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6.歌词三首.doc

26.歌词三首.doc

26.歌词三首.doc
26.歌词三首.doc

26.歌词三首

学习目标

1.体会歌词中体现的热爱祖国的感情。

2.培养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声和爱国之情。

●重点:领悟歌词中的热爱祖国之情。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有关文体的知识卡片,请你补充完整。

中国古代的宋词、元曲均是一种歌词,除独立吟诵外,亦可以配合歌曲,以当时的汉字发音唱出。及至今天的戏曲、歌剧、音乐剧、流行音乐等等同时涉及文学和音乐的创作,作品的文辞部分仍称作歌词。创作歌词,一般称为填词或作词。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掀起(xiān)哺育(bǔ)山巅(diān)滋长(zī)

yíng(萦)绕抽suì(穗) 梳zhuāng(妆) 屏zhàng(障)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2)明媚的阳光:(景物)鲜明可爱。

(3)发扬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4)浊流婉转:曲折。

4.整体感知。

《我的中国心》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一首歌,它打动了海内外亿万观众的心。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歌颂了新时代。

《黄河颂》是诗人光未然写于抗日战争初期的一首很有影响的抒情诗。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5.结构分析。

(1)《我的中国心》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1~4行):海外赤子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第二层(第5~12行):祖国永远在海外赤子的心中。

第三层(第13~16行):海外赤子爱国之心永远不变。

(2)《在希望的田野上》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1~8行):歌唱家乡。

第二层(第9~16行):歌唱理想。

第三层(第17~24行):歌唱未来。

(3)《黄河颂》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我”到“南北两面”):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

第二层(由“啊!黄河!”到“发扬滋长”):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第三层(最后四行):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

合作探究

问题一:《我的中国心》的歌词充满了浓郁的爱国之情,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1)“中国心”是歌词中反复吟唱的“主题词”。“中国心”,也就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这一说法,寄托着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河山只在我梦萦”,一个“只”,情深意长。是啊,离开祖国,已不知多少年了,有的甚至从未踏上过祖国的河山。可是不管离开了多少年,哪怕从未见过,而梦里都是祖国河山的影子。“梦萦”“多年未亲近”,点明了赤子的身份。这里面包含着深深的思念,同时也有着深深的遗憾。“可是”一转,表达了坚定的信念,“不管怎样”,强调“中国心”永远不变。

(3)“虽然”和“依然”是结构上的呼应,也是内容上的对比,通过内外的对比,写出海外游子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情怀。“我的祖先”,在这里是泛指,或者说是指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烙”准确而形象地表达了海外赤子跟祖国永远无法分离的血肉关系。

(4)“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能够代表祖国的“河山”,借指祖国,形式上排列整齐,音律和谐。“重千斤”把不可以斤两计的对祖国的感情用斤两表达出来,形象地表现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两个“不论”从时空两个方面,充分强调祖国在心中无法取代的地位。

(5)血的流动,应该说有声音,可是谁也不曾听到,而这里是用“澎湃”突出了声音之响。不仅声音很响,而且诗人还听出了这是“中华的声音”。这是来自心中的声音!这是融在血里的声音!是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的表白。

问题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词中“希望的田野”指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片土地充满希望的?

“希望的田野”指的是充满希望的大地,在文中主要指祖国。大地充满希望,也就是生活在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充满希望。

这首歌词由三个排比段构成,作者分别从赞美家乡、歌颂理想、憧憬未来三个方面来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

问题三:《在希望的田野上》三段歌词的末两句句式相同,但用词略有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含义?

首先,这些词语的运用都是和每一段的中心词语相照应的。第一段中心词是“家乡”,“为她富裕”“为她兴旺”,就是为了家乡的富裕,为了家乡的兴旺;第二段中心词是“理想”,“为她打扮”“为她梳妆”,意思是我们的理想就是为了这片田野更加美丽;第三段中心词是“未来”,“为她幸福”“为她增光”,意思是为了给这片田野增光,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世世代代地奋斗。另一方面,由“富裕”“兴旺”,到“美丽”,再到“幸福”“增光”,这些内容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层进关系。

问题四:读完《黄河颂》,你认为诗人仅仅是在赞颂黄河吗?

