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

一、生理学指标:

1)心率(HR):是评定运动性疲劳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常用基础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对疲劳进行评价.

①基础心率(晨脉):基础心率是基础状态下的心率,即清晨、清醒、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一般用脉搏表示,机体机能正常时基础心率相对稳定。大运动负荷训练后,若经一夜的休息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5—10次/分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累积现象,若续几天持续增加,则应调整运动负荷。在选用基础心率作为评定疲劳指标时,应排除惊吓、恶梦、睡眠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②运动中心率:可采用遥测心率方法测定运动中的心率变化,或用运动后即刻心率代替运动中的心率。按照训练-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运动中心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若一段时期内从事同样强度的定量负荷,运动中心率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

③运动后心率恢复:运动后心率包括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恢复期心率下降越快,恢复时间越短,心血管机能越好·相同运动负荷后,运动员心率恢复加快,提示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适应或机能状况良好。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可衡量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或者身体机能状况。运动后心率一般从第2分钟开始测6s、10s或30s的心率,用于观察运动员对运动负荷和训练强度的反应和恢复情况。通过对运动后心率的观测运用,以探求运动员取得最大化训练效果的适宜运动负荷.

①膝跳反射阈值:随着疲劳的增加,膝跳反射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引起膝跳反射所需的叩击力量增加。因此,可根据运动前后膝跳反射的敏感性评价疲劳。

②反应时:反应时是指刺激信号(光、声音等)出现后机体迅速做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疲劳时反应时明显延长,特别是选择反应时延长更明显,表明大脑皮层分析机能下降。

③血压体位反射:测定心血管系统调节机能(植物神经).受试者坐位静息5分钟后,测安静时血压,随即仰卧3分钟,然后将受试者扶成坐姿(推受试者背部,使其被动坐起),立即测血压,每30秒测一次,共测2分钟.若2分钟以内完全恢复,说明没有疲劳,恢复一半以上为轻度疲劳,完全不能恢复为重度疲劳。

4)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

①皮肤空间阈: 皮肤空间阈,也称两点阈,是指能引起皮肤产生两点感觉的两刺激间的最小距离。运动后皮肤空间阈较安静时增加1。5-2倍为轻度疲劳, 2倍以上为重度疲劳。

②闪光融合频率: 受试者坐位,注视频率仪的光源,直到将光调至明显断续闪光融合频率为止,即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三次取平均值。轻度疲劳时约减少 1.0—3.9Hz;中度疲劳时约减少4.0-7。9Hz;重度疲劳时减少8Hz以上。

5)用生物电评价疲劳

①心电图:疲劳时,S—T段下移,T波倒置.

②肌电图:疲劳时肌电振幅增大,频率降低,电机械延迟(EMD)延长等.

③脑电图:疲劳时由于神经元抑制过程发展,可表现为慢波成分的增加。

6)主观感觉判断疲劳(心理指标):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根据RPE表指出自我感觉的等级,以此来判断疲劳程度.若用RPE的等级数值乘以l0,相应的得数就是完成这种负荷的心率。

二、生化指标

1、血液

(1)血乳酸

糖酵解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代谢方式.在肌肉收缩初始和剧烈收缩时,因氧供应有限,糖酵解速率加强,由于氧供应不足,糖酵解的终产物乳酸也大量增加,乳酸的增加使肌肉中H浓度上升,PH值下降,进而引起一系列生化变化,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原因。而疲劳的程度取决于乳酸在肌肉中的堆积量。但在随着乳酸的不断堆积、肌肉活动过程的进行,乳酸的消除过程也在进行,所以乳酸的消除速度是评定肌肉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正常情况下乳酸的消除代谢途径有三条:1)在骨胳肌、心肌等组织中氧化成CO2与H2O;2)在肝脏和骨胳肌内经糖异生途径转变成葡萄糖;3)在肝内合成脂肪酸、丙酮酸等其他物质。这三个途径在消除乳酸的同时与有氧代谢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提高肌肉中剧烈运动时有氧氧化在能量代谢中所占比例,将使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不容易在肌肉中积累,从而可延缓疲劳的发生。而有氧代谢能力的加强还可以使肌肉活动停止后过多的乳酸能够迅速被消除,这意味着能够较快消除疲劳。因此,可通过测定运动前后不同时期血乳酸的含量来了解乳酸的代谢情况,对肌肉的疲劳程度及恢复情况作出评价。

(1)评定有氧运动能力:我们把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拐点定

义为“个体乳酸阈"。乳酸阈是反映骨骼肌代谢水平和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可通过多级负荷实验和两点法做出的血乳酸-速度曲线来评定运动员所具有的有氧能力,当血乳酸达到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越高,说明有氧能力越强。另外,通过同等条件的第二次测试,在记录成绩的同时,检查血乳酸的变化,如果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提高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也相应提高了;如果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下降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也相应下降了。

(2)评定无氧能力:①ATP-CP供能系统能力的评定(适宜于举重和田赛中的投跳项目):做功大而乳酸值低者,说明ATP—CP系统储备高,做功小乳酸值高,说明ATP—CP系统储备低;②糖酵解能力的评定:主要是测定最大血乳酸值,高水平运动员的血乳酸值越高,说明运动员机体耐受乳酸能力越高,糖酵解动员快,供能多,肌肉适于参与剧烈运动,即无氧能力较好;反之,最大乳酸能力较差,即无氧能力较差。

