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指导意见

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指导意见

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指导意见
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指导意见

附件: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推进城镇绿道绿廊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从2011年起,在全省开展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城镇绿道绿廊的重要性

绿道是以自然风景和人工风景为基底,串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绿廊是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为基底,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廊道和生境的绿色空间,以及发挥安全防护作用、美化景观的绿色隔离区域。一般分为省域(区域)、城市、社区绿道绿廊。

城镇绿道绿廊建设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转变,提高城镇居民生活品质,加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自然与人文结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大地园林化的有机载体;是建设“绿色河北”、宜居城乡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园林绿化专项行动,实现城镇建设上水平的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政府要本着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的精神,从小康建设、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带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城镇绿道绿廊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建设城镇绿道绿廊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

二、城镇绿道绿廊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人为本、改善环境、服务民生”的要求,推进全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 构建省域(区域)、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绿廊网络,配套完善服务设施、标识等各项设施,深入发掘绿道绿廊的综合功能,探索建立绿道绿廊运营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和区域生态保护、生活休闲及经济一体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将城镇绿道绿廊打造成为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和服务民生的标志性工程。

(二)目标任务:编制《河北省绿道绿廊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省域(区域)绿道绿廊总体布局、主要功能、线路走向、建设规模,规划成连通全省的省域(区域)绿道绿廊;各市编制市域绿道绿廊建设规划,同时推进城市绿道绿廊、社区绿道绿廊建设,形成串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为城镇内动物繁衍、迁徙提供绿色生态廊道。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因陋见巧的原则;三是坚持便捷服务、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原则;四是坚持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的原则。

三、统筹推进河北城镇绿道绿廊建设管理

(一)统一编制绿道绿廊建设规划。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一组织编制《河北省省域绿道绿廊总体规划纲要》,明确省域绿道绿廊规划建设的原则和要求,构建全省绿道绿廊网主干框架,指导省域绿道绿廊规划建设工作。制定全省绿道绿廊建设相关

的技术标准,统一全省绿道标识,为绿道绿廊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各市组织编制本城市市域、城市、社区绿道绿廊规划,组织全市绿道绿廊建设。

(二)推进省域(区域)绿道绿廊建设。在城市绿道、社区绿道建设的基础上,由省统一规划,以各市为主体,具体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省域绿道绿廊体系建设。要结合宜居新城和休闲产业带、旅游景点等,建设贯穿全省的绿道绿廊体系,发挥其生态、体育、旅游休闲、文化、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重点做好沿燕山、太行山、沿海省域绿道绿廊和环首都区域绿道绿廊。

(三)推进城市绿道绿廊建设。设区市要结合城市水系、山体绿化、道路建设、公园绿地、风景廊道、生态修复、绿化隔离带等规划建设,完成城市绿道主线建设,让绿道网更加贴近群众、服务民生,并做到设施完善,标识统一规范。要依托城镇内及周边地带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建设城市生态廊道,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迁徙提供绿色空间。

(四)推进社区绿道绿廊建设。要根据居民出行距离和时间确定合理的社区绿道绿廊布局,结合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以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公共交通枢纽以及大型文娱体育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为重点地段,有序开展社区绿道绿廊建设,实现城市绿道绿廊主干框架路段的基本贯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现有交通干线绿化带、集中连片林带为基础,完成乡镇的绿道绿廊主线建设,连接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地、历史古迹区和城乡聚居区、乡村公园、特色农业种植区,建设绿道驿站,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的与绿道绿廊的有机结合的田园景观,促进农村、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

(五)明确界定和贯通绿道连接线。对绿道之间不能互连的区域,可通过借道等形式设置绿道连接线,以便形成互联互通的绿道绿廊网络。绿道连接线要优化线路、设置专用标识,提升改善周边景观环境。

(六)建设城镇绿道绿廊的各项配套设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设置绿道驿站,以驿道为核心,建设方便群众的游览设施服务点、管理设施服务点,配备环卫、安保、游憩、文教、体育等功能性设施,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亭、租车、医疗、休闲、餐饮、安保、露营等综合服务区。按照社区、城市、省域不同层次分别确定种类、规模和重点,其中,社区级以健身设施、休息设施为主;城市级以休闲设施、环卫设施、健身设施为主;省域(区域)绿道可设置驿站。

