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气象探测环境正面临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和破坏。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不再遭破坏,已成为目前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unceasingly thorough, the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changing fast development, the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acing in a certain extent by the impact and damag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and guarante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meteorological work, how to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law,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s no longer damaged, has become a serious face now must and thinking problem. This paper on how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Keywords: weather; Explore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取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仪器、设备和附属物。气象探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是气象观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重要保证; 是确保气象部门取得正确观测数据、得出科学预测结论的前提,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生命线。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西藏自治区气象条例》和《西藏自治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出台和不断完善, 气象事业的依法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责任重大, 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 随着我区地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因城市建设引发的气象探测环境遭受破坏和影响的事件频频发生, 为了切实解决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为地方各界提供更加优质、准确的气象公共服务,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意义十分重大。

一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要充分利用国务院赋予的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以及《西藏自治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等

(环境管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指南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要求,提高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编制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应当依据气象台站所在城镇经批准实施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统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经批准的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是气象台站周边规划和建设的依据。 第三条本指南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环境空间。 本指南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3.《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 4.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通知》 (气发〔2004 〕247号); 5.江苏省气象局、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的通知》(苏气发[2008]83号) 6.《地球电磁环境保护要求》(GB13615—92)。

第二章探测环境保护技术标准 第五条编制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应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规定的保护标准: 1.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和太阳辐射观测站周围的建筑物、作物、树木等障碍物和其他对气象探测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与气象观测场围栏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具体保护标准如下:

注:“障碍物”是指建筑、作物、树木等影响观测场气流通畅或探测资料代表性、准确性的物体。 “孤立”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与邻近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的障碍物。 “成排”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单个物体或2个单个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集合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的障碍物。 “障碍物高度的倍数”是指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最高点超出观测场地面的高度的比值。 “大型水体距离”是指水库、湖泊、河海等水体的历史最高水位距观测场围栏的水平距离。 2.高空气象探测站、天气雷达站、卫星地面接收站、闪电探测站的探测环境保护标准如下: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7号令正式稿)

中国气象局令 第7号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已于2004年7月1日经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 二○○四年八月九日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侵占、损毁和擅自移动气象探测设施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意识。对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办法保护以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生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二)高空气象探测站(包括风廓线仪、声雷达、激光雷达等)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一、总体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各省(区、市)气象局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布设安装仪器,同时能满足综合气象观测发展的需要,本着适度超前,整体规划,互不影响,布局合理的原则实施相关建设。 本规范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细化,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和仪器布设安装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未作要求部分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准。 新建或改造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应按本规范执行。已建气象观测场,应按本规范调整。 观测站址一般需建设围墙或围栏,当围墙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规定的障碍物距离标准时,应将围墙改为通透式的围栏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站内建设应环保,尽量减少硬化的水泥地。 各类仪器的支架(支柱,包括地温表支撑架)、踏板应牢固、美观,用油漆涂刷为白色(除自动气象站配套风杆、观测仪器及出厂配套设备外),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钢等)。观测场内地沟、小路、底座、踏板等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不得自行设置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各种装置。 各种电缆线应使用线管与地沟相连,线管要垂直、水平,与传感器相连处,尽可能少的使电缆线暴露在外。为防雨水流入管内,顶部应接向下的弯管。 在气象台站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告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 要设置地面气象观测环境评估的公示牌,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要求公示观测环境状况证书的内容。 测站警示标志标牌和公示牌由各省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制作。 有条件的台站观测值班室可以与现代气象业务综合室合并,单独设立时,要求总体美观、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维修。值班室应有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

