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观园对联

大观园对联

大观园对联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眼底茫茫烟水宽,披襟高处共凭栏。长联一百

八十字,足配名楼号大观。

古人教子重德劝学经典案例 组图

古人教子重德劝学经典案例组图 古人教子重德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素以重视家庭的子女教育而著称于世。古人追求真理,注重品德和操守,不仅要求自己躬身力行,也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德行”的培养。 一、孔子教子以德重《诗》、《礼》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学生。《论语?季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学生陈亢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有与别人不同的教诲吗?”孔鲤说:“没有啊。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我马上就去学《诗》。又有一次,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马上又去学《礼》。我只听到这两件

事。”陈亢下来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知道了学《诗》的道理和学《礼记》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与别人的孩子是一样的。” 的确,诗和礼,都是孔子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孔子说:“诗言志,歌咏言”,认为利用文艺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教育,比说教往往有效的多。相传《诗经》三百零五篇,就是他亲自删定的,内容多和修身、知命、追随道义有关。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就应从这里开始,可以提高人的观察力,另外,通过读诗也能够学到许多历史、自然、社会知识。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所说的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礼仪行为规范,从学礼开始,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德行,从实践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进而成为日后通达天道、经世济民的基础。 孔子教育儿子学“诗”学“礼”,和对其他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孔鲤是自己的儿子就放松对他的要求,这一点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和对儿子寄予着很高的希望。后代的读书人,把孔子教子的方法称做“诗礼传家”。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礼法影响,又敬信神佛,笃信因果。《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规范,影响很大。全书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

中国著名名胜古迹对联集

中国著名名胜古迹对联集(一) 杭州西湖赵孟俯题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映湖光 武昌黄鹤楼何绍基题 我从千里而来,看江上梅花,已开到红羊劫后 谁云一去不返,听楼中玉笛,又吹起黄鹤高飞 此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长沙天心阁 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心头无限事,齐上眉梢 天心数点梅花,能降冰雪 阁外一峰云麓,长郁风雷 长沙岳麓三闾大夫祠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滕王阁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湖南岳阳楼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何子贞撰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杭州岳飞墓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一姓秦之人题岳王墓前秦桧跪像 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墓前愧姓秦。 郭沫若书蒲松龄“聊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四川新都宝光寺正殿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郭沫若书杜甫草堂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江西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庐山绝顶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庐山简寂观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话佛说尽,谁只得五千妙论出自先师 九江烟水亭 请看世事如棋,天演竞争,万国人情同剧里 好向湖亭举酒,烟波浩渺,双峰剑影落樽前 那堪吟白傅诗,琵琶人老,枫荻秋声,叹几个迁谪飘零,相逢处且休说故宫繁华,他乡沦落 此便是邯郸道,虽梦初醒,黄梁久熟,觉毕生功名富贵,霎时间都付与微茫烟水,缥渺江波 山海关孟姜女庙 秦始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孟姜女未亡也,千秋石片铭贞 海水朝(潮),朝朝(音召)朝(潮),朝(音召)朝(潮)朝(音召)落 浮云长(涨),长长(音常)长(涨),长(音常)长(涨)长(音常)消 北京陶然亭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北京潭柘寺题弥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 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 北京颐和园养云轩 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云中开翠幕,山雨霏微。 福州鼓山 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 地出灵泉润海表,天生石鼓镇闽中。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私来由