(2)血尿素

当机体长时间不能通过糖、脂肪分解代谢得到足够的能量时,机体蛋白质与氨基酸分解代谢随之加强。由于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将氨基脱下形成游离氨,再经尿素循环生成尿素,使血中尿素含量增加,同时在激烈运动时体内核苷酸代谢也随之加强。核苷酸以及核苷分解时都要脱下氨基而产生氨,再经尿素循环转变成尿素,这也使血尿素含量增高。实验证明,当负荷使运动员血尿素含量超过8。3mol/l时,尽管运动员主观上还没有疲劳的感觉,但此时机体组织的肌肉蛋白质和酶都已开始分解而使机体受到损伤.可见血尿素对于评价机体在体力

负荷时的承受能力是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检测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时和恢复期的血尿素变化,可以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供能和合成情况,以此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疲劳程度。血尿素变化与运动负荷量的关系较负荷强度更密切,当负荷量越大时,血尿素增加越明显,恢复也较慢。

(2)血清肌酸激酶

血清肌酸激酶(CK)又称磷酸肌酸激酶(CPK),是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能量补充和运动后ATP恢复的反应催化酶,与运动时和运动后能量平衡及转移有密切关系,CP + ADP =ATP + C 。安静时,血清CK主要是由骨骼肌和心肌中CK 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清;正常值为,男:10~100U/L,女:10~60U/L。运动时骨骼肌局部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自由基增多,细胞膜损伤和通透性增加,肌细胞内的CK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运动后血清CK升高。由于CK在血清中上升与细胞损伤有关,因此血清CK活性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骨骼肌微细损伤及适应与恢复的重要敏感指标,血清CK因此也是是评定疲劳程度和恢复过程的重要指标。血清CK的变化受负荷强度的影响大于负荷量。一般短时间极量强度运动后5~6小时血清CK升高,8~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逐步恢复,负荷强度越大,恢复越慢。运动员疲劳后,血清CK活性上升,在安静时可高达300~500U/L,但目前尚无量化评价标准。使用血清CK做评价时,需做CK同工酶的测定,同时测定血清GOT和Mb(肌红蛋白),并同其它临床诊断相结合,以区别于心肌炎时血清CK的上升。

(3)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

睾酮有助于加速体内合成代谢,皮质醇可加速分解代谢。测定恢复期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就可了解体内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平衡的状态.比值高时,是合成代谢过程占优势;比值下降,是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机体仍处于消耗占主导地位的状态,疲劳不能有效恢复,长期会导致过度训练。目前认为,此比值变化大于原值30%时是过度训练的警戒值。

2. 尿液

(1)尿蛋白

正常人在安静时尿中蛋白质含量甚微(日排出量〈150mg,一般为2~8mg%),常规检验方法不能检出,故通常称为阴性。运动能使尿中蛋白质排出量增加呈阳性,称为运动性尿蛋白。运动性尿蛋白属于功能性尿蛋白,一般在24小时内可自行消失.运动后尿中蛋白质的排泄量因机体机能状态、运动负荷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根据运动后尿蛋白排泄量和组成成分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或其适应情况。

1)评定一次训练课

通过测定运动后尿蛋白的排泄量,可以用来评定一次训练课的运动量,特别是运动强度和运动员机能状态,为调整训练课的负荷、掌握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提供参考。运动后尿蛋白的个体差异较大,所以不宜在不同人之间用尿蛋白指标来比较其负荷量、训练水平和机能状态,但对同一个体在完成相近的运动负荷或相同项目比赛时,尿蛋白量相对比较稳定。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尿蛋白排出量增多,4小时后或次日晨完全恢复到安静时水平,表明机体适应此负荷;如果次日晨尿蛋白不减少或反而增加时,要注意身体状态,适当减少运动量和强度。同一个体在完成相同运动量时,尿蛋白相对稳定;当训练水平提高时,尿蛋白量减少。

2)评定一个训练周期

尿蛋白还可以做为一个训练周期的监测指标,评价训练周期中运动员对运动

负荷的适应情况。通过一个训练周期一同测定尿蛋白,其主要的变化有两中情况:(1)在训练周期初期,运动员对运动负荷不适应,表现为尿蛋白排泄增多;随着训练时间的延续,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负荷逐渐适应,尿蛋白排泄量逐渐减少。(2)在整个训练周期中尿蛋白排泄量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甚至尿蛋白排泄量继续增加,则说明运动员或是对运动负荷始终没有产生适应,或是身体机能水平下降,此时应酌减运动强度或运动量。

(2)尿胆原

尿胆原是血红蛋白分解的代谢产物.在一般情况下,人每天由红细胞破坏而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约8克,经代谢约有终产物胆色素280毫克.尿胆原排泄量与运动负荷、肝功能、肾功能及其肾小管腔的酸碱度等因素有关。运动员在大运动负荷时,体内溶血增多,尿胆原排出量增加。运动员血红蛋白下降,尿胆原增加时是机能水平下降的表现。

3. 唾液

唾液pH值: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乳酸生成增多,血液pH值下降,使唾液PH值也下降,因此,测定唾液pH值可用于判断运动性疲劳。