(七)设置城镇绿道绿廊统一标识。要选择适当位置设置信息、指路、规章、警示、安全和教育等各类标志,各类标志牌必须按统一规范的要求清晰、简洁地设置,从而实现对城镇绿道绿廊使用者的指引功能。

(八)建立城镇绿道绿廊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制度。在加快城镇绿道绿廊建设的同时,要建立城镇绿道绿廊建成后的投入使用和维护管理等工作。要根据不同的绿道类型由各市政府制订相应管理规定,本着“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确定具体的管理主体。也可采用市场化形式进行运营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当地城乡居民的积极性。

(九)不断丰富城镇绿道绿廊的内涵和功能。广泛开展城镇绿道绿廊旅游观光、文化展示、餐饮野炊、野营郊游、科普教育、体育健身、影视拍摄、宣传推介等活动,串联城镇聚居区、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让城镇绿道绿廊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充分

发挥其综合功能和效益,逐步将城镇绿道绿廊网络真正建设成为集民生、环境、经济、生态于一体的标志性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政府分管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制定省域绿道绿廊规划和技术标准,指导全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工作。城镇以外的绿道绿廊建设由发展改革、林业、农业、旅游、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能负责,形成协调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切实把推进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工作放在战略位置,进一步落实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政策支持。各地要确保对城镇绿道绿廊规划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政府投资为主,广泛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绿道绿廊建设、管理、运营工作,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在城镇绿道绿廊建设项目规划、立项、招投标、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倾斜,优先审批,保障城镇绿道绿廊建设有序推进。城镇绿道绿廊建设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绿地,可不改变其使用性质,也不另外占用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三)完善技术导则。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导则》等技术性文件,统一设计标志、标识,为各地有序推进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四)推行示范引导。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分为示范试点建设、全面推广、巩固成果三个阶段。示范试点建设阶段完成规划编制、

相关技术标准制定、设区市城市绿道绿廊试点建设;全面推广阶段完成城镇绿道绿廊控制区划定、贯通省域(区域)绿道绿廊网络、完成城市绿道绿廊建设、开展社区绿道绿廊建设、推行乡镇绿道绿廊建设;巩固成果阶段完成城镇绿道绿廊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城镇绿道绿廊长效运营机制和管理制度、发挥城镇绿道绿廊综合功能和效益。开展“十佳绿道绿廊”评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强化检查督导。加强对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情况的检查督导,指导各地继续做好城镇绿道绿廊建设信息月报工作。定期召开城镇绿道绿廊建设现场工作会议,调度推进工作,将其纳入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内容,并结合三年上水平工作安排,每年进行考核,实行必要的奖惩措施。

(六)加强宣传发动。在河北建设网、河北风景园林网开设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专栏网页,并及时发布各地绿道绿廊规划、建设、管理情况以及绿道绿廊使用指南和相关资讯,为各地开展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提供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不断加大对绿道绿廊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绿道绿廊的影响力和普及度,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入地认识绿道绿廊,更加积极支持和参与绿道绿廊建设。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

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涞水县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文本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2) 第二章规划重点 (4) 第三章城镇绿廊绿道分类及组成 (5) 第四章绿廊绿道系统规划设计 (6) 第五章慢行道规划设计 (10) 第六章节点系统规划设计 (11) 第七章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11) 第八章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13)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15) 第十章保障措施 (17) 第十一章附则 (17)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涞水县水系、道路、公园等规划建设涞水县绿道绿廊体系,从而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城镇内动物繁衍、迁徙提供绿色生态廊道。因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法令等文件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人为本、改善环境、服务民生”的要求,推进全县绿道绿廊建设, 构建绿道绿廊网络,配套完善服务设施、标识等各项设施,深入发掘绿道绿廊的综合功能,建立绿道绿廊运营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和区域生态保护、生活休闲及经济一体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条规划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因陋见巧的原则; 坚持便捷服务、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的原则。 第四条规划目标 到2020年,全县形成串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第五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县城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4、《县城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5、《全国园林县城评选标准》(2004) 6、《县城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县城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784号文件; 8、《县城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9、《县城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年112号令) 10、《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建设部2002年240号) 11、《县城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7); 12、《河北省县城规划条例》(2000) 13、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冀建城〔2012〕48号) 14、《河北省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冀建城[1998]309号 15、《河北省园林县城标准》和《河北省园林县城评选办法》冀建城[2001]297号 16、《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试行)》 17、《涞水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 18、《涞水县城区系统规划》(2009—2020)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涞水县行政辖区范围,其中核心区为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的范围。

