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地理_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①.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②.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图表,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②.通过对漠河、大连两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逐月分布图的分析比较,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情感目标: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①.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②.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媒体展示:东北景观。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一个地区,大家知道指的哪个地区吗?你知道三个词语的含义吗?

生:东北地区。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东北三省。

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讲授新课]

一、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板书)

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的一些图片,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来形容一下对东北三省的印象。

生:“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师总结:同学们形容的非常好,东北地区山脉纵横,河流众多,土壤肥沃,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好地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一下。

(板书: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师:要了解东北三省,首先就要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同学们将地理图册翻到第14页,观察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图,找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板书:1、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生: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东北部,有黑龙江、吉林、辽宁。

师总结:对,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

师:同学们,东北三省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方,那么,东北三省被哪些山、哪些河所环绕着呢?同学们一起参考课本14页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来找一找。

(板书:2、东北三省的地形与河流)

1.读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师总结:东北三省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马蹄形。山地的东南方有图们江和鸭绿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东北三省地区被称为“林海雪原”,那么是怎样的气候特征使得东北三省有着这样的称号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课本第15页图6.13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总结出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

(板书:3、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读图6.13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原因是。图中一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原因是。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由于纬度,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季,冬季降雪较多。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部分内容。

师总结: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趁热打铁,共同来认识一下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大家将课本翻到第十六页,完成活动题。

读图6.14“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

(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部分内容。

师总结:(1)东北地区的雪期由北向南雪期始期越来越晚,终期越来越早,雪期越来越长。

(2)从纬度上来看,纬度越高,降雪越多;从海陆位置上来看,距海越近,降雪越多;从地形上来看,山地的迎风坡降雪多。

(3)民居房顶坡度大,有利于清扫积雪;墙厚、窗小利于保温、防寒。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学习了我国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了解了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板书设计]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 位置、范围

2. 地形、河流

3. 气候

(1)气候类型

(2)气候特征

课后反思

本节课开篇用形象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们展示了东北三省给人们留下的主要印象,即“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等。这些对东北三省景观的形象描述,把学生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中,起到了作用。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不断积极探究、反思和教师的适时引导,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了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学会了如何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和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了东北三省内部的地形和气候差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使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有了清晰的理解,也认识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课在讲授过程中,以学生讨论并自己概括为主,教师从旁点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提高,便于学生掌握。

但是有些地方需要改进,如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导致雪期的计算处理太过匆忙。

学情分析

一、地理学习情况:

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北三省》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阅读材料”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视频、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二、学生情况

该班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但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利用地图来学习,而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试“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

后全忘记”的应试教育的一套,还是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搀着走”,甚至“牵着走”或“推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少数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要靠老师,家长叮咛才能完成。

因此我决定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决定做到以下方面的工作:

1.对待每位学生一视同仁,全面服务班级中的每位学生,既不能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而远近。

2.从严要求每一位学生,对一些学生决不放任自流。

3.找更多的学生谈话,切实走进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予以解决。

4.全面地进行有效教学,让他们吸收更多的知识。

5.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加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不断积极探究、反思和教师的适时引导,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了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学会了如何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和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了东北三省内部的地形和气候差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使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有了清晰的理解,也认识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自主评价,促进其勇于探索,积极交流等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能力的提高。

但是有些地方需要改进,如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导致雪期的计算处理太过匆忙。

教材分析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业基地”三个标题,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活动”第1题让学生学会阅读气候统计图,从而归纳东北三省雪期的分布规律;第2题让学生通过积雪厚度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积雪厚度存在地区差异,进而分析地形、纬度位置、距海远近对积雪厚度的影响,即分析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第3题让学生通过分析东北三省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东北三省农业的地位和生产条件,教材设计了“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活动”。“活动”第1题和第2题让学生认识东北三省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的地位;第3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认识东北三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为了落实“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的“活动”,“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工业分布与交通、资源的关系。“活动”第1题通过重要工业中心的交通优势分析,让学生认识交通便利是发展工业的必要条件,因此工业中心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第2题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发达的铁路网及其与资源分布的关系;第3题让学生学会阅读工业统计图通过工业统计图认识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特点,在分析这三个城市工业结构特点成因的过程中,认识工业结构与资源的关系,进而认识工业布局与资源的关系,即资源型工业一般分布在资源产地。

