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点亮小灯泡评课稿

点亮小灯泡评课稿

点亮小灯泡评课稿
点亮小灯泡评课稿

《让灯亮起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8课《让灯亮起来》。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程”。科学课就是活动课,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使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只有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组织者。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家庭用电”单元中的第一课。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但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让灯亮起来》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电珠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电珠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让灯亮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电珠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电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电珠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去让灯亮起来。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电珠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电珠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电珠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电珠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让灯亮起来。观察、描述和记录让灯亮起来的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让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让灯亮起来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让灯亮起来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三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源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电珠、1节1.5伏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表。

2.教师准备:小电珠、电池、导线、双面胶、小电珠及电池的自制图片若干。

3.多媒体课件:点亮我的小电珠。

六、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秉承这一要求,我将课堂还给学生,依照“仔细观察——简单描述——实验操作——大胆猜测——探究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

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结构观察法

新课程提出“科学学习的观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亦步亦趋“的观察,而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它包含2层含义:一是无意观察,二是结构观察。本课在观察小电珠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法”。

(2.)自主操作法

科学学习与常识教学的不同之一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头戏。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动手操作”这项技能的训练,切割10分钟的时间块用于学生连接小电珠。

(3.)对比理解法

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特色,科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本课教学中存在着多出对比:首先,自我认知与活动结果的对比。主要体现在本认为很容易接亮的小电珠在实践中却花了一大笔力气;本认为很容易画的电珠,却没能自信地画出来。其次,多种电路连接方式的对比。这些对比是促成学生对电路认知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2、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亲自动手汇报实验结果相结合,起到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易于理解。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ppt出示美丽夜景照片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小电珠结构

1、提问:你了解小电珠的构造吗?

2、学生仔细观察小电珠,把它画在纸上,并汇报。

3、ppt出示小电珠,认识小电珠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出小电珠,认识小电珠结构,为成功让灯亮起来奠定基础。

(三)认识实验材料

1、提问:让灯亮起来还需要哪些材料

2、学生明确实验材料还包括导线与电池,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用途。设计意图:简单认识让灯亮起来所需材料,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准备。

(四)让灯亮起来

1、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让灯亮起来。

2、成功让灯亮起来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小电珠连接方法。

3、未成功点亮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连接方式。

4、分析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提问:能使小电珠亮起来的连接都连接到了电池和电珠的哪些地方?

5、分析小电珠内部构造。

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连接小电珠上的这两个位置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呢?这与小电珠内部的构造有关。

6、猜测电流流向

提问:电流我们看不到,但是能够想象它的流动方向。你能说出这幅连接图中,电流的流向吗?

学生猜测后,教师ppt演示电流的流向。

7、分析失败的连接方式电珠不亮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这些连接方式,小电珠不亮呢?

随机渗透短路、断路知识。

设计意图:

①合作探究让灯亮起来的接法,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②成功点亮的小组,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未能点亮的,激发求知的

渴望,迫切得到正确的连接方式。

③以贴图方式呈现,清晰直观,易于分析。

④由分析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到分析小电珠内部构造,逐层深入。

在分析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电流的流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识规律。

⑤分析失败原因,加深对正确连接方式的理解,为找寻多种连接方法奠定基础。

(五)多种方式,让灯亮起来

1、ppt出示实验要求

2、学生动手实验

3、实验汇报:将不同的连接方式贴在黑板上。

4、学生总结能够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的共同点。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操作。

寻找连接方式的过程,是将前面分析得出的成功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用于指导实践

的过程。

(六)拓展延伸

1、尝试同时点亮多盏小电珠。

2、用电安全教育。

3、绿色环保意识渗透。

设计意图:本节课点亮了一盏小电珠,也点亮了学生心中对电的好奇心,他们不满足于

只点亮一盏小电珠,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用电安全教育与环保意识的渗透都是十分必要

的,必须让学生明白。

八、板书设计

(学生多种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式)

①②③④⑤??