第3篇气象综合探测系统

第3章气象综合探测系统 大气是个整体,要掌握大气变化的规律,就必须了解从陆地到海洋以至高空的大气整体情况。因此,监视大气变化的各种类型的气象台站遍布全球。 因为气象观测数据世界公用,必须具备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所以观测场址选择、仪器安装布置、仪器性能型号、观测程序、方法、观测时间和时限、观测数值精度、计算、记录、统计、编发报的方法,都有国际上统一的规定。 1 地面气象观测 地面气象站是最基本的气象信息收集源,负责收集地面附近的气象资料。新疆地处中国天气的上游,大气探测任务重,基准站和基本站点多;气象站主要设置在南北疆的绿洲上,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边缘形成两个环形带;在山区、戈壁、荒漠等人烟稀少的区域只有少量气象站。 1.1 新疆气象台站的布设 2005年新疆有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12个(其中12个基准站、42个基本站、51个一般站、其它站7个),11个太阳辐射站,4个酸雨观测站,4个沙尘暴监测站,13个紫外线观测站。4个农牧业气象试验站、3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5个三类棉花观测站,14个探空站,4个小球测风站。12个基准站和42基本站都布设了自动站,在39个(截至2005年10月底)一般站布设了自动站(还有12个未建自动站);建成了16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点;14个探空站中有5部L波段雷达建设完毕(另有3部在建),有新一代天气雷达7部(2部在建)。气象站的任务,是完成国家常规的气象探测和高空气象探测以及生态环境、沙尘暴等的监测工作。基准站、基本站的探测资料是全国各地制作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也是做好当地天气预报和服务工作的基础数据,同时这些气象资料还参加国际交换。 新疆其他行业(兵团、民航、水利等)还有178个专业气象台站。其中,兵团有38个自动气象站、1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站,38个铁路大风自动观测站和10个企业气象站的实时资料已经实现汇交。

气象监测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监测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目录 1.项目背景 (1) 1.1前言 (1) 1.2需求与必要性分析 (1) 1.3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3) 1.4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4) 1.5本项目与其它相关部分之间的关系 (4) 2.指导思想 (8) 3.项目概况 (9) 3.1总体建设目标 (9) 3.2分系统建设目标 (10) 3.2.1地面气象观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0) 3.2.2高空气象探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0) 3.2.3大气成分观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0) 3.2.4生态气候观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1) 3.2.5海洋气象观测分系统建设目标 (11) 3.2.6通信网络分系统建设目标 (12) 3.2.7技术保障分系统建设目标 (12)

3.3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2) 3.3.1概述 (12) 3.3.2地面气象观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2) 3.3.3高空气象探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3) 3.3.4大气成分观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4) 3.3.5生态气候观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5) 3.3.6海洋气象观测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6) 3.3.7通信网络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6) 3.3.8技术保障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 (16) 4.系统功能 (16) 4.1总体功能 (16) 4.2分系统功能 (17) 4.2.1地面气象观测分系统功能 (17) 4.2.2高空气象探测分系统功能 (19) 4.2.3大气成分观测分系统功能 (21) 4.2.4生态气候观测分系统功能 (24) 4.2.5海洋气象观测分系统功能 (26) 4.2.6通信网络分系统功能 (28) 4.2.7技术保障分系统功能 (30) 5.系统结构 (31) 5.1总体结构 (31) 5.2分系统结构 (32)

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精)

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侵占、损毁和擅自移动气象探测设施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意识。 对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办法保护以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生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二)高空气象探测站(包括风廓线仪、声雷达、激光雷达等)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三)天气雷达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四)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含静止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极轨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站、卫星测距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五)大气本底台站、沙尘暴监测站、污染气象监测站等环境气象监测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近年来,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快速发展,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已全部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作为综合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量大面广特点,并且由省级保障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市、县两级保障。随着对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新一代气象观测网络建设的规划,已建成1657个新型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全省乡镇全覆盖和618 个山洪地质灾害点气象监测,加上土壤水分观测自动气象站、交通气象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共同为气象预报预测、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是针对区域范围内,可能会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长时间区域范围内不间断的准确监测而设计开发的一款标准区域气象监测站。主要应用于城市降水网络、山洪预警、森林生态、核电厂环境监测等应用。主要监测要素是雨量、风向、风速、太阳辐射、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 一、系统内容 该区域气象监测系统是方大天云设计的支持站点参数、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加密间隔、运行状态等信息的远程维护,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此外自动站可实现自动电源管理,数据自动