评测练习

1、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______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形:

东北三省地形以_____和______为主,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候:

东北三省气候特点_______,大部分地区冬季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降水集中在_______,冬季降雪较多。

4、填出数字和符号代表地理事物

A

B

C

G

H

I

M

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共15条,其中位置与分布5条,联系与差异6条,环境与发展4条。东北三省可以承载以下7条内容。

位置与分布4条: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联系与差异2条:

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环境与发展1条: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

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课标解读

(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最大的变化是删去了以下内容:“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避免了内容的重复,同时降低了难度。其他各条仅做了个别词语的修改,使语言表述更准确。

从区域尺度上看,东北三省属于北方地区,尺度更小。所以本专题将从更具体和更细致的角度研究区域特征,并进一步巩固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但是,无论区域的尺度是大还是小,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区域性和综合性。这里的区域性,主要指区域共性与区域内部的差异;综合性,主要指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文要素之间的作用和影响。

评价区域位置,应该是在归纳区域特征以及研究区域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的过程中自然达成,单独提出是为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它适合脱离其他目标单独实施。

关于“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鲁教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图和典型工业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表等相关资料,所以,我们以工业为例落实本条内容很方便。有条件和能力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东北三省的有关农业的布局图和农业结构的相关资料供学生研究。本条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和“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同样适宜在归纳区域特征的过程中自然落实。

(二)有效落实课标要求

在课堂实施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从关注区域特征到关注区域发展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显然,“位置与分布”及“联系与差异”是为最终落实“环境与发展”做铺垫的。也就是说,研究区域,只有在正确认识区域特征和深刻理解区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为区域的环境与发展提出合理的和科学的意见和建议。假设在前面各尺度的区域研究中,我们更关注区域特征以及区域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话,那么,从本专题开始,我们要将学生的视点引向区域环境与发展的高度。落实这一点,不仅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而且对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更有用。

2.从搀扶到放手有前面世界各尺度的区域以及中国的部分区域的研究,学生对区域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应该已经掌握。例如,从位置入手认识自然特征;从自然特征的角度出发分析人文特征;在归纳区域共同特征的同时认识区域差异;在认识区域特征的同时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等。从本专题开始,我们应该大胆“放手”了。也许学生的姿态并不完美,但这恰恰应该是我们所能预想到的。这时候,我们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例如,不仅区域特征要让学生自主归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成果也要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并通过同伴的帮助进行自我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地理创新思维以及乐于探究地理的积极情感。相信,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的成长速度,一定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放手比搀扶更有实效,也更有意义。

(三)分解细化教学目标

将三维目标融合到一起,本专题的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在中国地图、北方地区图等地图上指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在归纳区域特征的过程中简单评价东北三省的位置,理解区域位置对区域特征的影响,巩固认识区域位置的一般方法。

2.运用东北三省的地形河流图、气候图(图表)以及东北三省的农业和工业相关资料,归纳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以及工、农业特色,巩固认识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

3.运用东北三省地形河流图、气候图(图表)以及工、农业分布图等资料比较东北地区的内部差异,并分析差异原因,巩固认识区域内部差异的一般方法。

4.举例说明东北三省的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感悟地理的综合性。

5.运用东北三省地形河流图、气候图(图表)以及农业分布图等资料说明东北三省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感悟地理的综合性,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6.运用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和东北三省的主要城市工业结构统计图表,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和工业结构特点,学会认识区域工业特点的一般方法。