共同点:形成回路

设计意图:清晰、直观呈现学生自己连接的小电珠的多种点亮方式,有成就感,激发学

习科学的兴趣篇二:灯泡亮了评课

三年级科学《灯泡亮了》

张燕飞老师讲的《灯泡亮了》一课,课上得不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导课自

然,过程开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充分,教师的引导恰如其分。

从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学生提问,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到学生大胆猜想,提出假设,

进行探究活动一“教室里的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呢?”。再到小组分工,拟定实验方案;分组合

作,实施探究;展示交流,得出结论;进行探索活动二“让小灯泡亮起来”。最后学生先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画电路图,在交流之后,教师再把电路图中常用的符号展示给学生,学生再用

符号画一个简单的完整电路图。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纵观张老师的教学,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张老师创设

了问题的情景,提供了简约的实验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让学生在

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整节课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

理念,体现了科学学科的本质——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面对所

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本节课的小组活动,目标明确,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值得我们学习。但正像辛老师提出的那样:小组探究的活动内容要是再加深些就更好了。老师的语言再简洁、和蔼些,就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在学以致用方面多举些实际的例子,效果会更好。

2014年4月11日篇三:让灯亮起来评课稿

《让灯亮起来》评课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孙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美丽的夜景图片、举例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很自然地开始了对灯的研究。接着提问:你们想不想自已动手让灯亮起来?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的欲望。

然后老师让学生认识电路原件,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小器材,再一次引发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学生逐一认识每种材料的结构和用处。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对学生后面的电路探究思路有重大意义。

紧接着教师提出要求:用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一根导线,你能让小电珠发亮吗?在自主探究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们把亮的、不亮的方法都进行研究,为后来突破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在交流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音互相质疑,难点的补充,更好地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讨论之后,老师再出示课件,用很直观的方式给学生们解释了“小灯泡亮的共同特点”,然后再用动画解释了“小灯泡的工作原理”。,这样学生对于小灯泡工作原理,以及电流示怎样在小灯泡中流动的有了充分的认识。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探究,老师适时引导的作用。篇四:《点亮我的小灯泡》案例分析

《点亮我的小灯泡》案例评课稿

一、背景及教材简析

今年我执教了科学《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点亮我的小灯泡》是《电》单元中的第二课。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电灯是怎么亮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也许并不会太在意,甚至提出疑义。本课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使用电池、电线,让小灯泡亮起来。虽然,点亮小灯泡看起来很简单,绝大部分学生也能够点亮,但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学问值得研究。

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一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我思考的首要问题。最终我将“问题引发任务,激励学生探究”定位为本课教学的一条主线,贯穿课的始终。

二、片段简要回顾与评析

(一)、观察材料,认识结构特点。

1、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灯泡,这是什么?(灯泡)

2、你们有灯泡吗?(有)

3、你们的灯泡和老师的灯泡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众说纷纭)

4、那它们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呢?(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我们把小灯泡画一下好吗?(学生画小灯泡的简易图,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5、想不想点亮小灯泡?(想)还需要什么材料?(电池、电线)电池、电线有什么特点?我们先画一张图好吗?(学生画电池、电线简易图)

【评析】

创设简单形象的情境,以大灯泡“牵”出小灯泡。利用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视而不见的观察习惯,启迪学生的心灵,来激发学生研究小灯泡的兴趣。在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特征后,又及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对电路的简单构成(电池、电线、用电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看了之后画小灯泡、电池、电线,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看了又画,是学生很乐意做的事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也为后面学生画电路图埋下了伏笔。

(二)、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1、电池、电线都有了,现在能点亮小灯泡了吗?(能,学生两人一组合作,点亮小灯泡)

2、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发光?(交流、演示,画电路图)

3、猜猜看,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讨论,画电流流动路线)

4、灯泡为什么会发光?(讨论,揭示“回路”含义)

【评析】

材料齐全了,学生已有强烈的动手欲望,这时教师的提问可谓恰到好处。学生亲手点亮了小灯泡,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实践活动,自然画电路图也是得心应手。课堂反馈表明,很少有学生画错电路图。教师再让学生猜测,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把小灯泡的研究引向深入。学生作出了多种猜想,证实了电流的流动路线,知道了“电池里的电从正极流出,经过灯丝,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已完全被教师调动起来,学习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获得了自信,形成了正确的思维方式。

(三)、区分“短路”和“断路”。

1、刚才大家都接亮了小灯泡,还有其他方法使小灯泡接亮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要求接亮的、未接亮的均画电路图。

2、为什么没有接亮?(学生分析原因)教师揭示“短路”和“断路”,教育学生注意用电安全。

3、学生再次尝试接亮小灯泡。

【评析】

大部分学生用的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接亮小灯泡,可以说是属于共性的一面。如何体现学生的个性——用不同的方法接亮小灯泡?在这里,教师“穷追猛打”,设计了一个发散性问题,再次焕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在学生的电路图中得以反映。自然“短路”和“断路”的含义一目了然了,教学的难点也就突破了。这时学生再次合作,重新接亮小灯泡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课堂上不时传来会心的笑声。

(四)、小结延伸。

今天,我们让一个小灯泡亮了起来,想想看,还需要哪些材料,有办法让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吗?