采集、存储、通讯、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灾害性天气监测、降水过程加密观测及多种形式气象保障和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系统指标 风速 0~60m/s;精度:3%(0-35m/s);5%(>35m/s) 风向 0~359.9°;精度:±3° 降水强度 0~200mm/h;精度:5% 降水类型雨/雪 大气压力 300~1200 hPa;精度:±1.5hPa 空气温度 -50~60°C;精度:±0.2°C(-20~+50°C)‘±0.5°C(>-30°C 空气湿度 0~100%RH;精度:±2%RH 通讯接口 RS232/RS485,板载GPRS 供电方式交流220V/太阳能+蓄电池 工作环境温度 -50~+50℃ 工作相对湿度 0~100%RH 防护等级 IP65 可靠性免维护,防盐雾,防尘 功耗 3-30W 三、功能特点 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区域范围气象监测设备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和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 本条例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第三条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做好本部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并有权对破坏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七条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规划。 第八条气象设施是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安排气象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气象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第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配备气象设施,设置必要的保护装置,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气象设施附近显著位置设立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第十条禁止实施下列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一)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设施或者侵占气象设施用地; (二)在气象设施周边进行危及气象设施安全的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活动; (三)挤占、干扰依法设立的气象无线电台(站)、频率; (四)设置影响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功能的干扰源;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其他危害气象设施的行为。 第十一条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高空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站、气象卫星地面站、区域气象观测站等气象台站和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的探测环境,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十二条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大气本底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高空气象探测》电子教案

《高空气象探测》课程电子教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测风经纬仪 第一节测风经纬仪的种类及用途 第二节测风经纬仪的构造 第三节测风经纬仪的安装和使用 第四节测风经纬仪的器差检查和调整 第二章701测风雷达 第一节701测风雷达的用途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701测风雷达的组成及其作用 第三节701测风雷达的性能 第四节701测风雷达的使用 第五节701测风雷达的标定 第六节701测风雷达的维护 第七节701测风雷达的定期维护 第三章制氢原理 第一节化学药物制氢 第二节 QDQ2-1型电解水制氢 第四章灌球与观测 第一节球皮的分类与用途 第二节气球升速的确定 第四节气球的充灌 第五节测风工作的进行 第五章单站高空风记录整理 第一节单站高空风的计算原理 第二节计算量得风层的风向风速 第三节计算规定高度的风 第四节选择最大风层

第五节净举力发生错误时的处理方法第六节高空风报告电码 第七节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六章 GFE(L)1型测风雷达 第一节雷达简介 第二节基本工作原理 第三节性能指标 第四节雷达的标定 第五节雷达的使用 第六节雷达的维护 第七章 GTS1型数字探空仪 第一节探空仪结构 第二节探空仪的技术指标 第三节探空仪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使用方法和维护 第八章 GEZ10型探空仪检测箱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技术指标 第三节整机结构及功能 第四节使用方法 第九章探空记录整理 第一节计算规定等压面 第二节选择特性层 第三节选择对流层顶 第四节选择零度层 第五节特殊情况处理 第六节高空压温湿报告电 第十章高空记录月报表 第一节高空压温湿记录月报表 第二节高空风记录月报表

第三节高空矢量风统计表 第十一章 L波段(1型)高空气象探测系统 第一节系统简介 第二节主要特点 第三节主要处理方法 第四节台站参数设置 第五节放球软件的使用 第六节数据处理软件 第七节系统操作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 TD2—A 型数字式电子探空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测量指标 第三节探空仪工作原理 第四节检定证 第五节保管与使用注意事项 第六节探空仪的施放 第十三章 400M数字式电子探空仪接收硬件 第一节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节 GTC1-4型高空数据处理器 第三节雷达数据解调板结构与原理 第四节数据处理器 第五节硬件系统的调整 第六节雷达开关机注意事项 第七节数据处理器与雷达及主机的连接 第十四章 701-400兆电子探空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第一节系统简介 第二节台站地面参数 第三节放球软件 第四节数据处理软件 第五节系统操作注意事项