河北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

河北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 “十三五”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十二五”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省以实施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创建建筑节能省实施意见>的通知》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建筑节能工作取得重要成就。新建建筑较好地执行了节能标准,居住建筑试点执行75%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额完成任务,绿色建筑由试点示范到普及快速发展,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取得突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大幅上升,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得到完善,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详见附表)。 1.新建建筑节能。我省依法加强新建项目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的全过程闭合管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2015年底,全省城镇节能建筑累计达到4.49亿平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 2.79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全省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的40.37%,比2010年提高20.83个百分点。 在全国较早实施居住建筑75%节能标准。2014年10月1 -1-

日起,保定、唐山两市开展居住建筑执行75%节能标准试点。2015年4月17日,颁布河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我省对标准执行做出全面部署,承德、廊坊、秦皇岛等市陆续实施。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取得零的突破。中德合作秦皇岛“在水一方”住宅小区、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办公楼,分别为我国最早建成的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也是第一座被动式建筑)和公共建筑,开创了我国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先河,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底,全省累计竣工被动式低能耗建筑6万多平方米,在建和设计阶段项目近40万平方米。2015年5月1日起,实施河北省《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我国第一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标准。 2.绿色建筑。我省通过政策支持、示范推动等措施,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认真落实《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创建建筑节能省的实施意见》,自2014年起,政府投资建筑、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省会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均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秦皇岛、廊坊、承德等市陆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188个,建筑面积1917.67万平方米,位居全国先进行列。2015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26.7%。 3.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015年底,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9766万平方米,占具备改造价值老旧 -2-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前言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执行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战略任务,是建设东莞市低碳、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休闲需求的实际举措。 东莞市区域绿道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搭建了绿道网整体的骨架。但区域绿道尚未串联市域内众多优质的资源要素,从规模和密度上还不能满足市民便利使用的要求。因此,在区域绿道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充实,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便民利民的绿道网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工作,正是为绿道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绿道网规划建设的背景 1. 响应省市号召,深化绿道网体系 省委、省政府部署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东莞市积极响应,成立了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基本完成区域绿道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获得上级和市民普遍认同。为继续深化充实、加长加密绿道网,进一步向市民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延伸,加大覆盖面与提高服务水平,省建设厅正在出台相关文件,部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城市绿道网建设工作,要求各市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绿道网规划。东莞市积极主动,加紧编制绿道网总体规划,落实城市绿道的规划布局,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东莞市绿道网体系,走在全省前列。 2. 步入休闲时代,推动绿道网建设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生态资源越来越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到大自然去,休闲游憩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追求的生活方式。绿道作为重要的户外休闲游憩场所,正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东莞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居民对健康和运动更加关注,日常和周末、节假日游憩需求大大增加。东莞已经进入休闲时代,并已具备进一步构建休闲社会的基础条件。 因此,从东莞市经济实力以及市民的休闲需求来看,绿道网的建设是东莞自身提升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休闲社会的重要途径。

《阜阳市绿道总体规划(2013—2020)》主要内容

《阜阳市绿道总体规划(2013—2020)》主要内容 一、编制背景 党的“十八大”重点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2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同年,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和《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并于2013年1月发布了《2013年全省城市绿道示范段建设任务计划的通知》。为落实国家和省里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阜阳市政府积极打造滨水园林城市,并以绿道规划为抓手,通过绿道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城乡之间的交通、生态、休闲、旅游等联系,对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绿道建设还可以结合美好乡村建设,通过绿道串联特色新市镇和特色村庄,提升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的发展水平。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16年,远期为2017-2020年。 绿道规划期限与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年限虽有一定差别,但为了更好适应城市建设的不确定性、保持绿道建设的连续性,必须对对城市规划建成区范围全面进行战略控制,统一进行绿道网络布局和配套设施的配置。绿道近期建设线路在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用地范围上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建设用地拓展时序做适当延伸。 三、规划原则 (1)保护环境、最小干预 (2)统筹协调、资源节约 (3)以人为本、强调体验 (4)取材地方、彰显特色 (5)结合现状、切实可行