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

景以境出情由境发 论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审美文化内涵 “scenery out of Artistic Conception,Emotion from Scenery” —Aesthet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from Classical Plaque and Couplets Jiangnan Region 摘要:江南古典园林以意境取胜,注重塑造韵味。保存至今的,同时也是艺术 价值最高的多为文人园林,其建造设计者多为一些艺术素养很高的文人画家,浸透了精致的文人主题情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其中的匾额楹联的设置更是这一意匠和文心的独特体现。“景以境出,情由境发”,匾额楹联在意境创造中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审美内涵 中国古典是集建筑、园林、文学、书法、绘画等多门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艺术更是涉及文学、哲学、美学、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类艺术领域,直接记录了造园的一些历史,反映了园中景点设立的文学渊源,有效地深化了人们对古典园林意境美的感受和认识,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例,探讨匾额楹联于情景交融中的美学内涵。 1匾额楹联的构造艺术 江南古典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按照阮仪三先生在《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一书中对“江南”地理位置的界定,它主要指“长江下游、环太湖和钱塘江两岸”的大片地区。境内的主要城市有“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松江、扬州、泰州、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等”。自古以来,这一地区造园活动一直很活跃,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园林精品。江南古典苏州园林素重匾额题名和楹联的设置,仅苏州一地其古典园林中“厅堂景点名称共有252处;匾额总计238块;楹联150副;砖额72块”【1】。这些匾额楹联既表现出与北方皇家园林、南方岭南园林相同的共性,又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个性,情调优雅,意境深远,直接体现园主或设计者浪漫的艺术想象和高雅的文化修养。这是“造园家赖以传神的点睛之笔”,成为园林空间意境塑造的重要手段。如《红楼梦》中就有“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凭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的论述,由此可见匾额楹联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江南古典园林的匾额楹联大多出自于历代文人学者,又由著名书法家书写镌刻而成,因此不仅属于文学类作品,也是珍贵的书法作品。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是皇家园林、寺庙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匾额与楹联是在其造园意匠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从美学角度看,制作精良的匾额与楹联因其大小、材质、形状等的丰富变化,本身就为古典园林景致增色不少。匾额最早多为实用功能,赋予建筑一个名称,以说明建筑的用途,起到标志作用,常置于建筑上较为醒目的地方故与“额”字涵义相连。楹联最早则多为表达人们的

劝学的诗句

劝学的诗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2、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5、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保护地球的标语 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qq说说 9、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12、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13、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 1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1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16、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1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8、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1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0、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2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22、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2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4、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

《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谈《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的诗词韵文。在这些诗词韵文中有我们常见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对联,以及与之相配的匾额。而这些联、额出现在这样一部巨著中,便不仅仅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联、额了,它们还有特殊的功用。下面将就《红楼梦》中的联额的形式和功用两方面作一探讨。 一从形式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 对联是指悬挂、粘贴或刻制在门壁柱上的一对联语。《红楼梦》中共有对联23副。这23副对联多集中于两处:太虚幻境(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家,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后化为“真如福地”)和大观园(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处分别有7副,已占去了总数的大半。 这23副对联多为14字联,即上下联各为7字,这样的对子共有17副。还有10字联,上下联各为5字,这样的对子仅2副。以上两种句式或是脱胎于五律或七律中的对偶句。另外,有22字联,上下联各11字,这11字又分两节,上4下7,这样的对子也有4副,分别见于“太虚幻境”、“元妃赐题”和“贾氏宗祠”。这样的句式或是演化于骈赋。《红楼梦》中没有句式更为复杂的对联。 《中国俗文学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中对联的名目种类多达44种,当然其中不乏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重复。而且它仅仅是囊括了所有名目,并不是在同一基准上所作的分类,现就与《红楼梦》23联有关的术语名目作一解说。 “正对”,同“反对”并提,指上下联内容相似或相关(即只有一面性)的对联。从《红楼梦》23联的上下联关系来看,几乎都属于这个“正对”。 《辞典》介绍了“描述联”,指叙述或描述某一事物、景物、人物、表达某种意思或抒发某种思想感情的对联。《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对联则可以归为这一类。 《辞典》提到“格言联”,即以格言、警句构成的对联,多题于书房、卧室、案前,砥砺志气,加强修养,指导行动(《楹联丛话》中也有“格言”一目),如探春秋爽斋中一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太虚幻境”中的对联亦多为此类。 《辞典》有“嵌典联”一条,即嵌用历史典故构成的对联,《红楼梦》23联中也不乏此类,将于下文分析。《辞典》中的“双关联”,“潜意联”实为一类,即一语双关含有表里两层意思的对联。《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即一语双关。另外,第三回“荣禧堂”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中,“珠玑”“黼黻”一指穿戴的堂皇,二指文辞的美盛,外观钟鸣鼎食,内里诗礼书香。 《红楼梦》23联中并没有《辞典》中诸如“嵌字联”、“数字联”、“复字联”、“叠字联”、“同傍联”、“顶针联”、“谐音联”、“同文联”这等机巧之作。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将五代以来所集对联分为十目:故事、应制、庙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其中“应制”一目对解读《红楼梦》中对联颇多裨益。(《红楼梦》“大观园题对”颇多涉及应制,下文再提)“庙祀”一目,《红楼梦》中贾氏宗祠三联也可纳入。而言“胜迹”,则“大观园题对”亦与之有相通之处。 既有对联,则有横额。《辞典》有“横额”一条,亦称“横批”,对联术语,指横着书写的与竖写的对联相匹配的文字。除挽联一般不用横批外,其他对联常用。横额多高度概括联语内容。但也有不少建筑物联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另有《对联写作与欣赏》中提到“从格式上看它(对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的特点,相应地由上联、下联、横额三部分组成”。 纵观《红楼梦》所提及之匾额,大大超过对联数,原因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和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许多只题了额,而没有配之以联。另外,从清客到宝玉到元妃,在同一地题了不同的额。当然,清客们口头诌出而未被肯定的那些并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还有一点,《辞典》中提到“但也有不少建筑物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红楼梦》中便有这样的实例,而且有时候作为概括联语内容的横批和作为建筑物名称的匾额同时出现,如“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蘅芷

