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教案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教案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教案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教案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参赛选手:孙媛指导老师:粟新华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第五章《力》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的内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g的物理意义;探究“重力大小”的实验过程通过比较两物理量而引出其他常数或物理量的方法。

2、重力的方向。

[难点]

学生动手实验、测出数据的过程;物重跟质量成正比且比值为常量的推理过程。

二、【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二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一章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等,要熟悉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更有助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

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懂得g=Kg和它的物理意义;能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3)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培养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趣味实验及生活现象体验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物重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通过实验数据列表,尝试用图线处理实验数据,概括出结论;运用G=mg进行简单计算。以探研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分组实验概括出结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的良好习惯。

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教会他们自己探究想了解的知识;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社会价值,并能客观的、一分为二的看待某一问题。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2、教法:根据本节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在这个基础上我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并通过趣味实验、插图、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

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再加上精准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思维充分发散,揭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了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五、【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2)实验器材:魔丸、斜坡、不倒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小重物

六、【教学流程及模式图】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二、重力的大小—— G=mg

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 g = G/m = N/kg

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来自地球的力 教案

《来自地球的力》 ◆教材分析 从教材章节安排来看,本节内容是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的第4节内容。在前三节中,学生先后认识了力的基本知识,知道了用图像描述力的方法,学会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已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本节将学习的重力,也是学生将系统认识的第一种力。本节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物体竖直下落现象引起思考,让学生认识到重力的存在,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理念。然后用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的公式,为了突出这个教学重点,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个例题对它进行巩固。紧接着介绍了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这样的安排既照应和复习力的三要素,又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能利用公式G=mg计算出重力的大小及解决相关问题; 3.能描述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2.通过物理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运用公式G=mg进行重力的相关计算;

2.理解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 弹簧测力计、50g 钩码6个、铁架台一个、重锤线、水平仪、刻度尺、钢笔、平衡鸟等。 一、问题引入: 1.复习回顾: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测量工具。 学生回答: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设计意图】为学习本节新课重力的测量和重力的三要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2.情景展示: 教师利用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课知道水从高处向低处流、衣服上的水滴降落地面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体现由生活走进物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重力的产生原因。 二、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重力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11第一自然段和“信息窗”的内容。 【教师活动】提问:“通过阅读,你知到了什么是重力了吗?” 【学生活动】回答:“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 力。” 【教师活动】提问:“刚才我们看见的粉笔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 重力的作用。那么,原来静止在树上的苹果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吗?” 【学生活动】 试着拿起书桌上现有的不同物体,感受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并交流感受。 课件展示: 1.重力是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到的力,它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来自地球的力》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了解重力的方向及铅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心及重心的应用; (4)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会用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 (2)阅读人类航空发展简史; (3)查阅世界各地的重力加速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方法,并思考图象法的应用; (2)在查阅世界各地重力加速度数值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学定义各物理量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重心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水受重力而往低处流》。 播放视频《苹果受到重力而下落》。 教师活动:描述视频中的具体过程,引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对它的吸引作用。 新课讲解 一、重力 教师活动:讲解重力的概念。 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G表示重力。 二、重力的大小 教师活动:通过生活中的拎起不同质量的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不同的直观经验引出探究重力的大小的演示实验。 发现问题:拎起不同质量的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不同。 提出问题: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猜想和假设: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越大。 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所受的重力。 进行实验:(1)分别测量1个、2个、3个……6个钩码所受的重力; (2)绘制G-m图象。