(6)多元筹措、统筹管理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内容主要包括阜阳市绿道规划目标、规划布局、支撑体系建设和实施保障内容等。分两个层次进行: (1)市域范围:阜阳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阜阳市区和界首市、临泉县、颍上县、阜南县、太和县,总面积9775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以城市规划区为研究范围,重点考虑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200平方公里。 五、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目标一:通过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作为绿道建设的绿色基底。 目标二:通过建设绿道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目标三:通过绿道建设改善城市绿化环境品质,整体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2)分阶段建设目标 1)近期(2013-2016年):共计建设146.4公里。 初步建构起中心城区绿道网络,完成六条绿道精品线路(含市域绿道城区段)的建设。顺水、梳路,串接主要的公园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等休闲游憩节点,结合城市水系整治、公园建设计划,形成的供行人和非机动交通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共计146.4公里。 2)远期(2017-2020年):共计建设695.7公里。 ①建设完善的市域绿道系统 建设剩余646.7公里的市域绿道,建设绿道网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完成沿线服务驿站和全部绿道标识的建设。 ③建成完善的城区绿道系统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的探讨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25T10:46:11.3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白国龙1 谢磊2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久居城市的人们渴望与自然界的亲近,很多城市都开展了绿色景观建设,绿廊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1、身份证号码:41132819880303XXXX 河南南阳 473000; 2、身份证号码:41130319870520XXXX 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久居城市的人们渴望与自然界的亲近,很多城市都开展了绿色景观建设,绿廊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都市绿道的建设中形成错落有致的绿廊,犹如在城市中形成一个绿色通道,是城市更具生命力,同时也能在城市空间规划与布局方面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绿道;城市规划;城市特色;设计方法 1 城市特色与绿道建设 “城市特色”是在差异性前提下物质空间所展示的形象特征、形象美,是人文活动所透射的地方气质,并为广大市民所认同。城市特色主要由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构成。从传统意义的城市特色来看: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经过特定的历史过程形成的。挖掘和发扬城市特色,并在规划设计中体现,是目前我国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一般情况下:绿道由绿廊系统、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绿道的空间特征使其具有串联城市自然和历史文化场所的特殊功能,通过绿道的规划建设,可以与城市自然生态格局有机结合,并有效传承和发扬城市文化要素,从而达到塑造城市特色要素的目的。 绿道建设在我国经历了理论引入、建设摸索、建设实践和全面推广四个阶段,绿道规划设计也从单纯进行慢行道的规划设计,到以突出城市特色为主要目标的全方位的绿道规划设计。目前,各城市的绿道规划建设活动在完成绿道基本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正开始从挖潜地方特色、彰显城市魅力、体现文化特色方面入手,进行基于城市特色的绿道建设。 2 基于城市特色的绿道规划设计主要思路与方法 绿道规划设计流程一般包括现状调研、线路选择、绿道控制区划定、绿道服务设施规划、绿道交通衔接系统规划、交界面控制规划等内容。突出城市特色的绿道规划设计应把握城市生态结构,结合城市自然、人文景观,注重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潜和城市意象的塑造,重点从绿道选线、绿道设施规划和绿道多功能开发等方面进行设计。 2.1 绿道选线 绿道选线是绿道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绿道规划能否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好的绿道选线应与城市生态结构有机结合,同时可以将城市自然、人文景观融入其中。绿道选线的重点是通过GIS技术,建立切合城市特点的选线模型,分析确定绿道线网的整体结构,然后通过现场踏勘和居民城市意象访谈,确定绿道网络的最终布局。 一个好的绿道选线模型应同时考虑土地适宜性(侧重绿道的供给)和绿道使用需求要求(侧重绿道使用者的需求),具体来说所谓土地适宜性分析,即对规划区域的生态本底、景观资源、设施基础等情况利用GIS等现代分析技术进行分析,重点是明确哪些区域适宜建设绿道(如河流、生态廊道等),从而明确绿道可能的潜在位置。这一步的关键是把握城市特色构成的关键要素,包括生态结构与要素,自然景点、人文景点和城市风貌特点等,将这些城市特色要素变为绿道选线的影响因子,然后根据城市特点赋予相应的权重,从而得到适合本城市的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而绿道使用需求分析,则侧重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条件、旅游休闲需求等方面对居民对绿道使用需求的分析,明确居民对绿道使用需求,评估绿道使用需求。对此方面的分析,重点是把握城市居民的人文特点、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将其转化为可分析性语言进行相关分析。