史上最经典的劝学诗

史上最经典的劝学诗 《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劝学诗》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闲居书事》唐·杜荀鹤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阴惰寸功。 《励学篇》宋真宗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劝学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书院》宋·刘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四时读书乐·冬》元·翁森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言志诗》明·杨继盛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今日歌》明·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清·钱泳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四季读书歌·春》民国·熊伯伊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北京大观园导游词3篇

北京大观园导游词3篇 北京大观园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仿古园林,位于宣武区南菜园(市区西南隅护城河畔)。下面是北京大观园的导游词,欢迎欣赏。 北京大观园导游词一: 北京大观园是1984年为了拍摄电视剧红楼梦而建成的,是京城一处极赋特色的古典园林,在占地13公顷的范围内,40多处亭台楼阁、佛庵庭院配以山形水系、繁花名木、鹤鸣鹿啼,宛若人间心境。大观园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为元妃省亲修的别墅,元春看了后作诗形容:"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始建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园内主要景点有怡红院、沁芳亭桥、潇湘馆、衡芜院、紫菱洲、蓼风轩、秋爽斋、稻香村、栊翠庵、芦雪庵、藕香榭、暖香坞等景点。 栊翠庵位于大观园东部大主山脉向南延伸处,沿山坡由怡红院往北不远。妙玉自西门外牟尼庵迁居大观园后,在此修行。贾母初宴大观园时曾在此品茶,刘姥姥从这里出去转了两个弯迷了路,误入怡红院;宝玉往卢雪庵赴诗会时经过此处,闻得"寒香拂鼻"。"栊翠庵"是园中唯一的庙宇景区。院内有禅堂、净室等,花木繁盛,冬天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北屋佛殿,东屋禅房,龛烟青青,炉香袅袅,是妙玉参禅修行之场所。庵中白雪红梅,冷中有热,正符合主人身在佛门,心向红尘的性格。 稻香村是贾宝玉的寡妇嫂子李纨的住处,宝玉题对额时,取唐寅"红杏梢头挂酒旗"诗意,以杏帘在望题酒幌,又欲以许浑"柴门临水稻花香"诗句之意,命为"稻香村",但被贾政一声喝断没了下文。元春归省时,先赐名浣葛山庄,后见黛玉替宝玉作的《杏帘在望》一诗中有十里稻花香句,复改为稻香村。此处辟处一隅,一派村舍田园风光,院里建筑无一彩绘,村舍清寒,屋内纸窗木榻,陈设简朴。"富贵之气一洗皆尽",合于李纨"槁木死灰"的心境。李纹、李琦来贾府投亲在此居处。诗号"稻香老农"的李纨即在这里吟诗"课子"。 暖香坞在大观园西部,紧邻水池中央的藕香榭。往南穿过东西有穿云度月石匾夹道的过街楼门即至。秋爽斋在其南,这里是有大观园小画家之称的四小姐惜春的住处。