不只是在赞颂黄河。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一种借物抒怀的写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后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_New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课后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

第26课《月光曲》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恬静(qiàtián)证券(juàn quàn) 弹琴(tán dàn)曲子(qūqǔ) 散步(sǎn sàn)飞奔(bēn bèn)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卷()盲()茵()腊() 券()育()菌()蜡() 四、词语连线。 清秀的小路微弱的浪花 幽静的面容雪亮的烛光 清幽的神情美妙的感情 恬静的月光深沉的亲生 五、臭味相投(写近义词)。 幽静()随便()陌生() 纯熟()仿佛()著名()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姑娘赶紧连忙站起来让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十、要点扫描(课文回放)。 讲述了__________著名音乐家__________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音乐家____________________,又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更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一、理解感悟。 (一)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第二段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哪三幅画面?

《歌词三首》结构层次

《歌词三首》结构层次 我的中国心: “中国心”,在《我的中国心》歌词中是一个反复吟唱的“主题词”。人有国籍之分,并没有心分国籍的说法。毫无疑问,“中国心”,也就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这一说法,寄托着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也是全文的感情线索。 歌词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至4行),海外赤子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第二层(第5至第16行),祖国永远在海外赤子的心中。 第三层(第13至16行),海外赤子爱国之心永远不变。 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全诗以感情为线索,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至8行),歌唱家乡。 第二层(第9至11行),歌唱理想。 第三层(第17行至24行),歌唱未来。 黄河颂: 《黄河颂》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写到“我”对黄河的赞颂,再写到“我们”的决心。全诗—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我”到“南北两面”),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诗歌由“我”落笔,由“我”的“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这样不仅和下两层的内容紧密相承,而且也紧扣题目的“颂”字。而“我”所站的“高山之巅”,又从侧面表现了黄河的气势。诗人描写黄河形象,不重在写“形”(尽管也有“金”写色,“九曲连环”写形),而重在写黄河的动态,“滚滚奔向东南”“掀起”“劈”一系列动作,着墨不多,却把黄河的气势表现得十分充分。 第二层(由“啊!黄河!”到“发扬滋长”),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写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呵护了中华民族,在精神上滋润了中华民族,由衷地歌颂了黄河的伟大。三者都用“啊!黄河!”领起,条理分明,充满激情。 第三层(最后四行),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这一层,诗人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祖国儿女的决心。采用这样直接抒情的手法,和全诗的气韵格调保持一致,同时,也是由诗的主题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26课 全神贯注 同步测试C卷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26课全神贯注同步测试C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共2题;共5分) 1. (2分)你认为“推敲”的含义应该是() A . 推门和敲门。 B . 把推门改成敲门。 C . 对文章或问题反复思考和琢磨。 2. (3分)读读下列句子,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A、用于说话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用于引文的省略 C、用于列举的省略 ①罗丹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________ ②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________ ③“呜卟,呜卟,呜……”________ 二、把正确读音用“____”画出来。 (共4题;共22分) 3. (4分)看拼音写词语 zhì yǒuào dì lìzhù hèjié zu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6分)把下面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通顺 ________它放射出万道霞光,把四周的云朵都染成玫瑰色的。 ________为了看日落,我登上了顶楼。

________又一会儿,夕阳忽地全落下去了,只剩下红色的晚霞在天边飘浮,就像一群仙女,穿着粉色的纱裙在天际漫步。 ________向西眺望,只见一轮红日悬挂在天边。 ________一会儿,夕阳渐渐下坠了,不那么耀眼,显得更红艳了。 ________观看了日落的情景,我不禁赞叹:“多么美啊!” 5. (8分)看拼音,写词语。 diāo sùyāo qǐng hē zuìxiānq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ào qiàn dàn shēng duān xiáng zhòu mé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分)读句子,理解划线词语的含义,再造句。 ①法国大雕塑家罗彤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 含义:________。 造句:________。 ②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含义:________。 造句:________。 三、多音字巧组词。 (共1题;共6分) 7. (6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挚友________(A.zhì B.zì) 打扰________(A.lǎo B.rǎo)

歌词三首的写作思路

歌词三首的写作思路 《在希望的田野上》: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蓝图。在短短的几年中,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到处呈现一番生气勃勃的景象。为了反映农村这一深刻变化。1982年,作曲家施光南与词作家晓光一起满怀激情地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赞颂与希翼写下这首歌。 《黄河大合唱》: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州县的壶口附近东渡横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陕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歌词从赞美家乡、歌颂理想、憧憬未来三个方面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全文自然间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歌唱家乡。 第二层:歌唱理想。