三、心理学指标

1。主观感觉

人体运动时的主观体力感觉与工作负荷、心功能、耗氧量、代谢产物堆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运动时的自我体力感觉是判断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标志。1962年瑞典生理学家冈奈尔.鲍格(Guenzel•Borg)制定了判断疲劳的主观用力感觉等级表(RPE),使原来粗略的疲劳定性分析变为较精确的半定量分析.1982年,他又提出一新量表,更适合于无氧运动或缺氧时自觉反应的需要。

2。疲劳自觉症状测定法

教练员可以根据中亚光雄询问运动员疲劳时的主观感觉。一般来说体力活动后,A栏里出现的症状较多;脑力活动后,B、C两栏出现的症状较多;强迫性的工作后出现症状较多,而有兴趣的工作后出现症状较少.可以根据体力或脑力疲劳的不同特点,参考表中各指标,症状总数越多,疲劳程度越深。

(整理)运动监控评定

运动训练监控的方法 (一)动物运动实验: 跑台、游泳、爬杆 (二)人体运动实验:实时训练、比赛、实验室(功率自行车、跑台、台阶)三、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常用指标及方法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主要包括对训练负荷的监控和对训练方法的临控,而对训练负荷的监控又分为对负荷强度的监控和对负荷强度的监控。 训练负荷强度和训练负荷量对有机体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 一、运动训练的本质 1、运动负荷的本质 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 应激性: 生物体对任何内外刺激发生应答性反应。 运动负荷的本质: 刺激→反应→适应 运动负荷越大,刺激强度则越大,所引起起的机体反应也相应越大,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也越明显。 2、运动训练对机体的影响 结构与机能的破坏→重建过程 ⑴训练→机能变化方面,肝糖原和肌糖原耗竭以及相关酶的消耗及酶活性的下降,身体工作能力明显下降;(超量恢复) ⑵训练→结构变化方面,肌纤维的微细结构会发生程度不等的损伤,受力骨骼的微细结构发生某些变化.(骨骼肌重建) 3、运动训练的本质 ⑴功能重建。生理结构、功能不断破坏、重建。 ⑵长期训练,就是不断地、反复地刺激,不断地适应的过程。一旦机体完全适应了,必须增加负荷。通过循环过程,运动强度不断上升,运动能力不断上升。 优秀运动员训练科学监控三、运动训练中的原则 超负荷原则 又称过负荷原则,是指运动员对某一负荷刺激基本适应后,必须适时适量地增大负荷,使之超过原有负荷,运动能力才能继续增长,这个超过原有负荷的负荷就是“超负荷”。 要理解超负荷原则,必须把握①每节课的设计,包括负荷强度、运动量和运动方式,精心设计。②每个小周期(一周)的安排思路,这个小周期各级负荷的变化,是大中小还是大小大小大小。③减荷时间的安排;④对增加负荷适用状态的评价; ⑤对运动训练效果的评定,改进的训练安排。 怎样超负荷: 增加负荷强度;增加练习次数增加练习密度;增加运动总量运动训练的成功反映在运动成绩的提高,要提高运动能力的话: 训练负荷要适宜,必须产生预期的疲劳程度。 训练课后,须有足够的时间消除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运动能 力的改善不仅取决于运动训练的安排,还取决于恢复是否适宜。只有 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训练效果最佳化。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 一、生理学指标: 1)心率(HR):是评定运动性疲劳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常用基础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对疲劳进行评价. ①基础心率(晨脉):基础心率是基础状态下的心率,即清晨、清醒、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一般用脉搏表示,机体机能正常时基础心率相对稳定。大运动负荷训练后,若经一夜的休息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5—10次/分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累积现象,若续几天持续增加,则应调整运动负荷。在选用基础心率作为评定疲劳指标时,应排除惊吓、恶梦、睡眠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②运动中心率:可采用遥测心率方法测定运动中的心率变化,或用运动后即刻心率代替运动中的心率。按照训练-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运动中心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若一段时期内从事同样强度的定量负荷,运动中心率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 ③运动后心率恢复:运动后心率包括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恢复期心率下降越快,恢复时间越短,心血管机能越好·相同运动负荷后,运动员心率恢复加快,提示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适应或机能状况良好。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可衡量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或者身体机能状况。运动后心率一般从第2分钟开始测6s、10s或30s的心率,用于观察运动员对运动负荷和训练强度的反应和恢复情况。通过对运动后心率的观测运用,以探求运动员取得最大化训练效果的适宜运动负荷. ①膝跳反射阈值:随着疲劳的增加,膝跳反射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引起膝跳反射所需的叩击力量增加。因此,可根据运动前后膝跳反射的敏感性评价疲劳。 ②反应时:反应时是指刺激信号(光、声音等)出现后机体迅速做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疲劳时反应时明显延长,特别是选择反应时延长更明显,表明大脑皮层分析机能下降。 ③血压体位反射:测定心血管系统调节机能(植物神经).受试者坐位静息5分钟后,测安静时血压,随即仰卧3分钟,然后将受试者扶成坐姿(推受试者背部,使其被动坐起),立即测血压,每30秒测一次,共测2分钟.若2分钟以内完全恢复,说明没有疲劳,恢复一半以上为轻度疲劳,完全不能恢复为重度疲劳。 4)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 ①皮肤空间阈: 皮肤空间阈,也称两点阈,是指能引起皮肤产生两点感觉的两刺激间的最小距离。运动后皮肤空间阈较安静时增加1。5-2倍为轻度疲劳, 2倍以上为重度疲劳。 ②闪光融合频率: 受试者坐位,注视频率仪的光源,直到将光调至明显断续闪光融合频率为止,即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三次取平均值。轻度疲劳时约减少 1.0—3.9Hz;中度疲劳时约减少4.0-7。9Hz;重度疲劳时减少8Hz以上。 5)用生物电评价疲劳