沪科版物理八年《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实验探究: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根据课本P88~P89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完成学生实验(测质量为50g、100g和150g的钩码的重力):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测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将学生测得的值展示在屏幕上。由于弹簧秤不十分精确以及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计算出的比值不会正好等于9.8N/kg。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测量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值不准确的原因。学生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后讨论“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课件展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g 或 G=mg 问:g=9.8N/kg读作什么?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g=9.8N/kg读作“9.8牛每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 例题 ] 见课本P89“例题”。学生自读,教师解析。 3. 重力的方向 实验演示一:用手悬挂拴着重物的细线,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二:将手中的静物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重力的方向。 课件展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学生阅读课本P90图5-22,了解重垂线的应用。 课件展示: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工作的。 教师讲解利用重垂线判断水平工作面是否水平和挂在墙的画是否竖直的方法。 教师:重垂线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能举出一些重垂线应用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4.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重力的作用点是怎样确定。 实验演示:将一把刻度尺平衡地稳定在手指上。 教师:刻度尺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课件展示: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教师: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学生阅读课本P90图5-23以及配文。 课件展示: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教师:质量不均匀、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怎样确定。 实验演示:将一汤勺平衡地稳定在手指上。 结论:汤勺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汤勺的重心。 学生阅读课本P91“信息窗”,了解提高稳度的诀窍。 学生通过阅读,说出“提高稳度的诀窍”。 课件展示:提高稳度的诀窍是:增大支面,降低重心。 四. 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价 教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导学案) 6.4来自地球的力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学习目标】 1.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经历探究“重力大小”的过程;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比例、推理等科学的思维方法。 3.激情参与,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g的物理意义,重力的方向。 难点:学生动手实验、测出数据的过程;物重跟质量成正比且比值为常量的推理过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先静心阅读教材111页—115页,知道重力的三要素,掌握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要求。 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3.用1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预习案并熟记他们。 【预习案】 【知识准备】 1.物体叫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 是,符号为:,此外还有、等单位,换算关系为: 1Kg = g,1t = Kg 2.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材助读】 一、重力的产生 活动1:观察右侧三幅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并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课本111页第一自然段,回答下 列问题。 1.重力 是受到 的力,它是由于产生的。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我们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对 地球的吸引力能叫重力吗?为什么? 注意: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二、重力的大小 阅读课本P111-P113,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简称。 2.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3.物重跟质量的关系式为:=g或G=;式中g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通常取g=9.8N/Kg,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 活动2:用线任意悬吊一物体,观察线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两组或多组同时把物体提到一定高度后松开手,观察比较物体下落路线。 该实验表明:重力的方向是。 活动3:提起用线吊着的重物,用线的中间靠近桌面。观察线与桌面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该实验表明:重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是的位置关系。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活动4:阅读教材P114回答: (1)重心是。 (2)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在。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熟透了的苹果 会自动落下 抛出的物体会 落回地面 水从高处 落下形成

最新第五章3、4节学案名师精心制作教学资料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邹城市第六中学王健统稿:张景志 学习目标 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课前准备 自带物品:橡皮筋、硬纸板(或木板)、图钉等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弹力 活动1:1.观察课本P85图5-14,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 2.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哪些不能? 二、弹簧测力计 活动2:认识弹簧测力计 观察图5-15及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可知,弹簧测力计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说明 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本图5-14及阅读教材内容明确弹力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结合生活经验,尽可能多的举出实例,加深理解弹力。 填一填 这种因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是从力产生的效果而加以区分的,从实质上说,其实质就是弹力。 填一填 在一定范围内拉伸弹簧是,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______,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一性质制成的。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让学生通过编写说明书,了解弹 簧测力计的使用

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学生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用法并理解“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邹城市第六中学王健统稿:张景志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2.知道 g = 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课前准备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 一、重力的产生 活动1:观察下列三幅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说明: 结合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生活中经验,体会物体的重力。 熟透了的苹果会自动落下抛出的物体 会落回地面 水从高处落 下形成瀑布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稿

