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点亮小灯泡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点亮小灯泡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点亮小灯泡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点亮小灯泡教科版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该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二节内容。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这一单元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点亮小灯泡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四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源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1根导线、白纸。

2.教师准备:小灯泡剖面图、小灯泡、电池、双面胶、小灯泡及电池的自制图片若干。

3.多媒体课件:点亮我的小灯泡。

六、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秉承这一要求,我将课堂还给学生,依照“仔细观察——简单描述——实验操作——大胆猜测——探究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结构观察法

新课程提出“科学学习的观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亦步亦趋“的观察,而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它包含2层含义:一是无意观察,二是结构观察。本课在观察小灯泡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法”。

(2.)自主操作法

科学学习与常识教学的不同之一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

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头戏。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动手操作”这项技能的训练,切割10分钟的时间块用于学生连接小灯泡。

(3.)对比理解法

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特色,科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本课教学中存在着多出对比:首先,自我认知与活动结果的对比。主要体现在本认为很容易接亮的小灯泡在实践中却花了一大笔力气;本认为很容易画的灯泡,却没能自信地画出来。其次,多种电路连接方式的对比。这些对比是促成学生对电路认知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2、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亲自动手汇报实验结果相结合,起到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易于理解。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PPT出示美丽夜景照片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小灯泡结构

1、提问:你了解小灯泡的构造吗?

2、学生仔细观察小灯泡,把它画在纸上,并汇报。

3、PPT出示小灯泡,认识小灯泡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出小灯泡,认识小灯泡结构,为成功点亮小灯泡奠定基础。

(三)认识实验材料

1、提问:点亮小灯泡还需要哪些材料

2、学生明确实验材料还包括导线与电池,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用途。

设计意图:简单认识点亮小灯泡所需材料,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准备。

(四)点亮小灯泡

1、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点亮小灯泡。

2、成功点亮小灯泡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小灯泡连接方法。

3、未成功点亮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连接方式。

4、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

提问: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都连接到了电池和灯泡的哪些地方?

5、分析小灯泡内部构造。

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连接小灯泡上的这两个位置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呢?这与小灯泡内部的构造有关。、猜测电流流向。提问:电流我们看不到,但是能够想象它的流动方向。你能说出这幅连接图中,电流的流向吗?学生猜测后,教师PPT演示电流的流向。

7、分析失败的连接方式灯泡不亮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这些连接方式,小灯泡不亮呢?

随机渗透短路、断路知识。

设计意图:

①合作探究点亮小灯泡的接法,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②成功点亮的小组,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未能点亮的,激发求知的渴望,迫切得到正确的连接方式。

③以贴图方式呈现,清晰直观,易于分析。

④由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到分析小灯泡内部构造,逐层深入。

在分析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电流的流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识规律。

⑤分析失败原因,加深对正确连接方式的理解,为找寻多种连接方法奠定基础。

(五)多种方式,点亮小灯泡

1、PPT出示实验要求

2、学生动手实验

3、实验汇报:将不同的连接方式贴在黑板上。

4、学生总结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的共同点。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操作。

寻找连接方式的过程,是将前面分析得出的成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用于指导实践的过程。

(六)拓展延伸

1、尝试同时点亮多盏小灯泡。

2、用电安全教育。

3、绿色环保意识渗透。

设计意图:本节课点亮了一盏小灯泡,也点亮了学生心中对电的好奇心,他们不满足于只点亮一盏小灯泡,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用电安全教育与环保意识的渗透都是十分必要的,必须让学生明白。

