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任县饮马河绿道绿廊改造提升规划

任县饮马河绿道绿廊改造提升规划

任县饮马河绿道绿廊改造提升规划
任县饮马河绿道绿廊改造提升规划

第一章总则 (1)

一、绿道的概念与内涵 (1)

二、城镇绿道绿廊的意义和功能 (1)

三、绿道绿廊建设背景 (2)

四、规划依据 (2)

五、规划原则 (2)

六、相关规划要求 (3)

第二章现状分析 (4)

一、饮马河来历 (4)

二、现状概况 (4)

三、现状评价与问题分析 (4)

第三章改造提升规划 (5)

改造提升总体思路 (5)

第一章总则

一、绿道的概念与内涵

发源丁上世纪70 年代西方国家的绿道,是指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主要是通过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连接城市里水系、山体、田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城镇乡村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建成融生态、娱乐、文化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

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认为: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

绿道(Greenway)?英文字面意思可分成两部分来理解。

"GreeriP绿,表示自然存在,诸如山河湖海田林、野生动植物等。绿”是绿道网的核心

要意,意味着通过划定和维护绿廊”,体现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这既包括维肓生态基底,还包括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空间的绿道控制区和发挥安全防护忤用、美化绿观的绿化隔离带。

"Way"即道,意味着连通’对绿道网规划建设的重要怯。通常将入行道、水道,或是自行车道等非机动化的慢行道”作为绿道相互连接的有效载休,承担慢行交通、休闲游憩等功能。同时,为方便人们使用沿慢行道还应设宣绿道的服务设施和标识标牌等。

《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中绿道是以自然风景和人工风景为基底,申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绿廊是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为基底,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廊道和生境的绿色空间,以及发挥安全防护作用、美化景观的绿色隔离区域。

二、城镇绿道绿廊的意义和功能

1、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动植物的繁衍、迁徙提供廊道和生境,塑造良好城镇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休憩场所和减灾、避险空间,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人文资源。避免城镇无序扩张,战略性控制城镇区域重要生态资源,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2、功能

生态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迁徙的通道、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

游憩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可以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是开展慢跑、散步、骑车、垂钓、泛舟等户外运动的场地,居民出行的活洁通道。

社会与文化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可以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是申联城市社区与历史建筑、古村落和文化遗迹的通道;为居民提供交流的空间场所,对促进人际交往及社会和睦有重要作用。

三、绿道绿廊建设背景:

a是swR彻落殳科学发■L环境、

的重要举措

廊建设的指

2013年9月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关丁加快推进县城绿道绿廊建设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加快县城绿道绿廊建设步伐,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完善绿地系统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塑造县城特色,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通知》提出,各县(市)要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因形就势、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县城交通干线绿化带、农田林网、环城防护林地、坑塘河湖、各类绿地等现有资源,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树木植被,以乡土植物为主,本着经济节约、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理念,规划建设县城绿道绿廊。2013年12月底前完成绿道绿廊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201W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面推进县城建设有关文件的通知,按照通知中《河北省县城建设目标体系》要求,2014年全面推进县城绿道绿廊建设,先行启动绿道绿廊示范段建设,达标后再按照示范段标准全面推进,2014年年底完成5公里以上建设任务; 2015年A类县(市)建成绿道绿廊15公里以上。任县届丁A类县城。

四、规划依据

1、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丁推进城镇绿道绿廊建设的指导意见》

2、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丁加快推进县城绿道绿廊建设的通知》

3、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试行)〉〉

4、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县城建设目标体系》

5、《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6、《任县县城绿道绿廊规划(2013-2020)〉〉

7、《饮马河河道景观及工程规划》

五、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发挥城镇绿道绿廊作为生物廊道的作用,尽量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物种多样性的修复提供生境。

2、连通性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全线的贯通,发挥城镇绿道绿廊沟通与联系自然、历史、人文节点的作用,并提供城市居民进入郊野的通道。

3、安全性原则:通过完善城镇绿道绿廊中的标识系统、应急救助系统等与游客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充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济效益,成为区域重: 景名胜区发展,为周提升周边土地价值

展观,改善城

4、便捷性原则:为方便游客进出,应提供与城镇绿道绿廊相适应的机动交通支撑体系, 可结合城市公交系统设置出入口,方便城市居民进出城镇绿道绿廊,并考虑配套设施的方面适用。

5、可操作性原则:城镇绿道绿廊的规划设计具有实用性,具备乡土和地方特色,易丁施工建设、方便后期的维护管理。

6、经济性原则: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中应合理利用具有优良性价比的、体现绿色、节能、低碳要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7、节约用地原则: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尽量利用存量土地、荒地、劣地,控制用地规模,节约集约用地,少占用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六、相关规划要求

1、《任县县城绿道绿廊规划

(2013-2020)〉〉

任县县城绿道绿廊规划主要以县城环路为骨架,沿城区干道及水系形成”一环两纵三横”的城区绿道线路,构建网状绿道圈。

“一环两纵三横”,“一环”即由旭阳大道、澧铭路、郭守敬大道和兴源路组成,“两纵” 即顺德路和陆泽路,“三横”永康街、牛尾河和饮马河。城区内绿道线共计44.12公里, 设置驿站2个,分别位丁雅集公园和城市北部生态文化展示公园,景观节点19个。

(2) 绿道二号线:沿顺德路(旭阳大道-光华街)、光华街(顺德路-兴源路),规划为都市型绿道。

(3) 绿道三号线:沿陆泽路(旭阳大道-白泉街),规划为都市型绿道

(4) 绿道四号线:沿永康街(兴源路-澧铭路),规划为都市型绿道。

(5) 绿道五号线:沿牛尾河,规划为都市型绿道。

(6) 绿道六号线:沿饮马河,规划为都市型绿道。

绿道五号线、六号线:位丁牛尾河、饮马河两侧绿化带内,以滨河道路■为基础。

2、《饮马河河道景观及工程规划》

规划饮马河西起牛尾河,东至人文休闲公园,全长10300.38米。整个河段规划为三个区:城郊新视野区(牛尾河至任南路段)、历史文化延展区(任南路至陆泽路段)和现代生活景观区(陆泽路至人文休闲公园段)。