10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 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 三级主题: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会测量重力的大小。会用示意图描述重力。 (二)教材分析 《来自地球的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四节内容,教材安排了“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三个部分内容,它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其中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是重点。 重力是三种常见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之一,本节课是“力”的延伸,力的三要素的巩固应用,也是后续学习浮沉条件、重力势能的基础,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三)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 (参考范文1) 2、学生的知识经验 生活中学生对重力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也定性地了解了质量越大的物体就越重;学生知道力的三要素,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同时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但感性认识往往是肤浅、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如认为重力方向垂直向下等),要使感性上升为理性,零散变为系统,需要本节课的深入学习。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重力初步概念。 ⑵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通过具体事例了解它们的应用。 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会根据重力的公式G=mg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一些重力现象的分析,学会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物理概念。 ⑵在“物重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中,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在“物重与质量关系”的探究中,学会用图像法来处理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道理;在探究中养成交流、合作、分享的习惯;体验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重点及确定依据: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会用重力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力的大小是其“三要素”的核心。 难点及突破策略: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学生受生活经验影响,容易把“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混淆,需要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来解决。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辅以教师启发引导、多媒体的直观显示。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采用:

八年级物理全册 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

6.4来自地球的力 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具准备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师]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 [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重力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圆周运动,说说你的感受. [生]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掉. [师]无云的夜晚我们总能看到月亮,我们知道那是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是不是地球上有力在牵着月球呢? [投影]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教案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参赛选手:孙媛指导老师:粟新华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第五章《力》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的内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g的物理意义;探究“重力大小”的实验过程通过比较两物理量而引出其他常数或物理量的方法。 2、重力的方向。 [难点] 学生动手实验、测出数据的过程;物重跟质量成正比且比值为常量的推理过程。 二、【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二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一章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等,要熟悉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更有助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

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懂得g=Kg和它的物理意义;能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3)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培养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趣味实验及生活现象体验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物重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通过实验数据列表,尝试用图线处理实验数据,概括出结论;运用G=mg进行简单计算。以探研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分组实验概括出结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的良好习惯。 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教会他们自己探究想了解的知识;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社会价值,并能客观的、一分为二的看待某一问题。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2、教法:根据本节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在这个基础上我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并通过趣味实验、插图、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学案及课堂测试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学案 及课堂测试沪科版 力学习目标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用的力向里压气球,观察力产生了什么效果?再将两个气球对起头来,双手向里压,观察两个气球接触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这个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合作探究 一、什么是力和力的作用效果活动1: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至少设计4个产生力的实验,并把用力的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示例: 手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运动;1: ,;2: ,;3: ,;4: ,;,;,。活动2:分析“活动1”中你及其他小组的实验,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对你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类。

2、上述实例中,分别是那些物体间用的力?怎样用的? 3、这些力的事例有什么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活动3: 1、列举生活中存在力的实例(至少3个),分别指出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列举“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生活实例。填一填力是对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活动2:实验探究-力的作用特点(1)手拍桌子(2)手向上提书包(3)手拉橡皮筋或橡皮管、弹簧思考: 1、说出你进行以上活动时手有什么感受?手是否受到了力?这个力是谁施加的?你认为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2、日常生活中你还有类似的例子吗?举例说明并解释。 3、问题讨论:划船的时候,想要船向前运动应该向哪个方向划水?为什么?填一填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因此,力的作用是。图6-1-1课堂测试 1、茶杯放在桌面上时(图6-1-1),茶杯对桌面有压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对茶杯有支持力,这个力的受力物体是。 2、如图6-1-2

八年级物理全册 6.5《来自地球的力》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6.5《来自地球的力》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 型新授课班级课时1时间学习目标知道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g= 9、8N/Kg和它的物理意义;能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及其应用。重难点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g的物理意义,重力的方向 一、新课导入明目标有方向复习描述力,课件导入。 二、自主学习我自信我能行一: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受到的力,它是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二、重力三要素 1、物体叫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符号为: ,此外还有、等单位,换算关系为: 2、1Kg = g 1t = Kg 3、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 9、8N/Kg。 4、物重跟质量的关系式为: =g或G= ;式中g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通常取g=

