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种历史史观简介

九种历史史观简介

九种历史史观简介

历史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史观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和解释方式,不同的历史史观会影响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评价。本文将简要介绍九种常见的历史史观,分别为线性史观、循环史观、发展史观、进步史观、激进史观、相对史观、依赖史观、多元史观和地域史观。

线性史观是最常见的历史史观之一。它认为历史是按照一条线性的轨迹前进的,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线性史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进步性,认为人类社会在历史进程中逐渐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实现了社会形态的逐步演进。

循环史观则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过程。它认为历史事件会不断重演,人类社会会经历相似的循环周期。循环史观强调历史的重复性和周期性,认为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相似的模式,而人类社会的改变只是表面的,本质上并没有真正进步。

发展史观强调历史的发展性和变革性。它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各个历史时期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发展史观关注历史的演进和社会变革,强调历史的不断前进和进步。

进步史观则是强调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提升。它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人类社会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实现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激进史观是一种强调革命和变革的历史史观。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通过革命和激进行动实现的,改变社会现状需要通过暴力和动荡的手段。激进史观关注社会的革命和变革,认为只有通过激进的手段才能推动历史的进步。

相对史观则认为历史是相对的和主观的。它强调历史的多样性和多维度的解释。相对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书写的,每个人对历史的看法都是主观的,并且受到自身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

依赖史观则强调历史的依赖性和互动性。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在相互依赖和互动中实现的,不同的事件和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方向。

多元史观则认为历史是多元的和多样化的。它关注历史中的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的解释。多元史观认为历史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还包括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观点,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

地域史观是一种注重地域差异和局部历史的历史史观。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在不同地域和地方社会中实现的,不同地区和地域性的特点对历史的塑造和演进起着重要作用。

这九种历史史观各有特点,对历史的认识和解释有着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在学习和研究历史时,我们可以结合多种史观,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更全面和客观的方式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历史史观的选择和运用将影响我们对待历史及其启示

的态度和观点,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多元的历史史观,并在不同的情境中加以综合运用。\

史学概论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概论的核心内容。 4.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历史,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和一般规律。所以,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历史观。 5.爱德华·吉本: (1737--1794)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的杰出代表。传世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的全盛时代---安敦尼王朝奠基,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轫,共6卷71章,约300万字,可谓体大思精、卷浩繁。尽管吉本仍然恪守着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的历史当作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连接起来,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6.奥古斯丁:(354---430)罗马帝国末期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代表人物。曾信奉摩尼教。387年皈依基督教,并在故乡希波获任主教职。奥古斯丁用新柏拉图主义哲学论证基督教的教义,提出“上帝之国”与“尘世之国”和“上帝的选民”与“上帝的弃民”等理论。主要著作有《上帝之国》《忏悔录》等。 简答: 1.什么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什么是史家描述的历史?二者的关系。 客观存在的历史,它是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它独立于认识者、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之外。描述历史它是历史记录者、研究者、认识者通过对客观历史的记录,描述研究而形成的历史著述,它是客观历史经过记录者和研究者主体加工而形成的含有主体烙印的历史。 2.历史学的学科结构。 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理论: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主体: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世界史前史、中古史、上古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辅助学科:考据学、考古学、文献学分支学科:历史社会学、历史人口学、心态史、社会文化史。 3.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或社会功能,总而言之,就是满足人们寻求“史鉴”“史师”的需要。A.“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以史为鉴,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用以指导人们的现实的实践)B.“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历史学的积极认识成果具有陶冶和升华人类精神品质)C.“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历史学认识成果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价值) 论述:论述历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从历史与考古学,民族学,自然科学及历史地理学方面论述) ①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关系:考古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的实践与成果对历史有来源、动力及借鉴A考古学纠正错误的、片面的历史认识B考古学补充丰富发展的历史认识C无论是错误的历史认识还是正确的历史认识,考古学都具有检验作用,对于长期以来,考古学具有拨开迷雾的作用D考古实践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创造了新的史学方法和新史学的分支学科②历史学与民族学的关系:民族学:调整记载研究各个民族的各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记录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但在不同 的历史学派和不同的历史学家眼中,历史的解读方式也有所不同。本 文将详细介绍历史学中的七种主要史观,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历 史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进化史观 进化史观强调历史的线性演进和发展,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进步和 发展的过程。这种史观将历史视为一系列的进步阶段,人类在各个阶 段逐渐发展和进化。进化史观通常关注政治经济制度的演变和科技进 步等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二、决定论史观 决定论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特定的决定因素所引起的。这些决 定因素可以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地理等多个方面。决定论史 观着重研究历史事件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这些因素对历史走向的 影响。 三、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的关系对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唯物史观,人类的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宗教信仰等。 四、意识形态史观 意识形态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相互斗争和冲突的结果。不同的观念和思想在社会中形成不同的阶级和派别,从而推动历史的变革和发展。意识形态史观注重思想文化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五、历史唯心史观 历史唯心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于意识形态、精神追求或神的安排等意义超出人类感知范围的因素所决定的。这种史观强调宗教、传说和神话等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将历史视为超自然力量的作用和引导。 六、历史隐喻史观 历史隐喻史观将历史视为现实世界问题的比喻和借鉴。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研究,历史隐喻史观试图从过去的教训中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启示和方向,以提供对现实情况更深入、更具启发性的理解。 七、后现代史观 后现代史观质疑传统历史学的绝对性真理和客观性。后现代史观强调历史是被叙述和解释的产物,史学是一种权力争夺的过程。后现代史观追求对话、多元化和异质性,试图打破传统历史学对于权威叙事和大故事的限制。