7.运用东北三省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图、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分布图说明资源、交通等要素对当地工业发展的影响,感悟地理的综合性,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8.根据东北三省工、农业生产历史的相关资料,感悟湿地保护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意义,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教材系统的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二、学情分析 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感知和体验以及新闻报道等综合型补充学习。东北地区的工业在八上我国工业的发展中介绍过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三、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四、学法指导:读图、归纳、思考、探究、小组合作讨论; 五、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有关东北三省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第一课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学习目标: 1、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主要的地形,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归纳气候特征。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了解一个新区域,下面根据我给出的图片和歌曲,大家猜一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七下第六章第二节的第三标题。在初一下册的区域地理教材中,已经初步探究过俄罗斯的工业特点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初二上册也简单探究过我国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不过都是浅尝辄止,学生们对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相关知识没有进行总结性探究。这节课的内容设计可以说是对相关内容的一次总结性的探究。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尤其是经过初一下册世界区域地理的探究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也接触了一些关于东北三省的课外知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应该不会太陌生,在教学中,将探究的问题设计合理,充分利用地图、文字材料来增加学生的体验,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合作探究为辅的形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就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运用东北三省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图、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分布图说明资源、交通等要素对当地工业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和东北三省的主要城市工业结构统计图表,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和工业结构特点,学会认识区域工业特点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东北工业布局特点及与资源和交通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六、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小组合作和老师讲解为辅。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学生课前进行导学预习

初中地理_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①.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②.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图表,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②.通过对漠河、大连两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逐月分布图的分析比较,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情感目标: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①.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②.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媒体展示:东北景观。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一个地区,大家知道指的哪个地区吗?你知道三个词语的含义吗? 生:东北地区。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东北三省。 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讲授新课] 一、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板书) 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的一些图片,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来形容一下对东北三省的印象。

生:“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师总结:同学们形容的非常好,东北地区山脉纵横,河流众多,土壤肥沃,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好地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一下。 (板书: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师:要了解东北三省,首先就要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同学们将地理图册翻到第14页,观察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图,找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板书:1、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生: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东北部,有黑龙江、吉林、辽宁。 师总结:对,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 师:同学们,东北三省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方,那么,东北三省被哪些山、哪些河所环绕着呢?同学们一起参考课本14页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来找一找。 (板书:2、东北三省的地形与河流) 1.读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师总结:东北三省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马蹄形。山地的东南方有图们江和鸭绿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东北三省地区被称为“林海雪原”,那么是怎样的气候特征使得东北三省有着这样的称号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课本第15页图6.13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总结出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 (板书:3、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读图6.13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原因是。图中一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原因是。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 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 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 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 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对于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要学习哪些自然地理要 素,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阅读地图提取信息的能力。但是,详 细分析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总结归纳知识 点的能力也有待加强。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 特征。 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 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的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通过对各类地形图、直方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 地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学习和欣赏,增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进一 步了解。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评议汇报展示环节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教师提问:从阅读材料和图片等资料中可以 看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产品都重工业产 品,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 条件有哪些? 师生共同总结,东北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及 其分布。 主要的煤炭产地:鸡西、鹤岗、沈阳、抚顺 等; 主要的铁矿:鞍山、本溪; 主要的石油产地:大庆、辽河。 5.结合图 6.20和图6.21,师引导分析东北三 省的工业分布特点: 靠近矿产资源产地、水源、铁路线。从而引 申出东北三省奋战工业的有利条件。 点拨:东北三省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 量大;交通运输网发达。但是现如今设备老 化、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 总结: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白山 黑水间书写着东北人的豪情和果敢;号黑士 广布、气候冷湿,林海雪原中流淌着东北人 的热情和眷恋。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亲身游 历东北的山山水水,感受东北的文化,体验 不一样的东北。 学生自读课本20页 内容,并读图6.20及 “中国的主要矿产资 源分布图”,归纳东 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分 布情况。 问题: 1、东北三省成为我 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的条件有哪些? 2、东北三省奋战工 业的有利条件? 3、东北三省重工业 发展的问题? 给学生提供充足 的资料利于学生 探究和归纳,学 会从相应的图中 获得所需要的的 信息。 当堂练习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山脉是() A.阿尔泰山B.小兴安岭 C.大兴安岭D.长白山 2.下列关于④处地形区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小桥流水,鱼米之乡 3.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B.⑤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 C.⑤平原是由嫩江、松花江、辽河冲积而成 D.②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广布着肥沃的黑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据此完成4~5题。 4.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人口少,粮食产量大B.河湖密布,地域广阔 C.地势高峻,海拔适宜D.气候冷湿,土壤肥沃 5.为保障粮食安全,该区域应()