运动训练的机能监控与评价(生理)

运动训练的机能监控与评价 进行机能监测的目的就是为了调控 科学训练:科学的训练安排、科学的训练监控、科学的恢复手段 ㈠训练监控的含义: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测量指标对训练计划、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以辅助教练员实施训练控制的方法 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1运动训练的生理学本质 2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 机能评价、技术评价、心理干预与评价 3运动员训练机能监控用哪些指标?如何监控? ①心率(HR)阶段性机能状况评估,短期内基础心率突然明显加快,提示运动 员不能适应当前训练负荷,机能状态下降,如果心率突然显著减慢,提示可能有疾病的存在。 ②血压(BP),安静时血压升高20%左右,并持续两天以上时,可能是机能下降 或过度疲劳的表现运动时脉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或出现梯形反应,提示运动员机能状况差 ③血红蛋白 ④血乳酸,训练一个阶段后,同样负荷运动后血乳酸水平下降,说明训练水平 与运动能力提高,同样负荷运动后血乳酸清除速率提高,说明有氧能力提高。 ⑤尿蛋白,课后测定,既能够反映训练负荷强度,也能反映负荷量 4决定人体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 训练监控的功能包括:研究不同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特点,确定训练方法和手段适宜的恢复时间,评价训练效果,评价和控制运动员训练质量,判断运动员实际运动能力,预测运动员运动能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训练监控的意义:运用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指导控制运动训练,不断对运动员进行机能评定,科学地进行监督,是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对正确地控制训练负荷、挖掘运动员的最大运动潜力,更有效地提高竞技能力以及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㈡运动员机能评定的含义 在运动训练中,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实验技术和方法,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进行测量以及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分析其变化趋势,并及时向教练员反馈,这一过程称为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 机能评定的意义:对运动员选材、医务监督、控制训练负荷、判断运动性疲劳,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以及有效的挖掘人体的运动潜力、提高竞技能力,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经称为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 综合评定选择指标的原则:尽量简化,针对性强,精确度高,便于操作,反馈速度快,无创或微创,各项指标应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能从不同侧面较敏感地反映运动负荷或机能的变化 机能评价具体的指标和方法: 1氧转运与运动性贫血评定指标: ①血红蛋白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联合国卫生组织判断贫血的标准是: 成年男女分别低于130克/升和120克/升,6个月-6岁低于110克/升,

篮球运动员训练负荷及训练疲劳生化指标监控-文档

篮球运动员训练负荷及训练疲劳生化指标监控 1训练比赛中的负荷监控指标 1.1血乳酸 乳酸是人体供能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既是糖酵解的产物,又是有氧代谢氧化的底物,还可以经糖异生途径转变成糖。运动时乳酸主要在骨骼肌中生成,然后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最激烈的对抗常常出现在比赛中,因而测试队员在训练中的血乳酸值,对平时训练强度的安排和掌握具有指导意义。 训练中运动员血乳酸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技术稳定性下降,成功率下降,表现在投篮命中率上尤其明显。 1.2血尿素 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5.5-7mmol/L,原因是受训练的影响,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运动中血尿素浓度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30分钟,绝大多数出现在40-60分钟左右。在以周划分的小周期训练中,小周期中或结束后晨血尿素出现明显升高,休息日后恢复到前一周的正常水平或略有升高,即为训练负荷合理;小周期中晨血尿素保持在正常水平或只是略有升高,即为训练负荷不足;休息日后出现周一晨的血尿素没有恢复,甚至升高,提示负荷可能过大,这周的训练安排就要多加注意;如下一周的血尿素仍出现这种异常,就需慎重对待,调整训练计划。

在篮球训练应用中,训练后血尿素值增幅较小、恢复也快的运动员,能承受大负荷量的训练;而增幅大且不易恢复的运动员难以承受大负荷量的训练。 1.3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Hb)俗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又有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和恒定pH 值的作用,故直接影响人体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尤其对耐力素质更为重要。 根据训练中和比赛前测定的Hb浓度,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并调整训练计划,防止过度训练和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的发生。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持续下降超过10%以上,就应调整训练负荷或采取其他针对性措施。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身体对运动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训练和比赛可出现较好的运动成绩。 2训练比赛后的负荷监控指标 2.1脉搏 脉搏多用于测定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情况。常有以下两种方法:(1)基础脉搏的测定:在清晨、清醒、空腹、安静的状态下测定脉搏30s,并将其换算成1min脉搏,连测一周绘成曲线图。曲线保持平稳或下降,是机能状态良好的表现,表明训练仍有潜力;如脉搏增加12次/min以上则说明机体反应不良,是疲劳或疾病的征相。(2)运动前和运动后恢复脉搏的测定:以