第三层:歌唱未来。 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 记者们分别从什么地点报道了什么内容?在报道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部分是记者从运载火箭发射海区发来的关于火箭发射情况的报道;第二部分是记者从运载火箭预定溅落区的测量船上发回的关于火箭落水情况的报道。第一部分由播音员的播音和现场录音结合报道事件;第二部分则直接由现场记者的录音和现场录音结合报道事件。 1、你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有何感想?能否谈谈你的心得体会? 2、能否简介一下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假设你就是文中的操作手陆跃忠,在运载火箭发射的前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说一段描述心理活动的文字。 下面一个长单句不便于广播,请将它改成适合广播的一段话。要求:分成四个短句;每句包含一个要点;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一座缩短了从淮南市到淮北市几百公里路程的淮河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今天在省委领导同志参加下举行了通车典礼。

26.歌词三首.doc

26.歌词三首 学习目标 1.体会歌词中体现的热爱祖国的感情。 2.培养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声和爱国之情。 ●重点:领悟歌词中的热爱祖国之情。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有关文体的知识卡片,请你补充完整。 中国古代的宋词、元曲均是一种歌词,除独立吟诵外,亦可以配合歌曲,以当时的汉字发音唱出。及至今天的戏曲、歌剧、音乐剧、流行音乐等等同时涉及文学和音乐的创作,作品的文辞部分仍称作歌词。创作歌词,一般称为填词或作词。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掀起(xiān)哺育(bǔ)山巅(diān)滋长(zī) yíng(萦)绕抽suì(穗) 梳zhuāng(妆) 屏zhàng(障)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2)明媚的阳光:(景物)鲜明可爱。 (3)发扬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4)浊流婉转:曲折。 4.整体感知。 《我的中国心》是香港歌星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唱的一首歌,它打动了海内外亿万观众的心。歌词通过一位海外游子的诉说,刻画了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通过对家乡充满希望的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歌颂了新时代。 《黄河颂》是诗人光未然写于抗日战争初期的一首很有影响的抒情诗。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5.结构分析。 (1)《我的中国心》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1~4行):海外赤子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第二层(第5~12行):祖国永远在海外赤子的心中。

第三层(第13~16行):海外赤子爱国之心永远不变。 (2)《在希望的田野上》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1~8行):歌唱家乡。 第二层(第9~16行):歌唱理想。 第三层(第17~24行):歌唱未来。 (3)《黄河颂》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我”到“南北两面”):写“我”所看到的黄河形象,突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 第二层(由“啊!黄河!”到“发扬滋长”):从三个角度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第三层(最后四行):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 合作探究 问题一:《我的中国心》的歌词充满了浓郁的爱国之情,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1)“中国心”是歌词中反复吟唱的“主题词”。“中国心”,也就是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这一说法,寄托着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河山只在我梦萦”,一个“只”,情深意长。是啊,离开祖国,已不知多少年了,有的甚至从未踏上过祖国的河山。可是不管离开了多少年,哪怕从未见过,而梦里都是祖国河山的影子。“梦萦”“多年未亲近”,点明了赤子的身份。这里面包含着深深的思念,同时也有着深深的遗憾。“可是”一转,表达了坚定的信念,“不管怎样”,强调“中国心”永远不变。 (3)“虽然”和“依然”是结构上的呼应,也是内容上的对比,通过内外的对比,写出海外游子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情怀。“我的祖先”,在这里是泛指,或者说是指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烙”准确而形象地表达了海外赤子跟祖国永远无法分离的血肉关系。 (4)“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能够代表祖国的“河山”,借指祖国,形式上排列整齐,音律和谐。“重千斤”把不可以斤两计的对祖国的感情用斤两表达出来,形象地表现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两个“不论”从时空两个方面,充分强调祖国在心中无法取代的地位。 (5)血的流动,应该说有声音,可是谁也不曾听到,而这里是用“澎湃”突出了声音之响。不仅声音很响,而且诗人还听出了这是“中华的声音”。这是来自心中的声音!这是融在血里的声音!是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的表白。 问题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词中“希望的田野”指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片土地充满希望的? “希望的田野”指的是充满希望的大地,在文中主要指祖国。大地充满希望,也就是生活在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01分) 1. (5分)对号入座。 熟: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B(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C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D熟练、E程度深 ①我和小明一起长大,彼此之间很熟。________ ②这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________ ③“熟能生巧”,所以你一定要反复练习。________ ④稻子熟了,田野里一片金黄。________ ⑤饭熟了,妈妈叫我起来吃早饭。________ 2. (6分)词语巧搭配。 ________的烛光________的月光 ________的浪花________的琴声 ________的意志________的小路 3. (4分)读拼音写词语 pǔxiěqīng yōu táo zuìtián jì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6分)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结尾________清醒________纯熟________ 微弱________微波粼粼________喧嚣________ 5. (8分)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________站起来问________先生________您找谁________走错门了吧________贝多芬 说________不________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________ 6. (6分)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亻+我=俄俄国 饣+我=________ ________ 亻+仑=________ ________ 讠+仑=________ ________ 7. (6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月光曲》是________国音乐家________谱写的。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________》,它是电影《________》的主题歌。 ③《义勇军进行曲》是音乐家________谱曲,并由戏剧家________作词的。 8. (4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十分熟练。反义词:生疏。________ ②细小的水波清澈明净。________ ③文中指大的波浪翻腾激荡。________ ④沉醉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之中。________ 9. (4分)认真读读这些拼音,相信你会写出相应的词语。