初中地理_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一、导入新课 播放反映东北风情的视频,让学生谈印象中的东北三省。 今天我们学习有“白山黑水”之称的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是指位于我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出示中国政区图,闪出东北三省的轮廓)。 提起东北三省,往往首先让人想起的是那童话般的冰雪世界。 (出示冰雪世界的图片,可以重点说哈尔滨的冰雕——在中国,东北是冰雕发展最好的地区,其中最有名的是哈尔滨冰雕展。这也使哈尔滨成为举办国际冰雕比赛的重要城市之一)。 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等来形容东北三省。 白山黑水——(出示图片) 林海雪原——(出示图片) 北大仓——(出示图片) 追问:你对东北三省还有那些印象? 要进一步的认识东北三省,首先了解它的自然环境。 二、讲授新课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东北三省的地形、河流分布特征

东北三省的地形 出示“东北三省地形”图。 (1)描出东北平原的大致范围,并找出其由哪三部分组成。 (2)依次找出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河流。 (3)在图中找出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 (4)师生共同总结,明确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形容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先在图中圈出本区主要的地形区东北平原,然后按顺时针方向圈出东北平原周围的主要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最后再圈出环绕东北平原的主要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及东北平原上的松花江、嫩江、辽河等主要河流。由此归纳出东北三省的地形、河流分布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出示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依次得出: (1)东北三省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气温很低,降雪较多。 (2)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小部分位于寒温带、暖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3)东北三省主要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较充沛。但降水集中在夏季。 (4)师生共同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冷湿。

八下 人教版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说课稿

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分析跨省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第一节,具有示范性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分析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能力,读图能力也较为完善,教学难度相对较小。 三、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②运用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③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差异及原因。 ④简要分析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提高读图、分析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提升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展示法、启发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读图、析图观察、推理分析、小组合作探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东北三省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图析图解决重点 学法指导:采用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完成任务之后,带领学生认识东北三省地图,强化读图、析图能力。 1.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位置和范围:地处我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简称黑、吉、辽)—读图6.11,结合“中国政区图”,观察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等。 2.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河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平原:东北平原) 学生活动:在图6.11找出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平原,黑龙江、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教师引导,分析归纳,小组代表回答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河流河流—中俄界河:黑龙江中朝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

人教初中地理八下《6第2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word教案 (4)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使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地位、范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特色。 2、理解东北平原的开拓及农业展开的有利条件。 3、操纵东北三省的工业展开概况、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使用地图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状况特色。 2、能够使用各种资料分析东北三省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情感破场价值不雅观 培养老师树破因地制宜、可接着展开的不雅观点。 教学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状况特色。 2、东北三省工业展开与资源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东北三省农业展开与资源的关系。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东北的图片引入东北三省的深造。你清楚我国东北地区有哪些自然特色吗?经济展开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去讨论吧! 指导预学 1、范畴:包括〔〕省、〔〕省〔〕省,位于我国的〔〕。 2、地形:以〔〕跟〔〕为主。东部为〔〕山地,北部为〔〕,西倚〔〕。在山地之间分布着宽敞宽阔的〔〕。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形。 3、河流:山地的东北方有〔〕江跟〔〕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4、东北三省气候〔〕,人们常用〔〕来描绘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年夜势。 合作探究: 1、东北三省的传统夷易近居存在房顶坡度大年夜、墙体厚、窗户小等特征,说说这种传统夷

