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近代早期英国的人口增长与贫困问题

近代早期英国的人口增长与贫困问题

近代早期英国的人口增长与贫困问题
近代早期英国的人口增长与贫困问题

近代早期英国的人口增长与贫困问题

作者:张佳生

作者机构:湘潭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来源:西北人口

ISSN:1007-0672

年:2007

卷:028

期:005

页码:39-42

页数:4

中图分类:C924.24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近代早期;英国;人口增长;贫困问题

摘要:作为人类自身生产的人口增长具有物极必反的效应,近代早期英国的人口增长正是如此.本文立足近代早期英国人口增长的历史状况,试图对此时英国人口增长给英国社会带来的贫困问题予以解析.作者从人口增长量、人口结构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英国人口的急剧增长给英国社会所带来的更多负面作用——贫困问题.籍此我们认识到无限制的人口增长之所以带来社会问题的原因和保持人口适度增长是社会和谐的关键这一历史规律.

国外动态贫困研究的发展与述评

2009年 第3期兰 州 学 刊No.3 2009 总第186期Lan zhou xue kan General.No.186 国外动态贫困研究的发展与述评 江 山 (上海大学 社会学系,上海 200444) [摘要] 动态贫困研究是分析个人或家庭在贫困位置上的流动状况及地位转变的原因。文章以欧美国家的福利政策为背景,阐述百年来动态贫困研究的发展历史,并探讨各个时期动态贫困理论的内涵、局限以及相互关系。文章希望通过对不同时期动态贫困理论的梳理,可为未来中国社会福利政策制定与动态贫困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态贫困;福利政策;社会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9)03-0138-05 [收稿日期] 2008-10-27 [作者简介]江山,男,江苏张家港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经济社会学。 动态贫困研究是分析个人或家庭在贫困位置上的流动状况(进入、停留或脱离)以及地位转变的原因。此项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的英国,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欧美地区,其结论往往成为国家福利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福利体制陷入危机,再次激发了人们对社会贫困问题的关注与争辩。动态贫困研究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发展时期。为了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西方既有的研究成果,避免错置的比拟与诠释,我们除了要建立本土贯时性长期追踪数据之外,还需了解百年来西方动态贫困研究的发展与变化,以此逐步形成适用于中国贫困现象的理论解释。所以本文将梳理动态贫困研究的历史演变,并且分析各个观点的内涵、局限,及相互的传承关系,最后探讨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与问题。由于贫困研究的论述通常离不开所处的社会政策环境,所以本文将以欧美国家福利政策为论述的主要背景,以此有助于了解动态贫困研究的发展变化。 一、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初,英国学者朗特里大概是第一位考虑动态贫困问题的研究者。他根据需求与供给的相对状况,把劳动者的一生分成5个阶段:[1]在童年时期,除非儿童的父亲是一位有技术的工人,否则他将很有可能陷入贫困;这种状况将一直持续到儿童本人,或者他的兄弟姐妹开始赚钱为止,此时全家的薪资才可能使家庭脱离贫困。接下来,他开始赚钱并与父亲共居,在这个时期中,他所赚的钱可能超出住宅、食物与衣着所需的支出。这时他就有机会存钱。假如他的存款足以支付装修住宅的费用,那么良好的经济状况将持续到他结婚并养育孩子时—此时贫困的阴影将会再度造访他。这时期的贫困或许会持续十多年,即直到他的第一个孩子工作赚钱为止;但如果他的孩子数量很多,贫困持续的时间就会更长。当他的孩子开始赚钱,并且未因结婚而离家前,他的家庭会处于另一个小康时期。之后,当他的孩子结婚离开他,及他个人因为年老而无法工作时,他的收入与储蓄将不足以支付他与妻子的生活,则有可能再度陷入贫困。朗特里的个人或家庭一生中的贫困变化历程,一般被称为“贫困生命周期理论(poverty life cycle)”。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可粗分为二大阶段:需求时期(儿童、老年)和赚钱盈利时期(青壮年),这二个阶段大致上可以个人生理年龄来分界。第二,家庭资源共同承担家庭需求。家庭的资源主要来自于劳动力市场,其次为个人储蓄。家庭需求与家庭人口组成有关,不工作的依赖人口愈多,则家庭需求的压力愈大。第三,家庭贫困地位的流动,取决于“家庭需求压力”与“家庭获取生活资源能力”两者之间的此消彼长。例如,孩童成年前、结婚养育孩子时及衰老退出劳动力市场时的三个阶段,导致家庭需求压力提高和盈利能力下降,两种力量的交叉转折点都是家庭贫困风险最高的时期。 除了贫困生命周期理论外,朗特里还提出两个迄今仍被广泛运用于动态贫困分析的概念:[2]一是生命事件。即家庭生命周期中的家庭人口事件与劳动力事件(劳动者死亡或失业等等)决定家庭是否会陷入贫困,这些事件尤其以“家庭收入主要承担者的遭遇”的影响为最大。二是贫困持续时间。朗特里的观点直接影响了战后英国的社会福利政策─福利措施根据家庭生命周期中需求与所得的变化来设计,其中,家庭需求改变的问题由家庭津贴来解决,家庭资源改变的问题则由社会保险来解决。[3] 在朗特里之后,美国社会改革家杰米逊?哈里于1917年出版的《贫困及其恶性循环》强调贫困与社会体系的关系,该书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vicious circles of poverty)的概念,哈里认为贫困会孕育贫困,即现时的贫困将导致健康恶化、