大观园的楹联匾额

《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匾额和楹联,别具魅力 衡芜苑 匾额:蘅芷清芬 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 简析:这幅对联上联赞薛宝钗诗才,下联述其性情:“吟成豆蔻才犹艳”是多层意思编织到一起。“豆蔻”既是指十三、十四岁女子的妙龄,指人,又是指杜牧的《赠别》诗:“婚聘袅袅十三徐,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指诗。连起来即是说,人似诗一样美好,诗像人一样才情满满。下联有两层意思的跳跃,花似人之香睡,人似花般的梦酣。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 “梦亦香”,足见其镇定、淡然。这种淡然从衡芜苑的气氛,到其匾联,皆是如此。 潇湘馆 匾额:有凤来仪 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简析:上联说宝鼎已经不再煮茶了,但室内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言棋局已罢,但手指却感到一丝凉意。这其实是一种模糊性的表达,处于室内,却感到竹影摇曳,因室外的翠竹之绿,误以为室内茶烟尚绿;因室外的竹荫生凉,而感觉室内主人指之犹凉。这是视觉形象与触觉感知的融合。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幅楹联就把潇湘馆内的主要植物竹子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了。 怡红院 匾额:怡红快绿 简析:怡红快绿是题贾宝玉住所怡红院的匾额。这是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也是园中姐妹们聚 会的场所。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红”、“绿”看似是在说色彩,实则还是写植物。“红”暗寓门前西侧的西府海棠;“绿”指东侧的芭蕉。 沁芳亭 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简析: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三篙:指水的深度。一脉:指溪流。上联写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水质芬芳,好似这一脉之水,分隔了两岸的花香。对联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水。柳绕堤离不开水,这是借“绕堤”、“隔岸”反衬溪水;“三篙”乃是从水上之景写到水下之深,这是借“三篙”、“一脉”反衬水深和溪形。曹雪芹把水色、水质与四周的环境和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了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画面。 翠嶂

《劝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劝学》教案方案 一、教案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二、教案重难点 1、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及其阐述的道理。 三、教案创意 文言文教案须注重积累和诵读。本课文言知识的梳理,主要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的。课堂上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力求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提纲挈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探究,感受比喻之妙,进而领会荀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辟的特点。 四、教案过程 (一)文化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体“儒”字。) 这是一个什么字?(生答。) 由这个“儒”字你们会想到哪些词汇?(儒雅、大儒、儒商、儒学等) 说到“儒”字,总让我们联想起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等一些美好的形象。而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自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坛、仕坛独领风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儒”字本身去寻找答案。我们看,把“儒”字拆开是“人”字和“需”字,我理解为:人之所需是为“儒”。那么,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有这么1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相信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所必备的元素。诵读儒家经典,铸就道德人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去聆听他的《劝学》良言。 (二)文章诵读 1.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诵读有三个基本要求。[出示课件1]

劝学、励志古诗词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 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 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 子?劝学》 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 传》 10、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1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15、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 16、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17、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昨日歌》 1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颜真卿19、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今日歌》文嘉 20、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劝学》孟郊 2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朱熹 2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钱泳 2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一)陆游 2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25、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勤学汪洙 26、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书院刘过 2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28、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29、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3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3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32、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33、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3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6、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37、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8、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3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大观园介绍