易近居特征与本地自然状况的关系。 2、东北三省地区跟华北地区的破费生活有什么差异,请举例说明。 3、讨论东北三省成为我国要紧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精导: 一、自然状况〔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范畴 重点请老师指图课本14页图6-11,说明东北三省的辽宁省,范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南部临渤海跟黄海,北部、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接壤。 2、地形 请老师指图课本14页图6-11及15页图6-12说明东北地形。要紧从地图上清楚以下地形:山地:东部长白山地、西部大年夜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山脉摆设呈马蹄形。 平原:在山地之间分布着宽敞宽阔的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形成。 3、河流 请老师指图课本14页图6-11说明东北的要紧河流 大年夜、小兴安岭北部的黑龙江是中俄两国幅员;长白山东南部鸭绿江跟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都汇入黑龙江,最终流入宁静洋;辽河自北向南注入渤海。 4、气候 读图课本15页图6-13,见解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特色:冬季漫长严寒,冬季短促暖跟;落水汇合在冬季,冬季落雪较多。 缘故:纬度高,紧邻冬季风的发源地蒙古跟西伯利亚地区。 二、农业破费〔从“北大年夜荒〞到“北大年夜仓〞〕 1、东北三省展开农业破费的条件 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胖沃,合适大年夜范畴的呆板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倒运条件:纬度高、气温低,春春季节随便受寒潮阻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一课时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说出东北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2.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电视剧所讲述的关东地区就是被称为“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今天老师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闯一闯”这关东,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天让我们“一闯”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好吗? 学生:好! 教师:让我们先看看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同学请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本14页的图6.11及本页的两段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在纸上或书上做出标记。 问题1:你能说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位置吗? 问题2:你能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范围吗?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 问题3:你能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三个方面,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这里重点纠正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少同学把东北三省的范围等同于东北平原的范围,其实我们看图,图中红线以内部分大致是东北三省的范围,蓝线以内大致是东北平原的范围,同学们能看出不同,在描述中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精美教案+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认识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能归纳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3.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4.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2.通过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东北三省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1.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分析; 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 ※课型综合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回顾:根据北方地图,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的气候: 三大地形区: 土壤类型: 耕作类型: 农业作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教师小结: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看看里面的环境跟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相关。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提问:什么是白山、黑水?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白山黑水的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说到东北三省,大家想到什么,或者说东北三省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包括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学生:小组通过观察、归纳,小组上讲台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适当引导并板书: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 范围: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 2.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习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后认识的第一个小区域。北方地区更重视区域内的“共性”,或更重视区域内的整体性,而东北三省关注的是区域内的个性,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小区域作了铺垫。本节主要学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部分内容,学习时更注重认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学习时结合各种地图、景观图等学习资料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最终让学生学会、会学这一思想,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合作交流法和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搜索、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合作交流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归纳法可以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总结知识,抓住知识的重点,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出示各种地形图、景观图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功能,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学法建议 学习过程中采用同桌互相交流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地图、资料等信息,从教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合作、展开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东北地形图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优越的的地形、河流以及丰富的矿产 资源和森林资源。 2.通过地理位置分析东三省气候冷湿的特点,运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学会分析本区域 的农业生产类型,土地资源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3.阅读案例三江平原变迁了解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变化,引发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 的思考。 4.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的活动中,了解东北三省的发展史及贡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和创新合作意识。 六、重点难点 重点 1.东北三省优越的自然条件。 难点 2.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存在的环境问题 七、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有关东北视频—白山黑水,通过东北的美,进入本节学习。加深对东北的印象。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八上第六章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工业布局特点; 课标分解: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描述东北三省的位置、地形、气候特征,以及在这种自然特征影响下农业生产情况和工业发展状况。由自然到人文脉络清晰,学生也易理解。 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及工业基地分布特点 难点:工业基地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学情分析: 学生已知道的: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东北三省的地形类型、气候特点,并能从图获取一定的知识;学生自主能解决的: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明白弄明白本区在自然环境影响下农业生产情况和工业生产情况;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解决的:对于最大商品基地及工业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需要在教师利用相关图文资料点拨下来获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相关的资料会简要评价地理位置;识别主要地形类型并能描述地形特征;会用规范的语言描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特点及最大商品粮食基地的地位;2、运用图文资料会说出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及工业结构特点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会运用相关的地图和数据材料,来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以及这种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和工业的影响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创新支点的设计:本节充分利用相关的地图的数据让学生小组去交流探究某区域的自然特征,达成共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评价: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成展开教学,注重即时性评价和小组评价,以及最后的课堂反馈评价。 教学方法与媒体:先自主,然后小组合作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方法。多媒体课件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地形特征。3、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该地的气候冷湿的原因。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农业特点以及资源分布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及工业基地分布特点 难点:工业基地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会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会运用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构建动场】同学们,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分四个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知道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方,同学们知道是哪里吗?---东北三省 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你对东北三省的印象还有哪些?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来了解东北三省。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设计意图:先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然后通过交流探究去发现东北三省冷湿气候的特点。为下一步学习农业做好铺垫。) 【自主学习】认识东北三省的位置、地形、河流及气候 认真阅读14—15页,去认识东北三省的位置、地形、河流及气候特点,并把相关的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中。