大国崛起(英国篇)

专题九:大国崛起 三、英国发展史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主要有三种途径: ①通过,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如 、 ②通过,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如 ③通过,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如、 一、英国重大历史的发展线索: ↑↑↑↑↑↑↑1640年 16世纪60年代 18世纪 1914— 1939—二战目前—1688年—1860年后半期 1918年 1945 后 二、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640—1688年) 1.根本原因: 2.经过:①导火线:②开始标志: ③领导阶级及代表人物: ④高潮:⑤结束: 3.结果: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目的、意义) 4.特点: 5.影响:①国内: ②国际: 三、英国的殖民活动 1.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成为“”的主要经营者。它先后打败、、。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 2.英国通过公司对印度等亚洲国家进行殖民侵略。1840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使中国沦为社会。 3.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是。当今印、巴纷争激烈,根源是: 祸根。 四、英国的经济 1.18世纪60—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经济发展缓慢,被美、德赶上并超过。19世纪20世纪初进入到阶段。

3.二战后,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 五、英国崛起的原因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 殖民扩张,拥有广泛的殖民地。 六、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 1.一战前: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与、形成。2.一战中:参加协约国一方,主要在西线作战。 3.二战前:参加阴谋,外交上推行 ①表现:纵容德国侵略;纵容德国侵略。使得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4.二战初,宣而不战,194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组成,1944年参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参加 ,加速了反法西斯的胜利进程。 七、国际关系 1.一战后,1919年参加,瓜分德国殖民地;1921年—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签署《》,操纵国联。 2.二战后,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加入;并加入 。 八、科学和思想成就: (1)文学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作品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精神,代表作有、 (2)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贡献是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其中,力学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3)科学家达尔文于1859 年出版了《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思想,认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__________、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九、英国崛起又衰落给我们的启示: ①必须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综合实力。 ②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加强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 ③要重视制度上创新。 ④不要搞霸权、不要搞扩张。否则,霸极必衰。 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陈华同学正在查找“查理一世、《权利法案》、新贵族”等资料,由此可判断他探究的相关史实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十月革命 2.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500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50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500,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可以借鉴的哈。 英国,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自称为“日不落帝国”。我认为,英国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环境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 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崇“重商主义”政策;在新航路的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并且注重发展海军,夺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到了19世纪末,其殖民地几乎已遍布所有大陆板块,统治着当时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可惜,后来殖民地纷纷独立,以致于英国受到了一些打击,失去了昔日荣光。) 丘吉尔曾说过:“大英帝国即时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由此看出,英国对科学的尊重以及对培养人才的重视,使得英国成为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在工业革命上取得许多优秀成果,以此为英国崛起打好了基础。 而美国于1876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以此来庆祝其独立100周年。当时,清政府派出了展览团,他们展出的是小脚绣花鞋及纯银打制的器具,而西欧国家展出的却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科技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

英国展出的是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的是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这就是当时的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差距啊! 尽管现在的中国向西方学习了许多的高新科技,并因此取得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但是,现在的中国只是在复制,模仿,而非创造!这样的中国,注定是会落后于那些积极创新科技的国家。 我觉得,我国只有重视教育,善于借鉴别国经验,提高国民素质与生活水平,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当“中国制造”成功转化为“中国创造”时,就是赶超它们的有利条件。我相信,中国会靠自己变得更强大! 英国,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国家。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经济发达,很适合旅游,最重要的它有很悠久的历史文化,那种骨子里的贵族气息深深吸引了我。 让我对这个神秘的的国家更加向往。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大国崛起》英国这个篇章。 看了之后真的对我的感触很大,我对这个国家越来越感兴趣了。 身为一个大西洋上小小的岛国,他是有怎么样的勇气对抗当时海上霸国西班牙。真的很佩服伊丽莎白一世的威严。 她作为一个弱智纤纤的女流之辈,她为了她的国家为了