根据河道断面设计特点,沿河景观带规划1.2米宽的人行道路,形式以折线路和曲线路为主,连通各个景点广场;河道上的平■台景观带通过台阶和沿河景观带连接。

规划景观节点4个,以景观植物为造景主要素材,主要包括傍林听涛、逐波戏水、滨水游憩、月洒荷塘。

县城部分绿道绿廊规划主要以环城路网为主,结合主要干道形成六条城市绿道线路

(1) 绿道一号线:即城区环城路,结合外围生态防护林,规划为郊野型绿道。

第二章现状分析

一、饮马河来历

任县位丁九河下稍”,境内诸流汇集”,素有布泊”之称。那么任县这个名字由何而起呢?原来,古时候的任”字和生”相通,而壬”在五行中为水”的代称,因此地多水,所以早在春秋时期就把这一带叫做任地”。

汪洋千顷势何雄,九水同归一泽中;波静天光分上下,浪翻地影失西东;

鱼龙吞吐争春雨,鸟雀惊飞向晚风;明月兼葭杨柳岸,渔舟人唱藕花丛。

这是元朝人李京的《大陆澄波》诗,他描绘了地处陆泽区的任县在历史上的自然风貌。任县是有名的大陆泽地,年年不涝就旱。涝了,一片汪洋,房倒屋塌,人畜死亡;旱颗粒不收,寸草不见,逃荒要饭,妻离丁散。赵巡按回到家里,一想起这件事儿就发愁。一天,他要出门,随从问:“是

二、现状概况

现状饮马河位丁任县县城南部,西起任南路北至老大街,全长 3.6弘里。河道两侧绿化景观已基本建设成形,绿化带宽度10-15米。河道经过村庄有西县南、东县南、彰台。

1、植物配置

植物配植少,缺少灌木类植物,缺乏层次感,缺少常绿植物。草坪种类单调,只用了白三叶一种。此外种植的玫瑰花成活率不高。

2、慢行道

现状慢行道为步行道,宽度在1.2-2.0* 之间,铺装材质为面包砖、片岩、鹅卵石、宵石等,基本能满足使用需求。个别地段步行道和小的开敞空间过丁琐碎,缺乏整体感。

骑马还是坐轿?”赵巡按说:“不骑马也不坐轿。” “那''''''' ”“快去准备,咱们步行出门。" 他带

了几个人,从顺德府的白泉起源,沿着牛尾河一路下行,边观看地形,边画图。回来后, 乂把家乡大宋东部一片沙碱地丈量了一番。回朝后,赵巡按上奏万历皇帝,要在家乡挖一条饮马河,筑一座亮马台。当时白姓生活贫困,拿不出分文,圣上拨款乂不够,他就自筹银两,动工兴建。其实,所谓饮马沟,是从牛尾河引水,路经河头、南西、丁屯、县南、彰台、后大宋、台南等十几个村庄挖了一条灌溉河。亮马台也没有亮过一匹马,而是能容纳十几万人躲避洪水的防洪台。事后,黎民白姓高兴地说:“有了亮马台和饮马河,旱涝就保住性命了。’

3、节点系统

现状有一处节点通泽游园,位丁饮马河与育才街交义口处,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游园依河而建,较好地利用了河道和城市道路之间形成的三角形地理环境,六角亭为整个游园的景观核心,但游园的文化功能缺失,

没有展示文化内涵的宣传栏、雕塑小品等。设施配套不足,缺少供游人休憩的座椅、果皮箱以及健身器

材等。

现状绿道绿廊缺少租售、咨询、救护、保安等服务设施

第三章改造提升规划4、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指保障游憩休闲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一般物质条件,具有先行性, 包括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防火、给排水、供电等。现状已建设了给排水、供电等设施,缺少停车场、公厕、垃圾箱、照明等设施。改造提升总体思路

通过对饮马河绿道绿廊的现状分析,确定将饮马河绿道绿廊打造成一条以人工风景为基底,集健身休闲、绿色游憩、文化内涵为一体的都市型绿道绿廊。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改造提升:

5、标小系统绿道绿廊标识系统包括: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教育标志六大类。现状没有标示系统。

6、交义口现状绿道绿廊与城市道路交义口缺乏细节处理,没有考虑交通安全因素、没有设置减速标识、绿道信息栏、停车场等服务设施。

7、文化特色现状绿道绿廊社会与文化功能不足,没有与任县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缺少文化内涵。

8、服务系统

1、绿廊系统改造提升

绿廊系统由自然因素所构成,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为目的,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一定宽度的绿地构成,是城镇绿道绿廊控制范围的主体。本次规划主要通过增加灌木类植物种植、草坪种类、乔木以及爬藤类植物,丰富绿廊的植物系统,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

(1)植物景观设计思路

在植物配植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突出生态

效益。在景观设计及植物造景上注意多样性,特别是在

植物组合上,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合理组合,以及

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搭配等都充分体现了植物的多样

性。整个滨河景观以柳树、国槐、法桐等为基调树种,

合理配植观叶赏花乔木,点缀色、叶、花、灌木及地被

草坪植物,并结合景石、铺地、园路、园林建筑小品

等,

美的绿色空间,与整个饮马河共同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景色优美、休闲自然的绿色廊道。植物材料选择上,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树种。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以常绿树为主,常绿与落叶搭配比例恰当,以增加绿量。整个河道做到芳草茵茵,四季花木,疏密有致,点缀其间。

(2) 植物配植注重季相变化

植物景观的设计,突出了四季景观变化,较多的应用了园林彩叶树种进行绿化。在植物配置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既做到乔、灌、草的科学搭配,力求创造出“看花、夏荫、秋色、冬宵”的四季景观。根据气候环境,春天的景观有连翘、榆叶梅、迎春花、海棠、碧桃等姓紫嫣红;夏季,紫薇、石榴、月季、木槿、凌霄等党相争艳;秋季,柿子、石榴的果实挂满枝头。秋叶树对秋景的渲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红色鸡爪械,黄色的银杏、法桐等。冬季对植物的观赏点转移到植物的枝干,如红瑞木等。松柏类的常绿树在冬季仍呈现出绿色,充满生机。

