 金融行业的创新技术也是环境分析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的应用在金融行业变得日益普遍,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金融机构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适应科技潮流的发展趋势。 最后,风险管理也是金融行业环境分析中的重要内容。金融行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动和金融交易,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必须面临的课题。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

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分析和防范。 综上所述,金融行业的环境分析涉及到政策法规、市场竞争、创新技术和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经营模式,以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低碳金融论文绿色金融论文浅析金融与环境保护

低碳金融论文绿色金融论文浅析金融与环境保护1000字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 了全球各国发展的共同目标。而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 需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近年来,低碳金 融和绿色金融成为了热门话题。本文将探讨低碳金融、绿色金融和 金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和发展趋势。 一、低碳金融和绿色金融的概念 低碳金融,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对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进行监管 和管理,以促进行业和投资方向向低碳经济转型,节约能源和减少 碳排放。低碳金融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包括低碳贷款、碳交易、碳融资、碳信用、社会责任投资等多种形式。 绿色金融则是指在金融活动中,重点投向环保、能源效率提升等领域,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绿色 金融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 二、金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金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环境保护也是当 今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金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际上是紧密相关的。从投资角度来看,环保产业具备长期、稳定、收益高的特点, 符合金融投资的基本要求。 同时,金融监管的改革也在逐渐推动金融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发展。2018年中国商业银行协会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规范了商业银 行的绿色信贷发放和管理。此外,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加强了绿 色金融的监管和发展,其中包括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引导金 融机构参与等。通过金融手段的实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平衡,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低碳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意义。首先,促使 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其次,解决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再次,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和风险 管理能力。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及其影响分析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及其影响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 不断提升,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得到广泛关注和推广。在中国,国家也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层出不穷,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环境保护,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金融的定义和发展 绿色金融最早来源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92年的“里约环境与发展”会议, 旨在通过提供资本市场的支持和资源配置,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包括环境投资、环保理财、碳金融、生态金融等多种形式,是一种新型的金融体系,涉及到金融、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 目前,绿色金融已成为国内外投资日益关注的重点,各国政策法规的支持以及 市场需求的增长使得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在中国,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推动金融行业更好地服务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也鼓励金融机构发掘和投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优质资产。 二、中国绿色金融的现状和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目前,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绿色金融产品逐渐增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方法和技术也逐步完善。同时,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绿色金融将成为未来金融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1、政府政策的支持 中国政府对绿色金融的支持是绿色金融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2015年,中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

完善制度框架、创新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等政策性措施,推动绿色金融向绿色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2、市场需求的推动 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需求。当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也加大了对环保、清洁技术、绿色能源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和支持。 3、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 中国的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正致力于绿色项目的发掘、分析和批准,绿色债券的发行,以及支持生态企业、环境产业等的创新和发展。 三、中国绿色金融的影响分析 绿色金融不仅仅是一种金融模式,更是一种可以带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和环境污染,还可以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持。 1、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 随着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清洁技术等领域的产业也受到了积极的投资和发展。这也将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迈向更加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方向。 2、提升中国环保和能源安全 中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保障能源安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有望提升我们的环保和能源安全水平。

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论文

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论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地演化和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与促进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将探讨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1. 金融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发展 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将决定资本的流动力度,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在金融环境不佳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将流向那些更加安全和高收益的领域,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得不到融资支撑,经济增长也将受到限制。 2. 金融服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金融服务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为企业、个人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发放贷款、融资租赁、信用卡等形式,对企业和个人提供财务支持,帮助他们降低融资成本,促进经济活动的扩大和深入。 3. 金融监管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

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业安全、稳健、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对维护金融生态环境及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通过监管,可以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为社会资本提供更加安全的投资环境,同时提高了银行业信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稳步发展。 二、如何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1. 完善金融法律体系 国家应该加强对金融业的法律管理,完善金融业监管制度和监管理念,规范市场行为,提高监管效能和责任。此外,各大金融机构也应该积极推动制定规范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审计并及时纠正问题。 2. 加强行业协调与合作 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各领域、各机构间有合作也有竞争,此时需要加强行业内协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应该促进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同,特别是对创新业务和差异化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3. 追求可持续的财富增长 要注重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加强与实业的联系,促进金融业向实体经济的转移,打造可持续的财富增长模式。同时,还应该坚决遏制虚假財務和金融欺诈等金融违规行为,在市场规则的支持下,实现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浅议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的影响

浅议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的影响 当今时代,金融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金融生态环境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金融业处于我国经济的核心地位,然而,要想使金融能够有效地发挥它的核心作用,其关键不仅在于要加强金融业的自身改革,更重要的是要建设金融业外部的生态环境。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过研究,针对金融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不同的看法。徐诺金(20XX)认为,在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下,金融生态主体也会面临不同的环境约束和选择空间,进而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行为调整,所以,金融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生态主体的行为及其运行情况。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课题组(20XX)对我国30个省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具体来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明显好于内陆,而西部地区的情况最为恶劣,中部与东北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一般,因此,要想金融业可以和谐稳健发展,还需要合理权衡与分配金融资源。 国内外金融研究所以及学者,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20XX)、李扬(20XX)、Martin Raiser(20XX),都通过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来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具体来说,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行为、社会中介、诚信法制环境以及社会保障等。 将中国30个省份进行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所得出的结果绘制在图中。 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出,东部地区不良贷款率最低,且其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分最高;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彼此之间综合评分差距很小,但是仔细比较起来,西部金融生态环境要更差一些。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西部综合评分的简单平均值最低;而从图1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市之间差距较大,比如,东部地区的上海市综合评分为,山东省为,而海南省则为;西部地区的重庆市综合评分为,云南省为,青海省则为,这都表现出极大的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有了很大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在发展最快的最近的几年,金融改革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都顺利进行了改革,提高了金融业风险的处置能力。然而,如果与金融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相对比的话,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没有达到良好的平衡状