中国气象局《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

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试行) (中国气象局 1998年5月) 本规定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以中气业发[1997]43号通知颁发,自1998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准确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是气象部门研究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提供气象服务,进行国际气象情报交换的基本依据。为确保这些资料准确可靠,长期稳定。特制定各类气象探测环境的技术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被中国气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列入气象探测站网的台站点。 第二条:对基准气候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 二、基准气候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其与基准气候站边缘(围墙)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 四、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第三条:对基本气象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基本气象站周围的成排(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遮挡物高度的10倍以远;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从观测场围栏外缘起量,视宽角≤22.5度,下同)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 二、基本气象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10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为观测环境有害的污染源,其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500米以远。 四、观测场四周10米内不能种植高杆(1米以上)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第四条:对一般气象站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 一、地面气象观测场围栏(外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3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30米。距离成排障碍物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 二、一般气象站周围的工程设施边缘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要求:铁路路基必须为200米以远(电气化铁路路基为100米以远);公路路基必须为30米以远;水库等大型水体(最高水位时)必须为50米以远。 三、经省级气象局论证确定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其边缘与一般气象站边缘的距离必须为300米以远。

高空气象探测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测风经纬仪 1、测风经纬仪的用途: 2、测风经纬仪的组成: 3、测风经纬仪望远镜部分的组成与作用。 4、读数装置的组成与分划板读数游尺结构。 5、转动装置的组成和作用。 6、、水平调整装置的组成和作用。 7、经纬仪的安装和三步调整定义、步骤、方法。 8、经纬仪观测点应具备的条件。 9、仰角、方位角的定义。 10、经纬仪观测固定目标物方位角的测定。 11、经纬仪的器差定期检查项目、产生原因、时间规定、检查调整要求与方 法。 12、高空气象探测范围:地面—拔海30Km 13、目前我国现有高空气象探测台站数。(不含台湾和香港)。 答案 1、测风经纬仪的用途与组成: 用途:高空风观测;对各种测风雷达进行定位准确性的标定。 组成:望远镜部分、读数装置、水平调整装置、照明装置和附件。 2、经纬仪观测点应具备的条件。 (1)四周开阔,不得有高大建筑物或其他障碍物,从经纬仪观测点向四周看去,障碍物顶端的仰角不得超过5°,特别是当地最多风向的下风方更要保持开阔。 (2)经纬仪观测点及周围的地面应平坦坚实,固定台站最好修建一个专供架设经纬仪用的水泥平台。 3、仰角、方位角的定义。 仰角:水平距离与视线的夹角。 方位角:水平距离与正北线的顺时针夹角。 4、水平调整的定义及步骤: 定义:观测前调整经纬仪的水平轴在各个方向上都真正水平的操作过程,叫做水平调整。