第26课红军长征教案

第26 红军长征教案 第26红军长征教案 [教学过程] .教师在导入新时,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学习长征的开始时,学生可能会提出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前一学习的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四次“围剿”的内容,指出胜利的原因;而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应特别指出是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的。 3.要用好本和地图册上的红军长征示意图,有条的学校也可以制作多媒体。通过使用图,多媒体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

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4.本有几处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要充分挖掘内外程资源。如结合语文学过的《七根火柴》等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

歌词三首

歌词三首 写作背景: 《在希望的田野上》: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蓝图。在短短的几年中,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到处呈现一番生气勃勃的景象。为了反映农村这一深刻变化。1982年,作曲家施光南与词作家晓光一起满怀激情地对中国改革开放 事业的赞颂与希翼写下这首歌。 《黄河大合唱》: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州县的壶口附近东渡横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陕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

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思考讨论题: 1、《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一歌词的思路怎样? 歌词从赞美家乡、歌颂理想、憧憬未来三个方面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全文自然间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至8行):歌唱家乡。 第二层(第9至16行):歌唱理想。 第三层(第17至24行):歌唱未来。

2、《黄河颂》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 (1)记者们分别从什么地点报道了什么内容?在报道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部分是记者从运载火箭发射海区发来的关于火箭发射情况的报道;第二部分是记者从运载火箭预定溅落区的测量船上发回的关于火箭落水情况的报道。第一部分由播音员的播音和现场录音结合报道事件;第二部分则直接由现场记者的录音和现场录音结合报道事件。 1、你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有何感想?能否谈谈你的心得体会?

《歌词三首》 1

《歌词三首》1 教学目标:1、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 2、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歌词的艺术特色 4、诵读学唱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歌词,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三首词的表达感情,能联系创作背景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生活离不开阳光,生活也离不开歌声。一首好歌,可以如春风,可以 为你送来缕缕清新;一首好歌,可以如甘泉,给你心灵的润泽;一首好歌,更是一首诗,情感充沛,意味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心情去感受,用文学来欣赏那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曲《我的中国心》 二、听一听:(放录音) 三、讲一讲: 这首歌是在香港回归前,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 欢晚会上演唱的歌曲,至今我还记得他身穿白色的西装,脖子围条长围巾,戴着金丝眼镜,当他深情并茂地唱起这首歌时,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并且在以后广为流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呢? ——强烈的爱国之情,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四、读一读,赏一赏: 朗诵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深情,挚爱)注意押韵ing 1、词反复提到中心词是什么? ——“中国心”:①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点题) ②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根源) ③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总结) 2、划分层次:不变中国心| 祖国在心中| 不变中国心 3、人有国籍之分,心怎么有国籍呢?(讨论) ——明确:心中永远装着祖国,念着祖国,海外游子,身在异国,心系祖国 4、唱歌人的身份从哪里体现出来?