5、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6、重心是。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 7、稳度就是。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翻倒。提高稳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二是。 三、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1、按“1-2-4-8-N”的讨论规则和“D-C-B-A”的发言顺序,对有疑问的问题进行交流。 2、师傅检查完毕,确认无误之后,在右边处签名。阅读教材P113例题,并根据例题估算你自己受到的重力,注意解题步骤、公式、单位。已知:求: G解:答: 四、展示提升新展示新体验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它在月球上重力的6倍,一个质量为72kg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重多少牛?在月球上质量是多少千克?重力为多少牛?(g取10N/kg) 五、课堂小结寻经验找不足今天我学会了六、达标测试 1、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它的方是的,利用这个性质,建筑工人常用重锤线来检查墙壁是否,还可以用重锤线来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 2、g =

《来自地球的力》公开课教学设计

6.4来自地球的力 新安中学陈 静和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会运用公式G=mg计算重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4)尝试根据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5)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能很好地区分竖直与垂直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会根据图像得出实验结论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导学 四、教学准备 教具:斜面、烧杯、水、重垂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泡沫块、木块、铝块 学具:弹簧测力计、钩码

板书设计: §13.2重力(G)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力 2)施力物体:地球 3)的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4)大小:物体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计算公式:G=mg g=9.8N/kg 5)作用点:重心 教后感: ?初三物理课时练习

班级姓名 1.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这个方向。 2.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的性质,地 球表面的物体不会脱离地球吸引而远离而去是因为受到的作用。通常,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当把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所受的重力大小(选填:“不变”或“改变”)。 3.通常把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叫,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 系,这个关系用文字叙述为:,用公式表示为。 4.小红的质量是40kg,则她的体重是N,如果某个男生的体重是600N,则他的质 量是kg。(g取10N/kg) 5.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是:() 6.小明和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N/kg) 比值G/m的平均值(N/kg) 0.10 0.999.9 0.20 1.96 0.30 2.91 9.7 ⑴在实验探究中,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和。 ⑵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 ⑶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7.在举重比赛中某运动员举起了150kg杠铃,则该杠铃的重力多大?该运动员举起此杠铃至少要 多大的力?(g取10N/kg)

教育技术指导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新)

教育技术指导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论文 教育技术指导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危惠玲 福建省邵武市第四中学354000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变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环节具体进行计划与设计的过程。一个完整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教学评价等七个要素。根据笔者长期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本文谈谈教育技术指导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1学习需要的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目前的知识水平与期望达到的知识水平之间的差距。学习需要分析是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揭示学习需要,发现问题,并辩明教学设计是否能解决该问题的过程。 例1:八年级物理《§7.1质量》的学习需要 (1)本节地位:质量是初中物理学里的一个基本概念,其单位“千克”也是一个基本的国际单位,本节是后面学习密度、压强、浮力、功和能的基础。(2)本节作用:本章主要涉及到两个常用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三项基本技能——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液体与物体的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这些概念与技能都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C层次的学习目标。就本节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天平,才能为后续各节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本节是最基础的一节。

例2:八年级物理《§5.4来自地球的力》的学习需要 根据《课程标准》“对重力属于了解范畴,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重力是在学习力学内容时接触到的第二个力,也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力之一。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初中物理力学的重要知识点,也为学生将来进入高中学习力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需要分析的本质是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结果是提供“差距”的有效资料和数据,从而帮助形成教学设计的总的教学目标。 2学习内容的分析 学习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学习内容分析以总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旨在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 例3:八年级物理《§5.2怎样描述力》的学习内容 本节要求学习三个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力的示意图。示意图就是把力的三要素用有向线段表示出来,因此,认识力的三要素是画好示意图的基础。教材首先在第一节介绍力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自己身边熟悉的一些事例“交流和讨论”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采用控制变量法和实验探究相结合归纳出“力的三要素”。然后,从度量力的大小出发,引出和介绍力的单位“牛顿”,利用多媒体展示——牛顿的故事与贡献,说明在物理学中有很多的物理量单位或物理原理是以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以此表示纪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熟悉的实例让学生具体感受1N的大小。最后,介绍力的示意图做法,把抽象的物理概念用简单形象的图形表示出来,完成“如何描述力”这个课题。