近代早期英国土地变迁

近代早期英国土地变迁 以英国圈地运动为例 摘要:英国的圈地运动先后持续了三四百年,对近代英国的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通过圈地运动将分属于个人的,分散的土地能够进行规模化整合,以便于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农业的发展。圈地还将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城市,称为手工工场的劳动者,满足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中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英国的近代化进程。城市工人的大量增加以及工商业者的壮大,使得英国国内的消费市场扩大,促进了资本的再生产和积累。圈地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由城市拓展到农村地区,封建领主们日益贫困,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富有的农场主和少数富农,这是英国封建制度瓦解的深层次的体现。是英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圈地运动领主近代化 1.英国早期农民土地占有制的发展 西欧各国的农奴制度在13-15世纪先后瓦解,这是商品经济冲击的结果。13世纪末14世纪初,英国经历了一个由老一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得过程,到了15世纪,农奴人口绝大多数已经是自由的租佃农了。 “在英国,领主和农民在庄园法庭办理手续,记录在案,写成一

份正式的文件,称‘公薄’。公薄上写明农民得到人身自由,原来作为农奴时耕种的份地仍归农民使用,领主不收回。同时农民为耕种这块地,每年要按期向领主缴纳货币形式的贡赋(实际上是地租)如果将土地转让他人,要缴纳许可税农民仍需对领主效忠,服一定劳役。违反这些规定,将给与罚款处置。公薄放在庄园法庭,农民得到一份副本,故而被称为公薄持有农。”① 公薄持有农有自己的一份土地,但也需要向领主缴纳贡赋,农奴制瓦解后,领主将自己的直接领地出租。买主中有许多商人资产者也有比较富裕的农民;关于这种土地占有制度的变迁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城市手工工厂向农业拓展的结果,而在近代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就集中反映了整个过程。 2.圈地运动的背景 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英国人口持续增长,以伦敦为代表的城市发展更是引人注目。人口迅速发展与农业生产相对滞后形成鲜明对比,对于粮食和畜产品的强大需求与落后的小农土地占有之下的农业生产矛盾突出,并导致了物价的普遍上涨。从16世纪初1501-1510年到17世纪中叶的1651-1660年,英国食品价格上涨了6倍(同期工业品价格上涨了3倍) “15世纪以前,英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对外出口以原材料为主,特别是羊毛。但到了15世纪中叶情况发生了变化。根据海关账册记录,在1446-1448年间,本国羊毛商平均每年出口羊毛6400

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影响

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影响 英国脱欧历史背景及原因: 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自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着对于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的政策,被称为"光荣的孤立”。 英国并非欧元区国家,虽然可以发行自己独立的货币,对其保持出口竞争力有利,也可以拥有自主的财政政策。但是,这也使得英国却很难真正的加入欧洲大陆的事务处理。尤其是今年欧债危机的关键时期,由于各种利益分歧明显,这一传统强国正在逐步丧失其在欧盟中的地位与参与权。 英国对欧盟的猜忌和不信任一直存在,英国保守党内部也有欧洲怀疑派。不仅如此,他们还认为欧盟内部的政策对于欧盟有负面作用,未来一些政策趋势也可能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欧债危机的蔓延,不仅使英国的疑欧之心快速发酵,也加快了脱欧脚步。 与英国民众日益浓厚的疑欧、退欧情绪相对应,欧盟其他国家民众对英国的不可靠”也日渐不满,认为英国作为欧盟的一员,在融入欧盟的过程中却表现消极,一直扮演着拖后腿的角色:它不仅否决欧元, 不参加欧盟的危机救助方案,不为缓解危机出力,还反对一切金融监管政策,因此英国出局'对欧盟的发展来说反而是好事,其他成员国在整合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会更小。双方的相互信任已经降到历史低点。 而民调显示,英国保守党的支持度一蹶不振,卡梅伦的脱欧公投"言论或有助于其重新获得部分流向支 持脱欧的独立党的选票。卡梅伦亦希望以此作筹码与欧盟谈判,获得对英国更为有利的成员国条件,意图在欧盟内分得更大一杯羹。 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影响(负面): 首先,欧盟内部不稳定性增加,欧盟在全球的影响力将被削弱。英国是欧洲最强的国家之一,完全 是支撑欧盟的三根台柱子之一。从总人口来看,英国总人口6488万,占欧盟总人口的12.76%,仅次于 德国和法国。从经济总量来看,英国GDP占欧盟的17.56%,仅次于德国。从对外贸易来看,英国对欧盟对外进口的贡献高达14.5%,对出口的贡献达11.6%,也仅次于德国。如果英国脱欧,欧盟不仅是损失会员费那么简单,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均会受到影响。如果英国人走了,欧盟这个草台班子还能不能撑得住就很难说了。这将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示范效应,“脱欧”洪水很可能会进一步泛滥。 其次,欧盟的自由贸易进程可能放缓,欧元存在下行压力。英国是欧盟与美国、日本之间贸易投资协定的坚定支持者,一旦脱欧,欧盟自由贸易的进度也可能放缓。近几年欧盟暴露出债务危机、难民流入等诸多问题,内部分歧增加。这些都给增长乏力、通胀低迷的欧洲经济带来不确定性,欧元存在下行压力。