【评析】

教师的收尾提问对学生来说,无疑极具“挑战性”,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下子又被“煽动”了。这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信任和鼓励,也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延伸,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科学探究欲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思考与对策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如何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我认为“以问题驱动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整堂课中,教师的提问多次出现了“是什么”、“为什么”、“想不想”、“能不能”、“猜一猜”等激励性的话语,坚持以问题驱动学生心灵世界,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作为主线,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比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在这样的一种任务驱动氛围下,我们的学生就非常愿学、乐学了,我们的科学课堂也就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气息。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以问题来作为学生学习任务的驱动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教师的提问多半是预先想好的,更多的包含了“命令式”的味道,总有一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而学生提问、质疑的权利和机会就会相对少得多。在本节课中,学生提问、质疑的时空比较少,所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就体现得不是那么充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是科学学习主体的地位,降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质疑的科学态度。同时,以问题来作为学生学习任务的驱动,对教师的问题设计和临场语言应变调控能力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要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反观这节课中,自我感觉问题设计水准一般,形式上也不够活泼,在一些问题的过渡衔接上也不够流畅、自然。虽然,学生配合得比较好,能积极参与,但就全体学生而言,教师的问题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

由此看来,以一种单一的手段来引领学生学习的方式,虽然直接效果比较理想,但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观察、实验、表达、交流等多项活动,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不要怕麻烦,让启发性学习、创造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纵横交错,融会贯通在科学课堂,这样我们的科学课才会更加情趣盎然,更加富有挑战性。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 株洲市天元区栗雨小学胡小玲 一、说教材 本课的原型是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四单元第一课《电池》,本课让学生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尝试点亮小灯泡,知道小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在体验点亮小灯泡的成功喜悦中,产生对电的研究兴趣。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对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电是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并且一般的学生知道灯泡亮起来需要电池,但对电流需要通过灯丝不了解。对灯泡的研究兴趣会大于对电池的研究。所以本课的设计以认识灯泡的结构为起点,在尝试点亮灯泡的过程中探究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基于以上学情,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通过观察灯泡,了解灯泡结构。尝试用导线、干电池点亮小灯泡。 2、在点亮过程中如实记录点亮和没有点亮的各种连接方式,并且在这些连接中寻找规律体验到“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成功点亮小灯泡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对电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4、在师生互动中认识“短路”“断路”,初步具备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动手和合作交流中知道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完整的电路,电需要流过灯丝才会发光。 教学难点 根据发光的电路推测电流的路径。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灯泡剖面图、灯泡、电池、灯泡图片、双面胶、图例。 3、多媒体课件:点亮我的小灯泡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1、美丽的城市夜景图片导入 提出问题,激发对灯泡亮起来的研究兴趣 2、认识灯泡的结构 学生观察灯泡的结构 PPT展示灯泡结构图,结合图片认识灯泡的各部分 3、观察电池与导线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电脑展示台,观察电池及导线的构造,猜测各部分的作用。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把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并且利于实验材料的发放,避免了学生在没有观察前就盲目的连接电路。 3、尝试点亮小灯泡 (1)学生尝试点亮小灯泡,完成的学生可尝试多种连接方法,利用记录表画没有点亮和点亮了的情况。 此环节利用信息手段呈现学生活动注意事项,讲解记录单的连画方法,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利用计时器倒计时,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把握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体现其主体性。 (2)汇报交流不同的连接方式 小组成员利用多媒体展台演示每一种连接方法,直观的显示灯泡是否被点亮,利用纸质的灯泡模型在黑板上贴出每一种连接方式。 (3)观察被点亮电路的特征,猜猜电流路径 利用对比理解的方法归纳点亮电路的特征 利用PPT动画演示电流在电路的中的流动路径,知道灯泡亮起来的原因是形成了回路,电流通过了灯丝这一概念。 结合动画区分回路、短路、断路电路 (4)辨一辨,谁能成功。 巩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安全用电知识讲解 这一课借助实物和多媒体,学生通过观察灯泡、电池、导线的构造,亲历多次尝试点亮小灯泡的过程,真正的明白小灯泡被点亮的原因,更是点亮孩子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允许有成功也有失败,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式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式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小灯泡亮起来》说课稿