413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6.4来自地球的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能利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3)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会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3)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阅读、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找几位同学分别进行踢毽子、托球、倒水活动。下面请同学们看几个录像片段(课件2:树叶飘落、高山流水、羽毛球运动、下雨。) 教师:①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②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重力 教师:重力概念 (二)重力的大小 1、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教师: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大家看(苹果下落)下落的苹果受什么力呢?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教师:咱们前面学习了力的三要素,大家还记得吗? 师:那么,重力有大小吗?在生活中,你是如何感受到重力是有大小的? (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放置在竖直放置的弹

初中物理_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四节 来自地球动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公式G=mg。 3.知道重心的概念。 4.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在建筑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自制不倒翁。 4.探究寻找物体重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课外阅读了解有关航天中超重、失重的知识。 2.初步认识重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重大意义。 3.能思索如果没有重力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增强对地球的珍爱感情。【教学重点】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重垂线、汤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以下三种不同物体运动的情况: 1.把一个木块举到一定高度放手让其自由下落。2.将一支粉笔头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3.让一个乒乓球在讲桌上沿直线滚动,滚到讲桌边后落向地面。 师:以上三种物体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落向地面。 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生:这是由于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师:你讲得很好,说明你很善于观察、思考。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种来自地球的力。(二)进行新课 一、重力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1有关重力知识及信息窗内容。

生:阅读。 师:通过以上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甲: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生乙: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 生丙: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成熟的苹果会竖直下落。 师:大家阅读很认真,而且抓住了要点,讲得很好。据说正是下落的苹果打在牛顿的头上,激发了他的灵感,打开了揭示引力迷宫的大门。希望以后下落的桔子、梨子打在你们的头上,你们也能产生灵感,再打开一个个科学迷宫。 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重力的认识也一样,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信息窗”。 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生: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师:对,地球是否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根据是什么? 生:根据物体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球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 师:有疑问吗? 生:地球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怎么不会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 师:因为墙球的质量很大,受到的力很小,所以感觉不到地球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 板书: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二、重力大小 师:重力是一种力,则重力也应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的大小如何测定?重力的方向如何确定?重力的作用点如何确定?下面,我们先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如何测定? 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定。 师:正确。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的大小? 生:把物体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师:基本正确,请大家注意: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要当弹簧测力计和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时,指针示数稳定,才能读出示数。否则,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指针示数不稳定,无法读出示数的。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4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新版)沪科版

h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4来自地球的力教案(新版)沪科版 项目内容 课题§6.4 来自地球的力(共 1 课时,第 1 课时)修改与创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能利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3、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4、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5、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会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3、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 难点重点 1、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50g钩码4个、铁架台、重垂线、水平仪、直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脱离树木后会掉到地上,抛出的物体最终会落向地面。 二、新课教学 1、重力(重点) 以上现象表明: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对他们的作用力。物理学中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要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拓展:(1)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不管其静止还是运动,都受重力;(2)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3)重力只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在数值上并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力的大小(难点)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根据我们平时的经验,搬起一块大石头比搬起一块小石头更费力,说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系。实验探究表明: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

6.4《来自地球的力》公开课教学设计

6.4来自地球的力 新安中学陈静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会运用公式G=mg计算重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4)尝试根据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5)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能很好地区分竖直与垂直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会根据图像得出实验结论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导学 四、教学准备 教具:斜面、烧杯、水、重垂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泡沫块、木块、铝块 学具:弹簧测力计、钩码

板书设计: §13.2 重力(G)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力 2)施力物体:地球 3)的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4)大小:物体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计算公式:G=mg g=9.8N/kg 5)作用点:重心 教后感:

初三物理课时练习 班级姓名 1.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这个 方向。 2.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的性质,地球表 面的物体不会脱离地球吸引而远离而去是因为受到的作用。通常,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当把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所受的重力大小(选填:“不变”或“改变”)。 3.通常把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叫,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系,这个 关系用文字叙述为:,用公式表示为。 4.小红的质量是40kg,则她的体重是N,如果某个男生的体重是600N,则他的质量 是kg。(g取10N/kg) 5.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是:() 6. ⑴在实验探究中,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和。 ⑵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 ⑶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7.在举重比赛中某运动员举起了150kg杠铃,则该杠铃的重力多大?该运动员举起此杠铃至少要 多大的力?(g取10N/kg)