在进行以上分析基础上,还应该与绿地系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进行充分衔接,并现场踏勘,明确绿道建设的可能性,征求绿道通过的土地所有者、绿道使用者和绿道管理者的意见,把握城市意象,最终确定规划区域内绿道网络的总体布局。 2.2 绿道设施建设 绿道设施包括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通常采用驿站方式布局。驿站是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配套设施的集中设置区。驿站的设置应与周边地区协调,布局合理且与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应,建筑风格突出地方特色,其规划布局应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2.2.1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驿站建设应通过设施功能设置、建筑形式和景观环境塑造,突出地方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特色,防止千道一面。同时还可以通过棕地改造、废弃设施改造等方式,创造富有创意、生态环保的驿站空间,体现绿道绿道、生态、环保的理念。 2.2.2 分级设置、合理布局的原则 充分考虑地方经济技术条件,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对不同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的驿站,按照级别设置布局标准和建设标准,明确每个等级驿站的建设内容,保证绿道的正常使用。同时与相关规划衔接,合理布局各级驿站。 2.2.3 依托现状、区域协调的原则 驿站建设应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如城区内的驿站主要依托绿道沿线公园、广场服务设施进行建设;城区外驿站主要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发展节点或绿道沿线城镇及较大型村庄的服务设施进行建设。绿道周边地区可结合驿站,建设科普教育、文化传播等活动设施,提高驿站的复合功能,将驿站从单纯的功能性服务设施变为功能多样的活动节点,体现绿道的多重功能,从而带动绿道周边地区的发展。 2.3 绿道多功能开发 绿道是一项集民生、环境、生态和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兼具生态保育、游憩健身、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发展休闲经济等多项功能。只有使绿道能够完全融入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之中,溶解于城市各类自然基质之间,才能更好地彰显城市特色。世界各国在绿道建设和功能开发上都提供了较多的成功经验借鉴,如图3所示。如英国绿道建立了绿色项链串联开敞空间体系;日本通过绿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新加坡通过绿道扩大户外交往空间,促进社会和谐;美国通过复合功能的绿道建设,刺激经济增长;德国绿道成为推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项目组前言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执行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战略任务,是建设东莞市低碳、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休闲需求的实际举措。 东莞市区域绿道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搭建了绿道网整体的骨架。但区域绿道尚未串联市域内众多优质的资源要素,从规模和密度上还不能满足市民便利使用的要求。因此,在区域绿道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充实,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便民利民的绿道网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工作,正是为绿道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绿道网规划建设的背景 1.响应省市号召,深化绿道网体系 省委、省政府部署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东莞市积极响应,成立了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基本完成区域绿道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获得上级和市民普遍认同。为继续深化充实、加长加密绿道网,进一步向市民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延伸,加大覆盖面与提高服务水平,省建设厅正在出台相关文件,部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城市绿道网建设工作,要求各市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绿道网规划。东莞市积极主动,加紧编制绿道网总体规划,落实城市绿道的规划布局,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东莞市绿道网体系,走在全省前列。 2.步入休闲时代,推动绿道网建设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生态资源越来越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到大自然去,休闲游憩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追求的生活方式。绿道作为重要的户外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2-12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 参考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2) 4.1 确定任务 (2) 4.2 调查、收集资料 (3) 4.3 编制规划 (3) 4.4 成果 (3) 5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4) 5.1现状概况与分析 (4) 5.2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4) 5.3绿道网络构建 (5) 5.4绿道建设实施途径 (6) 5.5工程造价估算及效益评估 (6) 5.6实施保障、绿道管理与运营策略 (6) 6 指南实施 (6)