【曲径通幽】中国有句俗话叫作“开门见山“,当您走进大观园后,首先看到的是这座翠障似的假山挡在前面,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léng céng),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应,上面苔藓(tái xiǎn)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一条羊肠小径,镜面白石上的题字是贾宝玉所题,取自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中国古代园林强调赏景路线曲折起伏,变化万端,反对一览无余,正像贾政所说的“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这座假山正是体现了这一艺术特点,“愈露先藏景愈藏,景界愈大”,大观园之景被这座假山所挡,我们只有穿过这羊肠小径,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观园内的秀丽风光。 【怡红院】是贾宝玉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这个院落是大观园内最为豪华、最为富丽堂皇的一个地方。三开间的垂花门楼,四面是抄手游廊,五间正座,三间抱厦,东西各有配房三间,正房上有题额“怡红快绿”,是元妃省亲时根据宝玉所题的"红香绿玉"改写的,暗示着门前的西府海棠和几本芭蕉。宝玉是贾母最宠爱的人,他的别号叫降洞花主、怡红公子、富贵闲人、绰号无事忙,服待他的人有40人之多。 怡红院是宝玉与园内众姐妹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一系列重要的故事都在这个地方发生,“晴雯撕扇”、“平儿理妆”、“病补雀裘”、“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最有趣的是"刘姥姥醉卧怡

红院”。 【潇湘馆】是林黛玉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这里小小三间房屋,一明两暗,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pó suō)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绕阶缘屋。这里的建筑与其它院落不同,不仅精巧纤细,而且在油漆彩绘方面也采用冷色调的"斑竹座"技法,泪痕点点,所谓"斑竹一枝干滴泪"活生生地映出这里主人公寄人篱下,以泪洗面的孱弱形象和弧高自许,多愁善感的性格。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宝玉的姑表妹,诗号“潇湘妃子”,宝玉称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一曲《葬花吟》是黛玉忧伤情感最有代表性的写照。 花榭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沁芳桥】处在大观园中轴线上,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拱,兽面衔吐,四周美人靠,波光倩影,宛若琼阁。沁芳亭上一联一额是贾宝玉所题:“绕堤柳借三篙(gāo)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这幅对联意在题水,但却找不到一个水字,只是说绕堤的翠柳映的水光澄碧,隔岸的花香沁得流水芬芳,“沁芳”是水都沁透着一种芳香。“林黛玉重建桃花诗社”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沁芳亭桥是宝玉、黛玉经常约会的地

关于劝学的诗句

关于劝学的诗句 篇一:劝学句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金缕衣》【唐】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院》【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劝学诗》【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宋】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劝学诗》【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従儿嬉。 《神童诗》(节选)【宋代】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篇二:劝学诗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的内容,具体内容:。如果把园林设计比喻为龙的话,那么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无疑是它的眼睛!既表达的设计者的思想,也写活了园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有... 。如果把园林设计比喻为龙的话,那么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无疑是它的眼睛!既表达的设计者的思想,也写活了园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园林主人和设计者的心声和思想的写照。 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有的写景,有的抒情,写景的托物言志,抒情的只抒胸臆,还有的既写景又抒情。 比如沧浪亭石柱上的那副:"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楹联,就是既写景又抒情的杰作。 此联由嘉庆年间进士梁辛矩所书。这是一副集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长诗,下联来自园主苏舜钦的《过苏州》一诗,上下联浑然一体,让人看不出有一点斧凿的痕迹。 上联写景自然贴切,下联抒情一目了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园林主人那种超然物外,纵情山水之心由此可窥全貌。这一份淡泊宁静, 这一种磅礴的天地间坦荡博大的情怀,也只有在江南才能体会。这是江南的根,也是江南园林的灵魂。

