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苏两党关系恶化浅析

中苏两党关系恶化浅析

中苏两党关系恶化浅析

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1954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赫鲁晓夫到中国庆祝新中国5周年华诞,并带来了寿辰大礼:把旅顺港和中长路还给中国,增加五十个援华项目,增加15亿贷款,再帮助中国修两条铁路。一条是走蒙古的,从呼和浩特到外蒙古,另一条是在新疆修一条铁路。后苏联答应在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帮助中国,并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样品,中苏两国因而在1957年10月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所以从54年国庆以后,苏联专家大规模来华,那些援建项目基本上都是55年到57年建成的,这一时期也是中苏关系最好时期。

朋友为了共同利益走到一起,也可为了各自利益分道扬镳。

一、苏共二十大的反响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接替国家领导人职务,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个人崇拜问题的处理决定和提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中苏两党意见开始出现分歧。24日苏共二十大闭幕,当晚,赫鲁晓夫作了一个关于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进行全盘否定,这个秘密报告后被美国情报人员花300美元购得刊发在1956年6月4日《纽约时报》上,这个报告平地惊雷,在苏联国内外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引起了社会主义内部的混乱。而对斯大林的问题,中共有自己的主张,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认为赫鲁晓夫的做法有缺点,即批判斯大林这样的重要人物事先未同兄弟党商量,搞了突然袭击。对苏共二十大提出的“和平过渡”理论,中共也不赞成,认为这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原则。这表明中苏之间产生了分歧,打破了过去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总是“完全一致”的局面。

二、波匈事件的意见分歧

此后不久,除上述两大分歧外,中苏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又有新发展。由于受苏共二十大的间接影响。1956年先后发生波兰和匈牙利事件。中共中央对苏共中央处理波匈事件的做法也不甚满意,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因而批评苏共和苏联在处理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的关系时有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等等。不过,相对而言,1957年以前,中苏在其他问题上的分歧都不及斯大林问题与和平过渡问题那么重要,那么引人注目。

三、关于经济“大跃进”

1956年,毛泽东正在思考是否可用一种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办法建设社会主义。苏共二十大后,中共两党开始出现分歧,毛泽东提出了“以苏为鉴”,并把经济建设与打仗进行比较,作出经济建设比打仗更容易的判断,于是一场明为赶英超美实则赶超苏联的经济大跃进运动便在毛泽东的推动下开始了。这次大跃进运动是以“全民炼钢”为主,直接提出了钢产量的目标:“到1962年,可以达到75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