人体机能评定及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第五章〓人体机能评定及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科学的训练监控和身体机能评定,是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运动成绩愈来愈高、国际竞赛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训练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是提高运动能力、充分挖掘机体潜能的首要前提。同时,为了避免造成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对运动训练进行科学的监控和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进行科学地检测和评定,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进行科学地检测和评定,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保证。 第一节〓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 一、身体形态学指标 身体形态学指标主要有身高、体重、坐高、胸、腰和臀等部位相关围度及皮褶厚度等。通过测定身体的形态学指标可以了解身体的一般情况。 二、生理学评定指标 人体运动机能评定所采用生理指标分别在运动、循环、呼吸和中枢神经等系统。 (一)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的生理学指标主要有肌肉力量、肌电图和关节伸展度等。 1 肌力 肌力评定主要包括最大肌力、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等长力量又叫静止力量,常采用测力计完成,在测试过程中肌肉或肌群做等长收缩,无关节活动。此方式主要了解在某一固定关节角度时肌肉或肌群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最大肌力)或克服最大阻力的70%的最长时间(肌肉耐力)。 等张力量又叫动态力量,常用测力计、杠铃、哑铃及力量练习器械来测定。其最大肌力的测定是以受试者能克服一次最大阻力值来表示(1RM),在克服所给予阻力后,休息2-3分钟后再克服新的阻力值,通常每次增重不超过2-4公斤,直到最高阻力值。其等张耐力的测定通常以能持续克服最大等张力量70%负荷的次数作为评定指标,通常一般人可连续完成12-15次,而运动员则可完成20-25次。 等动力量的测试需要利用专门的等动测力计完成,它与等长力量和等

运动员的训练监控与数据分析

运动员的训练监控与数据分析运动员的训练监控与数据分析在现代体育竞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可以通过各种监控设备获取 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教练和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训练 状态和表现。本文将探讨运动员的训练监控与数据分析的意义以及如 何利用数据实现优化训练和提高竞技水平。 一、训练监控的意义 训练监控通过收集和分析运动员的训练数据,可以为教练提供详尽 的信息,帮助他们评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及时发现训练中的问题并 及时调整。同时,训练监控还可以帮助运动员了解他们的身体状态, 找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训练监控的意义在于提供科学的 依据和指导,使运动员的训练更加高效和个性化。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了获得准确而全面的训练数据,现代运动员通常会配备各种监控 设备,包括心率带、步频计、运动跟踪器等等。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 测运动员的生理指标,如心率、速度、步幅等,同时也可以记录运动 员的活动轨迹和运动过程中的姿势。通过与传感器的连接,这些数据 可以被传输到计算机或手机等设备上,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数据收集后,运动员的训练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一过程 通常需要运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来识别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通过这些分析,教练和运动员可以了解训练效果、评估技术与力量的表现,并发现潜在的问题,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调整。 三、优化训练与提高竞技水平 通过运动员的训练监控和数据分析,运动员和教练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手,制定更精准的训练计划和战术。通过对对手的数据进行分析,运动员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调整。同时,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运动员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并在训练中加以改进。 在竞技中,运动员的训练监控和数据分析还可以为教练提供更准确的指导。通过对运动员数据的分析,教练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成果和潜力,并根据需要制定更合理的训练计划和策略。这样,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将更显著,竞技水平也将得到提高。 结论 运动员的训练监控与数据分析在现代体育竞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先进的监控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运动员和教练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训练状态和表现。通过优化训练和提高竞技水平,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竞技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运动员及其团队应该重视训练监控和数据分析,在日常训练中注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改进训练计划和战术。

模型训练指标ap

模型训练指标AP 1. 什么是AP指标? AP(Average Precision)是一种常用的模型训练指标,用于评估目标检测和图像 分类等任务中模型的性能。AP指标可以衡量模型在不同置信度阈值下的准确率和 召回率之间的平衡。 在目标检测任务中,模型会给出一系列候选框,并为每个候选框分配一个置信度分数。AP指标通过计算不同置信度阈值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AP指标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数值越高表示模型性能越好。 2. AP指标的计算方法 AP指标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计算每个类别的Precision-Recall曲线, 以及计算曲线下的面积。 2.1 Precision-Recall曲线 Precision-Recall曲线是描述模型在不同置信度阈值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之间关 系的曲线。通过计算Precision和Recall可以得到曲线上的一系列点,进而绘制 出整个曲线。 Precision(精确率)定义为模型预测为正例的样本中,真实为正例的样本的比例。Recall(召回率)定义为模型正确预测为正例的样本占所有真实正例样本的比例。 计算Precision和Recall需要根据不同的置信度阈值,将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类。通过遍历不同的阈值,可以得到一系列的Precision和Recall值,进而绘制 出Precision-Recall曲线。 2.2 曲线下的面积 计算Precision-Recall曲线下的面积是衡量模型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常用的计 算方法有两种:Interpolated AP和11-point AP。 2.2.1 Interpolated AP Interpolated AP是通过计算Precision-Recall曲线上每个Recall值对应的最大Precision值,再取平均得到的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对Precision-Recall曲线进行插值,使得对于每个Recall值,都能找到一 个最大的Precision值。插值方法常用的有两种:Max和11-point。 2.计算插值后的Precision-Recall曲线下的面积,即Interpolated AP。