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能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知道电池、导线、灯泡的作用 乐于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同大家共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用实验验证 教学准备:幻灯片、实验记录卡、小灯泡、导线、电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五光十色的霓红灯吗?喜欢吗?的确它们把夜晚的街道装扮的非常美丽;你们见过路口的红绿灯吗?(见过)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行人和车辆在它的指示下安全地通过,除了这些灯还有许多灯,如:过年时喜庆的红灯笼、大海中指引航向的灯塔、还有街道边为夜间提供照明的路灯等等。灯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品,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灯泡是如何发光的呢?(生答,教师不做纠正,但学生一定会提到是因为电) 点评:教师从生活中五光十色霓虹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进一步学习新课打下铺垫。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画灯泡 师:你们见过灯泡吗?记得灯泡是什么样的吗?你能画一画灯泡的样子吗?(生动手画记忆中的灯泡) 师:我把灯泡带来了,你们观察一下,和你们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幻灯片展示灯泡)你能介绍一下小灯泡吗?(组内活动)谁能向大家介绍你都观察到什么了?(视情况1-2人 实物介绍,其他人补充,师图片或板书小灯泡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对灯泡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求知欲望,为下面的操作做好铺垫,达到课堂教学的预设。 活动二、点亮小灯泡 师:我们认识了小灯泡,你想不想把它点亮了 (每个组发一节电池、一根导线,请你们利用这些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 师:点亮小灯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请大家仔细观察,反复尝试。把经过验证后能够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画在一张纸上,把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在另外一张纸上。每张纸下面都给大家出示了图例,在尝试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起来,这样会损坏电池。(师做一下)(投影出示要求)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和动手尝试点亮灯泡,在不能点亮和能够点亮的反复尝试过程,是学生建立电路概念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点评:教师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究小灯泡点亮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能力。 (学生活动,并画图)时间短一点,有点亮的即可!!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该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二节内容。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这一单元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点亮小灯泡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四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源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伏的干电池、1

【精品教案】2017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案:2-2 点亮小灯泡

第2课点亮小灯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电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本课的教学目的不是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而是探索电在这个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流经的路线—电路,并让学生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从而在后面的几课中不断去巩固这一概念。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第二部分探索小灯泡的结构以及如何让它亮起来,第三部分展示研讨亮起来的小灯泡电流的流动路线,即初步建立电路概念。 【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有的学生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学生根本不会点亮小灯泡,他们不知道电路是一个回路。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小灯泡的各个组成部分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 合回路。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1 只小灯泡,1 节 1.5v 的干电池,1 根导线,科学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激趣引入(预设5分钟) 1.你能让这个手电筒亮起来吗?(出示一个没有电池的手电筒,请学生来点亮) 2.手电筒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要想让手电筒亮起来,必须装上电池,然后打开开关。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西礼小学孙汇杉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一、说教材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并能区分短路和短路。 (四)教学准备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小灯泡内部放大图、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目标的达成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在教学中达成目标的要求,突破重难点,所以教学中主要采用“尝试---探究”法开展教学,具体方法有有意观察法、自主性操作法等。 三.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过程要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统一,才能发挥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学生认知结构来布局活动的结构,立足学生心理需求来解析每一个具体的活动,让每一个活动成为承载科学概念、激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体。 所以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小灯泡。