苏州园林中的楹联和匾额无一不是名宿大儒的大手笔,这并非是园林主人不学无术,附庸风雅,而是园林主人本身就都是饱学之士。 如网狮园濯缨水阁南墙上的那副"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楹联,乃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亲书亲写。全联言简意赅,寥寥数字,发人深省。 联中的"曾"字,即孔子弟子曾参。他说过:"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每日反省自己的忠心、守信、复习三个方面,故曰曾三。"颜"为孔子弟子颜回,他有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故称"颜四"。"禹寸"指的是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游南子》谓:"大圣大责尺壁,而重寸之光阴"。"陶分"指学者陶侃珍惜每一分时光。他说过:"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作者用极其简练的语言,囊括了广博深邃的内容,让人钦佩,更让人值得钦佩和学习的是作者的这种积极的思想。此联在于激励人们要珍惜人生的大好时光,积极学习,用以完善自己。 苏州园林的匾额和楹联一样,也都是写景抒情的上作。 离苏州石路不远处有一留园,留园曲桥的东方有一亭,名曰:"濠濮亭"。这是一副蕴涵深刻哲理的匾额,取自《庄子.秋水》中庄子垂钓濮水以及和惠子濠梁问答的故事。谁都知道,庄子是一个无心名利,超然物外的世外高人,主人以此作为亭名,并且经常在此垂钓观鱼,显然是要学那庄子,"宁做泥中龟,不作椟中神。"主人官场失意,决心归隐山林,做一个世外闲人,此不正是主人思想的写照吗? 苏州园林中是楹联和匾额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与园林主人以及园林

劝学的诗句_诗词(精华版)

《劝学的诗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2、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5、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9、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12、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13、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 1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1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16、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1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8、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1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0、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2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22、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2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4、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6、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27、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2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29、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30、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3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3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34、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3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37、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3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3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41、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4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43、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4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5、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46、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47、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红楼梦大观园中各大庭院

红楼梦大观园中各大庭院 X 大观园中各大庭院与院主 湘馆与黛玉 黛玉在红楼里首先被人记住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才气,对于她的才学曹公已经在判词上说明了“堪怜咏絮才”。对于这个典故可以参看《世说新语》所载谢氏一门对雪设喻的事例。话说某一冬日,东晋重臣谢安举族雅集,与兄弟子侄辈一起讲文论道。恰逢天降大雪,谢公忽发兴致,问大家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他的一个侄子谢朗张口就来:“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却另有所喻:“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罢,哈哈大笑。谢道韫是我国古代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用她的典故无疑告诉我们黛玉卓荦的诗词才华。 黛玉所住的潇湘馆曹公在书中描述过2次,一次是贾政带领众清客为刚建好的大观园题匾额对联,从地理位置、整体轮廓上描述潇湘馆。书中原话“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

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另一次是贾母带领众儿孙邀请刘姥姥逛园子,刘姥姥何许人也,一个不折不扣的乡下妇女,用一个山野村姑的眼光开看待黛玉的住所,又是另一番的描述:“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象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由此可见潇湘馆摆放最多的就是书籍,前庭多得是茂盛翠竹,遮出一片幽静的小天地,后院是大株梨花兼芭蕉,一个典型的文人吟诗作词的好去处,才女、庭院相配宜章。 “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被历代文人奉为高洁自好的精神象征,倍受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推崇。潇湘馆不缺的就是千百竿翠竹,竹子象征高风亮节,庭院用翠竹构景,这正喻意了主人不同世俗的清高,而后院的梨花、芭蕉也是有深意的,梨花一支春带雨,无疑为我们勾画出一个才女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潇湘馆看时光从指缝中慢慢流逝,却只能把眼泪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在园林布置中芭蕉多种植于庭院,姿态扶疏,绿荫如盖。主室内湘帘掩窗,棋桌中置,书架累叠诗书,布置富丽雅致,茜

经典诵读5《劝学》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ng)绳,輮(r?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gǎo 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cān xǐng)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zhāng)。假/舆(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jiāo)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qí 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a)而/舍之,朽木/不折(zh?);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u)。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一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wēi)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第二段: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第三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第四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第五段: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成语: 驽马十驾:喻愚钝的人只要不断努力,也能有成就。 青出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大声疾呼: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欲盖弥彰: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关于劝学的诗句

关于劝学的诗句 1、志士惜日短。 愁人知夜长。 傅玄《杂诗》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3、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杜牧《留诲曹师等诗》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5、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劝学诗》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古今贤文》7、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绝句》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贾岛《剑客》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10、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1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1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14、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咏史·其一》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16、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劝学》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18、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 王安石《赠外孙》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20、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刘过《书院》2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2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2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2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柏学士茅屋》2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淮南子》2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 陆九渊《读书》2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28、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明杨继盛《言志诗》2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