二是对任南路及老大街绿道绿廊起点处进行改造提升,增强其作为入口处的视觉感知,

共规划设置3处。依据任县悠久历史文化特色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特征,规划将绿道绿廊入口形象与塑造任县形象相结合,体现任县悠久历史文化与传统特色及人文风貌。本次规划将其定位为古老与活力”。

入口设计以红色门景及石雕文化墙为主线索。红色”具有积极向上、兴旺发达、吉祥和蒸蒸日上等象征意义,寓意任县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右雕文化墙”寓意任县源远流长的社会文明。

三是在绿道绿廊与通济路交义口处增加健身广场,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3) 交义口绿化景观设计

交义口处设计以“展现欣欣向荣的任县现代风貌”为主题思想。设计手法上以方、圆形状为构图

元素,空间划分流动有序,疏林草地、微地形、景石点缀相结合,硬化铺装和鹅卵石小路相结合,花架、坐凳和花坛相结合,营造一个可集、可游、可憩、空间开放有致的休闲绿地。

2、慢行道改造提升

绿道为居民提供优质了绿色交通环境,不仅使市民使用绿道、参与绿道活动更为便捷,更重要的是希望影响人们的交通和出行观念,转变人们的交通和出行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加自行车道,利用白泉街划设2.5 米自行车专用道。

主要布置在交义路口及一些主

要的基础设施位置。实现对绿道绿廊使用者的指引功能。

5、基础服务设施改造提升

规划重点加强停车场、照明、

休憩点、环卫、租售、咨询、保

安等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提升

改造。

停车场:采用软性铺装,可

设置自行车停车架、遮阳棚等,适当配置植物景观,以实现生态化和透水化。考虑到饮马河和当地周边人们的实际使用情况,本次规划暂不考虑自行车租赁点,待以后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再设置。

在白泉街与东方路交义口西南角规划一处自行车停车场,占地150平方米,在老大街与白泉街交义口西南角规划一处机动车停车场,占地约650平方米。

4、标识系统改造

各类标识牌必须按统一规范的要求,内容相同的采用统一的形式,活晰、简洁地设置,

3、发展节点及交义口改造提升

一是对现状通泽游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 同时丰富其文化功能内涵。

照明:应根据绿道晚间实际使用需求安装照明设施,灯杆问距为30m,照度为10lx,亮度

为0.8cd/m2,同时必须设置防火、防漏电等安全设施,设计应以达到辨认活晰和视觉舒适为基本要求。本次规划可结

合两侧道路充分利用绿色节能的照明设施(如太阳能照明系统)实现节能低碳照明目标。共规划路灯144盏。

休憩点:(1)绿道上的休憩点包括休息亭、长椅、石凳等设施。

⑵休憩点设置间隔不大丁50m,主要设置在绿道出入口、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区域附近。

(3)亭、廊、花架、敞厅等供游人坐憩之处,不应采用粗糙饰面材料,也不应采用易刮伤肌肤和衣物的构造。

环卫:(1)公共厕所应设置在绿道出入口、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区域附近,设置间隔不大丁1公里。本次规划共设置3所移动式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女厕大便器不应小丁5个,男厕大便

器不应小丁2个,小便器不应小丁3个。垃圾箱三种基本样式包括敞口型、半敞口型或加盖型和机械开关皎盖型,宜使用半敞口型或加盖型的垃圾箱。规划公共厕所3所,分别为任南路

与白泉街交义口东60米、白泉街与东方路交义口西南角及通泽公园内。

(2)垃圾箱设置在绿道出入口、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区域附近,设置间隔不大丁100mo

垃圾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燃。垃圾箱的投放口大小应方便行人,箱体高度为0.8— 1.1m。垃圾箱应设垃圾分类指示标志。

共规划垃圾箱94个。

6、文化内涵提升

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资源是绿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绿道网的规划建设有助丁在使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强化城市的文化特色和精髓,激发市民的地方归届感与自豪感。绿道绿廊的建设要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通过文化墙、雕塑、宣传栏、小品等来彰显城市魅力。在任南路-东方路段通过教育标识牌重点展示任县深厚的水文化特色,

如饮马河、牛尾河的历史由来,以及任县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如任县八景等。在东方路

育才路段重点展示绿色生态农业成果,如优质红薯、彩椒等。共规划石质文化墙3处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项目组前言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执行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战略任务,是建设东莞市低碳、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休闲需求的实际举措。 东莞市区域绿道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搭建了绿道网整体的骨架。但区域绿道尚未串联市域内众多优质的资源要素,从规模和密度上还不能满足市民便利使用的要求。因此,在区域绿道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充实,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便民利民的绿道网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工作,正是为绿道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绿道网规划建设的背景 1.响应省市号召,深化绿道网体系 省委、省政府部署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东莞市积极响应,成立了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基本完成区域绿道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获得上级和市民普遍认同。为继续深化充实、加长加密绿道网,进一步向市民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延伸,加大覆盖面与提高服务水平,省建设厅正在出台相关文件,部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城市绿道网建设工作,要求各市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绿道网规划。东莞市积极主动,加紧编制绿道网总体规划,落实城市绿道的规划布局,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东莞市绿道网体系,走在全省前列。 2.步入休闲时代,推动绿道网建设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生态资源越来越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到大自然去,休闲游憩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追求的生活方式。绿道作为重要的户外