四年级科学下册 点亮小灯泡 1说课稿 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 一、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册"电"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基础。 教材安排了2大活动:一是"让小灯泡发光",安排了"观察小灯泡、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画电路装置图”4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二是通过“图中的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亮”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外延。 教材的这种布局,体现了2大优势:1、迎合学生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习兴趣。2、有利学生掌握电路的具体连接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科学知识:认识小灯泡、电池的结构;掌握电流、电路等概念,特别是要知道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并能清晰地描述出电流的流向。 科学探究:经历使用电线、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亮的活动;学会检查电路装置,体会电流的路线,用自己的方式初步学画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安全用电知识,意识到电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观察灯泡,正确连接电路并想象电流的路线。 教学难点:想象电流的路线。 三、教法指导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设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本课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教学准备 每生一根电线,一个干电池,一个小灯泡,不同颜色的笔2支,实验记录单。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点亮小灯泡》微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点亮小灯泡》 微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点亮小灯泡》微课教学设计海口市海瑞学校王洪坚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第二课《点亮小灯泡》。本科教材由“小灯泡的构造”、“让小灯泡发光”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学情分析 新课程新标准,现在的教学要强调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恰当指导,使学习有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师生投入、勇于开拓实践的高质量学习。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教学相长,共同实现既定的教学.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

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点亮小灯泡教案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执教:赖芳芳指导:傅小欢林泉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通过观察小灯泡构造,尝试点亮小灯泡,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并思考电是怎样流动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进而区分短路和断路,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电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闭合开关时,就有电流过灯泡,灯泡就会亮起来,这是学生的认知基础。至于电怎么流动,灯泡怎么连接,学生浑然不知。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因此,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教学准备】 小灯泡、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课件、电池和小灯泡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静电,今天我们继续认识电。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视频(播放视频)。同学们在视频中看到什么?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同学们想不想来亲自点亮小灯泡?那我们今天就来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教学意图:用视频创设情境,灯从不亮到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了解灯泡、电池、导线 (一)观察小灯泡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 师引入:要想点亮小灯泡,我们先认识一下小灯泡。(课件出示灯泡示意图)请同学们观察小灯泡,看一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观察示意图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验材料中的小灯泡进行观察。 2.学生结合课本P5观察小灯泡,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帮助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名称,强调有两个连接点。) 5.想一想:小灯泡的哪个部分会发光?(灯丝)灯泡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这与灯丝的点亮有没有关系? 教学意图: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此部分教学的重点,小灯泡灯丝点亮与连接点关系的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明白要点亮小灯泡必须电流从一个连接点流向另一个连接点。 (二)观察电池 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 2.师生共同了解电池的结构(课件演示电池结构)。 3.猜一猜,电池上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点亮小灯泡》教案

第一单元电 第2课时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

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四年级下册 同步练第2课 点亮小灯泡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 第2课点亮小灯泡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 2.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3.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铜帽的一端称为正极;锌壳的一端称为负极。 4.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 V,干电池的一端标有“+”代表正极极、另一端标有“—”代表负极极。 5.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 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 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中插座中的电 做实验。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用 1.5V的干电池做电的实验很安全。(√) 2.家中的电是220V交流电,很危险,我们一般不用它来做实验。(√) 3.在短路情况下,不仅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池也有可能被损坏。(√) 4.短路和断路描述的是同一种情况。(×) 5. 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起来时,会发生短路。(√) 三.选择题 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B )交流电。 A.110V B.220V C.200V 2.下列常用电器中,不是用电池作电源的是( B ) A.电子表 B.白炽灯 C.手电筒 3.电从电池的(A)流出,经过导线和用电器,到( B )流回,从而构成了 一个完整的回路。 A.正极 B.负极 C.南极 D.北极 4.在下图所示的几种电路中,灯泡不能亮的是( B )

5.电灯使用的是( A ),手电筒使用的是( B )。 A.交流电 B.直流电 四、填空题 在下图中填出小灯泡各部分的名称。 五.实验探究题 1.判断下面哪些小灯泡会亮,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画“√”;哪些会发生短路,在括号里画“○”,哪些会发生断路,在括号里画“×”。 ○√√×√× 2.用毛皮轻轻摩擦气球后,紧接着用带电的气球接触荧光灯管任意一端的触点时,灯管即刻被点亮(如下图所示),只是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 (1)在用毛皮摩擦气球时,电荷(带负电)从毛皮转移到了气球上, 使气球带负电(填“正电”或“负电”)。 (2)灯管被点亮,说明灯管内的灯丝有 (填“有”或“无”) 电流通过。 (3)灯管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的原因是电荷数量少,电 流较小。