历史史观的总结归纳

历史史观的总结归纳 近几年我国引进了多种史观来纠正我们过去历史研究的弊端,这些史观被大量的运用到我们的历史教学中,高考题中也出现了大量与之有关的题目,因此影响了我们备考的方向,在这里我将各种史观及典型的题目总结如下: 一、现代化范式(现代化史观)的主要观点及典型试题 1、主要观点 现代化范式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要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2、用“现代化范式”指导的命题 “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总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在我国,现代化史观的创立者是已故著名史学家罗荣渠先生。罗先生指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95页)。 例题1,2011年滨州二轮模拟.(25分)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世界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全球发展的结果。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中国在15世纪初决定放弃它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主导地位。……新大陆及其银矿资源的发现,……该地带急需英国的制造品,特别是棉纺织品以解决非洲奴隶的穿衣问题。 ——(美)罗伯特·B·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产业革命发生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材料三“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九种历史史观简介

九种历史史观简介 历史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史观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和解释方式,不同的历史史观会影响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评价。本文将简要介绍九种常见的历史史观,分别为线性史观、循环史观、发展史观、进步史观、激进史观、相对史观、依赖史观、多元史观和地域史观。 线性史观是最常见的历史史观之一。它认为历史是按照一条线性的轨迹前进的,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线性史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进步性,认为人类社会在历史进程中逐渐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实现了社会形态的逐步演进。 循环史观则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过程。它认为历史事件会不断重演,人类社会会经历相似的循环周期。循环史观强调历史的重复性和周期性,认为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相似的模式,而人类社会的改变只是表面的,本质上并没有真正进步。 发展史观强调历史的发展性和变革性。它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各个历史时期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发展史观关注历史的演进和社会变革,强调历史的不断前进和进步。 进步史观则是强调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提升。它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人类社会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实现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激进史观是一种强调革命和变革的历史史观。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通过革命和激进行动实现的,改变社会现状需要通过暴力和动荡的手段。激进史观关注社会的革命和变革,认为只有通过激进的手段才能推动历史的进步。 相对史观则认为历史是相对的和主观的。它强调历史的多样性和多维度的解释。相对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书写的,每个人对历史的看法都是主观的,并且受到自身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 依赖史观则强调历史的依赖性和互动性。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在相互依赖和互动中实现的,不同的事件和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方向。 多元史观则认为历史是多元的和多样化的。它关注历史中的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的解释。多元史观认为历史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还包括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观点,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 地域史观是一种注重地域差异和局部历史的历史史观。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在不同地域和地方社会中实现的,不同地区和地域性的特点对历史的塑造和演进起着重要作用。 这九种历史史观各有特点,对历史的认识和解释有着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在学习和研究历史时,我们可以结合多种史观,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更全面和客观的方式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历史史观的选择和运用将影响我们对待历史及其启示

五大历史史观

五大历史史观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其中五大历史史观是最为重要和广泛接受的。本文将介绍五大历史史观:进化史观、唯物史观、人文史观、传统史观和后殖民史观。 一、进化史观 进化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人类社会在经历各种变革和发展后逐渐向更高的阶段发展。这一观点最早由达尔文提出,并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发展。进化史观强调社会变革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将历史看作一种逐步演化的现象。 二、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并通过对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研究,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三、人文史观 人文史观注重个体和文化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构成的。人文史观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的多元性,将历史看作是人类自主创造的结果。

四、传统史观 传统史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将历史看作是一系列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延续。传统史观关注历史的宏观结构和制度变迁,认为传统的经验和智慧对于解决当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后殖民史观 后殖民史观是在殖民地独立后出现的一种观点,强调历史中的殖民地和被殖民地关系。后殖民史观揭示了殖民主义的影响和剥削对于历史进程的作用,强调被殖民地主体性的重要性。 总结而言,五大历史史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解读历史,揭示历史发展的不同规律和影响因素。进化史观关注历史的演化过程,唯物史观强调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的作用,人文史观注重个体和文化的作用,传统史观关注历史的传承性和宏观结构,后殖民史观关注殖民地和被殖民地的关系。这五大历史史观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思考路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本质和意义。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历史史观,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的脉络,以更科学的态度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