涞水县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文本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2) 第二章规划重点 (4) 第三章城镇绿廊绿道分类及组成 (5) 第四章绿廊绿道系统规划设计 (6) 第五章慢行道规划设计 (10) 第六章节点系统规划设计 (11) 第七章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11) 第八章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13)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15) 第十章保障措施 (17) 第十一章附则 (17)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涞水县水系、道路、公园等规划建设涞水县绿道绿廊体系,从而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城镇内动物繁衍、迁徙提供绿色生态廊道。因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法令等文件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人为本、改善环境、服务民生”的要求,推进全县绿道绿廊建设, 构建绿道绿廊网络,配套完善服务设施、标识等各项设施,深入发掘绿道绿廊的综合功能,建立绿道绿廊运营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和区域生态保护、生活休闲及经济一体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条规划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因陋见巧的原则; 坚持便捷服务、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的原则。 第四条规划目标 到2020年,全县形成串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第五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县城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4、《县城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5、《全国园林县城评选标准》(2004) 6、《县城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县城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784号文件; 8、《县城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9、《县城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年112号令) 10、《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建设部2002年240号) 11、《县城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7); 12、《河北省县城规划条例》(2000) 13、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冀建城〔2012〕48号) 14、《河北省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冀建城[1998]309号 15、《河北省园林县城标准》和《河北省园林县城评选办法》冀建城[2001]297号 16、《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试行)》 17、《涞水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 18、《涞水县城区系统规划》(2009—2020)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涞水县行政辖区范围,其中核心区为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的范围。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介 前言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执行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战略任务,是建设东莞市低碳、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休闲需求的实际举措。 东莞市区域绿道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搭建了绿道网整体的骨架。但区域绿道尚未串联市域内众多优质的资源要素,从规模和密度上还不能满足市民便利使用的要求。因此,在区域绿道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充实,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便民利民的绿道网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开展《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工作,正是为绿道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绿道网规划建设的背景 1. 响应省市号召,深化绿道网体系 省委、省政府部署珠三角绿道网建设,东莞市积极响应,成立了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基本完成区域绿道建设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获得上级和市民普遍认同。为继续深化充实、加长加密绿道网,进一步向市民生活空间、活动空间延伸,加大覆盖面与提高服务水平,省建设厅正在出台相关文件,部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城市绿道网建设工作,要求各市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绿道网规划。东莞市积极主动,加紧编制绿道网总体规划,落实城市绿道的规划布局,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东莞市绿道网体系,走在全省前列。 2. 步入休闲时代,推动绿道网建设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生态资源越来越成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到大自然去,休闲游憩成为人们工作之余追求的生活方式。绿道作为重要的户外休闲游憩场所,正受到高度重视。 近年来,东莞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居民对健康和运动更加关注,日常和周末、节假日游憩需求大大增加。东莞已经进入休闲时代,并已具备进一步构建休闲社会的基础条件。 因此,从东莞市经济实力以及市民的休闲需求来看,绿道网的建设是东莞自身提升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休闲社会的重要途径。

《阜阳市绿道总体规划(2013—2020)》主要内容

《阜阳市绿道总体规划(2013—2020)》主要内容 一、编制背景 党的“十八大”重点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2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同年,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和《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并于2013年1月发布了《2013年全省城市绿道示范段建设任务计划的通知》。为落实国家和省里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阜阳市政府积极打造滨水园林城市,并以绿道规划为抓手,通过绿道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城乡之间的交通、生态、休闲、旅游等联系,对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绿道建设还可以结合美好乡村建设,通过绿道串联特色新市镇和特色村庄,提升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的发展水平。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16年,远期为2017-2020年。 绿道规划期限与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年限虽有一定差别,但为了更好适应城市建设的不确定性、保持绿道建设的连续性,必须对对城市规划建成区范围全面进行战略控制,统一进行绿道网络布局和配套设施的配置。绿道近期建设线路在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用地范围上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建设用地拓展时序做适当延伸。 三、规划原则 (1)保护环境、最小干预 (2)统筹协调、资源节约 (3)以人为本、强调体验 (4)取材地方、彰显特色 (5)结合现状、切实可行

