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一、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

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

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变式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

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

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

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4.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 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一、一词多义(实词)

1.歌

(1)扣舷而歌之:名作动,歌唱

(2)歌曰:歌词

(3)倚歌而和之:歌曲

(4)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诵、朗诵

2.望

(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2)望美人兮一方:眺望

(3)德高望重:名望、声望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观察

(5)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6)并、汾乔木,望秋先殒:临近

3.下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作动,攻占

(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下面

(3)无边落木潇潇下:落下

4.如

(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同

(2)纵一苇之所如:往

(3)王如其言:依照、遵从

(4)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假如、如果

二、虚词

1.之

(1)哀吾生之须臾:取独

(2)惟江上之清风:的

(3)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音节助词,无义(5)均之二策:指示代词,这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得

(7)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2.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3)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3.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当于“然”,…的样子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3)相与枕藉乎舟中:相当于“于”,在

(4)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表揣测语气,相当于“吧”

(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呼:用于感叹句,相当于“啊、呀”

(6)郁乎苍苍:句中表停顿

三、通假字

1.举酒属客: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3.扣舷而歌之:通“叩”,敲

4.山川相缪:通“缭”,盘绕

5.杯盘狼籍:通“藉”,凌乱

四、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古:白茫茫的水气

今:二十四节气之一

2. 望美人兮天一方: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美貌的女子

五、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诵、朗诵

2、扣舷而歌之:名作动,歌唱

3、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4、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使动,使…哭泣

6、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形作动,整理

7、乌鹊南飞:名作状,向南

8、西望夏口:名作状,向西

9、东望武昌:名作状,向东

10、下江陵:名作动,攻占

11、顺流而东也:名作动,向东流

1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13、侣鱼虾而友糜鹿:意动,以…为侣;以…为友

14、渺沧海之一粟:形作动,渺小得像

15、托遗响于悲风:动作名,声音

16、不知东方之既白:形作动,显出白色

六、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寄蜉蝣于天地。

⑥托遗响于悲风。

⑦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⑧相与枕藉乎舟中。

2、宾语前置: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而又何羡乎?

3、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定语后置:

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客有吹洞箫者。

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个会吹洞箫的,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我的容色忧愁凄怆,(我)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舟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如果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应该索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我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其注释