教育科学出版 第一单元《电》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教材依据】 教育科学出版第一单元《电》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使学生在融洽氛围中开拓实践学习新知识,逐渐的养成尊重客观事实、重视证据的学习态度。 设计理念: 现在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强调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有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勇于开拓实践的学习。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微小变化开始,使学生身边关注身边的事物, 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教材分析: 本课开始真正的开始探究电的第一课,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小灯泡的构造,在这部分中要学生初步的认识到小灯泡有哪几部分构成,了解电流是怎样通过小灯泡内部的。第二部分是让小灯泡发光,让学生尝试点亮小灯泡;同时试着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了解不同的连接方法,从中了解什么是完整的回路,什么是短路与断路,对电流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课看似简单,但是有很多问题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认识小灯泡的构造对学生十分重要。学生明白了小灯泡的构造后,再让学生进行电路连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电的研究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2、观察小灯泡链接的方法,描述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培养学生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最新点亮小灯泡说课稿复习课程

《让灯亮起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8课《让灯亮起来》。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 课。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程”。科学课就是活动课,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使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只有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才 能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组织者。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家庭用电”单元中的第一课。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但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让灯亮起来》这一课开始的, 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电珠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电珠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让灯亮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电珠亮起来,但是,他们 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电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电珠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去让灯亮起来。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 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电珠亮起来。 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电珠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电珠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电珠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让灯亮起来。观察、描述和记录让灯亮起来的实 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 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让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让灯亮起来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让灯亮起来的方式就 是一种难度的提升,三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点亮小灯泡》教案(2021新版)2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2)会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灯泡 (3)学会连接简单电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小电珠连接的相同点,猜测电流在小灯泡内是怎样流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进行猜想的方法. (2)通过画图记录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符号呈现思维过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一根导线、一个电池使小灯泡亮起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探究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小灯泡的结构,通过自主尝试小灯泡的连接,从失败中总结并获得成功。 【教学难点】正确连接电路,理解电流的流动路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手电筒,是一种家庭常用的手持式移动照明工具。打开手电筒的开关,小灯泡就亮了。它是怎样亮起来的? 观察手电筒结构示意图,手电筒发光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明确: 条件:灯泡、电池、导线 2、如果有导线和电池,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用示意图表达你的想法。 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需要科学实验进行验证。 观察回答 用示意图画出自己的想法聚焦问题,创设情境 二、讲授新课 一、探索 (一)实验器材 ◆小灯泡 ◆电池 ◆导线 1、观察小灯泡 (1)观察小灯泡各部分结构,说说各部分结构名称。

灯丝两端分别连到了两根金属架上。两根金属架,一根连到了小灯泡底部金属点,另一根连到了灯泡金属壳的金属点。我们就把这两个金属点叫做连接点。 (2)想一想:小灯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明确: 玻璃泡:充入氮气,防止灯丝的氧化,保护灯丝,延长寿命 灯丝:电流通过时能发光 金属架:支撑灯丝 连接点:连接金属架和导线 (3)找一找:小灯泡通电后发光的部位在哪里? 明确 灯丝。灯丝多数为钨丝制成,灯泡使用寿命长。 【资料卡片】 爱迪生,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他和助手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收集了各种资料,做了四万页笔记,一连几个月对1600多种材料进行了试验,终于在1879年10月21日试制成功了可用45个小时的电灯泡。爱迪生又用了两年时间对六千多种植物的纤维一一进行试验,使灯泡的寿命延长至1000小时。1882年,第一批实用灯泡问世,不久即进入千家万户。这种竹丝电灯继续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美国人库利奇发明钨丝灯,钨丝灯从1907年起一直沿用至今。 2、认识电池 铜帽,称为正极,用“+”表示。 锌壳,称为负极,用“-”表示。 电池外壳有“1.5V”标识,表示电压为1.5伏,为点亮小灯泡提供电能。 3、认识导线 外面:绝缘胶皮。 里面:金属丝 导线:用来连接电池和小灯泡,传导电流的。使用时去掉两端的绝缘胶皮。 (二)实验过程 尝试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并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记录有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 1、实验要求 ◆同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接亮的方法最多。 ◆记录员及时地将连接方式画下来,然后再去发现更多种连接。 ◆找规律,小灯泡发亮与否和什么有关系。 2、安全提示 当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就会造成短路。短路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电池还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甚至可能爆炸。所以,在实验中,要避免出现短路。 3、展示、交流实验记录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点亮小灯泡教科版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该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二节内容。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这一单元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点亮小灯泡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四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源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1根导线、白纸。 2.教师准备:小灯泡剖面图、小灯泡、电池、双面胶、小灯泡及电池的自制图片若干。 3.多媒体课件:点亮我的小灯泡。 六、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秉承这一要求,我将课堂还给学生,依照“仔细观察——简单描述——实验操作——大胆猜测——探究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结构观察法 新课程提出“科学学习的观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亦步亦趋“的观察,而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它包含2层含义:一是无意观察,二是结构观察。本课在观察小灯泡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法”。 (2.)自主操作法 科学学习与常识教学的不同之一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