(6)多元筹措、统筹管理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内容主要包括阜阳市绿道规划目标、规划布局、支撑体系建设和实施保障内容等。分两个层次进行: (1)市域范围:阜阳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阜阳市区和界首市、临泉县、颍上县、阜南县、太和县,总面积9775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以城市规划区为研究范围,重点考虑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200平方公里。 五、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目标一:通过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作为绿道建设的绿色基底。 目标二:通过建设绿道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目标三:通过绿道建设改善城市绿化环境品质,整体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2)分阶段建设目标 1)近期(2013-2016年):共计建设146.4公里。 初步建构起中心城区绿道网络,完成六条绿道精品线路(含市域绿道城区段)的建设。顺水、梳路,串接主要的公园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等休闲游憩节点,结合城市水系整治、公园建设计划,形成的供行人和非机动交通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共计146.4公里。 2)远期(2017-2020年):共计建设695.7公里。 ①建设完善的市域绿道系统 建设剩余646.7公里的市域绿道,建设绿道网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完成沿线服务驿站和全部绿道标识的建设。 ③建成完善的城区绿道系统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的探讨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25T10:46:11.3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白国龙1 谢磊2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久居城市的人们渴望与自然界的亲近,很多城市都开展了绿色景观建设,绿廊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1、身份证号码:41132819880303XXXX 河南南阳 473000; 2、身份证号码:41130319870520XXXX 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久居城市的人们渴望与自然界的亲近,很多城市都开展了绿色景观建设,绿廊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都市绿道的建设中形成错落有致的绿廊,犹如在城市中形成一个绿色通道,是城市更具生命力,同时也能在城市空间规划与布局方面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绿道;城市规划;城市特色;设计方法 1 城市特色与绿道建设 “城市特色”是在差异性前提下物质空间所展示的形象特征、形象美,是人文活动所透射的地方气质,并为广大市民所认同。城市特色主要由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构成。从传统意义的城市特色来看: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经过特定的历史过程形成的。挖掘和发扬城市特色,并在规划设计中体现,是目前我国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一般情况下:绿道由绿廊系统、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绿道的空间特征使其具有串联城市自然和历史文化场所的特殊功能,通过绿道的规划建设,可以与城市自然生态格局有机结合,并有效传承和发扬城市文化要素,从而达到塑造城市特色要素的目的。 绿道建设在我国经历了理论引入、建设摸索、建设实践和全面推广四个阶段,绿道规划设计也从单纯进行慢行道的规划设计,到以突出城市特色为主要目标的全方位的绿道规划设计。目前,各城市的绿道规划建设活动在完成绿道基本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正开始从挖潜地方特色、彰显城市魅力、体现文化特色方面入手,进行基于城市特色的绿道建设。 2 基于城市特色的绿道规划设计主要思路与方法 绿道规划设计流程一般包括现状调研、线路选择、绿道控制区划定、绿道服务设施规划、绿道交通衔接系统规划、交界面控制规划等内容。突出城市特色的绿道规划设计应把握城市生态结构,结合城市自然、人文景观,注重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潜和城市意象的塑造,重点从绿道选线、绿道设施规划和绿道多功能开发等方面进行设计。 2.1 绿道选线 绿道选线是绿道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绿道规划能否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好的绿道选线应与城市生态结构有机结合,同时可以将城市自然、人文景观融入其中。绿道选线的重点是通过GIS技术,建立切合城市特点的选线模型,分析确定绿道线网的整体结构,然后通过现场踏勘和居民城市意象访谈,确定绿道网络的最终布局。 一个好的绿道选线模型应同时考虑土地适宜性(侧重绿道的供给)和绿道使用需求要求(侧重绿道使用者的需求),具体来说所谓土地适宜性分析,即对规划区域的生态本底、景观资源、设施基础等情况利用GIS等现代分析技术进行分析,重点是明确哪些区域适宜建设绿道(如河流、生态廊道等),从而明确绿道可能的潜在位置。这一步的关键是把握城市特色构成的关键要素,包括生态结构与要素,自然景点、人文景点和城市风貌特点等,将这些城市特色要素变为绿道选线的影响因子,然后根据城市特点赋予相应的权重,从而得到适合本城市的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而绿道使用需求分析,则侧重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条件、旅游休闲需求等方面对居民对绿道使用需求的分析,明确居民对绿道使用需求,评估绿道使用需求。对此方面的分析,重点是把握城市居民的人文特点、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将其转化为可分析性语言进行相关分析。在进行以上分析基础上,还应该与绿地系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进行充分衔接,并现场踏勘,明确绿道建设的可能性,征求绿道通过的土地所有者、绿道使用者和绿道管理者的意见,把握城市意象,最终确定规划区域内绿道网络的总体布局。 2.2 绿道设施建设 绿道设施包括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通常采用驿站方式布局。驿站是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配套设施的集中设置区。驿站的设置应与周边地区协调,布局合理且与当地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应,建筑风格突出地方特色,其规划布局应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2.2.1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驿站建设应通过设施功能设置、建筑形式和景观环境塑造,突出地方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特色,防止千道一面。同时还可以通过棕地改造、废弃设施改造等方式,创造富有创意、生态环保的驿站空间,体现绿道绿道、生态、环保的理念。 2.2.2 分级设置、合理布局的原则 充分考虑地方经济技术条件,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对不同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的驿站,按照级别设置布局标准和建设标准,明确每个等级驿站的建设内容,保证绿道的正常使用。同时与相关规划衔接,合理布局各级驿站。 2.2.3 依托现状、区域协调的原则 驿站建设应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如城区内的驿站主要依托绿道沿线公园、广场服务设施进行建设;城区外驿站主要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发展节点或绿道沿线城镇及较大型村庄的服务设施进行建设。绿道周边地区可结合驿站,建设科普教育、文化传播等活动设施,提高驿站的复合功能,将驿站从单纯的功能性服务设施变为功能多样的活动节点,体现绿道的多重功能,从而带动绿道周边地区的发展。 2.3 绿道多功能开发 绿道是一项集民生、环境、生态和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兼具生态保育、游憩健身、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发展休闲经济等多项功能。只有使绿道能够完全融入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之中,溶解于城市各类自然基质之间,才能更好地彰显城市特色。世界各国在绿道建设和功能开发上都提供了较多的成功经验借鉴,如图3所示。如英国绿道建立了绿色项链串联开敞空间体系;日本通过绿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新加坡通过绿道扩大户外交往空间,促进社会和谐;美国通过复合功能的绿道建设,刺激经济增长;德国绿道成为推