步骤:①转动经纬仪上部,使水准器平行于任意两个水平调节螺旋,调整这两个水平调节 螺旋,按“顺来逆去”的方法,使水准器的汽泡位于中央。 ②将经纬仪上部转动90°,使水准器的一端指向第三个水平调节螺旋,转 动第三个水平调节螺旋,使水准器的汽泡位于中央。 ③将经纬仪上部缓慢转动一周,同时观察水准器的汽泡是否有移动现象, 如果停在中央不动,则证明经纬仪的水平已调好;如果汽泡有移动,而且超过最小刻度的0.5个小格,则必须按照上述步骤重新调整,直到调好为止。 5、方位调整的定义,有哪几种调整方法?台站常用哪种方法?其调整步骤 如何? 定义:观测前,调整经纬仪方位度盘,使方位读数与物镜指向的地理方位相一致的操作过程。有北极星法、固定目标物法、磁针法三种。台站常用固定目标物法。调整步骤: ①固定目标物法进行方位调整的步骤: ①将已知固定目标物瞄入望远镜的视野,调整望远镜位置,使固定目标物和 十字线交点重合。 ②调整方位归零手轮,使方位刻度盘的读数与固定目标物的已知方位相一 致。 ③检查固定目标物和十字线交点是否还重合,如重合即可,否则须重新进行调整。 6、经纬仪固定目标物的选择条件和仰角、方位角的测定方法。 固定目标物的选择条件: 必须是显著、固定,距雷达或经纬仪250米以外的高大建筑物的尖端,如避雷针,塔尖等。为了便于在夜间观测时进行方位调整,台站还选择一个孤立的灯光作为夜间观测时的固定目标物,为了减小误差,体积应尽量小一些。 固定目标物方位角的测定: 在睛朗的夜间,架设调整好经纬仪,利用瞄准器将物镜瞄准北极星,使北极星正好处在十字线交点上,然后利用方位归零手轮调整方位度盘,使方位0刻度与读数游尺上的“0”指标线对齐,然后将望远镜瞄准固定目标物,使目标物和

河北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已被修正].doc

河北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已被修正] 发文单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文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令[1998]第15号 发布日期:1998-10-9 执行日期:1998-10-9 生效日期:2002-9-24 第一条为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保证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连续性,提高气象预报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保证气象台站的探测设施避开各类干扰,准确获取大气状况信息所必需的场地和空间。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气象主管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保护。法律、法规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各级气象主管部门在上级气象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贯彻实施有关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 (二)参与审批涉及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项目。 (三)审批、呈报气象台站的迁移方案。 (四)查处违反本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对未达到国家和本省有关气象探测环境规定的气象台站,应当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向有关部门举报破坏气象探测环境,或者盗窃、损毁气象探测设施的行为。 第七条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应当纳入当地的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和无线电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审

批涉及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求气象主管部门的意见。对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予以改进。气象主管部门应将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标准和具体范围报送气象台站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 第八条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并依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太阳辐射观测站,其周围遮挡物与观测场边缘的距离应当大于遮挡物高度的十倍。 (二)国家基本气象站、省基本气象站,其周围孤立遮挡物与观测场边缘的距离应当分别大于遮挡物高度的八倍和三倍;其周围成排遮挡物与观测场边缘的距离应当大于遮挡物高度的十倍。 (三)高空气象探测站,其周围遮挡物与探测场的遮挡角应当小于5度;其制氢室的周围五十米范围内不得建设住房、办公设施等建筑物或者设置火源。 (四)天气雷达站,其主要探测接收方向的遮挡物与雷达