《前赤壁赋》苏轼 壬戌..(x ū 宋神宗元丰五年)之秋,七月既望..(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子.. (苏轼自称)与客泛.(漂浮)舟,游于.(介词,在)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zh ǔ,致意,引申为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歌窈窕.. (y ǎo ti ǎo)之章。少焉(不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星宿名,今,西班牙著名斗牛 游戏)之间。白露..(白茫茫的水气,今二十四节气之一,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横. (充满、弥漫)江,水光接天。纵.(任凭)一苇..(一片苇叶,比喻小船)之. (动词,往,到…去)所如..(所去的地方),凌.(越过)万顷..(指广阔无边的见面)之.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浩浩乎如冯虚 (p íng 冯,同“凭” ;冯虚,凭空,凌空。)御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遗世..(遗弃尘世)独立,羽化.. (道教称飞升成仙为“羽化”)而登仙 。 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泛舟,在赤壁之下浏览。清风徐徐吹来,(江面 上)水波不起。(我)端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中“窈窕”一章。不 一会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xi ù)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雾弥漫江面,波光与天空相接。 听任苇叶般小船 飘向其所去的地方,越过茫茫万顷的长江。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乘风(而飞)却 不知它将留的地方;多么飘逸呀,好像离开尘世而独存,羽化飞升,登上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敲打)舷.(xi án )而.(连词,表修饰)歌之。歌曰:“桂棹.. (zh ào 船桨)兮兰桨,击空明..(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兮溯. (s ù 逆水而上)流光.. (在水波中流动的月光)。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心中的情思),望美人.. (内心所思慕的人,多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倚. (循,依,随,按)歌而和.(h è伴奏)之,其声呜呜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ni ǎo 婉转悠长),不绝.(断)如缕.(l ǚ 细丝)。舞. (使动用法,使…起舞)幽壑..(h è 深渊)之潜蛟,泣.(使动用法,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l í寡妇)。 译文:这时候,(我们)喝酒喝得很欢畅,(我)敲着船舷唱起歌来。我唱道:“桂木做的棹啊 兰木做的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我心中的情思悠 远啊,遥望美人,天各一方。”有位吹洞箫的客人,按照曲调伴奏,那洞箫声呜呜地响,像哀怨,像 思慕,像哭泣,像倾诉。余音婉转悠长,像细丝绵延不断。(这声音)能使得深渊中潜藏的蛟龙起舞, 使得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苏子愀然.. (qi ǎo 忧愁凄怆的样子),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使…正)襟危. (端正)坐,而.(连词,表承接)问客曰:“何为..(即“为何”,为什么)其然. (这样,代词)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名词作状语,向南)飞. (语出曹操《短歌行》诗歌)’,此非曹孟德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诗乎?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望夏口,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li áo ,通“缭”,连接,盘绕),郁乎苍苍.. (草木茂盛的样子),此非孟德之.(主谓之间取消独立)困于.(介词,被)周郎者乎?方. (当)其.(指曹操)破荆州,下.(攻下)江陵,顺流而.(连词,表修饰)东. (向东行进,名词作动词)也,舳舻..(zh úl ú 首尾衔接的船只 ,这里指战船)千里,旌旗..(jing )蔽. (遮蔽)空,酾酒.. (sh ī 滤酒,这里指斟酒) 临.(面对)江,横槊. (shu ò 长矛)赋诗,固. (本来,原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即“在安”,在哪里)哉!况吾与子渔樵.. (打渔,砍柴,名词做动词)于江渚.(zh ǔ,水中小块陆地,如小洲)之上,侣.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鱼虾而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麋 (m í)鹿。驾一叶之扁 (pi ān)舟,举匏尊 (p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赤壁赋》知识点 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赋的特点: 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 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赤壁赋》即是一篇文赋。 2、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课文解读《赤壁赋》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综合练习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壬戌(,)举酒属客()一苇()窈()窕()冯()虚御()风扣舷()桂棹()溯()嫠()妇袅袅()不绝如缕()愀然()潜蛟(,)和之()挟()山川相缪()舳舻(,)旌旗()酾酒()横槊()渔樵()江渚()麋鹿()匏尊()蜉蝣(,)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一、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赋的特点: 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 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赤壁赋》即是一篇文赋。 2、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

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课文解读《赤壁赋》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综合练习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壬戌(,)举酒属客()一苇()窈()窕()冯()虚御()风扣舷()桂棹()溯()嫠()妇袅袅()不绝如缕()愀然()潜蛟(,)和之()挟()山川相缪()舳舻(,)旌旗()酾酒()横槊()渔樵()江渚()麋鹿()匏尊()蜉蝣(,)粟()须臾()愀然()枕藉()洗盏()更酌()肴核()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是被贬调湖州是所作,那么其中的知识点,大家学习了哪些?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文 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 2.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 4. 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二、实词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 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赤壁赋》原文与译文

苏轼《赤壁赋》原文与译文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

《赤壁赋》 苏轼 (高中文言文)详解

赤壁赋苏轼〔宋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

《赤壁赋》重点字词及翻译

《赤壁赋》重点字词及翻译

《赤壁赋》重点字词及翻译 1.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乘船在赤壁下面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朗诵明月之诗,歌唱《窈窕》这首诗中的章节。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缓慢地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多么广阔浩瀚呀,像是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船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然恍惚呀,我们好像独立长空,遗弃尘世,飞天成仙了。 这时候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他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与苏轼同游的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