游泳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游泳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 在游泳训练中,常见的生理生化监控指标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尿蛋白等。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它是衡量运动员负荷强度和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运动员在训练中心率的变化,可以了解他们的运动强度和疲劳程度,从而调整训练计划。 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它反映了运动员的呼吸功能和身体对氧气的利用能力。在游泳训练中,由于水中的压力和游泳动作的影响,运动员的呼吸会受到影响,因此监测血氧饱和度可以及时发现运动员的呼吸问题,避免运动损伤。 体温是衡量运动员身体温度的重要指标,在游泳训练中,由于运动和水的温度影响,运动员的体温会发生波动。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和运动损伤。因此,监测体温可以帮助教练和运动员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尿蛋白是反映运动员身体负荷和肌肉损伤的重要指标。在游泳训练中,由于高强度的运动,肌肉会产生大量乳酸和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会随尿液排出,形成尿蛋白。监测尿蛋白可以帮助教练和运动员了解运动

员的身体负荷情况,避免运动损伤。 在游泳训练中,监控方法包括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监控。运动前监控主要包括身体检查、饮食和睡眠等;运动中监控主要包括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和水质监测等;运动后监控主要包括体重、肌肉力量和疲劳程度等。不同监控方法的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也不尽相同。 通过监控指标的数据分析,可以反映游泳训练的效果和潜在问题。例如,通过比较运动员在不同训练计划下的心率变化,可以评估哪种训练计划更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通过分析尿蛋白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身体负荷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除了监控指标外,身体评估也是游泳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评估主要包括身体指标如体重、身高、腰围等,以及健康指标如血压、血糖、尿酸等。通过身体评估,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制定游泳训练计划时,要根据监控指标和身体评估结果来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应该充分考虑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训练目标和时间安排等因素,同时要注意适当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运动员能够适应并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预训练模型的评估指标

预训练模型的评估指标 预训练模型的评估指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发展,预训练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为了确保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评估模型的性能指标。在本文中,我将向您介绍预训练模型的评估指标,并告诉您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指标。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评估指标 1.精确度(Accuracy) 精确度是最为常用的模型评估指标之一,它表示正确预测的结果占总体样本数量的百分比。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在二分类任务中通常使用精确度作为性能指标。 2.召回率(Recall) 召回率表示被正确预测的正样本占实际正样本的比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召回率通常用来评估模型对于特定语义方面任务的表现。 3.精确率(Precision) 精确率反映了被正确预测的正样本占所有被预测为正的样本的比例。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精确率通常用于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4.F1值 F1值是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它能够综合反映模型的性能情况。在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等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F1值通常被作为评估模型性能的重要指标。 图像识别领域中的评估指标 1.精度(Accuracy) 精度也是图像识别领域中最为常用的模型评估指标之一。它表示正确预测的结果占总体样本数量的百分比。 2.平均精度(Average Precision) 平均精度是用来衡量一个分类器对于某个类别的性能的指标。在图像识别领域中,平均精度通常通过计算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交并比来评估模型性能。 3.召回率(Recall) 召回率在图像识别领域中也被广泛使用。它表示正确预测的正样本占实际正样本的比例。

yolov5训练评价指标

yolov5训练评价指标 YOLOv5是一种常用的目标检测算法,它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图像中的各种物体。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评价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和效果。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它们在YOLOv5中的应用。 首先是精确度(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精确度是指模型预测为正样本中真正为正样本的比例,而召回率是指所有真正为正样本中被模型正确预测出来的比例。在YOLOv5中,我们希望模型能够尽可能高的精确度和召回率,以确保物体能够被准确地检测出来。其次是平均精确度均值(mAP)。mAP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指标,用于衡量模型在不同类别上的平均精确度。在YOLOv5中,mAP的计算方式是将不同类别的精确度求平均,以得到模型的整体性能。较高的mAP值意味着模型在不同类别上的检测效果较好。 还有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定位误差(Localization error)。定位误差是指模型检测出的物体与真实物体之间的距离差异。在YOLOv5中,我们希望模型能够尽可能减小定位误差,以提高物体检测的准确性。 除了上述评价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估YOLOv5模型的性能,如准确率(Accuracy)、漏检率(Miss rate)和虚警率(False alarm rate)等。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模型的性

能和效果,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评估模型的优缺点。 YOLOv5的训练评价指标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精确度、召回率、mAP、定位误差等。通过合理地使用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模型的性能和效果,并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模型,以提高物体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

mmdetection 训练指标

mmdetection 训练指标 MMDetection是一个基于PyTorch的目标检测工具箱,提供了一系列经典和最新的目标检测算法,并且支持多种数据集和模型架构。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和训练效果。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训练指标,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一、准确率(Accuracy) 准确率是最常用的评估指标之一,用于衡量模型在整个数据集上的分类正确率。准确率的计算公式为:准确率= 正确分类的样本数/ 总样本数。准确率越高,说明模型的分类性能越好。 二、精确率(Precision) 精确率是用于衡量模型在预测为正例中真实正例的比例。精确率的计算公式为:精确率 = 真正例 / (真正例 + 假正例)。精确率越高,说明模型在预测为正例时的准确性越高。 三、召回率(Recall) 召回率是用于衡量模型能够正确检测出真实正例的比例。召回率的计算公式为:召回率 = 真正例 / (真正例 + 假反例)。召回率越高,说明模型对于真实正例的检测能力越强。 四、F1值(F1-score) F1值是综合考虑精确率和召回率的指标,用于衡量模型的综合性能。F1值的计算公式为:F1值 = 2 * (精确率 * 召回率) / (精确率 + 召