英国优生运动探析(1904-1939)

英国优生运动探析(1904-1939) 自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社会各领域开始出现一些深层次的变化:人口出生率不断下滑、下层阶级人口出生率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城市贫困问题愈演愈烈以及婴儿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20世纪初,英国一部分有识之士打着优生学旗号,强调遗传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求借助于社会干预手段,通过优生学提高国民素质和效率,由此推动优生运动在20世纪初逐渐兴起。 优生运动在英国的发展形式主要有理论和实践两种,并借助于两个重要的优生学组织得以开展。在理论层面,卡尔·皮尔逊等少数优生学者以高尔顿民族优生学实验室为依托开展理论工作,致力于运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优生学的科学性;在实践层面,伦纳德·达尔文等多数优生学者借助于优生学教育协会组织实践活动,在两个基本原则规范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运动:一是增加社会优质特性和减少劣质特性,即"种族构建";二是抑制社会"不适者"数量,即"种族净化"。 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优生运动向前发展。在经历数十年的蓬勃发展后,优生运动在二战开始后遽然消沉。 虽然优生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对优生学的传播、社会政策的制定以及福利国家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为三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英国优生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动因。 首先,介绍了优生运动兴起的理论基础——优生学的诞生。1883年,高尔顿创立优生学。 他认为,遗传决定个人的智力与才能。提高种族素质必须在大力增加优良素质的同时,尽量减少低劣素质,而只有借助于优生学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其次,分析了优生运动发展的现实动因。自19世纪后期开始,英国人口出生

率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在总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和中上层阶级出生率不断下滑的同时,下层阶级人口出生率却依旧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英国人认为这种状况的持续发展对英吉利民族未来的发展有害,必须抑制下层人民的生育率且提高中上层阶及生育率才能扭转这种趋势。 最后,贫困问题的愈演愈烈,婴儿死亡率的居高不下以及布尔战争的艰难取胜引发英国人对国民体质衰退的严重担忧。多种因素的综合最终推动优生运动在英国逐渐兴起。 第二章详细阐述了优生运动在英国开展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首先分析了优生运动在理论层面的内容。 少数优生学者依托高尔顿民族优生学实验室开展理论工作,致力于运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优生学的科学性,促使优生学为更多的科学界人士所接受,奠定了优生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其次分析了优生运动在实践层面的形式。 多数优生学者组织优生学教育协会,在两个基本原则规范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运动:一是增加社会优质特性,通过演讲、宣传、培训以及各种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广优生学,增强民众对优生学的认识。二是抑制社会"不适者"数量,推动议会立法对智力缺陷者进行永久隔离以及自愿绝育合法化在社会底层群体的实现,同时参与生育控制运动,对工人阶级提供避孕知识和措施以控制其生育率。 第三章是对英国优生运动影响和评价的分析。影响方面,首先是推动优生学在英国的传播,促使优生学受到中上层阶级的追捧,在女性群体中广泛传播,赢得许多女权主义者青睐。 其次,优生运动所涉及的有关智力和遗传理论还对英国教育政策的制定产生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1200字五篇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1200字五篇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12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1200字 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过程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使我们更需要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在这集中,介绍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历程。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 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的兴盛历程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英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有着其深厚的社会原因,英国人民乃至贵族、皇室对于科学的尊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全民性崇拜为英国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平台。牛顿用他智慧的头脑为英国带来了一场科学的革命,指引人们从对自然界的迷信和恐惧状态走向科学时代,他告诉人们自然界存在规律,而且规律可以被认知。牛顿去世时,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大教堂,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成千上万的市民去送行,这是一个国家对于这位科学巨人的尊重,整个社会都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无限的敬意。当亚当斯密走进会场,所有的绅士们停止交谈,起立向这位学者表达敬意,斯密很不好意思的说:“大家请坐。”首相说:“您不坐我们是不会坐下的,哪有学生不给老师让座的呢?”看到这里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正是这种对科学的尊重,促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反观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国家不是一个重视科技的国家。且不谈在封建