1适用范围 本指南所指的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开放空间、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两部分组成。 本指南适用于安徽省内的各市、县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2 参考文件 《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 《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城市绿道 城市绿道具有以下两层内涵: 一是连接居住区与办公用地,为居民提供日常自行车与步行通勤的城市慢行系统; 二是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串接主要的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休闲游憩节点,形成的供行人和非机动交通工具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3.2绿廊系统 绿廊系统是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 3.3节点系统 节点系统是绿道中游客逗留和休憩的重要节点,包括各类城市绿地、城市广场、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共空间、社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 3.4慢行道系统

河北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方案

河北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切实转变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重要意义 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绿色建筑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落实责任,加大力度,为新时代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应有贡献。 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是落实绿色建筑法规的要求。《条例》颁布实施,对我省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改造与拆除等活动及其监督管理作出规范,对法律责任进行明确界定。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条例》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要以《条例》施行为契机,推动绿色建筑迈出更加坚实的发展步伐。 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是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省每年新建建筑的规模很大,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较高、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仍然存在,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必须进一步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以《条例》为准绳,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建筑的舒适性、

健康性为重点,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统筹规划、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严格建筑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改造与拆除等环节管理,加大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推广、产业支撑等支持力度,不断提升绿色建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经过几年努力,使绿色建筑占比持续提高、品质不断提升;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大力推进,由试点示范逐步实现较大规模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稳步推进,形成一定规模。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推广、产业支撑等不断加强,充分发挥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支持作用。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19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力争达到55%。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建设 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其中,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筑、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雄安新区开展“绿色建筑发展示范区”建设。 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严格按照《条例》第八条至第十八条的规定实施;运营、改造与拆除,严格按照《条例》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实施。其中,绿色建筑竣工验收,要严格执行《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

任县饮马河绿道绿廊改造提升规划

第一章总则 (1) 一、绿道的概念与内涵 (1) 二、城镇绿道绿廊的意义和功能 (1) 三、绿道绿廊建设背景 (2) 四、规划依据 (2) 五、规划原则 (2) 六、相关规划要求 (3) 第二章现状分析 (4) 一、饮马河来历 (4) 二、现状概况 (4) 三、现状评价与问题分析 (4) 第三章改造提升规划 (5) 改造提升总体思路 (5)

第一章总则 一、绿道的概念与内涵 发源丁上世纪70 年代西方国家的绿道,是指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主要是通过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连接城市里水系、山体、田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城镇乡村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建成融生态、娱乐、文化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 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认为: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 绿道(Greenway)?英文字面意思可分成两部分来理解。 "GreeriP绿,表示自然存在,诸如山河湖海田林、野生动植物等。绿”是绿道网的核心 要意,意味着通过划定和维护绿廊”,体现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这既包括维肓生态基底,还包括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空间的绿道控制区和发挥安全防护忤用、美化绿观的绿化隔离带。 "Way"即道,意味着连通’对绿道网规划建设的重要怯。通常将入行道、水道,或是自行车道等非机动化的慢行道”作为绿道相互连接的有效载休,承担慢行交通、休闲游憩等功能。同时,为方便人们使用沿慢行道还应设宣绿道的服务设施和标识标牌等。 《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中绿道是以自然风景和人工风景为基底,申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绿廊是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为基底,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廊道和生境的绿色空间,以及发挥安全防护作用、美化景观的绿色隔离区域。 二、城镇绿道绿廊的意义和功能 1、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动植物的繁衍、迁徙提供廊道和生境,塑造良好城镇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休憩场所和减灾、避险空间,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人文资源。避免城镇无序扩张,战略性控制城镇区域重要生态资源,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2、功能 生态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迁徙的通道、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 游憩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可以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是开展慢跑、散步、骑车、垂钓、泛舟等户外运动的场地,居民出行的活洁通道。 社会与文化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可以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是申联城市社区与历史建筑、古村落和文化遗迹的通道;为居民提供交流的空间场所,对促进人际交往及社会和睦有重要作用。

绿道规划设计编制指引

东莞市社区绿道规划编制指引 社区绿道是绿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道网的微循环系统,为居民日常出行通勤提供便捷的慢行系统、完善的配套设施、优美的绿化环境,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紧密接驳。为了明确社区绿道规划编制内容、规范规划编制成果,统一规划技术标准,确保社区绿道的顺利实施,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制定本指引。 一、总则 1.01本指引所指的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 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按等级和规模分,社区绿道属于绿道网第三级。 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构成。 1.02本指引适用于东莞市内各镇街的社区绿道规划,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编制 范围为镇域行政区范围。 1.03社区绿道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 1.04社区绿道规划应符合《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 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 二、规划内容 2.01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应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 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提出的社区绿道建设目标,确定辖区内社区绿道的建设规模、线网布局、服务设施布点,基础设施配置等内容,并提出分期建设计划等实施建议。 2.02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目标与定位。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相关要求,结合镇街实际, 确定城镇绿道网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 (2)社区绿道线网布局。参考本指引附件2社区绿道选线原则及附件3社区绿道建设技术要求,结合镇街实际,确定社区绿道的线网布局,并