回率)。F1值越高,说明模型的综合性能越好。 五、平均精确度(mAP) 平均精确度是目标检测中常用的评估指标,用于衡量模型在不同类别上的检测准确度。平均精确度的计算方法是先计算每个类别的精确度,然后取平均值。平均精确度越高,说明模型在不同类别上的检测能力越好。 六、损失函数(Loss) 损失函数用于衡量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的误差,是优化模型参数的关键指标。常见的损失函数有交叉熵损失函数、均方误差损失函数等。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希望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来提高模型的性能。 七、学习率(Learning Rate) 学习率是控制模型参数更新速度的超参数,也是训练过程中需要调整的重要指标。学习率过大会导致模型参数在训练过程中震荡不收敛,学习率过小会导致模型收敛速度慢。选择合适的学习率可以提高模型的训练效果。 八、训练时间(Training Time) 训练时间是指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训练时间的长短与模型的复杂度以及训练数据的大小有关。通常情况下,训练时间越长,模型的性能越好。

训练效果评估

训练效果评估 简介 训练效果评估是一种评估培训活动所达到的结果和效益的过程。该评估旨在测量培训的目标是否达成,并提供反馈和建议,以改进 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评估方法 为了有效评估培训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反馈调查:通过向培训参与者提供调查问卷,以了解他们对 培训内容、教学方法和讲师表现的评价。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识别培 训的强项和改进点。 2. 考核测试:通过给培训参与者进行知识或技能测试,以评估 他们在培训期间所学到的内容。这可以帮助确定培训的知识或技能 传授效果。

3.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培训参与者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用所 学知识或技能的情况,或者要求他们记录他们在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从而评估培训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评估指标 以下是评估培训效果时常用的指标: 1. 知识或技能掌握程度:通过考核测试等方式,评估培训参与 者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观察培训参与者在工作场景中应用所学 知识或技能的能力,评估他们将培训中学到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 的能力。 3. 工作绩效改善:通过比较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评估培训对 参与者工作绩效的改善效果。 评估结果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培训效果:

1. 修改培训内容:根据参与者的反馈和测试结果,调整培训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参与者的需求和提高培训效果。 2. 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参与者的评价,针对特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参与度。 3. 提供进一步培训机会: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进一步培训的需求,并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以帮助他们继续提升知识和技能。 结论 训练效果评估是确保培训活动有效的重要过程。通过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可以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实现预期的培训目标。

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与评定教案

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与评定教案 运动负荷监控是一种强调按照计划制定,并根据训练过程中个体内部或外部变化而及时制定和调整运动训练计划的方法。运动负荷监控可以有效地降低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伤风险,而且可以把握运动的质量、提高训练的效果,从而更有效率地完成运动训练的计划。 因此,运动负荷监控可以说是每一位运动者的健康保证,也是一项运动训练计划的有效率的实施和实现的工具。 二、运动负荷监控的指标和评定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一个运动员在某一项训练中所释放的能量,一般采用千卡路里(kcal)或千克米功(kJ)来表示。它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比如按百分比表示最大心率(即最大耗能)、最大运动速度或最大耐力训练强度等等。 2、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持续时间是指一个运动员在某一项训练中的持续时间,一般采用分钟(min)或小时(h)来表示,如果某个运动员在训练期间运动的持续时间长,则往往意味着这个运动员的运动强度高。 3、运动频率。运动频率是指一个运动员在一定时段内进行训练的次数,单位一般采用次/每周(time/week)来表示,通常情况下,一个运动员的运动频率越高,训练的效果就越好。 三、运动负荷监控的原则 1、根据个体差异科学定制训练计划。在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

需要根据不同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经验、训练课程及其他各项条件来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以满足不同运动员需求。 2、科学安排训练强度与持续时间。要根据自身的训练水平、体力状况来安排训练强度,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训练持续时间,以保证训练的安全性。 3、重视个体的运动反应。要认真观察运动员在训练时的运动反应,如能力、身体变化等,以便于及时发现训练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四、实施运动负荷监控的方法 1、记录运动状况。要定期记录运动员的训练状况,包括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以及睡眠等状况,以便作为后续训练调整的参考。 2、确定训练计划。根据上一步记录的运动状况,结合运动员的个体特点,科学合理的确定运动训练的计划,以此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3、定期调整训练计划。要根据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反应,及时对已设定的训练计划进行调整,以保证训练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实施运动负荷监控的步骤 1、制定训练计划。根据训练的目的,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科学的制定训练计划,安排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及频率等具体参数。 2、实施训练过程的监控。控运动员的运动情况,记录训练的强度、持续时间、频率等参数,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训练策略。 3、评定训练效果。根据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反应,及时进行