多种历史观

多种史观 (一)革命史观: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为基本原理,研究全部历史,也可以说是要研究整体的历史。又被称为唯物史观或者阶级斗争史观。 (二)整体史观:也称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三)近现代史观:强调人类历史是一部近现代的历史,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性,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①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②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③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和理性化。 (四)文明史观:①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②:文明史观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文明单位的价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它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历史观,基本涵盖了近现代史观和全球化史观。 (五)社会史观: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分析研究社会问题,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之外的所有问题。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从社会空间角度去理解历史。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

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例题1: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及英国的殖民扩张,持续了400 多年,是近代史上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的推动因素。对殖民扩张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历史观进行评价: 第一、文明史观:可以看作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碰撞;是资本主义先进文明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是落后国家或地区社会进步的外部促进因素。在这里可以举中国为例。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大地上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第二、全球史观: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伴随着工业革命,殖民扩张更加扩大了范围和规模,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也使得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联系日益紧密。 第三、现代化史观:可以看成先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的发展。在这里,体现出来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出来的是资本的扩张性。相对而言伴随着殖民扩张而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比各国的封建生产方式要先进得多,也更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而才会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广和普及。 :例题2: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 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地相联。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 4、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

高中历史基本理论常识、核心素养、史观分类、高考解析

高中历史基本理论常识、核心素养、史观分类、高考解析 史学基础理论 一、什么是历史 1.中文“历史”. 在古代“历”与“史”两个字是分开的. “历”的甲骨文写法.原意是“一块平地上长满庄稼,勤劳的农夫经常在地里巡视,留下深深的脚印”,引申为“人过去发生的事”。 “史”的甲骨文写法.原意是“一个器皿中放着竹简,一双手很稳重地端着”,引申为“人记录发生的事”,双手持中,强调立场中立,态度不偏不倚。 “历”与“史”合到一起的意思就是“人记录过去发生的事。” 历史包罗万象,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必然包含以下因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因为什么原因、具体做了某一方面的事,即5个w:when. where. who. why. What。 2.英文历史是“history”. “his”指“他的”,“he”可以指代“任何人”,“story”是“故事”,就是“人过去发生的事”。 综上所述,不管东西方,“历史”的含义就是“人记录的过去发生的事”。注意,从这里可以看出,历史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人过去发生的事”是客观存在的;而“人记录”就带有人的主观性。 二,为什么学历史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与现在有时间间隔,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学历史呢?而且时间不能倒流,过去发生的事已经不能改变,学历史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关于学历史的意义说法纷纭,我们只牢牢把握一点,学历史的最大意义不是为了记住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指导今天的活动,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古鉴今。 三,怎么学历史 历史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也就是不能保证真实,学历史当然希望学到客观真实的历史,而不是虚构的历史。如何才能做到呢? ㈠正确的历史观指导,史观内容我后面有专门论述,这里不做阐发。 ㈡史料搜集:确定主题后,要围绕主题进行史料搜集。 首先注意史料的分类: 按来源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前者研究者亲自搜集,可靠性高,后者直接引用别人研究成果,可靠性不能保证. 按类型分为实物史料、图像史料、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可信度依次降低.注意口述史料虽然可靠性低,但也有史学价值,它是对历史的扭曲的反映。 其次,注意史料搜集的基本原则:孤证不立,必须正反面尽可能多地搜集史料,史料越丰富,可信度越高。 ㈢史料整理:搜集的史料首先要辨伪存真,详细考证,只保留可信度高的史料。这里强调最近原则,即最近的时间、地点、人,人又分为旁观者与当事人。 ㈣史料解读:整理好的史料按正确的史观进行比较分析,初步得出经受得起推敲的结论,注意史学研究的最高原则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从证来。史料与结论必须一一对应,史料是结论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结论相对于史料不夸大也不缩小,恰如其分。

九种历史史观简介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三、现代化史观1.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四、社会史观1.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2.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五、革命史观1.基本含义: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2.主要线索: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五大历史史观