北大附中物理寒假预习拓展导学案

第一天 【学习课题】第一节:力 【学习目标】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力?在物理学中,力通常用什么字母来表示? 2、理解什么是力的作用(重点) 3、通过事例和实验感受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4、知道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产生哪些效果。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1、你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发现了力?请举例? 2、做产生力的体验活动,至少2个,从体验活动中发现有什么效果? 二、我能自学 1、什么是力 阅读教材2、3页观察:认识力的作用,图7-1-1,先完成以下空: 例(a):人推车;(b)拉;(c)提;(d)压; (g)吸;(h)同名磁极相; 通过填空、观察、分析,我发现了有力现象时,总会涉及到个物体,一个是物体、一个是物体。如图7-1-1,(a)人是施力物体、车是物体;分别指出(b)、(c)、(d)、(e)、(f)、(g)图中的两个物体? 物体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可以分为和的两种情况。 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力是,用字母表示。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阅读下列介绍的两个实验: ①、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上,在一只船上用力推另一只船,结果两只船向相反的方 向运动。②、一同学在滑旱冰时用力推栏杆,反而他向后方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观察过上面介绍的现象呢?从中你能感悟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2)、我体验下面的实验,有什么感觉,并相互交流得到的感觉,总结出规律。 ①、用手掌用力拍打桌面。②、用力推教室的墙 ③、用双手搬起课桌 分析体验活动: ①、用手掌用力拍打桌面: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感觉手很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②、用力推教室的墙: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感觉: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③、用双手搬起课桌: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感觉: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八年级物理 5.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无答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5.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无答案) 沪科版 5、4 来自地球的力 一、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它的施力物体是谁? 2、明确物体所受重力和它的质量有着怎样的关系?g=10N/kg 表示怎样的物理意义? 3、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垂线有着怎样的应用?了解重力的作用点 二、 【学习过程】 1、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简称__________。它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____。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这是水受到______________的原故。 2、踢出的足球,在空气中飞行时,受到__________个力的作用,这个力是___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___(不计空气阻力)。

3、3、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水桶受到 _________和_________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如图5—18所示,把不同质量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他们的大小记在表格中,并算出每次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5、5、5 55、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利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 ___________,还可以利用重垂线来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__ _。来检验所砌墙壁是否竖直的原理_____ ___ 。 三、小组讨论,核对自学指导题3分钟 四、当堂训练测试题 1、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相等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质量大小与重力成正比 D、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2、关于g = 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下列廉洁中正确的是()

2020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4来自地球的力导学案

6.4 来自地球的力 标 导学目 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重力的施力物体.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3.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4.会用G=mg计算;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自主学习 1.由于地球对物体的而产生的力叫重力,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施力物是.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 是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物体的质量可以用来测量。 4.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 5.g 的物理意义。 合作探究 1:重力 知识点 ⑴探究小实验:举高你手中的笔、书本等,松手后,物体怎样运动?说明为 什么? ⑵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例1】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悬挂在空中静止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知识点 2:重力的大小 想 猜 ⑴探究小实验:请你分别举起一本、两本、三本物理课本,说出你的感觉并 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与什么有关?是什么关系? 是 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

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探究影响重力大小因素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和钩码。使用该器材应注意什么? ⑷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为 . 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表示物体的质量,表示比值. ⑸g 的物理意义是. 【例2】一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 在下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 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500 重力G/N 1 2 3 4 5 ①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重力/质量 ②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N; ; ③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④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 【方法点拨 1. 不要把g=9.8N/kg 理解为1 kg=9.8N ,g 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1 kg 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多少,9.8N 表示的是物体所受力的大小.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画等号。 2. G =mg是一个物理公式, 而不是单位换算式. 】 【变式练习 1.有一个铁块,它的质量是600g,能否用量程为5N 的弹簧测力计称量?为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