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羡慕它们什么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共同享用。” 友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天空已经亮了。 2.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举酒属.客同“嘱”,劝人饮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凭”,乘 山川相缪.同“缭”,盘绕 二、虚词 (1)于.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参考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参考 《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参考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赋的特点: 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 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赤壁赋》即是一篇文赋。 2、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课文解读《赤壁赋》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综合练习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壬戌(,)举酒属客()一苇()窈()窕()冯()虚御()风扣舷()桂棹()溯()嫠()妇袅袅()不绝如缕()愀然()潜蛟(,)和之()挟()山川相缪()舳舻(,)旌旗()酾酒()横槊()渔樵()江渚()麋鹿()匏尊()蜉蝣(,)粟()须臾()愀然()枕藉()洗盏()更酌()肴核()杯盘狼籍()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杯盘狼籍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七月既望 2、举酒属客 3、徘徊于斗牛之间 4、纵一苇之所如 5、凌万顷之茫然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7、桂棹兮兰桨 8、击空明兮溯流光 9、倚歌而和之 10、其声呜呜然 1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2、苏子愀然

赤壁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赤壁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赤壁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赤壁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赤壁赋文言文原文 赤壁赋 作者:苏轼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一、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原文注释及翻译(最新)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以下是《赤壁赋》原文注释及翻译,欢迎阅读。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赤壁赋》挖空翻译+重点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

《赤壁赋》挖空翻译+重点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 (教师版) 班级:姓名: 一、挖空翻译 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游玩)于赤壁之下。清风徐(缓缓地)。举酒(举起酒杯)属(劝人饮酒)客,诵明月之诗,歌(吟咏)窈窕之章。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从)东山之上,徘徊于(在)斗牛(斗宿和牛宿)之间。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笼罩)江,水光接天。纵(任凭)一苇(小船)之所如(往,去),凌(越过)万顷之(的)茫然(旷远的样子)。浩浩乎如冯(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风,而(却)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飞升成仙)而登仙。 于是(在那时)饮酒乐甚,扣(敲)舷而(表修饰)歌之。歌曰:“桂棹(桂树做的棹)兮兰桨(兰木做的桨),击空明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我的)怀,望(眺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依,循)歌而(表修饰)和(唱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哀怨)如慕(眷恋),如泣(哭泣)如诉(倾诉);余音袅袅(声音婉转悠长),不绝(断绝)如缕(细丝)。舞(使……起舞)幽壑(深谷)之潜蛟,泣(使……落泪)孤舟之嫠妇(寡妇) 苏子愀(容色改变的样子)然,正(整理)襟(衣襟)危(端正)坐而问客曰:“何为(为什么)其(曲调)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不是)曹孟德之诗乎?西(向西)望(眺望)夏口,东(向东)望武昌,山川相缪(“缭”,盘绕、围绕),郁(茂盛的样子)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被)周郎者乎?方(当)其破荆州,下(攻占)江陵,顺流而东(名作动,东下)也,舳舻(战船)千里,旌旗(战旗)蔽(遮蔽)空,酾酒(斟酒)临江,横槊(横执长矛)赋诗,固(本来)一世(盖世)之雄(英雄)也,而今安(哪里)在哉?况吾与子(你)渔(捕鱼)樵(打柴)于江渚之上,侣(以……为伴侣)鱼虾而友(以……为朋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以(来)相(相互)属(劝、请)。寄(寄居)蜉蝣于天地,渺(渺小)沧海之一粟(米粒)。哀(哀叹)吾生之(的)须臾(短暂),羡(羡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至于永远)。知不可乎骤(一下子,很轻易地)得(获得),托(寄托)遗响(余音,指箫声)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理解)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而未尝往也;盈(满)虚(缺)者如彼(月亮),而卒(最终)莫(没有)消长(增减)也。盖(表示假设)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竟然,连……都)不能以一瞬(一眨眼的工夫);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归属),苟(假如)非吾之所有(拥有的),虽(即使)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景色),取之无(无人)禁(禁止),用之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引导语:苏轼《赤壁赋》是被贬调湖州是所作,那么其中的知识点,大家学习了哪些?我们一起阅读下文学习。 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 2.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 4. 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 二、实词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

相关主题