八、板书设计

(学生多种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①②③④⑤……

共同点:形成回路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板桥小学《科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 株洲市天元区栗雨小学胡小玲 一、说教材 本课的原型是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四单元第一课《电池》,本课让学生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尝试点亮小灯泡,知道小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在体验点亮小灯泡的成功喜悦中,产生对电的研究兴趣。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对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电是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并且一般的学生知道灯泡亮起来需要电池,但对电流需要通过灯丝不了解。对灯泡的研究兴趣会大于对电池的研究。所以本课的设计以认识灯泡的结构为起点,在尝试点亮灯泡的过程中探究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基于以上学情,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通过观察灯泡,了解灯泡结构。尝试用导线、干电池点亮小灯泡。 2、在点亮过程中如实记录点亮和没有点亮的各种连接方式,并且在这些连接中寻找规律体验到“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成功点亮小灯泡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对电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4、在师生互动中认识“短路”“断路”,初步具备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动手和合作交流中知道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完整的电路,电需要流过灯丝才会发光。 教学难点 根据发光的电路推测电流的路径。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灯泡剖面图、灯泡、电池、灯泡图片、双面胶、图例。 3、多媒体课件:点亮我的小灯泡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1、美丽的城市夜景图片导入 提出问题,激发对灯泡亮起来的研究兴趣 2、认识灯泡的结构 学生观察灯泡的结构 PPT展示灯泡结构图,结合图片认识灯泡的各部分 3、观察电池与导线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电脑展示台,观察电池及导线的构造,猜测各部分的作用。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把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并且利于实验材料的发放,避免了学生在没有观察前就盲目的连接电路。 3、尝试点亮小灯泡 (1)学生尝试点亮小灯泡,完成的学生可尝试多种连接方法,利用记录表画没有点亮和点亮了的情况。 此环节利用信息手段呈现学生活动注意事项,讲解记录单的连画方法,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利用计时器倒计时,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把握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体现其主体性。 (2)汇报交流不同的连接方式 小组成员利用多媒体展台演示每一种连接方法,直观的显示灯泡是否被点亮,利用纸质的灯泡模型在黑板上贴出每一种连接方式。 (3)观察被点亮电路的特征,猜猜电流路径 利用对比理解的方法归纳点亮电路的特征 利用PPT动画演示电流在电路的中的流动路径,知道灯泡亮起来的原因是形成了回路,电流通过了灯丝这一概念。 结合动画区分回路、短路、断路电路 (4)辨一辨,谁能成功。 巩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安全用电知识讲解 这一课借助实物和多媒体,学生通过观察灯泡、电池、导线的构造,亲历多次尝试点亮小灯泡的过程,真正的明白小灯泡被点亮的原因,更是点亮孩子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允许有成功也有失败,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式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式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资料 连线 填表1;岩石和矿物在有很多应用,请你写出应用的例子。 岩石或矿物的名称岩石或矿物的应用 石英钟表和计算机中 花岗岩雕塑 石墨制作铅笔芯 铁矿石提炼铁 钨矿制作灯泡中的钨丝 雄黄医药 盐调味品 2;人们常用的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 储存方法举例 腌制法腌制咸鱼;腌制咸菜 冷冻法冷冻水产品;制作冰糕 暴晒法晒鱼干 真空包装法制作罐头 高温灭菌法制作牛奶 填图 1;写出下图这朵花各部分的名称。 2;在下面地球构造简图中填出地球各部分的名称。

3;根据左边的图在右边的框中画出简单电路图。 4;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如下。 哪组接线1-2 1-3 1-4 2-3 2-4 3-4 通路是是是 断路是是是 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在下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 5;有一节电池;两只小电珠和一些导线,你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吗?把你的设计画下来。 简答 1;观察腐败的食物时要注意什么? 答: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腐败的物品;观察完要用肥皂洗手;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2;食品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 答: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等。 3;如何根据保质期长短选择所需的食物? 答:如果是短期内能食用完的,一般应考虑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如果是需要在较长时间内食用的,则可以选用保质期长的食品。 4;大理岩和石灰岩滴稀盐酸后有何变化? 答:大理岩和石灰岩滴上冷的稀盐酸后会冒气泡,这是其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石灰岩冒气泡的情况比大理岩猛烈。 5;云母;长石和石英有何区别? 答:石英晶体是一端有尖角的柱状或长柱状,颜色常因混人不同的杂质而具有多种色彩,具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长石晶体常呈柱状或板状;细粒状,颜色肉红;浅黄色;白或灰白;云母呈片状或鳞片状,颜色呈黑;棕红;白;浅灰等。 6;为什么条痕比颜色更固定? 答:由于条痕可以消除杂质和其他的(如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射;散射等)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所以矿物条痕的颜色更加固定;可靠。比如赤铁矿的颜色有铁黑色和红褐色等,但条痕