绿色金融论文

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绿色金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中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粗放的发展方式等方面。所以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首先解释绿色金融的含义并积极学习国内外发展经验,并从中发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字:产业结构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in China's economy gradually exposed, especially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In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green finance has unique advantages.In this paper, we learn the meaning of green financ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measures proposed. Key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 Green Fin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极大成就。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速度愈是呈现蓬勃向上的状态。但是,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我们不仅要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巨大挑战。即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已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事实上我们所取得发展大部分依靠的是粗放型的增长,对环境的极端污染和掠夺式的开发资源,使得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极其不合理,整个经济的增长靠第二产业的支撑,第三产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而在“十二五规划”中,其中着重强调“未来五年内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等”。 因此,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的政策下,要优化产业结构,使经济转型,而金融作为整个经济的“大脑”,处于经济圈的核心地位,在此背景下更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运用各种措施支持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金融内涵及其实践 1.绿色金融的概念 绿色金融,是一个新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又可以叫做“环境金融”或者“可持续金融”。2000年,《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将其定义为:环境金融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方面论文15篇

生态方面论文15篇 生态方面论文:商业银行金融生态环境论文 一、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成因的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贷款资产作为银行的一项主要资产业务,其运动是一种以“两权分别、按期偿还”为本质特征的特别价值运动。在现实经济活动中,银行的信贷活动,会受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使银行贷款资金有患病损失大事发生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贷款到期不能按时收回和贷款的贬值等,这样就产生了贷款风险。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资产质量的现状看,形势较为严峻。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除了自身经营管理缘由外,从外部环境来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金融生态优劣。金融生态是借用生态学上的提法对金融环境的描述,通常指金融运行的一系列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方面。 (一)政府行政干预银行贷款,扩大了银行贷款风险 根据经济进展的客观要求,银行应当是资金配置的主体,政府职能应只限于宏观调控。然而实际状况是,政府作为资金配置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并未淡化,往往造成部份项目投资效益不高,形成贷款沉淀。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也激化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微观经济不景气,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资产的平安 据统计,去年某省国有、乡镇集体企业中困难企业面达到55%,国有企

业亏损面达到50.8%,其结果必定会相应地影响到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也是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的一个直接缘由。 (三)金融体系的滞后性制约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扩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首先,市场融资机制进展缓慢。其次,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缺乏。我国现阶段实行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束缚了银行业务分散化的力量,金融创新动力不足。第三,金融监管有待加强,银行同业间无序竞争,造成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银行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信贷风险不断提高。 (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是银行贷款风险扩大的又一重要因素 尤其是企业的保障制度方面存在,企业破产失业救济制度没有完善起来,因而银行贷款风险无法直接分散和转移。企业与社会的问题没有解决,直接导致企业把生产所需资金缺口留给银行贷款解决,形成贷款风险压力;企业保险制度不健全,使银行无法保全贷款资产的平安性,增加了损失的概率。 (五)法律制度约束不力,同样是银行贷款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缘由 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时间尚短,不论是公民或企业的法律意识,还是国家的立法、执法,都还不尽如人意,银行经常在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受到挫折。此外,我国加入WTO后,相关的法律法规修改力度正在加大。 (六)社会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逃废债现象严峻,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关于绿色金融的论文绿色金融论文

关于绿色金融的论文绿色金融论文 在金融行业中,绿色金融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并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而发展。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绿色金融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绿色金融论文篇 1 浅谈绿色金融与金融可持续发展 摘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最重要的两个问题。经济发达国家诸如美国已经将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向了低碳经济方向和新能源的研究上。中国的经济发展到当今阶段,改革开放初期那种粗狂式的发展已经完全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为了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就必须要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极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 一、绿色金融的含义和特性 (一)绿色金融―― 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 绿色金融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式要求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的观念落实到其基本工作中。它要求企业在投资、融资和日常经营活动中把社会资源都引导到环境保护

上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铺路。绿色金融的贯彻和实施具体体现在保险、证券和信贷之上。对于那些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对环境和资源容易造成破坏的投资项目,应在信贷领域上对其给予限制。对于那些采取循环经济方式进行生产,运用节能环保设施的企业采取倾斜性信贷政策,这就是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则是指在企业对环境造成污染之后,如有可能对第三者造成身体伤害或者物质损失,那么法律法规有权利强制环境风险的企业购买应付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用以保证公众的利益。绿色证券则是对那些有破坏环境行为或者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设置门槛,证监会有权要求其公开环境方面信息,随时监管其上市之后的经营行为,促进上市公司在上市后改善其环境表现。 (二)绿色金融内涵和特征 绿色金融一方面强调的是金融业自身的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要求金融业眼光要长远,注重长期利益的实现,以防金融业以牺牲长期利益为代价实现短期利益,真正做到规避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强调金融业应该为保护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引导资金和产业向着开发节约资源的技术上和保护环境的产业上,帮助消费者建立绿色观念。 绿色金融的特点之一在于其在衡量经济活动的绩效时不单单地考虑创造的物质成果,而是以考察经济活动是否做到了保护环境或者经济活动对资源的利用的程度。绿色金融的概念引导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