绿道网的建设规划方式和管理

绿道网的建设规划方式和管理 发表时间:2018-06-12T09:43:11.5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宋宸[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绿道的建设问题也开始得到重视,我国绿道思想雏形的产生较早,但近代以来的城市绿道发展的较为缓慢,我们在绿道网的规划方式和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绿道的建设问题也开始得到重视,我国绿道思想雏形的产生较早,但近代以来的城市绿道发展的较为缓慢,我们在绿道网的规划方式和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发展绿道网的同时要兼顾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管理也需要更加模式化和具体化,并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居民对于绿道网的认识,从而加强居民的自觉维护意识,除了内部改 革以外,还应该动国家、地区间的交流,综合分析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绿道网建设情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尽量少走弯路。我国绿道网的建设需要我们一直站在科学的角度进行审视,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努力。 关键词:绿道建设;规划方式;绿道管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诸多改善生态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措施应运而生。“绿道”概念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和谐的同步发展。城市绿道在绿化城市同时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放松和休闲娱乐的场所。我国的绿道建设起步比较晚,大范围实施成功的城市案例也屈指可数,在当代人类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时,绿道的建设规划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一、绿道网建设在我国的发展 1.1我国“绿道”思像的雏形 中国人最讲究天人合一,据记载,早在公元前的周代就有了关于“绿道”的雏形,周朝修建的周道便很好的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周道的石板节节相接处就有一定空隙。使得小草得以生长,道路两旁值有绿树,下雨天雨水流向低洼的地方,使得草木得到水分。这样的设计在现在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只是当时走在路上的只有人和牲畜,因此“周道”行得通,放在当下科技发达的时代各种交通工具将大路堵的水泄不通的形势下,也就另当别论了。 1.2“绿道”的发展过程 “绿道”一词正式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景观设计中,原意为一种与生态景观相结合为行人和骑车者提供休闲娱乐和活动场地的线型开阔空间。在长时间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一些国家对于“绿道”的研究和设计已经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我国近代引进这种思像比较晚,对于绿道网的建设更是刚刚起步,比较成功的有珠江三角洲的绿道网建设。该工程开始于2010年历时3年完成,已成为全省以及全中国的标志性工程。珠三角的绿道网很好的解决了珠三角结构性生态廊道保护体系缺失的问题,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是我国绿道网建设的重大成就。但在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绿道网建设事业仍存在诸多不足。 二、关于城市绿道网的规划方式 2.1因地制宜 城市绿道的建设通常来讲都是依山傍水,在建设线型空间的同时保护生态系统与城市的发展范围,因此绿道网的建设选址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仍然以珠江三角洲的绿道网为例,基于中国传统的理念,该区绿道网的建设更加注重这座城市原本的元素,根据“山”“江”“海”“林”等原素开展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步步完善加强,创造更加优异的生态长廊。因此可见,绿道网建设的重要根据就是因地制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在城市的建设中仍然适用。 2.2将目光放到长远的角度 绿道网的建设不可能完成于一朝一夕,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它的规划需要考虑到诸多可变元素,例如城市发展的规模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城乡的均衡等等… 在当下这个多变的时代,我们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根据时代不停的改变,不断的完善才是正解,因此我国在建设“绿道网”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体系,国家也应支持有关于环境生态建设等部门的发展,各个高校加大培养有关专业人才的力度,源源不断的为“前线输送人才”,欧美等各国在不断地发展和研究中才得到了现在的成就,我国也应把绿道网的建设摆在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当下的时代城市环境的保护关乎人类以后的发展。 2.3将“绿道网”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 胡锦涛主席在2003年7月28日根据当下我国的国情讲话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有一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此处讲的“科学发展”并不是说我们只发展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而放弃环境,更不是完全以保护当下的生态系统为中心,不要经济建设了。要的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统筹”。在“绿道网”的修建中,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以多为好,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状况,做出合理的规划,使“绿道” 带动起城市的“呼吸”,让人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 三、绿道的管理“道阻且跻” 3.1绿道网建成后面对的主要问题 绿道的建设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在绿道建成之后面我们临着更加严俊的考验,一些绿道的建成可能会吸引“外来”物种的入住,影响和危害原本的生态链和系统结构。绿道网建成后更是面临着维护和整改的问题,毕竟城市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改变着的,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极其迅速,要时刻保持绿道网的建设和人们的需求相适应。政府相对应的保护政策不够完善,等等。 3.2建立完善有关于绿道管理的机制 绿道的发展在我国并没有太长时间,但是取得的成就和成果值得重视,我国政府机关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但是并没有成立相关的机关部门去专门的进行管理保护和功能开发,于是乎我国的绿道网仍处在一个“有人生没人养”的状态中,但反观其他绿道机制已经较为完善的国家,这一方面做的就很好,于是“绿道网”系统可以很好的很长久的,更加与人类和谐的发展下去。所以我国应该加快成立这一部门的进程。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2-12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 参考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2) 4.1 确定任务 (2) 4.2 调查、收集资料 (3) 4.3 编制规划 (3) 4.4 成果 (3) 5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4) 5.1现状概况与分析 (4) 5.2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4) 5.3绿道网络构建 (5) 5.4绿道建设实施途径 (6) 5.5工程造价估算及效益评估 (6) 5.6实施保障、绿道管理与运营策略 (6) 6 指南实施 (6)

1适用范围 本指南所指的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开放空间、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两部分组成。 本指南适用于安徽省内的各市、县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2 参考文件 《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 《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城市绿道 城市绿道具有以下两层内涵: 一是连接居住区与办公用地,为居民提供日常自行车与步行通勤的城市慢行系统; 二是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串接主要的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休闲游憩节点,形成的供行人和非机动交通工具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3.2绿廊系统 绿廊系统是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 3.3节点系统 节点系统是绿道中游客逗留和休憩的重要节点,包括各类城市绿地、城市广场、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共空间、社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 3.4慢行道系统

任县饮马河绿道绿廊改造提升规划

第一章总则 (1) 一、绿道的概念与内涵 (1) 二、城镇绿道绿廊的意义和功能 (1) 三、绿道绿廊建设背景 (2) 四、规划依据 (2) 五、规划原则 (2) 六、相关规划要求 (3) 第二章现状分析 (4) 一、饮马河来历 (4) 二、现状概况 (4) 三、现状评价与问题分析 (4) 第三章改造提升规划 (5) 改造提升总体思路 (5)

第一章总则 一、绿道的概念与内涵 发源丁上世纪70 年代西方国家的绿道,是指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主要是通过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连接城市里水系、山体、田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城镇乡村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建成融生态、娱乐、文化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 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认为: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 绿道(Greenway)?英文字面意思可分成两部分来理解。 "GreeriP绿,表示自然存在,诸如山河湖海田林、野生动植物等。绿”是绿道网的核心 要意,意味着通过划定和维护绿廊”,体现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这既包括维肓生态基底,还包括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空间的绿道控制区和发挥安全防护忤用、美化绿观的绿化隔离带。 "Way"即道,意味着连通’对绿道网规划建设的重要怯。通常将入行道、水道,或是自行车道等非机动化的慢行道”作为绿道相互连接的有效载休,承担慢行交通、休闲游憩等功能。同时,为方便人们使用沿慢行道还应设宣绿道的服务设施和标识标牌等。 《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中绿道是以自然风景和人工风景为基底,申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绿廊是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为基底,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廊道和生境的绿色空间,以及发挥安全防护作用、美化景观的绿色隔离区域。 二、城镇绿道绿廊的意义和功能 1、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动植物的繁衍、迁徙提供廊道和生境,塑造良好城镇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休憩场所和减灾、避险空间,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人文资源。避免城镇无序扩张,战略性控制城镇区域重要生态资源,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2、功能 生态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迁徙的通道、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 游憩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可以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是开展慢跑、散步、骑车、垂钓、泛舟等户外运动的场地,居民出行的活洁通道。 社会与文化功能: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可以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是申联城市社区与历史建筑、古村落和文化遗迹的通道;为居民提供交流的空间场所,对促进人际交往及社会和睦有重要作用。