城市规划-绿道系统规划

第一章 第一条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两城同创”工作,积极落实《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实施,确保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特编制《安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参考城市总体规划分层次研究的方法,具体如下: 1、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为安庆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三区八县,总面积15398平方公里。 2、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包括安庆市区(辖大观、迎江、宜秀三个行政区)和皖河农场,总面积901平方公里。其中安庆市区821平方公里,皖河农场8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安庆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180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1、近期2014~2020年; 2、远期2021~2030年。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为依据,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大生态战略,坚持城乡绿化的有机融合,在全市域范围内构筑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框架。 2、结合安庆市的自然山水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突出安庆市园林绿化的滨江滨湖特色和文化内涵,努力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色生态环境。 3、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和绿树成林、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适于市民居住的绿色人居环境。 4、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明确划定各类绿地的控制范围线(即绿线),制定绿线控制法定图则,逐步实现城市绿地的“绿线管制”制度。 第五条规划原则 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城乡统筹的原则。 3、综合效益的原则。 4、以人为本,均匀合理的原则。 5、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色的原则。 6、可操作性的原则。 7、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 第六条规划依据 1、法律、行政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颁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6年颁布,1998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颁布,1998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颁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颁布) (6)《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6月,2011年修订) (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8)《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 (9)《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 (10)《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年112号) (1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12)《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建城[2004]98号) (13)《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2]249号) (14)《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意见的通知》(皖政办[1996]69号) (14)《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15)《中国21世纪议程》

绿道绿廊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背景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临城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构建 全县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平台,特编制本 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与规模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以临城县行政范围为界限,总面积797 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依据与年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绿化条例》(1992 年)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临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临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 年) 》 规划年限: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结合临城实际,确定规划年限。 近期:2013~2015 年; 远期:2015~2020 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通达便捷原则 3、生态先行原则 4、彰显特色原则 5、以人为本原则 第五条规划目标

从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区的目标出发,突出绿道绿廊网的生态和旅游休 闲功能,达到绿量和布局的优化。规划将临城县内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 源等通过绿带连接起来,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整体空间形态。充分发 挥临城县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使绿道成网、景观相连、景随步移、人景 交融,打造生态、休闲、宜游、宜行的绿色廊道,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 近期目标:完成首期规划绿道线以及示范段的建设,构建绿道的主体框架,使人们认识绿道、了解绿道、使用绿道。为居民提供休闲锻炼、绿色出行旅游 的场所。 中期目标:完成次要绿道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使绿道形成初步网状,更 加便捷通达。加强宣传力度,使绿道观念深入人心;绿道沿线的商贸服务业更 加成熟,对乡村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创建属于临城独特的旅游品牌,将临 城打造成为邢台市旅游的新亮点。 远期目标:完成绿道连接线和部分偏远绿道建设工作,使绿道网更加完善 合理。最终建设集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创造安居、康居、 乐居的人居环境,提升临城在邢台市的竞争力,成为邢台市旅游的中心点。 第二章绿道绿廊总体规划 第6 条绿道绿廊规划原则 (1))必须与周边城市绿道绿廊空间对接。 (2))必须与河流水系整治相结合:绿道与水系相结合是临城地域特色的 体现,绿道建设可以利用和依托河流水系进行,同时绿道绿廊也就具备极为明显的 水质改善功能。 (3))必须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绿道绿廊通过串联各种旅游资源点,增加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和趣味性。 (4))必须体现生态化和本土化:绿道绿廊本身就是生态学中的生态廊道,是将区域生态斑块串连成“网”进而成“面”的重要手段。建设中尽可能以本土 植物为主,保障本地生态安全。 第7 条规划布局理念 临城绿道绿廊规划布局,区域角度重点考虑融入石家庄市、邢台市发展和

嘉善绿道网总体规划公示文

嘉善县绿道网总体规划 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0.1条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嘉善县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嘉善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构建全县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平台,特编制嘉善县生态绿道网总体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适用于嘉善县域506平方公里,辖6个镇3个街道,在县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与本规划相衔接。 第1.0.3条规划深度与规划层次 《嘉善县绿道网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嘉善县的行政区范围,包括六个建制镇和三个街道,总面积为506平方公里。 本规划以绿道线网规划为主,确定嘉善县绿道网的规划原则、总体布局、建设指引和专项配套规划等内容。 本规划分为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各乡镇应以本规划为指导编制相应的镇域绿道详细规划。 第1.0.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10—2020年。 近期为2010-2013年;远期为2014-2020年。 第1.0.5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3、《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10月1日) 4、《嘉兴市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5、《嘉嘉善县域总体规划》、水系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旅游规划以及各镇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 6、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其他规定 7、国内外关于绿道规划建设的相关文献。