初中地理_“白山黑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2.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难点】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三省的大体特征概况。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所看视频,了解东北地区黑山白水、林海雪原的含义?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欣赏、景观欣赏等形式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东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了解了东北三省自然、人文的总体概况,带着老师提出来的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过程1:东北印象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白山黑水”,“林海雪原”的含义 根据老师所标的东北三省的范围,知道东北三省的大致纬度范围,并在东北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出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 经度在120°E至130°E之间,纬度在40°N至50°N之间。东北三省指的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 发现东北之美:我们游览的顺序是辽河平原、长白上、三江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松嫩平原。经过的河流主要有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 通过游览东北地区的大山大河,同学们更深入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山脉、平原、江河。从这些地形区的分布来看,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是一个怎么样的特征。 首先,山脉的排列主要有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这些山脉的排列,像一个马蹄形的存在。平原镶嵌其中,河流环绕四周。因此,我们可以“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师】降雪也是降水的一部分,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 请同学们完成P16活动,认识东北三省冷湿的气候。 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看看三地的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 2.找出延吉、长春和漠河的积雪厚度,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 【生】观察高于2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夏季短促温暖。 【生】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发现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 【生】 1.雪期由北向南足见变短 2.延吉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因是延吉有长白山脉阻挡;漠河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因是漠河的纬度高。 3.坡度大是因为夏季降水多,墙体厚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窗户小也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 土壤【师】东北三省主要是什么土壤? 【师】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 了肥沃的黑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 为“黑土地”。 【生】黑土地 农业【展示】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 大仓”的变化图片或视频 【师】如何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地形: 河流: 气候: 地形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河流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 长;气候冷湿,农作物一年一熟, 易发生低温冻害。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位置范围(我国的东北部,临渤海和黄海,包括黑吉辽) 山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地形、河流 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沃野千里:东北平原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低温冻害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机械化程度高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白山黑水2

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 【备课标】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备重点、难点】 重点:1.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难点: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备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80%学生能够掌握 2、东北发展重工业所依托的条件:70%学生能够掌握 3、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5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备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3.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备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中有种田情节的片段,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东北地区气候很冷,那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的山东人,顶风冒雪地非要“闯关东”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 活动设计一:农业特点,我来说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归纳提升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原因是:①纬度高,热量不足。 ②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 响,易发生低温冻害。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1 2 北大荒北大仓此图说明了东北平原________ 。地广人稀机械化耕作 3 4 5 【自主学习】阅读P17页的第一、二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的农作物的熟制是多少?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东北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3)东北的“湿地”遭到大面积的破坏,湿地有什么作用? (4)结合所学的知识和以上图片,总结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教师指导学习:总结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为 东北三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①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②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 规模机械化耕作。 ④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③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5、雨热同期,适合农业生产 活动策略: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 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进一步理清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农业的影响。 目标评价:

初中地理_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东北三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地形与气候特点、农业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东北三省地形图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与范围、地形特点。通过读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及不同城市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东北三省气候特点并能分析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东北三省的农业特点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能够成为北大仓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点与农业特点,形成对东北地区的地理认识。通过认识东北三省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又到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形成合理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特点。 东北三省的农业发展 【教学难点】 气候特点的分析 东北三省成为北大仓的有利条件分析 【教具准备】 课本、ppt课件、学案

【教后反思】 《东北三省》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地形与气候特点、农业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东北三省地形图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与范围、地形特点。通过读气温降水分布图及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东北三省气候特点并能分析其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通过相关资料了解东北三省的农业特点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能够成为北大仓的自然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点与农业特点,形成对东北地区的地理认识。通过认识东北三省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又到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形成合理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点(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特点) 向东北出发 1、地理位置与范围 (1)相对位置: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部,包括、、三个省。 濒临的海洋、。 (2)经纬度位置:(读课本14页图6.11,在横线上填出东 北三省的经纬度范围) 经度:纬度: (3)绘图:(结合课本14页图6.11,在右图中标出四条 经纬线的度数,然后跟随老师在经纬网格中绘出东北地区 的大体轮廓) 走进东北 2、地形河流 (1)在课本14页图6.11找出主要山脉、地形区、河流。 (2)跟随老师在上图所画轮廓中标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山 脉、地形区、河流示意图。 3、气候特点 读课本15页图6.13及文字内容,可结合学案左下角 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温:漠河年均温,哈尔滨年均温,沈阳年均温。(数值)对比日照(年均温13℃),上海(年均温16℃),广州(年均温22℃),说明东北气温(较高或较低)。 (2)降水: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数值)之间。降水(较多或较少)。 大部分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和地区。 (3)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 降水集中在,冬季较多。

初中地理_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地理组主备:审核:一起去 东北看 雪吧

1、位置、范围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2、地形、河流 山 环 水 绕 , 沃 野 千 里 3、气候 气候最大特点:冷湿(原因?) 冬季___________,夏季短促温暖。 夏季降____,冬季降____。 3、气候 思考: 气温分布规律: (1)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 ,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 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原因 是什么? (2)图中—4°C等温线 中部向南弯曲,位于此地 的A地气温比同纬度的B 地和C地高还是低?原因 是什么?

3、气候 思考: 降水的分布规律: (1)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 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降 水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原 因是什么? (2)东北三省降水最多 的地方在哪里?约为多少 mm?为什么降水多? 合作探究一: 积雪厚度 提示:先比较延吉 和长春两城市的 ( 积雪厚度大小, 并说明导致这种 差异的原因(地形、 海陆位置)。从而说 明选择该城市的 理由。 合作探究二: 雪期 提示:先比较漠 河、齐齐哈尔、 沈阳三城市的雪 期长短,归纳三 城市雪期由北向 南的变化规律, 由此说明选择该 城市的原因。

讨论交流: 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化境的关系。 北大仓——最大商品粮基地 有利条件: (自然)1、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2、黑土地,土壤肥沃。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 (人文)1、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商品率高。 2、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湿地——“地球之肾” 涵养水源 蓄洪防旱 调节气候 维持生物多样性 中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三江自然保护区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 发展条件: 1、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石油地位重要) 2、铁路、水路运输交通便利。(铁路网稠密,南邻渤海、黄海,海运便利。) 工业中心及部门 工业结构特点: 以重工业为主 工业(中心)分布:靠近矿产地或交通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