——祖国多年未亲近,河山只在我梦萦 5、哪个词最清深意长的表达出我对祖国的思念?——“只”→深深的思念,深深的遗憾 6、“虽然”与“依然”是什么关系? ——对比,突出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 7、“烙”上中国印如何理解? ——祖国与我血脉相连 8、长城、长江、黄山、黄河在这里指什么? ——祖国的山河→(借代)祖国 9、“重千斤”指的什么分量? ——祖国在我心中的分量,即无法取代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26课《月光曲》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26课《月光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波光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这一点课文没有具体的答案,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才能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1.搜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你们知道贝多芬吗?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陈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总结归纳: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

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2.关于《月光曲》的谱写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课本上的第28课《月光曲》。 3.板书课题。学习课文就可以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阅读课文,思考: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是哪几首?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教师重点提醒: (1)字音方面:茵读“yīn”,没有后鼻音。霎读“shà”不念“chà”。 (2)字形方面:“粼”的左半部分要范写清楚。“盲”的上面是“亡”,是无、没有的意思,下面是目。没有目就是瞎子、盲人,这正是“盲”的意思。 4.学生朗读课文后,交流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 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什么地方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到哪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 2-7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8-10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学习弹第一首曲子的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2-7自然段,教师及时正音。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05分) 1. (4分)给下面的名家选择正确的名曲。 贝多芬________ A.《革命练习曲》 约翰·施特劳斯 ________B.《义勇军进行曲》 肖邦________ C.《月光曲》 聂耳________ D.《蓝色多瑙河》 2. (8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断断________ ________ 微波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涛汹________ 水天相________ 情不自________ 3. (3分)写出画线词语的反义词。 ①这儿环境幽静,不像城里那么________。 ②他过去天天练琴,演奏得很纯熟,最近不练了,就显得________了。 ③时间要抓紧,否则,一________,时间就从你身边溜走了。 4. (6分)读句子,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他沿着弯弯曲曲(q ū q ǔ)________的小路向前走,忽然从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弹得正是他写的曲(q ùq ǔ)________子 ②盲姑娘从琴声中知道,给她弹曲子的(de d í)________人的(de d í)________确是贝

多芬。 ③盲姑娘从美妙的乐(yu èl è)________声中感受到了快乐(yu èl è)________ 5. (6分)比一比,组词语。 茵________ 蜡________ 键________ 莱________ 猎________ 健________ 6. (5分)对号入座。 熟: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B(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C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D熟练、E程度深 ①我和小明一起长大,彼此之间很熟。________ ②这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________ ③“熟能生巧”,所以你一定要反复练习。________ ④稻子熟了,田野里一片金黄。________ ⑤饭熟了,妈妈叫我起来吃早饭。________ 7. (10分)查字典填空。 (1)“罢”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券”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8. (8分)读音节和选词语。 nú lì________1琴键 zhèng xié________2恬静 qín jiàn________3奴隶

历史八上练习题 第12课《红军长征》

第12课红军长征典型练习 夯实基础典型题 1、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队,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主要针对的地区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边区D.左右江根据地 2、红军连续取得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红军力量强大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裂 C.红军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在()A.1930年B.1931年C.1932年D.1933年 4、领导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指挥者有() ①毛泽东②朱德③周恩来④博古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 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党中央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6、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 A.1933年秋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 7、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D.会宁会师 8、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事实上被确立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是()A.周恩来B.朱德C.邓小平D.毛泽东 9、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攻占遵义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 10、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B.巧渡金沙江C.陕北吴起镇会师D.甘肃会宁会师11、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

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8年10月 12、红军最后结束长征是以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为结束,这三大主力包括() ①红一方面军②红三方面军③红二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陕北吴起镇B.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C.江西瑞金D.贵州遵义 能力提高典型题 易错题 14、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15、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所映出的重要问题是() A.中共仍没有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B.中共失去了苏区广大人民的支持C.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D.党中央存在“左”倾的错误领导 16、下列事件中,使红军取得长征最终的胜利,有着重大关系的一件事是( ) A.四渡赤水B.急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遵义会议的召开 17、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理由是() A.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C.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D.毛泽东独立负责军事 18、下列哪一项是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B.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创新题 19、一个美国知名学才在谈到长征时说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歌词三首

歌词三首 导读:写作背景: 《在希望的田野上》: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蓝图。在短短的几年中,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到处呈现一番生气勃勃的景象。为了反映农村这一深刻变化。1982年,作曲家施光南与词作家晓光一起满怀激情地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赞颂与希翼写下这首歌。 《黄河大合唱》: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州县的壶口附近东渡横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陕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思考讨论题: 1、《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一歌词的思路怎样? 歌词从赞美家乡、歌颂理想、憧憬未来三个方面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全文自然间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至8行):歌唱家乡。 第二层(第9至16行):歌唱理想。