浅谈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影响讲述讲解

浅谈英国脱欧原因及影响 提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是一必然趋势,美国、俄罗斯、欧盟是不可小觑的三大经济体,欧盟推进欧洲一体化的计划也一直为世界所关注,而近一时间英国却公投宣布脱离欧盟,这一事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针对这一事件,各界人士众说纷纭,是什么导致了英国脱离欧盟,而英国脱离欧盟对英国,对欧盟,对世界的经济政治都有什么影响,英国脱欧对中国又有怎样的影响,关于英国脱离欧盟的结果众说纷纭,本文主要针对英国脱欧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英国脱欧原因中国影响 2016年6月23日,我们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事件,英国公投决定在欧盟的去留问题,据悉,此次脱欧公投共有382个选区,根据对其中的352个选区的计票结果显示,脱离欧盟的支持者领先,共获得51.9%的投票,即1570万人支持退欧,而留在欧盟的支持者共有1458万人,获得48.1%的选票。①最终以微弱优势决定退出欧盟,而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因此决定辞职,这一事件轰动世界,震惊各界人士。 一、英国脱欧背景 1.脱欧公投,指就英国是否脱离欧盟进行的公投。 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正式提出公投,正式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卡梅伦承诺,如果他赢得预定于2015年举行的大选,会在一年内批准所需法律,制定与欧盟关系的新原则,然后就脱欧问题举行全民公投,让人民有机会选择继续留在或退出欧盟。卡梅伦称,如果欧盟不采取措施解决核心问题,英国将有可能退出该组织。 2015年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有可能,将原计划于2017年进行公投提前举行。公投必须在2017年年底前举行。如果能早点进行更好。越快履行重新谈判的承诺举行公投越好。② 2015年3月17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他赢得5月的选 ①王晓易.《英首相卡梅伦发声明要辞职称尊重民众脱欧选择》. https://www.sodocs.net/doc/3c4692613.html,/16/0624/15/BQBA1J1100254TI5.html. 2016年6月26日访问 ②人民网《英国首相卡梅伦称如有可能将提前举行英国退欧公投》 https://www.sodocs.net/doc/3c4692613.html,/n/2015/0105/c1002-26323278.html 2016年6月26日访问

对英国“新济贫法”的探讨

对英国“新济贫法”的探讨 丛志杰(内蒙古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 内容提要:英国的济贫法是专指对贫困者进行救济的法律。在英国实施济贫法的300多年中,1834年的“新济贫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掌握政权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以自己的利益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体现。本文从产生的原因、制定的过程、实施的后果等方面对“新济贫法”做了介绍。 关键词:英国史圈地运动血腥法律济贫法济贫院济贫院外救济 英国的济贫法(the Poor Law)是指对贫困者进行救济的法律。它始于1601年伊利莎白女王颁布的济贫法,到20世纪40年代被有关公共福利制度的社会立法所取代。在英国济贫法存在的300多年中,1834 年制定的“新济贫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颁布和实施对英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新济贫法”的研究仅限于它建立了“穷人的巴士底狱”一方面,这是很不全面的。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济贫法”产生的原因、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它的影响做一较全面的探讨。 16—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也是英国历史上流民充斥的时代。面对因圈地运动而产生的大量流民,都铎王朝曾试用过两种补救办法,一是制定法规阻止圈地,二是制定“惩治流浪者的血腥法律”〔1〕。第一种方法以无效告终,有关限制圈地的法令从未得到过有效的执行。第二种方法则更加深了对失地农民的迫害,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2〕。在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都铎王朝的统治,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在位期间曾在实行“血腥法律”的同时又制定了救济贫困者的政策。1558年伊利莎白女王即位。她认识到有必要用法律的力量来解决流民问题。伊利莎白女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救济穷人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于1601年颁布了英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济贫法。该法令明文规定教区应在其所辖区域内建立济贫院以救济那些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穷人,为他们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并有责任为强壮的穷人安排工作;治安法官负责征收济贫税,监督、检查济贫法的执行情况〔3〕。以1601 年济贫法为基础,在英国逐渐形成了以征收济贫税、建立济贫院、实行教区安置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济贫制度,其目的是对穷人进行一定程度的救济并兼以管理和疏导。这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济贫制度的实施,使流民问题大为缓解,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为产业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条件。但是,到19世纪上半期,随着产业革命的扩展,日益强大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对现行的济贫制度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认为这种济贫制度已不再符合自己的利益和愿望了。在他们看来,现行济贫制度存在着下述弊端: 第一,由于没有建立全国性、全郡性的管理和监督机构,济贫工作相当混乱。从1601年第一部专门的济贫法颁布以来,济贫工作一直是按传统惯例由教区来负责进行。在济贫税有限的情况下,各教区都不愿负担过多的穷人,治安法官往往根据“住所法”〔4 〕的规定把在本教区未住满40天的穷人驱逐出境,因此,形成了教区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另外,教区在对济贫工作管理的过程中也有严重缺陷。按照惯例,像监理员这样的基层济贫工作人员是从固定住户中选举产生的,任期一年,无报酬。但是,贵族和富人宁可交罚金也不愿干这种工作。于是,具体负责济贫的差事便落到农民或小商人身上。农民和小商人自身是生产劳动者,几乎没有空余时间处理公务,结果敷衍了事的情况极为常见。再加上这些负责具体济贫