高空气象探测——GTS1型数字探空仪

单元标题:第七章 GTS1型数字探空仪 第三节探空仪的工作原理 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其他(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探空仪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智能转换器、发射机的组成和感应原理。 主要教学内容: 探空仪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智能转换器、发射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空仪的基本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智能转换器、发射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课后作业: 1、GTS1型数字探空仪的工作原理如何? 2、温度传感器阻值范围如何? 3、湿度传感器的构成和使用原理?比阻值的定义? 4、智能转换器主要功能如何? 课后体会: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GTS1型数字探空仪的基本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掌握了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智能转换器、发射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三节 探空仪的工作原理 基本原理:探空仪升空中,热敏电阻、硅压敏电桥、湿敏电阻分别随大气的T 、P 、U 变化而改变阻值大小或输出电压大小,这些变化值通过智能转换器转变成不同的二进制数据。智能转换器同时将这些探测到的气象资料信息,调制到期1675MHz 发射机上,使其产生不同的工作状态,向地面GFE (1)型测风雷达发射T 、P 、U 无线电二进制代码和测距应答脉冲,以完成0—30Km 垂直高度的温、压、湿、风向和风速的综合探测。 一、传感器 1、温度传感器:采用GPW2型棒状热敏电阻,在测量温度范围内(55℃— -90℃),阻 值限定在9K Ω—700K Ω,阻体长10mm ,直径1mm 左右,表面有高反射率涂层,短波反射率>93%,但长波吸收率>90%。GPW2热敏电阻出厂时已焊在探空仪纸盒盒盖内的白色塑料支架上。 气压附温测量采用GPW3型棒状热敏电阻。阻体长6.5mm ,直径0.65mm ,其安装在气压传感器外壳内,用胶水封固。 为了实现热敏电阻测温功能,首先要进行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校准,以获得R —T 特性曲线。特性校准点数量根据R —T 特性的计算公式确定,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校准点避免浪费校准工时。 GPW2热敏电阻的长短波辐射带来到误差经过订正,可保证高空测温精度。 (1)辐射误差订正 探空仪热敏电阻的温度元件存在着长波辐射误差、太阳辐射误差及滞后误差,对这些误差需要进行订正。热敏电阻温度元件不同,其误差大小不同,其误差订正方法由厂家提供,现以直径为1mm 的白色杆状热敏电阻为例加以说明: ①长波辐射误差(PDTL ) Nu T F PDTL )(10287.048-??=- 其中:F :温度元件接收到的长波辐射;T :温度元件绝对温度(K );Nu :为

题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

1.《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涵盖了从 原始观测信息获取到观测数据产品加工制作的全过程,通过地基、空基、天基观测系统综合集成,全面获取()等相关领域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信息. ( ABCD ) A 、大气 B、陆地 C、海洋 D、空间 2.《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基本原则是(ABCDE) A 需求牵引 B综合统筹 C协调发展 D突出重点 E开放合作 3.《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到2015年,形成地基、空基 和天基观测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质量可靠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现地面观测自动化,观测要素(AB)基本满足数值预报服务需求。 A时空分辨率 B 准确度 C及时率 4.《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到2015年基本建立观测信息 获取、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和观测产品加工制作业务流程,观测数据()和观测产品(ac)基本满足预报服务需要。 A可用率 B 及时率 C 正确率 D 准确率 5.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到2020年,完成基准气候观测布局,实现气候区全覆盖,形成海-陆-气相互作用的综合观测能力,观测准确度达到(c)技术要求。 A WMO B WOM C GCOS D GOCS

5.《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到2020年, 完成灾害易发区 局地天气雷达布局,自动气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重点区加密,基本消除气象灾害(c)。 A.预警盲区 B 警报盲区 C监测盲区 6.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从功能结 构上由观测信息获取业务、观测信息传输业务、观测数据产品加工处理业务和技术保障业 务组成。(x)装备保障业务 7.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观测信息获取业务实行国家- 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四级布局。(x)国家台站两级布局 8.《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观测信息传输业务实行() 布局(abc) A 国家 B台站 C省 D市 E县 9.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观测数据产品加工处理业务 实行国家和省两级布局。(v) 10.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省级主要承担本省(abc) A各类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 B各类气象观测数据检验评估 C观测产品制作业务 D负责制定相应的业务管理规章 11.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装备保障业务实行国家、省、地和县四级布局。(v) 12.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定,观测业务部门负责(ABC)