五大历史史观 五大历史史观是由于历史学家和学者不断发展和探究,从而形成并被广泛接受的历史思维模式。这五大历史史观不仅是历史学家在学术上的构建,而且也是历史教育中的基本思想、甚至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基础。 第一个历史史观是传统历史史观,它相信历史的进程是由自然的原因导致的,只有努力鉴别历史的现实,才能真正了解历史的进程。传统历史史观认为历史进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人类社会的外在环境如何变化;人类社会如何自我发展;人类社会如何形成自己的文化。传统历史史观主张历史的客观规律是可以通过研究历史的文献来发 现的,历史的进程是一定的。 第二个历史史观是资本主义历史史观。这种历史史观认为社会关系是由经济法则驱动的,历史进程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它认为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力量,社会地位的分配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可以预测的。 第三个历史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史观。它认为历史是一种决定性的、客观的力量,由于历史进程的复杂性,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只是作用在历史的小枝叶上,起不了根本性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史观也认为,历史是由社会、文化、科技和宗教等因素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 第四个历史史观是结构主义历史史观。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社会结构、文化和政治的力量。它关注的是

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整体和统一性,认为历史实践必须要考虑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最后一个历史史观是文化历史史观。它认为历史发展是由文化决定的,它聚焦在文化之上,强调历史实践的重要性,视历史进程为一种文化变迁,考虑文化变化如何影响历史发展,以及如何影响历史发展。此外,它从历史实例出发,重视文化现象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变迁的原始机制,强调语言的重要性。 在历史史观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者和历史学家不断把历史史观推向新的高度,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历史,从社会发展的不同方面来探讨历史,形成五大历史史观:传统历史史观、资本主义历史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史观、结构主义历史史观和文化历史史观。这五大历史史观都为我们深刻地理解历史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也为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提供了基础思想,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

各种史观辨析

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期的影响;主要观点是各个阶级为了适合自身发展对原有统治阶级展开了革命,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当上层建筑及其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在阶级社会里,人类社会这个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世界史观(整体史观) 世界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不但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世界通史》中对世界史观做了如下描绘:研究的是世界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注重的是全人类,而不但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此外,世界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化等问题。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实行考察; (近)现代化史观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近)现代化。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近)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特征是: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近)现代化的类型能够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英法美是原发型、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日本是传导型、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而中国则是传导型、社会主义的(近)现代化; 英雄史观

历史观名词解释

历史观名词解释 历史观,是一种以人类社会发展为思考对象的哲学观点,它通过人类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历史观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历史观,辩证法的历史观。 1、进化论历史观。将世界看作是有规律地运动和变化着的客观世界,即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并从这个角度去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特征。 2、革命史观。将人类社会发展视为一个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认为革命斗争构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从而将历史理解为由统治阶级领导的阶级斗争的历史。 3、社会达尔文主义。一种历史哲学的新观念,它在强调进化论原则时,并不否定其他许多人类社会发展原则,如平等原则等,因此它又被称为“中间道路”或“折衷主义”。 2、英雄史观。将历史上的人物都看做是具有某种特殊才能、业绩的人,是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3、暴力革命史观。将历史理解为国家、民族、阶级、政党为了夺取政权、争取权利而进行的暴力活动的历史,认为它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发展形式的唯一社会历史形式。 4、社会达尔文主义。一种历史哲学的新观念,它在强调进化论原则时,并不否定其他许多人类社会发展原则,因此它又被称为“中间道路”或“折衷主义”。历史观和历史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历史观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而历史意识则反映历史观的不同形态。历史意识总是和阶级意识相联系的,不同阶级所持有的

历史观必然是不同的。不同的阶级或集团所掌握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的差异,也必然会引起历史观的不同。一般说来,一定的历史观往往反映出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历史意识。历史观是有阶级性的,历史意识也有阶级性。历史观在阶级社会中形成和发展,并服务于阶级意识;阶级意识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但两者也有共同性,主要表现在:对历史规律的看法有一致的方面,即都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有各自的阶级立场和阶级利益,如,坚持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以今律古”,都崇拜英雄人物,主张重视历史经验;在历史发展观上也存在着某些差异,如,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有进步史观和落后史观的区别。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 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 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 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 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研究历史学的几种观点

研究历史学的几种观点 〔史学观点、史学X式〕 1.革命史观〔阶级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如:阶级矛盾、革命、斗争、侵略、反侵略、压迫、反压迫等字样 2.唯物史观:凡是认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那么他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就具有了以下特点:一、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二、联系历史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是如何运用历史的问题.三、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这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把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分析评价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当中 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3.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4.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5.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政治:##化、法制化〔人治到法治、专制到##〕 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农业到工业、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 思想:科学化、大众化 社会生活:现代化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城市化、社会组织整合化 6.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

即:民生,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家庭婚姻、社会保障、自然灾害、动乱战争、人口迁移、环境问题〔生态史观〕、城市化等. 史料: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 历史叙述: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客观叙述,不带有任何功能性定位即是什么 历史解释: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对历史人物事件必须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 定位 历史评价:不仅要对历史人物事件必须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和定性,更带有强烈的主观评价色彩即是什么性质,有何消极积极影响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①"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即主X民贵君轻;又说③"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④认为 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⑤这种带有##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与,也为我们 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