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三模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三模试题 A.分封制正式起源于黄帝时代 B.分封的依据是要有功于王朝 C.分封时主要赐予封地和爵号 D.推行分封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25.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 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 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 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 26.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 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在此强调 A.回归儒学本原 B.儒释道三合一 C.儒学传承断绝 D.儒学传统久远 27.明代辽东巡抚张涛在1609年记述:“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贫者既不能敌富, 少者反可以制多。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据此可知当时 A.贫富差距拉大 B.社会危机凸显 C.道德伦理崩塌 D.拜金主义盛行 28.《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 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 这一规定表明 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 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 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 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 29. 维新变法时期,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顽固坚持传统,反对变法。以张之洞为代表的 洋务派,也不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这反映A.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 B.维新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 D.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 30. 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 来取而代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 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 A.稳定国民经济秩序 B.封锁苏区红色政权 C.储备充足抗战经费 D.顺应英美等国要求 31. 以下是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浅析英国脱欧

从欧盟角度看英国脱欧 内容摘要:2016年6月24日,英国举行了脱离欧盟的公投,脱欧派以微弱的优势获胜,正式表明英国脱离了欧盟。这一消息瞬间传遍全球,引发全球热议。这一事件对于正处于高度一体化进程中的欧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转折,其产生的影响将复杂而深远。那么什么是欧盟?英国为什么要脱离欧盟?本文将从欧盟的视角看英国脱欧,从其原因和影响浅谈欧盟面临这次方向性挑战的前世今生。 关键词:疑欧主义欧盟合法化危机社会分化 一、脱欧的多重因素 (一)欧共体与疑欧主义 二战之后,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着手建立一个具有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上述三个共同体机构融为一体,统称欧洲共同体,这就是欧盟的前身,欧共体的产生和发展。而英国在1973年加入欧共体,融入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但是,英国是一个与欧洲大陆分离的岛国,其政治、经济、文化等与欧陆大异其趣,而且英国曾经享有日不落帝国的荣耀,英国人在

血液里一直流淌着深深的主权意识。因此,英国从加入欧共体伊始就表现得不是很积极,特别在意其独立性和主权。而对脱欧事件具有深刻影响的疑欧主义就起源于英国。① 疑欧主义也可译为疑欧论,或者欧洲怀疑论。莉丝贝特霍克和加里马科斯指出其意为一种怀疑的态度或者不信任的立场,而疑欧主义则指关于欧洲或者欧洲一体化的怀疑态度。疑欧主义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它起初源于新闻工作而不是政治科学。而且一开始,所谓的疑欧主义或疑欧派源于英语,主要指的是一种英国现象。欧洲怀疑者一词的公开使用要追溯到1986年,被用来形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泰晤士报》称撒切尔夫人充其量被欧洲经济共同体中的绝大多数人看作是一个欧洲怀疑者。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讨论过程中,疑欧主义这个源于英国的词汇开始在欧洲各地流行起来,成为一种普遍性的话语。根据牛津字典,疑欧主义一词在公开出版物中出现是在1992年12月26日,《经济学家》杂志用这个词描述德国在被要求调整其提纯啤酒的规则来遵从统一大市场之后,德国大众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逐渐变坏。而这发生在马约通过一年之后。 (二)欧盟合法性危机的叠加效应 自 1973 年加入欧洲共同体以来,尽管英国一直作为欧盟中的“例外”,但长期未在政府高层公开讨论脱欧选项。随着债务危机推动欧盟不断采取加强经济治理的政策,英国“例外主义”欧洲观与欧盟发 ①马瑞映:《梳理与合作—英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浅论英国脱欧原因和影响