《让小灯泡亮起来》说课稿

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能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知道电池、导线、灯泡的作用 乐于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愿意通过合作的方式同大家共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用实验验证 教学准备:幻灯片、实验记录卡、小灯泡、导线、电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五光十色的霓红灯吗?喜欢吗?的确它们把夜晚的街道装扮的非常美丽;你们见过路口的红绿灯吗?(见过)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行人和车辆在它的指示下安全地通过,除了这些灯还有许多灯,如:过年时喜庆的红灯笼、大海中指引航向的灯塔、还有街道边为夜间提供照明的路灯等等。灯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品,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灯泡是如何发光的呢?(生答,教师不做纠正,但学生一定会提到是因为电) 点评:教师从生活中五光十色霓虹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进一步学习新课打下铺垫。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画灯泡 师:你们见过灯泡吗?记得灯泡是什么样的吗?你能画一画灯泡的样子吗?(生动手画记忆中的灯泡) 师:我把灯泡带来了,你们观察一下,和你们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幻灯片展示灯泡)你能介绍一下小灯泡吗?(组内活动)谁能向大家介绍你都观察到什么了?(视情况1-2人 实物介绍,其他人补充,师图片或板书小灯泡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对灯泡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求知欲望,为下面的操作做好铺垫,达到课堂教学的预设。 活动二、点亮小灯泡 师:我们认识了小灯泡,你想不想把它点亮了 (每个组发一节电池、一根导线,请你们利用这些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 师:点亮小灯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请大家仔细观察,反复尝试。把经过验证后能够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画在一张纸上,把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画在另外一张纸上。每张纸下面都给大家出示了图例,在尝试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起来,这样会损坏电池。(师做一下)(投影出示要求)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和动手尝试点亮灯泡,在不能点亮和能够点亮的反复尝试过程,是学生建立电路概念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点评:教师给学生一个独立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究小灯泡点亮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能力。 (学生活动,并画图)时间短一点,有点亮的即可!!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电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在类的生物和非生物。 2、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答: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什么时候带电呢?(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7、小灯泡的结构分为: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两个)(图如课本第5页所示)。只有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8、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电池的正极,用符号“+”表示,另一端是锌壳,是电池的负极,用符号“-”表示。 9、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被损坏。 10、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电路一般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1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交流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实验室做实验用的是1.5V 的干电池,对人体无害。 1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14、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池没电,电线没连接好;导线断了,电池盒或小灯座出了问题等。 15、查找电路中故障的方法:电路检测器,检查法;替换法。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6、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常见的导体有铁、铜、铝、水、人体、大地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等。 17、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作用?答: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8、不要用湿抹布擦带电设备,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材料。 19、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该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二节内容。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这一单元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点亮小灯泡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四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源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伏的干电池、1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西礼小学孙汇杉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一、说教材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2、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并能区分短路和短路。 (四)教学准备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小灯泡内部放大图、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目标的达成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在教学中达成目标的要求,突破重难点,所以教学中主要采用“尝试---探究”法开展教学,具体方法有有意观察法、自主性操作法等。 三.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过程要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统一,才能发挥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学生认知结构来布局活动的结构,立足学生心理需求来解析每一个具体的活动,让每一个活动成为承载科学概念、激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体。 所以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小灯泡。

四年级科学下册 点亮小灯泡 1说课稿 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 一、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册"电"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基础。 教材安排了2大活动:一是"让小灯泡发光",安排了"观察小灯泡、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画电路装置图”4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二是通过“图中的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亮”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外延。 教材的这种布局,体现了2大优势:1、迎合学生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习兴趣。2、有利学生掌握电路的具体连接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科学知识:认识小灯泡、电池的结构;掌握电流、电路等概念,特别是要知道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并能清晰地描述出电流的流向。 科学探究:经历使用电线、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亮的活动;学会检查电路装置,体会电流的路线,用自己的方式初步学画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安全用电知识,意识到电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观察灯泡,正确连接电路并想象电流的路线。 教学难点:想象电流的路线。 三、教法指导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设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本课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教学准备 每生一根电线,一个干电池,一个小灯泡,不同颜色的笔2支,实验记录单。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点亮小灯泡》微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点亮小灯泡》 微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点亮小灯泡》微课教学设计海口市海瑞学校王洪坚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第二课《点亮小灯泡》。本科教材由“小灯泡的构造”、“让小灯泡发光”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学情分析 新课程新标准,现在的教学要强调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恰当指导,使学习有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师生投入、勇于开拓实践的高质量学习。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教学相长,共同实现既定的教学.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