绿道规划设计编制指引

东莞市社区绿道规划编制指引 社区绿道是绿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道网的微循环系统,为居民日常出行通勤提供便捷的慢行系统、完善的配套设施、优美的绿化环境,与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紧密接驳。为了明确社区绿道规划编制内容、规范规划编制成果,统一规划技术标准,确保社区绿道的顺利实施,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制定本指引。 一、总则 1.01本指引所指的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 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按等级和规模分,社区绿道属于绿道网第三级。 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构成。 1.02本指引适用于东莞市内各镇街的社区绿道规划,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编制 范围为镇域行政区范围。 1.03社区绿道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 1.04社区绿道规划应符合《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 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 二、规划内容 2.01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应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 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提出的社区绿道建设目标,确定辖区内社区绿道的建设规模、线网布局、服务设施布点,基础设施配置等内容,并提出分期建设计划等实施建议。 2.02各镇街社区绿道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目标与定位。依据《东莞城市绿道及社区绿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相关要求,结合镇街实际, 确定城镇绿道网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 (2)社区绿道线网布局。参考本指引附件2社区绿道选线原则及附件3社区绿道建设技术要求,结合镇街实际,确定社区绿道的线网布局,并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2012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试行)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gional Greenways in Pearl River Delta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前言 为深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面开展宜居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先行加快推进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从而为区域绿地划定及管理工作积累经验。为保障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引和规范以及实际案例,并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目录 1 总则 (1) 2 区域绿道(省立)的定义和功能 (2) 3 区域绿道(省立)的分类和组成 (4) 4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6) 5 绿廊系统规划设计 (8) 6 慢行道规划设计 (10) 7 节点系统规划设计 (12) 8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14) 9 服务系统规划设计 (15) 10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17) 附图 (19) 附表 (22)

1 总则 1.0.1本指引为适应和满足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的需求编制而成,旨在确保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把握好设计要点、成本控制、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等有关环节的关键问题。 1.0.2本指引所指的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1.0.3本指引主要针对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工作,适用于珠三角地区的各城市。 1.0.4区域绿道(省立)是区域绿地的组成部分,应纳入区域绿地统一规划布局。 1.0.5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的实施,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渔业、水利、旅游、文物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进行。各部门应按照规划要求和职能分工,依法履行职责。 1.0.6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广东省以及珠三角地区各城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0.7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规划设计可参照本指引。 1.0.8本指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区域绿道(省立)的义务;有权监督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工作,检举违反区域绿道(省立)规划的行为。

城市规划-绿道系统规划

第一章 第一条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两城同创”工作,积极落实《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实施,确保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特编制《安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参考城市总体规划分层次研究的方法,具体如下: 1、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为安庆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三区八县,总面积15398平方公里。 2、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包括安庆市区(辖大观、迎江、宜秀三个行政区)和皖河农场,总面积901平方公里。其中安庆市区821平方公里,皖河农场8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安庆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180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1、近期2014~2020年; 2、远期2021~2030年。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为依据,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大生态战略,坚持城乡绿化的有机融合,在全市域范围内构筑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框架。 2、结合安庆市的自然山水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突出安庆市园林绿化的滨江滨湖特色和文化内涵,努力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色生态环境。 3、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和绿树成林、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适于市民居住的绿色人居环境。 4、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明确划定各类绿地的控制范围线(即绿线),制定绿线控制法定图则,逐步实现城市绿地的“绿线管制”制度。 第五条规划原则 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城乡统筹的原则。 3、综合效益的原则。 4、以人为本,均匀合理的原则。 5、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色的原则。 6、可操作性的原则。 7、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 第六条规划依据 1、法律、行政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颁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6年颁布,1998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颁布,1998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颁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颁布) (6)《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6月,2011年修订) (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8)《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 (9)《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 (10)《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年112号) (1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12)《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建城[2004]98号) (13)《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2]249号) (14)《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意见的通知》(皖政办[1996]69号) (14)《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15)《中国21世纪议程》

长沙市绿道专项规划情况

长沙市绿道专项规划 长沙市在新公布的绿道专项规划(2012-2020)中提出,长沙绿道总体布局结构规划为“一心两纵、八射四联”,总规模为1336公里,共包括12条市域绿道与21条城市绿道。 其中,“一心”指的是都市区范围内的城市绿道网,“两纵”指的是沿湘江两岸构建的连接长株潭及湘江两岸沿线城市的两条纵向绿道,“八射”指的是八条连接都市区与市域范围内其他区县、名镇名村以及旅游景区等自然历史人文节点的放射状绿道主线,“四联”指的是四条市域绿道的补充联络线。 长沙市城乡规划局总工程师王慧芳介绍,长沙绿道建设将分为近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进行,近期规划建设绿道12条,沿线建成驿站和服务点30个。纳入近期规划的12条绿道总长约220公里主要依托“一江四河”(湘江、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龙王港)风光带与主要景观道路延展。在远期规划中,湘江两岸绿道还将与长株潭绿道网衔接,一路沿江美景尽收其中。 规划提出,绿道将以服务节点的形式集中设置服务设施;绿道系统中,每隔一段距离将设置一处供市民和游客休闲的驿站,同时间隔设置的还有自行车站。自行车站里,将停放统一的车辆,市民和游客可按规定租用这些车辆,然后在专用车道上骑游。 长沙市首条城市环形绿道的规划方案,全长23公里的这条绿道呈长方形,连接起浏阳河、圭塘河、劳动东路、湘府东路“两河两路”。预计今年8月,香樟东路沿圭塘河到劳动东路段的绿道一期工程将完工,届时市民可在这段长2.3公里的“玫瑰骑廊”体验到风景中骑行的诗意。 23公里长绿环串起两河两路 根据省建筑设计院做的雨花区环形绿道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这条全长23公里的绿道分为四段:第一段从湘府东路沿圭塘河到劳动东路;第二段沿劳动东路穿越京港澳高速和武广高铁,到浏阳河;第三段沿浏阳河上行,经东山大桥到湘府东路浏阳河段;第四段从浏阳河湘府东路端点往西,穿越武广高铁、京港澳高速、万家丽路到圭塘河湘府东路段。从谷歌地图上看,这条环形绿道呈长方形,串起了“两河两路”。 对于热爱骑行和健步走的市民来说,这条绿道无疑是份大福利。雨花区绿道建设项目负责人张小秋形象地将绿道结构比喻成“夹心饼干”:宽约2到3米的人行步道和宽约2到5米的专业自行车骑道,将绿地和花园夹在中间,沿途还将设立驿站,以供自行车租赁、停放和行人休息小憩。 2.3公里“玫瑰骑廊”8月亮相 像电影《甜蜜蜜》里的场景,骑车载着爱人在玫瑰花丛中穿越,该有多么浪漫?今年8月,随着绿道一期工程初步竣工,你就能玩一把这样的浪漫。张小秋表示,一期工程香樟东