四年级科学下册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点亮小灯泡 一、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册"电"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基础。 教材安排了2大活动:一是"让小灯泡发光",安排了"观察小灯泡、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画电路装置图”4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二是通过“图中的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亮”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外延。 教材的这种布局,体现了2大优势:1、迎合学生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习兴趣。2、有利学生掌握电路的具体连接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科学知识:认识小灯泡、电池的结构;掌握电流、电路等概念,特别是要知道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并能清晰地描述出电流的流向。 科学探究:经历使用电线、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亮的活动;学会检查电路装置,体会电流的路线,用自己的方式初步学画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安全用电知识,意识到电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观察灯泡,正确连接电路并想象电流的路线。 教学难点:想象电流的路线。 三、教法指导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设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本课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教学准备 每生一根电线,一个干电池,一个小灯泡,不同颜色的笔2支,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过程要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统一,才能发挥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所以我立足学生认知结构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激情 1.出示台灯,创造场景。 2.我让它亮起来。(故意动作)啊呀,灯坏了?可能什么原因?让谁来修?你敢?就算你敢我也不敢让你来修理的,研究科学需要勇敢但不能莽撞。我们小学生是不能随便修理电器的,否则会发生触电的危险。不过在这堂课上,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操作没有危险的材料,都有机会来当一回小小电

第2课《点亮小灯泡》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设计由点亮小灯泡引入,是因为不少学生在课前已经会点亮小灯泡,就让他们兴致勃勃地点下去吧,并由此引出他们不知道的电路知识,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对电路的观察、描述与分析,培养他们对生活上的常见现象多观察、多思考、大胆猜想、细心求证的习惯。接着让他们尝试连接各种电路,并认识短路和断路的知识,应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另外,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认识电流的流动路线,这使不容易理解的科学原理变得更简单,更直接。而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亲身体验,让教学更加有效。 【学情分析】 从知识角度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灯泡和电池以及导线都比较熟悉,但对于小灯泡的各部分的结构还是模糊的,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灯泡点亮,但是方法一般是单一的,只知道能够使小灯泡发亮,但不懂得简单电路的组成。 从年龄的特点看,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这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教学难点】 1、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2、区分短路和断路。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请孩子们来一起欣赏(出示PPT,习水的夜景),这是哪里呢?漂亮吗?如此美丽的夜景离不开电灯的功劳,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电灯泡,并当一会小电工点亮电灯泡(板书:点亮小灯泡),大家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今天我们将同学们分成8个组,按照大家整体表现,还要设优秀电工小组,同学们准备好挑战了吗? 二、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观察材料,认识构造(观察部分) (一)观察小灯泡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

《用电池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第一课《电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 (一)教材背景和内容 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在这一课中,让学生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这一课时的教学又是后面学习“怎样控制电路”、“设计电路”等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课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电池;第二部分:用电池点亮小灯泡,重点应该是第二部分,所以我确定的课题是:用电池点亮小灯泡。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认真观察电池外部特征并有所发现。 2、经历一个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过程,理解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猜想与假设需要依据一定的事实。 2、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科学概念: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2、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二、说学生 从知识角度看:五年级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既熟悉而又陌生,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灯泡点亮,但是方法是单一的,不懂得简单电路的组成。 从年龄的特征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这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 三、说教法和学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我在学生认识了电池以后,及时抛出问题:用导线怎样连接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然后出示记录单,小组合作完成猜想并设计出方案。再提供给学生以材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验证各自的方案能不能点亮小灯泡。经历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观察干电池,认识构造 小组活动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并记录下来,再组织交流。借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