浅谈英国脱欧原因及影响(一) 2016年6月23日,我们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事件,英国公投决定在欧盟的去留问题,据悉,此次脱欧公投共有382个选区,根据对其中的352个选区的计票结果显示,脱离欧盟的支持者领先,共获得 51.9%的投票,即1570万人支持退欧,而留在欧盟的支持者共有1458万人,获得48.1%的选票。 ①最终以微弱优势决定退出欧盟,而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因此决定辞职,这一事件轰动世界,震惊各界人士。 一、英国脱欧背景 1.脱欧公投,指就英国是否脱离欧盟进行的公投。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正式提出公投,正式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卡梅伦承诺,如果他赢得预定于2015年举行的大选,会在一年内批准所需法律,制定与欧盟关系的新原则,然后就脱欧问题举行全民公投,让人民有机会选择继续留在或退出欧盟。卡梅伦称,如果欧盟不采取措施解决核心问题,英国将有可能退出该组织。 2015年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有可能,将原计划于2017年进行公投提前举行。公投必须在 2017年年底前举行。如果能早点进行更好。越快履行重新谈判的承诺举行公投越好。 ②2015年3月17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他赢得5月的选举,那他将英国欧盟成员国地位公投提前到2015年的可能性“很小”。卡梅伦承诺重新协商英国与欧洲的关系,包括移民等问题,然后在 2017年以前举行公投,希望防止对欧盟的怀疑情绪上升,这样的情绪导致一些保守党选民转投反欧盟的英国独立党。 2、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上午7点(北京时间6月23日下午2点) “脱欧”公投投 票开始。此次投票将持续15小时,公投结果将直接影响英国未来是否留在欧盟。6月24日报道英国公民23 日进行公投,决定他们的国家离开欧盟。BBC最新报道显示,脱欧派获得16,738,813票,占比超过 50%;留欧派获得15,610,071票,这意味着,英国将成功脱离欧盟。 3.英国欧盟之路的坎坷历史 1960年,英国首次申请加入欧盟前身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遭法国总统戴高乐否决。 1973年,英国首相希斯(Edward Heath)重启加入欧共体谈判,终成为成员国。 1975年,英国首相威尔森(Harold Wilson)举行公投,决定英国继续留在欧共体。 1984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成功令欧共体同意英国预算贡献获得部分退款。 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计划在1997年后加入使用欧洲单一货币欧元,遭到当时财政大臣戈登布朗(Gordon Brown)阻止。 二、英国脱欧的原因 1.利益冲突不断加剧,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政策,被称为“光荣的孤立”。 英国并非欧元区国家,可以发行自己独立的货币,有利保持其出口竞争力,拥有自主的财政政策。但这使英国很难真正的加入欧洲大陆的事务处理。尤其是欧债危机的关键时期,由于各种利益分歧明显,这一传统强国正在逐步丧失其在欧盟中的地位与参与权。 2.相互猜忌快速发酵,英国保守党内部也有欧洲怀疑派,不仅如此,还认为欧盟内部的政策对于 欧盟有负面作用,未来一些政策趋势也可能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欧债危机的蔓延,不仅使英国的疑欧之心快速发酵,也加快了脱欧脚步。