地面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探析

地面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探析 【摘要】气象探测环境是确保获取气象数据准确的基础,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原本处于城市郊外的各级气象站探测环境日益恶化,气象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根据气象探测环境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探测环境现状分析保护措施 地面气象探测数据要求观测记录不仅仅只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还能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因此探测环境周围不能有对气象资料有严重影响的污染源和干扰源。保护好地面探测环境是保证观测数据质量,确保气象预报预测服务水平的前提。 1 气象探测环境现状及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的主要因素 地面气象观测场要求选在与它周围大部分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相同的地点,同时考虑到气象服务和生活的方便,因此大都建在城市的郊外。随着各地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很多台站气象探测环境不断受到影响和破坏,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矛盾日益凸显,来自观测场四周的各种障碍物和干扰源严重影响了气象探测环境和探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1.1 城市建设发展影响气象站探测环境 气象站初建时都选择在郊区,探测环境良好且符合要求,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多数台站所处位置变成城区,造成探测环境的日益恶化,许多气象站不得不面临迁站。另外,台站四周的树木逐渐长大,连接成排,成为影响气象探测外部环境的次要因素。 1.2 台站内部建筑影响探测环境 以往建设的气象站面积小,大多都在10亩以下,由于建设用地的限制,办公楼距离观测场较近,导致对观测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个别领导为了绿化站内环境,忽略了对观测环境的影响,一些高大的观赏植物长高后影响了探测环境。 2 地面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发展规划给探测环境保护带来困难 伴随城市的迅速发展,各地城市发展规划地域扩大,道路延伸,高层建筑物增多。各级政府注重建设项目推动和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气象局地址不断搬迁甚至没有投入使用环境就遭到破坏。气象环境保护面临着政府规划、落实困难和社会各界的多重阻力。

深圳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细则

深圳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细则 (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623号)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贯彻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09〕48号)精神,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现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目的】切实提高对保护气象探测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深圳市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变化应对和气象预报服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深圳市气象探测设施发挥应有功效。 第二条【定义】深圳市气象探测环境是指深圳市行政区域内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第三条【保护范围】深圳市依法重点保护的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包括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深圳雷达塔、石岩气象观测场、西涌海洋气象观测场、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和深圳天气雷达站等(详细保护内容见《深圳市重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总表》)及其信息传输设施。 第四条【具体要求】根据规定,气象观测站点及重要探测设施应设置标识,其探测环境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求如下: (一)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不应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不应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等障碍物;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不应挖筑水塘等;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应修建铁路;观测场周边500米范围内,不应设置垃圾场、排污口及辐射源、电磁干扰源等影响源;观测场周边1000米范围内,不应修建海拔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应实施爆破、钻探、采石、挖砂、取土等危及地面气象观测场安全的活动;日出、日落方向障碍物的遮挡仰角不应大于5度。 (二)深圳雷达塔周边1445米的一级保护区内,不应修建海拔高度超过310米的建筑物、构筑物;周边1445米至20公里的二级保护区内,不应修建海拔高度超过(327.7+0.0045d)米的建筑物、构筑物,其中d为障碍物最高点距雷达的水平距离。干扰源最小防护间距等要求按照《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天气雷达站》执行。 (三)其它气象观测场、主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按照国家、省、市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沟通协作】加强沟通,紧密协作,共同做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深圳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控制范围按照《深圳市重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总表》进行分类保护。 第六条【部门分工】市气象部门和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要切实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市气象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一)气象部门应及时将深圳市气象探测环境分类保护信息、新建气象设施及其探测环境保护控制范围和保护标准报送市规划国土部门备案,市规划国土部门应将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行政和信息监管流程进行控制和保护。 (二)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住房建设、无线电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在编制城市规划或审批可能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的项目时,应与市气象部门充分沟通,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第19章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19.1 概述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从狭义上说是指自动气象站,从广义上说是指自动气象站网。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如果需要,可直接或在中心站编发气象报告,也可以按业务需求编制各类气象报表。 自动气象站网由一个中心站和若干自动气象站通过通信电路组成。 自动气象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提供数据的时效性,通常分成实时自动气象站和非实时自动气象站两类。 实时自动气象站:能按规定的时间实时提供气象观测数据的自动气象站。 非实时自动气象站:只能定时记录和存储观测数据,但不能实时提供气象观测数据的自动气象站。 根据对自动气象站人工干预情况也可将自动气象站分为有人自动站和无人自动站。 19.2 结构及工作原理 19.2.1 体系结构 自动气象站由硬件和系统软件组成,硬件包括传感器、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计算机等,系统软件有采集软件和地面测报业务软件。为了实现组网和远程监控,还须配置远程监控软件,将自动气象站与中心站联接形成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见图19-1)。 图 19-1 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框图