第三层(第17至24行):歌唱未来。 2、《黄河颂》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一是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伟大精神”。 (1)记者们分别从什么地点报道了什么内容?在报道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部分是记者从运载火箭发射海区发来的关于火箭发射情况的报道;第二部分是记者从运载火箭预定溅落区的测量船上发回的关于火箭落水情况的报道。第一部分由播音员的播音和现场录音结合报道事件;第二部分则直接由现场记者的录音和现场录音结合报道事件。 1、你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有何感想?能否谈谈你的心得体会? 2、能否简介一下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假设你就是文中的操作手陆跃忠,在运载火箭发射的前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说一段描述心理活动的文字。 下面一个长单句不便于广播,请将它改成适合广播的一段话。要求:分成四个短句;每句包含一个要点;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一座缩短了从淮南市到淮北市几百公里路程的淮河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今天在省委领导同志参加下举行了通车典礼。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 全神贯注【精品教案】

26* 全神贯注 学习目标重难点 ①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投影片。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①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②出示名言,清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③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①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②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①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②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①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②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教学反思:

歌词三首

歌词三首 断桥会(中国风) 江南镇烟雨里摇曳风细细断桥边柳岸旁映影你美丽恰如今雨润腮红纷乱了思绪婉转间一怀愁绪撩响唇边笛小巷转阡陌水中跃锦鲤 细雨抚柳绿苏堤鸳鸯戏 你的妩媚飘落水面起涟漪 油纸伞撑起爱不被雨打湿 千年的等待只为遇见你 雷峰塔怎阻断爱心的牵结 纵使轮回四季发鬓染霜丝 仍一心一意从此不分离 晓月幽琴语咽秋风添凉意 石阶青声渐杳此情怎无期

又哪堪泪眼望天涯芳心怎托寄更无计斜月半窗挂你却在哪里日落疏影起娇红吹满地 兰舟凌波去你在船头立 雁过斜阳停脚步我终遇见你暮色断桥续写爱不朽的传奇千年的等待只为遇见你 雷峰塔怎阻断爱心的牵结 纵使轮回四季发鬓染霜丝 仍一心一意从此不分离 渔舟唱晚(中国风) 暮色斜阳撒一网晚霞映红归帆晚风轻柔弹一曲欢歌渔舟唱晚

波光粼粼荡漾开碰碎夕阳的脸炊烟袅袅挂柳梢迷醉夜色的眼一橹轻摇鱼儿挽来月牙钩住船风疏烟柳荷藕沁香点点渔火远山沉影远星落枫桥钟声敲打无眠涛声依旧笛韵悠长连绵了思念载一船漂泊浪迹天涯鬓霜染 枕一顷波涛朦胧淡月星辰换 乡梦窄水天宽不觉晨晓现 剪下祥云鼓作帆别了我的港湾多彩的贵州 多少次邂逅你的神奇 流连久久不忍离去

那是贵州多彩的土地 那是黔中醉人的景致 黄果树瀑布飞泻峭壁 天星桥引来繁星落玉 红枫湖好似镶嵌宝石 荔波境恍若人间仙世 多少次倾慕你的美丽 印象缭绕不能忘记 那是贵州多彩的土地 那是黔中醉人的景致 拦路酒唱醉游人笑意 侗族歌天籁般沁入心脾原生态编织古朴的静谧自然景描绘神秘的魅力多彩的贵州,神奇的土地

发展的贵州,勃勃的生机不论走到哪里都有你的记忆不论时间久远依然格外清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6课全神贯注