绿道绿廊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背景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临城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构建 全县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平台,特编制本 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与规模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以临城县行政范围为界限,总面积797 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依据与年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绿化条例》(1992 年)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临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临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 年) 》 规划年限: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结合临城实际,确定规划年限。 近期:2013~2015 年; 远期:2015~2020 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通达便捷原则 3、生态先行原则 4、彰显特色原则 5、以人为本原则 第五条规划目标

从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区的目标出发,突出绿道绿廊网的生态和旅游休 闲功能,达到绿量和布局的优化。规划将临城县内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 源等通过绿带连接起来,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整体空间形态。充分发 挥临城县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使绿道成网、景观相连、景随步移、人景 交融,打造生态、休闲、宜游、宜行的绿色廊道,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 近期目标:完成首期规划绿道线以及示范段的建设,构建绿道的主体框架,使人们认识绿道、了解绿道、使用绿道。为居民提供休闲锻炼、绿色出行旅游 的场所。 中期目标:完成次要绿道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使绿道形成初步网状,更 加便捷通达。加强宣传力度,使绿道观念深入人心;绿道沿线的商贸服务业更 加成熟,对乡村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创建属于临城独特的旅游品牌,将临 城打造成为邢台市旅游的新亮点。 远期目标:完成绿道连接线和部分偏远绿道建设工作,使绿道网更加完善 合理。最终建设集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创造安居、康居、 乐居的人居环境,提升临城在邢台市的竞争力,成为邢台市旅游的中心点。 第二章绿道绿廊总体规划 第6 条绿道绿廊规划原则 (1))必须与周边城市绿道绿廊空间对接。 (2))必须与河流水系整治相结合:绿道与水系相结合是临城地域特色的 体现,绿道建设可以利用和依托河流水系进行,同时绿道绿廊也就具备极为明显的 水质改善功能。 (3))必须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绿道绿廊通过串联各种旅游资源点,增加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和趣味性。 (4))必须体现生态化和本土化:绿道绿廊本身就是生态学中的生态廊道,是将区域生态斑块串连成“网”进而成“面”的重要手段。建设中尽可能以本土 植物为主,保障本地生态安全。 第7 条规划布局理念 临城绿道绿廊规划布局,区域角度重点考虑融入石家庄市、邢台市发展和

嘉善绿道网总体规划公示文

嘉善县绿道网总体规划 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0.1条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嘉善县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嘉善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构建全县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平台,特编制嘉善县生态绿道网总体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适用于嘉善县域506平方公里,辖6个镇3个街道,在县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与本规划相衔接。 第1.0.3条规划深度与规划层次 《嘉善县绿道网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嘉善县的行政区范围,包括六个建制镇和三个街道,总面积为506平方公里。 本规划以绿道线网规划为主,确定嘉善县绿道网的规划原则、总体布局、建设指引和专项配套规划等内容。 本规划分为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各乡镇应以本规划为指导编制相应的镇域绿道详细规划。 第1.0.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10—2020年。 近期为2010-2013年;远期为2014-2020年。 第1.0.5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3、《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10月1日) 4、《嘉兴市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5、《嘉嘉善县域总体规划》、水系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旅游规划以及各镇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 6、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和其他规定 7、国内外关于绿道规划建设的相关文献。

地 嘉 人 善 The Master Plan for Greenway Network of 第1.0.6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嘉善科学发展示范点和主动融入上海前沿阵地的建设要求,以支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为基础,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避免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保持和修复绿道及周边地区的原生生态功能,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制定整体规划,明确建设标准,分期推进建设,体现绿道的多样化、本土化和生态化,进一步优化区域生态格局和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开敞空间,推动城市生态保护、生活休闲一体化,凸显嘉善的水乡特色和科学发展性。 第1.0.7条规划建设原则 1、衔接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亲水性原则 4、生态性原则 5、安全性原则 6、便捷性原则 7、低成本性原则 第1.0.8条规划理念 1、“顺藤摸瓜”的线网规划 以水和绿做为绿道网的“藤”,以公园、农庄、城镇和文化景点等做为绿道上的“瓜”,体现“以水为脉,以绿为魂,以城镇为体,以文化为核”的规划理念。 2、低影响开发建设(LID)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充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保证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绿道建设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形象和城市生活品质为目的,因此更需要以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去规划和建设,避免大拆大建和对原有的绿化、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绿道道路建设尽量采用透气、透水性材料;沿河两岸以自然驳岸为主;驿站、自行车租售点可以结合工业厂房、农村居民点等进行建设。 第1.0.9条规划目标 在融入上海、发展旅游和优化结构、体现民享的总体要求指导下确定近远期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在中心城区范围内,确定“一年成线、两年成网、三年成景”的总体目标与任务 (1)2010—2011年:示范成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