高水平运动员力量测量评价与监控

高水平运动员力量测量评价与监控 作者:袁晓毅周梦飞王岩 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8年第4期 1 力量测量与评价 现代训练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过程,所选用的练习方法手段必须保证运动员机体产生预期变化。如何对运动员力量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价是国际上关于力量训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安格洛·莫索于19 世纪末发明了用于人体肌肉功能研究的测力计,力量测量评价工作已有100 多年历史。我们通过对运动员力量的测量来诊断、评价该运动员某一时期的力量训练水平、存在的问题与今后改进的方向。对运动员力量水平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实验室测量方法和运动场测量方法。 1.1 实验室测量方法 目前实验室力量测量方法主要有测力计、等速肌力测量系统、变速肌力测量系统、三维测力台、Tendo—units 便携式力量测量分析系统等仪器,通过多种仪器互补可以得到的指标有最大力量、启动力量、爆发力量、快速力量、反应力量、功率、总做功、力的冲量、力量耐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得出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派生指标,如相对最大力量(最大力量/ 体重)、力量亏损率等。 对快速力量型项目而言,测试应首先考虑爆发力量、快速力量、最大力量、反应力量等指标,测试人员操作仪器的熟练程度与运动员主观配合程度都影响测试的准确性,高水平运动员保护自己的意识非常强,一般情况下不会竭尽全力去完成测试动作,这就需要科研人员在测试过程中不断激励和要求运动员按测量要求进行,从而取得理想的测量结果。主要力量测量评价仪器设备特性见表1。 1.2 运动场力量测量与评价 一种是通过训练器械来反映运动员基础力量训练水平,如通过杠铃完成举重练习来测试运动员最大力量(1RM),如三级跳远项目测试的指标主要是抓举、深蹲、高翻。另一种是通过专项跳跃手段测量评定运动员专项力量水平,因为三级跳远本身就是三次最大强度快速伸缩负荷练习,我国教练员们更多地愿意在训练中通过跳跃指标去定性评价运动员力量情况,常用指标有助跑五级跳、助跑四级跨跳、助跑三级单足跳、立定五级跳等。另外,实心球上抛、铅球前后抛也是教练员认为评价运动员全身爆发力和协调用力的重要手段。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苏联学者伊利耶夫、伏克列尔、马特维耶夫等以多名二级至健将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选取抓举、挺举、深蹲、立定三级跳远、30 米跑、10 步助跑三级跳远、 90cm 高处跳下助跑2 步三级跳远、6 步助跑五级跳、提最大重量杠铃至胸、肩负杠铃蹬上 50cm 高台等10 项指标,构建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测试及专项水平评定标准,在全世界范围获得认可并广泛应用。 2 力量训练监控 2.1 测试器材和主要参数 斯洛伐克Tendo Units 爆发力与速度反馈系统,本系统采用线性速度传感器,实测杠铃杆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并根据杠铃的负重重量,计算出每一次训练的爆发力(功率)和动作速率,以速度—时间曲线、力—时间曲线、功率—时间曲线反映测试情况。本系统的数据通过蓝

运动训练监控

运动训练监控

运动训练监控的方法 (一)动物运动实验: 跑台、游泳、爬杆 (二)人体运动实验:实时训练、比赛、实验室(功率自行车、跑台、台阶) 三、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常用指标及方法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主要包括对训练负荷的监控和对 训练方法的临控,而对训练负荷的监控又分为对负荷强度的监控和对负荷强度的监控。 ⏹训练负荷强度和训练负荷量对有机体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 不同的。

⑴训练→机能变化方面,肝糖原和肌糖原耗竭以及相关酶的消耗及酶活性的下降,身体工作能力明显下降;(超量恢复) ⑵训练→结构变化方面,肌纤维的微细结构会发生程度不等的损伤,受力骨骼的微细结构发生某些变化.(骨骼肌重建) 3、运动训练的本质 ⑴功能重建。生理结构、功能不断破坏、重建。 ⑵长期训练,就是不断地、反复地刺激,不断地适应的过程。一旦机体完全适应了,必须增加负荷。通过循环过程,运动强度不断上升,运动能力不断上升。 ⑶进行不适宜的刺激时,也会发生功能重建、适应。连续大强度训练,机体不到足够恢复,能量恢复水平是逐渐下降的。见前图 1、耐受阶段 概念:人体在进行运动或锻炼时,身体机能总是表现出对运动负荷的一定承受能力,称为耐受性。

影响因素: ①身体机能在训练后的恢复情况。恢复越充分,耐受阶段相应越长。 ②训练课的强度与密度。运动强度越大,密度越大,耐受时间相应越短,反之亦然。 ③训练过程中的恢复程度。 2、疲劳阶段 疲劳程度越大,恢复时间越长,补偿现象越明显。 影响因素: ①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 恢复越充分,完成同等负荷,疲劳出现得相对较晚,程度也相对较轻。反之亦然。 ②训练课的强度与密度; 负荷强度越大,密度越大,疲劳出现得越早,疲劳程度越深。反之亦然。 ③训练课的负荷总量以及负荷类型等。 负荷总量一般与疲劳程度呈正比例,复杂活动负荷较之简单活动负荷疲劳程度一般相对较深。 3、超量恢复 影响超量恢复的因素: 疲劳越深,恢复时间越长,超量恢复越慢; 频度越短,疲劳越快;疲劳越深,超量恢复越慢,保持时间越长,消退越慢。 4、恢复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