地 嘉 人 善 The Master Plan for Greenway Network of 第1.0.6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嘉善科学发展示范点和主动融入上海前沿阵地的建设要求,以支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为基础,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避免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保持和修复绿道及周边地区的原生生态功能,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制定整体规划,明确建设标准,分期推进建设,体现绿道的多样化、本土化和生态化,进一步优化区域生态格局和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开敞空间,推动城市生态保护、生活休闲一体化,凸显嘉善的水乡特色和科学发展性。 第1.0.7条规划建设原则 1、衔接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亲水性原则 4、生态性原则 5、安全性原则 6、便捷性原则 7、低成本性原则 第1.0.8条规划理念 1、“顺藤摸瓜”的线网规划 以水和绿做为绿道网的“藤”,以公园、农庄、城镇和文化景点等做为绿道上的“瓜”,体现“以水为脉,以绿为魂,以城镇为体,以文化为核”的规划理念。 2、低影响开发建设(LID)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充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保证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绿道建设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形象和城市生活品质为目的,因此更需要以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去规划和建设,避免大拆大建和对原有的绿化、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绿道道路建设尽量采用透气、透水性材料;沿河两岸以自然驳岸为主;驿站、自行车租售点可以结合工业厂房、农村居民点等进行建设。 第1.0.9条规划目标 在融入上海、发展旅游和优化结构、体现民享的总体要求指导下确定近远期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在中心城区范围内,确定“一年成线、两年成网、三年成景”的总体目标与任务 (1)2010—2011年:示范成线

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2019)

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2019) 《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已经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18年11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营、拆除等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适用、宜居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按照国家标准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 第三条绿色建筑发展应当坚持统筹规划、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内容。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绿色建筑相关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运营绿色建筑。 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和培训,培育市场导向下的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技术进步与创新。 对在绿色建筑发展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科学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绿色发展意识。 第二章规划、设计与建设

绿道绿廊体系规划编制任务书

**市绿道绿廊体系规划项目 任务书 为贯彻落实**省县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办﹝2013﹞6号《关于加快推进县城绿道绿廊建设的通知》和**市绿化委员会城市绿化办公室*绿城﹝2013﹞4号《关于2013年**市城镇绿化工作的安排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我市高标准中等城市的建设步伐,以我市2015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为契机,给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特此启动编制**市绿道绿廊体系规划。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市绿道绿廊体系规划 2、规划范围: 3、项目目标:在**市总体规划和**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通过绿道绿廊体系规划,建成体现**特色的绿色风景通道,打造生态山水旅游城。通过绿道绿廊建设来带动周边的土地开发建设,形成集生态保护、经济民生、休闲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改善发展条件,提升人居品位。 二、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省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省绿道绿廊建设导则》。

3、《**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 4、相关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规划等专项规划也是本次规划设计的重要参考。 三、规划设计原则 1、地域性原则:串联本市最有特色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以及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自然、人文节点,尽可能多地发掘并展示本地具代表性的特色资源,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 2、社会性原则:形成以健康生活为前提的、以宜居城乡为目标的绿色载体,提倡公共参与,倡导绿色生活。 3、生态性原则: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植被、水系等自然资源,有机连接生态廊道、生态隔离绿地和农田林网等,构建区域生态格局。 4、经济性原则:结合现状可供选择绿道路径,强化绿道建设的可操作性,尽量避免开挖、拆迁、征地,集约利用土地,降低建设成本。 5、历史性原则: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6、安全性原则:以慢行交通为主,减少与机动车的冲突。 四、具体规划设计要求 1、进行必要的现状调查,形成现状分析;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 3.1 绿道功能 (3) 3.2 绿道组成 (3) 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 4.1 绿道分级 (5) 4.2 绿道分类 (5) 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 5.1 规划设计原则 (6) 5.2 规划设计成果 (6) 6绿道选线 (9) 6.1 基本要求 (9) 6.2 分类选线 (10)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 7.1 绿道游径系统 (11) 7.2 绿道绿化 (14) 7.3 绿道设施 (15)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

1 总则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