最新 英美儿童贫困应对政策回顾得文献综述分析-精品

英美儿童贫困应对政策回顾得文献综述 分析 一、相关概念梳理 张时飞,唐钧在《中国的贫困儿童:概念与规模》中对儿童贫困这个概念进行了界定,既其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所有儿童,聚焦于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儿童、孤儿和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冯晓杭和于冬鉴于贫困有绝对和相对之分,因而从广义上对贫困儿童予以定义。他们认为,贫困儿童即包括具有城市户籍的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处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又含有长期(至少六个月以上,含六个月)在城市务工的进城务工家庭的儿童。栾文敬认为,对儿童贫困的理解可以从两个角度:从单一的维度看,儿童贫困仅仅指经济上匮乏;从多维度看,儿童贫困还应该包括了许多其他各个方面,如剥夺、虐待、社会排斥等。 结合中国国情及现状,笔者认同张时飞等人的观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种:领取低保家庭中的儿童。主要指城乡中生活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低收入家庭中的儿童。由于各省市消费水平,经济发展迥异,执行标准差异较大,因而目前我国对于何为低收入家庭尚未明确标准。从一般意义来看,低收入家庭是指平均月收入低于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二倍以下的家庭。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意见》明确规定:“孤儿是指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地方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和条件认定。” 二、英美两国对儿童贫困问题的研究 (一)英国的儿童贫困及成果 乔纳森·布拉德肖在《儿童贫困及成果》中回顾了英国当下最新儿童贫困的实证研究,追朔了近20年来儿童贫困的最新进展,并将英国儿童贫困问题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通过描述贫困儿童的特征,贫困对儿童满意度的影响,及工党政府针对儿童贫困这一问题所作出的贡献,让我们对英国现有的儿童贫困的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 1. 英国的儿童贫困成因分析。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同时代相比,收入低于平均值百分之五十以下家庭中儿童的数量从1979年到1999年增加了三倍。儿童数量的激增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到了20世纪90年代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从收入补贴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依靠收入补贴生活的儿童数量在1995年达到顶峰,比例高达25%。但随之呈下降趋势并趋于平稳。 分析英国儿童贫困问题的成因,经济因素首当其冲,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早期,英国失业率快速上涨,工作波动幅度较大,钟点工,自主创业数量上涨。工作区域集中化,双职工家庭及无工作家庭数量同步增加。工资的增长幅度并非以男女性别为依据,更多考虑了年龄比例及有无技能。在这期间,儿童数量虽有所下降,但人口统计显示儿童贫困的数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伴随着单亲家庭中儿童数量的攀升,其父母的劳动参与率持续走低。 经济和人口统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儿童贫困,但不可否认的是政策因素同样负有责任。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相关政策加剧了儿童贫困,削减了福利国家保护儿童免遭贫困的能力。1980年制定的津贴涨幅政策影响深远,其规定

(完整版)《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 作者:CCTV出处:CCTV 发布时间:2006-11-21 5:01:08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 第四集解说词:工业先声(英国下) 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 第四集工业先声 这里是英国西北部的一座滨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诺克,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今天,这座城市美丽而安宁,港湾中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街道上汽车稀少,人们生活闲适平静。 不过,大约三百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由于靠近欧洲烟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诺克的出海口位置显得非常重要。港口中大型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瓦特的父辈们在格里诺克与美国的弗吉尼亚之间进行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这是当时让所有国家都会眼红的生意。 英国伦敦大学王家学院教授安德鲁?波特

大国崛起 英国发展史

专题复习大国崛起——英国 一、英国重大历史的发展线索 参加二战 多极化中的 1640—1688年18世纪60年代 ——1840年 18世纪后半期 1914—— 1918年 1939—— 1945年 目前 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日不落帝国参加一战 二、考点梳理: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原因: 2、开始标志: 3、结果:1689年颁布,确立了 资产阶级统治。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政治上,推翻了,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经济上,为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二)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1、政治前提: 2、开始标志:哈格里斯夫发明(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 3、主要标志:改进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时代”。 4、英国工程师发明了了火车机车(1825年“旅行者号”机四试制成功) 5、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 工业革命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率先完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先进、落后的局面。 6、启示: (三)“日不落帝国”(18世纪后半期) 美洲:17世纪初,英国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13个殖民地,对北美人民采取高压政策,激起人民的反抗,掀起了独立战争。 1、领导人 2、重要文件:年月日,发表的。 3、内容:宣言痛斥了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人们有生存、自由的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4、作用或意义:它标志着的独立,国家的诞生,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是世界上第个资产阶级人权宣言。 非洲:成为罪恶的的主要经营者。进行血腥的资本积累。 亚洲:1、印度:殖民活动开始于17世纪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人民反抗。(1)(封建王公出身的)领导了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是杰出的民族英雄。(2)领导印度独立运动,于年赢得独立。 2、中国: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1)虎门销烟:时间;地点;领导人。(2)中英《南京条约》:A1842年8月;B主要内容:割给英国;B赔款万元;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D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变化及分期)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参加一战(1914——1918) (1)一战爆发的原因:看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同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从而形成了两大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导火索: (3)著名战役: (4)性质: (5)结果:三国同盟失败,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一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各方矛盾,所以不能维持长久的和平。 (五)参加二战 慕尼黑阴谋: (1)时间:;(2)内容:规定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德等地割让给德国。(3)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4)影响:A 推向顶峰。B刺激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C削弱反法西斯力量。 (5)启示: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时间:年1月1日。 (2)主要国家:美国、英、苏、中等26国家。 (3)标志:签署《》 (4)的建立是打败法西斯的重要保证。(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保证) 诺曼底登陆 (1)时间:年6月6日 (2)作战双方: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德国 (3)标志:开辟了欧洲,加快了德国灭亡的进程。 雅尔塔会议 (1)时间:年2月 (2)参加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 (3)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4)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六)加入欧盟 1、时间: 2、使用单一货币: 3、作用:欧盟成员国间,有利于经济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七)目前英国成为影响多极化的重要力量,还有哪些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