26.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要求的6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挚友”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抓重点语句,朗读感悟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3.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感受人物精神;并初步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知大意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全神贯注》。板书课题,读课题。 2.同学们,什么是全神贯注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吗?(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3.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用全神贯注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小结:你看,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加上一些词语,连成一句话,就能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同学们听讲课真是全身关注啊,那下面的词语一定也难不倒大家,出示词语。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理解“挚友”一词。 罗丹斯蒂芬·茨威格挚友不禁似乎轻轻地吁了口气 打扰径自仪态端庄莫名其妙 二、细读语言,感受“全神贯注” 过渡:好,词语过关了,课文的内容也读懂了,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的词句进行仔细研读。 罗丹到底是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该读哪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读这一段,划出写罗丹已经完全沉浸在工作中的句子 交流:哪几句。 2.罗丹此时的工作状态,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那就是——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课件点击)(1)这句话中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罗丹的全神贯注? a: “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哪些东西消失了?(时间、地点、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6课《月光曲》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01分) 1. (6分)比一比,组词语。 茵________ 蜡________ 键________ 莱________ 猎________ 健________ 2. (4分)读拼音写词语 pǔxiěqīn g yōu táo zuìtián jì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5分)填空。 《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________表达出来的。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________的,后来,月亮升高,穿过薄云,这时音乐________。接着,月亮穿过乌云,风起浪涌,这时的音乐一定是________的。听着贝多芬的演奏,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是盲姑娘的________。 4. (9分)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量词。 缕艘番片株支摞 一________画报一________石子一________帆船 一________话语一________草滩一________微云 一________歌曲一________柳树一________涟漪 5. (4分)近义词

陶醉________霎时间________ 清幽________恬静________ 6. (1分)读《月光曲》解析带下划线的词语。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________。 7. (3分)填反义词。 ①这儿环境幽静,不像城里那么________。 ②他过去天天练琴,演奏得很纯熟,最近不练了,就显得________了。 ③时间要抓紧,否则,一________,时间就从你的身边溜走了。 8. (10分)给形近字组词 券________ 微________ 陶________ 粼________ 屡________ 卷________ 徽________ 掏________ 嶙________ 缕________ 9. (4分)认真读读这些拼音,相信你会写出相应的词语。 pāo tóu lú shǎ rèxuè là zhúyóu qíbō tāo xiōng yǒ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5分)读一读,理解课文。 《月光曲》是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全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叙述了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自始至终流淌着一股浓情雅意,好似缭绕的乐曲,拨动读者的心弦。贝多芬被琴声吸引,推门而入,随后被盲姑娘兄妹感动,在如纱的月光映照下,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兴创作出传世名作——《月光曲》。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6课《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 2、能力目标: 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并初步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并初步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心引力是谁发现的?生;牛顿。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物理学家牛顿的故事。师讲牛顿煮怀表的故事。 师: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他之所以成为一代伟人,就是因为他拥有这种聚精会神投入工作的品质。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艺术家的生活,看看她们又是怎样全神贯注工作的。(板书课题,强调“贯”的写法) 2.解题。你们知道“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吗? 二、罗丹及其作品简介 师:你们知道老师刚才提到的艺术家是谁吗?生:罗丹。 师:对,他就是法国雕塑家罗丹,下来我们介绍一下罗丹和他的作品。 幻灯片出示1.罗丹简介。2.作品简介。 三、检查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幻灯片出示生字,个别差生读,开火车读。)

2.幻灯片出示问题,找几个学生逐段读课文,学生互相正音。师引导理解“挚友,仪态端庄,端详,径自,莫名其妙”等词语的意思。 3.明确课文内容及写作顺序。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围绕“全神贯注”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顺序。提示,课文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结果如何。(板书) 四、读议结合,理解语句,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 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罗丹在全神贯注的进行艺术创作,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幻灯片出示阅读要求) 生:读课文。 师:划出来了吗?哪位同学来读自己划的句子? 生:一生读句子,(其他同学补充。) 师:这些句子是用什么描写方法来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的精神的?你从这些句子中分别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归纳学生找出的句子。幻灯片逐句出示) 生:逐句分析描写方法及体会。(师边指导边板书) 师:正是由于作者巧妙运用了这些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才把罗丹如痴如醉,浑然忘我的工作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也要把作者的这种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作文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下面我们邀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再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雕像的情景,谁愿意?掌声有请小罗丹上台为我们表演,谁来读旁白? 生:情景表演(一生读,一生表演) 师:感谢小罗丹投入的表演,罗丹经过长达一个小时忘我的工作,终于完成了满意的作品,结果又如何呢? 生:差点把朋友锁在了工作室里。 师:哪俩位同学愿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呢?请上台来。 生:情景表演(一生读旁白,俩生表演) 师:三位同学表演得很逼真,茨威格并没有因为罗丹忘记自己而生气,因为他知道,罗丹是无意的,他在全神贯注工作。由此我们也看到了罗丹和茨威格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