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点亮小灯泡教案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执教:赖芳芳指导:傅小欢林泉 【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通过观察小灯泡构造,尝试点亮小灯泡,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并思考电是怎样流动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进而区分短路和断路,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电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闭合开关时,就有电流过灯泡,灯泡就会亮起来,这是学生的认知基础。至于电怎么流动,灯泡怎么连接,学生浑然不知。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因此,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教学准备】 小灯泡、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课件、电池和小灯泡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静电,今天我们继续认识电。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视频(播放视频)。同学们在视频中看到什么?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同学们想不想来亲自点亮小灯泡?那我们今天就来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教学意图:用视频创设情境,灯从不亮到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了解灯泡、电池、导线 (一)观察小灯泡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 师引入:要想点亮小灯泡,我们先认识一下小灯泡。(课件出示灯泡示意图)请同学们观察小灯泡,看一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观察示意图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验材料中的小灯泡进行观察。 2.学生结合课本P5观察小灯泡,认识小灯泡的构造。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结合小灯泡的结构图帮助学生认识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名称,强调有两个连接点。) 5.想一想:小灯泡的哪个部分会发光?(灯丝)灯泡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这与灯丝的点亮有没有关系? 教学意图: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此部分教学的重点,小灯泡灯丝点亮与连接点关系的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明白要点亮小灯泡必须电流从一个连接点流向另一个连接点。 (二)观察电池 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 2.师生共同了解电池的结构(课件演示电池结构)。 3.猜一猜,电池上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四年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下册《点亮小灯泡》教案 学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学科册次课题课型课时 重点难 点 学习水平 科学四年级 下册 点亮小灯泡新授课1课时 识 记 理 解 运 用 教学目标认知 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初步认识 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 电路。 √√ 2、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 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 技能 目标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情感 目标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 作成功的喜悦。 2、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 探究规程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实践运用 实验器材及 教学媒体1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静电,今天我们继续认识电。请同 学们看这样几张照片(课件出示易门夜景),多么美丽易门夜景,因为有了电点亮了彩灯才使我们的易门变得更加美丽、漂亮。 2、发现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标 面对这么美丽的夜景、这么色彩斑斓的夜景灯光同学们能不能提出一些与灯有关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二、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 (1)请先自己看课本,想想该怎样才能点亮小灯泡? (2)自己尝试着做一做。 2、实验探究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实验材料点亮小灯泡。(六人小组合作完成)操作完后把器材放在桌子上,认真倾听同学和老师的发言,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老师奖励“合格小电工”奖牌,表现好的组, 老师就奖励“优秀电工小组”奖牌。 (1)同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接亮的方法最多; (2)仔细观察连接的电路,试着用简单的图画出连接装置。每接亮一种,就用示意图画下来;不亮的也用示意图画下来。 (3)思考亮与不亮的原因,试着用红笔画出电在电路里流动的路线! 3、汇报交流,发现结论(验证假设) (1)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的连接装置。 每组派一名代表,利用实物投影(或实物演示)展示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并说说小组讨论后认为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 (2).明确: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课件出示:模拟电流) (3)强调: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 三、实践运用 1、通过本节课的亲身探究,你知道生活中的灯是怎样亮起来的吗? 2、对家中使用的电器做个调查。 家庭用电调查表激情答问 齐读课题 尝试提问 相互补充 明确目标 自学课本 带问探究 尝试接电路 合作探究 指名交流 独立总结 个别汇报 各抒己见 师做补充 仔细听同学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电》 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 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220V的交流电, 5500V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 触电危险。干电池里 1.5V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 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 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 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 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 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 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另外还有4个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这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油菜花就是完全花。 5、四部分中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如:南瓜雄花和南瓜雌花都是不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点亮小灯泡》教案

第一单元电 第2课时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

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四年级下册科学(点亮小灯泡)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教学重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修文县小箐乡中心小学备课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师:熊维中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最新点亮小灯泡说课稿复习课程

《让灯亮起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8课《让灯亮起来》。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 课。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程”。科学课就是活动课,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使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只有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才 能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组织者。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家庭用电”单元中的第一课。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但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让灯亮起来》这一课开始的, 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电珠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电珠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让灯亮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电珠亮起来,但是,他们 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电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电珠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去让灯亮起来。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 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电珠亮起来。 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电珠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电珠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电珠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让灯亮起来。观察、描述和记录让灯亮起来的实 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 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让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让灯亮起来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让灯亮起来的方式就 是一种难度的提升,三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源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四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电 1、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平时不显示带电,是因为物质同时存在两种电荷:正电 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所以会产生相互吸引 的现象。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常见的静电现象:打雷闪电、冬天脱毛衣,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劈啪声”、梳头时头 发和梳子会相互吸引、塑料梳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纸片、冬天干燥时,两个人相互接触会有触电的感觉等。 5、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产生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电源;另一个是要有 电路。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6、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对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7、家用电是220V的交流电,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用来做科学 实验。 8、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构成。 9、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要首先接触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接触头,如果灯泡亮,就可以 对被测物体进行检测了,检测时要进行多次检测。 10、能够使电流流过的物质,我们称为导体,金属一般都是导体;不能使电流流过的物 质,我们称为绝缘体。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11、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12、两个小灯泡并联时要比串联时亮一些;两节干电池串联时要比并联时亮一些;电池 串联时,电压相加;电池并联时,电压不变,还是一节电池的电压。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一株完整的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几部分组成。 2、有些花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 有些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这样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3、单性花是不完全花,完全花一定是两性花。 4、种子和果实的形成:雄蕊的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通过花柱到达子房,和子房里 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后形成种子,子房发育形成果实,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点亮小灯泡教科版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该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二节内容。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这一单元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点亮小灯泡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四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五、课程资源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1根导线、白纸。 2.教师准备:小灯泡剖面图、小灯泡、电池、双面胶、小灯泡及电池的自制图片若干。 3.多媒体课件:点亮我的小灯泡。 六、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秉承这一要求,我将课堂还给学生,依照“仔细观察——简单描述——实验操作——大胆猜测——探究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结构观察法 新课程提出“科学学习的观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亦步亦趋“的观察,而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它包含2层含义:一是无意观察,二是结构观察。本课在观察小灯泡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法”。 (2.)自主操作法 科学学习与常识教学的不同之一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