现用自动气象站主要采用集散式和总线式两种体系结构。集散式是通过以CPU为核心的采集器集中采集和处理分散配置的各个传感器信号;总线式则是通过总线挂接各种功能模块(板)来采集和处理分散配置的各个传感器信号。 19.2.2 工作原理 随着气象要素值的变化,自动气象站各传感器的感应元件输出的电量产生变化,这种变化量被CPU实时控制的数据采集器所采集,经过线性化和定量化处理,实现工程量到要素量的转换,再对数据进行筛选,得出各个气象要素值,并按一定的格式存储在采集器中。 在配有计算机的自动气象站,实时将气象要素值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按规定的格式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在定时观测时刻,还将气象要素值存入规定格式的定时数据文件中。根据业务需要实现各种气象报告的编发,形成各种气象记录报表和气象数据文件。 通过对自动站运行状态数据的分析,实现自动站的远程监控。 19.2.3 主要功能 ⑴ 自动采集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蒸发量、日照、辐射、地温等全部或部分气象要素。 ⑵ 按业务需求通过计算机输入人工观测数据。 ⑶ 按照7.5节中海平面气压计算公式自动计算海平面气压;按照附录1湿度参量的计算公式计算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以及所需的各种统计量。 ⑷ 编发各类气象报告。 ⑸ 按附录5形成观测数据文件。 ⑹ 编制各类气象报表。 ⑺ 实现通讯组网和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 19.3 硬件 自动气象站有多种类型,其结构基本相同,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器、系统电源、通信接口及外围设备(计算机、打印机)等组成。 19.3.1 传感器 能感受被测气象要素的变化并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器组成。

高空气象探测试卷三

系别:_______ ___ 班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 __ ________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2005—2006年第一学期 《高空气象探测》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注意:本试卷共四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试卷适用于03气象3+2班,共需印制55份。 1、在500百帕以上,由温度垂直递减率开始≤2℃/千米气层的最低高度,向上( )的任何高度与该最低高度间的平均温度垂直递减率也均≤2℃/千米,则该最低高度应选为对流层顶。 A 2000米 B 1000米 C 3000米 2、GFE (L )型测风雷达小发射机按钮的作用是用于开启小发射机,当目标斜距达到( )时被自动关机。 A 2km B 1km C 10km 3、GFE (L )型测风雷达调入待施放探空仪的参数文件的准备工作,应在放球前( )左右进行。 A 35分钟 B 30分钟 C 45分钟 4、若某一对流层顶高度正好处在150hpa 等压面上,则该对流层顶应确定为 ( )对流层顶。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一或第二 5、使用GFE (L )型测风雷达探测时,放球前雷达增益、天控按钮均应置于( )。 A 自动 B 手动 C 自动/手动均可以 6、百叶箱内通风干湿表球部应离地( )。 A 1.5m ±2㎝ B 15m ±2㎝ C 15㎝±2㎝ 7、某次高空探测925hpa 层温度为29.8℃,相对湿度为4%,取露点应( )。 A 、按4%查取露点 B 、按5%查取露点 C 、不用查取露点 8、基测时观测的本站气压是指:( ) A 、探空仪所在高度的气压 B 、观测场所在高度的气压 C 、气压表水银槽所在高度的气压 9、基值测定后因故不能正点施放,时间超过半小时,则应( ) A 、重新做基测 B 、不用重新做基测 10、某月13日07时30分放球, 如果高空风终止在150百帕,则YYGGId 应编发( ) A 12231 B 13231 C 13001 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中,本题共10小题,每题2.5分,共25分。 一、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答卷中,本题共10小题,每题2.5分,共2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